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止液输液器优点
自动点滴控制器

【方案二】直接反射式光电传感器 直接反射式光电开关是一种集发射器和接收器于一体的传感器,当有被检测
物体经过时,将光电开关发射器发射的足够量的光线反射到接收器,于是光电开 关就产生了开关信号。当被检测物体的表面光亮或其反光率极高时, 直接反射 式的光电开关是首选的检测模式。直接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如下:
光纤式光电开关采用塑料或玻璃光纤传感器来引导光线,以实现被测物体不 在相近区域的检测。通常光纤传感器分为对射式和漫反射式。
图 1-6 光纤式传感器的结构图
经过上述方案的综合比较直射式光电传感器包括在结构上相互分离且光轴 相对放置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发出的光线直接进入接受器。当被检测的物 体经过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且阻断光线时,光电开关就产生了信号。 光电开关产生的信号经过比较器对信号进行比较后,送入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 进行处理,对射式光电传感器电路设计简单,且受可见光的干扰很小,稳定性好, 成本低,尺寸小,质量轻,安装在滴斗上较简单,较容易买到,因此采用红外对 管来实现点滴速度的检测是比较理想的。
System to STC10F04XE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the periphery circuit testing liquid storing bottle in liquid surface height and liquid dropping speed,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C realize to the stepping motor control,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liquid dropping speed. Software use mean algorithm to reduce errors and sampling signal processing.
简述自动滴定的特点

简述自动滴定的特点
自动滴定是一种利用仪器自动控制液滴添加量和反应终点的滴定方法。
其主要特点包括:
1. 精确度高:自动滴定通过精密的仪器控制液滴的添加量,可以实现非常精确的滴定操作,提高了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2. 操作简便:自动滴定不需要手动操控滴定管,而是通过仪器自动完成液滴的添加和记录,操作更加简便方便,减少了人为误差。
3. 自动化程度高:自动滴定仪器可以实现自动记录滴定曲线、检测滴定终点、计算滴定结果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实验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
4. 适用范围广:自动滴定可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滴定实验,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等,适用范围广泛。
5. 提高工作效率:自动滴定仪器可以实现高效的滴定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实验时间,同时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滴定,提高了实验室的处理能力。
总的来说,自动滴定具有精确度高、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和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是化学分析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滴定方法。
1/ 1。
医用输液监控器

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
1、在药液将滴完时,在病房和护士站实现声光自动报警。 2、在报警的同时停止药液滴注。 3、能够精确的显示液滴的滴速。
优点
优点
1.减轻病患输液心理压力。 2.减少患者回血,空气进入等输液危险性。 3.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4.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及心理负担。 5.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 6.提高医疗机构就医人数。 7.帮助医疗机构减少医疗浪费与开支。
2.现代智能输液监控仪工作原理
1)电容式:根据输液管中有液体与无液体时介电常数会变化的现象,将输液管夹在两电容极板间,通过测 量电容容量的变化便可判断输液管中是否存在液体,当液体滴完时,或输液发生异常时,会自动切断通路并报警, 以此达到监控输液的目的。
2)浮子法:使用时,将进口连接管连接输液瓶(出口连接管与输液管为一体),当输液开始时,药液进入装 有磁性浮子的管腔,浮子漂浮在液面上,挤压管腔,调整管腔内液面的高度,使浮子高于报警控制点,将装有可 以感应磁力的传感器固定在管腔外报警控制点处,并接通电源。当输液瓶药液减少到一定程度,浮子开始下沉, 达到报警控制点时,开关动作,接通报警电路,从而实现对输液的监控。
医用输液监控器
介绍
01 适用人群
03 工作原理
目录
02 发展前景 04 基本构造
05 主要功能
07 扩展阅读
目录
06 优点 08 参考文献
基本信息
医用输液监控器是对输液的滴速和液体余量进行监控的医用设备。
适用人群
适用人群
适用于小儿科、妇产科、心内科、神经科、泌尿科、ICU、CCU、肿瘤化疗等对输液滴速有严格要求的患者 以”型医用输液监控器
包括红外发射侦测头(1)与红外接收侦测头(2),壳体(3)及壳体内的控制电路系统、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 控制电路系统设置有微电脑控制器,声光报警驱动电路,红外发射与接收侦测电路;所述壳体(3)为中间通孔(4)、 一侧具有开口(5)的“C”形结构,所述红外发射侦测头(1)与红外接收侦测头(2)分别安在中间通孔(4)两边的对 称位置;输液时中间通孔(4)套在输液器的滴斗(6)上。
自动精密过滤止液输液器产品竞争力优势分析

自动精密过滤止液输液器产品竞争力优势分析作者:朱伟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3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医疗投入的增加,越来越多具有特殊功能的医疗耗材被用于臨床治疗,自动止液输液器因其方便、安全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自动止液输液器的使用保证了患者整个输液过程的安全,降低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强度。
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必时刻关注药液瓶内的液位,有效保证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信任感,对促进护士和病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医疗耗材;输液;止液输液器;护理质量一、综述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最繁忙的工作。
输液器是日常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医用耗材。
当传统的一次性输注组用于输液病人,如果不能及时拔针或换液,当液位低于一定的高度,根据滴管,由于血管内压力高于输液压力,血管中的血液将返回,出现回血现象。
自动止液输液器是一个新的一次性医疗耗材,可以替代普通输液器。
自动止液输液器仍然是靠重力输液,但其特点是它可以自动停止液体注入,自动避免空气进入静脉。
(一)自动停液输液器的工作原理在常压作用下,瓶内液体流入细输液管,形成静水压力。
当静水压力大于静脉压力时,瓶中的液体流入静脉。
瓶内的药水注入,在药液快输注完时,在自动止液装置内的过滤膜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输液管壁内的静脉压和重力压强作用力与过滤膜张力平衡,也就是说,在大气压力,静水压力和人类的静脉的合力下,将药液置于药液输送装置中,实现自动止液的目的。
(二)自动止液输液器特点1.传统的浮标是自动停止功能块实现自动停止输液管道效果的主要通过浮标在药瓶中上下移动封堵输液管从而止液,这一工作原理也不易控制,容易受到药液纯度及成分的双重影响,如果药液中有一些小颗粒及杂质,塑料浮标无法正常工作,不能和输液管完全协调,导致自动止液即可注入输液器内剩余液体,避免药液流失功能失效;2.常规的浮标止液后,在浮标以下的药液就无法使用,这个药液量通常可达数十毫升,从而导致药效比预计的要差,自动止液输液器则与常规不同,止液后通过人工稍微挤压滴斗,即可让剩余药液输入人体,从而保证了药物效果。
使用精密输液器的好处

使用精密输液器的好处
为保证患者输液安全,我们将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其优点在于:
1、普通输液器低效滤除微粒,而精密输液器滤膜孔径小只有5微米,能滤除药液中大于毛细血管的微粒,净化药液。
尤其婴幼儿患者,血管比成人细,自身免疫力低,微粒引起的反应和对他们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为了输液安全,我们将使用精密输液器。
2、输注中药、脂肪乳的患者使用精密输液器,可以大大缓解因中药或脂肪乳而出现的不良反应。
3、精密输液器能自动排气,可以防止因排气不彻底进入气泡。
4、精密输液器还可以自动止液,防止无人看护或忙时更换液体不及时而滴空、回血等。
自动止液膜技术原理

创新型输液器——用于滴斗底部的自动止液膜随着一次性医疗器械产业的迅速发展,普通产品的制造门槛逐步降低,以及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的人性化功能诉求不断增强,医疗器械企业需要一种创新产品来突破同质化竞争的窘境。
自动止液输液器(Airstop,也被称作自滴停、自封闭、防排空输液器),是一种代替普通输液器的新型一次性医疗耗材,其功能是在输液过程完成时,保持液面在指定位置长时间不下降,自动避免空气进入静脉,从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患者心理压力。
近年来,自动止液输液器在欧美地区已大范围普及,在国内也逐步得到了推广。
当下的自动止液输液器,根据设计理念可分为浮标结构和膜结构两种。
浮标结构的自动止液输液器多为国产,进入国内市场较早,但由于产品的结构原因,对使用环境要求较高,操作也较为繁琐,各项专利也基本被几家公司垄断。
膜结构的自动止液输液器最早由德国B.Braun公司推出,后被引入国内,膜结构自动止液输液器将自动止液和药液过滤功能合为一体,即使体位过度改变或骤然高举输液也可稳定止液,在操作上和普通输液器一致,甚至可以做到更简便。
同时,膜结构自动止液输液器也更为国外市场所接受。
总而言之,膜结构自动止液输液器更具有竞争力和市场前景。
本文将着重介绍膜结构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核心组件——自动止液膜。
文中主要分析对象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Cobetter)研发生产的自动止液膜(MASP系列)。
尽管市面上有着多种形式、结构的自动止液输液器,但其基本的原理是一致的——当输液过程即将结束,液面下降到止液膜时,后续的空气会被止液膜阻挡住,无法继续进入下导管,下导管内的液柱在自身重力、大气压力、人体静脉压和止液膜产生的向上引力下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实现自动止液。
Cobetter自动止液膜为非对称微孔过滤膜(Asymmetric Membrane),集自动止液和药液过滤功能为一体,是一种新型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Cobetter自动止液膜良好稳定的性能主要由三方面实现,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Cobetter自动止液膜的性能:一、BP值:一般来说,自动止液膜放置位置在滴斗下端较为合适,从滴斗下端到头皮针的垂直距离大约为1.6m,所以一款良好的自动止液膜的止液高度至少要达到1.6m以上。
自动止液输液器的优点

3、临床输液过程中产生微粒最主 要的原因是合并用药。 两种或多 种药物的合并使用可能会导致微 粒增加几十、甚至是几百倍。
综上所述,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临床意义:
作为补救性的、也是最终的一个手段,使 用精密过滤器对即将进入人体血管的药液进行 净化, 不仅可以避免微粒对患者造成的远期伤
害,同时也会降低因药物混合等因素而导致的
金塔牌精密过滤输液器的 主要特点
金塔牌的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主要特点 首创精密输液器产品
精密药液过滤器
金塔牌的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主要特点
金塔牌的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主要特点
安全权威
10年实验室研究 获得国家专利
金塔牌的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主要特点
金塔精密输液器在 国内占有很大的市
成熟
场份额, 已经进入全国30个 省市区数百家医院, 且大部分为三级以 上医院。
滤除微粒
保护健康
经过长期努力,无论是从生产、临床 操作方面、还是在输液器具的改进方面做 了大量工作,也取得的长足的进步,但就
国内目前情况而言,并没有真正有效地控
制和解决“输液污染”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再给大家看几组数据
第一组:
0.9%生理盐水中无机微粒的含量 单位:个/mL
微粒直径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因之一。
橡胶微粒 —— 主要来源于:1、生产过程 2、输液穿刺过程
实验证实:1、一次穿刺可产生几百至几千个橡胶微 粒。 2、橡胶微粒进入体内主要沉积在肺部。
玻璃屑 —— 主要来源于:1、玻璃瓶大输液 2、切割安瓶
实验证实:
1、在切割安瓶过程中,玻璃屑的产生不可避免。
2、在规范操作情况下,切割一支安瓶大约会产 生1万个细小玻璃屑。 3、玻璃屑微粒进入体内,首先是划伤血管内壁, 最终会沉积在肺部。
自动停针输液器等

自动停针输液器等作者:熊国冲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8年第01期目前常用的输液器在使用时,护士或家属必须时时注意观察输液情况,以免吊瓶中药液输完而未发觉,从而在换瓶和拔针时给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紧张。
但如果使用自动停针输液器装置,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自动停针输液器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图A为正常输液状况,图B为输液完毕后自动停针状况,图C为重力自动堵塞浮子。
1为吊瓶,2、3为调节囊,4为重力自动堵塞浮子。
当输液器插入装满药液的吊瓶后,首先用手指捏挤调节囊2,排出里面的空气,药液经输液管进入调节囊2中,直至合适液面;然后同样捏挤调节囊3,使调节囊3中空气排出,同时冲开重力自动堵塞浮子4,重力自动堵塞浮子4在液压的作用下上浮到调节囊2上部,药液经调节囊2下部出口输入到调节囊3中,直至合适液面,输液器开始正常工作;当吊瓶中药液输完后,调节囊2中液面首先下降,重力自动堵塞浮子4随之下降,当下降到一定液面后,将自动堵住调节囊2出口,输液停止,从而达到自动停针的目的。
该自动停针输液器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重力自动堵塞浮子,重力自动堵塞浮子由上部的空心浮球和下部的重力塞子组成,浮球和重力塞子由较柔软无毒的橡胶材料制成的细线连为一体。
重力自动堵塞浮子上部的空心浮球,具有较强的浮力。
下部的重力塞子里面用密度较大的液体或其它密度较大的材料填充,以增大塞子重力,从而可堵塞调节囊2下部出口。
利用本实用新型装置生产自动停针输液器,使用方便,制造简单,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能发电的手摇扇子扇子的使用在中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但近年来,随着电风扇、空调的发明,人们却逐渐忽略了扇子的作用。
其实,经常使用扇子能进行手指训练、锻炼身体,还能有效减肥,开发潜力也很大。
根据扇子的特点,笔者想发明一种能发电的手摇扇子,这种扇子是在现有的纸扇手柄上安装一个线圈发电机,当人们使用扇子时,切割磁力线而发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解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来了解:
微粒-非溶性的、直径在50微米以下的,肉 眼观察不到的颗粒杂质!
1毫米=1000微米
微粒进入人体给人带来怎样的危害?
微粒的危害(一) 造成血管栓塞或局部组织坏死
成人毛细血管6-8微米,婴幼儿3-5微米
大于毛细血管直径的微粒,可直接堵塞毛 细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 水肿和炎症。 不溶性微粒在脑、肺、肾、肝、眼等部位 的毛细血管内最容易引起堵塞,造成组织不 同程度的损伤和坏死。
滤除微粒
减少疾病隐患
微粒的危害(二)
引起静脉炎
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微粒异物引起血栓导致局部堵 塞和供血不足,使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炎症是其主要原因。 微粒进入血管后,在随血液循环的流动过程中,可引起血管内壁 损伤,使血管壁正常状态发生改变,变得不光滑,引起血小板的粘着, 导致静脉炎的产生。 研究表明:输液中静脉炎的发生大多与微粒有关,其比例约占 70%左右。
4、塑料微粒 —— 一支输液器约含
40万个
150万个 200万个 200万个 150万-
纤维素 —— 主要来源于
1、生产过程的制水设备 2、普通输液器过滤介质
研究表明:1、普通输液器一次输液可产生几十至几 百个纤维微粒。 2、纤维微粒是导致肺肉芽肿最主要的原
胶体微粒 —— 主要存在于中药制剂
刺 五 加 水 针
结 论:微粒---输液污染的元凶
1、药液中微粒的来源多种多样,仅仅依靠 某 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改善,药液中微粒的 含量都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单纯中药制剂的微粒含量与生 理盐水和葡萄糖注射液微粒含量 基本一致,单就微粒的含量而言 是不足以单方面导致热原样反应 的发生。
滤除微粒
保护健康
经过长期努力,无论是从生产、临床 操作方面、还是在输液器具的改进方面做 了大量工作,也取得的长足的进步,但就
国内目前情况而言,并没有真正有效地控
制和解决“输液污染”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再给大家看几组数据
第一组:
0.9%生理盐水中无机微粒的含量 单位:个/mL
微粒直径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安全输液新概念
——微粒的危害与防止
“ 输液污染 ”
由于器械和药物自身存在的、以及在输 液过程中产生的异物杂质随药液进入人体
(物--人),而导致对人体的污染。
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输液污染”的问题?
国内外专家从生产、临床操作、以及输 液器具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是否真正有效的控制和解决“输液污染” 的问题?
25μ
0.0
250毫升5%葡萄糖注射液中含有大约150万 个对人体有害的微粒。
第三组:
部分抗生素100mL溶液中的无机微粒含量
单位:个/mL
微粒直径 羟氨苄 青霉素 1 青霉素 2 头孢拉定1 头孢拉定2
2μ 4616.7 2786.7 4524.3 5440.8 9681.7
5μ 253.3 257.5 102.3 24.1 911.7
以下是临床常见各种微粒的来源和微粒的 大致数据
1、纤维微粒 —— 每支普通输液器可产生几十至几百个 2、橡胶微粒 —— 一次穿刺可产生 3、玻璃屑 —— 切割一支安瓶可产生 500mL输液袋约含 5、无机微粒 —— 500mL盐水约含 250mL葡萄糖约含 6、胶体微粒 —— 250mL约含 7、结晶体 几百倍 几千个 1万个
10μ 63.3 87.5 9.4 0.0 334.0
25μ 0.0 3.3 0.0 0.0 11.7
100毫升抗生素注射液中含有大约20-100万 个对人体有害的微粒。
第四组 部分中药注射液在相应溶液中的微粒数
单位: 个/mL
药 名 丹 参 丹 参 刺五加 刺五加 醒脑静 醒脑静 清开灵 清开灵 穿琥宁 双黄连粉针 双黄连水针 葛根素 ≥ 2μm 4860.0 11984.0 4600.0 21353.2 12320.0 7318.7 5520.0 5105.6 6434.7 6379.7 19740.0 3806.7 ≥ 5μm 342.7 961.3 570.7 290.0 1010.7 636.0 351.0 431.2 356.0 373.0 3128.0 216.0 ≥10μm 26.3 105.0 51.0 63.2 100.3 39.6 25.0 20.0 5.0 55.1 398.8 24.0 ≥25μm 0.0 1.3 1.0 3.6 0.0 0.0 1.3 0.4 0.0 6.6 0.7 0.0
因之一。
橡胶微粒 —— 主要来源于:1、生产过程 2、输液穿刺过程
实验证实:1、一次穿刺可产生几百至几千个橡胶微 粒。 2、橡胶微粒进入体内主要沉积在肺部。
玻璃屑 —— 主要来源于:1、玻璃瓶大输液 2、切割安瓶
实验证实:
1、在切割安瓶过程中,玻璃屑的产生不可避免。
2、在规范操作情况下,切割一支安瓶大约会产 生1万个细小玻璃屑。 3、玻璃屑微粒进入体内,首先是划伤血管内壁, 最终会沉积在肺部。
2μ 4241 4243 4092
5μ 353 351 516
10μ 24.0 24.0 44.0
25μ 0.0 0.0 0.0
500毫升0.9%NaCl注射液中含有大约200万个 对人体有害的微粒。
第二组 5%葡萄糖注射液中无机微粒的含量
单位:个/mL
微粒直径
样品1
2μ
6260
5μ
170
10μ
14.0
3、临床输液过程中产生微粒最主 要的原因是合并用药。 两种或多 种药物的合并使用可能会导致微 粒增加几十、甚至是几百倍。
综上所述,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临床意义:
化疗输液器
减少静脉炎
微粒的危害(三)
热原样反应 ——与热原反应相似,主要表现是寒 颤、发热 热 原 反应 ———— 细菌引起
热原样反应 ———— 微粒引起 滤除微粒 保护护士权益
微粒的危害(四)
引起肉芽肿 当微粒侵入肺、脑、肾等组织毛细血管后, 容易形成肉芽肿 , 造成循环障碍,直至危及生 命。 肉芽肿是血管里的吞噬细胞在吃掉微粒死亡 后产生的细胞增殖,最容易发生在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