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社会与文化期末论文
俄罗斯文化之我见

俄罗斯文化课期末论文——俄罗斯文化之我见姓名: 程玲燕学号: 09224006院系: 机械及电子控制工程学院专业: 工业工程班级: 0914班俄罗斯文化之我见有这样一种植物:它有感觉,有呼吸,还有彼此相通的语言,植根于当地的民俗之中,当地人民与之保持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深厚情结。
它是什么?因时因地而异,也许你会联想出形形色色的答案。
然而,在俄罗斯人的眼中,最适合的谜底恐怕就非白桦树莫属了。
在俄罗斯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处处都有白桦树的踪影。
从布良斯克到西伯利亚,从伏尔加河到贝加尔湖,广褒的山川上,宁静的河水旁,到处都有茂密的白桦林。
可以说,俄罗斯就是白桦林的国度。
从小俄罗斯留给我的印象便是白桦树。
那是在我小学的时候,看了用古老的放映机放映的前苏联的经典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尽管十几年过去了,但那种坚强、优美、自信、骄傲的乔木已然根植在了脑海。
生长在南方的我并没有亲眼见过白桦树,但是,在一幅幅的照片中,她是这样的:树干耸立,上有线形横生的孔,远看好像生着无数眼睛在向四周了望。
枝叶疏散,枝条柔软,迎风摇曳。
但是,仅有优美的身姿还不够吸引我,她的顽强的生命力才是让人称道。
她的喜光抗寒,她的端直挺拔,她的白色的主干冰肌玉骨,她的素淡深邃,正如俄罗斯人纯正质朴的品格和不惧艰险、迎难而上的气概。
无论是在自然中在俄人的生活中还是在画里在作家的笔下,俄罗斯四季的白桦林各有风韵。
春季的白桦林像一群白衣天使,散发出诱人的芬芳。
俄罗斯人喜欢在这万物复苏的时节深入其间,尽情享受春的气息。
他们闭上眼睛,聆听那似有似无,时断时续的沙沙声;他们割开白桦树的树皮,吸吮那露珠一般清凉的汁液;他们还可以剥下树皮,书写那浪漫的情书。
夏季的白桦林一片碧绿,枝叶舒展、郁郁葱葱,起伏如波。
蓝蓝的天空衬托着它的高洁,缤纷的野花装点它脚下的土地。
它以高大的身躯支撑着天空,笑看白云飘飘、狂风呼啸;它固守着大地,聆听潺潺流过的溪水,就像当值的哨兵警惕地守卫着军营和家乡。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论文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论文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论文专业学生学号关键词:俄罗斯;文化;地理一、课程简介学习了一个学期的《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这一门课程,自己在各方面也是有了不小的收获,相比之前,现在的我能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可以说是让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一些,下面就先从我的个人理解对《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这一门课程做出我的看法。
(一)课程目的通过对《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们增进对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给学生一些文化上的熏陶,除此之外,也侧重提高学生在搜集资料方面的信息整合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展示时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包含俄罗斯地理、俄罗斯军事、俄罗斯经济、饮食、文学、历史(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音乐、文化、历史等方面,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授予学生不同的知识,也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满足。
(三)授课方式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块,分别是:1.教师授课在每一次的授课中,老师均发挥着比较的作用,除了PPT教学,观赏视频之外,魏老师每次课也都会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更加深刻的讲解,并且起到一个比较不错的引导作用,当然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观点或者知识,魏老师也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做到教学相长。
2.学生展示学生的展示是《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这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不同的小组,并针对自己小组负责的部分进行分工合作,在这一过程,大家能够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资料整合能力,当然在最终小组展示的时候也是各具特色,每个小组都是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展示自己小组的努力成果,并且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二、兴趣模块论述在众多的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其中的地理模块,因为在我看来,地理因素是导致一个地区其他文化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了解了一个国家的地理,就能更轻松地把握这个国家的文化知识。
俄罗斯文化课结课论文

俄罗斯文化课结课论文俄罗斯文化课结课论文俄罗斯文化之我见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电子0903学号:09214073姓名:杨晓生俄罗斯文化之我见——从俄罗斯历史走进俄罗斯文化广袤的俄罗斯大地,源远流长的伏尔加河,孕育了刚强不屈的俄罗斯民族。
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广阔领土的国家在历史上从来都不甘寂寞,它在历史上曾经扮演过侵略者的角色,也曾是强权主义的象征,但它也曾是被蹂躏的弱者,也曾是落后的代表。
也正因为此,俄罗斯历史才丰富多彩,俄罗斯文化才耐人寻味。
第一章蒙古铁蹄下的俄罗斯这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次被外族完全统治,而统治它的就是让整个欧亚大陆闻风丧胆的蒙古铁骑。
虽然蒙古大军在东征西讨的侵略中体现出了无比强大的军事实力,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蒙古的侵略是非正义的,而其统治手段更是残忍的。
然而,刚强的俄罗斯人民虽然被蒙古大军击败了,但是他们从没屈服,从没停止过争取自由的脚步。
鞑靼蒙古人的统治长达240年,在这期间,俄罗斯人民虽受尽苦难,但是他们人没有忘记抵抗。
像诺夫哥罗德的贫民起义、底米德里之战等战争都是俄罗斯人民积极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斗争。
在蒙古人的长期统治下,俄罗斯人能够生存、发展并重新独立,这说明他们是一个生命力十分顽强的民族,确实令人们敬佩。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蒙古人对俄罗斯人的统治不仅产生了影响,而且是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它体现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宗教、习俗等诸多方面。
这或许也是一种成长的阵痛,俄罗斯文化也在这样一个高压的外部环境下得以丰富和成长。
在民族性格上,俄罗斯人变得既进取、好客、热情,又保守、专制、封闭,这受到了蒙古这一游牧民族的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蒙古的统治下,俄罗斯人不仅没有绝望,反而实现了再团结和再统一,有了新的希望和新的发展动力,逐渐成为一个强国。
温总理曾说“多难兴邦”,而能够在苦难中奋起,能够在苦难中汲取前进的动力,也正是一个伟大国家和伟大民族的大气魄。
俄罗斯文化论文

《俄罗斯文化之我见》王秋锦经济管理学院物业管理专业10-3 100694313摘要:在19世纪俄国文坛上,曾出现了一条“辉煌灿烂”的“多余人画廊”。
在这画廊中耸立着许多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典型。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
东正教的传播带给俄罗斯的不仅仅是宗教的信仰,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并以其强势的姿态给社会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建筑艺术在俄罗斯的繁荣和发展亦是见证了这个铁一样的历史演变进程,并以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昭示出这种演变的真实风貌。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多余人宗教东正教俄罗斯建筑在俄罗斯文化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伟大的发展历程的俄罗斯。
这个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国家,自然而然地融合着东西方两种文化,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对于文化知识的丰富理解。
我进行了很多关于俄罗斯发展的学习,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关于文学的发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世纪,俄罗斯出现了很多的带有批判和讽刺意味的作品,与此同时,文章中的主角人物大多数都是小人物,但是又极具时代特点,他们是: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等。
这些人在俄罗斯的文学历史上被称为“多余人”。
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一半蕴藉着先进的民主革命意识,闪烁着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思想光芒,迸发着积极寻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标的火花;而另一半则被西方利己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消极思想所侵蚀,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复杂的生命形态。
到头来尽管不甘心沉沦却又无力超出社会的束缚与羁绊。
他们只能是否定和怀疑的精灵,是一群生活理想的“迷惘者”,努力寻求自我实现,终因不能在生活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变成了“多余人”。
俄国评论家赫尔岑给“多余人”下定义说“他们充满高贵的愿望,但羽翼折断,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哪里:他们想隐遁起来,避开生活,这是多余的,没有益处的人。
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国情论文.doc

《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国情》课程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谈俄罗斯**:***所在院系:商学院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002班我谈俄罗斯通过这段时间对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国情的学习,我的收获颇多,感想颇多……在学习这个课程之前,我对俄罗斯有着很模糊的认识,只知道它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西方国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浓厚的民族文化,至于其它的种种,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好奇,而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俄罗斯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的揭开,俄罗斯的一切又给人一种独特的吸引……一.俄罗斯的国情俄罗斯领土略呈长方形,总面积为1705.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它的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约四分之三的人口和工业,所以一般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
同时,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使其成为一个资源大国。
虽然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俄罗斯的人口只有一亿多,这也就造成了俄罗斯地广人稀的现状,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的人口还在不断的下降,这除与俄罗斯的一些国情相关外,与俄罗斯人民自由奔放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
俄罗斯的人口问题也是俄罗斯目前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所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刺激生育,可是效果仍不显著。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广大,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但总体来说可以总结为冬季漫长、干燥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
寒冷的天气,是俄罗斯人喜欢酗酒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俄罗斯的街头有许多的“醉人”。
俄罗斯境内生活着176个大大小小的民族,各个民族的存在同时也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说完了俄罗斯的一些基本国情,接下来谈一下俄罗斯的政治经济问题,当然这也是现阶段我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俄罗斯是前苏联的一个组成部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低迷,但是以前的积累使得俄罗斯在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地位仍十分重要,普京执政之后,俄罗斯经济开始复苏,治安状况迅速好转。
目前俄罗斯的总统是梅德韦杰夫,梅德韦杰夫执政也有很大的成就,所以有关普京与梅德韦杰夫谁的执政能力更强的说法众说纷纭,在新的大选来临之前俩人之争也成为大家的热点话题,最近俄罗斯有一部新的电影,内容是普京化身为一个救世大侠,解救地球上的百姓,受到人们的热捧,对其中是否含有政治因素在这里我就不做评价了,但是效果确是大家显而易见的。
俄罗斯文化小论文

我的俄罗斯情结我觉得在世界文学中俄罗斯文学可以说是最迷人的。
我从上俄罗斯文化课的时候便接触和迷上了俄国文学。
尽管有世界文学这样一个巨大文学宝库,但俄罗斯文学的分量是无可替代的。
一个人要了解世界文学,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俄罗斯文学最具代表性。
俄罗斯文学非常迷人,我想这主要取决于人种,就是一种民族的特性。
民族的特性是有很大差别的,就像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之差,或像飞翔空中与爬行地上之差。
一个民族的文化、地域性、种族精神,都决定着这个民族的文学。
俄罗斯人好像是世界上最自由奔放的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民族的外表特征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不受物欲之累的自由奔放的民族,她的精神境界和气质,超出“物欲”这个人类的共性,他们是一个激情民族和抒情民族。
他们不像西方许多民族受宗教束缚太深,世界上的几大宗教没有一种是诞生在他们的国土上,他们的精神是人性的,不受拘束。
从这块土地上诞生的文学与这个民族是一致的。
普希金的诗,莱蒙托夫的诗,叶赛宁的诗,都是迷人的。
中国的爱情诗里绝不会产生“血液中燃烧着欲望的情焰”这样的诗句。
叶赛宁沿着初雪漫步,想把自己炽热的身体紧贴白桦林袒露的胸脯,想在柳树的枝杈上也嫁接上自己的手臂。
莱蒙托夫“我爱那谷茬焚烧后的袅袅轻烟”……无不让人情动。
他们的小说和诗一样迷人,同样是激情奔放的,高尔基的小说,那大海与草原,那优美的文字和意境,那澎湃的激情,让人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文学的魅力,太美了!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样的作品,让人感到的依然是美。
法国文学同样迷人,每一个热爱世界文学的读者,皆会迷上这两个民族的文学,他们都是世界文学的高峰。
但相比而言,俄罗斯文学更迷人,而且绝对迷人。
法国文学可称为都市文学,更注重社会与现实,而俄罗斯文学更注重人性,更注重大自然,在精神上如没有任何天敌的兽王。
像《静静的顿河》,完全把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哥萨克史就是自由奔放的历史,或战胜一切灾难争取自由的历史。
英国人具有绅士的风度,可以出现萧伯纳那样的作家,法国文学被都市文明圈定在物欲横流的都市里,德国是一个哲学的国度,理性的东西多,他们太务实求真了,他们的文学注定不会像俄罗斯文学那样迷人。
俄罗斯文化论文范文

俄罗斯文化论文范文
其次,俄罗斯的艺术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俄罗斯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邃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感感染了世界各地的读者。
其中,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等作家的作品被广泛翻译和传播。
此外,俄罗斯音乐也享誉全球。
俄罗斯古典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如《天鹅湖》、《胡桃夹子》和《第五交响曲》等经久不衰地被人们喜爱和演奏。
此外,俄罗斯的美术和建筑同样令人惊叹。
例如,圣彼得堡的冬宫和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以其壮观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
俄罗斯的宗教也是其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正教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宗教,它深深根植于俄罗斯人的心灵之中。
许多俄罗斯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都与东正教有关。
例如,俄罗斯人庆祝的圣诞节和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
此外,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和圣彼得堡的耶稣救世主教堂等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
最后,俄罗斯文化中的食物和民间传统也非常有特色。
俄罗斯菜肴以肉类、甜点和蔬菜为主,例如俄式酸菜汤和俄式炖菜。
此外,俄罗斯还有许多民间传统,如俄罗斯套娃、皮切夫以及庆祝马斯克拉节的民俗活动。
这些都展示了俄罗斯人民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总之,俄罗斯文化是一个融合了不同元素的多样文化,它的历史、艺术、宗教和民俗传统都影响着全球。
探索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对于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的价值观和人民的方式至关重要。
俄罗斯文化期末小论文

俄罗斯文化之我见从历史上来看,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很难用简单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俄罗斯是近代中国共产党的老大哥,为新中国革命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中国革命事业能够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曾跟中国闹过不小的矛盾,甚至在中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落井下石,造成两国人民的不愉快。
所以,在我接下来的文字中,我想避开两国令人不快的政治方面的纠葛,单从俄罗斯文化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浅薄的认识和看法。
可以这么说,在选修谢萍老师的《俄罗斯文化》课之前,我眼中的俄罗斯只是一块幅员辽阔的版图,一个与中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关系的大国。
我崇拜普京,一个眼神如鹰一样犀利的特工出身的总统,在他的带领下,俄罗斯一改疲态,重振雄风。
此外,我熟悉一些俄罗斯的伟人,像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列宁、柴可夫斯基、契科夫、奥斯特洛夫斯基、高尔基、斯大林等等,他们在各个领域发光放热,改变全球,影响着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人。
文学方面,我拜读过《复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等世界名著,深深折服于俄罗斯文坛巨匠的深厚功底,他们给全世界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在谢萍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个学期的《俄罗斯文化》课程学习,我对俄罗斯的认知在逐步全面化,我发现我已经逐渐迷上了这个国度:这个以向日葵作为国花而且正像向日葵般欣欣向上的国家,像雨后天晴的太阳一样,充满朝气和希望。
谢老师在课上给我们放了一首俄罗斯歌曲,也正是这首歌让我逐渐喜欢上了俄罗斯歌曲,这首歌叫做《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我的男友打了一场架打的遍体鳞伤喝的酩酊大醉又沉沦毒海他简直让我无法忍让我把他逐我的身旁我如今想要一个像普京的人一个像普京强而有力的人一个像普京不酗酒的人一个像普京不使我伤心的人一个像普京不会舍我而去的人”(歌词选自《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我惊诧于俄罗斯人的直白和开放,从这首歌我看出了俄罗斯人民对普京总统的尊敬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查课结课论文(报告、案例分析)写作要求
1.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或教学要求自主安排学生论文(报告、
案例分析)采用打印版或手写版。
采用打印版的课程请学生按照本文件的相关要求提交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2.任课教师可依据具体课程要求制定评分标准,并在布置学生写论
文前将《课程论文评分表》以电子表格或其他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提交论文时一并提交评分表,《课程论文评分表》一页需要打印装订。
3.为了便于装订材料,学生提交的论文(报告、案例分析)无论是
打印版还是手写版,最好采用A4纸,且第一页为统一的封皮格式。
4.学生提交的论文(报告、案例分析)为教学档案的资料,每学期
期末任课教师都需在规定时间内将学生提交的论文(报告、案例分析)整理后,提交到开课院部的教学秘书处,以便装订存档。
教务处
2013年5月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课程论文
院系信息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班级152133001
学生姓名王佳
学号1521330035
任课教师魏丽卿
2017 年 1 月 1 日
浅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战术——苏德战场(1941年6月——1941年12月)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王佳学号1521330035
关键词:苏德战场;战略;战术
一、引言
在纳粹德国尚未入侵苏联前,苏联尚未从苏联-挪威战争中恢复过来,对于波罗的海三国也尚未完全控制。
以及苏联仍未从肃反扩大化的阴影中走出来,导致苏联的军事实力大减,人民的信任程度降低。
加之希特勒希望藉由击垮苏联来震慑美国,使其继续保持中立;击垮英国人抵抗的意志,进而快速占领英国。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希特勒最终决定对苏联开战。
1941年4月15日,一架容克86飞机由于引擎故障在罗夫诺被击落,苏联军方发现击落的飞机为一架德军侦察飞机。
1941年4月25日,驻德军事专员瓦西里·图皮科夫少将向莫斯科方面发出关于苏德边境的战争警报。
与此同时,德国正在实行希特勒在1940年12月18日签署的第21号指令,即被称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对苏侵略指令,军列携带大量人员、物资﹑弹药﹑武器装备已大举向东进发.
1941年6月27日,苏德正式开战。
兵力分布如下:
二、苏德战场
(一)德北方集团军群(波罗的海—列宁格勒战区)
在为入侵做准备的空袭中,波罗的海战区共计损失100架飞机。
同时,北方集团军群也在对维尔纽斯进行袭击。
其战术意图为在波罗的海一侧,对白俄罗斯战区的苏联军队进行包围。
在战争爆发第四天,在珀斯勒镇发起坦克反攻,战斗中,损失80辆坦克。
但是由于KV型和T-34型重型坦克在拉塞尼艾发起的多轮反击中,使德军的坦克部队遭受重大的战斗损耗。
在古德里安和霍特的部队遭受反击的时候,北方集团军群也被迫放弃了对诺夫哥罗德的攻击。
7月,德军的进攻被阻止在卢加防线。
同时,由于大量难民涌入,列宁格勒开始实行实物配给制。
8月19日,德军在进攻克拉斯诺伐迪斯克的同时,攻克了留班及托斯诺附近的苏军防线。
8月21日,霍特的坦克部队加入北方集团军群加强了对列宁格勒的进攻。
8月30日,德军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界的所有铁路和公路交通,同时,芬兰军队也从北部攻击列宁格勒。
9月8日,德军逼近拉多加湖,并迅速占领利什斯谢尔堡,全面包围列宁格勒。
借由波罗的海舰队的火力支援,德军始终无法越过距列宁格勒城区7公里的地域。
德军的进攻部队在奥拉宁鲍姆附近(列宁格勒西侧,苏联控制的最后一个波罗的海出海口)受到波罗的海舰队舰炮和岸炮的及其强力的阻击。
随即,德军指挥部向列宁格勒前线输送大批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旋即,这些飞机便出现在喀琅施塔得上空。
在第一次空袭中,“马拉号”战舰等三艘战舰沉没。
1941年9月8日,德军成功焚毁列宁格勒郊区的巴达耶夫食品库。
(二)德中央集团军群(白俄罗斯—莫斯科战区)
在为入侵做准备的空袭中,白俄罗斯战区共计损失700架飞机。
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苏德双方在普鲁扎内附近爆发了坦克战,在战斗中,苏联100余辆T-26坦克被击毁;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在文尼察附近,苏联损失约150辆T-26坦克。
德第二装甲集群从布雷斯特向明斯克和博布鲁伊斯克进发,其战术意图为
断绝苏联军队的后撤通道,其战略目的意在全歼苏军在白俄罗斯战区的军队,事实证明,其作战行动十分有效,苏军在白俄罗斯战场的200余万兵力近乎被全歼。
行动结束后,古德里安和霍特的部队受命继续深入,并在斯摩棱斯克东部汇合。
但是在深入过程中,古德里安和霍特的机械化部队都受到了苏军的袭击,古德里安不得不进行防守,而霍特却不得不放弃大卢基,向南和古德里安汇合。
1941年7月22日晚,德军开始对莫斯科的第一轮轰炸。
直至9月底同年9月30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向绍斯特卡和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
三天后,古德里安的部队成功包围叶廖缅科的部队。
9月25日,德军成功接近奥廖尔,直指图拉。
之后,德军又突然进攻斯摩棱斯克至维亚济马的公路,消灭莫斯科西部的最后的作战力量。
10月13日,卡罗加城沦陷;16日,博罗夫斯克城沦陷。
在11月初,德军成功将前线推至距莫斯科10公里的地区。
12月,德军被迫退守至距莫斯科120~150公里的地区。
(三)德南方集团军群(乌克兰—列宁格勒战区)
在为入侵做准备的空袭中,乌克兰战区共计损失300架飞机。
柳巴尔镇和新米罗波尔的德军抵达别季切夫,成功突破基辅的第一条防线。
7月9日,克莱斯特的装甲集群到达日托米尔。
两天后,德军通过日托米尔的公路到达伊尔片河
7月15日,列季切夫要塞区成为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8月3日,南方集团军群受命南下的部队在乌曼地区汇合,包围撤退的苏军。
8月5日,德军抵达苏联守军的第二道防线。
8月8日,苏联统帅部命令第284步兵师前往基辅,巩固防御。
8月21日,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加入南方集团军群,以增强对基辅的攻击。
9月初,古德里安的部队冲破苏军防御,到达洛赫维察,断绝基辅守军的退路。
随着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群和古德里安的顺利会师,基辅守军被全面包围。
9月19日,苏军全面撤离基辅。
9月,敖德萨的防御兵力由黑海舰队协助全面撤往克里米亚半岛。
不久,由曼施坦因率领的坦克部队攻破比列科普防线,打开了通往辛菲罗波尔、刻赤半岛和费奥多西亚。
三、结语
总之,在我看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有北非战场、苏德战场、中国战场的战役、战略战术上的学习和借鉴意义,由于篇幅所限,寥寥几笔,无法将战略、战术的美和绝妙表现出来。
实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