【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获奖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
2.根据提纲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提纲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精彩词句。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我们一起写“恐”这个字。
“恐”上面是一个“巩”,下面是一个心字底。
当你看到心字底时,你想到了什么?(很恐怖、很害怕、可怕的恐龙等等)“心字底”表示这个字常常和心情有关系。
随机板书:恐龙。
2.交流课前搜集的恐龙的资料。
3.质疑: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词,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
(2)文中有大量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语,读准这些词语。
2.交流。
(1)出示词语:A.迟钝凶猛笨重茹毛饮血B.树栖轻盈凌空翱翔敏捷五彩斑斓①男生读第一组,女生读第二组这些词中,有你不理解的吗?茹毛饮血:带着皮毛一起吃。
茹,吃。
两对反义词:迟钝、敏捷;笨重、轻盈。
五彩斑斓:色彩很多,很漂亮。
②齐读。
发现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恐龙和鸟类的。
③恐龙和鸟类,一个天,一个地,这两者应该是毫不相干的吧?(理解“毫不相干”)那它们有什么关系?(2)鸟类居然是由恐龙变成的!真是不可思议!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3.学习第1自然段。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 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15个常用字,积累“五彩斑斓、点睛之笔”等词语。
2.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交流中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梳理问题,尝试结合课文内容,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3. 初步体会本文的严谨表达,尝试运用这种表达简明扼要地介绍关键部分。
【教学重难点】1.阅读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2.体会课文中词句表达的准确性,能简明扼要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出示,引入课题【课件出示2】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1.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
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2.读课题质疑(1)齐读课题,并板书课题。
(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2)质疑师: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说说你的疑问。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一一记录在黑板上,重点标注有价值的问题,在之后的教学中一旦得到解答便做上已答标记)3.【课件出示3】辽西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教师展示化石的师:在刚才的提问中,很多同学比较关注这项研究的进展,大家看,这就是目前文中说到的重要证据——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让我们带着这个重大发现和各种奇妙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吧!【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记录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出示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5】迟钝不仅描绘隧道繁衍十吨公斤脑颅膨大敏捷树栖开辟崭新笨重谈起鸽子毫不相关描绘末期形态各异前肢鸟翼2.【课件出示6】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
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
教师巡视,对差生加以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课件出示7】注意读准平舌音“隧”,翘舌音“崭肢”等。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5.指导书写【课件出示8】重点指导“隧、翼”的书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设计

1.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2.理清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恐龙的相关资料。(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交流资料,设疑导入(用时:5分钟)
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恐龙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课件出示恐龙的图片,介绍部分恐龙的相关资料。
6飞向蓝天的恐龙
导学案设计
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等12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比较朗读的语言实践中,体会说明文用词的科学准确性,学会锤炼,理清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习科普文科学的推理想象和生动有序的表述,感受古生物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2.小组内交流,选优秀代表汇报。
(1)交流第3自然段在课文中的作用(过渡作用),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2)汇报表格填写情况。明确恐龙的种类及它们的特点和作者说明的角度。
3.结合书中语句复报。
4.学生找出表达准确的语句,边朗读边体会,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2.教师检测学生自学效果,帮助学生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指导书写注意事项。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1)自由读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
(2)同桌读读生字组成的词语,交流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语旁边做好标注,在小组内试着解决。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知道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等词语。
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弄懂课文内容,感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链接中生代末大绝灭:现在我们知道,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
而且在那个时候,不仅统治了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绝灭了,同样悲惨的命运还同时降临在了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和天空中生活的很多种其他生物。
在这次灾难中灭绝的还有颈龙等海洋爬行动物,有翼龙等会飞的爬行动物,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
经过这场大劫难,当时地球上大约50%的生物属和几乎75%的生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真是一场大绝灭、大空难。
大绝灭的结果使得在距今6500万年这个时间的前后,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
这场大绝灭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地球的地质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生代。
一、自学合作交流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把生字、字词读准,读通句子。
霸王迟钝骨骼五彩斑斓赫胥黎不仅恐龙欣喜若狂隧道鸵鸟繁衍轻盈脑颅膨大毋庸置疑吨位羽翼茹毛饮血温顺可爱3.我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茹毛饮血:毋庸置疑:4.再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句子分析A、“辽西的发现向世俗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B、“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研读课文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段落中的“一支”和“漫长”两个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7.研读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段落中的“一些”和“应该”用在这里表示什么?8.研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恐龙的演化过程。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6《飞向蓝天的恐龙》 导学案设计

(3)交流:想想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1.根据自学提纲,合作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相关问题。
2.小组内交流,选优秀代表汇报。
(1)相似之处表现在“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某些恐龙和鸟类都长有羽毛”。
2.你还想知道什么?远古恐龙和现代鸟类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我们下节课再探讨!
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所得。
2.了解相关问题。
学生谈收获,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涉及课文内容,只要是收获都应该肯定。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导言: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过渡:恐龙和现代鸟类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1.学生默读课文,回忆文章主要内容。
2.带着探究的兴趣进入学习。
在课堂引入环节,建议教师用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恐龙与鸟类有什么相似之处?
三、精读重点,领悟学法(用时:20分钟)
1.指导学习第3、4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第3自然段的作用。
(2)思考:恐龙演变成鸟类,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什么特点?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角度来介绍的?
2.课件出示“资料袋”,指导朗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
3.谈话设疑揭题,板书课文题目:飞向蓝天的恐龙。
4.引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惑?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获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获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讲述了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恐龙可能具有飞翔的能力。
本文以恐龙和鸟类的关系为线索,将科普知识与有趣的故事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普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但在理解文本、提取信息、推理判断等方面还需加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恐龙和鸟类的关系,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恐龙和鸟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语进行表达和推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恐龙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两种生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3.内容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恐龙可能具有飞翔的能力。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科学家探索恐龙和鸟类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恐龙和鸟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飞向蓝天的恐龙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并能有条理地介绍。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恐龙这种动物吗?了解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资料。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1、自读全文:指名逐段读,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读完后,指名说)2、查生字掌握情况:(1)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
(2)猜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
(3)根据动作选配词语: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的动态画面,认识局部词语,如:(恐龙的)笨重、愚钝……(鸟儿的)轻灵、敏捷、飞翔……3、再读课文,说说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筛选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5、班级汇总各小组的问题。
预设一: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预设二:阅读感悟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1、集体研讨预设一: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1)先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汇报:①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③其中,一些猎食性……像鸟类……④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飞向了蓝天。
2、集体研讨预设二:阅读感悟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如,(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第【1】篇〗(一)欣赏录像片段,激发学习兴趣。
1、轻松谈话,营造氛围师:上课之前,我们来欣赏一段科学录像。
2、师播放录象,《探究发现》节目中的片段:一位农民到把化石交给XX博士(1分钟)3、师:这究竟是鸟还是龙呢?师:这究竟是龙还是鸟呢?生:结合课前对恐龙知识的收集,漫谈看后感受。
4、根据学生谈论引入课题师:(出示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它能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利用资料袋初读课文,提取读后信息。
出示资料袋:(有关课文字、词、辽西地区的资料)师:科学说明文中常常有一些专用的科学术语,老师把这些专用术语收集在资料袋中,今天让我们利用这个资料袋来学习这篇课文。
2、学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查找资料袋。
3、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A:学生谈到资料袋中知,教师就要求学生读一读有关这个知识的资料。
B:学生谈到课文的有关内识容,教师就力求他能把文章读通读顺。
并把学生有价值的(有关文章中心内容)的知识收集到原有的资料袋中,课件件出示。
如:恐龙经过演化,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三)初步感知第四段,理清演变过程,。
1、师: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终于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那么,恐龙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呢?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
准备,出发!播放:中生代地球的录像片段。
2、提出要求:师:好看吧,其实这是电脑科幻片,科学家研究了恐龙的演化过程后制作的。
只要我们也来了解这个过程,长大后也许也能作出这样的电影呢!3、师:那好,我们必须知道科学家是怎么介绍恐龙飞上蓝天的?诶!在课文第几段?(生找课文第四段)4、赶紧默读第四段,思考这个问题恐龙演化的过程。
5、生:通过朗读课文的句子来说明恐龙的演化过程6、师:科学家是怎样有条理的介绍的,老师把这些编上号码,你能有条理地把这些排列位置吗,并用线条表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获奖导学案6 飞向蓝天的恐龙【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习过程】((自我评价:☆☆☆)正确地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读课文,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多读几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并做到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恐龙凶猛笨重迟钝五彩斑斓凌空翱翔骨骼顿时欣喜若狂描绘鸵鸟支撑形态各异茹毛饮血轻盈敏捷鸟翼崭新2、朗读课文3-5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1、预习成果展示2、初读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想一想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我们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的说一说。
3、默读课文,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很准确。
例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找一找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阅读提示:自由读文2-3遍,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与问题有关的词句用笔划下来,多读几遍,并把体会写在旁边,小组交流,归纳总结上述问题。
)4、研读课文,把有趣的部分背下来。
5、回读课文,你发现课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效果如何?(二)、展示与反馈(同学评价: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三、当堂达标(小组评价☆☆☆)1、看拼音写词语。
(8分)bèn zhòng xiōng měng qīng yíng zhǎn xīn( ) ( ) ( ) ( )mǐn jié xíng tài gè yìmiáo huì( ) ( ) ( ) ( )2、选字填空。
(6分)吨屯顿()兵()时()位斩崭暂()新()断()时3、根据意思写词语。
(6分)(1)、颜色多,灿烂多彩。
()(2)、动作迅速而灵敏。
()(3)、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
()四、巩固练习。
(50分)1、辨字组词。
(8分)顿()会()捷()斩()吨()绘()睫()崭()2、给带点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6分)加黑的字变成圆点。
(1)、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
()(2)、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3)、有些恐龙动作十分敏捷。
()(4)、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缩写句子。
(4分)①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②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
4、造词填空。
(5分)出现实现浮现重现发现①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②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在两亿三千万年前。
③影片()了农民起义的壮观场面。
④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他们离这一愿望的()越来越近了。
5、课文内空我熟悉。
(15分)(阅读课文第四然段,回答问题)①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的是什么?②、恐龙的一支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身体体表转移到在树木之间具备能力最终。
6、课文链接。
(12分)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完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①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②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发现了什么?③文中“假说”指的是④“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次发现被称为“‘点睛’之笔”?阅读理解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哥白尼和老师较真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但是,只要和真理有矛盾冲突的时候,他一样会较真,直到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做客,老师不在。
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圣诞节晚上,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进来。
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问:“孩子,又看什么书了?”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能看懂吗?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老师,我看不懂。
火星也好,土星也罢,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如果是这样,那人还有没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
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说不出道理。
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
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果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选自《永远的坚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________遇到该做的事情,主动去做,不推辞。
________(2).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太阳中心说是伽利略创立的。
________②太阳中心说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________③太阳中心说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
________④太阳中心说是对地心说的否定。
________(3).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换种说法,使意思不变:________ (4).短文在塑造哥白尼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动作描写B.心理描写C.语言描写D.外貌描写【答案】(1)毕恭毕敬;当仁不让(2)错误;正确;正确;正确(3)反问;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不能预示他的祸福。
(4)C(5.你从哥白尼身上学到了什么?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看法。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错误,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
(3)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描写方法按人物描写概括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等。
结合句子来分析。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故答案为:⑴毕恭毕敬;当仁不让;⑵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⑶反问;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不能预示他的祸福。
⑷C;⑸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看法。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什么是语言描写。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漓江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夏天,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漂着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象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短文按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3)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答案】(1)比喻句: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2)季节(3)春:生机勃勃;夏:热闹非凡;秋:丰硕诱人;冬:安静、纯洁。
【解析】【分析】(1)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 ,而拟人句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再结合课文即可得出。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
每段的开头是春夏秋冬,所以短文是按照季节的顺序去描写漓江的景色的.(3)本题考验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根据“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这句话就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了。
故答案为:(1)比喻句: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2)季节(3)春:生机勃勃;夏:热闹非凡;秋:丰硕诱人;冬:安静、纯洁。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酒铺,由于他们的酒物美价廉,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
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了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
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抱着头痛苦地说:“哎!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只五元就卖掉了!”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最后终于彻底破产。
当妻子贫困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流着泪,悔恨地说:“我明白了……”(1)在文中找出与“红火”意思相近的一个词语,这个词语是:________。
(2)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