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路面

合集下载

路面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路面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路面排水工程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工作1.1 施工前,需对施工区域进行勘察,了解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确定施工方案。

1.2 确保施工机械、设备、工具及材料的准备充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施工进度。

1.3 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立施工现场标志牌,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性。

1.4 施工前,需按照相关规定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1.5 施工前需制定施工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审核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二、施工工艺及流程2.1 施工区域清理:将施工区域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确保施工区域的整洁。

2.2 开挖土方: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区域内开挖土方,留出排水沟道。

2.3 设立排水设施:在排水沟道内设置排水管线,确保排水设施的通畅。

2.4 敷设排水管线:将排水管线按照设计要求敷设到指定位置,并确保管线的连接牢固。

2.5 确保排水设施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2.6 进行排水设施的初验,确保排水设施的使用效果。

三、材料及设备3.1 塑料排水管:采用优质的塑料排水管,确保排水设施的使用寿命。

3.2 排水设施连接件:采用优质的连接件,确保排水设施的连接牢固。

3.3 排水设施支架:采用优质的支架,确保排水设施的稳固。

3.4 设备: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确保施工进度。

3.5 工具: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锤子、扳手等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四、施工安全措施4.1 施工现场应设置相应的安全标识牌,明确施工区域。

4.2 严格遵守施工作业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4.3 施工现场应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4.4 施工人员需服从指挥,切勿擅自施工,严禁超负荷作业。

4.5 施工过程中需定时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五、施工质量验收5.1 施工完成后需进行施工质量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2 施工过程中需做好施工记录,便于施工质量验收。

5.3 施工质量验收需由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接收。

路面排水设计

路面排水设计

该方案设计很好,但后期防撞护栏施工时易 破坏沥青涂层,导致水经中央分隔带渗入路面结 构。
整形,清理干净后涂粘层沥青

路 面 结 构
2)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
什么东西? 通讯电缆 凹型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
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排水 高等级公路超高路段上侧半幅路面的表面水不得横向漫流经过下侧半幅路面。超高路段上的中 央分隔带,除应满足一般路段上中央分隔带排水所具有的一切功能和要求外,还应设置拦截 和排泄上侧半幅路面水流的排水设施。
路面排水设计
路面排水系统的组成
路面表面排水设施主要由路面横坡、拦水带(或矩形边沟)、泄水口和急流槽组成。其 主要目的是迅速排除降落在路面和路肩表面的大气降水,以减少表面水下渗并防止路表积水影 响行车安全。
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系统 中央分隔带排水 路面结构内排水
边缘排水系统 基层排水系统
7.3.2.1 路面排水系统 为使渗入路面结构的表面水降至最少,并迅速地将其排除,需设置完善而有效的路
面排水系统。 路表排水系统的组成:
表面排水形式
挖方路段,横向漫流 填方路段,坡面漫流、集中排水
• 漫流排水

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不高且坡面有较强耐冲刷能力时,应优先采用横向漫流分
散排放的排水方式。
• 工程上常以容许流速来表示坡面的耐冲能力。
• 采用横向漫流排水时,应计算坡面流速,并根据计算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通过每分钟水面下降量衡量渗水性能
◆2、设计方案 • 1)排水路面
超高侧是哪一侧? 中央分隔带边缘排水系统
什么路段的排水设计图?
◆2、设计方案 • 2)普通沥青()路面的排水基层
AC pavement
AC shoulder

排水沥青路面技术-文档

排水沥青路面技术-文档

排水沥青路面技术(一)排水沥青路面概况:排水沥青( drainage asphalt )路面,又称透水沥青( porous asphalt )路面,指压实后空隙率在20%左右,能够在混合料内部形成排水通道的新型沥青混凝土面层,其实质为单一粒径碎石按照嵌挤机理形成骨架-空隙结构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此外,针对以改善表面抗滑功能为主的开级配表面薄层应用又称开级配磨耗层( OGFC,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 ) 、多孔隙沥青磨耗层( PAWC, porous asphalt wearing course )等。

这些材料的构成特征基本相同,但由于使用功能、描述角度和突出重点有所区别被赋予不同名称;有时在技术特点上也有所不同。

排水沥青路面采用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作表层,将降雨透入到排水功能层,并通过层内将雨水横向排出,从而消除了带来诸多行车不利作用的路表水膜,显著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同时,由于排水沥青路面的多孔特征可以大幅降低交通噪音,也被称为低噪音沥青路面(low-noise asphalt pavement)。

(二)排水沥青路面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排水沥青路面起源于德国,西欧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研究、推广应用排水沥青路面,各国的应用规模、所用沥青材料、级配等也有所不同,但通常使用改性沥青,排水功能层厚度在4~5cm,近年来的新技术是双层排水沥青路面。

美国以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GFC)的应用为代表,它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碎石封层,后学习引进欧洲的排水沥青路面技术,使用改性沥青,掺加纤维添加剂;使用更粗的级配;厚度增加;空隙率增大到20%左右。

从1998 年7 月起,乔治亚州要求在所有的州际公路铺装项目中使用OGFC。

日本上世纪80年代学习引进欧洲的技术,基本上与欧洲的技术相同,但由于高温等气候条件比欧洲不利,日本研发了针对性的高粘度改性沥青。

日本道路协会于1996年11月发布了《排水性铺装技术指针(案)》。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产生唧泥,成果失去支承;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4)路面构造内部排水
路面构造内部水旳危害
(4)在冰冻深度不小于路面厚度旳地方,高地下水位
会造成冻胀,并在冻融期间降低承载能力;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2、设计方案
2)一般沥青(AC)路面旳排水基层
AC pavement
✓缘石过水断面旳泄水口可采用开口式,格栅式或组合式;
碟形混凝土浅沟旳泄水口采用格栅式。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3)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
(2)宽度不小于3m且表面未采用铺面封闭旳中央分隔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1)路面表面排水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2)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a)
b)
c)
1:n
0.3~0.5
R=0.3
H
H
R=0.3 d)
b
e)
f)
边沟旳横断面形式示意图:a)、b)梯形;c)、d)流线形;e)三角形;f)矩形

排水沥青路面技术-文档

排水沥青路面技术-文档

排水沥青路面技术-文档概述排水沥青路面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路面技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技术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路面的积水排到侧沟或排水设施中,从而有效地防止积水对路面的损害和车辆行驶安全的影响。

因此,在城市交通、水利和环保等领域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档将从技术原理、特点以及施工流程等方面对排水沥青路面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

技术原理排水沥青路面技术是在传统沥青路面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沥青混合料中砂石、胶粘剂和沥青的配比,以及改变路面的纵向、横向坡度等参数,从而使路面在车辆行驶时产生微观凸起和微小的波纹,将路面的积水通过这些微观凸起排向路面两侧,从而实现路面排水的目的。

同时,通过加大路面的沟槽深度和宽度,进一步提高路面排水的能力。

特点排水沥青路面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路面技术,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 排水性能好:由于路面的微观凸起和沟槽的设置,能够将积水快速地排到路面两侧或侧沟、排水设施中,从而大大降低路面积水的可能性。

- 耐久性好:经过多年的使用和测试,排水沥青路面技术在耐久性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较好的路面平整性和排水性能。

- 抗滑性能好:与传统沥青路面相比,排水沥青路面具有更好的抗滑性能,特别是在下雨天气和路面湿滑的情况下,能够大大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 施工简单:排水沥青路面技术的施工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施工周期也相对较短,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施工流程排水沥青路面技术的施工流程大致如下: 1. 原材料准备:按照设计的比例准备合适的砂石、沥青和胶粘剂等原材料。

2. 混合料制备:将原材料送入混合料搅拌机中进行均匀混合,得到符合要求的混合料。

3. 基层处理:对原有的路面基层进行处理,确保基层平整、坚实,以便后续的施工。

4. 沥青面层覆盖:将预制的沥青混合料倒在基层上,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形成沥青面层。

5. 初步加工:在沥青面层上进行初步加工,包括边角处理、坡度设置等。

路基路面排水

路基路面排水

土预制边沟。
作用
03
边沟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路面积水,保障道路的正常使用,同时
也有利于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
截水沟
定义
截水沟是指设置在挖方路段路 基边坡上方的流水槽,用来拦 截和排除流向路基的地面水。
类型
截水沟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浆砌片石截水沟,另 一种是混凝土预制截水沟。
作用
截水沟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路 面积水流入边坡,保护边坡 的稳定性和减少水土流失。
在低洼地段,设置排水垫 层、砂砾层等,以排除地 表水并降低地下水位。
地下排水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采取防渗措施,如设置防渗 墙、铺设防渗土工布等,防 止地下水渗透至路基。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段,设 置砂井、塑料排水板等, 以降低地下水位。
设置暗沟、渗沟等设施, 将地下水引至路基范围外。
针对可能出现的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制定相应的防洪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 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配备防洪应急物资
储备必要的防洪应急物资,如沙袋、塑料布、水泵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投入 使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排水沟
定义
排水沟是指设置在道路两侧,将路面、路肩及边坡的流水引至桥涵 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排水设施。
类型
排水沟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梯形排水沟,另一种是矩形排水 沟。
作用
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排除路面的积水,防止积水对路面的侵蚀和损坏,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
暗沟与渗井
01
定义
暗沟是指设置在地面以下引导排水的沟渠,渗井则是一种地下渗排水设
施。
02
类型

路面横向排水施工方案

路面横向排水施工方案

路面横向排水施工方案在道路施工中,路面横向排水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质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减少路面积水积聚,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并确保行车安全。

下面将介绍一种路面横向排水施工方案,以确保道路排水系统的高效运行。

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横向排水施工前,首先要对道路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

包括道路坡度、水平线、排水设施等的检查,以确定最佳的排水方案。

同时,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时间表,并明确各项施工工序和责任分工。

2. 设计排水系统根据道路几何条件和排水需求,设计适合的排水系统。

可包括设置沟槽、雨水篦子、泄水孔等设施,确保横向排水系统完善并具有高效性能。

3. 施工材料准备横向排水施工所需材料包括排水沟、管线、过滤层等,要提前准备好,并确保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4. 施工流程4.1 清理道路在进行横向排水施工前,要对道路进行清理,清除杂物、积水、泥土等,保持工作区域清洁。

4.2 铺设排水系统根据设计方案,铺设排水沟、管线等设施,并保证连接紧密,防止漏水现象。

4.3 固定设施对铺设好的排水设施进行固定,确保稳固牢固,不会因外力影响排水功能。

4.4 测试排水系统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排水系统的检测和测试,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无堵塞、漏水等情况。

4.5 清理收尾最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收尾,清除残留物和垃圾,恢复道路正常使用状态。

5. 施工质量检查完成施工后,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排水系统安装牢固、运行正常,满足设计要求和标准。

以上是一种路面横向排水施工方案,侧重于保障道路排水系统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通过科学施工方案和严格质量控制,可以提高道路排水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为道路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道路工程路面排水处理方案

道路工程路面排水处理方案

道路工程路面排水处理方案一、前言道路工程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路面排水处理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路面排水设计可以确保道路使用寿命,提高行车安全性,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和讨论道路工程路面排水处理方案,包括排水系统的选址、设计原则、材料选择等内容,以期为道路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二、排水系统选址1. 考虑地形地势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势,确保排水系统可以将道路上的雨水快速有效地排除。

对于坡度大的区域,可采用雨水径流沟,对于平缓的区域,可采用排水管道和雨水篦子等排水设施。

2. 考虑村庄居民区和重要设施在选址时,需要考虑排水系统对于村庄居民区和重要设施的影响。

排水系统的运行应尽量减少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并确保对重要设施的保护。

3. 考虑环境保护在选址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排水系统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三、设计原则1. 根据降雨情况确定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排水系统的设计需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确定并符合相应的设计标准。

对于降水量大的地区,需要采取更大的排水能力;对于降水量小的地区,排水能力可以适当降低。

2. 路面排水与降水流量相匹配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确保路面排水能够与降水流量相匹配,快速有效地将路面积水排除。

需要根据道路的交通量、车速、车型等因素,确定排水能力,并进行合理的设计。

3. 防洪措施的设置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需充分考虑防洪措施,确保排水系统在暴雨或洪灾时能正常运行。

可以设置洪水闸门、排洪泵站等设施,提高排水系统的抗洪能力。

4. 路面排水渠的设置对于交通繁忙的道路,可设置路面排水渠,确保雨水快速流入排水系统。

路面排水渠应具有较大的排水能力,能够适应高强度的雨水冲刷。

四、材料选择1. 排水管道材料的选择排水管道的材料选择需考虑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耐压性。

一般可采用塑料管道、钢管道等材质,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抗磨损和抗压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沥青与改性剂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 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
粗集料
细集料
矿粉
石。粗集料宜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玄武
岩或辉绿岩碎石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 粗集料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石料压碎值 高温压碎值 洛杉矶磨耗损失 石料磨光值 表观相对密度 吸水率 坚固性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 水洗法小于 0.075mm 颗粒含 量 粒径(≥9.5mm) 粒径(4.75~9.5mm) 粒径(2.36~4.75mm) 单位 % % % % % % % % % % 级 技术要求 ≤18 ≤20 ≤28 ≥42 ≥2.60 ≤2.0 ≤10 ≤10 ≤0.6 ≤0.8 ≤1.0 ≤3 ≮5 试验方法 T0316 附录 B T 0317 T 0321 T 0304 T 0307 T 0314 T 0321 T 0302 T 0302 T 0302 T 0320 T 0616
在国内,江苏、上海等省市应用排水性沥青路面比较广泛。尤其是上海,通过同 济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公路桥梁集团、上海浦东路桥等单位 的大力研究和推广,在上海世博园、中环线、浦东机场北通道、五洲大道、嘉闵 高架等重要场所或道路均采用了排水性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良好。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原材料技术要求:
矿粉
收的粉尘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矿粉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表观相对密度 含水量 <0.6mm 粒度范围 <0.15mm 单位 % % % 技术要求 ≥2.50 ≤0.5 100 90~100 试验方法 T 0325 T 0332 T 0351 T 0351
<0.075mm
亲水系数 塑性指数
%
%
85~100
10-20min
固含量
56%-62%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集料级配
采用环氧树脂作为混合料胶结材料,宜采用单一粒径集料,综合考 虑集料表面积、环氧树脂用量及混合料性能,这里推荐采用S12集料。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级配 类型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软石含量 与沥青的粘附性等级(掺加抗剥落剂后)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沥青与改性剂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应采用坚硬、洁
粗集料
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 的机制砂,禁止采用料场的下脚料。
细集料
矿粉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细集料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表观相对密度 坚固性(>0.3mm部分) 水洗法小于0.075mm颗粒含量 砂当量 棱角性(流动时间)
<1 <4
T 0351
T 0353 T 0345
外观
-
无团粒结块
-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配合比设计要求: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排水性沥
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指标、配合比验证指标与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中规定:
技术指标 配合比 设计 指标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 马歇尔试件尺寸 空隙率 马歇尔稳定度 沥青膜厚度 谢伦堡沥青析漏量 肯塔堡飞散损失 动稳定度(60℃) 残留稳定度 冻融劈裂强度比 单位 次 mm % kN μm % % 次/mm % % 技术要求 两面各50 Φ101. 6×63.5 18~23 ≥5.0 ≥13 ≤0.3 ≤15 ≥4000 ≥85 ≥85 试验方法 T0702 T0702 计算 T0709 计算 T 0732 T 0733 T 0719 T0709 T 0729
现天热路面软化变形或低温脆化现象,适用于人行道、停车场、景观、
透水性路面的铺设。采用聚合物基的排水路面不含细集料和填料,主要 依靠包裹在粗集料表面的聚合物粘结形成强度。为保证透水性,多采用
单档集料或间断级配骨料拌合而成,其空隙率可达到20%左右。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胶结料采用聚氨酯胶的排水路面:即PPM,是由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研
S12
100
100
90~100
5~10
3~6
0
0
0
0
0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配合比设计要求:
丙烯酸改性环氧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配合
比设计指标、配合比验证指标与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中规定:
技术指标 配合比 设计 指标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 马歇尔试件尺寸 空隙率 马歇尔稳定度 膜厚度 谢伦堡沥青析漏量 肯塔堡飞散损失 动稳定度(60℃) 残留稳定度 冻融劈裂强度比 单位 次 mm % kN μm % % 次/mm % % 技术要求 两面各50 Φ101. 6×63.5 18~23 ≥7.0 ≥10 ≤0.3 ≤10 ≥7000 ≥90 ≥90 试验方法 T0702 T0702 计算 T0709 计算 T 0732 T 0733 T 0719 T0709 T 0729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 环氧改性沥青体系分A、B组分,使用时按一定比例混合,各组分及混合
后的技术指标如表:
A组分技术指标 粘度(23℃) 环氧含量 比重 (23℃) 含水量 闪点(COC) B组分技术指标 单位 单位 泊 g % ℃ Id型 技术要求 110~150 185~192 1.16~1.17 ≤0.05 ≥200 V型 ≥140 黑色 0.98~1.02 40~60 ≥200 试验方法 ASTM D445 ASTM D1652 ASTM D1475 ASTM D1744 ASTM D92 试验方法
的。 • 高粘粒子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灰分 硬度 300%定伸应力 伸长率 熔体流动速率 密度 气味
单位
% A MPa % g/10min g/cm3
技术要求
≦0.5 ≥50 ≥1.0 ≥800 ≥3.0 0.95~1.02 无刺激性气味
试验方法
GB/T 4498 GB/T 531.1
GB/T 528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性能参数
技术指标 外观 粘度 技术要求 黄色液体 0.3-0.5Pa· s 是双酚 A 型环氧与丙烯酸类 改性的乙烯基酯树脂,既有 环氧的基本性能,又有不饱 和聚酯树脂的施工工艺性, 具有优良的耐腐性,力学性 等特点。 特性和用途
酸值
凝胶
24-32mg KOH/g
3~8 3~8 3~8
2~6 2~6 2~6
90~100 60~80 100
90~100 50~70 10~22 6~18 4~15 3~12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3
聚合物基排水路面
• 聚合物基排水路面指采用高性能聚合物代替沥青作为粘合剂,将普通碎
石整合而成的坚固、稳定、开放的整体结构。其可长期在一40~80℃ 的 环境中正常使用,具有较好的耐高、低温性能和良好的耐久性,不会出
单位 % % % s
技术要求 ≥2.60 ≥12 ≤12.5 ≥70 ≥30
试验方法 T 0328 T 0340 T 0327 T 0334 T 0345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沥青与改性剂 粗集料
•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用填料必须采用石灰岩
细集料
等碱性岩石磨细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清 洁,能从矿粉仓中自由流出,不得使用回
配合比 验证 指标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级配 类型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DA-16 DA-13 DA-10
100 100 100
90~100 100 100
70~90
45~70
12~30 10~22 6~18 4~15 3~12 12~30 10~22 6~18 4~15 3~12
GB/T 3682 GB/T 533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采用环氧树脂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材料,是将环氧树脂加入沥青中, 经与固化剂发生反应,形成不可逆的固化产物,其固化反应使沥青从热 塑性转变为热固性,使得改性沥青在物理、力学性能如强度、抗疲劳抗 老化性能以及耐久性得到改善。采用环氧改性沥青的混合料在许多性能 上如刚度、强度、耐久性等与水泥混凝土相似,但同时在很多方面又具 有沥青混凝土的优良性能。
沥青与改性剂
粗集料 细集料 矿粉
由于排水沥青混合料为骨架空隙结构,为保
证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必须保证骨料 表面包裹一层很厚的沥青膜,从而要求所用
沥青具有很高的粘度;
从改性剂的性质分为高粘类和环氧树脂类。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 目前国内使用的高粘度改性沥青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成品高粘度改性
沥青,另一类是将改性剂直接投放到沥青混合料内达到高粘度改性的目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 沥青基排水路面胶结材料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粘度(60℃) 韧性(25℃) 粘韧性(25℃) 针入度(25℃) 软化点(环球法) 延度(5℃) 闪点(COC) 薄膜烘箱试验 (163℃,5h) 残留物 质量变化 针入度比 单位 Pa· s N· m N· m 0.1mm ℃ cm ℃ % % 技术要求 ≥20000 ≥15 ≥20 ≥40 ≥85 ≥20 ≥260 ±0.6 ≥70 试验方法 T 0620 T 0624 T 0624 T 0604 T 0606 T 0605 T 0611 T 0609 T 0604
Text in here
排水路面
同济大学道路养护技术中心
1
概述 沥青基排水路面 聚合物基排水路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