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方法比较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前后路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d i a b e t i c n e u r o p a t h y a n d l e g u l c e r s E J ] . P r o s t a g l a n d i n s ,
1 99 3。 4 6: 45 3.
E 4 ] 孙剑伟 , 孙建辉 , 张春才. 真 空 辅 助 闭 合 技 术 修 复 糖 尿
C o b b角 和 患椎 前后 缘 的 高度 差 改 善 的程 度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O . 0 5 ) 结论 : 前 后 路 手 术 治 疗 陈 旧 性 胸 腰 椎 骨 折 合
并 脊 髓 损 伤 的临 床 疗 效 无 明显 差 别 , 均 可 获 得 满 意 的 神 经 减 压 和 畸 形矫 正效 果 。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 脊 髓 损 伤 ;前路 手术 ; 后 路 手 术
[ 3 ] 宋振强 , 王 润 秀. 人 重 组 表 皮 生 长 因 子 与 碱 性 成 纤 维 细 胞 生 长 因子 联 合 应 用 对 糖 尿 病 创 面 愈 合 过 程 的修 复 效
应E J ] . 中 国组 织 工 程 研 究 与 临 床 康 复 , 2 0 0 6 , 1 0 ( 5 ) : 5 3 —
社, 2 O 1 2: 3 6 2 .
[ 6 ] 李
参考文献 :
E l i 陆再 英 , 钟 南 山. 内科 学 E M] . 7版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 版
社 , 2 0 0 9 : 7 7 7 .
环 超微 结 构 影 响 的实 验 研 究 I - J 3 . 中 国美 容 整 形 外 科 杂
案。
病 足溃 疡 : 随机分组 、 两 阶 段 交 叉 设 计 的方 差 分 析 E J ] . 中 国组 织 工 程 研 究 与 临 床 康 复 , 2 0 0 7 , t 1 ( 4 4 ) : 8 9 0 8 —
脊柱骨折的手术方法

脊柱骨折的手术方法
脊柱骨折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具体的手术方法选择需要根据骨折的类型、位置、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前路手术:前路手术是通过腹部或胸部切口进入脊柱前方,直接暴露骨折部位进行手术操作。
前路手术适用于脊柱前柱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间盘突出等情况。
前路手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暴露骨折部位,进行直视下的手术操作,对于脊髓和神经根的减压效果较好。
后路手术:后路手术是通过背部切口进入脊柱后方,暴露脊柱的椎板和小关节等结构进行手术操作。
后路手术适用于脊柱后柱骨折、脊柱脱位、脊柱侧弯等情况。
后路手术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椎弓根螺钉等内固定装置对脊柱进行固定和稳定,同时可以进行脊髓和神经根的减压。
前后路联合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是将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相结合的一种手术方式。
前后路联合手术适用于脊柱骨折严重、脊柱不稳定、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等情况。
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通过前路和后路的手术操作,对脊柱进行全面的固定和稳定,同时可以进行充分的脊髓和神经根减压。
需要注意的是,脊柱骨折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由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进行操作。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摘要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方案对胸腰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抽取单纯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5例且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95例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分析两种入路的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两种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步≥1个ASIA等级,总有效率为85%。
X光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
结论后路手术适用于单纯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很好的疗效。
前路手术适合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减压彻底、植骨融合成功率高和脊柱稳定性好的优点。
关键词胸腰椎体骨折;脊髓损伤;手术入路随着高能创伤的日渐增多,对胸腰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案也存在着很多争议[1] ;前路手术不利于处理脱位或后柱损伤,但减压彻底;后路手术存在内固定失败和术后矫正度丢失的问题,但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可恢复伤椎高度和生理曲度,因此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伤椎高度、椎管占位、多椎损伤、后凸角度等多因素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抽取2005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体骨折病例140例,男84例,女56例,平均年龄38.5岁。
按部位分类:20例T11,51例T12,50例L1,19例L2。
脊髓损害分级(ASIA):18例A级,28例B级,47例C级,38例D级,9例E级。
1. 2 内固定器操作方法分析患者的CT、MRI资料后,所有患者分为经后路手术45例(单纯胸腰椎骨折),都采用AF钉固定;经前路手术95例(合并脊髓损伤),其中采用z-plate 67例,采用K钢板28例。
1. 3 手术方法经后路手术患者以受伤椎骨为核心,显露伤椎上下相邻椎骨、分别打入椎弓根螺钉,纠正椎管内骨块,减压,安装固定棒矫正复位,恢复脊柱的高度,安放横连杆。
前入路手术在第12肋尖处显露腹膜后组织做切口,满足T12~L2骨折手术操作要求。
进入腹膜,切开膈肌即达胸膜外,充分显露椎体,因T11骨折的位置偏高,需经第11或10肋胸膜-腹膜后入路,将膈肌切开,术后修复。
胸腰椎脊柱骨折手术入路及技巧

家庭护理
在出院后,患者需要在家庭中进行长期的护理,如保持正确的体位、进行适当的活动等。
康复训练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
家庭护理与康复训练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类
定义与分类
病因
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主要病因包括外伤,如车祸、摔伤、砸伤等,以及骨质疏松、椎体血管瘤等病理性因素。
病理
胸腰椎脊柱骨折后,可能引起椎体变形、椎间隙狭窄、椎弓根损伤、棘突分离等病理改变。源自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
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常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神经损伤表现,如感觉减退、肌力减弱等。
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支具固定、药物治疗等。
保守治疗
对于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减轻疼痛。手术方法包括椎体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等。
手术治疗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处理
术前评估
对于重度畸形及不稳定骨折,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心肺功能、骨质量、骨折类型和程度等。
04
1
合并脊髓损伤的处理
2
3
对于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脊柱骨折,首先需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损伤部位和程度。
诊断
在搬运和转运过程中要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二次损伤。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
急救
根据脊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减轻脊髓的压迫。
手术治疗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以恢复脊柱的正常形态和稳定性。手术方法包括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等。
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方法比较

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方法比较摘要】通过脊柱胸腰段骨折前后路手术术后效果比较。
本组63例中,行前路内固定植骨术11例,后路内固定植骨术52例,两组方法手术后随访对比。
前路内固定术后2例发生脊柱侧弯及神经受损(18%);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术后发生3例脑积液漏、2例镙钉松动共4例(9.6%)。
结论前后路手术固定均能取得满意,前路减压及椎体骨融合效果好,后路减压、固定及抗脊柱旋转效果好,神经损伤部分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植骨内固定减压一、一般临床资料2010-2012年,本院共收治胸腰段骨折132例,其中椎体高度压缩超过50%采取手术治疗63例,本组病例中,年龄在21-68岁之间,男性41例,女性22例,其中伴有截瘫8例,根据神经损伤的美国SCL-ASLA分级,A——完全性 3例,B——不完全性1例,C——不完全性2例,D——不完全性3例,损伤部位:T116例,T127例,L19例,L224例L311例,L44例,多节段损伤3例。
分别采用前路椎前减压钉棒内固定加植骨8例,钉板3例;后路全部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植骨52例。
二、手术方法1.前路:前路常规采取左侧胸腹后切口,仅4例为右侧入路,经胸或不经胸或腹膜后间隙进入,所有病人均行伤椎次全切除,并且切除伤椎上下椎间盘,保留终板,行椎管前方减压,适当撑开行大块髂骨骨植入,固定时予以适当加压,2.后路:采用后正中切口,显露相应椎体关节突及横突,在人字嵴顶点处置入椎弓根钉,用钉棒系统撑开,恢复伤椎高度,于椎旁植骨。
如遇椎管狭窄或伴有神经损伤的病例则行椎板减压。
三、结果本组病员平均住院16天,均痊愈出院,经过半年至二年随访,前路行钉板系统固定2例发生椎柱侧弯,伴有不同程度神经损伤症状,占18%,后路行椎弓根钉置入椎旁植骨(如伴有椎管狭窄或神经症状则行全椎板减压)2例发生椎弓根钉松动,发生脑脊液漏3例共占9.6%,结论:后路手术易暴露,损伤小,减压效果好,钉棒系统固定稳定可靠,抗脊柱旋转作用强,操作简单,出血少,对人体影响较小,本人认为:后路手术比前路手术优越。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论文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摘要】目的探讨前后路手术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5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经前路或后路行椎管扩大减压植骨、内固定术。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19个月。
56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植骨融合率高,前路手术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后路后术,并发症少。
结论椎管侧前路减压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效,后路后术适用于单纯脊柱失稳者。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38-02我们自2003年4月始应用前后路后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爆裂骨折56例,疗效良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18-47岁,平均32岁。
受伤原因:高处跌落伤19例,车祸伤24例,压砸伤13例。
受伤时间6个月-8年,平均21个月。
脊柱骨折脱位分类按denis标准:压缩型骨折12例,爆裂型骨折28例,骨折脱位16例。
损伤部位:t71例、t102例、t112例、t126例、l123例、l213例、l39例。
5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截瘫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21例、c级15例、e级13例。
固定方式:dick3例、stefee5例、cd2例、rf10例、thrs2例、af3例、kaneda7例、z-plate13例、apls5例、centaur system6例。
1.2手术方法1.2.1前路手术气管插管全麻或硬膜外麻,侧卧位左侧入路,经胸、胸腹联合、腹膜外入路。
暴露椎体侧面,根据椎体骨折突起、变扁、楔形等特点定位,结扎相应腰横动脉,切除病椎左侧椎弓根,显露硬脊膜,直视下去除突入椎管压迫脊髓的骨块和椎间盘组织,减压范围包括椎体的后1/3,深至对侧椎弓根。
切除病椎上下侧的椎间盘的软骨终板,撑开后于椎间植入髂骨块,于病椎上下椎体的后上方和后下方与椎体中轴呈10°角平衡椎体终板旋入螺栓各一枚。
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优缺点探讨

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优缺点探讨摘要】目的:了解对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前路或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取笔者2017年—2018年诊疗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为分析对象,分别在患者群体对单纯前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各抽取30例,对其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上述手术治疗方案的优缺点。
结果:在对椎体处理过程中,前后路联合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数据均显著优于单纯前路手术(P<0.05);优良率比较方面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单纯前路手术治疗或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对病情均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对应术式,全面保障治疗效果。
【关键词】严重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优缺点【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5-0079-01当前对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常用前路手术或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为了更系统了解两种手术方案的应用价值和优劣势,对本院近年诊疗相关患者群体资料进行梳理后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笔者2017年—2018年诊疗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群体为分析对象,分别在患者群体对单纯前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各抽取30例,所有患者均均有对应的适应证。
纳入标准:脊柱前中柱严重受损或者三柱受损;病椎后凸角在25°以上,椎管占位超过60%,椎体压缩程度超过50%;存在神经受损;需要接受前路减压处理以及支撑植骨治疗。
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3~69岁,平均为(43.1±1.4)岁。
根据Denis进行分类[1],提示8例为压缩型,52例为爆裂型。
致伤原因包括重物压伤、跌伤、高处坠落伤。
1.2 手术治疗单纯前路手术:即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通过开胸或者经胸膜从T4-11节段入路,如患者为T12-L2段椎体骨折则选择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完成手术治疗。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c ol u mb a r b ur s t f r a c t ur e s . Me t h od s Cl i n i c al d a t a of 5 2 p a t i e nt s wi t h t h or a me nt bu r s t f r a c t u r e s , who we r e a dm i t t e d t o
吴祖领 , 施 能槐 , 潘 波, 朱展 标 , 付 宏波 , 李 广
( 广 西 南 丹 县 人 民医 院 外 二 科 , 广西南丹 5 4 7 2 0 0 )
【 摘 要】 目的 比较 前 、 后 路 手 术 治 疗 胸 腰 椎 爆 裂 骨 折 的 临 床 疗效 。方 法 对 2 0 0 8年 1 月 ~2 0 1 2年 8月 收 治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t o f t h o r a c o l u mb a r b u r s t f r a c t u r e s
V U Zu l i n g ,SH I Ne n ghuai , PA N Bo, ZH U Zh an b i ao, FU Ho n gb o, LI Gu a ng
d o i : l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3 —1 3 8 3 . 2 0 1 3 . 0 6 . 0 0 1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方法比较
发表时间:2012-10-25T14:46:51.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侯明国[导读] 行椎旁植骨要尽量显露横突,并对横突表面进行打磨,以利于骨的融合,避勉引起椎旁骨化性肌炎。
侯明国(四川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四川广元628001)
【摘要】通过脊柱胸腰段骨折前后路手术术后效果比较。
本组63例中,行前路内固定植骨术11例,后路内固定植骨术52例,两组方法手术后随访对比。
前路内固定术后2例发生脊柱侧弯及神经受损(18%);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术后发生3例脑积液漏、2例镙钉松动共4例(9.6%)。
结论前后路手术固定均能取得满意,前路减压及椎体骨融合效果好,后路减压、固定及抗脊柱旋转效果好,神经损伤部分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植骨内固定减压
一、一般临床资料
2010-2012年,本院共收治胸腰段骨折132例,其中椎体高度压缩超过50%采取手术治疗63例,本组病例中,年龄在21-68岁之间,男性41例,女性22例,其中伴有截瘫8例,根据神经损伤的美国SCL-ASLA分级,A——完全性 3例,B——不完全性1例,C——不完全性2例,D ——不完全性3例,损伤部位:T116例,T127例,L19例,L224例L311例,L44例,多节段损伤3例。
分别采用前路椎前减压钉棒内固定加植骨8例,钉板3例;后路全部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植骨52例。
二、手术方法
1.前路:前路常规采取左侧胸腹后切口,仅4例为右侧入路,经胸或不经胸或腹膜后间隙进入,所有病人均行伤椎次全切除,并且切除伤椎上下椎间盘,保留终板,行椎管前方减压,适当撑开行大块髂骨骨植入,固定时予以适当加压,
2.后路:采用后正中切口,显露相应椎体关节突及横突,在人字嵴顶点处置入椎弓根钉,用钉棒系统撑开,恢复伤椎高度,于椎旁植骨。
如遇椎管狭窄或伴有神经损伤的病例则行椎板减压。
三、结果
本组病员平均住院16天,均痊愈出院,经过半年至二年随访,前路行钉板系统固定2例发生椎柱侧弯,伴有不同程度神经损伤症状,占18%,后路行椎弓根钉置入椎旁植骨(如伴有椎管狭窄或神经症状则行全椎板减压)2例发生椎弓根钉松动,发生脑脊液漏3例共占9.6%,结论:后路手术易暴露,损伤小,减压效果好,钉棒系统固定稳定可靠,抗脊柱旋转作用强,操作简单,出血少,对人体影响较小,本人认为:后路手术比前路手术优越。
四、讨论与比较
对于胸腰段落骨折,恢复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为脊随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减少并发症是手术治疗的目的,从而达到纠正脱位、后凸畸形或恢复椎体高度。
而对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病人宜采取前路手术,因前路手术减压较彻底,术中不牵动硬脊膜,易于植骨,同时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20世纪60年代后期基于椎弓根螺钉的发现,及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后路矫形内植物得以迅速发展。
特别采用以Dick、RF为代表的钉棒系统,螺钉从后柱经椎弓根直达椎体,两侧同时固定三柱,起到确实的三维固定作用;同时两侧螺棒之间连以横杆如C-D[1],则抗旋转力量增强。
对于胸腰椎骨折不稳定骨折,或伴有截瘫病人则宜采取后路内固定手术,因为根据脊三柱理论,不稳定脊柱骨折,大多数三柱均受损,后路手术能很好固定脊柱前中后柱,稳定性更强,同时可行全椎板减压,减压空间较前路更大,可探查和清理椎管内脊随和其它突入椎管的组织,采取撑开方法使压缩椎体高度易恢复,对于因椎体爆裂性骨折骨块向椎管突出,利用撑开后后纵韧带弹性挤压使骨折块复位,该手术易暴露,损伤小,易于操作。
后路固定也可出现下列并发症:①螺钉折断。
②螺钉松动。
③偶有报道螺钉误植发生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血胸等。
无论前路或后路手术,坚强内固定是手术目的,也是恢复脊柱稳定性及脊髓修复的重要基础,术前检查甚关重要,常规DR、CT检查并作矢状位重建,了解椎体骨折具体情况,是否向椎管内占位,MRI了解脊髓有无损害,评估术后功能恢复,选择内固定器材规格要适中。
脊柱前后路手术内固定,目的是在融合过程中控制关节的活动,加速融合,并减轻术后的疼痛和后遗症[2],前路椎体钉要达对侧骨皮质,后路椎弓根钉要超过椎体厚度的三分之二,连接棒及横杆不能动,术毕均需创腔引流。
后路手术尽量保留上下关节突,维持椎体的稳定。
行椎旁植骨要尽量显露横突,并对横突表面进行打磨,以利于骨的融合,避勉引起椎旁骨化性肌炎。
参考文献
[1]赵小义,严鹏霄,熊雪顺,郑刚.临床骨科外科学[J].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卢世璧主译.坎贝尔骨科学(第3卷),第9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