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态学

合集下载

微生物生态学(生态学二级学科)

微生物生态学(生态学二级学科)

主要图书
主要图书
1.陈声明,吴甘霖.微生物生态学导论 : Introduction to microbial ec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池振明.现代微生物生态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 2010. 3.宋福强.微生物生态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谢谢观看
定义
定义
研究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生态功能的学科。群与多样性 2.微生物群落构建与演替 3.微生物生态功能 4.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调控机制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微生物生态研究方法可分为三大类:①传统的研究方法,包括分离培养法和野外真菌子实体调查方法。②生 理生化方法,常用的主要有磷脂脂肪酸法、微孔板法、麦角甾醇法等。③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实时荧光定 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宏基因组高通量测技术、宏转录组高 通量测序技术、宏蛋白组分析技术、宏代谢组分析技术等。
微生物生态学(生态学二级学 科)
生态学二级学科
01 定义
03 研究方法
目录
02 研究内容 04 主要图书
基本信息
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是生态学的二级学科。 2018年6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 科评议组发布了生态学二级学科方向,包括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 态学、修复生态学和可持续生态学七个二级学科方向。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生态学一.生态学概念(ecology):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生物环境(biotic environment)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非生物环境(abiotic environment)包括非生命物质,如土壤、岩石、水、空气、温度、光和PH等。

生态学又称环境生物学environment biology。

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研究微生物有机体(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单细胞藻类及原生动物)与其周围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又称环境微生物学。

二.土著微生物(Autochthonous microorganism):指在一个给定的生境中那些能生存、生长和进行活跃代谢的微生物,并且这些微生物能与来自其他群落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竞争。

土著微生物一般包括:G+球菌类、色杆菌、芽孢杆菌、节杆菌、分支杆菌、放线菌、青霉、曲霉等。

外来微生物(Allochthonous microorganism):指来自于其他生态系统的微生物,所以这些微生物不能在这一生境中长期生活下去。

群落(Community):指一定区域里,各种群体(Population)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结构单位。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复合体。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影响土壤中微生物分布的因素●土壤颗粒性质腐殖质》砂土●土壤水分游动微生物●氧气上层好氧微生物多(穴居动物活动可以给微生物好氧生长提供条件)●pH pH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微生物吸附,胞外酶的产生和分泌产生影响●温度蓝细菌能抗变化范围很大的温度;耐寒的藻类(雪藻)●营养状况有机物对自养细菌有抑制作用(刍溪藻喜欢在营养丰富的鸟粪中)(土壤颗粒中细菌的不均匀分布)●人类生产活动三.淡水微生物的共同特征:1 能在低营养物浓度下生长2 微生物是可以游动的3 表面积和体积比大(柄细菌),有效吸收营养。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种群组成、数量变动、生物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数量最多、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功能。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对于揭示生物圈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规律、了解微生物参与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以及应用于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生态学主要研究微生物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和种群组成。

地球上的各种环境如土壤、水体、空气、极地和深海等都是微生物的栖息地。

微生物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比如高温、低温、高盐、酸碱等,这使得它们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研究人员通过采集样品,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变动趋势。

微生物生态学还研究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地理学分布规律。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富营养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会显著高于贫瘠土壤。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地理位置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从而了解各地微生物群落的特点和功能。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微生物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微生物参与了地球上各种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如碳循环、氮循环和硫循环等。

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和矿物质的转化,将其中的元素释放到环境中,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微生物还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反应催化和能量转化,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地理分布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功能,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修复、土壤改良、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等方面。

此外,微生物生态学还有助于发展微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总之,微生物生态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领域,通过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种群组成、数量变动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揭示地球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生态规律,推动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多样性、功能和相互作用方面的科学学科。

它关注微生物在各种环境中的分布、丰度、活动和相互关系,涉及到土壤、水体、大气、生物体和工业等多个领域。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环境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一、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群体,其多样性非常丰富。

微生物的多样性涉及不同种类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根据不同的生理特征、生活方式和环境适应能力,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通过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微生物的分类和分布规律,进而揭示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二、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中参与了物质循环的各个环节。

例如,一些微生物能够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促进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循环利用。

这些微生物被称为分解者,对于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一些微生物也能够参与到氮、磷、硫等元素的循环过程中,促进这些元素的转化和利用。

这些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微生物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微生物在能量转化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光合微生物如藻类和光合细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出氧气。

这些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而一些微生物则能够利用化学反应或者化学能转换为生物能,比如嗜热微生物可以利用地热能为能量来源,这些微生物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四、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例如,共生是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共生关系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相互依赖生存的关系。

比如植物根际微生物与植物根系之间的关系,植物通过根分泌物为微生物提供生长条件,而微生物则提供植物营养元素的转化和保护植物根系免受病原微生物侵染。

此外,微生物之间还存在竞争、共存、共同利用资源等相互作用关系,这些相互作用在微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功能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生态学复习资料

Microbial Ecology绪论1. 名词解释: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层次,是研究正常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相关关系的科学环境、自然环境+生物环境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具体环境。

生物+非生物栖息地、生物生活或居住的范围的物理环境。

如林地生境中的不同树冠层、树干生态位、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基础生态位、一个物种能够占据的生态位空间,由物种的变异和适应能力决定,而非其地理因素。

基本生态位是实验室条件下的生态位,里面不存在捕食者和竞争。

实际生态位、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生态位。

物种流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

2.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意义有哪些?①发现新的在工农业(如固氮)、食品(如发酵)、医药(如抗生素)和环境保护(如生物修复)方面有重要用途的微生物菌株(包括极端环境中微生物资源的发掘);②微生物在地球物质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③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资源,保护好微生物基因资源;④控制有害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净化环境,保护环境,维持环境生态平衡;⑤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平衡发挥微生物的最佳作用。

3.微生物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①正常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变化规律;②极端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③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动植物相互关系;④微生物在净化污染环境中的作用;⑤现代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4.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物种流能量流食物链营养级信息流5.什么是微生物生态系统?其特点是什么?是指各种环境因子如物理、化学及生物因子对微生物区系(即自然群体)的作用和微生物区系对外界环境的反作用。

特点:微环境稳定性适应性7.简述物种流的含义及其特点。

是指物种的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

不同生态系统间的交流和联系。

周德庆第三版《微生物学》第八章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答案

周德庆第三版《微生物学》第八章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答案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名词解释1、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周围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9、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

30、宏基因组:出生后才驻入人体,尤其是肠道内1000 种左右的正常菌群——共生微生物群的总基因组,即宏基因组。

31、微生态学:以微生物学和实验动物学为基础,研究正常微生物菌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新兴边缘学科。

32、微生态系统: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由个体20〜200卩m不同种类组成的生物群与其环境组成的整体。

34、微生态失调:正常的微生物群之间和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

35、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如变形杆菌。

37、微生态制剂:用于提高人类、畜禽宿主或植物寄主的健康水平的人工培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宿主或寄主体内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制剂之总称。

可调整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

38、益生菌剂:通常是指一类分离自正常菌群,以高含量活菌为主体,一般以口服或粘膜途径投入,有助于改善宿主特定部位微生态平衡并兼有若干其他有益生理活性的生物制剂。

39、益生元(双歧分子):专指一类人类不能消化吸收的低聚糖类食物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

41、悉生生物:凡已人为地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植物,即已知其上所含微生物群的大生物称为悉生生物。

52、混菌培养(混合培养):混菌培养又叫混合培养,也称混合发酵,是在深入研究微生物纯培养基础上的人工“微生物生态工程” ,指将两种或多种微生物混合在一起培养,以获得更好效果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生态学的含义

微生物生态学的含义

微生物生态学的含义
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各类微生物,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丰度、多样性、代谢和生态功能。

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在不同生态系统(如土壤、水体、空气、生物体等)中的分布和数量;微生物之间及其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共生、互生、寄生和捕食等关系;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应。

通过研究微生物生态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它们与其它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如在农业、工业、医疗和环境修复等领域中的应用。

因此,微生物生态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微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微生物生态学》课件

《微生物生态学》课件

微生物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
早在17世纪,微生物学家就开始研究微生物的形态和分类。随后,随着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生物的 认识逐渐深入。
学科建立
20世纪中叶,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微生物生态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者开始关注微生物在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现代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 揭示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互利共生
01
两种微生物相互依存,彼此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和营养物质,
共同生长繁殖。
偏利共生
02
一种微生物因共生而受益,而另一种微生物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寄生关系
03
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另一种微生物体内或体表,从寄主身上获取
营养,并对寄主造成一定的损害。
寄生关系
内寄生
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另一种 微生物体内,如病毒、细 菌和原生动物等。
在极地、高山等低温环境中,存在着 一些能够在低温下生存和繁殖的微生 物,如冰川细菌等。这些微生物具有 适应低温环境的特殊代谢机制和生物 化学特性。
在高盐环境下,如盐湖、盐碱地等, 存在着一些能够在高盐浓度下生存和 繁殖的微生物,如嗜盐菌等。这些微 生物具有适应高盐环境的特殊结构和 代谢机制。
生物体内环境中的微生物
生态意义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使得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元素得以循环利用 ,维持了生态平衡和地球上生物圈的 稳定。
微生物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
06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将污水 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微生物生态学习题一、填空题1、从,,,生境中可以分离到嗜热微生物;从,和生境中可分离到嗜盐微生物。

2、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3种基本过程:、、。

3、微生物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和。

4、嗜热细菌耐高温的使DNA体外扩增技术得到突破,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5、嗜生物推动的氮循环实际上是氮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循环过程包括,,和。

6、按耐热能力的不同,嗜热微生物可被分成5个不同类型:,,,和。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和。

8、评价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基本试验方法是和。

9、污水处理按程度可分为,和。

10、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和。

二、选择题(4个答案选1)1、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1)克雷伯氏菌(2)肠杆菌(3)埃希氏菌(4)芽孢杆菌2、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1)纤维素(2)木质素(3)半纤维素(4)淀粉3、同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1)氨(2)氧(3)N2(4)N2O4、异化硝酸盐还原的酶可被下列哪种化合物抑制?()(1)氨(2)氧(3)N2 (3)N2O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哪种微生物培养方式?()(1)恒浊连续培养(2)恒化连续培养(3)恒浊分批培养(4)恒化分批培养6、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1)假单胞菌(2)根瘤菌(3)蓝细菌(4)自生固氮菌7、许多霉菌在农副产品上生长时易于产生霉菌毒素,下列中哪些条件最适于产生霉菌毒素?()(1)高温高湿(2)高温(3)蓝细菌(4)自生固氮菌8、适用于生物冶金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是()。

(1)嗜热微生物(2)嗜冷微生物(3)嗜酸微生物(4)嗜压微生物9、超嗜热细菌主要是()。

(1)古生菌(2)真细菌(3)真菌(4)霉菌10、酸矿水的形成是微生物对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转化的结合,下列哪种循环与酸矿水形成有关?()(1)S循环(2)N循环(3)磷循环(4)硅循环三、是非题1、氨化作用只能在好氧环境下才能进行。

2、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遥的逆过程。

3、一般情况下土壤表层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土壤下层。

4、嗜冷微生物适应环境生化机制之一是其细胞膜组成中有大量的不饱和、低熔点脂肪酸。

5、嗜酸微生物之所以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的能力是因为其胞内物质及酶是嗜酸的。

6、嗜碱微生物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其胞内物质及酶也是偏碱(嗜碱)的。

7、草食动物大部分都能分泌纤维素酶来消化所食用的纤维素。

8、共生固氮和游离固氮都在固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9、大量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同时要服用维生素,这是为了补充因肠道微生物受抑制减少维生素的合成。

10、解性质粒携带有编码环境污染物降解酶的全部遗传信息。

四、名词解释1硝化作用2菌根3活性污泥4反硝化作用5硫化作用6氨化作用7共生8微生物生态学五、简答题的缺陷型菌株不能进行汞的1、具有甲基化夫机汞能力的的匙形梭菌的维生素B12甲基化,而且对无机汞比亲株(野生型)要敏感得多,这说明什么?2、微生物在从绿色植物到草食动物的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请指出这样说的理由?3、简述微生物作为重要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简述生物修复中的强化措施。

六、论述题1、在含有难降解污染物污水的生物处理中,向污水处理系统加一定量高效降解菌的生物强化(过去称为投菌法)可以提高处理效果,请从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的角度作出理论解释。

2、某一化学农药厂合成一种化学农药,请你提一种实验方法来评价这种农药的生物降解性。

3、污水处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微生物培养过程,试从微生物的基质利用、培养方式和培养目的与微生物的工业发酵进行对比。

4、请对细菌遗传转化的概念作出解释,并说明如何利用人工转化技术获得高降解、高况争能力的降解菌。

5、微生物分子生物技术可以在哪些方面给环境保护带来新的发展和应用。

6、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非常类似于恒浊的连续培养,那么两者是如何实现恒浊,其不同点在哪里?习题答案1 热泉高强度太阳辐射土壤及岩石表面堆肥煤堆极地深海酸矿水酸热泉碳酸盐湖石灰水盐湖盐场盐矿 2.有机磷转化成溶解性无机磷(有机磷矿化) 不溶性无机磷变成溶解性无机磷(磷的有效化) 溶解性无机磷变有机磷(磷的同化) 3.中立生活偏利作用协同作用互惠共生寄生捕食偏害作用竞争 4.DNA多聚酶 PGR 5.固氮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反硝化作用) 6.耐热菌兼性嗜热菌专性嗜热菌极端嗜热菌超嗜热菌 7.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聚合反应8.微生物学方法环境学方法 9.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10.无机汞(Hg2+)的甲基化无机汞(Hg2+)还原成Hg0甲基汞和其他有机汞化合物裂解并还原成Hg0二、选择题1. (4) 2. (2) 3. (1) 4. (2) 5. (1)6. (2) 7. (1) 8. (3) 9. (1) 10. (1)三、是非题1.- 2.- 3. + 4. + 5.— 6.- 7.- 8. + 9. + 10.—四、名词解释1 硝化作用: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2 菌根:一些真菌和植物根以互惠关系建立起来的共生体称为菌根。

3 活性污泥:是由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与污水中的有机、无机固体物混凝交织在一起构成的絮状物。

4 反硝化作用: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气态的N2O和N2的过程。

5 硫化作用:指硫化氢、元素硫和硫化亚铁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氧化生成硫酸的过程。

6 氨化作用:微生物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氨的过程称为氨化作用。

7 共生: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协作、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一种相互关系。

8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1.一方面说明维生素B12在汞的甲基化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B12(钴胺素)和甲基形成一种甲基钴胺素复合物,而Hg2+可以夺取甲基钴胺素中的甲基形成甲基汞。

另一方面说明甲基汞对梭菌的毒性比无机汞要低,所以不能形成甲基汞的缺陷型菌株对无机汞更加敏感。

2.大部分草食动物都缺乏分解绿色植物的纤维素酶,而草食动物对植物食料的利用依靠的是生长在它们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把纤维素分解成脂肪酸及其他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为动物吸收利用,草食动物(如牛)的瘤胃共生就是微生物帮助草食动物利用绿色植物的明显例证。

3.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在多个方面起重要作用,但主要作为分解者。

其重要作用可以概括如下:①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微生物分解存在于生物圈内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残体等复杂有机物质,并转化成最简单的无机物,再供初级生产者利用。

②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微生物参与所有的物质循环,大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都受到微生物的作用。

③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微生物具有固定太阳能和化学能的能力,成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

④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贮存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⑤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体,微生物的活动为后来的生物进化打下基础。

4.强化措施主要包括:①接种外源微生物,通过接种外源高效的降解微生物,改变降解微生物结构、数量,提高降解能力。

②添加微生物营养盐,为降解微生物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提高微生物活性。

③提供电子受体,提供充足的氧和硝酸盐等作为好氧、厌氧条件下的电子受体。

④提供共代谢底物,为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的降解提供代谢底物,促进降解。

⑤提高生物可利用性,利用表面活性剂、分散剂提高污染物的溶解度,促进生物降解。

⑥添加生物降解促进剂,一般加入各种氧化剂推动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六、论述题1.向处理系统投加高效降解菌从而提高了高效降解菌在整个降解菌群中的比例,改变了整个降解菌群的群落结构,结构决定功能,随之整个群落的降解功能也就得到提高。

2.化学农药主要用于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农药的生物降解主要体现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

因此生物降解可以在土壤——植物组成的微宇宙中进行。

把农药按标准使用量溶解后洒入微宇宙,即时测定土壤中的农药的含量,以后按一定时间间隔取样分析测定土壤中农药的浓度,这样即可测出农药在自然土壤中的生物降解速率,从而知道这种农药的生物降解性。

3.污水处理和微生物工业发酵的基质从根本上来说是一样的,工业发酵的基质是人工配制的易于为微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而污水处理中的营养物则是污水中各种有机物,有的易于利用,面有的是难降解的。

从培养方式来说,工业发酵一般是不连续的批式培养,而污水处理是连续进行的。

就培养目的而言,工业发酵的目的是收获有用的代谢产物,产物可以存在于发酵液或菌体中,而污水处理的目的一般是使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降低其中的有机物含量,其目的主要在净化方面。

4.遗传转化是指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过程。

获得高效高竞争能力的降解菌的方法可以先筛选到对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菌,要使这些菌株具有竞争力,主要的办法是使它们获得系统中的土生菌的竞争能力。

因此,一般的方法是把处理系统的优势土生菌的DNA提取出来,而后处理高效降解菌达到感受态吸收土生菌的DNA,这样就可获得高效高竞争能力的降解菌。

5.微生物分子生物技术可以给环境保护带来多个方面的发展和应用,主要包括:①构建具有更强的降解能力的遗传工程菌,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物,特别是难降解的环境污染物。

②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跟踪监测降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

③利用分子生物技术监测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

④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大分子(特别是DNA、RNA)的作用。

⑤选育转基因的优良动、植物品种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减缓环境污染。

6.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的恒浊主要是维持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有相对稳定的浓度,实现的方法是回流二次沉淀池沉降的污泥。

恒浊连续培养实现恒浊的方法是调控培养器中流人、流出液的流速,使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浓度基本恒定。

其不同点在于前者靠回流维持污泥浓度恒定,后者则靠调控流速维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