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专题复习课突破难点的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教案

《血液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
3. 培养学生运用血液循环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2.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血管、血液3.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4. 血液循环的途径5. 血液循环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2. 教学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血液循环的相关内容。
2. 利用模型、挂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心脏的结构。
3. 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血液循环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3. 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展示心脏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
4. 讲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展示血液循环图,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5.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血液循环知识解释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血液循环基本概念的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实践活动成果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血液循环相关问题,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能绘制血液循环图,能运用血液循环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血液与血液循环复习教案

血液与血液循环专题(2课时)一、目标:因为此专题是复习课程,学习对各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重点应以各知识点的联系以及加深记忆为主要目标,同时配合适当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最终达到全面掌握各知识点的目标。
二、重难点:1、系统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血管的分类及各自的功能。
3、掌握及熟悉心脏的结构。
4、熟悉血液循环的途径。
5、全面了解循环系统的工作机理及功能。
三、教法:以多媒体的手段,讲练结合。
四、准备工作:1、制作相关课件。
2、节选血管、血液、血液循环有关的视频。
3、准备部分练习,要有层次。
五、教学过程:断?(检查白细胞的含量)2、血红蛋白有什么作用?(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另附:煤气中毒的常识)3、以前我们学过导致贫血的原因有几个?(缺乏含磷、铁的无机盐)4、那一位同学说说缺铁性贫血形成的原因?(因为血红蛋白的形成需要铁元素,所以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过少,而形成贫血)5、你知道遗传病血友病者为何会流血不止吗?(因为血小板异常,不能凝固血液)6、三种成分那一种无细胞核?那一种最大?那一种最小?那一种数量最多?那一种数量最少?练习: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________ 和送至全身各处,把_______ 产生的等废物运走。
(引入)血液是在什么地方流动?(血管)(播放“血管”视频,配合适当的讲解)(课件)展示三种血管的图片,以及他们的关系图片。
总结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表格形式)问:毛细血管的特点与其功能有何关系?(学生讨论后,再进行课件展示物质交换的过程图片)练:1.在人的手背上常能看到一条条”青筋“,它属于()2.出血时往往呈喷射状的血管是()3.在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中,有利于物质交换的是()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无法知道(展示人体心脏的主要血管图片。
)1.右图是人体内三种血管关系的示意图。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心脏和血液循环》复习课教学设计

《心脏和血液循环》复习课教学设计徐江南一、教材分析江西生物中考中“生物圈中的人”是占分值最重的一块,而《心脏和血液循环》不仅自身考点较多,而且与其它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联系紧密,因此“血液循环”在中考生物中占重要的位置。
而学生无论在新课学习还是在复习课中,都普遍反映“血液循环”较难,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知识内容较多,要记的东西多,难记忆;难以理解血液循环;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针对这些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突破。
画图结合口诀帮助记忆,将重点放在心脏结构的记忆;利用“知识要点图”简化血液循环,而不是一开始就呈现出复杂的血液循环图,使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呈现出血液循环后,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案例中分析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的位置,然后按照血液循环图按图索骥,分析答题。
并重点分析血液循环经过肺、小肠和肾脏这几个“特殊”器官前后的物质变化。
教法:本节课是初三复习课,初三生物复习容易出现课堂枯燥,学生兴致不高的情况,因此注重知识讲解讲练结合的同时,要能够适当的引入幽默语言让初三生物复习课不再枯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特征,说出各结构是否相通、与何种血管相连;理解和描述心脏泵的功能,说出心脏各室收缩或者舒张时辨膜的并闭情况和血液的流向。
2、能力目标:画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和血液循环示意图;联系生活,分析呼吸、消化、泌尿等生理活动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这一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心脏的结构及与其相连的血管难点:心脏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的应用。
四、课时安排:1-1.5课时五、教学过程:知识要点图导入:同学们好,上节课我已经布置了同学们预习并尝试写好知识要点图,相信同学们已经写好了,这节课复习完后我们再比较修改一下,作为本节课的第一个作业。
知识要点图,首先是重要概念的呈现。
本节课最重要的概念当然是“血液循环”,正如前面讲的消化、吸收的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依赖于呼吸系统,而血液循环依赖的结构基础是什么?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复习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复习教学设计田东县林逢初中陈丽松【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理解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
2、识记、理解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3、理解心脏结构特点及功能。
4、识记、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
(二)过程与方法比较,分析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生物体,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多种组织多个器官的协调配合,只有保证身体的各个器官完好才能保证身体这个大系统正常工作。
身体各个器官完好依赖我们日常有好的行为习惯,不做伤害身体器官的行为,从而养成爱护健康的理念。
【重点】1、理解心脏结构特点及功能。
2、识记、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
【难点】1、理解心脏结构特点及功能。
2、识记、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
【教学用具】 ppt课件【教学方法】视频播放、学生活动、归纳总结等。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进程】板书设计:血液循环复习一、血液:1、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2、血细胞: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主要功能是防御疾病;血小板,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二、血管:1、动脉血管:把血液从心脏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
2、静脉血管:把血液从身体各个部位运送回心脏。
3、毛细血管: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三、心脏:1、心房心室相通,左右不相通,左心室肌肉比右心室肌肉厚。
2、左边流动脉血,右边流静脉血,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3、心脏内血液的流动: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动脉。
4、心房和心室间有房室瓣,主动脉、肺动脉和心室间有动脉瓣,它们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四、体循环和肺循环1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通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通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全身血液流动的方向: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心室。
九年级(初三)复习课生物教案7下血液循环系统

九年级(初三)复习课生物教案7下血液循环系统第一篇:九年级(初三)复习课生物教案7下血液循环系统教学课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四单元第四章)参考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5.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重点和难点重点:1.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4.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
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教学过程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问题: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2、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3.鲜红的血液里面有什么?4.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一).血液的组成。
(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种,其中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等作用。
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大量的营养物质。
在流动过程中,可以起到营养人体的作用,所以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由于血浆里含有大量水分,约90%,就象小河流水一样,随着水的流动,使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和结构都随水而动,血液成为一种可以流动的组织。
(二)血液各组成成分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里面溶解的各种物质: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液中的各中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都有不同的,依次可以帮助我们在镜下分辨它们。
同时也只有它们的形态、数量保持正常,人体才能保证健康,否则,人就会患病。
结合提供的相关资料,分析各组手中的血常规化验结果,作出简单诊断,并说明各种组分的作用。
初中生物课《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课《血液循环》教学设计第1篇:初中生物课《血液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
6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2.难点(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
(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第。
教学用具显微镜血管的横切片猪心脏水蚤鲫鱼教学方法探究试验讨论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一)复习提问1、常见的血型有几种?2、输血时有什么原则新课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观察步骤(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
(2)观察毛细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讨论三种血管的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1)动脉:A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B 特点:管壁厚,**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A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B 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A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B 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血液循环复习 教学设计

血液循环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区别三种血管;2、理解心脏的结构;3、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图解法表示复杂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能区别三种血管;
2、理解心脏的结构;
3、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心脏的结构;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推理法.图解法。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 明确复习目标。
(三) 讲授新课
1.
2. 播放幻灯片,引导学生复习心脏的结构 心壁
左心房 ——与肺静脉相通
左心室 ——与主动脉相通 右心房 ——与上下腔静脉相通
右心室 ——与肺动脉相通 瓣膜:保证血液按一个方向流动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幻灯片归纳出血液在心脏中的运动方向
心房→心室→动脉
4. 组织学生观看幻灯片,总结血液循环的途径并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
5. 抽生回答并作简单的评讲。
6. 再次播放幻灯片总结巩固血液循环的途径。
7. 通过观看幻灯片知道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变化。
8. 抽生回答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9. 组织学生讨论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的区别和联系。
师进行总结。
(四) 课堂巩固
播放幻灯片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
相连
相连
四个腔 心脏的结构。
血液循环复习教学设计

血液与血液循环复习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认识血型和输血的原则.
3.能区别三种血管.
4.理解心脏的结构.
5.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二、重难点:
重点:1. 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功能.2理解心脏的结构3.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难点: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教法:
以多媒体的手段,讲练结合。
四、准备工作:
1、制作相关课件。
2、准备部分练习,要有层次。
五、教学过程:
系。
五、课堂练习,检测目标4,5达成情况
1、在人体血液循环中,不存在瓣膜结构的是()
A.心室和心房之间
B.心室和动脉之间
C.动脉内
D.静脉内
2、下列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A、主动脉、肺静脉
B、主动脉、肺动脉
C、肺动脉、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
3、血液从左心室射出后,经体循环回到右心房之前,不可能流经()
A、肾静脉
B、肺静脉
C、上腔静脉
D、主动脉
4、(青海2020年中考31题,9分)图中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E、F表示某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分析:
(1)静脉血由C流出,到达[E]______部毛细血管网,红细胞中的_______与氧结合,血液变成鲜红色________,流回心脏的[B]_______,完成了血液循环中的_____循环。
(2)某病人在臀部注射药物,则药物随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A]_____。
(3)心脏主要由________组织构成,心脏壁最厚的腔是[____],它能将血液泵向全身.心脏内有瓣膜,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______→动脉,而不会倒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血液循环》专题复习课突破难点的教学设计
镇安镇中学林勇华
《血液循环》是《生物课程标准》北师大版《第四部分----生物圈中的人》的知识,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所产生的废物也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因此本章内容起到了联系各部分知识的作用。
这一节教学以血液循环为中心介绍了血液流动的管道、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血液循环途径以及血压、脉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
课堂目标:血管、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等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有很大的难度,而这些内容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所以,把以上内容列为难点。
在教学中,利用编制顺口溜和简图帮助学生轻松记忆突破了难点。
、血管复习中难点的突破
1.识记概念,分清知识点
根据概念认识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教学中,提示学生,三种血管是根据血液流动方向(以心脏做区分点)来区分的,其中动脉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离开心脏,静脉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流回心脏,而动脉和静脉并不直接相
通,两者通过毛细血管相连通。
实际运用中,这是一个比较容易混 淆的知识点。
编成顺口溜就是:“动离静回毛连通”将顺口溜多读 几次,学生很容易就分清楚了。
2 .简图强化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传身各器官的血管,所以,动脉血管 的血液流动情况
是从大血管流向小血管(分散型血管);
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会心脏的血管,所以,静脉血管 的血液流动情况
是从小血管流向大血管(汇聚型血管);
毛细血管处的血液流动情况是小动脉7毛细血管7小静脉(根 据血流方向可以
判断毛细血管两端各是哪一种血管);由于毛 细血管管腔非常小,只能允许红
细胞单行通过;
在相同级别的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各有不同, 脉〉静脉〉毛细血管。
有了以上A 、B C D 的认识,学生很轻松就判断出上图 a 、b 、c 三种血管的 名称,并能排列三者的血流速度为 a > b > c 。
接着再给出下图,同样是判断血 管名称和血流速度(提示学生可根据血流方向或血管是汇聚型或分散型来作为 判断依据),学生答题速
度很快(答案如图),且准确率高,这说明学生已经掌 握了这一知识点。
具体情况是动
以上四点理解后,马上进行解题训练(借助简图) 如下图:
二、心脏复习中难点的突破
如果问心脏的位置在哪里,学生通过感受心脏的跳动可以轻松回答, 但是 问起心脏的结构有哪些,具体位置怎样,相连的血管有哪些,就困难了。
用 一 个学生的话来讲:“我都见不到这些结构,所以很难理解,更别说记 住它了”。
在心脏内容的复习中,我进行的是层次教学。
1梳理知识点,分清四腔名称
对于心脏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的结构名称,学生 是能记住的,但还要求能将名称与位置对号入座,复习中,我
将心脏结构简 化如下(图一):
根据上图,与学生
一起编顺口溜:心脏结
构,上下左右,上房下
室,左右 相反(就像照
镜子一样,实际方向与C 血管为动脉
A 血管为静脉
甲血管是静脉(汇聚型) B 血管为毛细血管
乙血管是动脉(分散型) 血流速度是C > A > B
血流速度是乙>甲>丙
自己的方向相反);上下相通,左右不通。
顺口溜记住了,心脏四个结构名称就牢记了。
2.添砖加瓦,深化认识
在图一的基础上,再增加与心脏四个腔相连通的血管,图一就变成了如下(图二):
学生在记住1-4的名称后,在增加5-8 (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并编排顺口溜:“房连静,室连动,左侧鲜红右暗红”。
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分清动静脉各自相连的心脏结构,还把心脏内的血液名称也理清楚,得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区别。
在此基础上,再编顺口溜:左肺静房室主动(心脏左边相连血管:肺静脉7左心房7左心室7主动脉)右腔静房室被(肺)动:(心脏右边相连血管:上、下腔静脉T右心房T右心室T肺动脉)。
记住了顺口溜,学生慢慢对本知识点加深了认识,理解也不断加深。
通过这样分层次画出图表,再对比课文模式图逐层记忆,学生反映,内容没有那么抽象了,容易理解和记忆了。
三、血液循环复习中难点的突破
血液循环的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血液循环的整体过程和体循环及肺循环的关系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二者作为本节的难点,希望能使学生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是独立进行
的,汇合于心脏,组成完整的循环途径。
1分清循环起、终点,初构循环路线图
根据图二,理清以下两点:第一、血液循环的起点都在心室,终点都在心房。
编成顺口溜就是“始于室终于房”。
第二、血液若从心脏左边出发,回到右心房,若从心脏右边出发,回到左心房。
从图二来看就是血液从“3”出发,将回到“ 2”。
若血液从“ 4”出发,将回到“ 1”。
2.强化概念,完善循环路线图
体循环:是血液在心脏与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
动脉血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到毛细血管网处进行气体交换变成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肺循环:是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循环。
静脉血由右心室射入肺动脉,在肺泡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动脉血,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图三:血液循环示意图
分清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后,给出图三,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图中①
到⑩的结构名称;第二、两条循环途径的名称。
第三、用数字表示如下:
体循环:④7⑩7⑨7⑧7①肺循环:③7⑤7⑥7⑦7②在上述基础上,用彩色表示心脏(①②③④)的颜色:①③为蓝色,②④ 为红色,这样,学生从颜色上一看就明白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并且从图三可以看出,在我们的身体中,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