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戊戌六君子

合集下载

戊戌变法六君子包括了哪些人

戊戌变法六君子包括了哪些人

戊戌变法六君子包括了哪些人戊戌变法六君子包括了哪些人呢?大家都了解吗?以下便是本人为大家所带来的戊戌变法六君子相关资料,希望各位会喜欢!戊戌变法六君子都有谁戊戌变法六君子都有谁?戊戌变法六君子结局如何?戊戌六君子是指在戊戌年被慈禧勒令杀害的与当年的维新运动有关的六人,他们分别的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

戊戌变法六君子中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四人是光绪皇帝戊戌年新任命的军机章京;杨深秀是山东道监察御史;康广仁是康有为的胞弟。

接下来历史上的今天本人给大家简单介绍下戊戌六君子被杀真相。

戊戌变法六君子之死真相“戊戌六君子”之死,普通说法,皆谓其乃系为维新变法而死。

但考之史料,这一结论,真实大有问题。

“六君子”当年被杀的罪名是与康有为结党,实践上,“六君子”中厌恶康有为者大有人在,比方说杨锐、刘光第二人相当厌恶康党;林旭、康广仁被捕前后曾极力摆脱“康党”身份;事实上,所谓“戊戌六君子”,唯有谭嗣同一人,分明地理解本人因何而死,且的确愿意为之而死。

今人多将谭氏归入维新派之列,实践上,早在入军机处之前,谭氏即已深植激烈的反满立场。

康党事后作伪,极力掩盖“六君子”被杀真相“六君子”被捕前,康有为因全盘参与谋划戊戌年围园杀后等内情,并对其成败有所预判,已提早遁走天津。

“六君子”被杀后,康党为维护其“维新派”面目,以争取国际、国内之同情与支持,又不惜种种作伪,掩盖“六君子”被杀之真相。

1、窜改杨锐、刘光第等与康有为的关系2、窜改谭嗣同绝命诗,掩盖其反动党之真相戊戌六君子也许讨厌康党,也行名义上称是维新实系革命,其实没有一个人为康党的维新而死,几百年来,却还被贴着“康党”、“维新派”的标签,也是蛮可笑又可悲的。

纪念一种历史人物,所纪念他们的内容,然而跟该历史人物的真实行迹背道而驰,真的很悲哀。

戊戌六君子简介

戊戌六君子简介

戊戌六君子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被处死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1865~1898),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

湖南浏阳人。

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

曾六赴南北省试,因不喜科举时文,屡考不中。

1884年入新疆刘锦棠幕。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谭嗣同认识到要使国富必先变法,遂与唐才常等在湖南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并撰文提出变法主张,开湖南维新之先河。

后北游访学,遍交维新之士,结识了梁启超,1897年,和梁启超等在湖南长沙办时务学堂,并担任《湘报》主编,积极宣传变法主张,提倡“日新”思想,要求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898年6月11日,光绪下诏变法,谭嗣同被徐致靖荐入京,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协助光绪推行新政。

后被袁世凯出卖,变法遭慈禧太后的残酷镇压,9月24日被捕入狱,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就义时年仅33岁。

代表著作《仁学》,遗著编为《谭嗣同全集》。

康广仁(1867-1898)广东南海人。

名有溥,字广仁,号幼博,又号大中。

康有为弟。

自少不事举业,以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塞人才所致。

曾为浙江小吏岁余,委保甲差、文闱差,耻于清末官场的卑鄙污秽,乃弃官,专赞乃兄康有为的维新事业。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在澳门办《知新报》,后又在上海办大同译书局,发起不缠足会,创办女学堂。

认为学校不兴,必致“穷其民而败其国”,力主废八股取士制度,广开学校,讲求实用之学,以培养爱国志士。

1898年,在北京参与新政,助康有为拟新政奏稿,奔走不遗余力。

戊戌政变时被捕下狱,言笑自若,临刑犹言:“中国自强之机在此矣!”与谭嗣同等同时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著有《康幼博茂才遗稿》。

刘光第(1859-1898)清末维新变法人士。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

Thanks
091210228 张 涛
六 君 子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 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 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 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 戌六君子”。
戊戌 六 君 子
谭嗣同 康广仁 林旭 杨深秀 杨锐 刘光第
戊 戌 六 君 子
历史与艺术
当历史事件被时间之流冲刷淡薄的时候, 描写历史事件的绘画可能让历史事件继续引 发人的感情波澜;当历史人物在普通人的生 活中越来越遥远的时候,表现这些人物的绘 画可能重新赋予远去的人物以精神力量。
2、近二十年来,由于和平与发展 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革命的观 念开始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退潮, 主张循序渐进的改革的正面涵义 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由零星改革向集中改革发展 由浅层改革向深层改革发展 由急功近利到注重长效
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一个野蛮的民 族,一个不去珍惜自己的历史的民族是一 个可悲的民族。
1、一个国家在崛起的时候尽量不要 挑战当时那个霸权国的核心利益。 如果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挑战美国 的核心利益,他马上就打压你,因 为你的羽翼还没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满呢。 第一个美国的核心利益就是美元的 强势地位。 第二个美国的核心利益就是海洋, 所以谈发展航母的问题不是钱不钱 的问题,而是发展航母是否会挑战 美国的核心利益的问题。
失败与启示
失败 失败 教训 启示
1、戊戌变法的那几个文人秀才做 了一个最不应该做的事就是挑战 满族官僚的核心利益。以西太后、 刚毅为代表的满族统治的核心利 益你不要捅,不要挑战他,你可 以在他允许的范围内去做方方面 面的改革。比如成立京师大学堂、 编练新军、发展军事等等,这都 可以,但你别挑战核心利益。你 挑战核心利益了,袁世凯有丰富 的政治经验,他一定是站在西太 后那边而不站在康、梁、谭这一 边。

戊戌六君子的故事简介概括

戊戌六君子的故事简介概括

戊戌六君子的故事简介概括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1898年 9月 28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屠杀了积极参与维新运动的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和康广仁。

历史上把他们叫作“戊戌六君子”。

在这六个人中间,谭嗣同是一个最杰出的人物,他的思想最为激进。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同治四年(1865)出生在北京。

他的青年时代,正当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时候。

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很多爱国知识分子纷纷要求变法图存。

谭嗣同也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在湖南浏阳发起设立学会,集合维新志士讲求变法救亡的道理。

后来他到了南京,和在上海主办《时务报》鼓吹变法的梁启超取得密切联系,经常为《时务报》撰稿。

1897年他写成了代表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名著——《仁学》。

在这本书里,他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热烈要求进行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同时,他还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大胆地发出了冲决封建网罗的号召。

当然,在这本著作里也表露了他想不根本推翻封建制度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幻想。

就在这一年,他回到维新运动已经发展起来的湖南长沙,参加维新活动,和梁启超、唐才常等共同主办“时务学堂”,并担任《湘报》主编,在报纸上宣传变法理论,抨击清廷暴政。

1898年6月,在维新浪潮的推动下,光绪帝正式下令实行变法。

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都被任命为军机处的“章京”(“军机处”是清代专门秉承皇帝意旨,处理军国要政的中央最高权力机构。

“章京”是一种负责具体工作的较低级的官职),专门帮助光绪皇帝推行新政,负责批阅奏折,草拟诏书等工作。

顽固派不能容忍变法维新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慈禧太后等正在积极筹划政变。

维新派深感局势严重,推举谭嗣同去游说握有重兵的袁世凯,以武力保卫光绪帝,粉碎顽固派的阴谋。

但是,袁世凯却向顽固派告密,出卖了维新派。

慈禧太后立即发动了政变,一面囚禁光绪帝,一面搜捕维新派。

戊戌六君子是谁戊戌六君子斩首顺序

戊戌六君子是谁戊戌六君子斩首顺序

戊戌六君子是谁戊戌六君子斩首顺序
维新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或厌恶康党,或名曰维新实系革命,并无一人系为康党之维新而死。

下面是《戊戌六君子是谁戊戌六君子斩首顺序》,供参考阅读。

戊戌六君子斩首顺序
1898年9月28日下午三时半,戊戌六君子斩首顺序是同时被斩首。

提到戊戌六君子,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戊戌变法和在监狱里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

的确,在这六个人里,作为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的谭嗣同最为人所知。

“六人同羁提督衙门一日,次日乃解交刑部。

十三日(9月28日)内廷传出消息,有派御前大臣会审之说。

刑部大堂增设公案,部署一初。

时正上午十点钟,刚毅忽至,挥手嘱从缓,且听后命。

时刚自枢垣散值下,盖早得有消息矣。


戊戌六君子:杨锐
杨锐是四川绵竹人,出生于一八五七年,一八八九年高中举人,不过当时已经三十二岁。

杨锐应该是戊戌六君子里最不起眼的那一个了,在百度百科里甚至找不到一个单独介绍他的词条。

个人履历也很简单。

五七年出生,八九年中举,九五年发起参与强学会,九八年创立蜀学会,同年五月和林旭等人一起被举荐为官,九月被捕,随后遇害。

不过这个人有一点却值得称赞,那就是他的自我意识。

杨锐入朝廷参与变。

戊戌六君子名词解释(一)

戊戌六君子名词解释(一)

戊戌六君子名词解释(一)戊戌六君子名词解释1. 戊戌•解释:指的是公元1902年的一个甲午(戊戌)年,也称为戊戌变法。

•示例: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尝试,旨在进行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2. 六君子•解释:指的是六位参与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

•示例:六君子包括[谭嗣同](3. 谭嗣同•解释:是清朝末年的政治家,光绪帝的老师,也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示例:谭嗣同作为一位激进的改革派,积极倡导变法思想,提出了很多有关政治、经济和教育改革的主张,为戊戌变法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释:是清朝末年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戊戌变法的参与者之一。

•示例:严复主张推行新学教育,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为中国赶超西方国家做出了努力。

他在变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5. 康有为•解释:是清末的政治家、思想家,对中国的革命和变法有着重要的影响。

•示例:康有为积极倡导新政治体制和新教育理念,提倡法治、民主和科学的观念,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6. 梁启超•解释:是清朝末年的政治家、学者,也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

•示例:梁启超主张政治改革、民主制度、教育改革和科学技术的引进,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中国近代史有着重要影响。

7. 章太炎•解释:是清末的教育家、思想家,对中国的革命和教育改革有重要影响。

•示例:章太炎主张推进教育改革,提倡普及教育,为民主思潮的传播培养了大批积极分子,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释:是清末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戊戌变法的一位参与者。

•示例:管世骧在戊戌变法中主张教育普及,提倡科学教育和新技术的引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对戊戌六君子相关名词的解释和示例说明,这些人物在戊戌变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六君子中,谭嗣同是给人印象最深的。

在政变发生后,谭嗣同是有机会脱逃的,他完全可以像梁启超一样避居日本使馆,但谭嗣同坚辞不受,掷地有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好汉子铁骨铮铮,谭嗣同真不愧为一个真正血性的殉道爱国者。

随后,谭嗣同便在浏阳会馆“莽苍苍斋”静待捕者。

被捕后,谭嗣同在狱中写下这样一首诗:“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四天后,。

戊戌六君子给我们的启示

戊戌六君子给我们的启示

戊戌六君子给我们的启示戊戌六君子,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其实背后藏着许多故事,讲的是那些在百年之前,敢于为国捞命的英雄。

这几位小伙伴,真的是大写的“勇”。

想想啊,他们那种满腔热情,真心希望国家富强的劲头,放在今天,绝对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的。

你知道吗,戊戌变法那会儿,社会风气真是不一样。

大家都想变,想改革,想让国家走上正轨。

这种心情,听上去就像是你想换个新发型,心里兴奋得不得了,结果走进理发店,一看那家伙拿着的剪刀,哎呀,心里又开始打鼓。

不过,六君子们可不是那种容易打退堂鼓的人。

他们心里想着,“我就是要试试,不行就再说”。

这种勇气,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咱们再来聊聊他们的目标。

他们想要推翻那些陈旧的规矩,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种劲头儿,跟我们平常说的“心系天下”完全是一回事。

想想看,有多少人把心思放在了自己的小家小事上,结果对大事却无能为力。

而这几位小哥们可不一样,他们脑子里装的全是国家大事,连夜翻书,写文章,谋划一大堆。

听到这儿,是不是感觉他们身上有股无畏的力量?可是,话说回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六君子们的努力,在当时的环境下,简直是与虎谋皮。

明明是为了国家好,结果却遭到权贵的强烈反对。

看着这些人拼命想要推进改革,结果却被压得喘不过气,真是让人心疼。

他们就像是在闹市中叫卖的卖艺者,想吸引人们的目光,结果却只换来冷漠和嘲讽。

这种反差,简直是生活的一大悲哀。

不过,尽管如此,他们的故事依然值得我们铭记。

他们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在黑暗的夜空中发光发热,激励着后来的人们。

听说,有些年轻人看了他们的故事后,立马就想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内心瞬间燃起斗志。

要说这种激励的力量,真的是无形之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就像是小溪流淌,悄无声息,却能够滋润万物。

要说这六君子给我们最大的启示,莫过于勇敢去追求理想。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为了眼前的小利,放弃了更大的追求。

看看这几位,明知道前方有刀山火海,却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就义时,杨深秀49岁,杨锐41岁,刘光第39岁,谭嗣同33岁,康广仁31岁,来自福建侯官的―才子‖林旭,年仅24岁。

一代风流倜傥的志士仁人,以天下为己任,舍生取义,临大节而不辱。

他们手无寸铁,甚至可说是手无缚鸡之力,但他们有的是满腔热血,一片丹心,甘愿为国家民族捐躯洒血,冒死不辞。

他们真是将自己的人生的极致,义无反顾地涌入了历史的大波。

至今思之,令人无限感慨,唏嘘不已。

康广仁(1867—1898)康君名有溥,字广仁,以字行,号幼博,又号大广。

广东南海人。

康有为胞弟。

曾在浙江任小吏,因不满官场腐败而弃职。

后协助康有为从事变法维新活动。

1897年2月在澳门主持《知新报》。

不久又在上海办大同译书局,印行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俄皇大彼得变政考》等书;并发起不缠足会,创办女学堂。

戊戌变法期间,在北京协助康有为草拟新政寿奏稿,并担任联络工作。

有《康幼博茂材遗稿》。

《康广仁传》中这样描述他:
精悍厉鸷,明照锐断,见事理若区别白黑,勇于任事,洞于察机,善于观人,遂于生死之故,长于治事之条理,严于律己,勇于改过。

自少即绝意不事举业,以为本国之弱亡,皆由八股锢塞人才所致,故深恶痛绝之,偶一应试,辄弃去。

汪兆铭回忆。

其在狱中有刘姓老狱卒告之,戊戌六君子就狱,谭复生神气自若,绕行于室,拾煤屑与壁上作诗。

惜该狱卒无文,只记其―望门投止思张俭‖一诗。

林暾谷美若处子,时时作微笑。

而幼博则以头撞壁,痛哭失声大呼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承担?‖暾谷闻而尤笑不可支。

既而提出就刑,幼博更大哭不已。

刘光第慰之曰:―此乃提审。


幼博被难后,暴尸两日,始得广仁善堂为之盛殓,舁赴荒郊义地。

以广仁而收广仁,真数有前定。

南海会馆曾为之立一无字碑。

庚子联军入都,始有人凿字其上:南海康广仁之墓。

《杨深秀传》杨深秀简介
杨深秀评价
杨深秀的主张体现了其深谋远虑:八股文的弊端在中国已经积累了几千年,想一朝扫除,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只能循序渐进。

由于杨深秀提出了这些改革的措施,因而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嫉恨和排挤。

杨深秀在此后又上书朝廷,请求选择通才召见试用,把那些老弱庸愚之人全部罢免掉。

此书一上,朝中的守旧大臣更对他恨之入骨。

戊戌政变后,维新派被朝廷缉捕,京中人人恐慌,没有人敢与清廷守旧党相对抗。

杨深秀却不畏清廷之残暴,毅然上书质问光绪皇帝被废的原因,援引大义,切陈国难,要求慈禧太后撤帘归政,因此而被捕入狱。

在狱中写成诗作十几章,怆怀皇帝,忧念外患,那种忠诚的气节,溢于言表。

杨深秀为官清正廉洁,取与之间,一丝不苟。

做御史时家里仍然很穷,衣食有时都供应不上,只有靠诗文自给,虽然如此,却不曾稍改其志。

在京城住了二十年,恶衣恶食破车老马,生活艰苦,对自己要求很严,高尚的气节无与伦比,有古君子的风范。

杨深秀的墓丘完全可以用―荒凉‖两个字来概括。

一座并不高大的圆土堆,用石块围砌着,寂寞地立在一片果园中。

果园里间作着小麦,成熟的麦子正待收获,金黄耀眼。

若不是墓丘前面有一块上书―戊戌志士杨深秀之墓‖的碑石,谁会相信这土堆会属于名震中外的一代英杰。

―六君子‖血溅菜市口时,何等的阴森恐怖。

杨深秀的尸体,是他的大儿子黻田在山西同乡的帮助下收殓回来的。

缝了八大针才将头颅与身体连缀。

也是在山西同乡的帮助下,黻田将父亲的灵柩运回了闻喜老家。

为官清廉的杨深秀,家无余财,生前没有积蓄,又遭抄斩的灭顶之灾,是回乡后草草安葬了的,岂敢铺排,也铺排不起。

当时只怕是连一块碑石也未曾竖立。

《杨锐传》正文
性笃谨,不妄言邪视,好词章。

张公之洞督学四川,君时尚少,为张所拔识,因受业为弟子。

张爱其谨密,甚相亲信。

1889年(光绪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后晋为侍读。

曾入张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

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

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

强学会被封禁后,又联合会中志士抗争。

1898年春在京创立蜀学会,并办蜀学堂。

4月列名保国会,而每于集会时常当众假寐。

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

遗著编为《杨叔峤文集》和《杨叔峤诗集》。

杨锐诗作
【腊月十五夜月】
锦官城里暂停鞍,红粉楼头独倚阑。

一十二回明月夜,可怜都向客中看。

《林旭传》正文
林君字暾谷,福建侯官县人,南海先生之弟子也。

自童龀颖绝秀出,负意气,天才特达,如竹箭标举,干云而上。

冠岁,乡试冠全省,读其文奥雅奇伟,莫不惊之,长老名宿,皆与
折节为忘年交,故所友皆一时闻人。

其于诗词骈散文皆天授,文如汉、魏人,诗如宋人,波澜老成,瑰奥深秾,流行京师,名动一时。

林旭家庭
沈瑜庆是林旭的岳父。

其长女沈鹊应与林旭婚后不久,林旭返闽参加乡试,得中解元。

林旭的死讯传到福州,沈鹊应写下遗稿《浪淘沙》
而后,写下一幅挽联:
伊何人,我何人,只凭六礼传成,惹得今朝烦恼;生不见,死不见,但愿三生有幸,再结来世姻缘。

随后,服毒自尽。

刘光第简介
《刘光第传》中说他:
性端重敦笃,不苟言笑,志节崭然。

博学能文诗,善书法。

诗在韩、杜之间,书学鲁公,气骨森竦,严整肖其为人。

弱冠后成进士,授刑部主事,治事精严。

梁启超为之作传,康有为作挽联,称―孤旌特表六人中‖。

而其他人士,亦予其高度评价:―政府寮友见者,谓君子于政事无新旧畛域,斟酌最平允焉。


刘光第曾作诗:
《梦中》
梦中失叫惊妻子,横海楼船战广州。

五色花旗犹照眼,一灯红穗正垂头。

宗臣有说持边衅,寒女何心泣国仇。

自笑书生最迂阔,壮心飞到海南陬。

《望峨嵋山》
插天菡萏是疑非,万古名山布迹归。

香象渡河腾白足,澹峨江影照青衣。

寸心尘外寻烟客,一笑云端见王妃。

绰约何人说冰雪,始知庄叟意深微。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传》中这样描述他:
“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

父继洵,官湖北巡抚。

幼丧母,为父妾所虐,备极孤孽苦,故操心危,虑患深,而德慧术智日增长焉。

弱冠,从军新疆,游巡抚刘公锦棠幕府。


其候刑时,曾有一首题壁诗:―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 留将公罪后人论。

‖后来此诗被梁启超看到后,知道这个是谭嗣同在讽刺自己,所以梁启超将其篡改,变成:―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一百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永在时间里轮回,吾国吾民永远铭记。

谭嗣同为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之人,铮铮铁骨与柔情似水,真英雄耳。

其妻曰:―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

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水‖意思就是:今生把你遗忘,来世再续前缘。

谭嗣同为英雄被铭记,被妻忍痛忘记今生之情,其实,两者一样刻骨铭心。

现在,谭嗣同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浏阳县城南约8公里处牛石乡小水村石山下。

主碑刻楷书碑文:"清故中宪大夫谭公复生府君之墓"。

镌刻联语:"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