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考点梳理

A.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
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无出其右:没有能超过他的。形容才智、能力、实力等超群。
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搭配对象。
B.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
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三、冲刺建议
鉴于病句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且难度不小,特提出如 下建议:
1、将考纲规定的6种病句类型列成表格,每种病句举 一二例。不要认为你手头的参考书上已经给你分好类就想 偷懒不整理了,整理一遍后,你会有新的收获。
2、记住一些典型例句,熟能生巧,形成语感。
04—08湖南病句试题回顾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 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 北等省。 B.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 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 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C.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 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D.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 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述的对象、范围、轻重是否吻合。 4、审视成语是否与句子的意思重复或矛盾。
(三)注意成语题设误的其他类型
高考“成语运用”题设误类型
见复习资料 第 54页至 第55页
一、 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二、 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三、 不分色彩,褒贬失当 四、 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五、 形近而误,音近而混 六、 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七、 不明语法,功能混乱 八、 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 九、 不明多义,忽略本义 十、 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十一、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知识点汇总及配套对应经典例题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知识点汇总及配套对应经典例题一、成语考点二、辨析修改病句考点三、表达得体之谦敬词四、图文转换考点五、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六、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七、小说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考点八、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阅读考点一、成语考点综合成语向来都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之一,可是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解答成语题常常是“做题凭感觉,正确看运气”,一副全靠天收的样子。
而平时一说起什么古今异义、褒贬误用、语法欠缺等等就一阵阵头大,以至于不愿多做了解,做起题来就失分严重。
分门别类学习成语,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3.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4.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5.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6.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7.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8.不足为训:指不能当作准则或典范。
9.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10.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
形容罪大恶极。
11.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2.万人空巷: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3.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14.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5.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16.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17.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18.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
形容极为贫穷。
19.惨淡经营:(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
(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20.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憎恨。
21.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22.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23.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语文高考考点全归纳

语文高考考点全归纳
一、《语文现代文读写》:
1、文体特点:文章采用小说,随笔,散文等多种文体,体现了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具有独特的思想性,表现力和感受力。
2、文体构成:文章结构和内容层次分明,开篇,中段和结尾一气把握,文章紧凑,
做好前后照应,表达充分,把握住叙述本色,运用和选用语言栩栩如生。
3、内容把握:文章以具体的事例展开叙述,以生动的文字风格展现现代社会的美好
风景。
文章以细长的线索拼接出一幅幅现代人生活图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缓解心境,抚平伤心,追求内心温暖,提倡心起家庭和睦。
1、古典文学体裁:古典文学体裁包括歌颂文体,武侠叙事文体,传记散文文体,寓
言故事文体,神话传说文体等。
2、文章读写特点:章法精良,工笔之笔,始终如一,情之万端,抒怀流连,读来耐思,感悟地多,要求透彻,意象奇特,典雅婉约;
3、文章目的:文章内容一般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对个性生活的思考和表达,对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析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思考,对社会次文
化的考察,对哲学人生的总结和综合概括等。
三、《散文鉴赏》:
1、归纳文章内容: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结合文学、哲学、历史和社会,
吟啸对时代变迁的深度思考,表达情感和情绪,反映社会生活,直观揭示社会现实。
2、散文体裁:散文体裁有短叙文体、语言文体、长篇散文及传记散文等,具有表述
精致、音乐性强、语言雅致的特点。
3、文章的写作特点:散文不仅注重表面文字穿越内在世界的衔接,而且也力图凸现
一种超越于具象世界之上的永恒美,体现出一种高超的文学精神。
高考语文常考必背的考点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背考点知识点一古诗词1、过秦论贾谊2、兰亭集序王羲之3、归去来兮辞陶渊明4、师说韩愈5、阿房宫赋杜牧6、《诗经》三首7、离骚(节选) 屈原8、短歌行曹操9、登高杜甫10、琵琶行白居易11、归园田居陶渊明12、虞美人李煜13、孔雀东南飞14、汉魏晋诗三首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二名篇名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劝学》)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高考的高频语文考点知识整理汇总

高考的高频语文考点知识整理汇总高考语文复习必背文言文知识第一,古今异义文言文词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中的“智力”是“智谋”和“力量”的意思。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中的“妻子”是“妻”和“子”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
“智力”“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
一般都是单独使用的。
学过的文言文中,这样的词汇比比皆是,同学们要善于搜集和整理。
如,中国、江河、亲戚、非常、绝境、无论、无日、殷勤、更衣、豪杰、往往、何苦、鱼肉、肉食、不过、其实、春秋、垄断、美人、左右、约束、大风、一切、烈士、牺牲、交通、宣言、扶老、秋天、留意、举手、老子、鞠躬、小生、一毛、怠慢、口舌、丈人、痛心、不好、风流、操持、学者、开张、妖怪、有意、地方、山东、人情、把握、致意、从容、便宜、无赖、慷慨、故事、南面、老大、可怜、小子、逢迎、斗争、同志、活人、束手、知道、指示、行为、祖父、会计、作文、晓畅、具体、前进、即使、或者、作息等等。
以上列举的词汇,可以分类记忆,也可笼统记忆。
分类共有6种:1、两个单音词组合,如“智力”、“妻子”;2、词义扩大,如“中国”、“江河”;3、词义缩小,如“亲戚”;4、词义转移,如“婚姻”;5、词义弱化,如“痛心”;6、偏义复词,如“作息”。
无论采用哪一种记忆,最好的方法是用例句形式。
同学们将带有这些词汇的句子抄录下来,并注明其“古义”,记在脑海里,久而久之,便形成能力。
第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词汇中的普遍现象,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更多,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项。
如何掌握一词多义呢?一要“因文定义”。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阅读古今文章的准则。
比如,次: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书:1、乃丹书帛曰(书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盛:1、西湖最盛(华美)2、今春雪甚盛(多)。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
1. 作品解读和分析
- 确定作品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 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结构和语言特点- 揭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2.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 熟悉常见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
- 进行文言文的准确翻译
3. 现代文阅读与写作
- 阅读理解现代文言论及社会热点话题文章- 分析文章的论证逻辑和观点
- 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 古代诗词鉴赏
- 熟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诗词及其作者- 分析古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 解读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5. 阅读理解与写作
- 高效阅读理解各类文学作品和非文学材料
- 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和理解技巧
- 进行正确和有逻辑性的写作
6. 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
- 理解文学常识和文学著作中的典故和引言
- 辨别和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 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和创作
7. 作文技巧和范文阅读
- 研究不同文体和文风的作文表达方法
- 分析范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 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的完整版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只要你明确考察意图,据熟点迁移,冷静比较,应该果断作决。
因为你必须着眼全局,保证完成全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归纳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3、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4、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
其他知识点:1、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3、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4、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语文答题要注意什么高中语文选择题部分有很多字词类的基础知识,这也是同学们失分率较高的一块,为了避免该类题型丢分,大家需要把所有字词、成语、病句等专题做系统梳理复习,统一背诵,区分易混知识点。
基础题如果不能得满分,语文试卷分数不会太高,所以大家要有分分必争的原则,简单题目必得分,难题尽量多得分。
高三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一、成语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
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高考语文考点归纳

高考语文考点归纳一般为引子,引出主题或背景。
二)、中间部分:主要阐述主题或情感,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或段落,每个层次或段落都有自己的主题或情感,但都与整篇文章的主题或情感相呼应。
三)、文尾:总结全文,突出主题或情感。
五、特殊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第二节: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一、语言特点包括:词汇、句法、修辞手法等。
二、分析语言特点需要注意:语言特点与主题或情感的关系。
第三节:分析作品的主题或情感一、主题或情感是整篇文章的灵魂。
二、分析主题或情感需要注意:主题或情感与结构、语言特点的关系。
三、如何准确表达主题或情感:通过分析结构、语言特点,找到主题或情感的核心,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专题二小说第一节:分析小说的结构一、整体思路:简析时先答出运用了什么结构思路,然后再具体分层答层意。
二、照应:首尾、题目、文中前后句的照应三、过渡(承上启下)四、作用类(内容、结构和特殊表现手法)一)、文首:一般为引子,引出主题或背景。
二)、中间部分:主要阐述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或段落,每个层次或段落都有自己的主题或情感,但都与整篇小说的主题或情感相呼应。
三)、文尾:总结全文,突出主题或情感。
五、特殊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第二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人物形象与主题或情感的关系。
第三节:分析小说的主题或情感一、主题或情感是整篇小说的灵魂。
二、分析主题或情感需要注意:主题或情感与结构、人物形象的关系。
三、如何准确表达主题或情感:通过分析结构、人物形象,找到主题或情感的核心,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1、文章结构和思路应该先点明主旨,引出描写对象,再点题交代起因或缘由。
2、在写作内容上要考虑句子本身表达的意思,与写作对象和主旨的联系以及对表达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3、表达技巧和效果要考虑富有特色的语段,如反衬、对比等,要结合这些特殊性答出妙处,如引人入胜,自然的引出下文,吸引读者,与下文构成对比、抑扬,激发读者深思,或交代文章写作思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