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知识点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小说阅读

近三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情概览

1.从命题形式看,新课标全国卷2016年前小说命题都是设置4道小题:1道?5选2?的多项选择题,3道简答题,总分值25分。201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1道选择题,2道简答题,试题难度有所降低。

2.小说选材,中外均有,中国小说以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体。

3.从命题角度看,高频考点有?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探究等考点。

新课标全国卷题型稳定,分析形象、分析体裁特征和探究是考查的重点。从具体试题看,往往具有?兼容性?,也就是说有些考题不是专门针对某一考点,而是兼及多个考点。

[阅读指导]

一、小说的文体特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这三

者共同服务于小说的主题。在解答小说阅读的形象类、情节类、环境类题目时,往往最终都要归结到小说的主题上,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称为?四要素?。1.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之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二、微型小说的特点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应充分认识其特征。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常常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常突破思维定势,给读者以惊异感。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

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它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做到主次分明。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型小说的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三、考场上如何快速读懂小说

考场阅读与复习课、练习课阅读一样,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要求同学们能够在10分钟以内把一篇千字左右的小说

读两三遍,如果缺乏平时的快速阅读和整体阅读训练,是很难读懂读透的。

快速阅读的目标是在答题前整体把握文本,对小说的内容、结构和突出的表达技巧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小说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认知理解能力在高考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快速读懂小说,如何快速读懂小说呢?需要掌握?五步阅读法?。

小说具有艺术作品间接、隐晦、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共性,考场上要快速、准确获取小说文本的信息,必须有?入?和?出?的过程,完成这一?入??出?过程的有效、直接有力的方式就是抓文体特征。分五步进行:

第一步划分层次,理清情节

相对于把握小说的典型人物、作品主题这些内在的、隐含的要素,情节是外显的,因而,理清作品的脉络层次,由外而内是从易到难阅读小说的最好突破口。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概括的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切分,这样,小说的构架就出来了,为阅读的下一步作好了铺垫。

第二步依据情节,把握形象(意义)

塑造人物是在小说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中来完成的。把握人物形象要依据小说情节(小说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来概括分析。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

在作品中,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有着特殊意义。分析环境,就是要理解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步提炼整合,概括主题

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的主要标志,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下综合归纳的功夫,除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主题。

第五步把握技巧,鉴赏艺术特色

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有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描写。小说中刻画人物时表现手法是灵活多变的,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人物间的对比、映衬等。

鉴赏艺术特色时,要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赏析,才能获得综合审美效果。

[阅读示例]

[考题试答]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

B.文中老汪每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涉及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故事情节等几个方面。A项?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错,本文主要是通过语

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且?迂腐无能?的说法不恰当。B项?真相大白?不太恰当,老汪虽说出?总想一个人?,但并没有说出想谁。E项?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错,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主要是工笔刻画。

答案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要结合老范的行为进行总结提炼:如老范设立私塾,但是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老范关心老汪,却不打听老汪的隐情;老范并不辞退老汪,也容忍老汪媳妇偷庄稼。一个为人大方、友善,做事有分寸、识大体、能包容的老汪跃然纸上。

答案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

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

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重要语句的理解。对?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理解应从老汪的人际交往不多、不被人理解,甚至与自己的媳妇也无法进行精神层面的沟通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他对?有朋自远方来?的另类解释和老汪最后对老范行为的感叹进行理解。

答案①老汪自己孤独不乐,所以从《论语》中读出的也是孤独不乐,反映的是其个人心境;②老汪通过曲解《论语》来证明?圣人?也有同样的孤独感,以此抚慰自己的孤独;

③结尾处老汪?发现?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虽常在身边却宛如远来,这也照应了他此前的理解。

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其次要明确孔乙己是一个可悲的人物形象,而老汪则不是。二人的相似点有落魄、善良、有书呆子气等。不同则在于孔乙己精神困境的根源是对封建旧思想抱残守缺式的迂腐,以及周围人对他看小丑似的无情调笑;而老汪精神困境的根源则是对学问的认真和投入,周围人不理解他,与他交流上有困难,但是总体上对他还是友好的。

答案相似之处: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

不同之处: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小说答题指导]

考生有时能够清楚地知道题目答案就在文章的某个部分,但组织答案时又不能准确抓住信息,常常把似是而非的语句写进答案。表面上看是粗心大意,其实是读文基础不扎实。夯实基础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并提升答题要点

(1)回答问题,要平实具体,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2)综合分析,要有概括、具体的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

(3)对应题旨,要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之所以要这样去做,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一般是?按点给分?。

(4)看赋分,配答案。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有一点。一般情况下,每个要点2分。

2.掌握答题的基本顺序

(1)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叙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联系背景,整体把握主旨(文章涉及哪些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的写作核心(作者的创作意图)——审准题干要求,提取关键信息。

(2)弄清文章是怎样写的。文章各段的内容是什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主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

(3)把握解题的一个核心原则——以文为本。无论是哪类题型,解题都要依本探源,内引外联。

3.能有效地组织语言

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紧扣题干要求,抓住问题陈述的对象,对准文中的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符合全面、凝练、流畅、契合要求的答案。

第一节小说情节3大考点

丈夫的账单

[美国]马克·吐温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支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本小说虽文约而情节完整,想象空间广阔,请简要概括本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答案开端:?丈夫?花钱招聘了一位年轻的女打字员。

发展:?丈夫?喜欢上打字员,预付薪水,送花,共进晚餐。

高潮:婚外情暴露,向?夫人??岳母?赔礼——买衣服

送给他们,平息家庭危机。

结局:另聘一中年女打字员。

1.情节是构成小说的基本要素,把握情节是整体感知文本的起点,也是赏析小说的基础。命题人必定要从情节出发设置题目。

2.常考的题型有概括情节、情节作用、赏析探究三种,其命题侧重因文本而异,且考查方式多样。课标卷对情节的考查往往具有综合性特点,多以赏析或探究的方式命题,难度较大。

3.考生复习时要全面掌握情节结构的多样性,掌握概括和赏析的方法,并能从整体出发评价、鉴赏小说情节构思的艺术效果。

考点一概括情节,分析线索

小说的情节,就是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梳理概括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