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知识:词性》教用
11.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词性知识考点精讲与集训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一、正确使用实词我们学习词类,关键在于运用词类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特点,进行遣词造句为文章服务。
弄清楚词的用法,对我们组词构句与作文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地说,我们常遇到的一些病句,大多是由于未能掌握好实词的用法造成的。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频率最高,在我们日常语言中数量也最多、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一般的句子,大都离不开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并予以回答:名词说到底是从某种意义上给人和事物进行命名。
而动词、形容词与名词不同,它们重在反映人和事物所产生或发出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或性质状态。
1.名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这些贪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祸害人民群众。
这个句子里的“祸害”一词为名词。
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更不能带宾语。
所以,这个句子的错误是名词被误用为动词,必须把“祸害”这个词改为“危害”,因为“祸害”是名词,而“危害”是动词,这样原句便通顺了。
②汪老师很兴致地说:“那么,请你谈谈想法。
”这个句子里的“兴致”是名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
我们把原句中的“很”删除,然后在“兴致”这个词后加上“勃勃”,这样词性变了,原句也就没语病了。
2.动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那些人散布种种捏造,妄图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句子里的“捏造”是个动词,被误用为名词了。
并且,主语和谓语“散布”也不相匹配,必须把“捏造”这个动词改为名词,如“谣言”、“谬论”或“言论”才行。
②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报告啊!这个句子里的“感动”是动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必须把它改为形容词才行,可以改为“动人”,这样原句就通顺了。
3.形容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作家莫言身上充沛着可贵的乡土激情。
这个句子里的“充沛”是个形容词,被误用为动词了。
而且,形容词后面一般不能带宾语。
我们把“充沛”改为动词“充满”就可以带宾语了。
②我们初三(1)班被评为市优秀班级,同学们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现代汉语教案完整版最新版

(1)词性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2)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请用词性填空,完成以下句子:我()喜欢()吃苹果。
(2)请分析以下句子的成分:她穿着漂亮的花裙子在公园里散步。
2.答案:
(1)名词;动词
(2)主语:她;谓语:穿着;宾语:花裙子;定语:漂亮的;状语:在公园里;补语:散步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调要抑扬顿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音量,放慢语速,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记忆。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同时给学生留有思考和练习的时间。
2.在讲解难点和重点时,适当延长讲解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消化吸收。
现代汉语教案完整版最新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现代汉语》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现代汉语的词性与句子成分”。详细内容将包括词性的基本分类及各自特点,以及句子成分的识别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现代汉语词性的基本分类,了解各种词性的特点。
2.学会识别句子中的各种成分,能够正确运用。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句子构建能力。
二、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关键环节。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从不同角度分析词性与句子成分的结合方式。深度上,要讲解清楚每个句子成分的功能和作用,以及不同词性在句子中的表现;广度上,要涵盖各种词性和句子成分的典型用法,以便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5.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初中语文-词性、短语知识点总结及其练习

初中语⽂-词性、短语知识点总结及其练习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案——词性巩固练习题语⽂语法-词性⼀、词性实词的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1、名词:表⽰⼈或事物名称的词。
⼈、事名词:⼈,猫,学⽣,鲁迅,《离骚》……政治,⽂化,思想……爸爸……时间名词:春天,上午,、、、处所名词:上海,中国,、、、⽅位名词:上,下,左,、、、2、动词:表⽰动作⾏为、发展变化、⼼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的词。
动作动词:表⽰动作、⾏为。
⾛,看,、、、⼼理活动动词:想,爱,恨,怕,希望,、、、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使,叫,让,、、、可能意愿(助动词,通常要与动词连⽤):能,会,可以,愿,、、、趋向动词:来,去,上,进,出,回,、、、判断动词:是发展变化动词:增加,缩⼩、、、存现动词:存在出现、、、3、形容词:表⽰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
表⽰形状:长短粗⾼、、、表⽰性质:⾼尚乐观懦弱、表⽰状态:迅速朦胧、、、4、数词:表⽰数⽬(包括确数、概数、分数、倍数和序数)。
确数:⼀⼆三百、、概数:⼗多个两三个、、、分数:⼗分之⼀……、、倍数:五倍,五⼗倍、、、序数:第⼀,初五,、、、5、量词:表⽰事物或动作、⾏为的单位。
⼀个三把⼀群⼗⼆下……6、代词:代替⼈和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作⽤,或⽤来提问。
⼈称代词:你……你们、、、指⽰代词:这……这⼉、、、、疑问代词:哪⾥什么、、、巩固练习:请判断下列划线词语的词类。
我需要⽣活。
在城市⾥⾯,已经没有⼈的⽣活了。
⼀个⼈做⼀件好事容易,难的是⼀辈⼦做好事,从不做坏事。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轮⾦黄的圆⽉,下⾯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望⽆际的碧绿的西⽠。
虚词的种类:拟声词、叹词、助词、连词、介词、副词1、拟声词:模拟⼈或事物发出的声⾳。
练习:请举出五个拟声词、、、、、2、叹词:表⽰感叹、呼唤、应答等声⾳。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
注意:叹词总是单独成句。
3、助词:⽤来表⽰词语之间的某种结构关系,或动作⾏为的状态,或表⽰某种语⽓。
汉语语法知识:词类与词性

汉语语法知识之一:词类和词性(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练习: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
“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
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
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初中语文《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课件

(三)小练习
•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动词
• (1)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 这最后一课!
• (2)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 (3)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 (4)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 爬上去。
• 答案:表示动作行为的如 “穿”“跳”“爬”“走”“纪念”“责备”; 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 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
2、把下列常用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 朗诵 扩大 喜欢 能够 应该 进去 调查 担心 希望 出现 发生 反对 愿意 起来 回去 保卫 消逝 认识
—— 名词和动词
语法:词性
一、学习方法: 记住各类词性的特征,记住他们的
区别,多做练习,多通过练习进行比较, 并适当加以复习。
二、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 用的语言单位。
三、词的分类
汉语的词,根据其语法功能,分为两大类:实词和 虚词;
十二小类:名.动.形.数.量.代词(实词),副.介.连. 助.叹.拟声词(虚词)
• 这个故事讲的虽然是绘画,却能启发我们: 只有细心观察,把握住事物特征,才能准确使用
形容词。
• (六)指出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的词性:
•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名词;动词; 形容词; 名词
• “白鹭”表示事物的名称,因此是名词;“是” 是表示判断的动词;“精巧”是表示事物状态的 形容词。“诗”是一种事物的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语法知识—词性》课件(共34张PPT)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副词找出来。 雅颂中也 很有一些挺出色的篇 章,一
般说来艺术价值的确 极其不如国风。小 雅中偶尔有一些士大夫大肆抱怨或讽刺 王室的诗,但他们毕竟缺少人民所受的 切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缺乏 深度。
(二)介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组成 “介词短语”作附加成分。
1、表时间:在 于 自 自从 从 当 由 趁 随着 到
(一)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 表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1、表程度: 很 更 太 极 顶 十分 非常 至少 起码 略 2、表范围:都 总 共 净 只 仅仅 光 单单 一概 统统 3、表时间:已 曾 刚 才 早已 正 将 便 常 一向 从来 4、表频率:又 再 再三 还 屡次 重新 5、表状态:大力 大肆 亲自 特意 连忙 悄悄 匆匆 公 然 6语、法表功语能气::1、难修道饰究动竟、简形直,不却修饰幸名而词也。许 其实 索性 7、表肯定、2否、定都:能必作状必语须。准 的确 不 没 未 勿 别 例如:这个人很热心。 今年夏天十分热。
1、结构助词:的 地 得 所 似的 A、作为某种结构的标志。
“的”是定中结构的标志。如,我的书 “地”是状中结构的标志。 如:慢慢地走 “得”是中补结构的标志。如,跑得很快 洗得干净 B、组成跟所附的词语功能不同的新短语。 “的”附在实词后形成名词性短语。如,红的 个儿高的 想的 “所”附在动词前形成名词性短语。如,所见 所闻 所述 “似的”附在词后形成形容词短语。如,飞似的 木头似的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 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 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 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 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 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
词性知识及句子成分

词性知识有助于学习英语语法,有助于学习文言文,有助于修改病句词性划分重点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连词,介词等。
※词性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一、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A、表示人的。
如: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B、表示具体事物的。
如: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C、表示抽象事物的。
如: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D、表示时间的。
如: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E、表示处所的。
如: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F、表示方位的。
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A.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B.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C.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D.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E.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F.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A.表示动作行为的。
如: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B表示发展变化的。
如: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C.表示心理活动的。
如: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D.表示可能、意愿的。
如: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同)E.表示趋向的。
小学语文:“词性”汇总知识点学习

小学语文:“词性”汇总知识点学习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等。
二实词-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实词-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四实词-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词的作用: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一定的语 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帮助实词造句
副词、连词、介词
三、虚词
助词、叹词、拟声词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 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 程度的词。
程度副词
表示程度很高的 表示程度稍高的
很 太 极 最 挺 十分 非常 稍 稍稍 略微 有些 差不多
未 不 没有 别
表示范围的 表示情态的
都 全 只 仅 单 仅仅 统统 一律
渐渐 逐渐 恰恰 正好 原来 偶 然 突然 果然 居然 赶快 急忙
副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
(1)一般修饰动词、形容词,不修饰名词。 (2)多数只作状语,一般不单独回答问题。
某些副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
语气助词: (1)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陈述)
(2)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疑问) (3)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疑问,感叹) (4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感叹) ( 5)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感叹) ( 6)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 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祈使)
介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
(1)介词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不能重叠。 (2)它只能与后面的名词、代词组成介宾短 语,介宾短语多用于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 语或补语。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
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等关系。 常见的连词有:和、跟、同、而、 或、而且、虽然、如果、只有、因 为等。
帮助别人
干部带头
大部分动词不能用“很”修饰。(与adj.区 别)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经常做谓语。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状 态、颜色等的词
大小高低快慢
雪白 绿油油
大型 初级 多项 主要 特等 慢性
形容词的特点
一般能用副词“很”和“不”修饰。 有些形容词能修饰动词。
4、数词:表示 数目的词
确数:一、千、万 约数:几、些 序数:第一、老二 名量词:一个人 动量词:跑一趟
5、量词:表示 单位的词
人称代词:我、自己、 咱们、人家 代词:代替其 指示代词:这、那、 他的词或短语、 各、每、那里 句子的词。 疑问代词:什么、哪 里、几、多少
虚词的概念: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 在短语和句子 中表示某种关系或附加 意义
频率副词
表示次数较多的
表示经常出现的
屡次 再三 一再
常 常常 时常 经常 往往
语气副词
表示猜测语气的
大概 也许 或许 恐怕 似乎 莫非
表示反问语气的
表示轻微转折语气的 表示强调语气
岂 难道 何必
倒 可却
的
偏 索性 简直 甚至
到底 究竟
肯定、否定 副词
表示肯定的 一定、必定、必然、务必、当然 表示否定的
名词、动词、形容词
二、实词 数词、量词、代词
古代汉语中,代词不会划归为虚词。因为代词是实实 在在的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还可以单独回 答问题,特别符合实词的特征。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 处所、方 位的名称。
今年、去年、从前
近郊、北京、两侧
上、下、以上、之前
名词的特点
名词能用数量词修饰。
“地”主要放在动词前面,形容词的后面。 如:慢慢地走 渐渐地 “得”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补语的前面 。如:复杂得多(“得”后面一般跟补语)
时态助词
包括“着、了、过”,附着在动词 后面,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 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 “过”表示曾经发生过,如: 失去了色彩 盼望着 听过
a、结构助词(的、地、 得、似的) 4、助词:起辅 助作用的词, 没有独立性, 意义最不实在。 b、时态助词(着、了、 过)
c、语气助词(了、吗、 呢、呀、吧等)
结构助词 “的”、“地”、“得”
“的”主要放在名词前,有时也放在名词、动词、 人称代词或形容词的后边,构成“的”字短语。 如:灵巧的小橘灯 美丽的祖国 卖菜的 我的 年幼的
C 五架飞机
UC 一点积极性
不能用“不”修饰。 能用在介词后面,组成介词结构。 经常用作主语和宾语。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 动、意愿或趋向等意义的词
来去上下 进 出 过 回 开起 能 会该要肯敢 是
动词的特点
能用副词“不”或“没有”修饰。 大部分动词能加宾语。
5、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 音的词。如:
1、啊!居然有这么多人。(表感叹) 2、唉!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表感叹)
3、喂,你听见了吗?(表呼唤) 4、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表应答)
语气助词与叹词有何区别
语气助词一定要接句子,比如“你 这么傻,你爸妈知道吗”中的“吗” 就是语气助词,要接句子。目的是强 化句子所带有的感情色彩 。 感叹词可以独立的做一个句子, 比如“呵呵呵呵呵呵。。。”,是直 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3)有的副词有关联作用。如“一说就笑”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
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 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 间、处所、方向等。如:
(表起始) (1)从第一组开始值日 (表方向) (2)往北走 (表处所) (3)沿着河边跑步 (4)从早到晚不闲着 (表时间) (表对象) (5)给病人送药 (6)依照他的样子做 (表方式) (7)由于着凉他病倒了 (表原因) (8)比前几天热多了 (表比较)
汉 语 知 识--词 类一、词分类( 能否充当句子成分)
实词
虚词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 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的词。 把语法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 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 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1)凭这点高明处,我们就不必叹息生命的短暂
和藐小了。 (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
(2)物侯资料……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 的侵害。 (连接两个动词,表示选择) (3)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 (连接词和短语,表示并列) (4)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 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连接分句,表示转折)
6、拟声词: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 如: 1、羊儿咩咩地叫着
2、一个小旦咿咿呀呀的唱着 3、“哗啦”一声掉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