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小家庭的变迁

合集下载

感怀祖国60周年征文范文衣食住行话巨变

感怀祖国60周年征文范文衣食住行话巨变

感怀祖国60周年征文范文衣食住行话巨变“衣”,穿的‘时尚’起来了。

我家五口人,有父、母、哥、姐和我,我最小排老三,从我记事那天起,“轮穿”衣服是当时农村最普遍的一个社会现象,因家庭经济困难,衣服先从我哥穿起,姐姐接着穿,等到衣服破了缝,缝了破,再补好后,那才轮到我“享用”了。

冬天上小学时,我穿的布鞋子几乎都是靠哥哥,姐姐穿完后“光荣退役”,再加层新面料的千层底黑粗老布鞋,据大人讲,这种面料在当时很“流行”,“服役时间长”是它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其次是既结实,又耐用,防冻脚,还“时尚”。

要想穿上真正的新布鞋,那只能在过年时才能够真正地享受一下妈妈拉的千层底黑粗布棉鞋,因此很多农村家庭都纷纷效仿,成为当时农村孩子过年“炫耀”的“最佳资本”!记得在初中上学时,我有一裤子已缝补了好多次,比较容易磨损的肘关节,膝盖节,大屁股等地方已补妈妈用缝纫机严严实实“画”了无数次圈了,同学们都戏称为“靶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如今的衣着打扮已不是什么奢望之事,现在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服饰都已非常充裕。

因此,我的“轮穿”经历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儿时的一个美好记忆。

“食”,吃的‘丰盛’起来了。

听大人讲,我们那个年代哺养除了奶水充足的孩子能享受妈妈“纯奶”的哺育待遇外,其余的孩子只能依靠“玉茭面糊糊”维持小生命,富裕点的家庭有时会给孩子贴补一下伙食,增添点“白面糊糊”。

从我记事后,小米稀饭是每家早晚必“享”之餐,外加“水煮菜”少许沾点油,是每个农村家庭必备“大餐”,白面每天最多只能“享用”一次,还是“汤面”,为了节约白面,每家还要把玉米磨成粉末状参和汤里,外加点大白萝卜片和土豆块,一道丰盛的晚餐大功告成,俗称“菜饭”。

据大人讲,这样既能保持不饿,俗称“尖饥”,还能美容养颜。

大米、肉食、饺子在当时也能在过节过年时才能解一下馋。

进入90年中期,白面已渐渐代替了小米稀饭,成为每个家庭的主要食物,大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的餐桌。

“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咱家的60年

“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咱家的60年

“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咱家的60年60年,辉煌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剧变。

XX年,咱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60岁的生日。

60年,咱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咱们的城市旧貌换新颜,咱们的小家也在不断地涌现出新的风光……大伯来信是小时候最快乐的事,因为只要大伯来信,餐桌上总会有惊喜。

也是从大伯的信上,我第一次有了地理概念,我生长的那个地址叫“绍兴南门外李家溇”。

古时城市四面有门,晨启晚闭,沿袭下来的“南门外”就意味着咱们家是住在乡下了。

故事就从我的爷爷开始。

关于爷爷的爷爷们的故事,已经不得而知,也没有家谱能够考证,或许咱们朱家曾经也大富大贵过,后又逃不出“富只是三”的魔圈,家境中落,但那已随历史的烟云消散了,我只明白咱们家在爷爷这辈,日子仍是比较艰苦的。

按爷爷的说法,他身世在“旧社会”,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日本鬼子”手里捡得一条小命,才活到今天。

但日子再艰苦,生活还得继续。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年不变的古训。

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爷爷成婚了,也算是“小家”“大伙儿”共欢庆了。

成婚那年,爷爷21岁,奶奶18岁。

奶奶是被花桥抬进爷爷家的,这若是在现现在,确信是哪对青年人的创意婚礼。

婚前,奶奶跟爷爷就见过一面,大体还算是包办婚姻,时兴点叫“先成婚后谈的恋爱”。

婚礼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为了装个门面,爷爷仍是从堂兄那里借了一床绣花棉被和一张棕棚床,第二天就还上了。

随着“土改”的展开,爷爷也分得了一份土地,翻身农奴高唱欢歌。

婚后,爷爷奶奶接连生育了4个儿子,快乐的同时,也是一笔庞大的负担,地里那点收成难以知足一大伙儿子的需要。

为此,等大伯9岁的时候,爷爷无奈之下,把他送到杭州去当学徒了。

学徒确实是替师傅干活,师傅也是迫于生计,对徒弟相当严格,打骂自然是少不了的,但负责给学徒吃饱(不至于饿死的那种)。

大伯还算伶俐,学了点本领,进了工厂,自己节衣缩食,尽往家里寄全国通用粮票,家里的负担减轻了很多。

建国60周年作文:我家的六十年_1500字

建国60周年作文:我家的六十年_1500字

建国60周年作文:我家的六十年_1500字今年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坚强走过了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今骄傲的屹立在东方大地上。

同祖国这个大家庭一样,从爷爷那代算起,我们的小家也有了近六十年的风雨历程。

时代在发展,中国在进步,六十年来,爷爷、爸爸和我生活在祖国的不同时期,感受着祖国的不同变化,我们家祖孙三代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我的爷爷年轻时,家里没有土地,建国前在村里给地主家里帮工来养活一家。

1950年家乡进行土地改革,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爷爷一家也分到了五分地和四斗谷子,第一次尝到了当家做主人的滋味。

后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爷爷被镇上新成立的供销合作社招工,那时候自行车很少很少,用奶奶的话说“没钱买也没处买”,从村里到镇里有4公里路,爷爷就步行去上班。

即使快过年时需要到25公里远的县城购买年货,那时也只能步行。

每次去县城爷爷天不亮就出发,身上还会带点自家做的干粮和咸菜,因为一个上午是肯定到不了的,午饭肯定要在路上解决,到了县城买完东西沿原路走回去。

那时候,全家人身上是穿着奶奶用织布机做的粗布衣裳,脚上穿的是奶奶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衣服破了用补丁补补,鞋子坏了用针再缝缝。

由于路途远路况差,爷爷每次去县城买年货回来都会把鞋底磨掉一层。

三年灾害时期,家里生活很困难,常以掺了麦麸的杂面窝窝就着咸菜当主食,也没有多余的布料用来做鞋底,于是出远门时奶奶从不舍得给爷爷穿新鞋子。

直到1973年,爷爷有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才告别了走路去县城的时光。

家里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些,几年后,爷爷奶奶住进了自己盖的砖房。

我的爸爸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

爸爸回忆说,儿时最盼望的就是过年爷爷去买年货那天,无论多晚他总要等爷爷回来再睡觉,因为爷爷会给他和小叔每人带来一根油炸麻花。

爸爸说那时候吃上油炸麻花是最幸福的事情,好不容易有了根本不舍得吃,有一次他把麻花放在箱子里,结果被老鼠吃掉了,伤心了好几天,恨不得把家里的老鼠全捉起来消灭掉。

建国60周年作文:侃侃我家的时代变迁-作文

建国60周年作文:侃侃我家的时代变迁-作文

建国60周年作文:侃侃我家的时代变迁建国周年作文:侃侃我家的时代变迁今年恰逢大学最后一年的暑假,于是乎乖乖地回家陪老妈一阵子,也许以后等工作了这样的机会也不多了,闲来无事般过着宅女的生活,电视,上网都成了家庭便饭,谁让北方的夏天如此热,出门都怕皮肤晒黑。

无线网卡速度真是慢的要命,搞的我天天心情不好,妈妈不明原由还以为我跟男友闹别扭了呢,等等慢慢道来,妈妈说:干嘛不早说,走,跟我去电信,拉根网线不就得了嘛。

呃,家里也能按网线?要想我们可是在山东偏远的农村啊,在我们这,城市安网线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更何况是农村!带着我的质疑,随妈妈来到附近的电信局,说明来意,那边的人员马上就安排给我们安装。

没想要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安装完毕了,唉,还是这样的网络快啊,看着开心的我,妈妈说:换做以前,咱这安网线是不现实的事情,可是现在都建国年了,咱们农村也在一步步的发展,所以说,以后不要老说农村不好。

再怎么说咱们家也时刻坚持与时俱进嘛。

呃,听着妈妈的一大堆道理,敢情我是很讨厌农村是的,这我可是非常的冤枉。

呵呵,听妈妈一说,才意识到今年建国年,怪不得最近的电视台总是在放红色经典。

这些战争题材的东西一向是父亲的最爱,可我却不怎么感冒,不过这六十年来不说中国,单单我们农村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翻天覆地绝不夸张。

出生在后,我出生的那年也是就是年,那年我们村刚刚通电,所以说我小时候比姐姐们幸福多,起码不用天天点煤油灯了,嘿嘿。

我们家姐妹三个,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开始转变,对女孩的态度也不像以前那么恶劣。

如果说,我的两个姐姐出生的时候还受到一些鄙视的话,那么我的出生这种情况则好的多。

当时作为大学在农村还不太普及的年代,爸爸妈妈的明确选择让姐姐们上大学,是积极相应那时候的号召教育是根本,呵呵,尽管当时村里的很多人还不理解。

毋庸置疑,我们家的经济情况虽然不好,但是任何先进的东西是不能少的,用那时时尚的话来说就叫‘与时俱进’。

初中时候电话的到来,使我们的生活大为改变,如此先进的通讯工具,作为当时村里的第一家安装的,想当时还是激动了一把。

从我家三代人的生活变化看祖国六十年的繁荣昌盛_初中作文

从我家三代人的生活变化看祖国六十年的繁荣昌盛_初中作文

从我家三代人的生活变化看祖国六十年的繁荣昌盛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从我家三代人的生活变化看祖国六十年的繁荣昌盛,感谢您的阅读!新中国从刚刚成立时的百废待兴到今天的国泰民安经济雄厚,期间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们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生活水平是越来越改善,我们家的房子从公共宿舍到单元楼,现在又搬进了“小高层”。

家具从原来的“四大件”添加了现在电视、电脑、电话、洗衣机、冰箱……一系列的新型电器。

我们家庭的变化,简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从家庭生活的变化能够反映出共和国六十年的巨大发展。

在我爷爷生活的时代,实行的是平均分配制。

人们通过“工分”来领粮食。

那时耕作,完全是靠天吃饭,时不时的就会出现粮食紧缺。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个人每月能领到10斤粮就不错了,别的什么蔬菜、水果、肉都是做梦才能吃到的。

10斤的粮食根本不够吃,人们只能吃树皮、草根,这些吃完了,只能吃山上的观音土。

那时的物质非常贫瘠,人们的生活也非常贫困。

后来又出现了一个票证的时代,虽然有了很多的东西,但要想买必须有票。

小到米、面、油条、冰棒,大到羽绒服、自行车、电视机,什么东西都有票。

这项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解决了中国物质短缺的问题,但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进步,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人民需求,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了。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久违的春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大改善。

菜市场随时出售各种新鲜的时令蔬菜,在北国的风雪中也能品尝到南疆的鲜美水果。

科技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便利,各种电器进入家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成为了现实。

各种服饰也多样起来。

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也出现在了大街小巷。

而我出生这个时代,是一个极其发达的时代。

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在家里,用电脑观察全世界,轻轻一点全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都出现在眼前。

磁悬浮火车、高档生活用品、飞机、旅游、网上购物等等各种各样以前不敢想象的名词和事物都出现了。

出国不再是令人神往的事情,已经变成一件平常事了;随着交通的发达,人们生活的富裕,各个地方之间的交流增加了,以前一个人只能在当地生活,现在一个城市里天南海北的人到处都有。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普通百姓家庭的60年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普通百姓家庭的60年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普通百姓家庭的60年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一个普通百姓中产的60年50-60年代,饥饿的年代60年前,我的母亲刚刚五岁,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年幼的他除了要照顾弟弟妹妹,还要跟着若果比他大两岁的哥哥去湖里捉鱼,挖莲藕,到处去寻野菜,如果开去没有收获,那就意味着一家人一天即使没东西东西下肚,如果有收获,父亲和他哥哥稚嫩的肩膀又无法一次把劳动成果扛回家,只得一人守着,鲁让县往返的往家搬运,由于路途遥远,累倒在半路上晕睡过去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你伯父挑着莲藕掉到大沟去了,大雪天的他在沟里躺了半天才被人发现送回家,那时他才八岁,八岁的孩子,可怜啊。

”爷爷和大姐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地在奶奶队里劳动挣工分,没空照顾孩子们,家里八个孩子并不需要自己出去找吃的。

但即使如此勤劳,却还是填不饱一家人的鼻子。

年年闺女都是队里的“超支户”,“超支”意味着年底分将不但没有东西分,还好像欠着队里的工分,“主要是家里人太多了呀。

那时候就是觉得肚子饿,每天都只有饿这个念头,即使是大冬天,也要光脚穿着草鞋出去找吃的。

为了甩掉‘超支’的帽子,我八岁就跟着大人们一起干活挣工分去了。

”每每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父亲总是这样泪光闪闪地对我们说。

生于七十年代未期的我是无法体会直言到父亲说的那种饥饿的,在我的记忆中,尽管孩提时代家中并不富裕,但我天天都能吃饱饭,年年都能穿上能母亲请裁缝新做的衣服。

至于我的孩子,就更不明白饿的滋味了,小家伙只知道大人们总小家伙要强迫他吃各种各样的东西,他完全不需要当面找吃的,只需要有对送到手上的食物说不就行了。

父亲星期连肚子都填不饱,就更别有心穿衣和玩具了,还有读书,那简直就是奢望。

可以说,父亲的童年时代是沉重的、没有色彩的。

没有新衣,没有玩具,没有书本,只有简单的填饱肚子的纯粹愿望。

这对今天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父亲的饥饿年代的确远去,之所以每年全家团聚采取的时候父亲总爱给我们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是为了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温饱,唯有谨记并警醒,历史才不会重演。

建国60周年征文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看共和国六十年的变化

建国60周年征文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看共和国六十年的变化

建国60周年征文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看共和国六十年的变化建国60周年征文共和国六十年的变化——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看中国的共和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历程,这六十年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影响了每个普通家庭的生活。

本文将从一个普通家庭的角度出发,探讨共和国六十年的变化。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战后重建的时期。

父辈们辛辛苦苦地劳作,勤俭持家。

他们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把对共和国的信仰和希望寄托在我们这一代身上。

那个时候,家庭是简单而温馨的,大家都过着相似的生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共和国的变化也影响到了我们这个普通家庭。

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经济的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逐渐腾飞。

我家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富裕小康,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共和国六十年间的经济发展,给了我们家庭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父亲从一个普通工人,转行做起了生意,家里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我们开始买得起新家电,添置家具,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与此同时,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变化。

共和国六十年中,教育从落后逐渐迎头赶上,为更多的普通家庭提供了教育机会。

我还记得小时候,学校简陋,教学资源有限。

但如今,我们家门口的小学和中学都是现代化的校园,教学设备完备,教师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有幸能够上大学深造,这在我父辈们那个年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技术的进步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

六十年前,大家的生活世界是狭窄的,信息传播和交流都相对困难。

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全球的动态,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这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手机、电脑、电视等现代科技产品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带给我们极大的便利。

此外,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法治的建设也使得我们的家庭更加平等和和谐。

共和国六十年来,我们亲眼目睹了法制建设的进展,见证了社会的进步。

我们家庭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

四年级作文叙事:家人眼中的祖国60年巨变

四年级作文叙事:家人眼中的祖国60年巨变

四年级作文叙事:家人眼中的祖国60年巨变星期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我、爷爷、爸爸和妈妈一起去植物园玩。

植物园里绿树成荫、草绿花红、湖光粼粼、雕塑各异,好看极了。

并且,树上还挂着一个很醒目的条幅,上面写着:“庆祝建国60周年”几个大字。

爷爷感慨地说:“这60年的变化可真大啊!现在这种生活我想都没想过,觉得简直是虚幻,不可能的事。

”爷爷给我们讲:他当年从大学毕业,怀着满腔热情,从东北来到西北地区来建设包头。

当时,一下火车看到的是风沙弥漫、树稀草枯、土路平房,自行车很少,人们上班全靠步行,自行车在当时可是奢侈品。

可是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及勤劳的双手建设包头,给包头带来了今天的生机和变化。

爸爸接着说:是啊!因为有了你们那代人的贡献,才有我们这代人目睹的包头的新貌。

风沙得到了控制,柏油路笔直平坦、四通八达,楼群林立;工厂机器轰鸣,休闲时人们可以去看电影,去公园玩,还可以去逛商店,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只是玩自己做的小玩具,弹玻璃球,玩水玩泥,哪有你们现在的玩具又是滑板又是汗冰鞋又是会说话的娃娃。

你们是多么幸福啊!妈妈说:环境真是变了,以前我们上学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的环境,看到的东西也没有这么好,以前家里只固定电话,有什么事只能回家在打电话告知。

现在可不一样了,所有地大人几乎每个人一部手机,随时可以知道想要知道的情况。

实在是发便极了。

交通也顺畅了,生活也更富裕了,60年真的是巨变啊!我说道:我看到的是更美更发达的包头。

空气清新、天高云淡,绿树成阴、鸟语花香、彩灯喷泉如画,美不胜收。

公园、绿地随处可见,高楼大厦错落有致,宽阔平坦的公路上,飞弛着各种型号的汽车,真是车水马龙按章行驶啊,儿童乐园、喷泉广场乐趣无穷。

奥运圣火,传遍家园。

神州七号,飞向蓝天。

嫦娥一号,绕月飞船。

千年期盼,终于实现。

这些都让我们赶上了,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中真是幸福啊!随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小家庭的变迁
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小家庭的变迁
我小的时候,家住淮河岸边的农村,条件特别艰辛,三顿饭都无法保证,更谈别上有什么玩具可玩了。

哪像如今的孩子什么芭比娃娃啦、变形金刚啦、飞机火车啦、电脑游戏啦......
那时候的玩具基本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最简单方便的算是用泥巴做的各种玩具。

固然,在阴雨天挖泥巴或玩泥巴,浑身上下弄得基本上泥,这自然是别用说的了,为了那个,别知挨了妈妈多少批判,甚至是吃了多少皮肉之苦...... 得到泥巴后,大都坐在桥头水泥地上,首先制作各种玩具手枪等。

由于本人较笨,动手能力别强,加上自己也比较喜欢,做的最多的算是各式各样的手枪。

手枪的制作很简单我就别说了。

我想说的是制作完成后怎么晒干的咨询题,千万别要放在太阳下暴晒,一晒就有裂纹甚至断裂。

最好要放在通风处自然阴干,阴干未来就特别坚硬,固然依然比较脆的。

因此每一支枪我都特别小心的呵护它们,并且,也好在更多孩子面前炫耀自己。

穷人家的孩子内心算是如此,有点“好东西”就情愿炫耀,还别给人家玩,就知道说“馋馋你,馋馋你”。

其次,算是“摔泥娃” 。

把泥巴捏成一具“碟子”形状,碟子的底部要薄一点,这算是我们称之为“泥娃娃”的东西,两个人各自把自己的“泥娃娃”口朝下,用劲往地下摔,随着“啪”的一声,“泥娃娃”的底部“炸”了一具大窟窿,谁摔得窟窿小,就拿自己的泥巴给对方把那个窟窿补上。

“泥娃娃”做的越好越薄,嬴得技术含量越高,“炸”的窟窿就越大,还能赢得对方更多的泥巴。

算是如此一具简单的游戏,丰富了我的童年日子,锻炼了躯体,也结交了好多孩提时的小伙伴!再算是打特务。

每逢十五前后,月亮总是特别圆而璀璨。

晚饭之后,大伙儿总是别约而同的来到预定地方,有的手拿手枪(泥巴的木制的),有的紧握大刀(木制),有的头戴大沿帽(纸片制的)......三下五除二,男女相当分成“好坏队伍”,便开始像电影里的战斗故事片一样,打呀,杀呀,冲呀!玩得别提有多开心了。

每次打仗,我总扮演坏蛋,大伙都说我演得像(事实上长得丑陋,扮演坏蛋别必化妆)。

就如此,每场下来,别哭几个势别罢休!30年前的游戏,现在大概没有多少孩子在玩了。

建国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祖国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处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寸土地一寸金。

60年代那种摔泥娃,捉特务,推铁环等“老掉牙”的游戏均被电脑所取代。

现现在,孩子放学回到家后,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能够高高兴兴地坐在电脑前,享有着目录繁多的高、精、尖游戏,纵情地玩玩电脑,打打游戏,听听歌曲,或到青年宫,学学钢琴、练练提琴、跳跳舞蹈......日子一天比一天甜蜜,游戏一具比一具精彩。

这美好日子,真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 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