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长度的测量ppt
合集下载
长度的测量--太原理工物理实验PPT课件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

游标卡尺构造图
图2-1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如图2-1所 示:与量爪A、A’相连旳主尺D(主尺按 米尺刻度);与量爪B、B’及深度尺C相 连旳游标E。游标可贴着主尺滑动。量爪 A、B用来测量厚度和外径,量爪A’、B’ 用来测量内径,深度尺C用来测量槽旳深 度。它们旳读数值,都是由游标旳0线与 主尺旳0线之间旳距离表达出来旳。F为固 定螺钉。
试验目旳
➢1.对长度旳各个单位形成详细旳概念。 ➢2.懂得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
和螺旋测微器进行长度旳测量。懂得测 量旳精确度是由测量工具旳最小刻度决 定旳,懂得怎样正确统计测量旳成果。 ➢3.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和螺 旋测微器测量长度。
[仪器与器材]
最小刻度为毫米旳钢直尺(或钢卷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铁板条
4.要学会正确读数和统计旳措施。当被测长度 旳一端和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另一端位于两 个最小刻度之间时,只能用眼睛估读,因而是 不精确旳,统计旳数字要比刻度尺旳最小刻度 旳示数多一位。
8
7
6
0
1
2
4
5
6
6
7
8
A
B
C
D
图1
二、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是由毫米分度值旳主尺和一段能 滑动旳游标副尺构成,它能够把mm位下 一位旳读数较精确地读出来,因而是比钢尺 更精确旳测量仪器。游标卡尺能够用来测 量长度、孔深及圆筒旳内径、外径等几何 量。
3.计算平均值旳原则差
4.原则偏差乘以置信度系数ta 得 i到n1 (Aa类iai 不aa)拟22定/ n度n 1 ai / n
a
n(n 1)
n
uAa tn. p a
U Aa tn, p a
八年级物理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PPT课件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方法指导] (1)思维导图助解单位换算:在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 步骤是:数字不变,乘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成 目标单位,图解如下:
(2)估测物体长度的方法:首先要对自己及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长度有所 了解,例如大拇指的宽度,一扌乍的长度,中学生的身高,一层楼的高 度,再将需要估测的物体和自己熟悉的长度做对比,得出估测物体的长 度。
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解析]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可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 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微小量的个数,即可得到这个微小量的测量值, 这种方法叫作累积法。如测量纸张、铝箔的厚度,测量导线直径等都要 用到累积法,A、B选项采用的就是累积法,正确。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 待测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线的长度等于圈数 乘周长,这种测量方法叫作滚轮法,C选项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正确。 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如测量乒乓球的直径),可用辅助法 进行测量,但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无法准确测量出乒乓球的 直径,D选项错误。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课堂小结
物体的尺度 及其测量
长度的测量 体积的测量
长度单位 测量工具
误差 体积单位
认识
使用 定义 产生原因 减小方法
量筒 分度值
一看 二放 三对 四估 五记
测量 工具
量筒
读数时,视线与凹形液面底 部或凸形液面顶部相平
《游标卡尺的读法》PPT课件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实验1 长度的测量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一 实验目的 1 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2 用游标卡尺测量一段金属管的长度 内径和外径;测 量一个小量筒的深度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二 实验原理 1 刻度尺 测量时直尺应与被测部分平行;读数时应估读一位;即 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温馨提示: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眼睛应 正对刻度线读数;以避免视差
答案:17 00 mm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7 如图7所示;用游标卡尺测一根金属管的内径和外径 时;卡尺上的游标位置分别如图b和c所示 这根金属管内径读 数 是 __________cm; 外 径 读 数 是 __________cm; 管 壁 厚 是 __________cm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图8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解析:98 201 00 cm=97 20 cm=972 0 mm 在铅笔上紧密排绕金属丝N匝;用米尺量出该N匝金属 丝的宽度D;由此可以计算得出金属丝的平均直径为D/N 答案:972 0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2 游标卡尺 1构造和用途如图1所示
图1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2原理:利用游标尺最小分度和主尺最小分度的微小 差值;把微小长度积累起来进行测量
3读数
游标尺mm
刻
每小格
度 刻度总 与
格 长度 1毫米
数
差
10 9
01
20 19
0 05
50 49
0 02
精度 mm
01 0 05 0 02
=20 20 cm
答案:D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实验1 长度的测量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一 实验目的 1 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2 用游标卡尺测量一段金属管的长度 内径和外径;测 量一个小量筒的深度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二 实验原理 1 刻度尺 测量时直尺应与被测部分平行;读数时应估读一位;即 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温馨提示: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眼睛应 正对刻度线读数;以避免视差
答案:17 00 mm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7 如图7所示;用游标卡尺测一根金属管的内径和外径 时;卡尺上的游标位置分别如图b和c所示 这根金属管内径读 数 是 __________cm; 外 径 读 数 是 __________cm; 管 壁 厚 是 __________cm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图8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解析:98 201 00 cm=97 20 cm=972 0 mm 在铅笔上紧密排绕金属丝N匝;用米尺量出该N匝金属 丝的宽度D;由此可以计算得出金属丝的平均直径为D/N 答案:972 0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2 游标卡尺 1构造和用途如图1所示
图1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2原理:利用游标尺最小分度和主尺最小分度的微小 差值;把微小长度积累起来进行测量
3读数
游标尺mm
刻
每小格
度 刻度总 与
格 长度 1毫米
数
差
10 9
01
20 19
0 05
50 49
0 02
精度 mm
01 0 05 0 02
=20 20 cm
答案:D
高三总复习 物理 (大纲版)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结果=
课堂小结
长 度 的 测 量
长度的测量
单位:km、m、cm等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误差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 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
随堂训练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3.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2.00 cm;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mm ;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dm ; 2.完成单位换算: 一张纸的厚度是:70 um=_7_×_1_0_4_nm = 7×10-5m
(二)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 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精度有限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等。
(三)注意: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C、改进测量方法。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千米 km
米
10
分米 10
厘米 10
毫米
m dm
cm
mm
微米
μm
纳米 nm
单位换算方法步骤 先“换”后“算”:不改变数字,利用等量代换将单位换算成我 们需要的单位,之后进行数字运算。
例:一个甲型H7N9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__9__0__nm。
9×10-8m= 9×10-8 ×109 nm =90nm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0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02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03 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课堂小结
长 度 的 测 量
长度的测量
单位:km、m、cm等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误差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 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
随堂训练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3.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2.00 cm;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mm ;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dm ; 2.完成单位换算: 一张纸的厚度是:70 um=_7_×_1_0_4_nm = 7×10-5m
(二)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 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精度有限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等。
(三)注意: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C、改进测量方法。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千米 km
米
10
分米 10
厘米 10
毫米
m dm
cm
mm
微米
μm
纳米 nm
单位换算方法步骤 先“换”后“算”:不改变数字,利用等量代换将单位换算成我 们需要的单位,之后进行数字运算。
例:一个甲型H7N9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__9__0__nm。
9×10-8m= 9×10-8 ×109 nm =90nm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0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02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03 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共20张PPT)

10
模拟演练 4. 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紧密缠绕30圈,如图11-6 所示,线圈长度是__5_.0_0__c_m__,金属丝的直径是 __0_.1_7__c_m__.
11
课后作业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长度的测量 1. (2017贵港)大山同学在中考体育考试中立定跳远 跳出了218___c_m___(填适当的单位)的好成绩. 2. (2017怀化)如图1-1-7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__1___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2_._8_7__cm.
14
5. 如图1-1-9所示的秒表记录的时间是32 min__1_0__s, 合_1__9_3_0__s.
6. 小柳计时如图1-1-10所示,由图可知所用的时间为 ___8__s.
15
知识点3 误差 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8.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 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 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__1_2_._3_5__c_m___.
C. 0.518 mm
D. 0.052 cm
8
模拟演练
3.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
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
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 )
A. 2.36 cm
B. 2.357 c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2.35 cm
D. 2.4 cm
9
知识点4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例4】小明采用如图1-1-5所示的方法测硬币的直径, 测得该硬币的直径是__2_._5_0__cm.
模拟演练 4. 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紧密缠绕30圈,如图11-6 所示,线圈长度是__5_.0_0__c_m__,金属丝的直径是 __0_.1_7__c_m__.
11
课后作业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长度的测量 1. (2017贵港)大山同学在中考体育考试中立定跳远 跳出了218___c_m___(填适当的单位)的好成绩. 2. (2017怀化)如图1-1-7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__1___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2_._8_7__cm.
14
5. 如图1-1-9所示的秒表记录的时间是32 min__1_0__s, 合_1__9_3_0__s.
6. 小柳计时如图1-1-10所示,由图可知所用的时间为 ___8__s.
15
知识点3 误差 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8.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 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 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__1_2_._3_5__c_m___.
C. 0.518 mm
D. 0.052 cm
8
模拟演练
3.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
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
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 )
A. 2.36 cm
B. 2.357 c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2.35 cm
D. 2.4 cm
9
知识点4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例4】小明采用如图1-1-5所示的方法测硬币的直径, 测得该硬币的直径是__2_._5_0__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完整第一章机械运动-(共56张)ppt课件

0
1
2
3
4 (cm)
该物体的长度为_3_._2_6_c_m__, 准确值为__3_._2_c_m__,
估计值为_0_._0_6_c_m
可编辑ppt
8
0 cm
1
物体的长度是 1.10cm
可编辑ppt
9
2.70cm
3.55cm
可编辑ppt
10
• 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cm ,
• 物体的长是 3.2cm
34
【刨根问底】:
时间相同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相 同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快慢,那么如果时间 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该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呢? 【课本想想议议3】 小明跑100m用时17秒,小明跑50m用时8s,又该如 何比较他们谁跑得快呢?
能否计算出一秒钟他们各自能跑多少路程? 这种比较的方法实际上是上述中的哪一种方法?
可编辑ppt
44
S1
金属挡板
s3t3 t1
S2
t2
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便于测量时间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可编辑ppt
45
实验数据表格: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0.6 m S2=0.3m
t1=4s t2=2.5s
V1= 0.15 m/s V2= 0.12 m/s
S3=S1-S2=0.3m t3= t1- t2=1.5s V3= 0.2 m/s
常用单位: km /h或 km h1读作“千米每时”
换算关系: 1 米/秒 = 3.6 千米/时
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
___汽__车__每__秒__通__过__的__路__程__是__1_5_m____。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6张PPT)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主讲人:
想想议议
1. 中心的两个圆哪个的面积大? 2. 中间的线段长度相同吗? 3. 人们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
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 米 (m)
2.常用单位: 千米 (km) 厘米 (cm) 微米 (µm)
分米 (dm) 毫米 (mm) 纳米( nm)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7 8 9 10
√
(3)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
×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4)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
2.78cm
分度值
;
物体长度
.
分度值
;
物体长度
.
思考
三个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为什么测出三种结果?什么原因?
(5)记录: 读数 = 准确值 + 估读值 + 单位。
32 dm= ________ mm= __________ mm
4、常见物体的估测: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
粉笔盒高度大约为8
.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______.
5、拓展
◇中国传统单位到目前还用有:寸、尺、丈等 1丈 = 10尺 = 100寸 ;1丈约为3.33米;1尺 = 0.333米; 1公里 = 1千米 1里 = 500米 我国规定,1海里等于1.852公里.各国海里标准不同 ◇欧美各国还有:英里、英尺、英寸等 1英尺 = 0.305米 1 英里 = 5280 英尺 = 63360 英寸 = 1609.344 米
1 h = ________s
主讲人:
想想议议
1. 中心的两个圆哪个的面积大? 2. 中间的线段长度相同吗? 3. 人们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
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 米 (m)
2.常用单位: 千米 (km) 厘米 (cm) 微米 (µm)
分米 (dm) 毫米 (mm) 纳米( nm)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7 8 9 10
√
(3)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
×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4)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
2.78cm
分度值
;
物体长度
.
分度值
;
物体长度
.
思考
三个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为什么测出三种结果?什么原因?
(5)记录: 读数 = 准确值 + 估读值 + 单位。
32 dm= ________ mm= __________ mm
4、常见物体的估测: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
粉笔盒高度大约为8
.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______.
5、拓展
◇中国传统单位到目前还用有:寸、尺、丈等 1丈 = 10尺 = 100寸 ;1丈约为3.33米;1尺 = 0.333米; 1公里 = 1千米 1里 = 500米 我国规定,1海里等于1.852公里.各国海里标准不同 ◇欧美各国还有:英里、英尺、英寸等 1英尺 = 0.305米 1 英里 = 5280 英尺 = 63360 英寸 = 1609.344 米
1 h = ________s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第一课时课件(共19页) (共19张PPT)

想一想: 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或硬币的 直径? 小组交流,决定自己的测量方案。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认: 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 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单位
三、长度的测量 (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整刻度 线与被测物起始端对齐。
×
√
三、长度的测量
(3)会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且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cm ;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mm 。
三Hale Waihona Puke 长度的测量1、工具测量长度最基本 的工具:刻度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 微器
2、活动:观察刻度尺
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的位置。
零刻度线
量程
取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一下:
1、它的量程是
;
2、它的分度值是 ;
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分度值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0时32分59秒10:32:599 November 2021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上午10时32
分59秒上午10时32分10:32:5921.11.9
一、长度的单位
10 10 10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km m dm cm mm μm nm
103
103
103 103
一、长度的单位
例1:单位转换 5.4km= 5.4×103 m = 5.4×1012 nm 2.4nm = 2.4×10-6 mm = 2.4×10-12 km 1.5mm= 1.5×103 um = 1.5×10-3 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认: 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 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单位
三、长度的测量 (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整刻度 线与被测物起始端对齐。
×
√
三、长度的测量
(3)会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且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cm ;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mm 。
三Hale Waihona Puke 长度的测量1、工具测量长度最基本 的工具:刻度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 微器
2、活动:观察刻度尺
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的位置。
零刻度线
量程
取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一下:
1、它的量程是
;
2、它的分度值是 ;
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分度值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0时32分59秒10:32:599 November 2021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上午10时32
分59秒上午10时32分10:32:5921.11.9
一、长度的单位
10 10 10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km m dm cm mm μm nm
103
103
103 103
一、长度的单位
例1:单位转换 5.4km= 5.4×103 m = 5.4×1012 nm 2.4nm = 2.4×10-6 mm = 2.4×10-12 km 1.5mm= 1.5×103 um = 1.5×10-3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视觉是不可靠的(一)
在生产生活中, 我们处处离不开测量, 如果所有的测量都用 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感 知,可靠吗?
传说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各用自己 的腰围做标准,测量同一段布的长度, 因结果不同而互相争吵,这说明什么?
测量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 准量叫做单位。
哪一个能测出物体长度?
刻度尺磨损后的读数方法:
• 物体的长度=末尾示数-起 始示数
请读出木块的长度
读出木块 的长度, 谁对谁错?
7.55cm
7.54cm
7.56cm
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不 同的人估读值不同,同一 个人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这样就会有误差,误差是 难以避免,但应该尽量减 小
误差: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 就叫误差。
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 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
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刻度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观察自己的刻度尺,向大家介绍 你的刻度尺。
1、量程:一次能测量的最大 范围。 2、分度值:最相邻的两个刻 度线之间的长度。
阅读课本,了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正确使用刻度尺
本刻度尺的量程是__8__cm,分度值是__1_m_m___。
2. 用两把不同分度值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
0
1
2
3
4 (cm)
该物体的长度为_1_.6__6_c_m__,准确值为__1_._6_c_m___,估计值为___0_._0_6_c_m
分度值越小的
(cm)
该物体的长度为_1_._6_c_m___,准确值为__1_c__m__,估计值为__0_.6_c_m_
D、1.210cm
估计值为__0_.0_6__c_m_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归纳为六个字:
①选(量程、分度值) ②放(尺沿被测长度放置,刻度贴近被测长度) ③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④读(准确值+估计值,估计到分度值下一位) ⑤记(数字、单位)、 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练习
1. 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 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 结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 厘米,1.44厘米,测量结果有错误 的是_1_._5_2_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 _1_._4_2_厘米。
3.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值
和单位组成。
2.78cm
6.会算:
测量结果包括数据和单位,数据又包括准 确值和估计值,会计算平均值。
0
1
2
3
4 (cm)
该物体的长度为_3_._2_6_c_m__, 准确值为__3_._2_c_m__,
8、4.5min= 270 s
9. 小明测量多次同一物体长度,得到的结果如 下:则错误的是( D )
A、1.21cm B、1.22cm
C、1.20cm D、1.11cm
10. 几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
得到的结果如下: 则错误的是( D )
A、0.121dm
B、1.22cm
C、12.0mm
小资料
有趣的人体尺度
你为你的父母或兄长 量一量脚长和身高,你 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身高往往是脚长的7倍 。高个子要穿大号鞋, 矮个人要穿小号鞋就是 这个道理。
巩固练习
1.中学生身高1.63m = 16.3 dm 2.旗杆高度为17m = 0.017 km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μm = 7.5X10-2 mm 4.新铅笔的长度约为0.175m = 17.5 cm 5.一本字典的厚度约为3.5cm = 3.5X104 μm 6.地球的半径约为6.4 x 103km = 6.4X108 c m 7、1h15min= 1.25 h, 150min= 2.5 h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辅助工具法(平移法)
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2、累计法
测纸张厚度,细丝直径
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硬币直径时,下 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D 】
A. 0
1
2
3 cm
C.
D.
2 cm
2 cm
2 cm
B.
1
1
1
0
0
0
小资料
有趣的人体尺度
你用皮尺量一量拳头的周长,再量—下你的脚 底长,你会发现,这两个长度很接近。所以,买袜 子时,只要把袜底在自己的拳头上绕一下,就知道 是否合适。
练习不相邻单位换算:
1cm= 104 μm , 1μm= 10-4cm,
1dm= 108 nm, 1nm= 10-7 cm.
28m= 2.8×104 mm, 50nm= 5×10-8 m
比比看,看谁换算快!
巩固练习
42nm= 42×10-6mm =4.2×10-5mm
总结:
1、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 2、小单位化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或除以进率)
一、国际单位制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 位,叫做国际单位制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国际主单位:米 符号:m
其他的长度单位: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μm nm
1m= 10 dm= 102 cm= 103 mm
=106 μm= 109nm
1km= 103 m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分度值
刻度尺的使用
1.会选:正确选择刻度尺 观察刻度尺的最大值、最小刻
度和零刻度线。
正确使用刻度尺
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 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
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正确使用刻度尺
3.会读: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
(与尺面 垂直)
×
√
4.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
视觉是不可靠的(一)
在生产生活中, 我们处处离不开测量, 如果所有的测量都用 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感 知,可靠吗?
传说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各用自己 的腰围做标准,测量同一段布的长度, 因结果不同而互相争吵,这说明什么?
测量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 准量叫做单位。
哪一个能测出物体长度?
刻度尺磨损后的读数方法:
• 物体的长度=末尾示数-起 始示数
请读出木块的长度
读出木块 的长度, 谁对谁错?
7.55cm
7.54cm
7.56cm
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不 同的人估读值不同,同一 个人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这样就会有误差,误差是 难以避免,但应该尽量减 小
误差: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 就叫误差。
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 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
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刻度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观察自己的刻度尺,向大家介绍 你的刻度尺。
1、量程:一次能测量的最大 范围。 2、分度值:最相邻的两个刻 度线之间的长度。
阅读课本,了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正确使用刻度尺
本刻度尺的量程是__8__cm,分度值是__1_m_m___。
2. 用两把不同分度值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
0
1
2
3
4 (cm)
该物体的长度为_1_.6__6_c_m__,准确值为__1_._6_c_m___,估计值为___0_._0_6_c_m
分度值越小的
(cm)
该物体的长度为_1_._6_c_m___,准确值为__1_c__m__,估计值为__0_.6_c_m_
D、1.210cm
估计值为__0_.0_6__c_m_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归纳为六个字:
①选(量程、分度值) ②放(尺沿被测长度放置,刻度贴近被测长度) ③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④读(准确值+估计值,估计到分度值下一位) ⑤记(数字、单位)、 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练习
1. 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 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 结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 厘米,1.44厘米,测量结果有错误 的是_1_._5_2_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 _1_._4_2_厘米。
3.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值
和单位组成。
2.78cm
6.会算:
测量结果包括数据和单位,数据又包括准 确值和估计值,会计算平均值。
0
1
2
3
4 (cm)
该物体的长度为_3_._2_6_c_m__, 准确值为__3_._2_c_m__,
8、4.5min= 270 s
9. 小明测量多次同一物体长度,得到的结果如 下:则错误的是( D )
A、1.21cm B、1.22cm
C、1.20cm D、1.11cm
10. 几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
得到的结果如下: 则错误的是( D )
A、0.121dm
B、1.22cm
C、12.0mm
小资料
有趣的人体尺度
你为你的父母或兄长 量一量脚长和身高,你 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身高往往是脚长的7倍 。高个子要穿大号鞋, 矮个人要穿小号鞋就是 这个道理。
巩固练习
1.中学生身高1.63m = 16.3 dm 2.旗杆高度为17m = 0.017 km 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μm = 7.5X10-2 mm 4.新铅笔的长度约为0.175m = 17.5 cm 5.一本字典的厚度约为3.5cm = 3.5X104 μm 6.地球的半径约为6.4 x 103km = 6.4X108 c m 7、1h15min= 1.25 h, 150min= 2.5 h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辅助工具法(平移法)
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2、累计法
测纸张厚度,细丝直径
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硬币直径时,下 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D 】
A. 0
1
2
3 cm
C.
D.
2 cm
2 cm
2 cm
B.
1
1
1
0
0
0
小资料
有趣的人体尺度
你用皮尺量一量拳头的周长,再量—下你的脚 底长,你会发现,这两个长度很接近。所以,买袜 子时,只要把袜底在自己的拳头上绕一下,就知道 是否合适。
练习不相邻单位换算:
1cm= 104 μm , 1μm= 10-4cm,
1dm= 108 nm, 1nm= 10-7 cm.
28m= 2.8×104 mm, 50nm= 5×10-8 m
比比看,看谁换算快!
巩固练习
42nm= 42×10-6mm =4.2×10-5mm
总结:
1、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 2、小单位化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或除以进率)
一、国际单位制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 位,叫做国际单位制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国际主单位:米 符号:m
其他的长度单位: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μm nm
1m= 10 dm= 102 cm= 103 mm
=106 μm= 109nm
1km= 103 m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分度值
刻度尺的使用
1.会选:正确选择刻度尺 观察刻度尺的最大值、最小刻
度和零刻度线。
正确使用刻度尺
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 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
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正确使用刻度尺
3.会读: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
(与尺面 垂直)
×
√
4.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