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重叠的方式和语法意义及使用规则
论汉语动词的“类重叠”-精选文档

论汉语动词的“类重叠”汉语中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重叠。
汉语形容词的重叠是通过将形容词的音节数加倍来表示性质状态“程度大”的语法意义,如“高高”的意思是“很高”,“高高兴兴”的意思是“非常高兴”。
由此类推,动词重叠应该是通过将动词的音节数加倍,来表示“动量大”的语法意义,也就是表示动作行为等重复的次数多或持续的时间长。
事实上正是如此,如“嘀嘀咕咕”,表示长时间不停地嘀咕;“开开关关”,表示反复多次地开、关。
但是,有一种被许多学者看成动词重叠的现象,并不表示“动量大”,反而表示“动量小”,如“把凳子挪挪”中的“挪挪”,意思是“挪一下”,而不是“长时间不停地挪”,也不是“反复多次地挪”;“出去玩玩”中的“玩玩”,意思是“玩一会儿”,而不是“长时间不停地玩”。
显然这种用来表示“动量小”的说法并非动词的重叠,只是看起来像是动词的重叠而已,我们姑且称之为动词的“类重叠”。
一、以往学术界的观点关于动词“类重叠”现象,以往学术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把动词“类重叠”看成动词重叠,如丁声树(1961/1999 :227)、李人鉴(1964)、张静(1979)、黄伯荣(2011)等;第二种观点是把动词“类重叠”看成动词重叠的一种,如华玉明、马庆株(2007)等。
华玉明、马庆株(2007)把真正动词重叠称为“增量式动词重叠”,把动词“类重叠”称为“减量式” 动词重叠。
第三种观点认为动词“类重叠”是一种“动?量组合”。
范方莲( 1964)说:“动词重叠诸形式由动量结构发展而来,后面的重形部分是表量的……所谓动词重叠实际上只是动?量组合的一种形式,不是另外一种语法格式我们认为‘ AA 就是‘A —A,当中的‘一’在一定的语音条件下脱落了……‘ AA和‘A —A‘A 了A和‘A 了一A的动量组合没有本质区别,后一个‘ A已经变成了量词,‘ AA是‘A —A的省略形式。
”范方莲的观点与王力( 1943/1985 : 158)的观点一致。
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形容词重叠语法意义形容词重叠是指在一个句子中使用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形容词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它既可以加强某种感受,也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所表达的概念,还可以以诗意的方式对某事造成的感受进行描述。
形容词重叠可以让作家们更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表达的含义。
二、形容词重叠可能会带来的影响1、意义加强:形容词重叠可以加强语句中所传达的意义,使作品更具意义感和表达能力;2、增加平衡:两个表达相同意义的形容词可以增加句子的层次感,使语句更加有序;3、更强大的表达力:由于可以使用多个形容词来表达相同的意义,语句的表达力也会大大提升;4、更有趣的表述:当用形容词重叠来表示某事物的特点时,文字作品中会更有情节,更有趣;5、创造诗意:当多个形容词重叠时,由于具有韵律性,有时也能够创造出优美而锦上添花的诗意;三、形容词重叠的使用原则1、加强句子的语义:当使用形容词重叠时,一定要审慎确保使用的形容词与本句的语义相符;2、加强句子的表达效果:不同形容词最好能够互相辅助,避免用同一种形容词重叠,以便更好地体现句子的表达效果;3、保持句子的简洁性: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形容词重叠,因为过多的重叠会破坏句子的简洁性;4、把握句子的诗意:多个形容词重叠时最好具备一定的韵律,从而为句子增添诗意;5、注意修辞效果:当使用形容词重叠时,应注意修辞效果,避免长句过多地重叠,过多的重叠会造成夸张和滥用;四、形容词重叠的表达技巧1、将以两种形容词来重叠:当只有两种形容词重叠的时候,可以将它们放在句子的开头,并且两个形容词之间加上并列连词,以便使句子更加流畅;2、将三种形容词重叠:当重叠三个形容词的时候,可以使用冠词和连词,把形容词连起来,保持形容词的重叠次序;3、将四种或四种以上的形容词重叠:当重叠四个或四个以上形容词,最好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分别用形容词重叠,以便更好地把握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节连接形容词:当用形容词重叠的时候,可以用逗号与分号来分节,连接多个形容词,使句子表示清楚。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DOC)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偏误分析摘要:形容词重叠是汉语的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文中主要是对汉语形容词重叠式进行研究分析,包括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类型、条件、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以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形容词重叠式;偏误;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对策Adjective Overlapping and Its Error Analysis in Teaching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Abstract: Adjective overlapp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xpression in the grammar of modern Chinese. This paper is mainly to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Chinese adjective overlapping, including the study of Chinese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types, conditions, voice changes, syntactic function, grammatical meaning. At the same time trying to analysis the errors that foreigners mak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finding out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Key words:Chinese adjectives overlap, error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trategy目录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类型和条件 (1)(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类型 (1)(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条件 (4)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音变化 (4)(一)AA的变调 (4)(二)ABB式形容词叠音后缀BB的语音变化 (5)(三)AABB的变调 (5)(四)A里AB式变调 (5)三、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句法功能、语法意义、语用功能 (6)(一)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句法功能 (6)(二)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6)(三)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用功能 (7)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偏误类型及原因 (8)(一)重叠形容词前加程度副词 (9)(二)AABB式重叠与ABAB式重叠混淆 (9)(三)重叠形容词前加“有点” (10)(四)形容词重叠式后面与“着”、“了”、“过”连用 (10)(五)形容词重叠式不能直接用否定副词“不”来否定 (11)(六)缺少“的”、“地”、“得” (11)(七)重叠残缺和赘余 (12)五、对外汉语教学对策 (12)(一)针对形容词重叠式本身的对策 (12)(二)教学原则的选用 (13)(三)教材的编写和选用 (13)(四)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14)(五)从留学生角度分析出的对策 (14)注释: (16)参考文献: (17)汉语形容词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重叠的类型繁多,语音变化多样,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关于性质形容词ABAB式重叠的语义探讨

() 5 “不 ,我 想歇 会 儿 ,凉快 凉 快 。 黄 平平 掏 ”
出手绢擦着 额头 的汗 , 貌地拒 绝 了。 云路《 礼 柯 夜
与昼》 上) () 6 喝碗馄饨吧, 热乎热乎。( 王朔《 橡皮人》 ) 3 .作主语 和宾语 的性质形 容词 的 A A B B式 如 :( ) 1 即便 什 么 也看 不 出来 吧 , 亲 善 亲 善 ” “ 总没有 什么 害处 , 只要 恢 复 了 “ 交 ” 总 能 慢慢 劝 邦 , 他们 回心转意 。( 老舍 《四世 同堂 》 ) () 天, 2今 为是 热 闹热 闹 , 大家 恳请 他 消遣 一段 儿。( 老舍《 正红旗下》 )
漂亮——漂亮漂亮 、 闹——热 闹热 闹” 热 等。对 于 这类形 容词 , 的研究者 把 它看作 是兼类 , 有 也有很 多 研 究者 认为其 仍 然是 典 型 形容 词 , 同 时也 认 识 到 但 这种重 叠是 形容 词 动态 化 , 就 是形 容 词 发 生 功 能 也 游移 的一种 表现 。本文 将对 这种形 容 词重 叠形式 的 句法表 现及 语法 意义加 以分 析 。 性 质形 容词 A A B B式 重 叠 的句 法环 境 及 句
般认 为汉 语 双音 节 性 质 形 容 词 的基 本 重 叠 方式 是 A B A B式 , “ 真— — k 真 真 、 正— — 如 认 认 端
一
端端 正 正 、 净一 干 干 净净 ” , 干 等 同时 , 汉语 中还 有一部 分 双音节 性 质形 容 词 可 以重 叠为 A A B B式 , 即“ 照动词 的方 式重 叠 ” 如 “ 兴—— 高兴 高兴 、 按 , 高
理 的 改 变 而使 性 质 形容 词 趋 向 于动 词 的 句 法功 能 。
双音节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形式研究

晋语形容词的重叠过程

不同: B 式不能儿化 ,B ( 式有些同时存在儿 Ab A b 儿)
化 与不儿 化两种 形式 。
收 稿 日期 是性 质形容词或 部分具有状态的名词( 即名形兼类的名词 ) 重叠后 ,
示 某种 特定 的语法 意义 。本 文试 图分 析晋语 形容 词 的重叠 过程 , 并与 吴语进 行 比较 , 而 发现形 容词 重 从 叠 的普遍 特 征或普 遍特 征趋 势 。
一
3 加缀形容词重叠 :X( ) ( ) . A 儿 X 儿 式包括 A x X
式 , 红 莹莹 、 昧 昧 ” A 如“ 黑 ; X儿 X儿 式 , “ 丝 儿 如 甜 丝儿 、 喷 儿 喷 儿 ” A x儿 式 ( 洞 洞 儿 、 歪 歪 香 ;X 白 稀 儿) 三种 形 式 。A 儿 ) 儿 ) 与 A b 儿 ) 类 X( x( 式 B( 式 似, 但没 有 A X儿 x式 。X b儿式 , “ B 如 圪应 应儿 、 忽 拍 拍 儿 ” A a 式 ,如 “忽 扇 忽 扇 、圪 颠 圪 ;X x 颠 有 瘸走 不 骨软 骨 软 无 的 子” X A 点 l路 稳、 力 样 ; x a式 , “ 圪 如 圪 洼 洼不 黑 黑 喽 喽形 喝 的 音、 忽 唰 唰纸 类 响 ; 平、 容粥声 忽 一 的 声”
X X的格 式重叠 。第 二 个音 节 读 高 平 调 , 同时 儿化 。 重 音 也 在 这 个 音 节 上 。 _ 晋 语 中 的单 音 节 形 容 词 ”l 也 同样 可 以按 照这 种 格 式 重 叠 , 叠 后 的 A 重 a儿 式 中的第 一个 音节 读原 调 , 二 个 音 节 变调 且 要 有 儿 第 化 。如 :长 长儿 、 “ 苦苦 儿 、 沙 儿 、 面 儿 、 水 儿 、 沙 面 水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及语法范畴主讲人吴锋文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一)两者之间的关系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学的核心内容,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没有不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
例如:形容词的重叠式:高高、慢慢:语法形式(重叠式)——语法意义(程度高“很”)猩猩、妈妈(重叠式)——不是语法形式,因为不能表示什么语法意义很高(程度高)——因为不是通过语法形式而是通过语汇形式表示的,因而这种“程度高”不是语法义而是词汇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并非一一对应的,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不同的语法形式又可以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红烧鱼块(偏正;动宾)安排好工作(动宾—偏正;动补)我的朋友、我朋友(偏正)都是NP、也不VP、真是的(责怨义)(二)语法形式1.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也叫语法手段,它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
显性的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重叠、词缀以及各种语音手段。
例如:我笑——笑我西瓜甜——甜西瓜班长和副班长——班长或副班长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
例如:鸭蛋大鸡蛋大——什么大——鸡蛋很大(主谓)鸡蛋大——多大——像鸡蛋那么大(偏正)鸡不吃了(受动;施动)2、显性语法形式主要有语序、辅助词、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语调、异根式、零形式等形式。
(1)语序:指的是用词在句子中排列顺序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我看书。
(svo)日语:我书看。
(sov)看我书(vso)古汉语和现汉语:状语语序V+O+于+L封禅于泰山北败晋兵于河上定语、状语语序—中心语:我们正在操场打篮球。
We’re playing basketball on the ground.人称格的区分:动词前主格、动词后宾格I laugh —laugh at me(2)辅助词:专门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
浅谈汉语词汇重叠问题

浅谈汉语词汇重叠问题作者:董亭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词汇重叠式是词汇的一种构形形式,与叠音和重复不同。
词汇的重叠式多种多样,重叠后语音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重叠形式的增加导致附加意义的增加,其所附加的意义分为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两种。
关键词词汇重叠重叠构形形式附加意义一、词汇重叠(一)重叠的定义与分类重叠是在词的基础上附加一个成分,这个附加的成分是原词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因此重叠式在形式上有全部重叠和部分重叠两种。
词汇重叠之前的部分叫做基式或原式,重叠后的部分叫做重叠式。
重叠从语音、语义相结合的角度可分为语素的重叠和词语的重叠。
语素的重叠为构词重叠,如:“爸爸”;词语的重叠为构形重叠是词的形态变化,如:“看看”。
这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并没有产生附加的语法意义,主要体现在名词中的亲属称谓上;而后者属于语法上的重叠(构形)变化,产生了附加的语法意义。
(二)重叠与叠音、重复需要注意与重叠现象区分开的有两点:叠音和词语重复。
1、叠音与重叠叠音词(重叠式单纯词),例如:“猩猩”。
“猩猩”中的…猩‟没有意义,也不能单独成词。
这不同于上面提到的构词重叠,如:“爸爸”中的…爸‟是有意义的,可以单独成词。
因此,可以看出叠音词是音节的重叠,是有两个音节的一个语素。
2、重复与重叠重复,在修辞里称为反复。
构形重叠之后有基式和重叠式两种形式,虽然这两种形式的词汇意义基本相同,但是却产生了一些附加意义。
而重复之后没有产生附加意义,只有语用意义,即引起关注或强调,如:“很好很好的一个姑娘”。
二、现代汉语词汇重叠的主要形式和语音特征重叠在现代汉语里已逐渐发展成一种分布广泛、使用频繁的重要的语法手段,以多种构形形式出现在名词、量词、数量结构、形容词、动词等主要的实词词类中。
(一)汉语词汇重叠式的主要构形形式1、两字式重叠(1)AA式:人人爸爸件件看看2、三字式重叠(1)ABB式:一个个山沟沟哗啦啦(2)AAB式:毛毛虫蒙蒙亮麻麻黑(3)BAA式:冷冰冰红通通黑黝黝(4)BAB式:心连心手拉手肩并肩(5)AXA式:是不是看一看试了试3、四字式重叠(1)AABB式:山山水水热热闹闹实实在在(2)ABAB式:一个一个笔直笔直琢磨琢磨(3)AXAX式:说着说着唱啊唱啊等啊等啊(4)A里AB式:傻里傻花里花哨土里土气(二)汉语词汇重叠后的主要语音形式汉语词汇重叠以后,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以词类为依据主要可得出以下结论:1、重叠式名词(主要是亲属称谓)“妈妈”“姐姐”等亲属称谓的重叠词,其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第一个音节如果原来是上声,在重叠式里变为半上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容词重叠的方式和语法意义及使用规则作者:顾良玉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7期汉语中词语的重叠方式主要有三种:语法形态、构词方式和修辞手法。
重叠方式的不同,其作用及语法意义就不同,其叠字的读音也有所不同。
词语重叠中,形容词重叠是汉语中很有特色的语法现象。
外国人在形容词重叠方面,往往不能正确使用其重叠式,本文试图从语法形态和构词方式的角度,通过对汉语中重叠形容词的梳理,概括总结出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及作用与语法意义,以及重叠形容词中叠字的读音,以使外国人能迅速掌握其使用规则和方法,并求教于专家学者。
1.从语法形态角度看,形容词重叠式可分为两种: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和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
形容词重叠有程度加深的意思,即有“很”的意思,前面不能用“很”或“不”,包括双音节形容词。
1.1 单音节形容词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为“A+A”,在口语里,第二个音节可以儿化,即“A+A+儿”。
如:好好慢慢早早远远甜甜厚厚快快好好儿慢慢儿早早儿远远儿甜甜儿厚厚儿快快儿(1)张老师远远儿地走了过来。
(2)那个小男孩不是好好儿的吗?(3)我们狠狠地批评了他。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后面一般加“的”,作状语时一般要加“地”。
在读音方面,一般来说,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不儿化,叠字则读为轻声。
第二个音节如果儿化,就变为第一声,不管其原来是什么声调。
但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重叠部分不儿化,则保持原声调[1]。
1.2 双音节形容词1.2.1 AABB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后面一般也要加“的”,作状语时一般也要加“地”,这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的用法相同。
读音方面,第二个音节可以读轻声,第三、四个音节则变读为第一声。
漂漂亮亮清清楚楚马马虎虎高高兴兴勤勤恳恳随随便便慌慌张张认认真真凄凄惨惨冷冷清清(1)他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2)她长得漂漂亮亮的。
(3)他做起事情来总是马马虎虎的。
形容词可以重叠,但并不是每个形容词都可以重叠。
如“快乐”“高兴”“漂亮”等可以重叠,“愉快”“靓丽”“美丽”等则不行。
如可以说:(1)我们每一个人都快快乐乐的。
(2)她长得漂漂亮亮的。
(3)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
但不能说:(1)我们每一个人都愉愉快快的。
(2)她长得美美丽丽的。
(3)她长得靓靓丽丽的。
在双音节形容词中,能重叠的大概占六分之一左右。
从一般意义上说,能重叠的大部分是口语词,书面语词大部分不能重叠。
这就是说,有一些口语词也不能重叠,如:“容易”“合适”“美丽”“新鲜”“愉快”“精彩”等这样一些口语词就不能重叠[2]。
至于哪些形容词可以重叠,或者说那些口语词可以重叠,那些书面语词可以重叠,并没有一定的规律,只能靠我们在学习中一个一个地去记住。
1.2.2 ABAB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一般为AABB,但有些复合形容词的重叠式则是ABAB,如:火红雪白冰凉笔直漆黑碧绿通红惨白碧蓝火红火红雪白雪白冰凉冰凉笔直笔直漆黑漆黑碧绿碧绿通红通红惨白惨白碧蓝碧蓝“笔直”就是“像笔一样直”,“冰凉”就是“像冰一样凉”,“火红”就是“像火一样红”等等[3]。
一般来说,这类词都有这个特点。
如:(1)湖水碧蓝碧蓝的。
(2)脸涨得通红通红的(3)这儿到处都能见到雪白雪白的花。
在句子中,与其他重叠形容词一样,后面要加“的”,但一般不做状语。
在读音方面,复合形容词按ABAB式重叠后,其中“A”一般要重读。
1.2.3双音节形容词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重叠方式,即:“A+里+AB”。
此类形容词重叠式表示轻蔑、厌恶等意义,一般为贬义词。
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及作用与其它的重叠式大致相同[4],与其它的重叠式形容词相比,则具有更强的口语色彩。
如:土气流气妖气糊涂罗嗦邋遢慌张土里土气流里流气妖里妖气糊里糊涂罗里罗嗦邋里邋遢慌里慌张(1)穿着要像个样,不要让别人说我们土里土气的。
(2)他歪戴着帽子,满脸流里流气的。
(3)她这个人平日里化起妆来总是妖里妖气的。
(4)老师解释了第二遍,可我还是糊里糊涂的。
(5)他罗里罗嗦地说了一大堆话。
(6)这个房间平时总是邋里邋遢的。
(7)她慌里慌张地跑出房间来了。
1.2.4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形容词兼属动词,其作为动词使用时,按动词的重叠方式进行重叠[5],即为ABAB式,例如:明白—明白明白热闹—热闹热闹明了—明了明了清楚—清楚清楚(1)你该明了明了他的实际情况。
(2)你已长大了,要明白明白一些道理了。
(3)今天是中秋节,我们热闹热闹吧。
但此类词语按动词的重叠方式重叠后,其中间一般不能再加其它成分。
读音方面,与双音节动词重叠式相同,即其中“A”要重读。
2.构词方式我们知道,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它不存在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或结构方式问题。
从语音形式的角度来看,单纯词又有单音节的和复音节的两种。
而合成词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构成的。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合成词占大部分。
根据合成词内部语素与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组合方式,又可以将合成词分为复合组合、附加组合、重叠组合三种[6]。
2.1 单纯词单纯词一般只有一种重叠方式,即“AA”式,它是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构成的词,一般称为叠音词。
如:岌岌赳赳孜孜皑皑(1)白雪皑皑,无边无际。
(2)他只是一个赳赳武夫。
这类叠音词,有的在句子中可单独作为句子成分;而有的则不能单独使用,只有重叠式,或与其它的语素结合,构成新词,然后再充当句子的成分。
如可以说:(1)他孜孜不倦地学习。
(2)形势岌岌可危。
但不能说:(1)他孜孜地学习。
(2)形势岌岌。
这类叠音词在读音方面,一般都读原声调。
2.2 合成词合成词主要有两种重叠形式:附加组合式和重叠组合式。
下面就这两种形式分别介绍一下。
2.2.1 附加组合式词附加组合式词是由一个实语素(词根)和一个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语素(叠音词缀)组合而成的,它的重叠形式为ABB。
如:慢腾腾慢悠悠红彤彤急匆匆热辣辣亮晶晶乐陶陶湿淋淋乐滋滋乐呵呵湿漉漉笑眯眯笑哈哈笑咧咧笑呵呵笑嘻嘻(1)老远就看见她笑呵呵地朝这边走来。
(2)他穿上风衣,急匆匆地赶去汽车站。
(3)她脸上晒得红彤彤的。
在句子中,与其他重叠形容词一样,一般后面要加“的”,做状语时后面加“地”。
此类形容词的叠音后缀,其声调不是第一声时,一般变调读第一声。
2.2.2重叠组合式词重叠组合式词是由两个相同的语素重叠在一起构成的,可分为AA式和AABB式两种。
2.2.2.1AA式这是合成词中的重叠组合,如:济济汲汲堂堂滔滔陶陶习习楚楚昂昂匆匆(1)我们是堂堂中华儿女。
(2)微风习习,迎面扑来。
(3)白浪滔滔,无边无际。
(4)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5)他一吃完饭,就匆匆地回学校去了。
(6)小女孩的脸蛋楚楚可人。
(7)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们个个气势昂昂。
这类形容词与单纯词中的叠音形容词不同,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在单纯词中,叠音形容词的单个音节不是语素,不表达任何的具体意义,如“赳赳”中的“赳”就没有意义;而合成词重叠式中的A是语素,它表达意义,如“滔滔”中的“滔”,它表示“大水弥漫”的意思。
第二,合成词重叠式中的A作为语素,它可以同其他语素构成新的合成式形容词,如“昂昂”的“昂”可以再构成“高昂、激昂、昂然、昂贵”等等;叠音词中的单个音节一般不可以同其他语素再构成新的形容词[7]。
当然,这两类重叠式形容词也有相同之处,即都没有相对应的A式单纯词,不管是叠音词中的单个音节,还是合成词重叠式中的A语素,都不能单独使用。
如不能说:(1)他们来去匆。
(2)我们是堂中华儿女。
(3)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们个个气势昂。
这类重叠式形容词在读音方面,一般都读原声调。
2.2.2.2AABB式合成词中的AABB式重叠组合不同于双音节形容词的构形重叠,即语法形态方面的重叠。
双音节形容词的语法形态方面的重叠属构形重叠,这类形容词重叠后能产生附加的语法意义。
如“漂漂亮亮、明明白白”分别是“漂亮、明白”的语法形态变化,这种构形法上的重叠有程度加深的意思,即有“很”“非常”等意思。
合成词中的AABB式重叠组合是词汇上的一种构词重叠,属一种构词法。
如“大大落落、风风火火、形形色色”并不是“大落、风火、形色”的形态变化,而是依据AABB式构词法构造而产生的词[8]。
如:堂堂正正浑浑噩噩风风火火断断续续唯唯诺诺兢兢业业口口声声大大咧咧大大落落骂骂咧咧婆婆妈妈形形色色密密麻麻跌跌撞撞(1)我们要做堂堂正正的人。
(2)你做事不要老是婆婆妈妈的。
(3)这本书断断续续写了十年才写完。
(4)他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在句子中,与其他重叠形容词一样,一般后面要加“的”,做状语时后面可不加“地”。
但叠字的读音比较复杂,不象语法形态方面的重叠式显得比较有规律。
如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大大咧咧”“跌跌撞撞”“口口声声”中的叠字“大”“跌”“口”都标为轻声[9]。
而在有的词典中,叠字“大”“口”“跌”都标为原声调[10][11]。
后面两个叠字,有的读第一声,与双音节形容词的构形重叠AABB式中的第三、四个音节的读音相同,如“大大落落”中的“落落”读第一声;而有的则读原声调,如“风风火火”中的“火火”读第三声[12]。
这说明重叠组合式词的叠字读音比较复杂,显得没有什么规律性。
这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因为,要想说一口标准而流利的汉语,音必须发得准确。
注释:[1]周建设主编.现代汉语[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叶盼云吴中伟编著.外国人学汉语难点释疑[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第142页。
[3]叶盼云吴中伟编著《外国人学汉语难点释疑》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第143页。
[4]卢福波著《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第32~33页。
[5]付玉萍等编著《HSK语法讲练》(初·中等)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第2~3页。
[6]周建设主编《现代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第154~160页。
[7]周建设主编《现代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第159~160页。
[8]周建设主编《现代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第160页。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修订第3版(增补本)第231页、第291页、第724页。
[10]《精选英汉汉英词典(新版)》商务印书馆1999年5月新版第106页、第128页。
[11]常州市教育局编《成语词典》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419页。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修订第3版(增补本)第231页、第375页。
(顾良玉,江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