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审计概论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章审计概论第一篇:第一章审计概论第一章审计概论本章重要考点串讲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的特征审计的特征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考点二审计的分类和方法一、审计的分类(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按审计与被审计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四)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二、审计的方法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抽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是主要用于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
目前,审计中常用的有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和鉴定法。
考点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1)经济监督职能(2)经济评价职能(3)经济鉴证职能二、审计的作用(1)制约作用(2)促进作用(3)证明作用第二篇:第1章审计概论教案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计学》(0160)授课教案第1章审计概论1.1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第一章 审计

第一章审计概论一、审计的定义审计: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结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型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一)审计的主体审计主体: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包括: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审计的委托者:是针对社会审计而言的,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后进行。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政府审计的对象:为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国务院财经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
内部审计的对象:为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
社会审计的对象:是委托人指定的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四)审计依据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
审计依据主要包括:1.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2.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3.企业内部的预算、计划、经济合同(五)审计的目的审计的目的:就是审计工作预期要达到的目标。
就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六)审计的本质审计的本质应概括为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
二、审计特征(一)独立性第一,机构独立机构独立是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关键。
第二,业务工作独立不能受任何干涉第三,经济独立(二)权威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西周时期萌芽2.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3.“上计”于雏形4.宋代设立是我国审计定名之始5.1914年,审计院同年颁布了《审计法》6.1983年9月正是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7.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一,隶属于议会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第二,隶属于政府罗马尼亚,菲律宾第四,隶属于财政部瑞典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司会”内部审计的雏形(二)国外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德国的克虏伯公司早于1875年就实行了内部审计制度2.美国的铁道部门也在19世纪除开始了对铁路系统的内部财务和经营进行审计3.美国最早建立了“内部审计师协会”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隶属关系看来,国际上常采用的模式有:一是,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二是,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下面的监事会或相关类似委员会三是,内部审计隶属于总经理四是,内部审计隶属于财会部门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条件(1. 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社会审计、民间审计。
第一章审计学概论

第一章·审计学概论本章要点掌握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了解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熟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其它审计之间的关系熟悉审计的方法与分类了解审计的职能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定义审计是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和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政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一)审计的主体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专职机构:国家审计机关、国家审计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
专职人员:专门从事国家审计的人员、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和依法批准执业注册会计师(二)审计的授权者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的相关领导的授权,他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审计的委托者是针对社会审计而言的。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审计的客体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例:政府审计对象为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
内部审计的对象为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
社会审计的对象是委托人指定的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四)审计依据审计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内部的预算、计划、经济合同等。
(五)审计目的社会审计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六)审计的本质审计的本质概括为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
独立性是审计的重要特征。
二、审计的特征审计的含义: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第一章 审计概论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是将系统理论和战略理论更 广泛导入审计方法之中的一次划时代的创新模式。 从企业的战略分析着手,通过“战略风险透视-经营 环节问题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具体审计目 标的分解-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和性质的确定” 的思路,将被审计客户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企业经 营风险分析紧密结合起来。 这种全新模式要求独立审计师从更开阔的视角发现 与报告被审计客户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从 而减少审计失败的风险。
4.报告使用者 除企业股东外,更 社会公众 突出了债权人 5.审计范围 6.其他 扩大到测试相关的 内部控制 拟订审计准则.推 行注师资格考试制 度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演进与发展
1918年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 第一家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1980年开始恢复,1988年成立中国注册会计师 协会,1997年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 1999年2月发布了第三批独立审计准则,于1999 年7月1日开始施行 2006年发布,2007年1月执行与国际审计准则趋 同的审计准则体系 截止2007年底全国会计师事务所6990家,注册 会计师77000人
经济人的狭义解释: 一切向钱看! 钱多总是比钱少好! 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并不是如此!
人不简单,我们需要一种复合的分析 工具; 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说
审计的起源
16世纪意大利商业城市威尼斯出现了最早的 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中,有的合伙人不参与经营管理, 出现了两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 客观上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第三者对合伙企业 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于是产生了对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初需要。
审计的定义
第一章_审计概论

第一章审计概论㈠审计的定义和特征⒈识记:⑴审计定义包含的内容答:审计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⑴审计的主体。
审计的主体也称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⑵审计的授权者(或托付者)。
对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审计的授权者包括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审计的托付者是针对社会审计而言的,在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都是接受被审计单位的托付,签订审计业务商定书后进行的。
⑶审计的客体(对象)。
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确定时期内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出来。
⑷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针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提出审计看法、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⑸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预期要达到的目标。
⑹审计的本质。
审计的本质是具有独立性的活动,该活动具有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职能。
⑵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含义答:⒉领悟:⑴审计的定义答:审计是指由国家授权或接受托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特地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⑵审计的特征答:审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两个方面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⑴机构独立。
审计机构不受制于其他部门和单位。
⑵业务工作独立。
审计工作不能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应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为评价和鉴定。
另外,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⑶经济独立。
经济独立是保证机构独立和业务工作独立的物质基础。
审计组织的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保证。
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打算了它的权威性。
1.第一章审计概论

23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会计师条 例》。 1925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国会计师公 会”。1933年,成立了“全国会计师 协会”。至1947年,全国已拥有注册 会计师2,619人,并建立了一批会计师 事务所。 .
24
新中国成立后,于1980年恢 复和重建了注册会计师制度
著名的三角贸易,即船只首先由欧洲出发,运 载甜酒、棉布以及金属制品(特别是枪支)来 到非洲换取奴隶,然后把黑奴从非洲贩卖到美 洲,最后将黑奴在美洲栽种的热带经济作物如 蔗糖、可可等运回欧洲销售,给参与这个三角 贸易体系的公司带来巨额利润。
31
31
南海公司成立的背景是: 1710年,英国在既没有任何已存在之资金, 又没有可以依赖的政府信用的情况下,为了 偿还一笔较大的海军粮食储备欠款和运输债 券,通过国会法案,设立大不列颠南海贸易 公司(即南海公司),拥有对西班牙南海和 南美洲其他地区之独家贸易权,让债权人相 信新的有吸引力之贸易会给他们带来利益。
33
33
南海公司为了融资,还对外编织了一套美丽的谎言: 南海公司可以把英格兰的加工商品送上南美东部海 岸,而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 当地的土著就会付给英国人价值百倍的金锭银锭, 数以万计的“金砖银石”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 而且,西班牙允许南海公司在智利和秘鲁沿岸为了 交通的目的使用其四个港口。 由于南海公司对其好处大作宣传,并对公司利润进 行虚高预告,还提出60%高额股利的预计,股价迅 速 上 升 ( 1720 年 1 月 还 是 128 英 镑 / 股 , 6 月 已 是 1050英镑/股)。
34
34
第1章 审计概论 《审计》PPT课件

………………
要求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共47家)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转制。
1.5.2会计师事务所的职员级别
地反映了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经济事项,因而审计人员应全 面掌握会计准则。 • 除了懂会计之外,审计人员还必须拥有收集和解释审计证据 的专业能力,这种专业能力正是审计师与会计人员的区别所 在。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确定所测试项目的数量和类型, 评价审计结果等,这些都是审计特有的工作。
1.3 审计的分类
(一)按主体分类
风险导向审计盛行(第6、7章详讲)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与扩展
(二)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918年6月,留学日本归来的谢霖向北洋政府提议建立会计师 制度。当年9月,我国第一部CPA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颁布。 谢霖取得第一号会计师执照,并在1921年开设了我国第一家会 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对整个审计工作进行管理,制定项目计划、 复核项目工作、并责与客户的沟通与联系。 一个高级经理人员可能同时负责一个以上的 业务
复核整个审计工作,参与制定重要的审计决 策。由于合伙人是事务所的所有者,故对审 计工作和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承担最终责任
1.5.3 职业资格的取得
注册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CPA)
动 – 内部审计组织:经济活动的鉴证和咨询活动
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财务报表 鉴证和经济活动评价活动。
1.2.2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会计 • 对经济事项进行系统地记录、分类和汇总,其目的是为决策
审计课件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是在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 分离而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 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也就 是说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 展的基础。
二、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 隋唐至宋日臻健全阶段 中华民国不断演进阶段
由此可见,宰夫是独立于财计部门之外的职官,宰夫一职的出 现,标志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
第一 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 • “上计”制度日趋完善。 • 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第一 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3.经济鉴证
经济鉴证是指鉴定和 证表明及被有审 关计 经1 单 济位 资的 料财 是务 否报 客 观、公允地反映和说明其 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 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可信 赖的程度,并作出书面报 告,以取得审计委托人或 其他有关方面的信任。
1 机构独立
为确保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 权,对审查的事项做出客观公正的评 价和鉴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审计机构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经济监督。
3 人员独立
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必须按照审 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程序进行独 立思考,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 精神,作出公允、合理的评价和结论, 不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第一 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
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16世纪末,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商品贸 易得到了发展,出现了为筹集大量资 金进行贸易活动的合伙经营方式。17 世纪初中期,英国的苏格兰也出现了 一批类似的会计工作者。这些都是早 期的、处于萌芽状态的民间审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审计概论
1.[单选]以下有关审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审计不能为合理利用财务信息提供建议
B.审计以有限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C.审计可以增强全体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D.审计不能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内涵
2.[多选]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与审阅业务,下列各项中,存在区别的有()
A.可接受的鉴证业务风险
B.所能提供的保证程度
C.治理层与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D.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3.[单选]以下有关有限保证与合理保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提供合理保证
B.财务报表审阅业务提供有限保证
C.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合理保证
D.代编财务报表业务提供有限保证
4.[多选]在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下列各项属于审计要素的有()。
A.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
B.审计证据
C.注册会计师、责任方、预期使用者
D.审计报告
5.[单选]下列有关审计业务的责任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责任方可能是预期使用者
B.责任方可能包括部分或全部治理层成员
C.责任方通常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D.责任方可能是唯一预期使用者
6.[单选]注册会计师向甲公司财务负责人询问甲公司有价证券的持有目的,最有助于发现投资交易()认定存在的错报。
A.存在
B.完整性
C.分类
D.准确性
7.[单选]如果发现甲公司仓库职员对原材料疏于看管,最可能导致存货项目产生重大错报风险的认定是()。
A.存在
B.计价和分摊
C.完整性
D.权利和义务
8.[单选]甲公司在期末对存货计提了跌价准备,但财务报表上列报的存货金额高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表明下列()认定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A.完整性
B.准确性和计价
C.计价和分摊
D.准确性
9.[单选]以下针对职业怀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职业怀疑要求注册会计师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
B.职业怀疑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存在即合理的逻辑
C.职业怀疑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慎评价审计证据
D.职业怀疑要求注册会计师客观评价管理层和治理层
10.[单选]注册会计师的下列做中,符合职业怀疑的是()。
A.以书面声明替代其他相关审计证据
B.将多次观察得出结论推广到整个会计期间
C.将管理层诚信作为评价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因素
D.除非存在反证,将文件和记录视为真品
11.[多选]职业判断对于适当地执行审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注册会计师在作出下列决策时,尤其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的有()。
A.评价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B.是否假定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
C.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D.确定重要性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2.[单选]以下有关职业怀疑和职业判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职业怀疑建立在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
B.职业怀疑体现了职业谨慎,影响职业判断的质量
C.审计工作底稿不仅要记录职业判断的结论,而且要记录做出职业判断的依据
D.职业判断与客观和公正、独立性两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密切相关
13.[单选]以下有关检查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注册会计师只能通过降低检查风险来降低审计风险
B.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受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C.可接受的检查风险的水平受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影响
D.能否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可能影响审计意见
14.[多选]审计的固有限制决定了()。
A.财务报表审计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B.大多数审计证据仅仅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C.审计不能发现财务报表中的所有错报
D.财务报表审计只能提供有限保证
15.[简答]A注册会计师是甲公司2016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项目合伙人。
在计划审计阶段,A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所了解的甲公司及其环境识别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工作底稿记载的A注册会计师形成的风险评估结论。
部分结论摘录如下:
(1)甲公司多项固定资产在2016年末存在减值迹象,但没有计提减值准备,拟将固定资产完整性认定作为重点审计领域。
(2)甲公司财务经理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擅自注销账龄超过3年的应收账款,这可能违反应收账款的计价和分摊认定。
(3)甲公司没有对2017年初发生的销货退回进行会计处理,导致甲公司营业收入的完整性认定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4)甲公司将2017年初发货的销售交易确认为2016年度营业收入,表明甲公司2016年度销售交易违反了发生认定。
(5)甲公司将其它业务收入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可能导致财务报表的营业收入项目违反分类认定。
(6)甲公司存货成本中没有包含已发生的制造费用,导致2016年度结转的营业成本违反完整性认定。
要求:
分别考虑上述情况,指出A注册会计师所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否恰当。
如认为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第六章审计工作底稿
1.[单选]下列各项资料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其纳入审计工作底稿的是()。
A.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就重大事项的往来函件
B.管理层提供的财务报表草稿
C.注册会计师针对进一步审计程序初步思考的记录
D.因印刷错误而作废的文本
2.[多选]会计师事务所拟将审计工作底稿用于下列各项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A.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B.监督会计师事务所遵循审计准则
C.第三方监督检查
D.与网络事务所交流客户资料
3.[多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下列各项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归入重大事项的有()。
A.导致修改风险评估结论的事项
B.导致修改审计报告的事项
C.导致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事项
D.表明存在重大错报的事项
4.[多选]注册会计师记录已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下列各项中,应当记录的有()。
A.测试的具体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
B.审计工作的执行人员及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
C.审计工作的复核人员及复核的日期和范围
D.重大事项及其相关的重大职业判断
5.[单选]以下有关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审计工作底稿至少要经过一次复核
B.应当由项目组内经验较多的人员复核经验较少的人员的工作底稿
C.复核工作底稿应当在审计完成阶段进行
D.项目合伙人无需复核所有审计工作底稿
6.[单选]以下与集团项目组复核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集团项目组应当复核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
B.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均与集团审计相关
C.集团项目组在复核时,通常关注的是与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
D.集团项目组复核时通常关注的是与确定组成部分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
7.[单选]审计项目组成员对工作底稿做出的下列变动中,不属于事务性变动的是()。
A.删除或废弃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B.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
C.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
D.记录审计报告日后针对例外情况追加的程序
8.[多选]针对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出现的下列情况中,项目合伙人需要变动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有()。
A.项目组成员未将审计报告日前已获取的银行函证回函附在依据该回函形成的工作底稿后
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后获知法院于审计报告日前对被审计单位的诉讼作出终审判决
C.项目组成员在审计报告日后获悉被审计单位发生了购并业务
D.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报出后获知法院已在报表报出当日对被审计单位的未决诉讼作出最终判决
9.[单选]注册会计师利用专家工作时,下列与专家工作底稿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专家是项目组的成员时,专家的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底稿的一部分
B.外部专家的工作底稿属于外部专家,不是项目组审计工作底稿的一部分
C.注册会计师必须与专家就专家的工作底稿的使用和保管达成一致意见
D.如审计意见受到专家工作的影响,专家的工作底稿应当属于审计工作底稿
10.[简答]A注册会计师是常年审计客户甲公司2015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项目合伙人。
A 注册会计师与项目成员编制、复核、利用审计工作底稿的相关情况如下:
(1)A注册会计师要求项目组成员编制的工作底稿,应当使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地了解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
安排和范围、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2)B注册会计师在查阅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时,发现并直接更正了自己编制的某张工作底稿中存在的明显笔误。
(3)C注册会计师多次根据获取的信息修改了运用职业判对同一事项所形成的结论,规整工作底稿前,其仅向项目组提交了最终的工作底稿。
(4)归整工作底稿时,项目组成员D复印了其他成员编制的部分工作底稿,作为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的资料。
(5)甲公司大部分客户都处于同一地区。
项目组成员E在规整工作底稿时,将该地区名称作为工作底稿的识别特征。
(6)考虑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安排,A注册会计师要求项目组成员在审计报告日起的6周内完成工作底稿的归档工作。
要求:分别针对上述每种情况,假定不存在其他情况,指出项目合伙人及项目成员的做法是否存在不当之处,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