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
二战中的苏德战场

13环境工程1班13050531王诗尧二战中的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拂晓,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动用190个师、3500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在从波罗地海到黑海的1800公里长的战线上,向苏联大举进攻。
,这场战争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个战场的战况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在东欧的战局对战争有着决定性作用。
德军将大部分的精锐部队放在了那个战场上,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苏德战场。
在战争初期德军几乎横扫苏联军队的情况下,究竟是那几场战役逆天改命了呢?(1)列宁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又称为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而围攻全面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
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
为期872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人死亡,1,400,000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
列宁格勒其中一个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围城战的遇难者。
在列宁格勒,经济上的破坏及人命损失超过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广岛市原子弹爆炸或长崎市原子弹爆炸的。
列宁格勒围城战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一些历史学家更称围城行动为种族灭绝,是纳粹德国灭绝苏联人民的战争的一部份。
列宁格勒保卫战于1944年8月10日胜利结束,对苏德战场的战争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次战役牵制了德军重兵和芬兰的全部军队。
战役结束后,苏军的大量兵力得以腾出来转用于其他战略方向。
(2)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
库尔斯克会战

•
•
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莫德尔上将的第9集团军在 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莫德尔上将的第 集团军在 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该集团军共有21个德国师 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该集团军共有 个德国师 个匈牙利师, 万人, 个坦克师, 和3个匈牙利师,33.5万人,其中有 个坦克师, 个匈牙利师 万人 其中有6个坦克师 辆坦克, 门火炮。 共有590辆坦克,424门火炮。 共有 辆坦克 门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集团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 集团 万人。 军,9.6万人。 万人
•
• 在突出部南部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共 在突出部南部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 22.4万人,925辆坦克,704门火炮;10个师, 万人, 辆坦克, 门火炮; 个师, 万人 辆坦克 门火炮 个师 12.6万人,344辆坦克和 门火炮。 万人, 辆坦克和25门火炮 万人 辆坦克和 门火炮。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装甲、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装甲、坦克 30个精锐师包括 师被击溃,其余的遭受重创。损失兵力50多万人, 50多万人 师被击溃,其余的遭受重创。损失兵力50多万人,损失坦 克约1,500 1,500辆 损失火炮和迫击炮3,000 3,000门 克约1,500辆,损失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损失飞机 3,700架 苏联也损失惨重,部队伤亡也绝对不比德军少, 3,700架,苏联也损失惨重,部队伤亡也绝对不比德军少, 但是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苏德战场主动 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战场的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 势。 • 苏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 苏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 多万,损失坦克6,064 6,064辆 损失火炮5,244 5,244门 多万,损失坦克6,064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 1,716架 但会战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1,716架。但会战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 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 11月解放了基辅 月解放了基辅, 在11月解放了基辅,同时苏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 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 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最终使苏军不仅在 数量上超过德军,在质量上也超越了德军。 数量上超过德军,在质量上也超越了德军。
库尔斯克会战苏联对德军的重大胜利

库尔斯克会战苏联对德军的重大胜利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一年。
在这一年里,苏联与纳粹德国展开了一场决定胜败的战役 - 库尔斯克会战。
这场战役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牵涉最广的坦克战,也是苏德战争中苏联对德军的一次重大胜利。
一、战役背景库尔斯克会战发生在1943年7月5日至8月23日期间,地点位于当时德国占领下的苏联境内的库尔斯克地区。
苏德两国在此地形成了敌对的防线。
二、战役动机苏军战役的目标在于摧毁德军库尔斯克突出部,从而使纳粹德国无法再以该地为基地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苏联则希望通过库尔斯克会战来扭转德军在东线取得的优势,将纳粹德国逐出苏联领土。
三、战役筹备苏军在这一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准备工作。
他们在库尔斯克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防线,并配备了大量的坦克和大炮。
而德军则采取了狼群战术,精选装甲部队和空军力量,准备在库尔斯克地区实施闪电突袭。
四、战役经过库尔斯克会战的开始,是苏军在德军突袭前一天进行大规模反击的成功。
苏军提前发现了德军的计划,并采取了措施进行反侵略。
库尔斯克地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双方损失惨重。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德军不断试图突破苏军的防线,但都遭到了坚决的反击。
五、战役结果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告终。
苏军成功守住了库尔斯克,挫败了德军的攻势,并逐渐发动反攻。
这场战役对于苏联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战役的胜利,更是摧毁了德军的“不败神话”,重建了苏联军队的士气,并最终为红军取得了后来在东线反攻的重要溢出效应。
六、战役意义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战争的态势,标志着苏军已经具备了对德军进行持久战的实力。
此战的胜利使得苏联在军事上重新获得了主动权,也为同盟国提供了更大的信心和支持。
七、结论库尔斯克会战是苏联对德军的一次重大胜利,对于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军的战役胜利扭转了德军在东线的优势,打破了纳粹德国的不败神话。
这场战役也成为了二战中近代坦克作战史上的经典典范,为后来的战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库尔斯克大会战

库尔斯克大会战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后,德军元气大伤,德国B 集团军主力覆没,整个南线崩溃,乌克兰东部的门户大开,在高加索的德国A 集团军亦陷入险境。
当时,若苏军全力攻击进入高加索的咽喉罗斯托夫,A 集团军也将成为瓮中之鳖。
然而,苏军最高统帅部忽视了罗斯托夫的重要性,从而使德国A 集团军奇迹般地死里逃生,撤出了高加索。
当时,苏军忽视了德军的恢复能力,对高速度、大纵深的坦克战的奥秘还未全部掌握,只顾拼命西进,一口气占领了哈尔科夫,解放了顿巴斯工业区。
被胜利激励着的苏军官兵忘了自己的后勤补给线已经太长,侧翼越来越薄弱。
苏军的行为被德军顿河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看得一清二楚,他一面慢慢后撤,缩短自己的补给线,一面收拢从高加索撤出的A 集团军的部队,将他们重新组合,形成有作战能力的战斗力量。
每天,曼施坦国都在暗地里祈祷苏军继续西进,因为越往西,苏军的侧后就越空虚,前方的部队就会因补给跟不上而力量枯竭,而此时一旦从侧翼向苏军发起进攻,就一定能够打得苏军措手不及。
于是,曼施坦因一方面在慢慢收拢部队,一方面在耐心地等待时机。
对于曼施坦因的这一行为,被胜利冲昏了头的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戈利科夫和西南方面军司令瓦杜了却以为曼施坦因收拢兵力是为了撤到第聂伯河,依托这条大河阻挡苏军。
于是,苏军在占领了哈尔科夫后,又向西进,而曼施坦因则用刚从法国调来的4 个精锐装甲师,突然从南向北,向苏军侧后狠狠地攻击,猝不及防的苏军根本没有太多的反抗,跑到哈尔科夫以西的苏军全都当了俘虏,损失了600 辆坦克,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重新被德军占领。
而此时,一年一度的解冻期来临了,大地一片泥泞,双方只得住手,静等大地干燥,苏军最高统帅部此刻也无可奈何。
此刻,希特勒眼前一亮,他发现了重整旗鼓、夺回战略主动权的希望。
因为,曼施坦因这一击,在苏军战线的西南部砸进去一个大坑,驻守在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两翼暴露,成为一个突出部,它的北、西部是德军中央集团军所属的第2 装甲集团军和第9 集团军,它的南部是曼施坦因的第4 集团军,苏军处于不利的态势。
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决定会战胜利的是最后一个营2015年03月25日09:47 新浪历史我有话说(7人参与)收藏本文战前庙算“堡垒”计划vs朱可夫报告德军于1943年3月4日攻克哈尔科夫后,双方战线态势是:德军已撤过罗斯托夫,整个南翼战线已修复并拉直,但在库尔斯克地区,苏军形成一片向西楔入德军战线的巨大突出部。
它在北、西、南三面与德军保持接触。
这个突出部对双方意义都十分重大,苏军在必要时可以从这一地区出发,向北、向南迂回攻击德军后方交通线。
而德军若夺取该突出部,可一举歼灭苏军两个方面军主力,并可再次缩短战线,节省更多的机动兵力,重新夺得苏德战场战略主动权。
希特勒显然看到了这个机会。
在4月15日,他发布元首大本营命令,制定了代号为“堡垒”的作战计划,但计划引起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将领的质疑。
经反复争论后,希特勒最终下令在7月5日发动这次东线决战。
与此同时,苏军统帅部也注意到库尔斯克突出部问题。
3月20日左右,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苏军将领研判了整个东线形势后,起草了一份报告给斯大林,预测今年夏季德军会从南北两翼夹击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认为“我军为了先敌行动而于最近转入进攻是不妥当的”,最好等到苏军在防御中消耗了疲惫的敌人后,再投入新锐预备队转入全面反攻。
斯大林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六月初,德苏间出现了一段外交插曲,早在1943年春,德苏双方都感到前途渺茫,胜负难定,想就此罢兵言和,于是在六月间,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德军占领的基罗夫格勒秘密会晤。
但希特勒以胜利者自居,要求以第聂伯河为两国新的边界,苏联则要求仍以战前布格河为界,双方要价距离太大,无法成交,双方只能继续兵戎相见。
军事部署双方都孤注一掷,苏军占优双方都已下定决心,在库尔斯克进行一场决定性的会战。
德苏双方的最高统帅部都开始了紧张地调兵遣将,将全部的战略预备队,投入到库尔斯克地区。
德苏双方都意识到这场会战对双方意义重大,苏军败了,形势将恢复到1941年冬季困守莫斯科的窘境,德军战败的话,将丧失整个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它再也无力组织起现有规模的战略预备队了。
苏联库尔斯克战役

苏军装甲部队拥有数量优势
1943年苏联的坦克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德国,不仅能及时补充战场上的损失,而且能大量装 备部队,会战前苏军拥有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达到创纪录的9500辆。1943年苏军还生产了 35000架飞机,并掌握了生产新型歼击机、强击机及轰炸机的技术。
苏军特殊的反坦克武器
库尔斯克附件的所有犬类都被征用了,它们被紧急训练成最佳的反坦克武器。当德国的坦 克冲过战壕的时候,成群的捆满烈性炸药的战狗与德国人同归于尽。
普罗霍罗夫卡的结局
苏军投入了3倍于德军的装甲力量,参加战斗的500辆坦克装甲车损失了一大半,德军也有 近100辆坦克丢弃在了这片草原上。德国人最终还是被苏联人挡住了。
曼施坦因在库尔斯克的判断真很英明吗?
曼施坦因提出5月份发起堡垒作战,是基于对库尔斯克附近苏联“残兵溃将”的判断,他所 不知道的是,苏军早在4月初就得知了德军作战计划并增派了3个集团军加强战备。会战中 他同样犯了对苏军预备队估计不足的严重错误。在希特勒停止堡垒作战后,曼施坦因仍然 继续强攻,13和14日两天的战斗损失远超号称最惨类的普罗霍洛夫卡坦克战。
兵力对比
兵力
德军 苏军
78万人坦克2928辆 Nhomakorabea火炮
9966门
飞机
2110架
190万人
5128辆
25013门
2792架
来看一下作战地图
德军的损失
苏军的损失
17万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86万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1700辆坦克被击伤或击毁 6000多辆坦克被击伤或击毁
1000多架飞机被击伤击落 1200多架飞机被击伤击落
德军目标—库尔斯克!
当春风拂过的时候,俄罗斯平原土斯克河和谢伊姆河交汇处的库尔斯克,一夜间就成了世 界的聚焦点。这个人口只有12万人的小镇,曾经遍布果树、麦田和甜菜,如今却到处是轰 鸣的坦克、飞机和爆炸声。
揭秘大型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发生全过程

揭秘大型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发生全过程库尔斯克会战简介库尔斯克战役简介如下:库尔斯克战役又被称为库尔斯克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和苏联军队的又一次战争,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库尔斯克的一场大型会战,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国军队和苏联军队共有超过2680000名人民和6044辆坦克参与斗争。
库尔斯克战役发生时间为1943年7月5日到1943年8月27日,双方也均是伤亡惨重,苏联850000多人遭受重创,德国则是360000多人遭受重创。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开始是想对苏联从两端向中间夹击进攻,一块一举歼灭中央的苏联红军,重新获得战场上的主动权,但是,苏联红军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和驻守了大量军队士兵,从而使得德军进攻受挫,不仅步调缓慢而且损失了大量士兵和武器,与此同时,有苏联的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又不得不抽调部分军队去抵抗苏联盟军,更是削弱了自身实力。
失败已成定局。
库尔斯克战役投入人数和军器的数量之多,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日会战,也是最大的坦克会战,同时库尔斯克战役也是德军对苏联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在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德国军队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而苏联军队则开始了战略反攻,逐渐收复了被德国侵占的领土,因此,库尔斯克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个转折点。
以上便是库尔斯克战役简介。
库尔斯克会战的过程知名的库尔斯克会战是发生于二战之间的其中一场战役。
它的交战双方也是当时东西方世界的两大巨头国家,苏联和德国。
据资料记载,它不仅是苏德两国家之间决胜的重要战役,也是组成二战的战争中最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场战争。
接下来,就来谈谈这场库尔斯克会战的过程。
说起库尔斯克会战的过程,对战双方的火力和军队数量都是不得不提的一个重点。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发出的坦克数量高达八千多辆,飞机投入数量也是超乎寻常,更别提参战的士兵数量了,那更是数不胜数。
致使双方对这场战役这么重视的原因则是这是德方对苏联的最后一次进攻,为了夺回战争的主动权,他们几乎倾尽全力。
坦克大战二战中装甲部队的决定性战役

坦克大战二战中装甲部队的决定性战役在二战期间,坦克大战成为了陆地战争中的关键环节,而装甲部队的作用也愈发凸显。
本文将介绍二战中几场决定性的装甲部队战役,探讨其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一、斯摩棱斯克会战斯摩棱斯克会战是二战初期苏联装甲部队所展现出的惊人实力的一次典范。
1941年夏季,德军凭借先进的装备和出色的战术,迅速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威胁到了莫斯科的安全。
然而,苏联红军在斯摩棱斯克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苏联装甲部队依靠优秀的坦克设计和士兵的英勇奋斗,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并对其发动了反击。
这场会战展示了苏联装甲部队的强大实力,为后来的战役打下了基础。
二、库尔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是二战中最为著名的一场装甲部队之间的对决。
1943年夏季,德军发起了对苏联库尔斯克地区的进攻,试图以突破苏军防线来扭转战局。
然而,苏联红军通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严密的准备,在库尔斯克地区组织了顽强的抵抗。
苏联装甲部队在战役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将德军的进攻阻击在一系列防线上,并发动了反攻。
尽管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伤亡,但最终苏联红军成功地守住了库尔斯克,为东线反攻奠定了基础。
三、康涅狄格河之役康涅狄格河之役是二战期间美军装甲部队的一次重要战役。
1944年夏季,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展开了向巴黎推进的行动。
在康涅狄格河地区,德军集结了强大的装甲力量,试图阻止盟军的进攻。
然而,美军装甲部队巧妙地运用了火力和机动性,成功地穿过了德军的防线。
他们在战役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术技巧和组织能力,最终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为盟军进一步向德国内陆推进铺平了道路。
四、库尔兰围困战库尔兰围困战是二战末期苏联装甲部队的一次壮举。
1945年初,苏联红军展开了东线最后一次反攻,试图将德军彻底击败。
在库尔兰地区,德军的一支重要装甲部队被苏联红军围困,形成了一场持久的战役。
苏联红军不仅仅进行了猛烈的炮火轰炸,还派出了大量的坦克进行攻击。
他们巧妙地运用坦克的机动性和火力,逐渐消耗了德军的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
德军将领 曼施坦因
历史文化协会
德国: 堡垒计划
希特勒决定采纳曼斯坦因的计划,他于4月15 日发布第6号作战命令,决定德军以中央集团军 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发动一个钳形攻势以摧 毁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军队。作战代号为 “堡垒”。
历史文化协会
“堡垒”作战
“堡垒”作战按计划应于5月4日发 动,但由于这年雨季结束的较晚以 及德军准备上的不足,作战计划不 得不一再延期。在5月份的一次讨论 “堡垒”计划的会议上,第9集团军 司令莫德尔上将带来了一叠航空照 片,这些照片显示了苏军在德军计 划的进攻路线上,已经构筑了大量 的防御工事,莫德尔认为进攻的最 佳时机已经失去了,苏军已经恢复 了元气,“堡垒”计划应该放弃。 希特勒再次显示出犹豫,但在克鲁 格、蔡茨勒和曼斯坦因等的坚持下 以及对于“闪电战”的自信,“堡 垒”作战最终被确定在7月5日发动。
历史文化协会 (二)曼施坦因的这次反击 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以库尔 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 在其北部,德国中央集团军 群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 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 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区。 在突出部内的是苏联中央方 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 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 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
库尔斯克会战
史协. 尹成名
简介: 1.战役综述 2.战前形势 3.战役经过 4.双方伤亡 5.结局
1.战役综述
历史文化协会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 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被称为世界 上最大的坦克战,参 战装甲部队坦克超过 5000辆,空军部队参 战飞机也超过了2000 架,和阿登反击战共 同被称为突出部战役。
历史文化协会
•
3.战役经过
历史文化协会
(1)兵力对比: 【1】德军 : 780900名士兵 2928辆坦克 2110架飞机
9966门火炮
【2】苏军 : 1910361名作战人员 5128辆坦克 25013门 火炮 2792架飞机 注意,双方的预备队都没有计算在内
历史文化协会
德 军 的 进 攻
历史文化协会
5.结局
历史文化协会
(1)结果: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装甲、坦克师 被击溃,其余的遭受重创。损失兵力18万人,损失坦克约900 辆,损失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损失飞机3,700架,苏联也损 失惨重,部队伤亡也绝对不比德军少,但是会战的失利使纳 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苏德战场主动权, 此后德军再也没有 在欧洲战场的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 苏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多 万,损失坦克6,064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1,716架。 但会战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次会战后 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 基辅,同时苏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指 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最终使苏军不仅在数量上超过德军, 在质量上也超越了德军。
盟 军 在 西 西 里 登 陆
历史文化协会
苏 军 进 攻
4.双方伤亡
历史文化协会 库尔斯克会战双方的伤亡统计一向出入很大,也 是历史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这里列出的是双方各自 的统计数据。 德军统计数据 (1)德军的损失:50,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248辆坦克被击毁 200架飞机被击落 (2)苏 军的损失:180,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1,600辆坦 克被击伤或击毁 1,0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苏联军统计数据 (1)德军的损失:500,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900辆坦克被击伤 609架飞机被击落 (2)苏军 的损失: 863,303人阵亡、受伤或被俘 6,064 辆坦克被击伤或击毁 1,100-1,200架飞机被击伤或 击落(苏联方面的记录不完整)
历史文化协会
2.战前形势
背景: (一)1943年初,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 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 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军反 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军深入,苏军在 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 集结。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向 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反击,至 3月2日,西南方面军遭到了重创,其第5集团军遭到了毁 灭,3月6日,德军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 指挥库尔斯克 会战的德军将领曼施坦因 3月14日,苏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 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 溃,苏最高统帅部把第1坦克集团军从列宁格勒南调,此 外第21和第64集团军也被从斯大林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 后,战线趋于稳定
苏军兵力及部署 :
在前沿阵地,苏军 精心地设计他们的防御, 构筑了数道防线,防御 纵深超过100英里,整个 防御体系由大量互相紧 密配合的战壕、铁丝网、 反坦克火力点和反坦克 沟壕以及雷区组成,在 德军最可能的进攻方向 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 和火力。
苏军
历史文化协会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正对着 德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是罗科索 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包括第70、 第13、第48、第60、第65集团军以 及第2坦克集团军,总兵力达71.1 万人,1.1万门大炮和迫击炮, 1,78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由于苏 军认为强大的德中央集团军群会 担当此次德军的主攻,苏军在这 个方向的力量也是最强的,朱可 夫元帅也亲自在此坐镇指挥。 朱可夫元帅
历史文化协会
(2)战役影响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坦克师被击溃,损 失兵力30万人,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 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 苏军也为 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坦克6千多辆, 但会战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次会战后苏军 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基辅,同 时苏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 越成熟。 但在此役中,显示德国士兵的质素仍然远在苏联之 上,同时亦证明苏联军官即使吸收了实战经验,将领的盲目指挥 令到苏联在期后仍然要蒙受更大的损失才能换取胜利。苏联损失 的坦克,战机,人员数量都超过德军;坦克的损失数更是超过德 军的四倍。在盟国的军事工业生产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苏联的 惨重损失还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得多补充,而德国却不能,导致 一次重创苏联部队的战事变成了令第三帝国灭亡的致命伤。
库尔斯克会战
历史文化协会 【1】日期: 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 【2】地点: 库尔斯克突出部 【3】主要指挥官: 德军: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京 特·冯·克鲁格 赫尔曼·霍特 瓦尔 特·莫德尔 汉斯.赛德曼 罗伯特·里 特尔·冯·格莱姆 苏军: 格奥尔吉·朱可夫 康斯坦丁·罗科 索夫斯基 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 伊万·科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