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转铁蛋白(TF)
总铁结合力铁转铁蛋白

总铁结合力铁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是一个血液指标,它用于评估身体中铁的储备情况。
铁在体内的运输主要通过铁转运蛋白(Transferrin,TF)进行,因此,总铁结合力也被称为铁转铁蛋白(TF saturation)。
铁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参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合成。
除此之外,铁还参与多种重要酶类的催化作用,例如维生素A和C的代谢、甲状腺素的合成、神经系统的功能维护等。
因此,铁缺乏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铁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体内: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铁和肌肉蛋白中的肌肉铁。
大约70-80%的铁存储在血红蛋白中,10-20%的铁储存在肌肉蛋白中。
剩余的铁则以游离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体内,这种形式下的铁很少,但是可以维持生理功能。
铁对身体的代谢和利用受到机体内铁调节的影响。
当身体需要铁的时候,铁的进口量增加,而当体内铁过多的时候,铁的进口量减少。
铁的进口主要受到铁转铁蛋白的调节。
铁转铁蛋白携带铁离子到身体需要铁的组织,例如骨髓中合成血红蛋白的红细胞前体、肝脏中合成铁蛋白的组织等。
在铁细胞内,铁被释放出来,转化为游离铁,然后参与到多种重要的代谢过程中。
总铁结合力(TSAT)反映身体中的铁负荷情况,它是血浆铁和铁转铁蛋白之比。
正常情况下,铁转铁蛋白几乎被铁饱和,血浆铁和铁转铁蛋白之比为20-50%。
当血浆铁增加或铁转铁蛋白减少时,总铁结合力会增加。
总铁结合力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身体的铁储备情况,诊断贫血、肝病、炎症等疾病,指导铁剂量的调整和治疗效果的观察。
当总铁结合力过高时,可能意味着身体的铁储备过多,需要调整饮食或药物使用,以减轻身体对铁的吸收。
而当总铁结合力过低时,可能意味着身体缺乏铁,需要补充铁剂。
除了总铁结合力,医生还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估身体的铁代谢情况:血清铁、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等。
不同的指标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指标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临检生化检验考试考点:尿转铁蛋白

临检生化检验考试考点:尿转铁蛋白
临检生化检验考试考点:尿转铁蛋白
导语:你知道转铁蛋白(Tf)主要是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合成的吗?这是关于临检生化检验考试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知识点吧。
转铁蛋白(Tf)是679个氨基酸构成的糖蛋白,分子量76.5KD。
主要在肝内合成,为转运Fe3+的主要蛋白。
Tf的分子量与Alb接近,直径大小也相似(Tf3.91nm,Alb3.60nm),在生理状态下Tf和Alb都很难通过肾小球滤膜,但由于Tf的`负电荷相对比Alb少,当小球的电荷屏障发生早期损害时,Tf比Alb更容易漏出。
Tf是一项反映肾小球滤膜损伤的灵敏指征。
测定方法:Tf测定可用RIA、EIA和免疫浊度法。
近年多采用散射浊度法的专用设备,可同时测定包括mAlb和Tf在内的多项标记蛋白。
参考值:
<0.173mg/mmol cr(<1.53mg/g cr)(透射比浊法)
<2.0mg/L(散射浊度法)
临床意义
肾小球损伤发生时尿中Tf排出增加。
据研究资料报告,尿中Tf排出量的增加早于mAlb,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变化更为敏感。
尿中Tf浓度与Alb相比很低,检测值离散度较大,在pH≤4的酸性尿中易降解。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中目前首选项目仍是mAlb。
【临检生化检验考试考点:尿转铁蛋白】。
铁代谢相关基因

铁代谢相关基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铁是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之一,它在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生化功能,参与到DNA合成、细胞分化和氧气转运等多个生理过程中。
铁代谢相关基因则是控制和调节铁在机体内的吸收、运输和储存的关键基因,对于维持人体内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铁在机体内的代谢主要由转铁蛋白(Transferrin)、铁存储蛋白(Ferritin)以及铁调节蛋白(Hepcidin)等多种蛋白质参与调节。
铁代谢相关基因主要包括Tf(转铁蛋白)、Fth1(重链铁蛋白)、Ftl1(轻链铁蛋白)以及Hamp1(Hepcidin)等。
这些基因在铁的吸收、运输和存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转铁蛋白(Transferrin)是负责运输铁的蛋白质,它通过结合游离铁离子,使其在体内得以运输到各个细胞组织中。
Tf基因编码的转铁蛋白具有高度亲铁性,能够高效地结合和释放铁离子,从而确保铁在体内的有效运输。
而Ferritin是负责储存和释放铁的蛋白质,在机体内形成Ferritin 复合物,通过存储铁离子保持体内铁的平衡。
Fth1和Ftl1基因分别编码着重链铁蛋白和轻链铁蛋白,在细胞内协同合成成Ferritin蛋白质,发挥着储存和释放铁的作用。
Hepcidin是负责调节体内铁平衡的关键蛋白质,它通过调控转铁蛋白受体的稳定性,影响细胞对于铁的吸收和释放。
Hamp1基因编码的Hepcidin蛋白在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身体对于铁的需求和利用,以保持体内铁的稳定。
除了这些基因之外,铁代谢还受到多种其他因素的调节,例如体内铁含量、炎症状态、贫血情况等都可能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
对于铁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和了解将有助于揭示铁代谢的调控机制,为预防和治疗与铁相关的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铁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入。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和转录组学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不同基因在铁代谢中的作用和调节。
一文读懂铁、血清铁、转铁蛋白的区别与意义

铁铁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微量矿物元素,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酶、铁硫蛋白、过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许多酶的构成成分。
铁作为必需微量元素中的第一位,生理作用十分重要。
在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中都含有铁,铁在人体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生理功能的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少量含铁酶以及运铁蛋白中所含的铁,另一类是储存铁,即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铁从食物中获取后,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吸收,Fe2+比Fe3+易吸收,而食物中的铁多为Fe3+,经过消化道将Fe3+还原为Fe2+才能充分吸收。
吸收的Fe2+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内重新氧化为Fe3+,然后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起来,再通过血液循环,由转铁蛋白运载到身体各处。
转铁蛋白是一种在肝内生成的β1球蛋白,它就像是快递员,将铁运送到骨髓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或运送至网状内皮细胞储存起来,或运送到各种细胞内合成含铁酶,总之,哪里有铁的需要,它就会将铁运送到哪里去。
血清铁铁血清是人体当中的受体分子,对人体当中的铁含量以及代谢情况能够整体检测,相比铁蛋白,血清铁的诊断标准更为灵敏[2]。
铁的检测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缺铁性贫血、血色素沉着病和慢性肾病。
其中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因患者铁含量不足以及丢失过多所致的临床一种常见症状[3]。
铁测定还用于小红细胞贫血和巨红细胞贫血,以及正常红细胞贫血,如肾贫血、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病、骨髓病和中毒性骨髓损伤等的诊断和治疗的监视。
铁蛋白1943年,Granick分离出铁蛋白,铁蛋白是一种高分子的铁结合蛋白,由肝细胞合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0×103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组织中,也广泛存在于其他组织细胞中,是体内含铁最丰富的一种蛋白,在铁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铁蛋白是确定铁代谢的合适方法,治疗开始,铁蛋白测定是体内储存铁的代表性测量方法,在早期即可检测到储存铁的不足。
铁蛋白小于20ng/ml在隐性缺铁前兆的检测中是有用的,该值能够可靠的提示可被动员合成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的耗竭。
转铁蛋白的研究进展_赵建辉

1转铁蛋白的结构与理化性质转铁蛋白是Holmberg和Laurell首次发现的[1]。
不同种类的转铁蛋白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免疫特性,但均有两个三价铁离子结合位点[2,3]。
在不同研究中,按其含铁数目,分普通转铁蛋白或铁饱和转铁蛋白、单铁转铁蛋白、脱铁转铁蛋白。
按其构型,分普通型转铁蛋白和异构型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是单链糖基化蛋白,糖基约占6%,由N端和C端两个具有高度同源性的结构域组成,两个结构域由一短肽连接,N端、C端结构域又由两个大小相同的小亚基构成,小亚基间的间隙是Fe3+结合位点,能可逆地结合Fe3+[4]。
Fe3+与来自两个赖氨酸的氧原子、一个组氨酸的氮原子、一个天门冬氨酸的氧原子和碳酸阴离子中的两个氧原子通过配位键形成一个八面体的几何形状。
除了Fe3+,很多其他二价和三价金属离子也可结合到这个结合位。
转铁蛋白二硫键对其结合金属离子以及受体有一定影响。
已经证实人转铁蛋白是由两个结构相似的分别位于N-端和C-端的球形结构域组成的单一肽链,含有679个氨基酸残基,共有38个Cys,形成19对二硫键,其中,N结构域有8个,C结构域有11个[5]。
二硫键对于蛋白质维持其构象起很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稳定二级和三级的肽链内部结构,而且可以介导肽链间四级结构的形成[6]。
转铁蛋白的特异吸收光谱是转铁蛋白结合铁离子后的反映[5],大多数转铁蛋白结合铁后的特异吸收峰在400~500nm之前。
转铁蛋白在生物体内有调节铁离子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双重作用,即转铁蛋白在机体中的铁离子交换的动力学不仅包括物质的量的变化,也包括物质的能量转化。
此外,转铁蛋白特异吸收峰的差异,也可能反映了转铁蛋白分子上结合铁离子部位在结构上的差异。
等电点(PⅠ)是蛋白质最典型的物理特性,大多数转铁蛋白的等电点偏酸性,如人血清转铁蛋白等电点为5.9[7]。
转铁蛋白显酸性是由其蛋白质中氨基酸总的电荷决定的,这与转铁蛋白在结合铁的过程中形成Fe3+-TRF-CO2-红色三元配合物而传递铁离子的生理功能是吻合的[8]。
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值

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值
转铁蛋白饱和度是血液中一种关键的指标,用于测定人体对铁的利用情况,它是血红蛋白蛋白质(Hb)和血清转铁蛋白(Tf)之间的比例,也叫结合率。
正常情况下,血清转铁蛋白比血红蛋白蛋白质多一点,最正常的比例在20-50%之间,一般的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值为30-50%,最佳值可以达到50 % 以上。
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值虽然可以说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饱和度,但并不能直接反映人体的机体铁生理状态。
转铁蛋白饱和度受血红蛋白量、血清铁离子浓度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因而往往比铁总量和铁结合力更容易受到影响。
正常人血液中转铁蛋白饱和度值为26-75%,但自然受到铁、氧等营养运输的影响,有时会超出这个范围。
如果血液中的转铁蛋白饱和度在100%以上,那么就可能说明血液中铁离子浓度过高。
同时,转铁蛋白饱和度过低也会导致病人体内血红蛋白水平不足,可能说明病人贫血。
总之,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值介于26-75%之间,当血液中的转铁蛋白饱和度超过了75%或者低于26%,就可能说明病人存在铁离子过多或者铁缺乏的问题。
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值

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值
转铁蛋白(Transferrin)是一种由谷胱甘肽酸(cysteine)多肽
链组成的两性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运输血液中的铁离子(Fe2+)。
转
铁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分泌到血液,它一般有两种形式:经过转化的铁
结合转铁蛋白(Tf-Fe)和未经转化的铁结合形式(Tf-Fe3+)。
转铁
蛋白饱和度(TSAT)是衡量转铁蛋白在血液中的能力吸收及转运铁离子
的指标,即用来测定转铁蛋白和血液中的铁离子的比例。
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值一般位于20%-50%之间,不同的定量方法会
有所差异。
正常情况下,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20%意味着铁缺乏症,超
过50%的转铁蛋白饱和度表明存在铁滞留或有慢性疾病的可能,病人可
能出现症状如乏力、新发性贫血等。
转铁蛋白饱和度评价不仅可以用于检测铁缺乏症,还可以帮助诊
断慢性肝疾病、肾病等疾病,对于血液中的铁离子的循环有重要的意义。
转铁蛋白的正常饱和度大约在600μmol/L左右,不同的定量方法
会有所不同。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转铁蛋白饱和度也会相应降低,成年人正常值较儿童小10%-20%。
转铁蛋白(fpn)表达,纯化和功能的研究

转铁蛋白(fpn)表达,纯化和功能的研究
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f)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单链糖蛋白,具有亲铁性。
它由重链(H)和轻链(L)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每个亚基分别由约600
和30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别为 kDa和34 kDa。
转铁蛋白的主要生
理功能是能结合并转运铁离子,在机体铁的吸收、利用、运输和储存中起关键作用。
转铁蛋白的表达:
转铁蛋白可以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包括肝细胞、网状内皮细胞和红细胞等。
在肝细胞中,转铁蛋白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铁的供应、激素和生长因子的水平等。
转铁蛋白的纯化:
转铁蛋白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纯化,包括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转铁蛋白的分子量、电荷和特异性结合能力等特性进行分离和纯化。
转铁蛋白的功能研究:
转铁蛋白的功能主要与其结合和转运铁离子的能力有关。
在铁的吸收和转运过程中,转铁蛋白通过与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受体结合,将铁离子转运到细胞内。
此外,转铁蛋白还参与了铁的储存和释放过程,对维持机体铁的平衡至关重要。
除了铁的转运和储存功能外,转铁蛋白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功能。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转铁蛋白可以作为营养物质转运蛋白,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
此外,转铁蛋白还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总之,转铁蛋白是一种重要的铁转运和储存蛋白,在维持机体铁的平衡和生理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进一步研究转铁蛋白的表达、纯化和功能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作用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转铁蛋白(TF)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检测范围:0.023nmol/L –1.5nmol/L
最低检测限:0.006nmol/L
特异性:本试剂盒可检测人TF,且与其他相关蛋白无交叉反应。
有效期:6 个月
预期应用:ELISA 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中TF 含量。
说明
1. 试剂盒保存:2-8℃。
2. 中、英文说明书可能会有不一致之处,请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3. 刚开启的酶联板孔中可能会含有少许水样物质,此为正常现象,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任何影响。
实验原理
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载体,往包被抗TF 抗体的微孔中加入标本或标准品、HRP 标记的抗TF 抗体,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显色。
底物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TF 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 值),计算样品浓度。
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 酶联板(Assay plate ):一块(96 孔)。
2. 标准品(Standard):2 瓶(冻干品)。
3. 酶结合物(HRP-conjugate): 1 x 120μl /瓶。
4. 酶结合物稀释液(HRP-conjugate Diluent) : 1×20ml/瓶。
5. 样品稀释液(Sample Diluent):2×20ml/瓶。
6. 底物溶液(TMB Substrate):1×10ml/瓶。
7. 浓洗涤液(Wash Buffer)1×20ml/瓶,使用时每瓶用蒸馏水稀释25 倍。
8. 终止液(Stop Solution):1×10ml/瓶。
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
1. 标准规格酶标仪
2. 高速离心机
3. 电热恒温培养箱
4. 干净的试管和Eppendof 管
5. 系列可调节移液器及吸头,一次检测样品较多时,最好用多通道移液器
6. 蒸馏水,容量瓶等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1. 血清:全血标本请于室温放置2 小时或4℃过夜后于1000 x g 离心20 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标本放于-20℃或-8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 血浆:可用EDTA 或肝素作为抗凝剂,标本采集后30 分钟内于2 - 8° C1000 x g 离心15 分钟,或将标本放于-20℃或-8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注:标本溶血会影响最后检测结果,因此溶血标本不宜进行此项检测。
标本的稀释原则:
血清,血浆样本用样本稀释液进行1:20000 倍稀释后进行检测,具体操作如下:取1μl 样本加入到99μl 的样本稀释液(1:100 稀释)中混匀,再从上述稀释液中取1μl 加入到
199μl 样本稀释液(1:200 稀释)中混匀。
得到的即为1:20000 倍稀释后的样本。
此推荐稀释倍数仅供参考,用户应根据实验自行确定其最优稀释倍数。
标准品的稀释原则:
2 瓶,使用前于6000-10000rpm 离心30 秒。
每瓶临用前以样品稀释液稀释至1ml,盖好后静置10 分钟以上,然后反复颠倒/搓动以助溶解,其浓度为1.5nmol/L,做系列倍比稀释后,分别稀释 1.5nmol/L,0.75nmol/L, 0.375nmol/L, 0.187nmol/L, 0.094nmol/L, 0.047nmol/L,0.023nmol/L,样品稀释液直接作为标准浓度0nmol/L,临用前15 分钟内配制,用完丢弃,下次检测使用新鲜配置的标准品。
如配制0.75nmol/L 标准品:取0.5ml(不要少于0.5ml)1.5nmol/L 的上述标准品加入含0.5ml 样品稀释液的Eppendorf 管中,混匀即可,其余浓度以此类推。
酶结合物的稀释原则:
打开瓶盖前请离心,收集瓶壁上的溶液。
临用前用酶结合物稀释液稀释,稀释前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每次实验所需的总量配制(每孔100μl),实际配制时应多配制0.1-0.2ml。
如10μl 酶结合物加990μl 酶结合物稀释液的比例配制,轻轻混匀,在使用前一小时内配制。
洗液的配制
将浓洗涤液移至室温平衡半小时,取浓洗涤液,根据当批检测数量,用蒸馏水1:25 稀释,混匀后备用。
操作步骤
实验开始前,请提前配置好所有试剂,试剂或样品稀释时,均需混匀,混匀时尽量避免起泡。
每次检测都应该做标准曲线。
如样品浓度过高时,用样品稀释液进行稀释,以使样品符合试剂盒的检测范围。
1. 加样:分别设标准孔、待测样品孔。
加100μl 样品稀释液作为标准品S0孔。
余孔分别加标准品或待测样品100μl,注意不要有气泡,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酶标板加上盖或覆膜,37℃反应60 分钟。
为保证实验结果有效性,每次实验请使用新的标准品溶液。
2. 温育后,弃去孔内液体,甩干,洗板3 次,每次浸泡1-2 分钟,200μl/每孔,甩干,最后用力在洗水纸上拍干。
3. 每孔加酶结合物100μl,空白孔不加。
混匀,37℃,60 分钟。
4. 温育后,弃去孔内液体,甩干,洗板5 次,每次浸泡1-2 分钟,200μl/
每孔,甩干,最后用力在洗水纸上拍干。
5. 依序每孔加底物溶液90μl,37℃避光显色20 分钟。
6. 依序每孔加终止溶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终止液的加入顺序应尽量与底物液的加入顺序相同。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底物反应时间到后应尽快加入终止液。
7. 用酶联仪在450nm 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光密度(OD 值)。
在加终止液后15 分钟以内进行检测。
实验备注
1. 用户在初次使用试剂盒时,应将各种试剂管离心数分钟,以便试剂集中到管底。
2. 每次实验留一孔作为空白调零孔,该孔不加任何试剂,只是最后加底物溶液及终止液。
测量时先用此孔调OD 值至零。
3. 为防止样品蒸发,试验时将反应板放于铺有湿布的密闭盒内,酶标板加上盖或覆膜。
4. 未使用完的酶标板或者试剂,请于2-8℃保存。
5. 建议检测样品时均设双孔测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洗板方法
手工洗板方法:吸去(不可触及板壁)或甩掉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实验台上铺垫几层吸水纸,酶标板朝下用力拍几次;将推荐的洗涤缓冲液至少0.2ml注入孔内,浸泡1-2 分钟。
根据需要,重复此过程数次。
自动洗板:
如果有自动洗板机,应在熟练使用后再用到正式实验过程中。
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纵坐标(对数坐标),OD 值为横坐标(普通坐标),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 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OD 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OD 值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注意事项
1. 本操作说明适用于48T 试剂盒,48T 试剂盒中酶联板、标准品及酶结合物的量减半。
2. 当混合蛋白溶液时应尽量轻缓,避免起泡。
3. 洗涤过程非常重要,不充分的洗涤易造成假阳性。
4. 一次加样时间最好控制在5 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5. 请每次测定的同时做标准曲线,最好做复孔。
6. 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请先稀释后再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稀释倍数。
7. 底物请避光保存。
8. 不要用其它生产厂家的试剂替换试剂盒中的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