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聚碳酸酯合成方程

聚碳酸酯合成方程
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纤维材料等领域。
其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环酯开环聚合法和缩聚法两种。
其中,环酯开环聚合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合成聚碳酸酯的方法。
合成聚碳酸酯的过程中,常用的起始剂是己二酸二元醇酯和对苯二酚。
在反应体系中,将这两种物质按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常用的催化剂有锌盐类、锡盐类等。
在一定的温度下,这两种单体通过酯交换反应形成聚碳酸酯。
具体而言,己二酸二元醇酯和对苯二酚首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临时的酯键。
随后,这些临时的酯键经过进一步的聚合反应,形成了长链的聚合物结构,即聚碳酸酯。
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起到了加速反应的作用,促进了单体分子之间的反应,有利于形成高分子链。
聚碳酸酯的合成方程式可以用简化的化学式来表示。
假设己二酸二元醇酯为A,对苯二酚为B,则聚碳酸酯的合成方程可以表示为:
(A-OH)2 + (B-OH)2 → (A-O-CO-O-CO-B) + 2H2O
在这个方程中,(A-OH)2代表己二酸二元醇酯,(B-OH)2代表对苯二酚,(A-O-CO-O-CO-B)代表聚碳酸酯,2H2O代表生成的水分子。
聚碳酸酯的合成过程中,水分子是一个副产物,同时也是反应进行的驱动力之一。
总的来说,聚碳酸酯的合成方程是一个通过酯交换反应和聚合反应实现的过程。
这种合成方法简单高效,可以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得到优质的聚碳酸酯产品。
聚碳酸酯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合成方程的研究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
1。
聚碳酸酯聚合反应

聚碳酸酯聚合反应聚碳酸酯是一类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工程塑料、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等领域。
聚碳酸酯的制备主要通过聚合反应来实现,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环氧化合物和二元酸的缩聚反应来合成。
这种合成方法简单高效,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获得高分子量的聚碳酸酯。
在聚碳酸酯的合成过程中,环氧化合物起着链延长的作用,而二元酸则提供了聚合反应的活化中心。
反应首先发生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使得链分子开始增长,之后与二元酸缩合形成聚合物。
在聚合反应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催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常用的催化剂包括有机锡化合物、蒽酚类化合物等。
聚碳酸酯的合成反应通常在惰性气氛下进行,以避免氧气或水的干扰。
反应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对于获得理想的聚碳酸酯产物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反应温度在150-200摄氏度之间,时间在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调控聚碳酸酯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从而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
除了环氧化合物和二元酸的选择外,反应的配比也是影响聚碳酸酯性能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环氧化合物和二元酸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它们的缩聚反应会导致聚合物具有不同的链结构和性能。
因此,在合成聚碳酸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和配比,以获得符合要求的高分子材料。
聚碳酸酯作为一种优良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性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也在不断改进,新型催化剂、新颖的合成策略不断涌现,为聚碳酸酯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未来,随着对高性能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聚碳酸酯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分子材料,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1。
聚碳酸酯的合成方程式

聚碳酸酯的合成方程式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是一种高分子量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强度、高韧性、高透明度、抗冲击性等。
其材料常用于制成手机壳、电视机外壳、水杯、保温杯、汽车玻璃、CD、DVD等产品。
本文将介绍聚碳酸酯的合成方程式及其工业应用。
一、合成方程式聚碳酸酯的合成通常采用三种方法,分别是热聚合法、缩醛法和相转移催化法。
其中热聚合法最为常用,其合成方程式如下所示:聚酸酐(Polyanhydride)+ 碳酸二酐(Phosgen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二氧化碳(CO2)其中,聚酸酐是指苯酐等含有酸酐官能团的高聚物。
碳酸二酐是聚合反应的重要原料,二氧化碳是聚合反应的副产物。
聚碳酸酯的合成反应分为四步,如下所述:1.将聚酸酐加入烷基氯(RMCl)或烷基溴(RMBr)的溶液中,使其溶解;2.将氧化铜(CuO)加入上述溶液中,溶解后加入碳酸二酐;3.反应溶液经过催化,聚合物形成,并产生CO2副产物;4.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水,使反应停止,可用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产物。
二、工业应用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建筑、机械等领域。
下面介绍聚碳酸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1.电子电器方面目前,聚碳酸酯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计算机、工业控制器等电子电器设备中。
其主要原因是聚碳酸酯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热性好等优良的物理性质,可保护部件免受损坏。
此外,聚碳酸酯还具有透明度高、重量轻等优点,可以优化设备的外观设计。
2.汽车方面聚碳酸酯材料在汽车行业中应用广泛,如车灯、汽车前保险杠、车窗、仪表盘等部件均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
聚碳酸酯具有优良的透明度和抗冲击性,可以保护汽车的外观并提高驾乘舒适度。
3.建筑方面聚碳酸酯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如采光罩、隔墙、屋顶覆盖材料等。
聚碳酸酯材料具有较高的透光度和抗冲击性,可以在不影响建筑整体美观的前提下,提供良好的采光效果和抗风雨效果。
聚碳酸酯合成反应机理

聚碳酸酯合成反应机理
聚碳酸酯是一类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因此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聚碳酸酯的合成反应机理是指将二元或多元醇与二元碳酸酯发生缩聚反应,通过酯键形成线性或支化的聚合物结构。
聚碳酸酯合成反应主要包括聚酯化和聚缩酸酯化两种重要反应路径。
首先考虑聚酯化反应,它是指二元醇和二元碳酸酯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聚酯的过程。
反应的机理主要涉及醇羟基与碳酸单元的缩合,生成酯键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合成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对反应速率和产物结构具有重要影响,一般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金属碱金属盐、有机催化剂等。
另一种重要的合成途径是聚缩酸酯化反应,它是指二元醇和多元碳酸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聚酯的过程。
在这种反应中,多元碳酸酯除了和醇羟基发生缩合反应外,还存在着与自身分子内碳酸单元发生环化反应的竞争过程。
因此,对多元碳酸酯结构和反应条件的选择对最终聚合产物的分子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
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新型的聚碳酸酯合成途径,如环己烷二醇与环丙烯碳酸酯的缩聚反应、甘油与碳酸酯的反应等。
这些新方法为聚碳酸酯的合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利于优化材料性能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总的来说,聚碳酸酯的合成反应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物质间的缩合反应和聚合结构的形成。
通过对合成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指导聚碳酸酯材料的合成工艺和性能调控,促进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1。
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有哪几种呢

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有哪几种呢
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透明性,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缩聚法、环氧化法、醚解法等几种。
缩聚法
缩聚法是一种常用的聚碳酸酯合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在催化剂的存在下缩聚反应生成聚合物。
在聚碳酸酯的合成中,常用的缩聚单体包括碳酸二酐和双酚类化合物。
碳酸二酐是一种含有碳酸酯基的化合物,而双酚类化合物则是指具有两个酚基的有机物。
这两种单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能够形成聚碳酸酯的高分子链结构。
环氧化法
环氧化法是另一种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它的原理是将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环氧化反应,生成聚碳酸酯。
环氧化合物是一类含有环氧基的有机物,具有高度的反应活性。
在反应过程中,环氧基与二氧化碳发生缩合反应,形成聚碳酸酯的聚合链结构。
环氧化法合成的聚碳酸酯通常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热稳定性,适用于高性能材料的制备。
醚解法
醚解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聚碳酸酯合成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醚键的断裂和重组反应生成聚碳酸酯。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对环保要求比较高的聚合物合成过程。
在醚解法中,常用的醚基含有聚乙二醇等。
综上所述,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缩聚法、环氧化法和醚解法等几种。
不同的合成方法在聚碳酸酯的结构和性能上可能会有所差异,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对于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聚碳酸酯材料至关重要。
1。
聚碳酸酯的合成

聚碳酸酯的合成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塑料、纤维和涂料等领域。
其合成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聚碳酸酯合成方法。
聚碳酸酯的合成一般采用酯交换聚合反应。
首先,选择具有两个羟基(OH)官能团的化合物作为单体,如对苯二酚(BPA)或乙二醇(EG)。
然后,选择一种含有酸性羟基(COOH)官能团的化合物作为另一种单体,如二甲酸(DMT)或对苯二甲酸(PTA)。
最后,在适当的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形成聚碳酸酯。
具体合成步骤如下:1. 预处理:将对苯二酚和二甲酸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加入酯交换催化剂,如碱金属盐(如碱金属醇盐)或有机铅催化剂。
在恒温下进行预处理,除去水分和杂质,确保反应体系的纯净度。
2. 酯交换:将预处理后的反应体系加热至适当温度,常温下无法发生酯交换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水分是酯交换反应的副产物,需要及时去除。
可以通过氮气吹扫或真空抽取的方式,将生成的水分从反应体系中除去。
3. 聚合:当反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停止酯交换反应,加入聚合催化剂,如钛酸酯类、硅酸酯类等。
聚合催化剂的选择根据所需的聚碳酸酯性能和应用领域而定。
聚合反应进行时,反应体系会逐渐增稠,形成高分子聚碳酸酯。
4. 后处理:将聚合反应停止后,通过冷却或加入适当的溶剂,使聚碳酸酯溶解。
然后,将溶液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纯净的聚碳酸酯产物。
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基本相同,但单体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调节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例如,可以选择其他含有羟基和酸性羟基官能团的化合物作为单体,以获得具有不同性能的聚碳酸酯。
同时,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等因素,可以控制聚合反应的速度和分子量分布,从而得到理想的聚碳酸酯产品。
聚碳酸酯合成方法的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反应产物纯度高,合成工艺相对简单。
通过合理选择单体和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性能和用途的聚碳酸酯。
因此,聚碳酸酯合成方法在塑料、纤维、涂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碳酸酯制作过程

聚碳酸酯制作过程
聚碳酸酯是一种常见的高性能塑料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冲击性和透明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缩聚、聚合和后续加工等阶段。
首先,聚碳酸酯的制作需要准备适量的苯酚和二氧化碳。
苯酚是聚碳酸酯的主要原料之一,而二氧化碳则是用来进行缩聚反应的重要中间体。
这两种原料的质量和纯度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缩聚阶段,苯酚和二氧化碳首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反应,形成二酚化合物。
随后,这些二酚化合物会进一步聚合,形成线性或支化结构的聚合物。
这一缩聚过程通常需要催化剂的存在,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接着是聚合阶段,聚碳酸酯的分子链会不断延伸,形成长链聚合物。
这一过程一般是在高温下进行,以确保聚合反应的顺利进行。
此时需要控制好反应的温度和时间,以获得理想的聚合物分子结构和分子量。
最后,在完成聚合反应后,会进行一系列的后续加工步骤。
例如,将聚碳酸酯熔融后注射成型,制成各种塑料制品。
这些制品可以进一步经过表面处理、添加填料或着色等工艺,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总的来说,聚碳酸酯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化学工程过程。
通过精准控制原料质量、反应条件和加工工艺,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聚碳酸酯材料,为各行各业提供优质塑料产品。
1。
双酚A型聚碳酸酯(BPA-PC)合成工艺进展

报告人:戴耀 2012年7月XX日
目录
1. 2. 3. 4. BPA-PC简介 主要制备方法简介 BPA-PC国内外生产情况 发展定位
1.1、BPA-PC简介
BPA-PC优良性能 • • • • • • • • 抗冲击性 热塑性 耐寒耐热性 尺寸稳定性 耐寒耐热性 光学性能 尺寸稳定性 电性能
其它
• 主要的商业化工艺 • 由Bayer公司实现工业化
Brunelle, D. J. Advances in polycarbonates. In ACS Symp. Ser., ACS, 2005, 898, 9-13; US3028365, 1962 (to Bayer AG).
2.3、酯交换法或熔化法
2.1、溶液法
方法缺点 • 吡啶及氯苯的毒性 • 产品中吡啶及吡啶盐酸 盐难以除去
其它 • 未能实现商业化
US3144432, 1964 (to General Electric).
2.2、界面法(Interfacial)
方法优缺点 • 反应对杂质不敏感、条件温和 • 产品分子量高 • 使用低沸点溶剂CH2Cl2 • 产品纯化需要大量的水 • 残留的Cl影响产品质量
Fukuoka, S. Catal. Surv. Asia 2010, 14, 146.; Fukuoka, S. Polym. J. 2007, 39, 91.
旭化成(Asahi-Kasei)工艺
Asahi Kasei’s non-phosgene PC process
Fukuoka, S. and co workers. Catal. Surv. Asia 2010, 14, 146.; Polym. J. 2007, 39, 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O
N 一二 — 一 Nn ・ 一・ — 《 o 。 + c c 。 —
H2 O
f 丰 ◎一 + 。 z n ・
.
CH2
l双酚 A 型聚碳 酸酯合成方法 比较 分析
双 酚 A 型聚 碳酸 酯是 以双 酚 A 作为 二羟 基化 合物 的 聚碳 酸 酯 。其 结 构式 为 :
C H
七
CH
i
O
因为 有刚 性基 团苯 环和 柔性 基 团醚健 的同 时存在 , 酚 A 型 双 聚 碳 酸酯 的分 子链 刚 性较 强 ,同 时又 具有 一定 的柔 顺性 ,使其 成 为 一 种既 刚又 韧 的材 料 。其结 晶能 力较 差 ,属 于无 定形 聚 合物 , 具 有优 良的透 明性 ,其 透光 率可 以达 到 9 %,其 力学 性能 也十 分 0 优 良,且 受温 度 的影 响较 小 ,另外 还有 很好 的抗冲 击及 抗蠕 变 性 能 , 其在 较高温 度 下 能承 受较 高 的载 荷 并能 保证 尺寸 的稳 定 性 。 使 除 了优 异 的透 光性 和力 学性 能外 , 酚 A 型聚 碳酸 酯 还具 有很 好 双 的耐 高低 温 性 能 、 电性 能 等 ,其 玻璃 化 转变 温 度 高(5 ℃) 10 ,脆 性 温度 较低 ( 0 ℃) 长 期使用 温度 范 围较 宽 , 且具 有 自熄性 , 一0 1 , 并 电绝缘 性较 好 ,吸 湿性 小 ,可 在很 宽 的温度 和潮 湿 的条 件 下保 持 良好 的 电性 能 ,耐 候和 耐热 老 化 的能 力也很 好 ,是 综合 性 能优 异 用 途非 常广 泛 的重 要 的热 塑性 工程 塑料 ,广 泛应 用 于汽 车 、 电子 电气 、建筑 材料 、机械 零件 、 医疗 、包 装 、 日用 品 等各 个领 域 。 其用 量 仅次 于 聚酰胺 ,是用量 第 二大 的工 程塑 料 。
0
聚 碳酸 酯 是分 子链 中含 有碳 酸酯 基 \ … / 的聚合 n 物 的 总称 , 写 P 聚碳 酸酯 可 以看 作是 二羟 基化 合物 与碳 酸 的 缩 C。 缩 聚产 物 ,按其 中 二羟基 化合 物 R 基 的不 同,可 以分 为脂 肪族 、 脂 环族 、芳香 族 以及 脂肪. 香族 几种 类 型 。但 因制 品、加 工性 能 芳 及 经 济等 因素 的制 约 , 目前得 到工 业化 规模 生产 和 应用 的聚 碳 酸 酯 只 有双 酚 A 型芳 香族 聚碳 酸酯 ,通 常所 说 的聚碳 酸 酯指 的就 是 双 酚 A型聚 碳酸 酯 。 文章 中提 到 的聚碳 酸酯 在 没有 特指 的情 况 下 , 表 示双 酚 A 型 聚碳 酸酯 。 19 88年 En on采用 对 苯二 酚和 间苯 二酚 在吡 啶溶 液 巾进 行 i r h 光 气化 反应 ,首 次合 成 出聚碳 酸酯 。15 年 由德 国拜 耳公 司首 先 98 实 现 了工 业化 生产 。至今 已有 半个 世纪 ,其 种类 和 用途 两方 面 的 研 究 均获 得 了 巨大 的进 展 _。 目前 , 聚碳 酸酯 的主要 生 产厂 商 有 J J 美 国 的通 用 电气 ( ) 司 、 陶 氏( o ) 学 公 司 及 德 国 的拜 耳 GE 公 Dw化 ( ae 公司 。 中 GE公 司是世 界最 大 的 P B yr ) 其 c生 产 商 , 次 是 B yr 其 ae 公 司 ,再次 是 D w 公 司 。另 外 ,韩 国 L o G化 学公 司 、 日本 帝人 公 司 、台湾 南 亚塑 料也 相继 兴建 了 P C生产 装 置 。我 国 刍 15 年 开 98 始 对 P 进 行研 究 以来 ,采用 国内技 术土 法生 产 的企 业先 后多 达 C 2 0多家 ,但 由于工 艺技 术落后 、设 备简 陋 ,又 缺乏 必 要的 分析 监 控 手段 ,致使 产 品质量 差 ,消 耗高 ,产 品达 不 到下 游 生产厂 家 的 质 量要 求 ,迫 使多 家企 业停 产 。 目前 国内 P 生产 远远 满足 不 了 C 市 场 需求 ,完 全依 赖进 口。
Ab t a t y t e i t o fpoy a b n t s d s u s d i h e e s r c :S n h ss me h d o l c r o ae wa ic s e n t e rviw.P o g ne s t e i me h d a d met g e tr e c a g y t e i t o s h s e y h ss n t o n li se x h n e s h ss meh d wa n n d s u s d i e al h h s e e s t e i me o s a pl a l o t e i d s il ma s p o u to ,a d t e metn se x h n e s n h ss meh d wa ic s e n d ti.T e p o g n y h ss n t d wa p i b e t h n u t a s r d c in n h l g e tr e c a g y t e i h c r i to s
趋势 进行 了展攘 。 【 键词 】 碳酸 酶 ;含 成方 法 :研究 进展 关 聚
【 分类号]Q 中图 T
【 文献标识
[ 文章编号】 0, 6( 1)1 o70 l 71 5 02 - 5・ o 8 2 00 2
S nt ssa d Re e r h Pr g e so l c r y he i n s a c o r s fPoy a bon t ae
4o o -一 _
由于碳 酸 不能 稳定 存在 ,所 以聚 碳酸 酯不 能通 过二 羟基 化合 物 和碳 酸 直接缩 聚 。 目前 ,可用 于 工业规 模生 产 的合成 方法 有光 气 法f 界面缩 聚) 酯交 换法( 融缩 聚) 其 中光气法 是 生产聚 碳酸 和 熔 , 酯 的主 要 方法 。 除了这 两种 比较 成 熟的方 法 , 已有 研究 报道 的合 成 方法 还有 很 多 ,但 由于这 些方 法 不成 熟或者 因成 本高 等原 因而 制 约 了实 际应用 ,未能 工业 化大 规模 生产 。 11光气 法( . 界面 缩聚 法) 光气 法 因缩聚 反应 是在 有机 相 和无机 相 的界 面进行 的 ,所 以 又 叫界面 缩聚 法 。它 是 以二氯 甲烷 和水 的悬 浊液 作为 聚合溶 剂 , 用 双 酚 A、氢氧 化钠 和 光气在 催化 剂存 在下 进行 反应 ,最后 分 离 出有 机 相进 而再 得 到聚 碳酸 酯L。界面 缩聚 法 合成 聚碳 酸酯 的单 2 J 体是 双酚 A 钠盐 和光 气 。双酚 A 钠盐 由双 酚 A 和 N O a H溶 液 反 应 制 成 。双酚 A钠 盐和 光气 的化 学反应 式 如下所 示 。
W a gX io u n a r
( u n z o u l u ・vs na d et g n tue G a g h u5 10 C ia G a g h u a t S p ri o s n s t , u n z o 1 h ) Q i y e i n T i I it , n 01
一
广
58
东
化
工
21 0 2年 第 1 期
e vrn n re dy n i me tfin l.Ad a tg sa d dsd atg s o ea o e t to swa n lz d o v a e ia v a e ft b v wo meh d sa ay e .Ote e otd meh d r u n n n h h rrp re to s wee smmaie re y rzd b f .Th uu e il e ftr
21 0 2年 第 1 期 第 3 卷 总第 2 5 9 2 期
广
东
化
工
5 7
Ⅵ v g c e c m W.d h m.o
聚碳 酸酯 的合成 方法及其研 究进展
王 晓 茹
( 州市 质量 监督 检测 研究 院 ,广 东 广 州 5 0 1) 广 I 1 10
【 要】 摘 综述了聚碳酸酪韵合成方法 重赢概述 : 法秘熔融酯交换法 光冀法怒 匿 龄 前工溲化大规模生产的主要方法, 绿色熔融酯交换法 是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 文审对逡两秘方法豹优缺点避 行 对 释分析 最篇对研究报邋麴其它合成方法进行了简要的 《 介绍,并对未来的发展
d v l p n e d wa ic s e ee d e eo me tt n sd s u s di t n . r n h
K e w o d : o y a b n t ; s n h ss e h d; r s a c r g e s y r s p l c r o ae y te im to e e r hp o r s
[ 稿 日期】 2 1-01 收 0 11—4 【 者 简介】 王 晓 茹(9 2) 女,河 南 人,硕 士 ,丰 要从 事质 量方 面 的工作 。 作 18 一 ,
按照 缩聚 反应 的发 生 阶段 ,界 面缩 聚法 可分 为二步 界面 缩聚 法 和 一步 界面缩 聚 法H。 J 二步缩 聚 法是 传统 的 界面缩 聚法 。此 法 分两步 进行 ,即光气 化 阶段 和缩 聚 阶段 。双 酚 A 钠盐 溶液 被送 入光 气反 应釜 ,以二 氯 甲烷 为溶 剂 ,通 入 光气 ,光 气溶 于 二氯 甲烷 中形成 有机 相 ,和无 机 相双 酚 A钠盐 溶液 在 两相 界面进 行反 应生 成低 分子量 的聚 碳酸 酯( 光气 化 阶段) ,然后 加入 催化 剂( 一般 为 三 乙胺) 氢氧 化钠 , 和 低 分 子 聚碳 酸 酯再 经缩 聚 得 到高 分子 聚 碳酸 酯( 聚 阶段) 缩 。反 应在 2  ̄2 ℃和 近常 压条 件 下进 行 ,产物 为 多相 混合 物L。聚碳 酸酯 54 5 J 进入 有机 相被 溶解 ,氢氧 化钠 、双酚 A 钠盐 及副 产物 氯化钠 则溶 于无 机相 。有 机相 经洗 涤 、脱盐 、脱溶 剂 、沉 淀 、干燥 等纯 化工 序 后 得到 聚碳 酸酯 粉末 ,再 经挤 出造 粒形成 聚 碳酸 酯树脂 l。 l l 步 缩聚 法是 近年 来 发展起 来 的 ,在一 步缩聚 反应 过程 中 , 反应 一开 始便 加入 催化 剂 , 由于催 化剂 显著地 加速 酯化 的反 应速 度 ,在 双酚 A钠 盐光 气化 的 同时 ,就 伴 随着缩 聚反 应的进 行 ,而 且几 乎在 光气 化 反应 结束 的 同时 ,缩聚 反应 也随之 结束 。与 两步 法相 比 ,一步 法反 应速 度快 ,原料 消耗 低 _ 7 J 。 光气法 的优 点 是 :() 艺技 术路 线成 熟 ,适 合大规 模和 连续 1 工 生产 。() 2易制 得高 相对 分子 质量 的聚碳 酸酯 ,产 品分子 量可 达到 1 ~ .×0。() 条件 温和 ,对 设备 要求较 低 。 . 2O 1 3反应 5 此 法 的不足 是 :() 合反应 过 程使用 大 量剧毒 的光 气和 大量 1 聚 有 毒 易挥发 的有 机溶 剂 二氯 甲烷 。() 要进 行后 处理 ,且清洗 和 2需 纯 化会 产生 大量 的废 水 ,对 环 境造成 很大 的危 害 。() 应 中产 生 3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