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家庭八大类消费性支出全部上扬

合集下载

统计学学习心得体会

统计学学习心得体会

统计学学习心得体会统计学学习心得体会「篇一」经过对统计学专题的学习,我对于统计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统计学运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可以说几乎每个领域都会用到统计学来作为研究工具。

《经济研究》中对统计工具有这样的概括:“百分之百有模型,百分之九十有实证。

所谓实证,就是运用统计工具。

”可见其应用范围之广泛。

在这几次课的学习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统计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最基本的统计方法统计被用做统计工具来解决许许多多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其叫什么、有什么用和怎么用的角度来有效学习统计工具。

我们要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从中分析出我们想要的结论。

我们建立一元或多元的回归模型,对其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异方差性、自相关性、多重共线性、假设检验等等。

而所建立的模型的种类也有很多,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回归模型,例如:横截面回归模型、面板模型、分位回归模型。

另外,统计软件的应用在解决统计问题时也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使我们的研究过程更加便捷,省时省力,Eviews、SPSS、还有老师介绍的R软件等等。

二、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从小学期对统计学的学习中,充分地体会到统计学应用领域的广泛性。

首先,统计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十分有益。

就像老师所举的一个生活中的例:怎样买旧车。

国外的旧车市场很多,出国留学或访问的人有时话很少的钱就可以买一辆相当不错的车,开上几年也没问题,但运气不好时,开不了几天就这儿坏那儿坏的,修车的钱是买车钱的好几倍,还会带来很多麻烦。

于是,为了帮助买旧车的人了解各种旧车的质量和性能,国外出版一种专门介绍各品牌旧车以及各年代不同车型各主要部件质量数据的旧车杂志。

这样,想买旧车的人就会很轻松的通过杂志里的数据来判断应该购买哪种车型。

而当中的数据就是我们统计归纳的结果。

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会用到我们的统计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其次,统计学对公司的决策影响也十分有益。

例如:如何使利润最大化。

2014年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

2014年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诸多困难挑战,徐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动改革创新,全面加快转型升级,全心办好民生实事,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各项改革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前进。

一、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一)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201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3.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3.5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246.24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2244.13亿元,增长13.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655元。

从全年各季经济增速走势看,一季度增长10.7%,上半年增长10.7%,前三季度增长10.6%,全年增长10.5%,科比增幅变动保持在0.2个百分点内,总体上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二)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

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469.18万吨,比上年增长4.0%,其中,夏粮204.65万吨,秋粮264.53万吨;粮食亩产426.73公斤,增长3.5%。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

全年生猪、羊分别出栏544.95万头和419.0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6%和3.7%,家禽出栏24730.16万只,下降1.7%;年末生猪存栏305.27万头,增长2.7%,羊存栏232.90万只,增长2.4%,家禽存栏9750.05万只,下降1.6%。

(三)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13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8.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14.00亿元,增长11.2%。

列统的37个工业行业大类产值中有31个保持增长,增速同比提升的有13个。

其中,占全市工业比重较大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主导产业分别增长10.7%、31.2%、14.9%、16.5%和15.2%。

上半年保定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794元

上半年保定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794元

上半年保定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794元据国家统计局保定调查队对市区100户城镇居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794.64元,同比增长10%。

伴随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优惠政策的出台,我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呈现增长态势。

上半年,八大类消费支出呈现“五升三降”格局。

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及其它商品和服务类支出同比分别增长8.9%、9.0%、17.5%、69.5%、21%;居住、医疗保健及交通通讯支出同比分别下降5.5%、1.8%和2.1%。

食品消费由以主食为主转向以副食为主伴随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理念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追求舒适快捷、增加文化内涵成为消费的发展方向。

食品消费质量提高,品种日益丰富。

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购买食品支出1884.98元,同比增长8.9%,粮油类及肉禽蛋支出分别为292.14元及421.8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8%和2.6%。

居民用于奶及奶制品的支出为142.84元,同比增长17%;蔬菜类的支出为262.35元,同比增长2.6%;干鲜瓜果食品因含有丰富营养价值而受到人们的青睐,鲜果类支出195.34元,同比增长22.1%。

居民食品消费观念正由解决温饱的主食型向讲营养助健康的副食型转化。

生活节奏加快、收入水平提高、节假日增多,为亲朋聚会提供了有利时机,城镇居民的就餐方式和饮食习惯随之改变。

“节省时间、节省体力、在外用餐”被工薪阶层所接受,完善的餐饮服务满足了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上半年,在外饮食人均消费支出为296.19元,同比增长25.6%,占食品支出的15.7%。

衣着式样多变、绚丽多彩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着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增加。

城镇居民的衣着从一衣多季和一衣多场、规格单调向多样化转变,形成追求美感、品牌的个性化消费模式,注重服装与个性魅力的协调。

抽样调查显示,上半年我市人均衣着支出868.31元,同比增长9%,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8.1%,仅次于食品位于第二位。

武汉工资统计

武汉工资统计

据武汉市统计局官方发布的权威数据,武汉市在岗职工人均月工资:2005年是1355元,2006年是1820元,在过去的一年里,工资增长了34.3%。

从1996年到2006年,武汉市平均工资涨幅是12.8%,照此涨幅,2007年的人均在岗工资应是2053元,可是为什么我身边的人,包括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国营企业的普通上班族,他们之中绝大部份人的工资都达不到这个数呢,这是为什么?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记者丁玥通讯员史瑾报道:武汉市统计局昨日发布信息称,一季度,武汉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686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47元。

据统计,武汉市的城镇单位中,国有单位人均工资水平最高,达到8040元,集体单位人均工资水平达到5151元,比上年增加1606元,增幅最大。

一季度,武汉市各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达10531元;最低行业为农林牧渔业,为1934元。

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收支增长同上两位数2008-1-14 来源:武汉市统计局【字体:大中小】【关闭】2007年,武汉市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均呈两位数增长。

一、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2%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57.6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97.66元,增长16.2%,剔出物价指数实际增长11.6%。

(一)城市居民收入的主要变化特点1、增速高、走势稳。

今年以来,得益于宏观经济的良好走势,同时受公务员、离退休金调资翘尾因素以及离退休金第三年普调发放到位等利好因素的拉动,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稳健增长。

从分季时间序列看,各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稳步增长之态势,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22.4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二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28.52元,同比增长13.2%;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01.38元,同比增长15.3%;四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05.51元,同比增长15.9%。

八大类消费支出构成按照商品或服务的用途进行分类

八大类消费支出构成按照商品或服务的用途进行分类

居民消费支出构成按照商品或服务的用途进行分类,可分成以下八大类支出:1、食品城镇:包括在商店、集市、工作单位食堂和饮食业购买的各种主食、副食、烟草、酒、饮料、干鲜瓜果、糖果、糕点、奶制品以及在外饮食和食品加工费等支出。

农村:指农村居民年内消费各类食品支出。

包括主食、副食、其他食品、在外饮食和食品加工费支出。

2、衣着城镇:指居民家庭用于购买各种穿着用品(如服装、鞋帽及其他零星穿着用品)及加工穿着品的各种材料和加工费的支出。

农村:指农村住户用于各种穿着用品及加工穿着用品的材料支出。

包括各类成衣、各种鞋、帽等消费品及衣着的加工修理费。

3、居住城镇:指与居住有关的消费性支出。

包括住房装潢与维修服务费、水、电、燃料、物业管理费、房租等方面的支出,但不包括购房与建房支出。

农村:指与农村住户居住有关的所有支出。

包括新建(购)房屋、房屋维修、居住服务、租赁住房所付的租金、生活用水、生活用电、用于生活的燃料等支出,以及清洁费、卫生费等。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城镇:指居民家庭各类日用消费品及家庭服务的费用。

包括日用耐用消费品、室内装饰品、床上用品、家庭日用杂品、家具、家庭服务等。

【日用消费品又名生活用品,是普通人日常使用的物品,生活必需品,即是家庭用品,家居食物、家庭用具及家庭电器等。

按照用品的使用频率或范围划分为:生活必需品,或称日常生活用品、奢侈品。

按照用途划分有:洗漱用品,家居用品,炊事用品(有按厨卫用品归类)装饰用品、化妆用品、床上用品。

】农村:指农村住户购买各种耐用消费品、家庭日用品及家庭用品的加工修理费用。

5、医疗保健城镇:指用于医疗和保健的药品、用品和服务费用。

包括医疗器具、保健用品、医药费、滋补保健品、医疗保健服务及其他医疗保健费用。

农村:指农村住户用于医疗和保健的药品、医疗器械以及服务费用。

包括购买医药卫生保健用品、医疗保健服务费和医疗卫生器械用品及有关修理费等。

6、交通和通信城镇:指用于交通和通信工具以及相关的各种服务费、维修等支出。

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分类

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分类

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分类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分类1.食品消费1.1 基本食品1.1.1 谷物类食品(大米、小麦、玉米等)1.1.2 肉类食品(猪肉、牛肉、鸡肉等)1.1.3 蔬菜类食品(叶菜类、根茎类、果菜类等)1.1.4 水果类食品(苹果、香蕉、橙子等)1.1.5 食用油1.1.6 蛋类1.1.7 奶类及制品1.2 非基本食品1.2.1 糕点、面包及西点类1.2.2 速冻食品1.2.3 饮料类(包括软饮料、酒类等)1.2.4 零食类(包括巧克力、糖果、坚果等)1.2.5 烟草类2.居住消费2.1 房租2.2 住房装修及维护费用2.3 水电煤气费用2.4 物业管理费3.交通消费3.1 公共交通费用3.1.1 公交车费3.1.2 地铁交通费3.1.3 出租车费3.2 自驾车费用3.2.1 汽车购买及贷款费用3.2.2 汽车保险费用3.2.3 加油费用3.2.4 维修保养费用3.3 其他交通费用3.3.1 飞机票费用3.3.2 火车票费用4.教育消费4.1 学校教育费用4.1.1 幼儿园费用4.1.2 小学费用4.1.3 初中费用4.1.4 高中费用4.1.5 大学费用4.2 补习班费用4.3 教育培训费用4.4 教育器材费用5.医疗消费5.1 医疗保险费用5.2 医疗诊疗费用5.2.1 医生就诊费用5.2.2 医药费用5.3 药物及保健品费用5.4 养老院及护理费用6.文化娱乐消费6.1 电视、视频、音响设备及服务费用6.2 书籍及音乐光盘费用6.3 电影、音乐会、演唱会票费用6.4 度假、旅游费用6.5 电子游戏、街机游戏费用7.通讯消费7.1 方式费用7.1.1 固定方式费用7.1.2 移动方式费用7.2 上网费用7.2.1 宽带上网费用7.2.2 移动上网费用7.3 邮费及快递费用8.服装及个人用品消费8.1 服装费用8.2 鞋帽配饰费用8.3 化妆品费用8.4 日常用品费用9.其他消费9.1 礼品费用9.2 慈善捐赠费用9.3 宠物及宠物用品费用9.4 银行手续费用附件:________1.文档中涉及的数据表格2.方法说明及定义解释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基本食品:________指满足人体日常基本需求的食品,包括主要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等。

10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10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情形字体大小: 2020-03-24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内容提示:2010年城镇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全面增加。

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突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较快,食品、居住、其他商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支出继续增长。

据6500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上年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3471元,比上年增长%,增速高于上年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一、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较快(一)各项收入继续增长1、人均工资性收入13708元,增长%,对总收入增长速度贡献7个百分点。

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逐年下降,2006年至2010年分别是%、%、%、%、%。

2、人均经营净收入1714元,增长%,增速高于上年个百分点,占总收入比重为%。

3、人均财产性收入520元,增长%,占总收入比重为%。

4、人均转移性收入5092元,增长%,占总收入比重为%,对总收入增长速度贡献3个百分点。

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多数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国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3)各地区根据价格上涨情况对部分人群给予补贴;(4)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继续规范津补贴制度,提高津贴标准;(5)企业效益好转,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和奖金比上年有明显提高。

(二)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较快从五等份收入组收入增长情况看:2010年低收入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05元,比上年增长%;中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02元,增长%;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224元,增长%;中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189元,增长%;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158元,增长%。

“十一五”时期西安居民消费价格运行与经济生活的关系

“十一五”时期西安居民消费价格运行与经济生活的关系

个百分点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就平均增 居民收入变动决定的, 且城镇居民人均可 于 20 0 9年的价格水平处 于负增长状态 ,
长 119 个 百分 点 ,价 格 变动 对 社 会 消 支 配 收入 增 长 率 对 当 年 居 民 消 费价 格 指 居 民增 加 的 消费 支 出全 部 用 于 改 善 生 活 .2 1 费 品零 售 额 变动 的 影响 程度 较 大 。 数 涨 跌 率 的 影 响 , 只 有 在 增 长 率 超 过 质量 ,P 下降 , CI 意味着 货币购买力上升,
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宏 观调控市 场的 功 能; 加强对市场物 价的监控 , 进一 步规
格影响有限。从上游产品价格运行情况
关 进一 在 价格 低走 的 20 年 ,西安 城镇 居 范市场价格秩序 ; 注低 收人群体 , 09
0 1 居 步 健 全 和完 善低 收 入群 体 价格 补 贴 机制 ; % 看 ,0 6 2 1 年 原 材料 、 20—00 燃料 、 动力 购进 民人 均 可支 配 收入 名 义 增 幅为 1 . ,
“ 开 高走 ”波 动 明 显 ,0 6年 C I 和 分 别 上 涨 1 . 、68 、.% , 而 在 居 民 消费 价 格 总 水平 累计 上 涨 1.%, 低 , 20 P温 26 1. 7 % % O 6 4 年
上涨 , 幅为 1 %,0 7 20 涨 . 2 0 、0 8年涨 幅分 2 0 、0 9年 分别 上涨 22 、.%。 6 0620 . 23 %
总第 1 1期 27 6
对 “ 一 五 ” 间 西 安 居 民 消 费 价 格 十 期
价 格 变动 与 城 镇 居 民收 入 增 长 存 在 影 响
变动率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进行 相互推动的关 系 ,价格上涨刺激经济发 相关及回归分析得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居民家庭八大类消费性支出全部上扬
在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家庭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2011年1-9月份,我县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人均为6282.81元,比去年同期的5368.5元增加914.31元,增长17.03%。

上涨幅度较大,主要是八大类消费性支出中呈现出全线上扬的态势
1、食品消费支出略有上涨,消费结构比较合理。

1-9月份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083.19元,同比增长11.56%,其中粮油类支出572.68元,肉禽蛋水产品类支出468.14元,蔬菜类支出151.26元,糖烟酒饮料类支出236.26元,干鲜瓜果类支出160.33元,糕点、奶及奶粉制品支出146.41元,饮食服务248.03元。

随着物价上涨,特别是肉食,外加养生节目的层层推出,居民生活理念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更注重养生,挑选食品以绿色、健康、营养为主。

2、衣着消费继续向品牌、高档化转移。

1-9月份衣着支出人均783.94元,同比增长5.98%,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服装的追求层次从经济适用转为时尚化,品牌化,在衣着的消费方面越来越注重品牌、款式、质量,档次,而北方一季一天气,一季多衣,另外物价上涨,服装和鞋类的单价上涨。

3、居住支出略有增长。

1-9月份居住支出人均815.75元,同比上涨4.56%。

随着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改善,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物业服务更加人性化,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用电量加大,天然气的使用逐步推进,促使居住服务费增长。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较大。

1-9月份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人均为495.49元,同比增长82.47%。

主要是由于城镇居住人口增多,一栋栋中高层如雨后般春笋涌现绥德城,乔迁新居的家庭多,人们对家庭设备用品的消费明显增加,促使耐用消费品支出要幅上升,用于耐用消费品支出人均为308.38元,与去年同期的112.25元增加196.13元,上涨174.73%。

目前城镇居民的家庭设备用品更新换代较快,用于这方面的支出飞速增长。

5、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所增长。

1-9月份随着医保制度改革的推行,居民住院治疗费用由医保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逐步推行,居民个人医疗费用仍然在上升,人均医疗保健支出426.55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92.68元,增加33.87元,增长8.63%、其中药品费增长3.09%,医疗费增长16.75%,滋补保健品的增长幅度是去年同期的1.63倍。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除了按时进行身体的全面检查以外,还经常补
充保分健用品,所以使滋补保健品类和医疗费用类大幅度增长。

6、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20.59%。

1-9月份交通和通讯支出人均645.09元,同比增长20.59%。

其中家庭交通工具同比上涨1.20倍,主要是购置家用汽车。

通信服务费增长13.7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乘坐出租车,公交车成为人们外出时最为便捷的选择,私家车的增多也是其增长之一;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加快了通讯设备的更新速度,通讯工具价格不断下调和3G网络的普及,促使了居民通讯消费支出的增加。

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涨幅较大,1-9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人均增加155.24元,增长27.02%。

在其所构成的因素中有二升一降。

首先涨幅最为明显的是教育类。

用于其支出人均为383.9元,比去年同期上涨61.95%。

主要是教育费用增幅较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注重教育水准,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明显增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

其次是文化娱乐服务类,比去年同期上涨38.02%,主要是居民用于旅游业支出在不断加大。

8、其它商品和服务类人均支出增长幅度居八大类之首。

1-9月份,其它商品和服务类人均支出为303.09元,同比增长45.94%。

其中,其他商品类同比增长38.04%,服务
类增长60.34%。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多彩,各种高档护肤品,名贵首饰便成了新宠,注重整体形象,美容美发,故这方面支出增长迅猛。

总之,根据对绥德县市场物价调查和城镇住户家庭抽样调查资料的两方面分析,虽然物价的波动会对居民支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有宏观经济的调控,2011年1-9月份绥德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仍基本合理,居民生活水平仍在不断地提高。

来源:绥德社会经济调查队作者:绥德社会经济调查队
2011年9月26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