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化艺术论文参考资料
俄罗斯民族工艺品的艺术形式探析论文

俄罗斯民族工艺品的艺术形式探析论文俄罗斯民族工艺品的艺术形式探析论文[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俄罗斯民族工艺品的艺术形式、内容及工艺等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来阐述其表象中蕴藏着的深刻文化内涵。
[关键词]俄罗斯; 民族工艺品;艺术形式;文化内涵俄罗斯民族工艺品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俄罗斯民间艺术家们通过天才的创作、提炼和发展,刻画出劳动人民和英雄人物的忘我劳动和生活趣事。
同时他们也善于把无比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花草禽兽等,给予创造性的表现,这些对于人民群众的审美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俄罗斯民族工艺品的艺术形式(一)俄罗斯民族木质家具及陈设艺术19世纪中叶前,俄罗斯住房的内部陈设主要指不能搬动的家具,如高板床、浴盆、固定在墙壁上的长板凳、餐具橱等。
它们的制作基本上是和建造木屋同时进行的。
后来,才有了可以移动的家具,如衣橱、箱子、长凳、椅子、床。
其中有一种古老的可以搬动的桌子,这种桌子的腿又粗又短,下面的架子像个小柜子。
桌子也像农舍中其他的家具一样,有其传统的位置。
桌子总是放在挂圣像的神圣角落,吃饭的时候,全家人围桌而坐,大家用木勺从一个大碗里舀着吃,桌子上还放着一个盐罐。
最常见的长板凳有四条腿;有的没有腿,用粗木板代替。
在富裕的家庭里,能看到绷了面子,可以折叠靠背的雕花椅子。
三条腿的椅子用的人也很多,主要是修鞋匠、做小件木工零活的男人在工作时用的。
床在农村中是少见的,因为人们通常就睡在地上、板凳上、大壁炉上或者大箱子上。
白天,人们把被褥等床上用品卷起来或对叠起来放在高板床上。
床有时嵌到墙壁里,有时放在过道或里屋里。
有雕花和彩绘的普通木橱上面是一格一格放衣服的架子,下面是抽屉。
用树皮或薄木板做的筐子、箱子、大木箱都可以用来收藏各种衣服。
姑娘往里面放自己的嫁妆,已婚的妇女则往里面放属于她们个人的东西。
各种各样的儿童家具也很有名气,如吊篮、摇篮、小椅子、小孩儿学步车、小车等。
(二)俄罗斯民族纺织服饰及纤维艺术1.俄罗斯纺织艺术品织布技术被认为是俄罗斯民族每一个妇女都应该学会的手艺,她们凭借自己灵巧的双手能织出有各种花纹的织品。
俄罗斯文化课结课论文

俄罗斯文化课结课论文俄罗斯文化课结课论文俄罗斯文化之我见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电子0903学号:09214073姓名:杨晓生俄罗斯文化之我见——从俄罗斯历史走进俄罗斯文化广袤的俄罗斯大地,源远流长的伏尔加河,孕育了刚强不屈的俄罗斯民族。
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广阔领土的国家在历史上从来都不甘寂寞,它在历史上曾经扮演过侵略者的角色,也曾是强权主义的象征,但它也曾是被蹂躏的弱者,也曾是落后的代表。
也正因为此,俄罗斯历史才丰富多彩,俄罗斯文化才耐人寻味。
第一章蒙古铁蹄下的俄罗斯这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次被外族完全统治,而统治它的就是让整个欧亚大陆闻风丧胆的蒙古铁骑。
虽然蒙古大军在东征西讨的侵略中体现出了无比强大的军事实力,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蒙古的侵略是非正义的,而其统治手段更是残忍的。
然而,刚强的俄罗斯人民虽然被蒙古大军击败了,但是他们从没屈服,从没停止过争取自由的脚步。
鞑靼蒙古人的统治长达240年,在这期间,俄罗斯人民虽受尽苦难,但是他们人没有忘记抵抗。
像诺夫哥罗德的贫民起义、底米德里之战等战争都是俄罗斯人民积极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斗争。
在蒙古人的长期统治下,俄罗斯人能够生存、发展并重新独立,这说明他们是一个生命力十分顽强的民族,确实令人们敬佩。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蒙古人对俄罗斯人的统治不仅产生了影响,而且是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它体现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宗教、习俗等诸多方面。
这或许也是一种成长的阵痛,俄罗斯文化也在这样一个高压的外部环境下得以丰富和成长。
在民族性格上,俄罗斯人变得既进取、好客、热情,又保守、专制、封闭,这受到了蒙古这一游牧民族的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蒙古的统治下,俄罗斯人不仅没有绝望,反而实现了再团结和再统一,有了新的希望和新的发展动力,逐渐成为一个强国。
温总理曾说“多难兴邦”,而能够在苦难中奋起,能够在苦难中汲取前进的动力,也正是一个伟大国家和伟大民族的大气魄。
俄罗斯文化小论文

我的俄罗斯情结我觉得在世界文学中俄罗斯文学可以说是最迷人的。
我从上俄罗斯文化课的时候便接触和迷上了俄国文学。
尽管有世界文学这样一个巨大文学宝库,但俄罗斯文学的分量是无可替代的。
一个人要了解世界文学,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俄罗斯文学最具代表性。
俄罗斯文学非常迷人,我想这主要取决于人种,就是一种民族的特性。
民族的特性是有很大差别的,就像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之差,或像飞翔空中与爬行地上之差。
一个民族的文化、地域性、种族精神,都决定着这个民族的文学。
俄罗斯人好像是世界上最自由奔放的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民族的外表特征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不受物欲之累的自由奔放的民族,她的精神境界和气质,超出“物欲”这个人类的共性,他们是一个激情民族和抒情民族。
他们不像西方许多民族受宗教束缚太深,世界上的几大宗教没有一种是诞生在他们的国土上,他们的精神是人性的,不受拘束。
从这块土地上诞生的文学与这个民族是一致的。
普希金的诗,莱蒙托夫的诗,叶赛宁的诗,都是迷人的。
中国的爱情诗里绝不会产生“血液中燃烧着欲望的情焰”这样的诗句。
叶赛宁沿着初雪漫步,想把自己炽热的身体紧贴白桦林袒露的胸脯,想在柳树的枝杈上也嫁接上自己的手臂。
莱蒙托夫“我爱那谷茬焚烧后的袅袅轻烟”……无不让人情动。
他们的小说和诗一样迷人,同样是激情奔放的,高尔基的小说,那大海与草原,那优美的文字和意境,那澎湃的激情,让人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文学的魅力,太美了!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样的作品,让人感到的依然是美。
法国文学同样迷人,每一个热爱世界文学的读者,皆会迷上这两个民族的文学,他们都是世界文学的高峰。
但相比而言,俄罗斯文学更迷人,而且绝对迷人。
法国文学可称为都市文学,更注重社会与现实,而俄罗斯文学更注重人性,更注重大自然,在精神上如没有任何天敌的兽王。
像《静静的顿河》,完全把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哥萨克史就是自由奔放的历史,或战胜一切灾难争取自由的历史。
英国人具有绅士的风度,可以出现萧伯纳那样的作家,法国文学被都市文明圈定在物欲横流的都市里,德国是一个哲学的国度,理性的东西多,他们太务实求真了,他们的文学注定不会像俄罗斯文学那样迷人。
俄罗斯工艺品套娃工艺美论文

浅论俄罗斯工艺品套娃的工艺美摘要:俄罗斯跨越亚欧两大洲,民间美术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民间木制工艺品在整个俄罗斯民间工艺品中更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俄罗斯套娃便是其典型代表之一。
本文从套娃的由来、制作工艺以及工艺的发展三方面来探究俄罗斯民间套娃的工艺美,其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绘画技艺以及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使得俄罗斯套娃成为久负盛名的手工艺品,其自身特有的形式和内容,广泛流传于世,并成为俄罗斯特色工艺品。
关键词:俄罗斯套娃制作工艺工艺美一、套娃的由来俄语中套娃在俄语中叫做“马特廖什卡”,是从拉丁语“master”(母亲)一词音译而来的,史料记载,俄罗斯套娃诞生于19世纪末距莫斯科 73公里的古老的谢尔吉耶夫镇,由俄罗斯的一位世代相传的玩具工匠瓦西里·兹韦兹多奇金受到木制复活节彩蛋的启发后,按照画家谢尔盖·马柳京画的草图用木头削制而成的。
起初八个一套,其中最大的是一个裹着头巾,系着围裙,腋下挟着一只黑公鸡的姑娘马特廖娜。
人们都亲昵地叫她马特廖什卡,于是这个称呼在俄罗斯便成了套娃的通称。
在俄罗斯关于套娃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很小就双亡,和妹妹相依为命,但一次在牧羊的时候,暴风雨侵袭,最终迷失在雪海里,从此哥哥与妹妹再未谋面。
他非常想念妹妹,就刻了一个小木头娃娃,每天带在身上。
第二年,他想妹妹应该长大了一些了,于是又刻了一个木头娃娃。
就这样,一直过了十几年,小男孩长成了英俊的小伙子,身边一直带着自己刻的木头娃娃,他把这些一个比一个大的娃娃一个套着一个,思念的时候一个一个的打开,后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
1900年,刚刚面世不久的俄罗斯套娃首次出现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便获奖,从而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此后,俄罗斯套娃便开始在世界各地展出,引起世人瞩目。
二、套娃的制作工艺如果说木材的材质特点构成了套娃工艺品的个性,那么在创作中运用的工艺手段正是这种个性的集中体现,经过选材、加工、染色、风干、掏空、烫花、镶金等十多道工序,才能使套娃具有工艺品的性质,图案光彩艳丽,民族装饰感强,线条优美生动,质地纯朴厚实,造型十分拙朴,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的一些性格内质。
俄罗斯文化论文

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姓名:石斌学号:020*******论文“俄罗斯文化”关键词:俄罗斯思想俄罗斯文化多余人宗教摘要:在19世纪俄国文坛上,曾出现了一条“辉煌灿烂”的“多余人画廊”。
在这画廊中耸立着许多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典型。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
东正教的传播带给俄罗斯的不仅仅是宗教的信仰,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并以其强势的姿态给社会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建筑艺术在俄罗斯的繁荣和发展亦是见证了这个铁一样的历史演变进程,并以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昭示出这种演变的真实风貌。
一、俄罗斯思想俄罗斯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趋于硬性的广义俄罗斯历史文化和趋于软性的狭义东正教传统。
第三罗马自喻是俄罗斯政治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即认为莫斯科所代表的俄罗斯国家是接替罗马和君士坦丁堡来承担拯救世界任务的唯一最后继承人。
这一比喻所代表的俄罗斯大国主义民族意识和普世主义救世情怀,已深刻地渗透在俄罗斯民族性格、思维结构与理解方式之中。
第三罗马自喻及其代表的俄罗斯民族使命感是一种源于现实的理想建构。
作为俄罗斯民族意识核心要件的第三罗马弥赛亚意识具有二重性。
二、俄罗斯文化我们了解很多关于俄罗斯发展的事情,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关于文学的发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世纪,俄罗斯出现了很多的带有批判和讽刺意味的作品,与此同时,文章中的主角人物大多数都是小人物,但是又极具时代特点,他们是: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等。
这些人在俄罗斯的文学历史上被称为“多余人”。
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一半蕴藉着先进的民主革命意识,闪烁着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思想光芒,迸发着积极寻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标的火花;而另一半则被西方利己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消极思想所侵蚀,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复杂的生命形态。
俄罗斯文化论文范文

俄罗斯文化论文范文
其次,俄罗斯的艺术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俄罗斯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邃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感感染了世界各地的读者。
其中,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等作家的作品被广泛翻译和传播。
此外,俄罗斯音乐也享誉全球。
俄罗斯古典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如《天鹅湖》、《胡桃夹子》和《第五交响曲》等经久不衰地被人们喜爱和演奏。
此外,俄罗斯的美术和建筑同样令人惊叹。
例如,圣彼得堡的冬宫和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以其壮观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
俄罗斯的宗教也是其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正教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宗教,它深深根植于俄罗斯人的心灵之中。
许多俄罗斯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都与东正教有关。
例如,俄罗斯人庆祝的圣诞节和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
此外,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和圣彼得堡的耶稣救世主教堂等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
最后,俄罗斯文化中的食物和民间传统也非常有特色。
俄罗斯菜肴以肉类、甜点和蔬菜为主,例如俄式酸菜汤和俄式炖菜。
此外,俄罗斯还有许多民间传统,如俄罗斯套娃、皮切夫以及庆祝马斯克拉节的民俗活动。
这些都展示了俄罗斯人民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总之,俄罗斯文化是一个融合了不同元素的多样文化,它的历史、艺术、宗教和民俗传统都影响着全球。
探索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对于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的价值观和人民的方式至关重要。
俄罗斯文化期末小论文

俄罗斯文化之我见从历史上来看,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很难用简单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俄罗斯是近代中国共产党的老大哥,为新中国革命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中国革命事业能够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曾跟中国闹过不小的矛盾,甚至在中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落井下石,造成两国人民的不愉快。
所以,在我接下来的文字中,我想避开两国令人不快的政治方面的纠葛,单从俄罗斯文化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浅薄的认识和看法。
可以这么说,在选修谢萍老师的《俄罗斯文化》课之前,我眼中的俄罗斯只是一块幅员辽阔的版图,一个与中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关系的大国。
我崇拜普京,一个眼神如鹰一样犀利的特工出身的总统,在他的带领下,俄罗斯一改疲态,重振雄风。
此外,我熟悉一些俄罗斯的伟人,像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列宁、柴可夫斯基、契科夫、奥斯特洛夫斯基、高尔基、斯大林等等,他们在各个领域发光放热,改变全球,影响着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人。
文学方面,我拜读过《复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等世界名著,深深折服于俄罗斯文坛巨匠的深厚功底,他们给全世界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在谢萍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个学期的《俄罗斯文化》课程学习,我对俄罗斯的认知在逐步全面化,我发现我已经逐渐迷上了这个国度:这个以向日葵作为国花而且正像向日葵般欣欣向上的国家,像雨后天晴的太阳一样,充满朝气和希望。
谢老师在课上给我们放了一首俄罗斯歌曲,也正是这首歌让我逐渐喜欢上了俄罗斯歌曲,这首歌叫做《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我的男友打了一场架打的遍体鳞伤喝的酩酊大醉又沉沦毒海他简直让我无法忍让我把他逐我的身旁我如今想要一个像普京的人一个像普京强而有力的人一个像普京不酗酒的人一个像普京不使我伤心的人一个像普京不会舍我而去的人”(歌词选自《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我惊诧于俄罗斯人的直白和开放,从这首歌我看出了俄罗斯人民对普京总统的尊敬和热爱。
俄罗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赏析

目录摘要: (2)引言 (2)第一章俄罗斯特色美食发展历史 (2)第二章俄罗斯特色菜肴 (3)2.1 鱼子酱 (3)2.2 黑面包 (3)第三章俄罗斯特色饮料 (4)3.1 科瓦斯 (4)3.2 伏特加 (4)3.3 茶 (5)结论 (5)参考文献 (5)俄罗斯的美食文化摘要:俄罗斯人在饮食习惯上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数代人的集体智慧结晶。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俄罗斯的特色菜肴、俄罗斯饮料等方面的论述,给大家展示了俄罗斯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食肉,第二是食糖,并且都食之过量。
餐中无肉不叫饭,茶里没糖不为茶。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特色风俗习惯美食饮料引言:俄罗斯饮食的发展应该是在15世纪莫斯科成为其首都后才开始的,当时俄罗斯文化受到西欧文化的强烈影响,饮食文化方面俄罗斯的贵族比较崇尚法国,所以俄式菜受法式菜的影响比较大,后来俄式菜逐渐也吸收了意大利等国菜式的特点,并且结合自身的饮食习惯,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俄式菜。
第一章俄罗斯特色美食的发展历史古罗斯烹饪法形成于9世纪,直到15世纪达到兴盛。
丰富的河流、湖泊和森林为俄罗斯饮食提供了众多海鲜、野味、和浆果之类的美味菜肴。
而粥一直是俄罗斯的民族食品,它伴随了俄罗斯人的一生。
俄罗斯人把粥视为面包的“始祖”。
有句俄罗斯民间谚语这样讲:“粥——我们的母亲,黑麦面包——我们的父亲”。
在10世纪初的罗斯时期就有了萝卜、洋白菜、豌豆、黄瓜。
它们的吃法各异,生吃、煮着吃、蒸着吃、烧制、腌制和泡制。
土豆在俄罗斯普及已经是18世纪,西红柿是在19世纪才有。
直到19世纪初,在俄罗斯的菜肴中还没有沙拉。
最早的沙拉是用某种蔬菜做成的,因此得名洋白菜沙拉、黄瓜沙拉或者土豆沙拉。
后来,制作沙拉的配方也复杂起来,用各种蔬菜制作,加上肉类,因而得出一些新名字:“春天”、“健康”、“海珍珠”。
18世纪是俄罗斯社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彼得大帝不仅将首都迁往靠近西欧,更换历法,还强制性改变许多生活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文化艺术(梗概)俄罗斯文化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与俄国历史密切相关。
俄罗斯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字母表现代俄语字母表的构成和字母写法可以追溯到古基里尔字母表。
该字母表是基里尔和梅福季兄弟9世纪时在希腊文字基础上创造的。
后来,俄语字母表多次改革变形。
现代俄语字母表有33个字母。
建筑俄国建筑史发端于10-13世纪,正是在这期间,古代城市——基辅、诺夫哥罗德——产生了一批俄国建筑艺术杰作,诸如基辅(1037)和诺夫哥罗德(1045-1050)的索非亚教堂。
推翻鞑靼蒙古压迫后,莫斯科建筑流派得以与普斯科夫和诺夫哥罗德并肩繁荣发展,修建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16世纪出现了新的圆锥形石造教堂建筑样式——红场上的瓦西里·勃拉仁教堂(1555-1560)。
彼得一世时期,教堂建筑时代淡出,世俗建筑时代来临。
修筑宫殿是新首都圣彼得堡的头等大事,其风格主要是巴洛克式(彼得堡的冬宫、彼得戈夫的大宫殿、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
俄国建筑呈现出多种风格:古典主义(莫斯科的帕什科夫楼、彼得堡的斯莫尔尼学院)、后古典主义(彼得堡的喀山教堂、海军总部大厦、伊萨吉耶夫教堂,莫斯科的大剧院和练马场)。
苏联时期的建筑设计是最自负的,其中包括斯大林时代的七座莫斯科“摩天大楼”(1940-50年代)。
当代俄国规模最宏大、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依旧在莫斯科,这里既在建造新的建筑物,也在修复甚至常常是完全再现古旧建筑文物的风貌。
芭蕾舞俄罗斯芭蕾舞的产生源于两个同样重要的基础:西方传统舞蹈和俄国民间舞蹈。
俄国芭蕾舞开始获得世界性荣誉与查理·狄德罗(1767-1837)的名字有着密切关系,从此,俄国舞蹈和芭蕾舞蹈家的成就征服了全世界。
配以圣桑的音乐的《濒死的天鹅》、《牧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亚历山大·鲍罗丁的歌剧《伊戈尔大公》中的《波洛维茨舞》等等,都是俄国和世界芭蕾舞享有盛誉的剧目。
加琳娜·乌兰诺娃、马娅·普里谢茨卡娅、奥利加·列别申斯卡娅等俄国著名舞蹈家的名字已经永远载入世界舞蹈艺术的史册。
尤里·格利果洛维奇的编舞也是一样,这位杰出的舞蹈编排家领导大剧院三十年,最优秀的作品有谢尔盖·普洛克菲耶夫配乐的《石花》和《伊凡雷帝》、阿拉穆·哈恰图良配乐的《斯巴达克》、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配乐的《黄金时代》等。
今天,继承发扬俄国芭蕾舞悠久传统的有这样一些世界级明星:尼娜·阿纳尼雅什维里、伊利泽·列帕、阿纳斯塔斯雅·沃洛契科娃、尼古拉·齐斯卡利泽等等。
图书馆图书馆在俄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我们所知道的古罗斯第一个图书馆是智者雅罗斯拉夫大公1037年在基辅索非亚教堂建造的。
11至17世纪,图书馆一般建在大公和高级神职人员的修道院里。
最早的世俗图书馆是科学院和莫斯科大学的图书馆。
自19世纪下半叶起,开始形成一个向普通大众开放的图书馆网络。
现在,俄罗斯有图书馆15万多所,共有图书、杂志、报纸以及其它出版物和文献50多亿册。
俄罗斯两个最重要的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莫斯科,前称为列宁图书馆,是俄国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俄罗斯民族图书馆——圣彼得堡,是俄罗斯对公众开放的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
造型艺术俄国最古老的造型艺术形式是圣像画和壁画,它们是从拜占庭引进的。
俄国圣像画的黄金时期是15世纪。
这一时期著名的画家主要有斐奥方·格列克和安德烈·鲁布廖夫,以及一个世纪后的迪奥尼斯。
后来世俗主题逐渐加强,彼得大帝时代从西方引进了新的体裁,如历史讽喻、静物写生、风景画等等,不过18世纪主要体裁是肖像画。
这一体裁公认的大师是费多尔·洛克托夫、伊万·阿尔古诺夫、弗拉基米尔·波洛维科夫斯基。
但俄国绘画艺术真正繁荣的时代是19世纪,这一期间的绘画变得更民主。
得益于特洛比尼、别洛夫、维涅恰诺夫等画家的画作,日常生活主题进入到崇高艺术的殿堂。
最令绘画爱好者震撼的作品是卡尔·勃留洛夫的《庞贝城的末日》以及亚历山大·伊万诺夫的更宏大的、凝聚其20年心血的巨型油画《基督显圣》。
瓦西里·维列夏津(《战争颂》),中亚和巴尔干战争(19世纪末)的参加者,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示了战争的本来面目:流血、污秽和人的痛苦。
希什金、埃瓦佐夫斯基、苏里科夫、列宾、瓦斯涅佐夫、列维坦等人的创作高峰正是在19世纪。
这一时期虚拟象征主义绘画流派最鲜明的代表是马克·沙加尔。
20世纪初俄国成为新艺术思想的发源地。
最鲜明的代表是卡兹米尔·马列维奇(至上主义)和帕维尔·费罗诺夫(分析艺术)。
雕塑是俄国造型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这一领域展示才华的有众多天才的雕塑家,诸如米哈伊尔·密克申(大诺夫哥罗德纪念碑《千年俄罗斯》的创作者)、亚历山大·奥别库申(莫斯科著名的普希金塑像的作者)、薇拉·穆欣娜(《工人与集体农庄庄员》的作者)。
今天该领域公认的导师是祖拉博·切列特利、维亚切斯拉夫·克雷科夫和非凡的大师恩斯特·涅伊兹维斯内。
电影1896年彼得堡放映了俄国第一场电影。
1908年出现了第一部俄国故事片——《伏尔加河下游的自由民》。
俄国早期的经典导演有雅科夫·普罗塔赞诺夫和叶甫盖尼·鲍维尔,最著名的演员有伊万·莫朱辛和薇拉·诺罗德纳娅。
苏联时期,俄罗斯很快成为世界电影业强国,这要归功于一批具有传奇色彩的导演,诸如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亚历山大·多甫仁科和谢尔盖·爱森斯坦及其公认的世界电影艺术杰作——《战舰波将金号》。
30年代苏联最耀眼的电影搭档是女影星柳波芙·奥尔洛娃和导演谢尔盖·亚历山德罗夫。
亚历山德罗夫导演、奥尔洛娃主演的电影《马戏团》、《快乐伙伴》、《猪圈与牧人》都已成为苏联电影的经典之作。
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许多苏联演员为了鼓舞战士们的战斗精神,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前线直接在战壕前表演。
而大后方则继续拍摄影片。
战后苏联电影最重大的事件是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的影片《雁南飞》(1957),该影片获得了世界最高电影奖项之一的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20世纪下半叶的经典电影是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的《安德烈·鲁布廖夫》和《镜子》。
其他著名导演主要有1970-80年代出现的伊利亚·阿维尔巴赫、瓦吉姆·阿波德拉什托夫、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电影有资格入选俄国电影的宝库,其中不少获得了国际承认,如《烈日灼人》(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
亚历山大·索库洛夫是最近这些年最独特的导演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是关于集权心理的三部曲——《摩洛赫神》、《金牛座》和《太阳》。
文学我们所知俄国最早的文学作品属于古罗斯时期。
这就是古罗斯文学。
这一时期最早最重要的文学体裁是编年史体,而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编年史汇编是《往年纪事》(约1113年)。
11-12世纪罗斯创造了卓越的古罗斯文学古籍——《伊戈尔远征记》。
18世纪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把古斯拉夫语和俄罗斯口语进行了独特的“融汇”,借助它可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俄国文学最光辉的时代可以说是19世纪。
正是在这一时期,俄国文学语言之父亚历山大·普希金创作了自己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大尉的女儿》等等)。
19世纪不仅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古典文学大师的创作时代。
该时代的作家主要有:亚历山大·格里鲍耶多夫(《聪明误》)米哈伊尔·莱蒙托夫(《童僧》、《当代英雄》等)尼古拉·果戈理(《狄康卡近乡夜话》、《死魂灵》等)剧作家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狼和羊》等)费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白痴》等)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伊万·屠格涅夫(《父与子》、《罗亭》、《贵族之家》等)伊万·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悬崖》等)尼古拉·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过好日子》、《俄罗斯妇女》等)米哈伊尔·萨尔蒂科夫-谢得林(《外省札记》、《一个城市的历史》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安东·契诃夫的创作时期(《樱桃园》、《三姐妹》、《海鸥》等)。
随着“革命的海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高尔基出现在文坛上(《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母亲》),文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俄国古典文学传统在伊万·布宁、亚历山大·库普林等人的创作中得到继续。
20世纪初被认为是俄国诗歌的“白银时代”,新流派不断涌现。
象征派诗人亚历山大·勃洛克正处在创作极盛期,高唱对永恒之美的渴求(《陌生女郎》、《美女诗抄》)和对新的历史时代的欢迎(《十二个》)。
勃洛克的同时代人中有著名的阿克梅派尼古拉·古米廖夫、安娜·阿赫玛托娃、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以及此时的未来主义者、稍后成为旗帜鲜明的革命拥护者的弗拉基米尔·马雅科夫斯基(《好!》、《弗拉基米尔·伊里伊奇·列宁》)。
20世纪初文坛上还活跃着这样一些天才作家和诗人: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安德烈·普拉东诺夫《切文古尔镇》、《地槽》)、罗斯农村的吟唱者、抒情诗人谢尔盖·叶赛宁(《安娜·斯涅金娜》、《二十六人的歌谣》、《黑影人》)、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白卫军》、《大师与马格丽特》)。
接下来的一代也在俄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印痕,他们是:小说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新开垦的处女地》)、维克多·阿斯塔菲耶夫(《鱼王》)、诗人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等着我吧》)、亚历山大·特瓦尔多夫斯基(《瓦西里·焦尔金》、《路边的房子》)等。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创作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古拉格群岛》、《癌症楼》)。
近年来,俄国文学中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阿列克桑德拉·马里尼娜、达丽娅·敦佐娃、鲍里斯·阿库宁(所有名字都是笔名)等作者的小说和侦探题材空前流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纯正文学名副其实的继承者——弗拉基米尔·马卡宁(《地下活动,或时代英雄》)、塔季扬娜·托尔斯塔娅(《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