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修缮过程中的防火设计——以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为例

关于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修缮过程中的防火设计

——以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为例

摘要:本文以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为例,站在建筑专业的角度,讨论其防火设计与现存防火规范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关键词:历史建筑,防火设计,保护修缮

一、引言

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城市精神的物质载体。

然而大部分历史建筑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风吹雨淋,加上产权所有人和使用单位的不断更迭,不同程度上受到损伤,有相当数量已接近或超过预定的设计基准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因此,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改造工程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

在这个工作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既有建筑不满足现行设计规范条例的情况。一方面为了保护修缮历史建筑,使其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保证可持续再利用;另一方面,必须遵守现行建筑法规的有关规定,保证建筑安全使用,达到社会安全性和历史价值性的统一。

如今,关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专门规定或规范寥寥可数,于是,如何将建筑现状、功能优化以及执行现行设计规范这三者协调,几乎成为每个修缮项目的“重头戏”,其中防火问题尤为突出。以下将针对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改造

工程来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改造中的防火问题。

二、项目简介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原名大新公司,东临六合路,南靠南京东路步行街,西临西藏路,位于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内,是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图1)。

第一百货商店老楼建于1936年,设计者是留学美国的华人建筑师关颁声先生,建筑高度为38.4米,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地下一层为主要机电设备用房及商场,一至八层为商场,九层为电梯等设备机房。2007年,紧邻老楼北侧的新楼建成(图2)。2008年,业主对老楼2—9层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完成了建店以来最大规模的整体修缮工程。

三、建筑总平面的防火设计

1.防火间距:

图1 上海市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示意图图2 建筑总平面图

上海第一百货商店位于西藏中路与南京路步行街十字交叉口,西侧与南侧临马路,北侧新建附楼之后,与对面的高层建筑港路黄浦中心相毗邻,间距13米,严格按照高层建筑规范建设,因此也形成了北侧大楼的扇形平面(图2)。

2.消防车道:

建筑东西两侧毗邻城市道路(图3),均有大于4米的车道供消防车接近建筑。第一百货商店与东侧的东方商厦通过连廊(2-4层)连接,其净空高度大于4米(图4),因此消防车可以环绕建筑四周,同时没有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

四、建筑本体的防火设计

1.防火分区:

本大楼属于二类高层建筑,设置自动喷淋系统与烟气感应装置,每层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故采取分层设置防火分区,即每层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分区。

2.防火外门窗:

第一百货商店位于转角路口,西侧与南侧的两个外立面均属于重点保护部图3 大楼毗邻西藏中路图4 东侧连廊

位,受文物保护单位批示,在修缮过程中并未其改造沿街立面,仅仅更换了防火玻璃,因此其仍旧保持整齐划一的竖向长窗以及古老而统一的砖砌质感。同时,本着保护优先的原则,设计师保留了大楼现有的实腹窗框与铜质五金构件(图5),这些均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特色的见证。

3.室内装修防火设计:

大楼的使用功能分区较为明显:首层主要销售黄金与化妆品,该区特点是无可燃或易燃物品,属于不燃区域;二至五层和七层销售男女装(图6),人员密集,且出售的服饰、衣帽等火灾荷载较大,着火后产生烟气浓度较大,不利于人员安全疏散,发生火灾时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该区的火灾危险性最大,属于易燃区域;六层为儿童衣物区,这里儿童居多,而且的玩具多为塑料制品,一旦发生火灾能产生大量有毒烟气,再加上儿童逃生的能力不强,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在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尽管每层的使用功能不尽相同,燃烧特性也不一致,而室内装修的材料却大同小异,在服装区,大部分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装修过程中仅考虑了美观等视觉上的需求,采用了各类木质贴面板、复合壁纸和胶合板等易燃材料进行装饰,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增加了商场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图5 铜质五金构件图6 火荷载较大的衣帽区

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个人建议在出售服饰、衣帽等火灾荷载较大的区域中,采用燃烧性能等级高的装修材料,例如纤维石膏板,防火塑料装饰板,难燃玻璃钢等墙面材料,在顶棚方面也可采用难燃胶合板、岩棉装饰板等难燃材料;同时业主和商家也应随时保持警惕,因为许多建筑火灾是首先由装修材料着火引起的。

4.防火卷帘

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在修缮改造中于

自动扶梯四周的每个楼层开口部位均设

置了防火卷帘(图7),以防发生火灾

时,火势向上蔓延贯穿各楼层。然而,

在调研过程中,商场在防火卷帘四周留有了一定空间,这些多余的空间作为商

业使用,许多商家堆放柜台、货物以及展示商品,这样做的结果一是阻碍卷帘的正常下落;二是易造成火灾的蔓延,在这一点上,商场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因此,被防火卷帘封闭的自动扶梯四周的空间不得作为商业功能使用。

5.防烟分区

实际上,火灾现场人员伤亡的主要

原因是烟气所致。发生火灾时首要任务

是把火场上的高温烟气控制在一定的

区域之内,并迅速排出室外。为了有效

地控制火灾产生的横向烟气流动,上海

第一百货商店在售卖区域以水平和垂直方向划分了四个防烟分区,分别用从顶棚图7 自动扶梯防火卷帘

图8 挡烟垂壁

下突出约500毫米的透明难燃玻璃制作(图8),并进行了固定安装。这样就可以使高温烟气不随意扩散,从而达到有利人员安全疏散的目的。

6.楼梯间现状

大楼北端中间设有一个三跑楼梯,另外四个钢筋混凝土疏散楼梯间布置在平面的四个角落。楼梯间内,踏步面层采用红黑点水磨石,踏面上保有完整的金属防滑条,其原有的木质朱红色扶手可以正常使用,此外各楼层的梁板上都有简单完整的白色石膏线脚。四个楼梯间均为封闭楼梯间,并且设置了甲级防火门(目测厚度50毫米)。楼梯间内,梯井部位的墙体上下贯穿,以防发生火灾时火势通过梯井上下蔓延。

7.疏散距离

大楼的平面布置特点鲜明,售卖空间被布置于建筑中央,四周环绕楼梯间、

图9 商场首层平面图 图10 楼梯细部

卫生间等辅助用房,首层平面现有五个出入口,从商场中心距离最近的出口不超过20米,商铺在设计时也设定了足够宽的疏散通道,满足了商场人员疏散的基本要求。

8.安全标识

调研过程中,商场内部随处可见安全出口的标识(图11),虽说安全可达,但可能在同一个方向上有不同的安全出口标记,有可能导致人员在逃生时容易发生混淆视觉的现象,可见业主在标识时仅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标识,却没有考虑到人的视觉感官。在配电室等消防重点部位,均使用了防火门进行隔离,并用红字白底的标牌进行了标识。在楼梯间休息平台等转交部位,商场设置了消火栓和灭火器箱,并用了醒目的红色进行粉刷。在楼梯间的出入口门头位置,应急灯在充电中,经过试验,拔掉插头,应急灯均可以点亮,说明了应急灯可以正常使用。

图11 安全标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进商场入口处,顶棚下垂了少许电线接头,这表明了施工方在顶棚安装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考虑好线路的布置,导致了较长的线头外露,倘若发生大火,这些部位均具有较大安全隐患。

五、小结

历史建筑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必须加大对历史建筑的管理和防火保护力度,如何有效的执行“保护为先,合理利用”这一原则,并与防火设计结合,是我们还需要研究的课题。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本人最大的感触就是消防理论知识与规范掌握的还不够,无法将现象与专业知识相对应,很多问题均是在调研结束之后反刍得出的,因此,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但实际上,此次消防课程与调研作业仅仅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开始,更多的关于消防领域的专业知识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希望以后能多了解关于建筑消防的相关知识,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