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学会聆听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学会聆听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学会聆听教案》高一音乐与人生学会聆听教案【摘要】: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1.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
2.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形成喜爱音乐、学习音乐鉴赏方法及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聆听《草原放牧》,初步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1. 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
2. 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
教学目标:1. 通过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形成喜爱音乐、学习音乐鉴赏方法及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聆听《草原放牧》,初步感受音乐感情:聆听《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牧歌》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3. 通过鉴赏,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1. 通过鉴赏作品认识音乐要素的艺术作用。
2. 通过鉴赏作品,使学生初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及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教学用具:CD片、CD机、黑板等教学方法:引导法、欣赏法、示范法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采用模拟谈话类电视节目现场的方式创设音乐课和谐、轻松的大环境,以及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环境。
)师:各位同学好。
今天是第一堂音乐课,也是《音乐与人生》谈话类节目的第一期,我是你们的音乐老师也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雷森。
我很高兴能够给你们上课。
在这里我欢迎高一(X)班的全体同学来到音乐教室以及这个节目中来。
我希望高一(X)班全体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也希望今后的音乐课能够和谐、不要高声喧哗,有问题请举手,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人音版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基本思路]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
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
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相互认识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
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
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谈话导入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起注意和思考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1、集体读导言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
“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高中音乐_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授课人:教学年级:高一教学时间:40分钟设计意图: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
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课程,把看似复杂的音乐简单化,让学生不会再认为音乐是不可琢磨的,为后面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对音乐构成及功能的作用,能主动探索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音乐要素所带来的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感受音强的拍手小游戏、打节奏等方式的师生互动环节,激发学生音乐探究的兴趣,通过共同协调合作,感受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感受音乐与人生的紧密联系,感受音乐折射人生、反映社会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贴近学生实际及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要素在表情达意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便学生今后更好的体验音乐、感悟人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方法:对比、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问好导入同学们,欢迎走进音乐的艺术殿堂。
师设问:“大家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生:各抒己见师:大家都有自己喜爱的音乐类型,音乐是人类历史上古老的艺术形式,仔细留意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音乐的节奏时常振动着我们的耳鼓:音乐的旋律时常拨动着我们的心弦,音乐是如何把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融进了一个个音符之中,把我们的情感世界融入到一次次的震撼之中的呢?聆听音乐,思考这些音乐的作用?。
音乐(1)《喜洋洋》音乐(2)《婚礼进行曲》音乐(3)《运动员进行曲》音乐(4)《最炫民族风》生聆听回答贝多芬说: “音乐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
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是希腊人说的“数的和谐”,音乐带领我们直达宇宙的最后结构,生命之盛衰枯荣,人生之风云际会,无不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得到生动的暗示。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音乐与人生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一、教学内容:1、《音乐与人生》导言。
2、《草原放牧》。
3、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4、《长江之歌》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学习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技能目标,掌握音乐要素、形式要素的意义作用,领会音乐鉴赏的基础性与指导性的意义,形成音乐鉴赏的一般技能,培养学生根据具体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理性的去启迪人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导言引入新课,运用电子乐谱聆听音乐《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
讲解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即兴创作、表演,结合PPT课件、微课、电子乐谱,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音乐的人文艺术及人文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抓住音乐鉴赏的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深层的、心理上的理性认识,突破音乐鉴赏的难点。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去热爱音乐,学习音乐,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生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陶冶情操的价值观。
善于运用音乐思维去感知、体验、理解、表现、鉴赏音乐,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1、基本知识: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分析《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作品基本结构,了解作者基本信息与时代背景,鉴赏音乐。
理解音乐鉴赏的层次概念,结合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音乐思想,感情抒发,艺术风格的体现。
2、基本技能:分析音乐作品《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的音乐要素,认识音乐的主题,通过聆听,学习音乐的主题的发展、变化、升华。
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的基本思想,结合实际挖掘音乐作品思想感情。
高中音乐鉴赏 第一节 学会聆听 教案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一、学习目标
(一) 运用“音乐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美化自己的人生。
(二) 演唱演奏音乐主题,在音乐中联想,听赏、分析、描述音乐,理解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或人文艺术之处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三) 在欣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逐步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学会分析、学会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
难点: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产生了哪些联想与想象,揭示了哪些社会内容。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为重点曲目,《森吉德玛》为拓展曲目。
四、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课本和配套的课件资源。
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用舞蹈或戏剧等形式,表演乐曲的主题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点评引导为辅。
(二)指导策略:运用比较法,分析两首作品《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音乐情绪以及音乐要素发挥了哪些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高一第一单元《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说课设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3、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三,教学重点
1、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2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一课的导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还有的就是要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因为内容比较多,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由于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时候会结合音乐作品来分析.这两节课我都会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贯彻思考,体验,表现的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
六,说教学过程
高中音乐鉴赏《学会聆听》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学会聆听》教案城东中学柯江鸿教学地点:城东中学艺术楼一楼多媒体(3)班级:高一年(12)时间:2007年9月14日星期五下午第7节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产生兴趣,并能够主动思考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及音乐对人产生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音乐与人生的分析和讲授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与人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人生相结合产生的美感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2 掌握部分音乐形式要素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基本作用。
四教学方法设疑法、聆听法、讲授法、对比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讨论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热爱生活,学习音乐的热情。
2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
A、集体读导言。
B 请一位学生解释孔子的格言。
3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回忆所学的知识,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探究心理。
4、聆听《草原放牧》——完整聆听A 提问:(1)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2)独奏乐器是什么?什么是协奏曲?(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像到了什么?(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5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6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中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六、课堂总结音乐是人的精神食粮,没有音乐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一、教学理念:
强化听觉灵敏度,从感性欣赏到理性认知。
二、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欣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初步了解音乐形式要素对音乐情感表现的作用。
三、教学分析
本单元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以下三个问题: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音乐”、“聆听”、“鉴赏”的意义,通过聆听和教师范唱《草原放牧》第一主题、《第六(悲怆)交响曲》
第一主题,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形式要素在音乐创作中的
作用。
难点:从思想上树立培养理性听觉的习惯。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节拍器、钢琴。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能够引导学生理解相对专业的术语和知识点,由于是本门课程的第一节课,又是整本教材的“纲”,因此,内容涉及相对较多,理论性较强,从学生反应上来看,还算理想,不足之处是学生识谱能力较弱,很难让学生开口唱,今后应在教学中贯穿识谱、唱谱以及音准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音乐与人生学会聆听教案
【摘要】: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
课时:一课时年级:
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1.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
2.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第六(悲
怆》交响曲》
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形成喜爱音乐、学习音乐鉴赏方法及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聆听《草原放牧》,初步
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1. 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
2. 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
教学目标:1. 通过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形成喜爱音乐、学习音乐鉴赏方法及提高音
乐审美能力。
2. 聆听《草原放牧》,初步感受音乐感情:聆听《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
牧歌》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3. 通过鉴赏,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1. 通过鉴赏作品认识音乐要素的艺术作用。
2. 通过鉴赏作品,使学生初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及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教学用具:CD片、CD机、黑板等
教学方法:引导法、欣赏法、示范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采用模拟谈话类电视节目现场的方式创设音乐课和谐、轻松的大环境,以及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环境。
)
师:各位同学好。
今天是第一堂音乐课,也是《音乐与人生》谈话类节目的第一期,我是你们的音乐老师也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雷森。
我很高兴能够给你们上课。
在这里我欢迎高一(X)班的全体同学来到音乐教室以及这个节目中来。
我希望高一(X)班全体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也希望今后的音乐课能够和谐、不要高声喧哗,有问题请举手,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谢谢各位同学。
首先,我想问全体同学们:
①平常都听歌吗?②透过音乐,生活充满了什么?
③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生畅所欲言,师积极肯定。
二、导入
1. 互动
师: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素质。
每个同学有很多的丰富的知识积累,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够添加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成为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并且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每个人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问:培养成一位能听动音乐的人需要哪些音乐素质?
鼓励学生回答并积极肯定和小结。
2. 学习音乐要素及内容
⑴学生阅读教材P8第一、第二自然段
⑵师生共同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
⑶根据教材运用教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若,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1. 互动
师:用音乐来表达对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在许多作品中经常见到。
现在让我们共同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思考问题:
①音乐情绪怎样?是否变化着?
②联想、想象到了什么?
③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
2. 师播放曲子,欣赏及师生讨论
师肯定学生回答,并小结。
(《草原放牧》是《草原小姐妹》协奏曲的显示性部分,这部分音乐由两个对X性主题组成。
每一个主题是整曲的主要主题,主要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的少年形象以及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情绪上明朗、富有生机。
第二主题是草原人民的现实生活,对辽阔草原进行赞美,抒发着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曲子通过了节奏、力度、速度、配器等要素来表现,力度、速度等其他要素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草原放牧》的音乐是在幽静、安谧的意境中结束,应来意犹未尽。
)
3. 演唱主题,深化节奏、粒度对曲子的艺术作用
4. 过渡
师简述《草原小姐妹》的历史背景,讲解音乐与历史的关系,阐述运用这些要素的艺术作用,同时引入欣赏另一曲子《悲怆交响曲》。
四、对比欣赏
1. 互动
师让学生自由回答了解悲怆交响曲有哪些?并给予肯定,并告诉学生今天欣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并简介作者及本曲目的历史背景
师:柴可夫斯基是俄国作曲家,代表作有《悲怆交响曲》,、《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12序曲》。
舞剧《天鹅湖》《睡美人》,钢琴套曲《四季》,歌剧《》《黑桃皇后》等。
这首《悲怆》是老柴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做钟爱的作品。
老柴生活的晚年,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社会黑暗,动荡不安。
这作品就真实反映了老柴的世界观。
师播放曲子前,引导学生思考:
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⑵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⑶哪些音乐要素起了作用?
师生欣赏与讨论,让学生积极自由发言,教师对其回答肯定并小结。
师:这是一首缓慢的哀歌,透射出“安魂曲”一样的情绪,整首显得悲壮、沉重。
乐曲主题的基本内容是悲剧性的体验和不可幸免的死亡,含有抗议的激情。
音符下行、乐曲收尾处的渡音词、不稳定和声、弦乐器深沉音色,透出悲壮而富有激情。
让人感觉到困倦的心灵带着不可磨灭的创伤,在无法抚慰的恸哭和悲哀绝望中,投入了死神的回扳。
本曲子通过力度、节奏、调、和声的音乐要素来表现。
3. 演唱主题
4. 引导性对比讨论与思考
⑴两首曲子、作品力度和度有何不同?
⑵唱《草原放牧》主题,画旋律线条,与《悲怆交响曲》的主题比较旋律特点不同进行感受。
⑶拍击《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第二主题节奏,与《草原放牧》做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师引导学生,并积极肯定学生的所思所想,阐述不同音乐要素的艺术作用。
五、总结
1. 音乐鉴赏课秩序的养成。
2. 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复习和巩固。
3. 不止作业及准备下课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