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孟氏骨折脱位分型与预后关系
孟氏(Monteggia)骨折诊疗规范

孟氏(Monteggia)骨折诊疗规范
孟氏(Monteggia)骨折
【概述】
孟氏骨折为尺骨中、上1/3骨折伴上尺桡关节脱位。
【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
(1)前臂伤处疼痛、压痛、肿胀。
(2)可有畸形、骨擦音(感)。
(3)可有反常活动。
(4)前臂尺、桡骨正侧位X线摄片,可了解骨折情况。
符合第(1)项、第(2)或(3)或(4)项可以确诊。
2.分类诊断
Ⅰ型尺骨中、上1/3骨折,骨折向前成角合并上尺桡关节向前脱位,本型最多见。
Ⅱ型尺骨中、上1/3骨折,骨折向后成角,合并上尺桡关节后脱位。
Ⅲ型尺桡骨近端骨折伴桡骨头侧方脱位,本型儿童多见。
Ⅳ型尺、桡骨上1/3骨折伴桡骨头前脱位,此型较少见。
【治疗方案】
1.非手术治疗
Ⅰ~Ⅲ型骨折首先闭合复位,复位时先使桡骨头复位,并纠正尺骨的成角畸形,复位后用长臂石膏管形固定,肘关节屈曲90°,前臂置入旋后位。
2.手术治疗
复位失败者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对于Ⅳ型骨折应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疗效评估】
治愈标准为:骨折愈合,功能恢复。
【预后评估】
孟氏骨折治疗比较困难。
儿童骨折闭合治疗效果较满意,成人骨
折要达到好的疗效,须完全复位。
孟氏骨折在治疗不当的情况下,发生并发症的机会较多,如尺骨骨折的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桡骨头周围骨化性肌炎;尺桡骨交叉愈合;桡骨头再脱位;骨间背侧神经迟发型麻痹。
孟氏骨折的历史回顾

中期阶段 (1940-1990)
1951 ,Penrose ,尸体实验 ,阐述了前脱位的 受伤机制。他强调,肘关节韧带结构比尺骨干 的更强 ;
Smith【20】研究强调环状韧带的重要性。
20. Smith FM. Monteggia fractures; an analysis of 25 consecutive fresh injuries. Surg Gynecol Obstet. 1947;85(5):630e640.
孟氏骨折最早的描述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the arm swelling has resolved, but only the dislocation of the radius that was not easy to reduce.... I applied
compression and a new bandage again to contain it,but it did not want to stay in place.”
近期 (1991 至今)
FIGURE 9: A long dorsal contoured plate achieved healing with good alignment of a posterior Monteggia lesion. A Note replacement of the radial head with a radial head prosthesis that achieved adequate articulation at the radiocapitellar joint B. Orthop Clin North Am. 2013;44(1)
中期阶段 (1940-1990)
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的分类及治疗

受伤机制
• 盖氏骨折可因直接打击桡骨远l/3段的桡背 侧而造成;亦可因跌倒,手撑地的传达应力 而造成,还可因机器绞轧而造成。受伤机转 不同,其骨折也有不同特点。
第21页,共29页。
骨折分型
1.桡骨远端青枝骨折合并尺骨小头骨骺分离, 均为儿童。此型损伤轻,易于整复。
第22页,共29页。
第28页,共29页。
第29页,共29页。
- frx of proximal ulnar diaphysis with posterior angulation;
- posterior Monteggia frx is reduced by applying traction to forearm w/ the forearm in full extension;
–内收型:手法复位桡骨头后,尺骨多可自行复位,如轻度 成角,桡骨头位置无明显改变,则不需复位,仅用长臂石 膏固定2~3周。
第16页,共29页。
治疗
(二)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不成功孟氏骨折,或骨折已复位而桡 骨头脱位不能还纳者,应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 先整复桡骨头脱位,并了解环状韧带损伤情况并 加修补,髓内针或钢板螺钉固定尺骨。
• 症状和体征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移位不著 的骨折仅有疼痛,肿胀和压痛。如移位明显 桡骨将出现短缩和成角,下尺桡关节压痛, 尺骨头膨出。多为闭合性骨折,开放骨折时 多为桡骨近折端穿破皮肤所致,伤口小。神 经血管损伤罕见。
第27页,共29页。
X线表现
• 通常骨折部位在桡骨中下l/3交界处,为横 形或短斜形,多无严重粉碎。如桡骨骨折移 位显著,下尺桡关节将完全脱位。于前后位x 线片上,桡骨表现为短缩,远侧尺桡骨间距 减少,桡骨向尺骨靠拢。侧位x线片上,桡骨 通常向掌侧成角,尺骨头向背侧突出。
上肢骨、关节损伤

(三)功能锻炼
(1)无论是外固定,还是内固定,术后均 应抬高患肢,严密观察肢体肿胀程度、感 觉、运动功能及血循情况,警惕骨筋膜室 综合征的发生。 (2)术后2周开始练习手指屈伸和腕关节 活动;4周以后开始练习肘、肩关节活动; 8~10周以后拍片证实骨折已愈合,才可进 行前臂旋转活动。
Monteggia Fracture (孟氏骨折) Bado 四型分类: I 型(伸直型):最多见。尺骨任何平 面骨折时,骨折向前成角畸形伴桡骨头 脱位。 II 型 (屈曲型):尺骨骨干骨折向背 侧成角伴桡骨头向后侧方脱位。常见于 成人。 III型 (内收型):尺骨近端骨折伴桡 骨头侧方脱位,多见于小儿。 Ⅳ型: 尺、桡骨骨干骨折伴桡骨头前 脱位。此型少见,多见于成人。
鉴别诊断
与肘关节后脱位鉴别:肘后三角/三点关系正 常,骨擦音,反常活动,触及骨折端
治疗:
(一)手法复位+后侧石膏托固定90。120。位,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肢血循(疼痛、 麻木感、皮温、皮肤颜色等)。
治疗
(二)持续骨牵引(鹰嘴):伤后时久,肿 胀严重。3-5天后肿消,再手法复位,外固 定。
(三)手术治疗
6) 2 W 后改腕功能位(腕背伸)
(小夹板固定 ——二垫固定法,伸腕轻度尺偏位
治疗
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指征 1)严重的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桡骨下端 关节面破坏; 2)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 成功,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
预后
畸形愈合
1)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腕关节功能 ——背伸、掌屈与前臂旋转功能 2)影响伸指肌腱滑动——拇、手指功能障碍 3)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疼痛
3.X线表现:
桡骨远折段向桡侧及背侧移位、嵌插、 缩短移位。掌倾角减少呈负;尺偏角减少 或0。下尺桡关节脱位、尺骨茎突骨折或腕 关节盘撕裂
孟氏骨折讲课PPT课件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主要与间接暴力有 关,常见于跌倒时手掌着地
孟氏骨折是由于尺骨上1/3 处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所 致
暴力通过腕关节传导至尺骨 上段,导致尺骨斜形骨折
桡骨头随暴力传导而脱位, 通常向桡侧、背侧脱位
临床表现
疼痛:骨折部位Leabharlann 痛剧烈,活动时加重 肿胀:骨折部位周围肿胀,皮肤发红 功能障碍:骨折部位活动受限,无法正常活动 畸形:骨折部位出现畸形,如成角、缩短、旋转等
病例一:患者年龄45岁,因交通 事故导致右侧孟氏骨折,经过手 术治疗后恢复良好
病例三:患者年龄60岁,因工作 时不慎被重物砸伤导致右侧孟氏 骨折,经过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
病例二:患者年龄15岁,因运动 时不慎摔伤导致左侧孟氏骨折, 经过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
病例四:患者年龄30岁,因交通 事故导致左侧孟氏骨折,经过手 术治疗后恢复良好
加强临床研究, 提高孟氏骨折的 诊断和治疗水平, 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
探索新的手术技 术和方法,提高 手术效果和患者 生活质量。
开展康复训练和 康复治疗的研究 ,促进患者的康 复和功能恢复。
对听众的期望与寄语
希望听众能够 认真对待孟氏 骨折的诊治, 不断提高自己 的诊疗水平。
希望听众能够 积极开展孟氏 骨折相关研究, 为患者提供更 好的治疗手段。
注意事项
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 骨骼健康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预防 骨质疏松
避免长期卧床休息,适当进 行功能锻炼
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 久坐或久站
总结与展望
总结重点内容
孟氏骨折的分类与诊断标 准
孟氏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手 术指征
孟氏骨折的康复训练与预 后评估
预防措施与日常注意事项
孟氏骨折(教学及宣教)

孟氏骨折概述因孟氏首次(1814年)描述了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这一特殊损伤,故名,并沿用至今。
孟氏骨折在前臂骨折中属预后较差的一种。
有时即使获得满意的对位,其功能也未必完全恢复。
因此在临床处理上,既要力争早期良好的复位,又要重视治疗期间的随访与观察、以及肢体的功能康复。
青少年以下年龄组的远期疗效均较满意,甚至个别桡骨小头复位不佳者,其肘部功能及上肢肌力也仍与健侧相似。
孟氏骨折发病机制除少数因直接暴力打击所致外,大多数病例是在前臂极度内旋位(旋前)跌倒手部撑地所致。
此时由上而下的身体重力及由下而上的反作用力均汇集于尺骨上端及桡骨头部,以致先后出现尺骨上1/3骨折及桡骨头脱位(多为前脱位)。
因直接暴力撞击所致者多呈现桡骨头前脱位及尺骨上1/3横折或粉碎性骨折。
孟氏骨折临床表现1.一般症状指骨折后局部的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等共性症状均较明显。
2.畸形尺骨表浅,易于发现移位。
桡骨头脱位亦易被检查出,但肿胀明显者则难以确定。
3.触及桡骨头即于肘前方或侧、后方可触及隆突的桡骨小头,且伴有旋转痛及活动受限。
关于孟氏骨折的分型各家意见不一,国外大多按Bado的4型分类:Ⅰ型为尺骨任何水平骨折,向掌侧成角及桡骨头前脱位。
Ⅱ型系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及桡骨头后脱位。
Ⅲ型指尺骨近端骨折伴桡骨头侧方移位。
Ⅳ型为Ⅰ型十桡骨上1/3骨折。
亦有人按伸直型(相当于前者Ⅰ型,多见于儿童)、屈曲型(相当于Ⅱ型,多见于成人)、及内收型(Ⅲ型,多见于幼儿)进行分类。
孟氏骨折辅助检查1.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2.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
当尺骨上1/3骨折时,X片必须包括肘关节,注意肱桡关节解剖关系,以免漏诊。
孟氏骨折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此种损伤的诊断一般无困难,除外伤史及临床特点外,主要依据正侧位X线平片所见。
鉴别诊断1、先天性桡骨头脱位:起病早,双侧。
X线表现肱骨远端和桡骨头颈发育异常。
⑴肘外翻加大⑵肱骨小头发育滞后,小,化骨核不规则。
孟氏骨折的治疗体会

岁 , 均 7 3岁 。跌 伤 2 平 . 6例 , 祸伤 1 。按 B d … 法分 车 2例 ao 型 ,型 2 I 2例 , Ⅱ型 9例 , Ⅲ型 7例 。合并桡神 经深 支损伤 1 3
例 。伤后至来诊 时间 6—1 2个月 1 ,3~ 4个月 1 ,4 8例 1 2 3例 2 个月 以上 7例 , 平均 1 月。 5个 I2 手 术 方 法 采 用 臂丛 神经 阻滞 麻 醉 , . 止血 带 下 肘 后 By od氏切 口进入 , 剥离肘后肌 , 尺骨斜形截 骨延长 , 三棱 针 内 固定 , 桡骨 小头复位 , 环状 韧带 重建 或 修补 。3 8例 中 以前 臂 筋膜条重建环状韧 带 2 6例 , 环状 韧 带修 补 8例 , 伤 后 3 4例 个月同时行桡神经探 查术 。3 4例桡骨小头 复位后 , 作肱 桡关 节克氏针 ( 1—15mm) . 固定 , 术后 屈肘 9 。 臂 中立 位石 膏 0前
本组 3 8例 , 2 优 2例 , 1 良 3例 , 3例 , 良率 9 . 1 。 差 优 2 1%
3 讨 论
3 1 孟 氏骨折的类型 .
M nega o t i 骨折脱 位 的损 伤机制 颇为 g
机 制研 究 , 为桡 骨头各方 向的脱 位合并 不 同水平 的尺骨 骨 认
折 或尺桡 骨双骨折均应 列为 Motgi neg a骨折 。该 类损 伤可 见 于各种 年龄 组 , 但多见 于儿童及青少年 。 对 于新 鲜骨折大 部分 复 位后 均较 稳 定 , 预后 良好 , 陈 对
固 定 , 后 拔 除 钢 针 J 2周 。
向下后方 向所传导 , 手掌着 地的反作 用力 向上传 导致尺 骨近 端 发生骨折 , 由于肘关节屈 曲及 向后 的外力 作用 使肱骨 小头
孟氏骨折-课件

掌握:孟氏骨折的诊断和分型。
熟悉:孟氏骨折的病因病理、常用的整 复方法、固定方法。
孟氏骨折的骨折特点
特指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上1/3骨折,桡 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上桡尺关节脱位, 而肱尺关节无脱位。
应用解剖
孟氏骨折的解剖特点
上桡尺关节由桡骨头环状关节面与尺骨 桡切迹构成,桡骨头被附着在尺骨桡切 迹前后缘的环状韧带所约束。
临床分型
伸直型:多见于儿童,跌倒后肘伸直、前臂旋 后。桡骨头、尺骨掌桡侧脱位或成角
屈曲型:多见于成年人,跌倒后肘屈曲、前臂 旋前,桡骨头、尺骨背桡侧脱位或成角
内收型:多见于婴幼儿,跌倒后前臂近段尺侧 直接着的,导致尺骨近段多青枝骨折,桡骨头、 尺骨骨折均向桡侧脱位或成角
三岁儿童的孟氏骨Βιβλιοθήκη (正位)多发生于儿童。 往往容易被忽视而漏诊。在治疗时未能
将脱位的桡骨头整复,造成患儿伤臂明 显发育不良,肘关节屈曲受限,肘外翻 畸形,迟发性桡神经麻痹。
间接暴力
病因病机
伸直型 屈曲型 内收型
向后 向前 向侧方
旋后位 旋前位 旋前位
伸直或 屈曲位 伸直内
微曲
收位
儿童 成年人 幼儿
暴力沿尺骨向上,导致 尺骨骨折,桡骨头脱位
复位方法
先整复桡骨头脱位,后整复尺骨骨折。 但若尺骨为稳定型骨折,或尺骨为斜形
或螺旋骨折并有背向移位者,则可先整 复尺骨骨折。
伸直型骨折复位
体位:病人平卧,肩外展,屈肘90度, 前臂中立位;
术者拇指首先放在桡骨头地外侧和掌侧, 向内侧和背侧推挤进而使桡骨头复位;
术者持骨折远近断,采用折顶方法,纠 正掌侧成角。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般特点 要注意腕及手指的感觉和运动,以便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ado II型与非Bado II型( Bado I型、 III、IV型 ) 合并桡神经损伤比较,p=0.1133
成人孟氏骨折脱位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一般资料
BadoIII型 19例 (32%), 男12例, 女7例,平均年龄27
岁,摔伤11例 (58%)
BadoIV型 男性1例 (2%), 21岁
BadoII型 14例 (23%),男12例,女 2例,平均年龄33
岁,摔伤7例 (50%)
BadoI型 26例 (43%), 男16例, 女10例,平均年龄 29岁,摔伤14例
7
• 力量
• 正常
20
• 轻度丧失(意识到但不受限,为对侧的80%)
13
• 中度丧失(某些活动受限,为对侧的50%)
5
• 重度丧失(日常生活受限,残疾)
0
• 稳定性
• 正常
5
• 轻度丧失(病人自己可以察觉,不受限)
4
• 中度丧失(某些活动受限)
2
• 重度丧失(日常活动受限)
0
• 疼痛
• 无痛
35
• 轻度(活动时疼痛,不用服药)
(54%)
BadoII型 损伤
• Jupiter 分型
桡骨头骨折Mason分型
3
D型
3
C型
2
B型
6
A型
0
1
2
3
4
5
6
7
A型 B型 C型 D型
III型, 2 例, 25%
II型 , 6例, 75%
II型 III型
治疗方法
评分标准
• 运动
• 屈伸弧×0.2
27
• 旋前弧×0.1
6
• 旋后弧×0.1
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典型数据统计分析系统(NoSA)的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评分不满意的病例
• Bado I型2例。 • 失败原因桡骨头异位骨化。
• Bado II型骨折4例,均合并桡骨头骨折。 • 失败原因冠状突、桡骨头骨折复位欠佳。
讨论
• Bado各分型对预后的影响
• Bado I、 II、III、IV型疗效比较,p=0.5621
28
• 中度(活动时或活动后)
15
• 重度(休息时,持续用药,残疾)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95~100 excellent, 80~94 good, 60~79 fair, 0~59 poor
• 优和良的结果合并为满意; 可和差的结果合并为不满意
60例随访患者治疗结果
Bado I型
平均屈肘度
127
平均前臂旋转度 159
平均评分
97
桡神经损伤
8
满意数
24
不满意数
2
Bado II型 Bado III型 Bado IV型
103
125
120
115
159
100
88
99
94
2
8
1
10
19
1
4
0
0
总计:屈肘平均124(30-130);伸肘平均3(0-50) 前臂旋前平均69(0-80);旋后76(0-90) 平均评分95;满意54例,不满意6例
• Bado II型与非Bado II型( Bado I型、 III、 IV型 )疗效比较,p=0.0087
• 桡骨头骨折与分型和预后的关系
• 合并桡骨头骨折组与非合并桡骨头骨折组疗效比 较,p=0.0001
• Bado II型与非Bado II型( Bado I型、 III、IV型 ) 合并桡骨头骨折比较,p=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