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 人口导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  人口导学案

第七章人口【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考情分析】考点5年考情考察点核心素养命题趋势人口的分布2023海南卷、2023全国甲卷、2023浙江1月、2022上海卷、2021海南卷1.综合思维:能够描述人口的分布特征,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描述人口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的特征,解释变化产生的主导因素。

2.区域认知:能够说明人口分布、人口变化、以及人口迁移的特征,分析人口现象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而制定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和人口迁移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且以图表题为主,尤其是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以及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进入负增长的背景下,人口问题将依然成为考查热点。

人口的数量变化2022河北卷、2022上海卷、2022重庆卷、2022江苏卷、2022山东卷、2022全国乙卷、2022浙江1月、2021山东卷、人口的空间变化2023福建卷、2023山东卷、2023浙江6月、2023海南卷、2023全国甲卷、2022重庆卷、2022天津卷、2022江苏卷、2022广东卷、2022浙江6月、2022全国乙卷、人口合理容量2021北京卷、2021浙江6月: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考点点拨】一: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

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地形平原低地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高山高原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热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降水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

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水源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分布状况不同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较高矿产资源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矿区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历史等。

人教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课时

人教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二课时

朔城区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生使用时间2013年 月 日 第 周课题主备人 审核人 编号 使用人编写时间 1.1人口的数量变化② 景华府022013/1/12一、本节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类型并能理解其转变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2.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掌握地理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读教材P5--P7图文)1.人口增长模式(1)指标构成:如图中① ;② ;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过程:由 型转向 型继而向 型逐步过渡。

(2)时空差异: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进入 。

①时间上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 向 的转变。

世界:由 转向 的过渡阶段。

②空间上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 向 的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点所处历史阶段原因 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A B C%4 3 2 10 ① ②三、问题探究1.读教材P5图1.6,思考:(1)原始型和现代型增长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什么共同特点?形成原因是否相同?(2)现代型增长模式后期,人口死亡率为什么出现略有上升的趋势?(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哪种构成要素的下降开始的?2.读教材P6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根据P7活动提示,分析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因素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四、典例分析右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读图完成1~3题。

1、有关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传统型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C.1950~200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D.20世纪末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是现代型2、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D.自然增长率上升3、图乙所示国家中,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乙国2000年人口增长模式一致的是()A.英国B.日本C.印度D.新西兰解析:主要考察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和转变以及地区差异。

高二地理 DL-BX2-0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高二地理 DL-BX2-0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高二地理编号:DL-BX2-01 Array《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编写:李启翠审核:李启翠包科领导: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变化;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时空差异【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时空差异2、教学难点:人口数量的增长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决定【学习过程】知识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地球村的总人口截止2008年已达________人。

2、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增长是由______和_______共同决定的,即人口自然增长率。

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人口增长具有时间上的差异:农业革命以前,人口数量很_____,增长速度很_________;到了农业革命时期,人口数量______,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并且随着农业的发展人口数量不断________;到了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又有明显的增长,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_______增长。

有史以来,世界人口不断增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_______率上升,______率下降。

问题探究(一)完成p3活动题4、世界人口增长具有空间上的差异:______洲、_______洲和___________的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人口增长_______,有的还会出现负增长,如_________和_________;而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_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众多的人口》 导学案

《众多的人口》 导学案

《众多的人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的特点和增长趋势。

2、理解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培养分析人口问题的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二、学习重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和增长特点。

2、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1、如何理解人口政策的调整及其意义。

2、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人口问题。

四、知识链接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和分布规律。

2、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

五、学习过程(一)人口数量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_____亿。

2、观察我国人口增长的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可以发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增长速度_____,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_____。

(二)人口增长的影响1、积极影响(1)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得我国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

(2)庞大的人口规模也创造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

2、消极影响(1)对资源的压力:众多的人口意味着对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的需求巨大。

例如,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分布不均,能源供应紧张。

(2)对环境的破坏:为了满足人口的需求,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众多带来了就业压力、教育资源紧张、医疗资源不足、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政策1、计划生育政策(1)实施背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主要内容: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实施效果: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压力。

2、人口政策的调整(1)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短缺等新的人口问题逐渐显现。

《众多的人口》 导学案

《众多的人口》 导学案

《众多的人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的现状和增长趋势。

2、理解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的。

3、分析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变化原因。

二、学习重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特点和增长特点。

2、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1、如何辩证地看待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

2、理解人口政策的调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知识链接1、世界人口的增长概况全球人口总数在不断增长,不同地区的增长速度存在差异。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2、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的密集程度。

五、学习过程(一)我国人口的数量1、数据展示展示我国不同年份的人口统计数据,如 1949 年、1970 年、2000 年、2020 年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口数量的变化。

2、特点分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

尽管近年来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人口总数仍在持续增长。

(二)我国人口的增长1、历史回顾简述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如古代的缓慢增长、近代的较快增长等。

2、增长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导致死亡率下降,出生率较高。

3、增长趋势近年来,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三)人口众多的影响1、正面影响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持。

庞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

2、负面影响对资源的压力,如土地、水资源、能源等。

对环境的破坏,如污染、生态失衡等。

就业压力大,社会福利负担重。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1、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背景、时间和主要内容。

对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

2、政策调整如“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三孩政策”等。

调整的原因和意义。

六、课堂练习1、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人口数据,包括人口数量、增长率、年龄结构等,并探讨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讨论:人口众多是优势还是劣势?请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编写人:杨占永编写时间:2014年2月17日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组名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记住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2、读课本第二页图1.2和图1.3认真完成读图思考和活动习题;3、阅读课本第三页最后段和第四页一二段归纳人口增长的空间变化;4、理解记忆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种类型和基本特征,以及转变的起始因素;5、阅读课外材料,试着读懂“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学习建议】:重点和难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认真完成读图思考和活动题)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读图1.6和第六页文字归纳)[学法指导]: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

【知识链接】【课前准备区】◎预习内容:人口的数量变化◎预习时间:10分钟◎预习检测:1.人口的出生率: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和总人口数之比。

2.人口的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和总人口数之比。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和总人口数之比。

4.到201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如何排序?(课本图1.4)5.2010年与1950年相比,各大洲人口增长由快到慢如何排序?6.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和___________ 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三项指标,世界人口可划分为、和三种类型。

7.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中学习区】1. 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读课本图1.2和图1.3)2.人口数量的空间分布:(读课本图1.4)3.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课后互助区】【活动探究】课本P7内容:哪种因素起主要作用,各因素之间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的?【课后练习区】一、单项选择题1.“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A.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极低死亡率,很低出生率,极低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2.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3.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4.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22%,死亡率O.62%,自然增长率0.6%,其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以上都不是5.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下表是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6—7题6.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7.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小结归纳】:【学习反思】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1

《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1

《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通过对教材中图1.2、1.3、1.6和表1.2等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学法指导】重视概念理解。

弄懂概念内涵,准确把握概念“是什么、不是什么、怎么来的、怎样表述”做到对概念、原理准确理解;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知识梳理】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_________。

自然增长率 =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变化: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_________不同,_________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3、地区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_________。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_________的水平,人口增长_________。

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死亡率_________,人口增长_________。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_________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_________。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原始型:______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传统型:______出生率、______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现代型:______出生率、______ 死亡率、______自然增长率。

271导学案.高中地理2.必修.1.配R版

271导学案.高中地理2.必修.1.配R版

第六章 发展
第一节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 0 5 3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0 7 7
第 1 课时
传统工业区
预习案 ……………………………………… 0 7 7 探究案 ……………………………………… 0 7 7 训练案 ……………………………………… 0 7 8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 0 3 1
预习案 ……………………………………… 0 3 1 探究案 ……………………………………… 0 3 1 训练案 ……………………………………… 0 3 3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 0 1 7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0 3 5
预习案 ……………………………………… 0 1 7 探究案 ……………………………………… 0 1 7 训练案 ……………………………………… 0 1 9
预习案 ……………………………………… 0 3 5 探究案 ……………………………………… 0 3 5 训练案 ……………………………………… 0 3 6
预习案 ……………………………………… 0 0 1 探究案 ……………………………………… 0 0 2 训练案 ……………………………………… 0 0 3
第 1 课时
城市化及其进程ຫໍສະໝຸດ 预习案 ……………………………………… 0 2 3 探究案 ……………………………………… 0 2 3 训练案 ……………………………………… 0 2 4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 0 0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L-B2-10-001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解释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
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4.通过学习,能读懂并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采取的人口政策也不同。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
【学法指导】
运用图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知识链接】
同学们,你尝试过十多个人围在一桌吃饭吗?想像一下,当一碟菜上来的时候,十多双筷子下去以后会是怎样一种状况呢?
人多的苦恼也许你尝试过,人少会不会也苦恼呢?我们中国甚至整个世界人口的数量现状怎么样,又将怎样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人口的数量变化,你将会有所了解。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观察图1.1,思考:为什么世界60亿人口日备受重视?(A)
2.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B)
3.假设,城市里原有100人,某天出生20人,死亡10人,迁出了20人,问此城市当天人口自然增长了多少?(B)
4.活动题:
(1).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人口增长率若降至1.7%,到那时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
(C)
(2).从以上计算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明白了什么道理?(C)
5.【合作探究】
P2图1.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可知道: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然后结合P3图1.3“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分析
(1)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

那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是怎样的?(B)
(2)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呢?(B)
(3)从18世纪后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又有明显加快。

这是为什么呢?(B)
(4)20世纪50年代后人口增长情况如何?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B)
(5)从以上分析得知,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C)
6.[读图]P3图1.4“1950~2005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 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C)(注意:人口数量的增长看图中表示的数据,不要单看柱状的高低,要留意亚洲2005年人口增长的表示柱)
7.[阅读]P5阅读资料
表1.1“10个人口超1亿的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自然增长率”,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出表1.1中国家的位置,以及这些国家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发展趋势。

(A)
8. 图1.5“世界部分国家人口政策”的资料,探讨: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
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读图]P6图1.6“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思考: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A)
2.人口增长模式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变化?(B)
3.[深化]阅读P6的案例“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完成P7活动题题目。

(B)
4.不同历史时期同一个国家会有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地区差异更加明显,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A)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球:
中国:
5.世界目前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B)
【归纳小结】
【课堂检测】
1.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原因是()
A.营养好
B.女性比例高,寿命长
C.人口结构年轻
D.文化教育水平高
2. 下列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
(1)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个国家中,分别属于现代型和原始型的增长模式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读图完成
(1)有关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传统型
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C.1950~200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是现代型
(2)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A.出生率的下降
B.死亡率的下降
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
D.自然增长率上升
(3)图乙所示国家中,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乙国2000年人口增长模式一致的是()
A.英国
B.日本
C.印度
D.新西兰
【学习反思】
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你在哪些方面还需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