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电力消费与经济增关联解析

电力消费与经济增关联解析标题一: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论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首先,从理论角度上来看,电力消费可以被看作是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电力是现代产业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因此,电力需求的增长可以视为经济活动增长的反映。
同时,电力消费的增长也会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因为电力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其次,从数据分析角度出发,通过对世界各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性非常显著。
例如,2019年中国电力消费量同比增加4.5%,对应着GDP的增长率为6.1%,两者之间呈现出了明显的正相关。
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电力消费与GDP增长的关联性也是相当强烈的。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
越高的电力消费往往对应着越强的经济增长,反之亦然。
因此,合理规划电力消费,提高电力消费率,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标题二:电力消费与城市化进程的关联城市化进程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消费和城市化进程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化进程和电力消费之间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将过去的一部分生活在农村的活动搬到了城市中,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升,电力消费也得到了相应的扩大。
城市中的住房、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都需要电力供应。
因此,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于电力消费的增加有着直接促进作用。
同时,电力消费与城市化进程的相互作用也是双向的。
高水平的电力供应可以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大型工业、公共设施的用电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同时城市生活中的各种电子产品也得到了大量应用。
这样,城市中的电力消费得到了迅速的扩大,也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总而言之,电力消费和城市化进程之间的作用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
适度消费与经济和谐增长的对策研究

适度消费与经济和谐增长的对策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过度消费不仅会对个人造成经济上的压力,同时也会对国家经济和谐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适度消费已经成为时下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和经济发展的方向。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适度消费与经济和谐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对策研究,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适度消费和实践适度消费。
一、适度消费的概念和重要性适度消费是指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理性选择消费产品和服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过度消费行为。
适度消费不仅可以满足自身需求,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适度消费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适度消费能够提高生活品质。
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选择高质量、环保、健康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带来益处。
其次,适度消费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消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消费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适度消费是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
减少浪费和过度消费,选择环保、低碳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适度消费与经济和谐增长的关系经济和谐增长是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改善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适度消费是实现经济和谐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适度消费有利于增加消费信心和促进市场发展。
当人们实行适度消费时,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消费产品和服务,提高购买决策的效率,增加消费信心,促进市场的发展。
其次,适度消费可以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
在适度消费的指导下,人们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品牌,选择环保、低碳、高品质的消费产品,进一步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
最后,适度消费能够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消费与经济增长

消费与经济增长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而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忽视。
本文就探讨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还是经济结构变革,都需要消费的支撑。
行业和国家实现增长和转型,离不开消费的扶持。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消费不断地推动着经济增长,成为了“三驾马车”之一。
首先,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巨大的。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近年来,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占到了70%以上,这说明消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
其次,消费能够促进就业。
消费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社会就业状况得到改善。
就业状况的改善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
消费与就业相互促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消费可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涌现出来,这就需要更多的消费来支撑。
在这一过程中,消费将会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推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如电商等新兴产业的崛起,都离不开消费的驱动。
二、未来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桥梁作用的消费。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中国宏观经济将会继续保持平稳和较高的增长,其中消费前景广阔,将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随着消费的升级和转型,消费的品质、品种和服务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未来中国消费市场将更加多元化、全面化。
一方面,人均收入增加,教育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关注消费品的品质,并愿意为品质付出更高的价值。
另一方面,年轻人的消费趋势也日渐增长,他们对品牌、服务和体验要求较高,对商品的品质要求更高。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PPT课件

未来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01
02
03
科技创新驱动
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 于科技创新,包括人工智 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 域的发展。
绿色经济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 来经济增长将更加注重绿 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 展。
服务业崛起
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 调整,服务业将在未来经 济增长中占据更加重要的 地位。
服务业崛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绿色发展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 重要方向,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现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01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带动
服务消费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如旅游、教育、 医疗等,提高服务消费占比。
加强市场监管和政策引导
市场秩序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 和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政策引导
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引 导居民和企业合理消费和投资。
信用体系
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降低交易 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07 结论
研究总结
04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现代关 系
现代经济环境下的消费特点
多元化
健康环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 的转变,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品质、 品牌等有更高的要求。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环保,对绿色、 有机、低碳等概念的产品需求增加, 这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和健 康属性。
收入分配对社会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分析

收入分配对社会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收入分配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收入分配对于社会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首先,收入分配对社会消费的影响不可忽视。
较为平等的收入分配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从而增加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当社会中大部分人的收入增加时,整个社会的消费动能将得到显著提升。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通过增加消费支出,不仅可以刺激企业投资和就业增长,还可以促进市场供需的平衡和商品流通的活跃。
因此,较为平等的收入分配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促进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在收入分配较为不平等的情况下,贫富差距扩大,富人获取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而穷人则面临生活困境。
这将导致富人的储蓄和投资增加,但相对较低收入的群体的消费能力受限,致使整体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因此,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可能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此外,较为平等的收入分配还有助于提高社会稳定和减少社会不公现象。
收入不平等会导致社会紧张局势的出现,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
而较为平等的收入分配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稳定。
同时,平等的收入分配也有助于减少贫富差距,提供更多的机会平等,使个体更多地从社会发展中受益。
这不仅利于社会的整体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然而,要实现较为平等的收入分配,并不是一件易事。
收入分配的个体差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教育水平、技能和工作经验等。
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通过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来促进收入分配的平等化。
此外,还需要加强税制和社会保障的改革,建立起更加公正和健全的收入分配机制。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收入分配与社会消费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收入分配对社会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较为平等的收入分配有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消费心理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分析

消费心理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分析一.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心理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的购买决策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广告、社交媒体、品牌形象等。
本文将探讨消费心理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如何影响了当代社会的发展。
二. 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1. 广告的作用广告是消费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广告,企业可以在人们的意识中植入消费需求,从而促进产品的销售。
例如,一些知名品牌通过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的广告宣传,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这些广告不仅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望,还加强了品牌形象的认知,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社交媒体的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人们把自己的消费决策与社交媒体联系在一起。
社交媒体上的分享、点赞和评论对一个品牌的形象有着巨大的影响。
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身边的亲友所推荐的产品或服务,这种口碑效应对于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费者对于他人的认可和推荐往往能够增加他们购买的欲望,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 经济增长对消费心理的影响1. 财富效应经济增长带来了财富的增加,人们因此感到更加富有和安全,进而提高了他们的消费欲望。
财富效应通过增加人们的收入和财富,提高了他们对高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人们会更加愿意从事更大规模的消费,如购买房屋、汽车等,这些消费都会持续拉动经济的发展。
2. 就业机会经济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使得人们的收入增加,购买力得到提升。
就业带来的稳定收入让人们更加愿意消费,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同时,就业机会的增加也改善了人们的消费心理,让他们更加乐观地看待未来,愿意进行更多的消费投资。
四. 消费心理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消费心理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之一,而经济增长又进一步影响和塑造了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与经济增长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
由于人们的消费决策直接决定了经济中的供需关系,消费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
力之一。
随着消费的增长,企业销售增加,创收增多,从而引发后续
的投资,刺激经济活力的持续增长。
消费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
当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时,企业
可以获得收入并加强其生产能力,也会吸引更多资本的投资,从而推
动企业的继续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带动城市和区域的经济
增长。
此外,消费也会提高产品的衡量指标,因为生产者会通过研究消
费者的需求,不断改进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从而提高客户满意率。
这样就会创建良好的竞争环境,提高市场的活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而经济持续增长,也进一步激励了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总之,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消费可以促进
企业的销售和创收,同时也与投资产生紧密的关联,形成一个互相促
进的循环,从而持续稳定地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能源消费量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
人们普遍认识到,能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然而,能源消费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来满足工业生产和生活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费量也随之增加。
例如,工业部门对电力、石油和煤炭等能源的需求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源消费的增加,促使了能源行业的发展,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增长,从而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对能源消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能源消费模式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这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节能和使用清洁能源来降低能源消费量,可以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还受到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的影响。
不同的能源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差异。
以石油为例,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石油资源有限,价格波动大,因此过度依赖石油可能会带来经济风险。
相比之下,使用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如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对某一种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效率也是影响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因素。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来提高能源效率,可以使同样的经济产出实现更少的能源消耗。
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工艺,可以大幅度减少能源的浪费。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还能减少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能源消费量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一、前言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六、结束语一、前言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
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
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
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
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
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
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升,原来的低收入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
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
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着成功的经济增长。
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
第二,生产函数理论。
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
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存有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
所以,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
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
总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升。
见表2-1。
表2-1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年份总消费占GDP比重%居民消费比重%政府消费比重% 197816.6885.115.7194.00.975.8197917.4685.616.6593.91.090.6198019.1086.017.8593.51.256.5198120.6479.619.1692.81.487.2198222.3871.720.8393.11.556.9198324.0070.722.0992.11.918.0198426.1262.023.3789.42.7610.6198531.5858.328.0588.83.5311.2198636.8159.432.7088.84.1111.2198740.0060.235.8389.24.1710.4198848.759.043.2288.65.5511.4198957.2757.148.9985.58.2814.5199066.2952.248.4573.111.3126.9199172.8752.156.8678.015.9322.0199295.5843.475.1878.720.4021.31993127.9242.798.0476.629.8823.41994156.4741.1124.5579.631.9220.41995188.5046.2153.0981.235.4118.81996208.87、53.6168.2780.640.6019.41997222.3354.5176.8279.545.5120.5资料来源:《海南统计年鉴》,1998年以1988年为分界线,前后两个十年。
1978─1988年,总消费占GDP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下同)比重为60─86%,(个别年份稍低)。
在较低水平经济总量情况下,较高水平的消费率必然是较低的储蓄率,总投资处于有限的低水平规模,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滞缓状态。
1988─1997年,消费率为41─59%,储蓄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总投资规模迅速膨胀,经济取得迅猛发展。
但是,消费率下降的滞后结果是,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需求不足。
海南经济的高速度是以牺牲消费为代价的,同时,低收入低消费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因此,消费水平没有获得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增长,海南经济增长的机会成本高昂,经济发展质量不高。
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世界水平相比,海南消费水平低下。
九十年代以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全国平均消费水平为58─60%,海南仅为41─55%,见表2-2总消费又细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从上面资料看,建省前政府消费仅占总消费的5─10%,建省后快速上升到20%以上(仅有两年低于20%)。
与居民消费和总消费相比,政府支出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2、消费模型消费,从实物形态看,表现为商品和劳务;从货币形态看,来源于可支配的实际收入。
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一国国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高低。
所谓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年中得到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DP的一部分,受投资、税赋和政府转移支付等因素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人可支配收入决定于GDP的大小和GDP转移为个人收入的多少即收入分配政策。
设个人可支配收入为Yd,GDP为Y,假定个人可支配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为b,我们称b为GDP的个人分配系数。
这样就得到:Yd=b*Y(2.1)再假定个人消费C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由此得到:C=a+c*Yd(2.2)C=a+b*c*Y(2.3)这样,我们就建立了具有一般意义的消费模型,即式(2.3)。
其中,a是自发性消费,为常量,表明一个基本的消费水平;c为边际消费倾向,它是消费增量同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例,即c=DC/DYd=DC/(b*DY)=1/b*DC/DY(2.4)从消费模型可以看出,在边际消费倾向c一定条件下,消费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即GDP的个人分配系数b和GDP。
在GDP既定条件下,个人分配系数b决定了消费总量和消费水平。
b是政策参数,是收入分配政策的反映。
研究表明,b波动区间的上限,也就是消费的最大限度,受预期投资影响。
预期投资决定了预期的收入,所以b受到预期收入影响。
因此,消费不但取决于即期可支配收入,也受预期收入影响。
利用消费模型,我们来进一步分析海南经济中消费的特点及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特征,见表2-3。
表2-3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单位:元--------------------------------------------------------------------------------年份职工平居民人均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居民人农业居民非农业居民均工资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款年末余额均消费19901980157577880285269814361991219417269161039866667160919922720231810261680112881922521993350130721320269914491064281319944485392016203369181412593723199553404770187239782197154843451996547649262156461923761726444419975664485023825041245818024458资料来源:《海南统计年鉴》,1998年第一、以量入为出的低消费为主要特征。
1990─1997年,消费中量入为出观念占主导地位,消费水平低下,且增长缓慢。
同期人均GDP增长了2.6倍,人均消费增长1.9倍,其中农业人均消费增长1.6倍,非农业人均消费增长2.1倍。
消费水平提升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消费水平的城乡差距扩大,1990年城乡消费水平比为2.1:1,1997年扩大到2.5:1。
第二、收入水平提升落后于经济增长水平。
1990─1997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9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1倍,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2.1倍,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
低收入是现行的收入分配政策的主导思想。
低收入必然带来低消费,由此引发的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无疑制约了经济发展后劲,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第三、非工资性收入和非货币化消费现象严重。
海南经济表现为低收入低消费的特征同时,还表现为高储蓄。
1990─1997年,人均储蓄增长5.3倍,超过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速度。
不协调的高储蓄表明,?居民的非工资性收入即灰色收入相当高,甚至超过工资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社会团体的小金库和地下经济是灰色收入的来源。
地下经济有多大?占GDP份额有多少?尚难估算,也不列入GDP。
但是,如果地下经济超过一定份额,将使GDP核算和经济增长测算低于实际水平。
地下经济失控无疑将破坏经济肌体的健康,干扰正常的经济秩序。
-非货币消费即实物消费现象不容忽视。
公有住房、医疗保健等实物分配曾一度是主要消费形式,目前这些制度改革没有全部结束,尚有遗留问题,新的货币化分配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下的实物消费情结和惯性仍在发生作用,实物或变相实物消费仍大量存有,这些因素影响着消费领域的货币化水准。
小金库禁而不绝、政府支出快速增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见图2-1。
图2-1人均收入、储蓄、消费曲线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消费、投资、国际贸易、劳动力、科技进步、经济体制以及政府政策等等。
对于投资、劳动力生产要素研究已取得相当多成果,但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仍有很多空白。
近两年,需求不足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需求不足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