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数量变化复习学案
学案4: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学习目标】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读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名称和特点。
利用人口资料和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重点难点】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分布。
2.通过不同的图表来判断人口增长特点。
【学法指导】重视概念理解。
弄懂概念内涵,准确把握概念“是什么、不是什么、怎么来的、怎样表述”做到对概念、原理准确理解;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课前预习〗一、人口增长1.1999年,世界人口超过亿。
2.人口增长呈形曲线。
3.人口自然增长率= —。
在死亡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相应地,就快,反之则慢。
4、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的制约,也受到从到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5、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二、人口增长模式(一)、“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和两类(二)、“高-低-高”模式(过渡型)1、发达国家出现这种模式的时间是,结束的时间是。
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2、从起,“高-低-高”的人口增长模式普遍存在于。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低-低-低”模式(现代型)1、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2、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已基本步入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或。
3、2004年,、、、等国人口呈负增长,、、、、等国人口呈零增长,、、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型向型转变。
已完成转变,正在转变。
到200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学案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学案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①_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_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的增长(1)时间分布:总趋势:③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④________时期。
根本原因:生产工具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进步。
(2)地区差异:特点:地区上是⑥____________的。
表现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如图中:a 为 ①__________; b 为②____________;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过程:由⑥________型转向⑦______________型,继而向⑧________型逐步过渡。
(2)差异性时间上⎩⎪⎨⎪⎧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进入 ⑨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⑩向○11 的转变空间上⎩⎨⎧世界:由○12 转向○13 的过渡阶段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14 向○15 的转变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人口的自然增长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 A .工业革命后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 .20世纪70年代后2.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阶段人口的增长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 .人口增长趋势变化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家政策等C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D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大联合国人口司发表的世界人口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人口未来将增加到92亿。
结合下图分析回答3~4题。
3.全球人口未来将增加到92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各国 B.西半球各国C.欠发达地区 D.发达地区4.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方法技巧练分析人口增长快慢原因的思路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最新高三专题复习人口的数量的变化教案

专题复习人口的变化第一课人口的数量变化【课题】人口的数量变化【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练结合、问题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高考考点】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理解并掌握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及我国现阶段人口政策。
【考点解读】1、理解并掌握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及其地区差异;2、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3、通过数据或图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状况及影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4、应用: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考情分析】从考核内容看,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结构等是常考的考点。
以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坐标图、金字塔图、正三角图)或以人口普查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主复习】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点拨】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能够说明人口增长的快慢,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为正值,说明人口在不断增长,为负值,说明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例如中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很大。
【典例剖析】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间为()A.①B.②C.③D.④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埃及 B.中国 C.德国D.新加坡【点拨】1.D 2.C(二).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合作探究】结合下图,以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分界点,将世界人口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描述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
高三专题复习人口的数量的变化教案

专题复习人口的改变第一课人口的数量改变【课题】人口的数量改变【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练结合、问题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高考考点】1、不同人口增长形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理解并驾驭我国人口增长形式及我国现阶段人口政策。
【考点解读】1、理解并驾驭影响人口数量改变的因素及其地区差异;2、运用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形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3、通过数据或图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状况及影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4、应用: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考情分析】从考核内容看,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构造等是常考的考点。
以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坐标图、金字塔图、正三角图〕或以人口普查资料为背景,考察人口增长形式、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主复习】1、人口自然增长的确定因素:诞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程度的不断进步。
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改变,而不肯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点拨】人口自然增长是由诞生率和死亡率确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诞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可以说明人口增长的快慢,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为正值,说明人口在不断增长,为负值,说明人口数量不断削减。
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及人口基数有关。
例如中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旧很大。
【典例剖析】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改变曲线图,完成1—2题1.该国人口数量到达顶峰的时间为〔〕A.①B.②C.③D.④2.以下各国中,人口开展状况及图示类型一样的是〔〕A.埃及 B.中国 C.德国D.新加坡【点拨】1 2〔二〕.世界人口的增长表达两个差异1、时间差异:【合作探究】结合以下图,以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分界点,将世界人口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描绘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
一份人教版高中人口数量变化教案

近年来,人口数量的变化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大国中,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中学的阶段,对人口数量变化的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介绍一份人教版高中人口数量变化教案。
这份教案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为“基础知识梳理”、“实例分析”和“思考拓展”。
我们不妨依次来了解。
一、基础知识梳理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以前所学过的关于人口数量变化的基础知识进行一次梳理和复习。
在本环节中,教案通过问答、填表、图片配对等多种形式来巩固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掌握,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实例分析基础知识梳理之后,教案进入了实例分析环节。
教案选取了世界各国和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来进行分析,通过将数据图表化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所关注的问题有更加透彻的了解。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分析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人口变化来了解各国的人口政策和影响,也可以通过分析广东、河北等的人口变化来了解中国的老龄化、城乡差异等等问题。
三、思考拓展实例分析后,教案还提供了一些思考题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这些题目既涵盖了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也充分考虑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情况。
比如,“我国人口减少的原因有哪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如何推动人口发展导向的转变?”等等。
通过这份教案,我们可以看出它具有很好的逻辑性,每个环节都相互结合、互相促进,使得学生可以在交互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和牢固基础知识,也能够深入探究人口变化的更多细节问题。
与此同时,这份教案还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份人教版高中人口数量变化教案,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非常优秀,可以作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好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并加深对人口数量变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在中学阶段中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人教版必修二1.1 人口的数量变化学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分析,看清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现状。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问题。
4.能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及转变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课前预习知识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阅读图1.2,1.4,结合课本P4,分析总结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并分析说明该特点的具体表现。
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有哪些?2.人口增长模式分为哪些类型?请分别说明其基本特征。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有什么时间差异?影响其转变的因素有哪些?4.参照课本P7,分析归纳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一]明确人口自然增长数和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并结合课本图1.2和图1.3,说出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否一样?[合作探究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思考课本P3活动题,分析人口的增长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合作探究三]请根据课本P3图1.4,思考下列问题:(1)201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什么?(2)201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什么?(3)由上可知,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大洲?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属于哪一类国家?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4)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目前人口数量的增长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成因。
高三地理复习学案-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三地理复习学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考纲解读】1.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分布及不同类型国家人口问题。
2.掌握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及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考情分析】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差异、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如2010年重庆高考题(市一轮86页16题)2、从考核形式上看,多以各类人口统计图表、数据为背景材料来考查人口问题。
(市一轮资料94页2010年湖南高考题)3、从能力考查上看,注重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维设计67页2009年全国卷一)【基础回顾】一、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2、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和大小共同影响。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5、人口增长模式由、、三个指标构成。
自然增长率= - 6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和分布: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向,继而向转变。
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中国为,世界为阶段。
二、人口的合理容量1. 环境承载力实质:环境能持续供养的,衡量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
(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影响因素:①本国自然资源:相关(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②地域开放程度:相关;③科技发展水平:相关;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相关。
3.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知识结构】【课堂检查】1、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以及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复习课教案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复习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法六、教学过程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1)总趋势:不断增长(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3)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20世纪以来3、世界人口的增长的地区分布特点:不平衡(1)大洲之间的差异(2)国家之间的差异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
我国的人口政策及人口增长模式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模式: 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1)划分依据: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划分: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图1.6)原因:在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也随之扩大。
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更加明显地区差异:(4)(5)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介绍总结:这节课,我们对人口的数量变化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通过练习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人口的数量变化本节知识体系:【问题思考】1.为什么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带来什么影响?2.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3.2004年我国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仅为5.78‰,比2003年下降0.14‰。
部分省市已经进入或将要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时期。
为何中央还要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来加强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探究点一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的转变读“芬兰1785~1976年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图”及表,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指标人口阶段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第一阶段(A)1785~1790年 3.8 3.2 0.6 第二阶段(B)1825~1830年 3.8 2.4 1.4 第三阶段(C)1910~1915年 2.9 1.7 1.2 第四阶段(D)1970~1976年 1.3 1.0 0.3(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绘制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折线图。
(2)在A阶段,芬兰人口增长模式所处阶段为__________阶段,属于________型人口增长模式;此阶段的社会生产力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阶段,芬兰人口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的__________阶段,属于________型人口增长模式;在此阶段,死亡率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D阶段,芬兰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
【反思归纳】1.通过芬兰人口增长阶段图可见,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__________下降开始的,________的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____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加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出现____增长。
2.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人类社会________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________下降。
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对________的作用是直接的,这也正是人口增长转变首先从________下降开始的根本原因。
探究点二常见的人口问题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
专家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
材料二2000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我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材料三2009年9月媒体报道: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温州、重庆等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用工荒”。
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的技工,有些地区的普工、服务员、学徒工也出现较大缺口。
(1)材料一中“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带来哪些问题?(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是什么?(3)请简要分析珠三角、长三角高级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4)有人说:“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也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请【反思归纳】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人口________化现象比较普遍,会导致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方面的社会问题,甚至陷入______循环的境地,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而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低,人口死亡率________,容易出现人口______严重、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应采取鼓励生育和吸纳外来移民的政策;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另一方面出现__________加速发展的趋势,所以应采取____________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
一、选择题(2011·北京东城区质检)下表是某国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图”。
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该国处于上图中的 ( ) A.阶段Ⅰ B.阶段Ⅱ C.阶段Ⅲ D.阶段Ⅳ2.该国1975~2005年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 A.总量有波动,但变化不大 B.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减缓C.经历了慢—快—慢的过程 D.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加快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在四个年份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4.当某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时,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①以后,②之前 B.②以后,③之前C.③以后,④之前 D.④以后,①之前读“中国2005~2050年人口变更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反映出的我国人口构成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劳动力增加 B.性别比平衡 C.老龄化趋重 D.独生子女减少6.人类学家:这是有史以来最剧烈的人口结构变更。
引起中国这种人口结构变更的原因并非是( )1975年1985年1995年2005年出生率(%) 4.4 4.3 4.3 4.3 死亡率(%) 2.0 1.7 1.6 1.4A.多子多福观念的驱动 B.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C.计划生育的惯性 D.现代人生育观念的变化下图为“我国2005年和预测的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2005~2050年,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B.少年人口比重增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加快C.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D.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8.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①自然环境②生产力水平③社会观念④宗教信仰⑤国家政策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2010·课标全国文综)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
据此完成9~10题。
9.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 )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10.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 )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二、综合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1 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材料二我国每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视为人口老龄化)(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________年,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3)下面漫画“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反映出我国面临的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将会产生什么影响?(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12.读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所处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哪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目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类似于图中哪一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Ⅰ B.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国家是ⅡC.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Ⅲ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国家是Ⅳ答案课前准备区①出生率②不断增长③缓慢④加快⑤零增长⑥负增长⑦出生率⑧死亡率⑨自然增长率⑩高⑪高⑫低⑬高⑭低⑮高⑯低⑰低⑱低⑲原始⑳传统○21现代问题思考1.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
可见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增长的转变。
死亡率的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出生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加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出现零增长。
2.发展中国家受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无法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和良好的受教育机会等因素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口增长模式大多未进入现代型。
3.虽然现在我国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已经较低了,部分省市甚至已经进入或将要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时期,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加的绝对人口数量庞大,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和流动人口4个高峰将相继到来,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问题交织,经济社会转轨时期不稳定因素增多,人口与发展问题更趋复杂,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还要采取重大举措来加强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见下图。
(2)原始低增长原始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不高(3)增长减缓过渡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条件得以改善(4)现代反思归纳1.死亡率死亡率加快出生率零2.生产力死亡率死亡率死亡率探究点二(1)“未富先老”说明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
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2)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长很快,老龄化现象将十分严重。
(3)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
(4)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但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
但人口过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