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

合集下载

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

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

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摘要:目的研究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实施腰-硬膜外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生率,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并发症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这类疾病的发生率也变得更高。

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不过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刺激较大,且手术创伤大,愈合需要较长时间,出血量大,再加上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弱,对于术中麻醉有了更高要求[1]。

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必须了解髋关节置换术麻醉的最佳方法。

本文主要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病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在69至86岁间,平均年龄73.75±6.75岁,冠心病9例,糖尿病12例。

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在66至85岁间,平均年龄74.96±6.27岁,冠心病8例,糖尿病10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对照组:取患侧卧位,将第二腰椎、第三腰椎作为穿刺点,实施硬膜外穿刺,完成穿刺后,向头部方向留置管3cm,选择平卧位,硬膜外给予1.5%盐酸利多卡因3毫升,如果注药后5分钟后,患者仍然没有出现异常症状(全脊麻醉、麻药中毒等),可以患者麻醉平面为依据,控制硬膜外给药剂量。

浅谈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

浅谈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

浅谈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护理配合。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43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麻醉护理配合,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甲组治疗优良率为79.07%,同乙组的93.02%相比,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在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给予临床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必要的麻醉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护理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nesthesia nursing cooperation in the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he method of 8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underwent hip replacement surgery,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anesthesia nursing,observation and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wo group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surgery,the excellent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79.07%,compared with 93.02% in group B,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and the two groups of anesthesia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necessary anesthesia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arthroplast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an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Key words] elderly;hip arthroplasty;anesthesia care在临床上,髋关节置换术,不仅可替代人工骨关节,而且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改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标签:股骨颈;骨折;麻醉;并发症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老年患者,而老年患者大多合并呼吸及循环系统等并发症,这给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带来一定困难。

我院于2009年至2012年3月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麻醉均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麻醉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75~95岁,体重45~63 kg,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术前合并冠心病4例、高血压28例、糖尿病15例和慢性支气管炎16例。

1.2 麻醉方法60例中采用椎管内麻醉47例,采用全身麻醉13例。

椎管内麻醉取L3—4或L2—3点行硬膜外置管(向上2 am)。

术中0.33%罗派卡因维持,麻醉平面空中T8以下,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和阿曲库铵全麻诱导;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复合吸入麻醉异氟烷维持麻醉。

术中监护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

2 结果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大多应用麻黄碱5~7 mg 分次静注后血压回升至安全范围。

6例患者出现顽固性低血压,给予多巴胺微泵静脉维持及补充血容量等处理后,血压回升至安全范同。

5例因椎管麻醉失败而改全身麻醉。

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共35 d。

采用全身麻醉诱导时,部分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给予麻黄碱5 mg多能改善。

4例全麻患者出现苏醒延迟,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平均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为术后46 min,其中1例因脱机困难送ICU行机械通气治疗。

全麻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8 d。

1例因术后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并发症而死亡。

其余麻醉均取得满意麻醉效果。

3 讨论需要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大多是老年高龄患者,主要发生股骨头坏死和髋关节退行性病变等。

这部分患者大多长期卧床,体质差,合并呼吸、循环及内分泌系统等疾病。

如何选择麻醉方式关系到全髋关节手术患者的术中处理及患者的术后恢复。

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及内分泌系统疾病,麻醉前做好患者腰椎置管的评估。

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术的麻醉体会

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术的麻醉体会标签:全髋置换术;高龄患者;麻醉全髋置换术是老年患者的常见手术,由于老年患者本身多系统器官的退行性改变以及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刺激大等特点,使围术期风险性增大。

笔者总结了近年56例高龄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的麻醉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56例,男20例,女36例;年龄70~86岁,ASAⅡ~Ⅲ级。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Ⅱ~Ⅲ期17例;心电图:ST-T不同程度改变21例,9例显示完全右束支或左束支传导阻滞,其中偶发室性早搏4例;合并糖尿病11例。

术前心肌酶系检查及血钾等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1.2 麻醉方法全部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穿刺点选择L1~L3椎间隙,穿刺时体位取患侧在上侧卧位,头向置管3cm,固定导管后改平卧位,注入2%利多卡因3ml,观察无腰麻体征,继之注入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5~10ml,阻滞平面控制在T8~T10。

手术开始后给予咪唑安定1~2mg ,芬太尼0.025~0.5mg,同时鼻塞吸氧3L/min。

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合并糖尿病患者间隔45min监测血糖1次。

术后行硬膜外腔镇痛。

2结果硬膜外阻滞麻平面出现后,所有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32例下降≥20 %,经扩容及应用麻黄碱5~15mg后维持稳定。

血氧饱和度在吸氧状态下均≥95%,1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13.9mmol/L,给予5%葡萄糖500ml+正规胰岛素14U+1g氯化钾静脉滴注。

有3例心肌明显缺血的患者用硝酸甘油0.5μg·kg-1·min-1和多巴胺1~3 μg·kg-1·min-1治疗后改善。

本组患者出血量200~500ml,均未输血,56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顺利完成手术。

3讨论全髋置换术多为老年患者,随年龄增大机体组织、形态和脏器功能不断发生退行性变化,常合并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肺疾患、糖尿病等,导致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较差,麻醉和手术风险较大[1]。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体会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体会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体会。

方法选择施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36例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手术麻醉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无呼吸抑制发生,安全度过围术期。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CSEA)由于起效快、阻滞完全已广泛用于临床。

我院自2008年1月开始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采用CSEA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36例,其中全髋置换术15例,股骨头置换术21例。

男20例,女16例,年龄65~89岁,体重49~76 kg,ASAⅡ-Ⅲ级,合并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均经内科治疗达到了手术允许范围,择期手术。

1.2 方法术前30 min常规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0.1 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200~300 ml。

75岁以上患者行右颈内行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桡动脉穿刺监测动态血压,记录血压、心率、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各参数作为麻醉前基础值。

取侧卧位于L2-3椎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25 g腰穿针针内针法向患侧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局麻药(0.75%布比卡因1.5 ml+10%GS1 ml混合液)1.8~2.2 ml,20 s 左右注完,硬膜外隙向头置管3 cm,固定导管后轻搬患者平卧,控制平面在T10以下。

给予面罩吸氧,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15%时,适当加快输液,必要时给于麻黄碱5~10 mg静注,心率低于55次/min时给予阿托品0.5 mg静注,使血压、心率维持在正常水平。

1.3 监测指标观察麻醉效果是否满意,记录麻醉前和麻醉后5、15、30、60 min的SpO2、SBP、DBP、HR值。

梅斌高龄危重患者髋关节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梅斌高龄危重患者髋关节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PCO2均正常,K+: 3.5mmol/L,Hb:88g/L • 容量控制:晶体液1600ml, 尿量:400ml
术后随访
神志清楚,对答切 题
术后一天
HR:68次/分,血 压145/77mmHg
VAS评分:0分
神志清楚,对答切 题
术后三天
HR:72次/分,血 压136/67mmHg
VAS评分:2分
高龄危重患者髋关节手术麻醉处理体会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梅斌
需要接受髋关节手术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剧 ➢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这类患者的特殊性和术后高死亡率
超高龄
各器官功 能下降
棘手问题
心肺功能 不全
合并症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005, 16:1583–90.
如何加速这类患者的康复
充分的围术期镇痛管理 防治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早期功能锻炼和经口营养 避免手术应激反应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Lancet 2008; 371: 791-3.
区域阻滞技术可能更适合这类患者
髋部的神经支配
腰骶丛阻滞用于髋关节手术
• 超声复合神经刺激仪 引导下神经阻滞
➢ 近两年发展的新技术
• 丙泊酚靶控输注+小剂量 舒芬太尼
• 机械通气 • 体温保护 •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腰丛 骶丛
麻醉中管理
• 手术时长2小时
• 血流动力学尚平稳
• 镇静深度:BIS: 40-60
• 术中动脉血气:均正常
• 容量控制:晶体液1100ml 胶体 500ml 尿量300ml
出现谵妄
术后随访
术后一天
HR:77次/分,血压 132/65mmHg

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及术后效果的比较

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及术后效果的比较

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及术后效果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和损伤。

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时,麻醉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常见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

那么,这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将对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术中及术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一、术中效果比较1.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将患者完全置于昏迷状态,通过静脉输注药物来实现麻醉的一种方式。

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全身麻醉可以确保患者完全不感觉到手术的疼痛,手术过程中也不会有意识到疼痛的反应。

这样一来,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可以更加集中精力,手术操作也更加顺利。

全身麻醉还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降低手术风险。

2. 腰硬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患者腰部脊髓腔内的一种麻醉方式。

相比于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降低全身麻醉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腰硬联合麻醉还可使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清醒,有利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反应。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全身麻醉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完全不感到疼痛,有利于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但可能会带来一些全身麻醉的不良反应;而腰硬联合麻醉则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患者在手术中需要保持清醒,可能会影响手术操作。

全身麻醉在术后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记忆减退等情况,给术后恢复带来一定的不便。

全身麻醉还可能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比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术后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量较少,患者在术后一般不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

腰硬联合麻醉对肺功能的影响也较小,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相对更好。

相比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高龄病人髋关节手术的麻醉体会

高龄病人髋关节手术的麻醉体会

高龄病人髋关节手术的麻醉体会一般资料:男29例,女43例,年龄71-93岁。

均为外伤性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5例,全髋置换术11例,空螺丝钉内固定术26例。

术前合并高血压病41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54例,贫血,低蛋白血症7例,肺部感染5例,66例为择期手术。

术前做心、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检查,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明显心肌缺血或心率>120次/分不用)术前30分钟肌注。

入室开放静脉通路,连续监测HR、SBP、MAP、DBP、ECG和 SpO2,并持续性低流量鼻导管吸氧。

麻醉方法均为连续硬膜外阻滞,穿刺间隙L2-3,向头端置管,试验量为2%利多卡因2ml,10分钟后根据麻醉平面、病情及术中情况追加1%利多卡因加0.15%地卡因混合液3-5ml。

结果72例高龄病人入室时Sp02平均94%吸氧后SpO2达98%,术中SpO2下降达90%者改面罩吸氧后回升到96%-98%,麻醉平面出现后2例血压下降,术中血压下降16例 SBP80-60mmng,经快速补液输血,静注麻黄素(5-10mg)后血压恢复正常,全组病人均安返病房。

体会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人由于全身性生理功能降低,常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患。

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差,尤其是应用骨粘合剂时,出现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明显,本组有9例病人置入骨粘合剂后,出现血压下降,10例因血容量不足出血较多,在麻醉平面出现后或术中出现血压下降,因此术前对高龄病人的生理和病理状态须作全面评估,对有明显器官功能异常和生理功能紊乱的病人,术前给予积极治疗和纠正,使其在最佳生理状态下及严密组织下实施手术,降低并发症。

髋关节手术在没有椎管麻醉禁忌症时,连硬外麻醉可作为首选。

全麻对患者生理功能扰乱较大,术后肺炎,心血管并发症较多,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术终病人清醒,不但方便家属护理,术后并发症也少,但高龄病人心肺功能代偿能力下降,术前禁食,硬膜外阻滞后的区域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回心血量减少,若补液不足时血压往往下降,尤其是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创面大,出血多,输血补液不足时可导致血压下降,因此高龄病人麻醉注药前先开放静脉通路,麻醉药宜分次小剂量注入,防止麻醉平面过高、过宽,及时补充血容量,适时输血,保持循环稳定,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加强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及手术情况,计算术中出入量,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常规鼻管供氧,必要时面罩给氧,确保病人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体会
发表时间:2016-01-12T15:07:55.6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作者:张荣文
[导读] 常宁市中医院结论实施腰-硬膜外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生率,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常宁市中医院湖南常宁 421500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实施腰-硬膜外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生率,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这类疾病的发生率也变得更高。

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不过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刺激较大,且手术创伤大,愈合需要较长时间,出血量大,再加上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弱,对于术中麻醉有了更高要求[1]。

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必须了解髋关节置换术麻醉的最佳方法。

本文主要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病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在69至86岁间,平均年龄73.75±6.75岁,冠心病9例,糖尿病12例。

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在66至85岁间,平均年龄74.96±6.27岁,冠心病8例,糖尿病10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取患侧卧位,将第二腰椎、第三腰椎作为穿刺点,实施硬膜外穿刺,完成穿刺后,向头部方向留置管3cm,选择平卧位,硬膜外给予1.5%盐酸利多卡因3毫升,如果注药后5分钟后,患者仍然没有出现异常症状(全脊麻醉、麻药中毒等),可以患者麻醉平面为依据,控制硬膜外给药剂量。

观察组:穿刺点与对照组均一致。

用BD公司的腰-硬联合包进行操作穿刺,见溢出脑脊液后,取0.7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2毫升加10%葡萄糖注射液1毫升混合液,向头部方向注药2-3毫升,注射速度为每秒0.2毫升。

退出腰穿针,硬膜外置留管3㎝,平卧后,以麻醉平面为依据调整手术台位置。

术中根据手术时间长短和麻醉平面决定硬膜外给药。

如果在麻醉过程中,患者的血压降低,可利用麻黄碱注射液或多巴胺注射液,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如果患者每分钟的心率低于55次,则取阿托品,为患者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与并发症情况,并记录患者实施麻醉后的5、10、15、20分钟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DSP、SBP 变化情况。

1.4 麻醉效果评价标准
优:麻醉效果快,能迅速消除患者疼痛,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如下表所示,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表1)
2.2 麻醉起效时间
观察组麻醉时间起效为1.35±0.27分钟,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4.57±1.75分钟,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分钟后的血氧饱和度、心率、DSP、SBP变化情况。

从下表中可看出,实施麻醉前,两组患者在相关指标上的差异不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麻醉后5、10、15、20分钟后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手术完毕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主要因外伤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产生病变与股骨头坏死所致,患者大多都伴有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因此,麻醉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这与患者术中安全,麻醉效果、术后康复效果存在很大关联[2]。

在实施手术之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心肺功能充分了解,实施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它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麻醉方式,具有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优势,药物使用剂量小,且具有明显的麻醉效果,麻醉易被控制,有良好的麻醉平面。

只是大部分老年患者都出现了纤维化、韧带钙化现象,加大了椎管穿刺的难度[3]。

使用全身麻醉易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呼吸系统抑制、苏醒延迟、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从本次研究可看出,为患者实施腰-硬膜外麻醉,可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见效快,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涛,杨树春,唐洁.硬膜外麻醉在帕金森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12第二届全球华人麻醉大会第五届全国青年麻醉学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12:1.
[2]张毅,苏敏.全髋关节置换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新疆医学,2011(03):20-22.
[3]杨飞雪,何亮,徐维娟.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探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5):532+5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