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鱼钩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15.《金色的鱼钩》完整课件

)
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
(
)过草地,而不惜
(
)的感人故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 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 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 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
生字学习
颧 quán 颧骨 稞 kē 青稞 熬 áo 煎熬 敛 liǎn 收敛 瘩 da
鬓bìn 鬓角 搪táng 搪瓷 唉 ài 疙gē 疙瘩 奄yǎn 奄奄一息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第15课
金色的鱼钩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品读文中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人 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3.思考“金色的鱼钩”的象征意义,理解小说主旨。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关注情节。
● ( )途中一位(
为什么说“在这个鱼钩上闪烁着金色光芒!”?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钓鱼给他们吃的,让他 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 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最后这句话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哪些含义和作用?
既是文章的线索,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 泣的英雄事迹,又彰显了文章的主题。鱼钩 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 班长的舍己为人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接受任务—照顾病号—发现秘密
—壮烈牺牲—永远怀念
听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课文多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神态、 动作、语言,找出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再说说突显了老班长怎样的性格特征?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 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 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外貌描写表现了: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 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六年级语文上册15 金色的鱼钩课文要点梳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
『15.金色的鱼钩——课文要点梳理』
(1)《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体裁是小说,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金色的鱼钩》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描写手法,塑造了老班长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舍己为人和忠于革命的精神深受感动和鼓舞。
(3)“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这也正是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的原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我觉着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夸张)
可是我的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过节似的。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革命英雄。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这句话中的“意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句话中指导员对老班长有三种称呼,这三种称呼的含义是什么?。
15《金色的鱼钩》

这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我”把鱼 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 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 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 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 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 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 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 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 垂不朽。
4.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
金色的鱼钩
JINSEDEYUGOU
小结: “我们”走到草地的 边缘,老班长却牺牲了。
金色的鱼钩
JINSEDEYUGOU
学习第四部分
“擦干了眼泪,我 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 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 兜里。” 我这样做是____,是 想____。(联系课文上下 文,体会小梁的感情。)
这样的地方还很多,同学们找几处试试吧!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 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你从“千斤重”这个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及老 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 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 的内心极为沉重。 “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 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 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 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金色的鱼钩
JINSEDEYUGOU
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 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从老班长的外貌,你可以知道什么?
岁数不大但显得苍老,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 饱经风霜的人。
金色的鱼钩
JINSEDEYUGOU
学习第二部分
先看3自然段: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为 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合不拢眼”指睡不着觉。是因为“饥饿威胁 着我们”,如果再找不到吃的,大家就有生命危险。 第4自然段中写老班长“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他为什么“喜出望外”?老班长的心情怎样? 这是因为在饥饿威胁着我们的生命的时候,老 班长在池塘边发现了鱼,他想,可以钓鱼烧鱼汤给 三个小病号吃。喝了鱼汤,就可以走出草地了。老 班长高兴地心情是无法形容的。
五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15.金色的鱼钩-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15.金色的鱼钩一个苹果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li ǎn li àn 】了笑容,眉头拧【n ìn ɡ n ǐn ɡ】成了疙瘩。
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①最后这句话是严【历 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 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易】。
②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s ì sh ì】的,沉重极了。
1.划去【 】中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写出文中加点词的反义词。
脆弱——( ) 沉重——( )3.画“ ”的①句中,“意思只有我知道”,“我知道”什么?4.用“ ”标出与画“ ”的②句照应的语句。
5.用“ ”标出与画“ ”的句子照应的语句。
6.从语段中你感受到了一个苹果(节选)“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
这时,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这个爱说爱唱的小伙子这些天来白天黑夜都守在步话机旁边,一直没有休息。
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脸上都是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
”我把苹果递给他。
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
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再这样传下去是没有用的。
我知道:越是在艰苦的时候,战士们越关心自己的领导。
我不吃,他们决不肯吃。
于是我决定,防炮洞里的八个人一起来分吃这个苹果。
吃苹果也要作一番动员。
我说:“同志们,我们能够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来,一人吃一口!”说完,我先咬了一口,把苹果传给步话机员小李。
15《金色的鱼钩》说课(课件)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二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读通读准课文。 出示本课重点词语:
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 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 醒、奄奄一息
三读体会情感。把感受最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画出来,有感情地多读 几遍准备交流阅读感受。 (本环节重在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悟文,通过三 读的要求,加强学生自读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 根据“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达到自读自悟,教师巡回辅导, 组织学生做好三读: 一读略知大意。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 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 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在本课中, 教师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在学生朗读中,把握文意。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板块三、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1、梳理文脉结构,分段概括 这篇课文篇幅长,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 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段(第3~22自然段): 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 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⑵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 坚持。) ②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金色的鱼钩》授课课件

合不拢眼 收敛了笑容
喜出望外 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从这 些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因为没有吃 的感到忧虑而整夜睡不着觉;
老 班 长
“喜出望外”可以看出老班长发现一条鱼时高兴 的样子;
的
神 “收敛了笑容”是当老班长看到三位小战士都不吃
态 鱼汤时的表现;
生命垂危
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 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
不忘责任
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 党的话永记心头
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 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 老班长:赤胆忠心
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
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 好景不长,就在“我们”快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老 班长去找水塘时昏迷不醒了,“我们”为什么都慌了?
因为过雪山时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 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
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 说明老班长一直在用病体坚持陪伴着“我们”。他为什么 能这样坚持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5 金色的鱼钩(课件)

⑥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⑦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 还先吃呢。” ⑧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一看,啊! 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 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 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⑨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 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⑩“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场景4
命令喝汤
(20-22自然段)
鱼 钩 的 自 述
课后任务
继续深入阅读课文,体会老班长的形象,小组合作表演其
他的情节,做好在凡人不凡故事会上展示的准备。
场景3
劝说保密
(14-19自然段)
பைடு நூலகம்
场景4
命令喝汤
(20-22自然段)
选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11-22自然段, 从“说出原因”“劝说小梁”“命令喝汤”三个场景中,选择 一个来演读。完成以下四个活动:
1.找一找:用横线划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句子。 2.读一读:体会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3.说一说:小组互相交流划出的句子和自己的体会。 4.演一演:小组分角色表演,演好人物对话和心理。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 略读课
15* 金色的鱼钩
读好《桥》 讲好《穷人》 演好《金色的鱼钩》
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从主要人物老班长的角度梳理故事,把学习单上 的情节图补充完整。
接受任务
(第1-3自然段)
要求保密
(第 6-22 自然段)
钓鱼熬汤
2024年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件教案

2024年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2024年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第15课《金色的鱼钩》。
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嘱托,用一根鱼钩拯救了三个小病员,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1. 生字词学习:钩、拯救、长征、炊事、嘱托等。
2. 课文内容理解:了解故事背景,理解炊事班长的崇高精神。
3. 语法知识:学习并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学习炊事班长的崇高精神,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长征故事,激发兴趣。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3.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组讨论,了解故事背景,分析炊事班长的形象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鱼钩》2. 生字词:钩、拯救、长征、炊事、嘱托等。
3. 重点句子:通过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炊事班长的崇高精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炊事班长的形象特点。
(3)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仿写一段话。
2. 答案:(1)略。
(2)炊事班长忠诚可靠,舍己为人,勇敢坚强。
(3)示例:夜幕降临,星光点点,仿佛是天空中的眼睛,注视着这片红色的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 金色的鱼钩(自主阅读课型)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略读课文,简要地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入情入境,体会文章的思
想感情,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
品质的熏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学生的情
感。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桥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教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
课时目标:体会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桥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
话的含义。
一、课前齐诵。
集体诵读《经典诵读》中的《过雪山草地》。
二、一主教材教学环节。
(自学——读通课文。
)
1.导语切入。
简要复习《再见了,亲人》之后,教师切入,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是多么令人感动呀。
是的,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年代,都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感到的人和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就是讲述一位红军老班长感人至深的故事。
2.揭示课题。
板书《金色的鱼钩》,齐读课题。
3.简介背景。
4.初读课文,理解课题。
①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金色)
②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A思考:课文主要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兵”的呢?
B学生讨论,师小结:外貌、动作、神态等。
C请再读课文,用“——”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体会理解。
D小组汇报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师相机引导理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
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的什么?)
5.自读自悟。
①读,略知大意。
根据“阅读提示”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读,读通课文。
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读准课文。
③读,体会情感。
先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然后再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④读,质疑问难。
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明白,有不懂的地方做记录,准备交流感受。
三、交流——读懂课文。
1.分组讨论。
①讨论交流生字词意思的理解、汉字的方法、难字的注意事项等,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互帮互学。
②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难点——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是如何理解。
四、“两翼”带文教学环节。
1.出示自学提示。
①默读《主题读写》中的《哑巴渡》《馒头的故事》,完成填空:通过《》这篇文章,我感到()。
②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做批注。
有感情地读一读。
2.分享汇报。
①分享《哑巴渡》一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
②师名言总结: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③分享《馒头的故事》一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
④名言总结: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匈牙利】裴多菲
五、复述——读透课文。
1.带着阅读感受,自由熟读课文。
2.复述课文。
①叙述采用倒叙的方法。
②复述条理要清楚。
讲清楚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③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六、自主作业。
1.阅读“一主”教材中的《桥》。
2.朗读《主题读写》中的《最后的常春藤叶》《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血奶》。
3.诵读《经典诵读》中的《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背影》。
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钓鱼不吃鱼忠于革命
鼓励病号喝鱼汤舍己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