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酚A型聚碳酸酯(BPA-PC)合成工艺进展

合集下载

双酚A型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双酚A型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中进行 。首先 B A 与 碱性 水 溶 液 ( 金属 或 碱 土金 属 P 碱 氢 氧化 物 ) 成 盐 , 与光 气 发 生 反应 生 成小 分 子量 的 形 再 聚合 物 , 然后 小 分 子 量 的 聚 合 物 与光 气 在 催 化 剂 的 作 用 下再 发 生 缩 聚 , 到高 分 子量 的聚碳 酸 酯胶 液 , 得 经过 碱 洗 , 洗 去 除杂 质 , 酸 用溶 剂 析 出聚碳 酸 酯 。 在 光气 法 中 , 了 使 最 终 的 产 品 P 为 C有 高 的 分 子 量 和优 良的性 能 , 同时 也 为 了提 高 反 应 速 率 和光 气 的 利用 率 , 化 剂 的选 择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方 面 。最 早 使 用 催 的催 化剂 有 有 机 叔 胺 系 列 , 三 乙 胺 、 甲基 氢 氧 化 如 四 铵 等 。通 用公 司早 在 2 O世 纪 7 O年 代 就 有相 关 专 利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4期
湖 北 化 工

双 酚 .. 聚 碳 酸 酯 合 成 工 艺 研 究 进 展 .型
朱志刚 . 付名 . 梅 王 庶 . 光 兴 李
( 中科 技 大 学化 学 系, 北 武 汉 4 0 7 ) 华 湖 3 0 4
摘 要 : 绍 了光 气 法 、 交换 法 和 氧 化 羰 化 法 合 成 聚碳 酸 酯 的 工 艺 及 催 化 剂 . 介 酯 分析 了三 种 方 法 的优 缺 点 , 重 探 讨 侧
类 , 类 是界 面 缩 聚 光气 法 , 一 另一 类 是熔 融 酯交 换 法 又
称 非 光气 法 。前 者 是 目前 大 多数 工 业化 装 置采 取 的 工
报 道 。在 8 O年代 通 用 公 司 还 申请 了大 量 的 关 于 光气 法 缩 聚 阶段 的催 化 剂 的 专 利 , 要 以含 氮 杂 环 化合 物 主

bpa的制备

bpa的制备

BPA(双酚A)的制备BPA,全称为双酚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树脂、涂料和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有机化合物。

它是一种无色晶体,具有良好的热和电绝缘性能。

本文将介绍BPA的制备过程。

BPA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苯甲酸和丙酮的缩合反应来合成。

以下是该合成路线的步骤:步骤一:制备苯甲酸酐 1. 将苯甲酸溶解在已经干燥的有机溶剂中,如二甲基甲酰胺(DMF)或二氯甲烷(DCM)。

2. 加入过量的氯化亚砜(SOCl2)作为反应剂,加热反应溶液,保持反应温度在70-80°C范围内。

3. 在反应进行期间,观察苯甲酸无色酐的生成。

4.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步骤二:制备苯甲酸苄酯 1. 在室温下,将苯甲酸酐溶液一滴一滴地加入苯甲醇中,同时不断搅拌。

2. 在酢酸存在下,加热反应溶液,使其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

3. 反应进行期间,观察苯甲酸苄酯的生成情况。

4. 反应完成后,冷却溶液并用水处理,将有机层分离。

5. 用醟酸或其他酸性溶液进行萃取和洗涤。

6. 最后,将有机层通过蒸馏或其他分离工艺得到纯净的苯甲酸苄酯。

步骤三:制备BPA 1. 将苯甲酸苄酯溶解在丙酮中,加入催化剂,如盐酸、硫酸或过氧化氢。

2. 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反应,观察BPA的生成情况。

3. 反应完成后,通过过滤或其他分离工艺去除催化剂和杂质。

4. 最后,用水洗涤和结晶过程将BPA纯化,得到最终的BPA晶体。

总之,BPA的合成主要包含苯甲酸酐的制备、苯甲酸苄酯的制备以及最终的BPA合成和纯化等步骤。

以上是一种常用的BPA制备方法,但实际生产中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BPA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合成和应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Kampouris E. Handbook of Chemical Industry Labeling. Wiley, 2000. 2. Coughlin EB, et al. Bisphenol A (BPA): sources, effects, risks and regulations. In: Plastics and the Environment.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1.。

双酚a型聚碳酸酯氨解

双酚a型聚碳酸酯氨解

双酚a型聚碳酸酯氨解双酚A型聚碳酸酯(BPA-P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和工业材料的合成材料。

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因此被广泛用于生产瓶子、容器、食品包装、电子设备外壳等各种产品。

然而,近年来,对BPA-PC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产生了广泛关注。

BPA-PC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氨解法,即通过与氨反应,将BPA-PC降解成双酚A和聚碳酸酯两种成分。

这种氨解法是一种有效且经济的方法,可以高效地回收利用BPA-PC。

在氨解过程中,BPA-PC首先与氨反应,形成双酚A和聚碳酸酯的中间产物。

随后,通过加热和蒸馏等步骤,将中间产物分离得到双酚A和聚碳酸酯。

这种氨解方法不仅能够回收利用BPA-PC,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较高的环保性。

然而,BPA-PC的安全性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研究表明,BPA-PC中的双酚A可能会渗入食品和饮料中,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双酚A被认为具有内分泌干扰物的特性,可能对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或禁止使用BPA-PC制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开发与BPA-PC具有相似性能但更安全的替代物。

这些替代物可以保持BPA-PC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同时降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目前,一些替代物已经在市场上得到应用,并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接受。

BPA-PC作为一种重要的合成材料,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尽管其安全性存在争议,但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寻找更安全的替代物。

通过合理的生产和使用,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类健康。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相信会有更多安全可靠的替代物出现,推动塑料制品的可持续发展。

固相聚合法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固相聚合法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固相聚合法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固相聚合法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工艺研究摘要: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聚碳酸酯作为一种重要的高性能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而固相聚合法合成聚碳酸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物纯度高、产物分子量分布窄等优点。

本研究旨在探究固相聚合法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工艺条件,优化合成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关键词:固相聚合法;双酚A型聚碳酸酯;工艺研究;优化一、研究背景聚碳酸酯作为一种重要的高性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品、橡胶、电子材料等领域。

其中双酚A型聚碳酸酯是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一种。

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聚合法、熔融聚合法、磺酸化法等。

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缺点,如反应条件苛刻、环境污染、产物分子量分布较宽等问题。

固相聚合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聚合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物纯度高、产物分子量分布窄等优点,逐渐成为聚碳酸酯制备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固相聚合法制备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工艺条件,优化合成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研究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 优化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寻找最佳条件。

3. 进一步研究反应机理和产物结构。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实验材料:双酚A、碳酸二苯酯、苯甲酸、三苯基膦、碘乙烷、氧化锌等。

2. 实验步骤:(1)将双酚A、碳酸二苯酯和苯甲酸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反应釜中。

(2)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升温至反应温度,反应一定时间。

(3)反应结束后,用氯仿等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沉淀和干燥。

(4)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包括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化学结构等。

3. 研究方法:(1)地面物理学方法:采用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

(2)生物医学工程学方法:采用分子量仪和分离柱进行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分析。

四、预期结果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优化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等措施,寻找到最优的反应条件,制备出质量优良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

双酚A型聚碳酸酯合成技术进展

双酚A型聚碳酸酯合成技术进展
Key words poly (bisp henol A carbonate) ,p ho sgene ,t ransesterification ,p rogress
聚碳酸酯 ( PC) 是一种无味 、无臭 、无毒 、透明的无定型热 塑性工程塑料 ,其中只有双酚 A 型 PC (BPA2PC) 获得了工业 化生产 ,其结构式为 :
据统计 , 2000 年全球 BPA2PC 生 产 能 力 约 为 185 万 t ,
2003 年为 275 万 t , 2005 年达到 325 万 t , 年 均增 长 率 约 为 12 %左右 。全球 PC 需求量 2000 年为 1931 5 万 t ,2003 年为 230 万 t ,2005 年达到 260 万 t 。今后几年内 ,全球 BPA2PC 需 求量将以年均 5 %~8 %的速率增长 。近几年我国 BPA2PC 需 求量年均增长率为 15 % ,2005 年需求量达到了 70 万 t 预计 ; 2009 年中国 BPA2PC 需求量将占世界总量的 29 % ,国内生产 能力远不能满足需求而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2001 年进口 261 6 万 t ,2002 年 411 5 万 t ,2003 年 531 5 万 t ,2004 年 721 9 万 t , 2005 年 731 1 万 t ,2006 年已达 90 万 t [325] 。
该技术路线成熟 ,原料消耗定额低 、能耗低 ,但由于催化 剂 CuCl 的强腐蚀性导致其设备投资大 ,产品工厂成本相对其 它工艺较高 。
5. 2 甲醇气相氧化羰化法
德国 Bayer 公司在比利时安特卫鲁的 41 0 万 t/ a BPA2PC 装置上采用气相氧化羰化法 。该法从甲醇出发 ,以 CuCl2 / 活 性炭为催化剂 ,经气相氧化羰化制备 DMC ,DMC 再与苯酚酯 交换合成 DPC ,然后与 BPA 熔融聚合制备 BPA2PC。

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研究进展.

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计划(编号 :200910011 2作者简介 :张彦丽 (1984- , 女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E mail:sever511@126. com收稿日期 :2010-10-15第 27卷第 1期 2011年 1月V ol. 27, N o. 1Jan . 201110. 3969/j. issn. 1003-5788. 2011. 01. 044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 A 的研究进展Progress on bisph en ol A in food packing materirals 张彦丽ZH A N G Yan li任佳丽REN J ia li李忠海L I Zhong hai吴新华W U X in hua刘延丽L I U Yan li(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湖南长沙 410004(Faculty of F ood Science and Eng ineer ing , Centr al South Univers ity o f For es try andT echnology , Changs ha, H unan 410004, China摘要 :双酚 A 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 , 会导致人和动物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的异常。

文章综述双酚 A 的毒性、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 A 的迁移、食品及食品包装中双酚 A 检测的提取、分离及检测方法。

关键词 :双酚 A; 毒性 ; 迁移 ; 分离和提取 ; 检测Abstract:Bis phen ol A (BPA can lead to ab normal phenomena of g enital, immun ologic and nervou s sy stem as an end 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 This pap er review ed the tox icity of BPA, the migration, segregation and extraction of BPA, and the detection meth od for bis ph enol A.Keywords:bis phen ol A; tox icity ; migration ; segregation and extrac tion; detection m ethod双酚 A (bisphenol A , BPA 是由两分子苯酚和一份子丙酮在酸性条件下催化缩合而成的酚类物质 , 分子式为 :C 15H 16O 2, 分子结构见图 1。

双酚a离子交换树脂法生产工艺

双酚a离子交换树脂法生产工艺

双酚a离子交换树脂法生产工艺
双酚A(BP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和阻燃剂等。

离子交换树脂法是一种常用的生产工艺,用
于从含有BPA的溶液中提取和纯化BPA。

以下是双酚A离子交换树
脂法生产工艺的描述:
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离子交换树脂、溶剂和设备,确保
设备清洁无尘。

2. 树脂预处理,将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预处理,通常是通过反复
用溶剂洗涤和再生处理来去除树脂表面的杂质和离子。

3. 吸附,将含有BPA的溶液通过预处理后的离子交换树脂床层,BPA离子会与树脂上的功能基团发生吸附作用,从而被从溶液中分
离出来。

4. 洗脱,经过吸附后的树脂床层将被用洗脱剂进行洗脱,将BPA从树脂上解吸出来。

5. 再生,洗脱后的树脂床层需要进行再生处理,以便将树脂重
新投入到下一轮的吸附中。

6. 结晶和干燥,通过结晶和干燥等工艺,将洗脱得到的BPA纯化并得到固体产品。

总的来说,离子交换树脂法生产双酚A的工艺流程包括树脂预处理、吸附、洗脱、再生、结晶和干燥等步骤。

这种工艺能够高效地从溶液中提取和纯化双酚A,是一种常用的工业生产方法。

聚碳酸酯的合成工艺及国内研究进展

聚碳酸酯的合成工艺及国内研究进展

浅谈聚碳酸酯的合成工艺及国内研究进展摘要:聚碳酸酯(PC) 是一种综合性能很好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性能、耐蠕变性能,较高的拉伸强度等一系列的优良性质。

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已进入到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械、医疗保健、光盘等领域,能适应多种特定应用领域对成本和性能的要求。

它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界面缩聚和非光气法,当然酯交换和开环缩聚也用得较多。

国外的工艺较国内先进许多,像拜耳、Sabic、帝人等公司的产品占据了巨大的国际市场。

国内的研究起步早,进展慢,晨光化工设计院等单位也只有初步的成果,要想打破国际市场的垄断,必须取得技术的突破。

聚碳酸酯的前景一片光明,在五大工程塑料中,PC树脂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工程塑料。

关键词:聚碳酸酯;界面缩聚法;非光气法;国内市场Abstract: Polycarbonate (PC) is a good overall performance engineering thermoplastics, with outstanding impact resistance, creep resistance, high tensile strength and a series of excellent properties.The broad range of applications, has entered into the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construction, office equipment, packaging, sports equipment, medical care, CDs and other fields, it can adapt to a variety of specific applications on the cost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he synthesis of its main interface, and non-phosgene condensation, of course, transesterification an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are used more. More advanced foreign technology in many, such as Bayer, Sabic, Teijin and other company,s products account for a huge international market.Domestic research started early, while slow paced, Chenguang Chemical Design Institute and other institutions are only preliminary results, to break the monopoly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e must obtain a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of polycarbonate is promising, engineering plastics has ranked in the top five, and PC resin is the fastest growing engineering plastics.Key words: polycarbonate; interface polycondensation; non-phosgene; domestic market1.0 前言[1-4]聚碳酸酯(PC)是一种无味、无臭、无毒、透明的综合性能优良的无定形热塑性材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链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酚A型聚碳酸酯(BPA-PC)合 成工艺进展
报告人:戴耀 2012年7月XX日
目录
1. 2. 3. 4. BPA-PC简介 主要制备方法简介 BPA-PC国内外生产情况 发展定位
1.1、BPA-PC简介
BPA-PC优良性能 • • • • • • • • 抗冲击性 热塑性 耐寒耐热性 尺寸稳定性 耐寒耐热性 光学性能 尺寸稳定性 电性能
其它
• 主要的商业化工艺 • 由Bayer公司实现工业化
Brunelle, D. J. Advances in polycarbonates. In ACS Symp. Ser., ACS, 2005, 898, 9-13; US3028365, 1962 (to Bayer AG).
2.3、酯交换法或熔化法
2.1、溶液法
方法缺点 • 吡啶及氯苯的毒性 • 产品中吡啶及吡啶盐酸 盐难以除去
其它 • 未能实现商业化
US3144432, 1964 (to General Electric).
2.2、界面法(Interfacial)
方法优缺点 • 反应对杂质不敏感、条件温和 • 产品分子量高 • 使用低沸点溶剂CH2Cl2 • 产品纯化需要大量的水 • 残留的Cl影响产品质量
Fukuoka, S. Catal. Surv. Asia 2010, 14, 146.; Fukuoka, S. Polym. J. 2007, 39, 91.
旭化成(Asahi-Kasei)工艺
Asahi Kasei’s non-phosgene PC process
Fukuoka, S. and co workers. Catal. Surv. Asia 2010, 14, 146.; Polym. J. 2007, 39, 91.

双酚A型聚碳酸酯 bisphenol-A polycarbonate ,简称BPA-PC 五大工程塑料之一
1.2、BPA-PC的广泛应用
建筑材料
汽车车窗
电子产品外壳
头盔
制作光盘
BPA-PC
1.3、BPA-PC的广泛应用
Percentage of application of BPA-PC in the word
2.3.1、原料二苯基碳酸酯的制备
间接 使用 光气
碳酸二甲 酯作原料
US228672, 1986 (to General Electric).
2.3.2、从环氧乙烷、CO2制备二苯基碳酸酯
唯一副产物(高纯)
方法优点 • CO2作原料 • 无光气工艺 • 无溶剂、无废弃物
其它 • BPA-PC今后的发展方向 • 由Asahi Kasei公司实现 工业化
3.1、BPA-PC国际生产情况
2010年全球BPA-PC产能约为418万吨/年
模克隆® 拜耳
Calibre® 陶氏
3.2、BPA-PC国内生产情况
BPA-PC国内生产状况 • 2004年以前: 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 • 2005年以后: 国际BPA-PC巨头进入中 国,国内产能快速增长 • 完全国产化率低 • 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
2.4、固态聚合法(SSP)
熔化工艺 SSP步骤 预聚体制备 结晶 固态聚合
方法优点 • 较熔化工艺反应温度低 • 较熔化工艺分子量高 • 产品质量好
其它 • 未能实现工业化
Komiya, K. and co-workers. ACS Symposium Series 1996, 626, 20; Kim, J. H. J. Appl. Polym. Sci. 2009, 111, 883; DeSimone, J. M. and co-workers. Macromolecules 2001, 34, 3916.
奇美-旭化成BPA-PC工厂
2.3.2、其它酯交换法
沸点 低
Lee, J. S. and co-workers. J. Appl. Polym. Sci. 2002, 86, 937; Haba, O. and co-workers. J. Polym. Sci. A 1999, 37, 2087; Sivaram, S. and co-workers. J. Polym. Sci. A 1995, 33, 701.
方法优缺点
• 不使用有毒腐蚀性的光气 • 需要使用昂贵的钯催化剂 • 需要使用溶剂 • 产物水会导致产品分解
其它
• 未能实现工业化
US4096168, 1978; US4096169, 1978; US4201721, 1980; US4187242, 1980 (all to General Electric).
2.5、开环聚合法
双氯甲酸酯
环状低聚物
方法优点 • 可以获得高分子量的产品 • 没有副产品生成 • 无溶剂、无废弃物
其它 • 未能实现工业化
Brunelle, D. J.; Shannon, T. G., Macromolecules 1991, 24, (11), 3035-3044.
2.6、双酚A氧化羰基化法
铜陵金泰 化工实业 酯交换 3,000 t/a 银光化工 集团 界面法 500 t/a
帝人(嘉兴) 6万吨/年 独资 2005投产 拜耳(上海) 20万吨/年 合资 2006投产 中石化三菱(北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方法优缺点 • 无需溶剂、直接获得产品 • 避免使用有毒腐蚀性光气 • 高温、高真空反应条件 • 需要高纯的原料 • 苯酚不易除去 • 分子量偏低
其它 • 主要的商业化工艺 • 由GE公司实现工业化
US3153008, 1964 (to General Electric); EP228672, 1986 (to General Electric)
Samperi, F. Polycarbonates. In Handbook of engineering and speciality thermoplastic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1, Vol.3, pp503
2、BPA-PC主要制备方法
1. 2. 3. 4. 5. 6. 溶液法 界面法(Interfacial) 酯交换法(Transesterification) 固态聚合法(SSP) 开环聚合法(ROP) 氧化羰基化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