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

合集下载

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 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 • 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 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 • 一,这场战役被称为 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 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 • 参战装甲部队坦克超 过5000辆,空军部队参 5000辆 展飞机也超过了2000 2000架 展飞机也超过了2000架,• 和阿登反击战共同被 称为突出部战役。 称为突出部战役。


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莫德尔上将的第9集团军在 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莫德尔上将的第 集团军在 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该集团军共有21个德国师 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该集团军共有 个德国师 个匈牙利师, 万人, 个坦克师, 和3个匈牙利师,33.5万人,其中有 个坦克师, 个匈牙利师 万人 其中有6个坦克师 辆坦克, 门火炮。 共有590辆坦克,424门火炮。 共有 辆坦克 门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集团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 集团 万人。 军,9.6万人。 万人

• 在突出部南部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共 在突出部南部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 22.4万人,925辆坦克,704门火炮;10个师, 万人, 辆坦克, 门火炮; 个师, 万人 辆坦克 门火炮 个师 12.6万人,344辆坦克和 门火炮。 万人, 辆坦克和25门火炮 万人 辆坦克和 门火炮。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装甲、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装甲、坦克 30个精锐师包括 师被击溃,其余的遭受重创。损失兵力50多万人, 50多万人 师被击溃,其余的遭受重创。损失兵力50多万人,损失坦 克约1,500 1,500辆 损失火炮和迫击炮3,000 3,000门 克约1,500辆,损失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损失飞机 3,700架 苏联也损失惨重,部队伤亡也绝对不比德军少, 3,700架,苏联也损失惨重,部队伤亡也绝对不比德军少, 但是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苏德战场主动 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战场的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 势。 • 苏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 苏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 多万,损失坦克6,064 6,064辆 损失火炮5,244 5,244门 多万,损失坦克6,064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 1,716架 但会战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1,716架。但会战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 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 11月解放了基辅 月解放了基辅, 在11月解放了基辅,同时苏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 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 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最终使苏军不仅在 数量上超过德军,在质量上也超越了德军。 数量上超过德军,在质量上也超越了德军。

库尔斯克会战苏联对德军的重大胜利

库尔斯克会战苏联对德军的重大胜利

库尔斯克会战苏联对德军的重大胜利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一年。

在这一年里,苏联与纳粹德国展开了一场决定胜败的战役 - 库尔斯克会战。

这场战役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牵涉最广的坦克战,也是苏德战争中苏联对德军的一次重大胜利。

一、战役背景库尔斯克会战发生在1943年7月5日至8月23日期间,地点位于当时德国占领下的苏联境内的库尔斯克地区。

苏德两国在此地形成了敌对的防线。

二、战役动机苏军战役的目标在于摧毁德军库尔斯克突出部,从而使纳粹德国无法再以该地为基地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苏联则希望通过库尔斯克会战来扭转德军在东线取得的优势,将纳粹德国逐出苏联领土。

三、战役筹备苏军在这一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准备工作。

他们在库尔斯克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防线,并配备了大量的坦克和大炮。

而德军则采取了狼群战术,精选装甲部队和空军力量,准备在库尔斯克地区实施闪电突袭。

四、战役经过库尔斯克会战的开始,是苏军在德军突袭前一天进行大规模反击的成功。

苏军提前发现了德军的计划,并采取了措施进行反侵略。

库尔斯克地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双方损失惨重。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德军不断试图突破苏军的防线,但都遭到了坚决的反击。

五、战役结果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告终。

苏军成功守住了库尔斯克,挫败了德军的攻势,并逐渐发动反攻。

这场战役对于苏联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战役的胜利,更是摧毁了德军的“不败神话”,重建了苏联军队的士气,并最终为红军取得了后来在东线反攻的重要溢出效应。

六、战役意义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战争的态势,标志着苏军已经具备了对德军进行持久战的实力。

此战的胜利使得苏联在军事上重新获得了主动权,也为同盟国提供了更大的信心和支持。

七、结论库尔斯克会战是苏联对德军的一次重大胜利,对于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军的战役胜利扭转了德军在东线的优势,打破了纳粹德国的不败神话。

这场战役也成为了二战中近代坦克作战史上的经典典范,为后来的战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库尔斯克大会战

库尔斯克大会战

库尔斯克大会战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后,德军元气大伤,德国B 集团军主力覆没,整个南线崩溃,乌克兰东部的门户大开,在高加索的德国A 集团军亦陷入险境。

当时,若苏军全力攻击进入高加索的咽喉罗斯托夫,A 集团军也将成为瓮中之鳖。

然而,苏军最高统帅部忽视了罗斯托夫的重要性,从而使德国A 集团军奇迹般地死里逃生,撤出了高加索。

当时,苏军忽视了德军的恢复能力,对高速度、大纵深的坦克战的奥秘还未全部掌握,只顾拼命西进,一口气占领了哈尔科夫,解放了顿巴斯工业区。

被胜利激励着的苏军官兵忘了自己的后勤补给线已经太长,侧翼越来越薄弱。

苏军的行为被德军顿河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看得一清二楚,他一面慢慢后撤,缩短自己的补给线,一面收拢从高加索撤出的A 集团军的部队,将他们重新组合,形成有作战能力的战斗力量。

每天,曼施坦国都在暗地里祈祷苏军继续西进,因为越往西,苏军的侧后就越空虚,前方的部队就会因补给跟不上而力量枯竭,而此时一旦从侧翼向苏军发起进攻,就一定能够打得苏军措手不及。

于是,曼施坦因一方面在慢慢收拢部队,一方面在耐心地等待时机。

对于曼施坦因的这一行为,被胜利冲昏了头的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戈利科夫和西南方面军司令瓦杜了却以为曼施坦因收拢兵力是为了撤到第聂伯河,依托这条大河阻挡苏军。

于是,苏军在占领了哈尔科夫后,又向西进,而曼施坦因则用刚从法国调来的4 个精锐装甲师,突然从南向北,向苏军侧后狠狠地攻击,猝不及防的苏军根本没有太多的反抗,跑到哈尔科夫以西的苏军全都当了俘虏,损失了600 辆坦克,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重新被德军占领。

而此时,一年一度的解冻期来临了,大地一片泥泞,双方只得住手,静等大地干燥,苏军最高统帅部此刻也无可奈何。

此刻,希特勒眼前一亮,他发现了重整旗鼓、夺回战略主动权的希望。

因为,曼施坦因这一击,在苏军战线的西南部砸进去一个大坑,驻守在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两翼暴露,成为一个突出部,它的北、西部是德军中央集团军所属的第2 装甲集团军和第9 集团军,它的南部是曼施坦因的第4 集团军,苏军处于不利的态势。

苏联库尔斯克战役

苏联库尔斯克战役
•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参 战装甲部队坦克超过5000辆,空军部队参 战飞机也超过了2000架,和阿登反击战共 同被称为突出部战役。
1943年7月5日– 1943年8月27日
• 地点
主要指挥官
• 德军 • 埃里希· 曼施坦因 冯· 京特· 克鲁格 冯· 赫尔曼· 霍特 瓦尔特· 莫德尔 汉斯. 赛德曼 罗伯特· 里特尔· 格莱姆 冯· • 苏军 • 格奥尔吉· 朱可夫 康斯坦丁· 罗科索夫斯 基 尼古拉· 费多罗维奇· 瓦图京 伊 万· 科涅夫
曼施坦因
朱可夫
兵力对比
兵力
德军 苏军
780,900
坦克
2,928
火炮
9,966
飞机
2,110
1,910,361
5,128
25,013
2,792
来看一下作战地图
一个个被认为德军可能发动进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 过了,两个月来前线显得十分平静,时间到了7月 瓦杜京上书斯大林认为苏军应该率先展开攻势因为 苏军所做的准备都是为了夏季的德军攻势而准备的 如果到了秋天苏军的工事就将失去作用。于是苏军 统帅部下令抓住一个德军俘虏,之后在7月4日夜, 在突出部南部的苏联近卫第6集团军捕获了德军第 168步兵师的一个士兵,他供认德军即将在第二天 开始进攻,7月5日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苏第13集 团军俘虏了一个德军德国第6步兵师的中士,他也 供认德军将在几小时之后发动进攻。为了打乱德军 进攻步骤,朱可夫于5日2时20分下达向德军阵地实 施了炮火反准备的命令,库尔斯克会战的序幕由此 拉开。
德军的损失
苏军的损失
500、受伤或被 俘

揭秘大型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发生全过程

揭秘大型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发生全过程

揭秘大型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发生全过程库尔斯克会战简介库尔斯克战役简介如下:库尔斯克战役又被称为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和苏联军队的又一次战争,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库尔斯克的一场大型会战,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国军队和苏联军队共有超过2680000名人民和6044辆坦克参与斗争。

库尔斯克战役发生时间为1943年7月5日到1943年8月27日,双方也均是伤亡惨重,苏联850000多人遭受重创,德国则是360000多人遭受重创。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开始是想对苏联从两端向中间夹击进攻,一块一举歼灭中央的苏联红军,重新获得战场上的主动权,但是,苏联红军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和驻守了大量军队士兵,从而使得德军进攻受挫,不仅步调缓慢而且损失了大量士兵和武器,与此同时,有苏联的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又不得不抽调部分军队去抵抗苏联盟军,更是削弱了自身实力。

失败已成定局。

库尔斯克战役投入人数和军器的数量之多,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日会战,也是最大的坦克会战,同时库尔斯克战役也是德军对苏联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在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德国军队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而苏联军队则开始了战略反攻,逐渐收复了被德国侵占的领土,因此,库尔斯克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个转折点。

以上便是库尔斯克战役简介。

库尔斯克会战的过程知名的库尔斯克会战是发生于二战之间的其中一场战役。

它的交战双方也是当时东西方世界的两大巨头国家,苏联和德国。

据资料记载,它不仅是苏德两国家之间决胜的重要战役,也是组成二战的战争中最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场战争。

接下来,就来谈谈这场库尔斯克会战的过程。

说起库尔斯克会战的过程,对战双方的火力和军队数量都是不得不提的一个重点。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发出的坦克数量高达八千多辆,飞机投入数量也是超乎寻常,更别提参战的士兵数量了,那更是数不胜数。

致使双方对这场战役这么重视的原因则是这是德方对苏联的最后一次进攻,为了夺回战争的主动权,他们几乎倾尽全力。

坦克大战二战中装甲部队的决定性战役

坦克大战二战中装甲部队的决定性战役

坦克大战二战中装甲部队的决定性战役在二战期间,坦克大战成为了陆地战争中的关键环节,而装甲部队的作用也愈发凸显。

本文将介绍二战中几场决定性的装甲部队战役,探讨其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一、斯摩棱斯克会战斯摩棱斯克会战是二战初期苏联装甲部队所展现出的惊人实力的一次典范。

1941年夏季,德军凭借先进的装备和出色的战术,迅速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威胁到了莫斯科的安全。

然而,苏联红军在斯摩棱斯克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苏联装甲部队依靠优秀的坦克设计和士兵的英勇奋斗,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并对其发动了反击。

这场会战展示了苏联装甲部队的强大实力,为后来的战役打下了基础。

二、库尔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是二战中最为著名的一场装甲部队之间的对决。

1943年夏季,德军发起了对苏联库尔斯克地区的进攻,试图以突破苏军防线来扭转战局。

然而,苏联红军通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严密的准备,在库尔斯克地区组织了顽强的抵抗。

苏联装甲部队在战役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将德军的进攻阻击在一系列防线上,并发动了反攻。

尽管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伤亡,但最终苏联红军成功地守住了库尔斯克,为东线反攻奠定了基础。

三、康涅狄格河之役康涅狄格河之役是二战期间美军装甲部队的一次重要战役。

1944年夏季,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展开了向巴黎推进的行动。

在康涅狄格河地区,德军集结了强大的装甲力量,试图阻止盟军的进攻。

然而,美军装甲部队巧妙地运用了火力和机动性,成功地穿过了德军的防线。

他们在战役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术技巧和组织能力,最终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为盟军进一步向德国内陆推进铺平了道路。

四、库尔兰围困战库尔兰围困战是二战末期苏联装甲部队的一次壮举。

1945年初,苏联红军展开了东线最后一次反攻,试图将德军彻底击败。

在库尔兰地区,德军的一支重要装甲部队被苏联红军围困,形成了一场持久的战役。

苏联红军不仅仅进行了猛烈的炮火轰炸,还派出了大量的坦克进行攻击。

他们巧妙地运用坦克的机动性和火力,逐渐消耗了德军的防线。

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Thank you !
德军将领 曼施坦因
历史文化协会
德国: 堡垒计划
希特勒决定采纳曼斯坦因的计划,他于4月15 日发布第6号作战命令,决定德军以中央集团军 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发动一个钳形攻势以摧 毁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军队。作战代号为 “堡垒”。
历史文化协会
“堡垒”作战
“堡垒”作战按计划应于5月4日发 动,但由于这年雨季结束的较晚以 及德军准备上的不足,作战计划不 得不一再延期。在5月份的一次讨论 “堡垒”计划的会议上,第9集团军 司令莫德尔上将带来了一叠航空照 片,这些照片显示了苏军在德军计 划的进攻路线上,已经构筑了大量 的防御工事,莫德尔认为进攻的最 佳时机已经失去了,苏军已经恢复 了元气,“堡垒”计划应该放弃。 希特勒再次显示出犹豫,但在克鲁 格、蔡茨勒和曼斯坦因等的坚持下 以及对于“闪电战”的自信,“堡 垒”作战最终被确定在7月5日发动。
历史文化协会 (二)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 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以库尔 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 在其北部,德国中央集团军 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 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 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区。 在突出部内的是苏联中央方 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 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 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
库尔斯克会战
史协. 尹成名
简介: 1.战役综述 2.战前形势 3.战役经过 4.双方伤亡 5.结局
1.战役综述
历史文化协会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 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被称为世界 上最大的坦克战,参 战装甲部队坦克超过 5000辆,空军部队参 战飞机也超过了2000 架,和阿登反击战共 同被称为突出部战役。
历史文化协会

库尔斯克战役东线战场的转折点

库尔斯克战役东线战场的转折点

库尔斯克战役东线战场的转折点库尔斯克战役是二战期间苏德两大战略对峙的重要一幕。

这场激烈的战斗发生在1943年,东线战场上的库尔斯克地区成为苏德双方争夺的重点。

本文将探讨库尔斯克战役东线战场的转折点,重点分析下列几个方面的因素:军事战略、士兵的英勇表现以及坦克的运用。

战场的选择对于军事战略的成功非常重要。

库尔斯克地区位于俄罗斯西南部,拥有广阔的平原和复杂的地形。

德军原本希望通过库尔斯克地区快速攻陷莫斯科,但苏联军方洞察到了这一点。

他们在库尔斯克地区布置了坚实的防线,构筑了大量的战壕和壕垒,使得德军很难攻破。

苏联军队利用地理优势,将德军引导至易守难攻之地,从而削弱了德军的攻势。

除了军事战略,战场的转折点还在于士兵的英勇表现。

库尔斯克战役中,苏联士兵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

他们在顽强的防线上浴血奋战,克服了德军的猛烈进攻。

苏联士兵利用战壕和地雷,使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受到重创。

士兵们展示了无畏的牺牲精神,不顾一切地保卫家园。

他们的英勇表现成为库尔斯克战役的转折点,为苏联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坦克的运用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苏联军方在库尔斯克地区集结了大量的坦克,并采取了新的战术来对抗德军。

他们发动了一系列的坦克战役,粉碎了德军的进攻。

苏联坦克手们利用坦克的机动性和火力优势,将德军的装甲力量击溃。

在坦克战役中,苏联军方不断推出新型坦克,并实施了有效的战术,如犬牙交错的阵型和快速突击等。

这些战术和坦克的运用使得德军陷入困境,无法突破库尔斯克的防线。

总的来说,库尔斯克战役东线战场的转折点源于多个方面的因素。

苏联军方的军事战略、士兵的英勇表现以及坦克的运用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们合理利用了战场的地理优势,并通过顽强的防线使德军陷入困境。

苏联士兵的英勇表现激励了整个军队,保卫了祖国的尊严。

坦克的运用使得苏联军方在战术上占据了上风,最终赢得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

尽管二战期间还有许多重大战役,但库尔斯克战役东线战场的转折点被认为是整个战争的转折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尔斯克会战:决定会战胜利的是最后一个营2015年03月25日09:47 新浪历史我有话说(7人参与)收藏本文战前庙算“堡垒”计划vs朱可夫报告德军于1943年3月4日攻克哈尔科夫后,双方战线态势是:德军已撤过罗斯托夫,整个南翼战线已修复并拉直,但在库尔斯克地区,苏军形成一片向西楔入德军战线的巨大突出部。

它在北、西、南三面与德军保持接触。

这个突出部对双方意义都十分重大,苏军在必要时可以从这一地区出发,向北、向南迂回攻击德军后方交通线。

而德军若夺取该突出部,可一举歼灭苏军两个方面军主力,并可再次缩短战线,节省更多的机动兵力,重新夺得苏德战场战略主动权。

希特勒显然看到了这个机会。

在4月15日,他发布元首大本营命令,制定了代号为“堡垒”的作战计划,但计划引起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将领的质疑。

经反复争论后,希特勒最终下令在7月5日发动这次东线决战。

与此同时,苏军统帅部也注意到库尔斯克突出部问题。

3月20日左右,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苏军将领研判了整个东线形势后,起草了一份报告给斯大林,预测今年夏季德军会从南北两翼夹击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认为“我军为了先敌行动而于最近转入进攻是不妥当的”,最好等到苏军在防御中消耗了疲惫的敌人后,再投入新锐预备队转入全面反攻。

斯大林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六月初,德苏间出现了一段外交插曲,早在1943年春,德苏双方都感到前途渺茫,胜负难定,想就此罢兵言和,于是在六月间,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德军占领的基罗夫格勒秘密会晤。

但希特勒以胜利者自居,要求以第聂伯河为两国新的边界,苏联则要求仍以战前布格河为界,双方要价距离太大,无法成交,双方只能继续兵戎相见。

军事部署双方都孤注一掷,苏军占优双方都已下定决心,在库尔斯克进行一场决定性的会战。

德苏双方的最高统帅部都开始了紧张地调兵遣将,将全部的战略预备队,投入到库尔斯克地区。

德苏双方都意识到这场会战对双方意义重大,苏军败了,形势将恢复到1941年冬季困守莫斯科的窘境,德军战败的话,将丧失整个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它再也无力组织起现有规模的战略预备队了。

所以希特勒硬邦邦地丢给诸将一句话:“不能失败”。

库尔斯克地区德苏双方的兵力部署如下: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不算在内)共投入133.6万人的兵力,3444辆坦克,19100门火炮,2900架作战飞机。

罗科索夫斯基中央方面军防守北面,瓦杜丁沃罗涅日方面军防守南面,最高统帅部战略预备队、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配置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正东。

苏军的计划是:先以坚强的防御消耗德军装甲精锐,然后反攻。

德军参加作战的有50个师,共90万人,2000架飞机,27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动用了全部的坦克战略预备队。

莫德尔第9军团在北面担任主攻,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在南面担任主攻。

从战前双方力量对比看,苏军占明显优势:兵力多40%,坦克多20%,火炮迫击炮多90%,作战飞机多45%。

会战交锋德军虎头蛇尾,苏军成功反击7月5日晨,德军开始进攻。

北面的莫德尔第9军团在32千米宽的正面突破苏军防线,向前推进了9.6千米,这也就是北面德军在整个会战期间的全部战果。

南面的曼施坦因进展较为顺利,但代价较大。

7月9日,霍斯第4装甲军团已突破南面苏军三道防线,并向第四道防线冲击,第48装甲军距苏军防御中枢奥博扬仅25千米。

苏军紧急调动战略预备队草原方面军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增援沃罗涅日方面军。

7月12日,草原方面军主力、罗特米斯特罗夫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强行军300多千米,赶到普罗霍罗夫卡地区,与正在向东突击、寻求机动的德军豪塞尔第2党卫装甲军遭遇,苏军850门坦克、自行火炮,同德军500多门坦克、自行火炮展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达到高潮,苏军已将坦克战略预备队全部投入,而德军还有几个师的坦克战略预备队尚未投入,曼施坦因打算让对手消耗到相当程度后,于决定性时刻放出最后几个坦克师。

7月13日,正当曼施坦因认为胜利在望时,希特勒命令立即停止“堡垒”作战,原因是英美军队已于7月10日在西西里登陆,为防止意大利崩溃,必须从苏德战场抽调兵力。

曼施坦因认为现在停止作战等于放弃胜利,至少要把苏军的战略预备队消耗掉。

希特勒作了让步,除南面德军继续消耗苏军外,其他部队撤出战斗,但几天后便将曼施坦因手里的几个装甲师调走了。

希特勒的“堡垒”作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结束了,苏军反击开始了。

7月12日,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就向克鲁格“中央集团军群”背后的奥廖尔发动进攻,克鲁格急调部分进攻部队回援,苏军中央方面军毫不迟疑地向克鲁格实施正面进攻。

同时,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也向南面的曼施坦因发起反击,德军南北两路节节败退。

8月5日,苏军收复别尔哥罗德和奥廖尔,库尔斯克会战最终以8月22日苏军收复哈尔科夫而告终。

德军的战略预备队在会战中被消耗殆尽,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完全失去了战略主动权,从此一败而不可收拾。

库尔斯克会战的教训德军犹豫不决丧失最佳战机从德国方面看,最大的失误是拖延了进攻时间,在四月到五月中旬以前,德军乘第二次攻占哈尔科夫的胜利之余威,以当时手中的兵力,向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进攻,确有相当大的取胜把握。

当时苏军沃罗涅日,西南方面军,中央方面军损失严重,尚未得到整补,草原方面军也未开到,布势展开。

突出部地带谈不上像样的防御之事。

希特勒此次缺少当机立断的能力,显得犹犹豫豫,之后为等待新式“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又拖了一段时间,总共耽误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丧失了战场良机,犯了战役决心时的大忌。

希特勒花大代价等来的新式坦克表现却差强人意。

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提道:“在莫德尔集团军中,虽然有90辆波尔西型‘虎式’战车,但因为它们既缺乏弹药,又没有机关枪。

所以它们虽然能突入敌军步兵阵地,却无法毁灭敌人的火力。

”由此可见,希特勒为等待新式坦克而贻误战机是致命的败着,这一耽误导致盟军在西西里登陆的时间与库尔斯克会战的决定性时刻发生了重合。

更为糟糕的是,这样沉重的代价换来的新式坦克的作战效果却并不怎么理想。

后发制人是决定双方胜负的关键选择从苏联方面看,他们对形势的判断较准确。

库尔斯克突出部对苏德双方来讲都是守其所必攻,攻其所必守。

这一战谁先发动进攻,就对谁不利,这一点双方都意识到了。

曼施坦因主张让苏军先进攻,因为1942年春苏军主动向哈尔科夫地区出击,惨遭围歼,防守反击的德军反而占了上风。

同样有鉴于此,朱可夫主张让德军先进攻,斯大林最后的决定是先让德军进攻,如德军长时间延长进攻时间,则苏军主动出击。

如果德军耐心等待苏军先发动攻势,苏军就会脱离坚固的库尔斯克防御坦克集群阵地,与德军进行野战,而德军强大的坦克战略预备队也就不会撞毁在对方防御工事上。

在草原开阔地带实施机动作战的经验,苏军不如德军。

但德军最终还是错判形势,先发制人,最终导致战事失利。

在战争中先发未必总能制人,这就是库尔斯克会战留给后世军事家最重要的教训。

由于苏军最高统帅部的判断准确,于是会战按照自己选定的方案进行,原来部署在库尔斯克袋型地区内的主力撤往后方,只留下消耗德军坦克集群的各种各样的专门战斗兵种,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纵深梯次防御的优势。

苏军汲取了英军北非作战战术经验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战术上与汲取英军在北非的作战经验有关。

1943年5月,英国军事代表团同苏军总参谋部会晤,团长马特耳中将发现苏军高层将领中主张在库尔斯克主动进攻的意见占了上风。

他便坦率相告:当德军精锐的装甲部队未消耗之前,苏军就先敌发动进攻无异于自找麻烦,必然会失败。

几天后,他再次向苏军将领们透露了英军胜利的诀窃:“我们总是设法让德军的装甲部队在我们的防线上撞毁,或至少使其刀锋被磨钝,当他们已经把兵力和锐气消耗得相当历害时,就是我们转守为攻的时候”。

后来,他又向苏军将领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教训:“当敌方坦克突入之后,坚守两侧‘腰部’是很重要的。

并使用一切可以动用的预备队,来增强缺口两侧的防御,而不要面对冲破堤防的洪流斗水作坝”。

从根本上讲,德苏双方最高统帅的指导原则是库尔斯克会战的最关键因素。

斯大林曾在战争初期,听不进前线将领的意见,遭到许多不应有的失败,但越到后来,斯大林越注意尊重将领们的意见,他吸取初期教训,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待战场现实,不像希特勒那样,往往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愿望和意志。

这就是苏德两位统帅在指导战争时最明显的区别。

德方缺乏“一以贯之”的眼光及勇气尽管在不利条件下进入会战,曼施坦因等将领还是根据战场形势,看到只要坚持到底仍有取胜的可能。

但希特勒却丧失了决心和勇气,中途退场而丧失了最后机会。

按梅林津在《坦克战》里的比喻,他们已经抓住了狼耳朵,一方面没有将其打死,另一方面又不敢松手。

据俄罗斯战史学家亚历山大·科拉马奇金研究称:在关键的普罗赫罗夫卡坦克决战中,苏军660辆坦克被毁500辆,德军420辆坦克损失了200辆,苏军已投入最后的战略预备队。

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司令员罗特米斯特罗夫回忆道:“当获知损失后,斯大林非常震怒,根据统帅部的计划,坦克部队将被用于哈尔科夫附近的反攻,但现在却不得不重建和补充,最高统帅决定撤我职,差点儿把我送上军事法庭。

”根据苏、德坦克2.5比1的消耗比率,德军再消耗64辆坦克,就可拼光苏军战场上所剩的160辆坦克,德军还有156辆坦克,完全有可能避免库尔斯克会战失败的结局。

根据战争的经验:“决定会战胜利的往往是最后的一个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