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的欧洲

合集下载

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总结

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总结

中古欧洲社会知识点总结中古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指的是公元5世纪至15世纪中叶的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期内,欧洲经历了许多重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

本文将对中古欧洲社会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探讨,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封建制度、城市发展、农业与商业、教育和文化等方面。

1. 政治制度在中古欧洲,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一种基于主君与诸侯之间的互惠关系,以土地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君主拥有土地所有权,并将土地分封给诸侯来维持国家的统治。

封建制度的实施促进了领主与农奴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封建制社会的基本结构。

在封建制度下,国家的政治权力主要集中在君主和贵族手中,由其决定国家的政治和行政事务。

常见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王国、诸侯公国、领主领地等。

在这些制度下,贵族们可以通过继承、购买或征服等方式获得土地,并享有封建制度下的权利和义务。

2. 宗教在中古欧洲社会中,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

基督教教会在中古时期对社会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

教会通过神职人员在社会中扮演着权威的角色,不仅在精神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教会在政治上拥有重要的地位,教会的高级官员和权贵在国家政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与国家政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会也对社会秩序和道德建设起了重要作用,比如它规定了婚姻、家庭、财产等的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教会的财产也非常庞大,教会拥有众多的土地、财产和财富,从而对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社会的主要政治经济制度。

在封建制度下,国王和贵族是社会的核心,他们通过封建制度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与农民签订了农奴契约。

封建制度构建了一个严格分等级的社会结构,贵族和平民之间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土地制度,贵族通过土地赋予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

而农民则成为了土地的使用者,但却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他们必须服从贵族的统治和管理。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知识归纳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础知识归纳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主要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

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中国相对应的时期是南北朝到明朝。

一、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及历史影响1.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1)多元的社会结构,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共处。

(2)政治体制:封君封臣制①背景:自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产物(性质);8世纪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②权利与义务:封君:授予土地者,当封臣受到攻击时,封君必须保护。

封臣:领取土地者。

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③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造成王权衰落。

【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3)经济形态:庄园与农奴制度:①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自给自足;②在政治: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4)封建王权逐渐形成:①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②英法百年战争,法兰西民族意识增强。

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

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③15世纪末,在抗击阿拉伯人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王权加强,完成统一。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拥有共同的认同感(历史、文化、语言、习俗、艺术、宗教或新体制等)。

(4)中古西欧城市兴起(10-11世纪):城市的“自治”和市民的“自由”成为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城市自治政府并不能完全排斥领主的权力,但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精品课件:中古时期的欧洲

精品课件:中古时期的欧洲
识记《查士丁尼法典》的构成与重要地位。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 【家国情怀】 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
时空坐标
西罗马帝 国灭亡
《查士丁尼法典》 颁布
基辅罗斯 建立
《大宪章》 签署
拜占庭帝 国灭亡
都铎王朝 建立
俄罗斯成为 地跨欧亚两
洲的帝国
476年 6世纪 9世纪 1215年 1453年 15世纪晚期 17世纪末
目 录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 城市与教会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西欧封建社会
中世纪(约公元476—公元1453年)
➢ 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 间。也有一种说法是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
➢ 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宗教的言论置于 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把中世纪 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时期;启蒙学者认为理性优于信仰,因此 将中世纪视为无知和迷信的时代。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另一方面,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 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 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
——【美】布莱恩·蒂尔尼 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农奴与奴隶的比较
领主或其管家 主持的庄园法 庭审理庄园内 的各种案件, 维护庄园的秩 序
庄园法庭
任务:庄园法庭主要审理庄园内的案件 主持人: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召开时间: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是 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 召开地点: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 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作用: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 庄 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领主的特权

《中古时期的欧洲》 知识清单

《中古时期的欧洲》 知识清单

《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清单一、政治1、封建制度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建制度是其政治结构的主要特征。

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贵族、骑士等,以换取他们的军事服务和忠诚。

这种层层分封的模式形成了金字塔状的等级结构,从国王到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再到骑士。

每个阶层都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2、教会权力基督教在欧洲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教会不仅在精神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还在政治上拥有相当大的权力。

教会可以干预国家事务,甚至国王的加冕也需要得到教会的认可。

3、城市自治随着商业的发展,一些城市逐渐兴起。

城市居民通过斗争,争取到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成立了自己的管理机构,制定了城市的法律和规则。

4、政治分裂欧洲在中古时期长期处于政治分裂的状态,各个王国和领地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

二、经济1、农业农业是经济的基础。

实行的是三圃制,即把土地分为三块,一块耕种,一块休耕,一块放牧,以保持土地的肥力。

农奴在领主的土地上劳作,向领主缴纳租税。

2、手工业随着城市的兴起,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铁匠、木匠、织工等各种手工业者组成了行会,规范了行业的生产和经营。

3、商业商业逐渐活跃,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贸易路线和商业中心。

货币经济开始发展,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三、社会1、等级分明社会分为教士、贵族和平民三个等级。

教士和贵族处于社会的上层,享有特权,平民则处于下层,包括农奴和自由农民等。

2、农奴制度农奴依附于领主的土地,没有人身自由,需要为领主服劳役,并缴纳各种赋税。

3、家庭与婚姻家庭在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婚姻往往受到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贵族之间的婚姻常常是为了巩固政治联盟和扩大财产。

四、文化1、基督教文化基督教在文化方面占据统治地位。

教堂建筑宏伟壮观,宗教艺术如绘画、雕塑等多以宗教题材为主。

2、大学的兴起一些城市出现了大学,如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

大学的课程包括神学、法学、医学等。

3、文学出现了英雄史诗、骑士文学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3 中古时期的欧洲

3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经济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1.庄园
罗马帝国灭亡后由于远距离贸 易、集中手工业生产、帝国货币等 的消失,采邑(庄园)必须为自身 提供几乎它所需要的一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 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 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 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 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 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 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 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英]伊丽莎白·奥尼尔《世界历史读本》
虽然自西罗马帝国灭亡起以后的几个世纪里,统治者集团争相扩大私人领地,但 建立起来的日耳曼人国家的国王们却一直没能建立起有效的中央集权。……大地主作 为封君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恩赐给投奔自己的下级地主贵族……这种“采邑” 或恩赐地,起初是可以废除或以其它名义取消的,但不久就成为世袭的“封土”了。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政治制度: 封君封臣制度
1.背景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地区一直战乱频繁,盗匪横行, 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
社会动荡不安。……教俗贵族趁机兼并土地,成为大地产所有 以个人为纽带的效忠关
者。这种情况下,没有财产的底层村民和一些自由农民,或以 系”出现的历史背景。
封 臣
领取土 地者
3.特点
(1)以土地为纽带; (2)权利和义务交织 在一起,有一定的契 约意义
中世纪西欧分封仪式 行臣服礼:行礼时封臣要脱帽、下跪, 解下所佩带武器,把手放到封君合拢的 手掌中,说“阁下,我是你的人了”。 宣誓效忠:行礼完毕,封臣起立,把手 放在《圣经》或其他圣物上进行效忠宣 誓,誓词是“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 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封君宣誓:封君将封臣拉起,亲吻他的 脸颊,宣誓保护封臣,并将象征分封的 信物交给封臣。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精品课件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精品课件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日耳曼人的南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古代历史终结和中古时期的开始,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第3课般称为“中古时期”,又称“中世纪”,即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经济组织 政治组织 社会组织
尖锐对立
残酷剥削
沉重压迫
农民在执政官监督下收割谷物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西罗马帝国灭亡
近代欧洲
一、西欧封建社会
1. 产生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
蛮族入侵
东罗马帝国
中古西欧主要国家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5世纪后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上,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材料二 (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⑴经济上:自给自足 ⑵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⑶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知识拓展:(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⑴交纳地租,服劳役; (2)法律上自由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材料一: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 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 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 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 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2、基本内容

封君



+ 政治契约 +



封臣 忠
立誓效忠仪式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 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上卷
政治:封君封臣制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二:(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 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 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特点: ⑴经济上:领主所有;自给自足,相对封闭;剥削农奴 ⑵政治上:领主拥有法庭,统治管理, ⑶相对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早期 传统视角下的中古西欧——“黑暗时代” 中期 多元视角下的中古西欧——“黑中有光” 晚期 传承视角下的中古东欧—— 文明交融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基本特征
• 政治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封建等级制度)
1、原因
日耳曼人夺取罗马人的土地,并把大片 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和亲信,以及部分自 由的日耳曼农民。由于频繁的战争和兵役的 压迫,自由农民日益破产。国王为保证兵源, 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要求他们按照土地 规模提供相应数量的兵员。大封建主们也大 体依照这一模式,把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属下, 属下继续分封,直到骑士。

高考历史通史考点:中古时期的欧洲

高考历史通史考点:中古时期的欧洲

高考历史通史考点:中古时期的欧洲考点3:中古时期的欧洲1、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阶段特征: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

它的基本特征是①封君封臣制度;②庄园经济;③农奴制度;④在封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市产生,王权强化,主要封建国家形成。

2、西欧的封建社会: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一系列王国,在此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一系列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去世后,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将帝国分为: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

3、封君封臣制度:(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封君授予封臣土地;封臣领取土地并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建立起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是以封土为纽带确立起来的。

一方面使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使强化王权具备可能性;另一方面,使西欧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对比西周分封制和西欧封建按等级制度,两者有何异同之处?(注意了解)同:都以土地为纽带,都是封建等级制度(层层效忠)层层分封;都是有条件的分封制;都是维护统治。

异:①所处的的时期不同;②西周分封制是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立权位的,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则与血缘关系无关;③西周分封制主从关系从最高级到最低级,效忠于上级的上级直至天子,而西欧封建制度的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

4、庄园和农奴制度: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庄园的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领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作,收入归领主所有。

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自耕自收,都要向领主缴纳租税;庄园里设有领主或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的秩序。

●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注意总结):①经济上:自给自足;②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18页正文归纳那时有什么新因素?
生产力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城市复兴、自制和市民阶层壮大
城市兴起的动因
手工业者和 商人出于经济活 动需要聚居于交 通便利之处成为 最初城市居民。
封建主在经济利益诱惑下以不同方式参与城市 复兴:同意领地上建城;为市民提供庇护;直接 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封建领主不仅保护 自由人,还保护逃亡城市的农奴, 当农奴在城市中居住1001天后,他们便获自由。 德国中世纪有句谚语:“城市空气使人由”。
西欧中世纪早期封建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在罗马帝国衰落和中世纪早期的几个世纪里,国王的权 力十分有限。缺乏强有力的统治者造就了一种新的土地占有 形式和政府制度,这就是所谓的封建制(feudalism)。
封建制度在西方的概念中,是一种贵族拥有许多特权, 而中央权力弱小的制度,封建和专制正好互为排斥,与东方 的封建专制主义是有区别的。
①理想的骑士应该是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绅士 在财产上慷慨大方,在与朋友相交时讲究诚信,对妇女要彬彬有礼 ,对领主要忠心耿耿。但这种骑士的规范只适用于上流社会。 ②骑士的另一个责任是保护教堂、保护妇女和孤寡老人和孩子。
中世纪后期,贵族阶级逐渐由武士化向绅士化发展,于是出现 了以骑士爱情、骑士风度、骑士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贵族文化。骑士 精神核心内容在现代欧洲的教育、文艺、社交诸领域中仍然发生着 影响
罗马 隶农制
日耳曼 氏族制
采邑改革
促进 发展
共同 催生
封建制度
融入
基督教会
经济上:封建大土地所 有制(以庄园为典型) 特征:农奴劳动,地租 剥削
政治上:封建等级制 导致 王权衰弱,
分裂割据
文化上:基督教神学
• 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 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 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小结:中世纪历史足迹
走出中世纪
——15至16世纪西欧社会演变
生产力的发展
中世纪西欧社会
走出中世纪
经济:庄园与自然经济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与割据 思想:神学与思想禁锢 区域的分散 封闭性
城市与商品经济 贵族衰败与民族国家 宗教的改革与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与世界联系
中世纪也是一个在黑暗中孕育希望的时代。
教会制度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欧洲政治上四分五裂,但却存 在着一种统一的组织,这就是基督教会。 在思想上,基督教思想在中世纪欧洲居于支配地位,制 约着大多数人的行为。
克洛维接受洗礼 497年
法兰克人克洛维是第一 个接受基督教的日耳曼 部落首领
公元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皇帝加冕礼。
上帝 罗马教皇
红衣主教 大主教 主教
教皇出巡 红衣主教 大主教 神父 华丽的祭坛
信徒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 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罗马教廷控制西欧的表现:
• 政治上:教皇至高无上 教阶制度 • 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 • 思想上:控制垄断思想文化
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8世纪上半叶 查理·马特(宫相) 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变更 了土地占有关系
• 法兰克无条件封土导致贵族割据势力上升, 和王权衰落。
• 公元8世纪查理.马特继任宫相,实行“采 邑改革”——有条件的分封。
• 土地+农民作为采邑分赠给贵族。封臣为封主
服兵役,履行义务,宣誓效忠。
采邑不可世袭。分封者不得 随意收营 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 民份地。普遍采用劳役 地租,农奴与领主间的 人身依附关系因而非常 明显。
14世纪后,生产力提 高和商品货币关系渗透, 导致领主自营地大为缩 减,庄园开始衰败。
影响:促进封建制度的发展 (1)经济:加速了自由农的农奴化进程,促进了
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2)政治:有条件的封建地主也层层分封土地, 逐渐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特征:“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3)采邑制度下,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 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随着采邑逐渐成为世 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入分裂割据 状态。
与国王携手,力图打破封建割据,形成等级君主制。 3文化: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大学发展,形成了世俗教育和世俗 文化,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市民 阶级
手工业者
商人 银行家
早期的资 产阶级
等级君主制(背景)
• 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 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国 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 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 据局面。
中古时期的欧洲
城市争取的自治斗争
为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 经济发展的环境。争取自治是城市反 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
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 种手段。经过斗争, 部分城市获得完全自治;
法国琅城起义
• 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 金,向主教和国王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
• 主教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又要重 新统治琅城。
骑士向封建主效忠
受封仪式
骑士制度
条顿骑士团徽章
条顿骑士团
骑士制度
严格的说,骑士属于封建贵族的末流即小贵族,是为 国王和大贵族服务的职业军人,而不属于“真正的贵族”。 一般来说,贵族肯定是骑士,但骑士不一定都是贵族。
骑士制度
骑士制度主要包括宗教、道德、礼节和“武士七艺”(骑马、 游泳、投枪、击剑、行猎、下棋、吟诗)等内容。 “骑士制度是封建主义的社会的和道德的准则。
中古时期的欧洲
时空定位:
• 中世纪(Middle Ages)是哪段时期?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14-15世纪)
约从公元500年至1500年
日耳曼人的统治----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第一任国王 墨洛温王朝创立者克洛维
法兰克王国(5世纪末) 查理曼帝国( 9世纪)
德意 法 意大 兰 志利 西
• 1112年,愤怒的琅城居民发动起义, 成立“公社”,杀死主教。国王派军队 镇压,琅城居民坚持斗争。
• 1128年路易六世被迫同意琅实行自治。
影响 城市的重新兴起时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1 经济: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封建庄园制 的瓦解。
2政治: 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等级——市民阶级。 市民
• 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新的权 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数 为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 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
二二、、等等级级君君主主制制
男生的说法更有道理。虽然宋代的
城市比欧洲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 热闹得多,也有市民阶层。
但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 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市民阶级,而 且它还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 银行家等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 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 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的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意大利——威尼斯 英 国——牛 津、曼彻斯特 法 国——琅城
特点:
1. 城市位置:海 湾、渡口、堡垒 周围 2.城市规模:规 模不大
3.城市地位:手 工业和商业中心
早期城市的特点:
(1)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 世纪城市规模相当有限,平均 人口仅为数千人。到14世纪, 一般大城市不过2万余人。 (2)空间狭小,设施滞后,环 境脏乱,一遇到大规模瘟疫, 便会迅速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