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优秀教案1
2024年口耳目优秀教案一等奖

2024年口耳目优秀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视觉与听觉神经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口耳目的协调与人类感知”,详细内容包括视觉、听觉系统的基础知识,口耳目三者之间的协调作用,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视觉、听觉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口耳目三者之间的协调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口耳目协调能力,提高观察、倾听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神经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口耳目三者之间的协调作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视觉、听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口耳目协调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音频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笔、便签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一段生活场景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视频中人物的口耳目协调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视觉、听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通过PPT展示,讲解口耳目三者之间的协调作用。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口耳目协调的例子。
4.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上台演示口耳目协调实验。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
5. 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提问,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口耳目协调与人类感知2. 内容:视觉系统工作原理听觉系统工作原理口耳目协调作用日常生活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视觉、听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请举例说明口耳目协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视觉系统工作原理:光线经过眼球内部的折射,形成物像在视网膜上,刺激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听觉系统工作原理:声波经过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至内耳,刺激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口耳目协调的相关知识。
口耳目优秀教案一等奖(精选

口耳目优秀教案一等奖(精选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口耳目》章节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口、耳、目、舌、手、足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以及如何用语言准确描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身体各部位的重要性,养成保护身体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生字词卡片、课文挂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b.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书写。
c. 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评价。
d.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3. 实践情景引入:请一位学生上台,闭上眼睛,用手摸摸自己的口、耳、目等部位,并说出感受。
其他学生观察并描述台上学生的动作。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语言描述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口耳目》。
2. 在课题下方列出本节课的生字词。
3. 在黑板另一侧,画出身体各部位的简图,标注出功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今天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人或物,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同时,教师可推荐相关绘本,让学生了解其他身体部位的功能。
小学一年级口耳目教案

小学一年级口耳目教案【篇一:《口耳目》优秀教案】《口耳目》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口、耳、目、手、足、站、坐”,会写“口、目、耳、手”,认识3个笔画:横折,撇,弯钩。
2、经历游戏等,能正确流利的朗读生字和端正书写。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和3个笔画,书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注意力的集中和纪律的管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我们中国汉字的演变可有意思了(ppt显示口、耳、目汉字演变的视频)中华文字就是这么的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好朋友:口、耳、目(二)、认识生字1、出示口的汉字演变图,让学生指出在哪里?出示耳的汉字演变图,让学生指耳在哪里?以此分别出示目、足、手的汉字演变图并让学生指出在自己身体的部位。
2、做游戏一:我指你说(重复两遍)我指自己的嘴巴,眼睛,耳朵,手,脚生齐答相应的生字:口、目、耳、手、足游戏二:同桌互指互答【篇二: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3、口耳目》教学设计】3、《口耳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六个生字;2、会写“口、耳、目、手”字,认识“—、丨”的笔画,知道“先横后竖”笔顺规则。
3、教给孩子认识生字的方法:看图读字—看字比形—认记生字。
4、认识象形字的特点,增强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口、耳、目、手”字,认识“—、丨”的笔画,知道“先横后竖”笔顺规则。
教学难点: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背诵《金木水火土》。
二、激趣导入:老师请小朋友们带三样宝贝过来,一是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回答问题;二是眼睛,用你那明亮的眼睛认真地看课本和黑板;三是嘴巴,把你思考到的答案大声地说出来。
今天,你带来了吗?三、学习“口、耳、目”:(一)、尝试认字:1、出示生字“口、耳、目”,问问谁认识,是怎么会认的?指名说,(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在广告牌上看到的,在识字卡片、图书上看到的??)2、是呀,我们平时可以在放学的路上认识许多字,也可以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一些字。
口耳目公开课的教案

口耳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口耳目”三个字的写法和读音;(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认识“口耳目”三个字;(2)采用游戏、练习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运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敢于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互相尊重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口耳目”三个字的写法和读音;(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 教学难点:(1)“口耳目”三个字的笔画顺序和写法;(2)正确发音和听力训练;(3)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PPT课件;(2)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3)练习册、作业本等学习资料。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2)音响设备;(3)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儿歌《口耳目》,引导学生跟着唱;(2)老师出示“口耳目”三个字,让学生猜猜它们是什么。
2. 教学新课:(1)老师讲解“口耳目”三个字的写法、读音和含义;(2)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口耳目”,并注意笔画顺序;(3)学生练习发音,老师纠正发音错误。
3. 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口耳目”的听说练习;(2)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书写错误;(3)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学习。
4. 游戏环节:(1)老师组织“口耳目”猜谜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2)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3)老师颁发奖品,鼓励学生。
5. 总结与拓展:(1)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
五、课后作业:1. 抄写“口耳目”三个字,注意笔画顺序;2. 练习“口耳目”的听说能力,和家人或朋友进行互动;3. 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口耳目”三个字进行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篇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
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
课文的学习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
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生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目”容易与音近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
“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有关本课7个生字的字卡。
2.有关“口耳目手足”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学过的生字: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指名读——开火车带读)2.复习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
《口耳目》教案(通用14篇)

《口耳目》教案(通用14篇)《口耳目》篇1识字一 2《口耳目》教材分析: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
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
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
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本课教学重点是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目”和“木”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学情分析:本课生字结构比较简单,又是义形结合的象形字,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
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结合字义了解、识记字形。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可以依据象形字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认识3 种笔画“竖、撇、捺”和1 个偏旁“角字头”。
发展语言,培养自信心,表达自己的意见。
过程与方法: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
学生: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激趣激情1、配乐讲故事老师指着“龟甲”上的文字说:“有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龟甲”,上面刻着许多奇怪的图案,(出示一个大大的“龟甲”刻着12个甲骨文)考古学家说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你们猜猜,会是怎样的故事呢?(先给出让学生猜的时间,然后教师再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人们。
有勇敢的爸爸,勤劳的妈妈,还有可爱的孩子们。
一天清晨,一轮红日从竹林里升起(贴出“红日”图),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爸爸们出去打猎。
这一天,收获可真大。
他们捉到了一只兔子和一头羊(贴出“兔”和“羊”)。
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妈妈们在田地里辛勤地培育禾苗(贴出结着穗儿的禾苗图)。
一年级《口耳目》教案(精品8篇)

一年级《口耳目》教案(精品8篇)一年级《口耳目》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学写"口、耳、目、手"4个字。
认识3种笔画"竖、横折、撇"。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急生字,会写"口、耳、目、手"4个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音节卡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美丽的图画。
春天到了,景色多美啊!鲜艳的花朵,引来了漂亮的蝴蝶,也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
大家看图画,想一想,这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在说什么呢?二、教学"目"过渡句:大家说的非常好!看要用"目"来看,说话要用"口"来说,听要用"耳"朵来听,指要用"手"来指,站要用"足"来站。
(跟老师齐念一遍)你记住了吗?现在,识字王国里几位十分有趣的新"朋友",正焦急地等着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呢!1、图文对照,认记"目"字。
看图读字:(1)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指导学生说)(2)借助拼音认读"目",并指导"目"指的是眼睛。
比形认字:比一比,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像的地方?(看出"目"的39;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识记字形:学生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2、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图读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
三、学习生字1、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6个生字。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1)小组派代表交流。
检查自学情况可不拘于生字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我会学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口耳目教学设计5篇

口耳目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口耳目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口、耳、目、手、足、站、坐七个生字。
2.理解“站如松”等四句的含义,并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四句话。
3、能在自己身体上指出这五个器官,知道这五个器官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观察、说话、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认识五个器官和它们的用途,教育学生养成听、说、读、写的好习惯,学好语文,并能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正确运用语文。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知道五个器官的用途。
教学难点指导书写、认识五个器官。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与本课人体器官有关的图片若干。
教学方法讲授、朗读、图文结合、合作、探究、练习学法指导朗读、图文结合、合作、探究、练习前置性作业1、根据书中图画认识五个生字,并能指出身体上的五个器官。
2、说出五个器官的用途。
3、在父母的指导下朗读“站如松”等四句话,体会含义。
4、按照笔顺写出七个生字。
班级学习展示过程第一次补充完善第二次补充完善一、学习生字:1、全班齐读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一边读生字,一边指出相应的人体器官。
4、课堂活动:请一位同学上到讲台,其他同学在下面念生字,让他指出相应的人体器官。
5、学习生字。
6、说说这五个人体器官的用途。
二、学习课文:1、师范读课文。
2、生齐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
4、课堂活动:按课文要求做做这四个动作。
5、说说这四个动作对我们的活动提出了什么要求?“耳”由横、竖、竖、横、横、横六画组成。
“目”由竖、横折、横、横、横五画组成。
“口”由竖、横折、横三画组成。
“手”由撇、横、横、竖钩四画组成。
“足”由竖、横折、横、竖、横、撇、捺七画组成。
“耳”是听声音的器官;“目”是看东西的器官;“口”是说话、吃饭的器官;“手”是拿东西、写字等的器官;“足”是走路的器官。
“站如松”就是要求站立要像松树一样直,“坐如钟”就是要求坐要像钟一样稳,“行如风”就是要求走路要像风一样快,“卧如弓”就是要求卧下要像弓一样弯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3 口耳目》(人教部编版)识字3 口耳目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汉字,会写四个汉字2、掌握笔画“横折、撇、弯钩”3、读儿歌,了解手耳目口足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受识字的乐趣。
三、教学方式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导入1、师说口令:生说动作(1)站起来(2)拍手(3)眨眼睛(4)唱歌(5)捂耳朵2、生说说刚才用到了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脚、手、眼睛、嘴巴、耳朵(再展示下你的这五个部位)生做动作展示3、师:那这些部位呢,在古代啊,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描述它们。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二、学习课文(一)结合图片,学习生字1、出示图片,学习“口”(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 指名说。
(2)认读“口”,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口口口,口在哪里)(3)记忆生字:数笔画记忆:3 组词:口水开口口袋(4)说一说:我们可以用口做些什么事情?句子:我可以用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耳”(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 指名说。
(2)认读“耳”,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耳耳耳,耳在哪里)(3)记忆生字:数笔画记忆:6 组词:耳朵耳鸣耳垂(4)说一说:我们可以用耳做些什么事情?句子:我可以用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目”(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 指名说。
(2)认读“目”,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目目目,目在哪里)(3)记忆生字:数笔画记忆:5 组词:目光题目目的(4)说一说:我们可以用目做些什么事情?句子:我可以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手”(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 指名说。
(2)认读“手”,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手手手,手在哪里)(3)记忆生字:数笔画记忆:4 组词:手心双手拍手(4)说一说:我们可以用手做些什么事情?句子:我可以用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足”(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 指名说。
(2)认读“足”,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足足足,足在哪里)(3)记忆生字:数笔画记忆:7 组词:足球足够满足(4)说一说:我们可以用耳做些什么事情?句子:我可以用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师:现在我们来书中找一找这些生字吧。
快看,你在哪里发现了它们?指名说,什么字在什么旁边(描述图画)(二)学习儿歌1、师:小朋友们找的很棒,所以,五个生字朋友准备给你们奖励一首小儿歌,看,你会读吗?(生自由朗读)2、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可做动作3、站如松:站得好像松树一样挺拔(挺胸收腹,显得有精神)坐如钟:坐得好像旧时摆放在桌子上的台钟一样,四平八稳。
坐着要象座钟那样端正(看起来端正、稳健)行如风:行走要象风那样快而有力(体现出精神面貌、干脆利落)卧如弓:睡觉像弓一样绷直身体(身体放松,能解除疲劳)(生看图片,再做动作)认读“站”、“坐”理解含义:儿童青少年保持正确的姿势,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是很重要的。
(出示正确站、坐、行的正确姿势)4、齐背诵儿歌。
(三)总结拓展我们的口耳目手足很重要,我们也可以用它们做很多事情,那你还知道我们身体的哪些宝贝呢?并说说作用。
生自由回答:鼻子、牙齿、大脑、头发等三、作业1、熟读儿歌,背诵,发语音。
2、说一说:我可以用()做什么。
3、完成小练习:生字、图片连一连第二课时一、复习1、背诵儿歌2、认读生字,开火车读二、教学生字1、再认“田字格”,生说一说组成部分2、认读二会字2、教学四会字(1)学习新笔画“横折”、“撇”,“竖钩”“横折钩”●师,范写,注意:横稍往上斜,折往左边斜一点,靠近竖中线生范写2遍。
师点评师范写口,说笔顺,生跟着书空,说笔顺。
共3笔生仿写2遍口,师点评。
(眼离书本一尺....提醒书写姿势)说说词语●师,范写“竖钩”,注意:竖中线竖直下来,钩斜一点,笔拎空生范写2遍。
师点评●师,范写“撇”,注意:从右往左,起笔稍顿,收尾时笔尖拎空,撇出尖。
生范写2遍。
师点评(范写这里的平撇,稍平,稍短)师范写手,说笔顺,生跟着书空,说笔顺。
共4笔生仿写2遍手,师点评。
(眼离书本一尺....提醒书写姿势)说说词语师,范写“横折钩”,注意:横稍往上斜,折往左边斜一点,钩往左,笔拎空生范写1遍。
师点评师范写目,说笔顺,生跟着书空,说笔顺。
共5笔生仿写1遍目,师点评。
(眼离书本一尺....提醒书写姿势)说说词语师范写耳,说笔顺,生跟着书空,说笔顺。
共6笔生仿写1遍耳,师点评。
(眼离书本一尺....提醒书写姿势)说说词语三、作业1、抄写笔画、生字各2遍,拼音标好。
2、抄写生字分步骤(笔顺)1遍,并发语音。
(分步骤说出来:一笔,二笔,共..笔)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口耳目人教(部编版)团结中心学校教案设计专用表1课题口耳目(1)备课时间年月日(周)主备人周希斌上课时间年月日(周)教学目标1、会认“口、耳、目、手、足、站、坐”七个生字,会写“口、耳、目、手”四个生字,认识“┐、一、弯钩”三种基本笔画。
2、了解”口、耳、目、手、足”这五种人体器官的功能。
3、训练学生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睡姿,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会认七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团结中心学校教案设计专用表1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耳目人教部编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口耳目【课标描述】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8.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9.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材分析】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五个生子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
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的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习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认真、规范、正确写“口、目、耳、手”4个字3.正确朗读课文,结合图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评价方案】1.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随机出示里面的生字,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认识字形。
2.结合书写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动笔之前先观察范字,养成少用橡皮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言: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说你做”!教师说头部器官的名字,学生指。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落实目标1)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口”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耳”“目”。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
重点注意: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耳”和“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手”“足”。
(1)课件出示两个字的字理图。
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预设:口:①象形字识记。
“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
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
“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
“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
②用一用。
“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
手:①数笔画识记。
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②用一用。
“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
4.游戏巩固。
(1) 课间游戏中识字。
出示象形字图片大拼盘,说一说,认一认。
将象形字、楷书分成四组,请学生“说说认认”,看谁说得正确,同桌对照,讲讲自己的理由。
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
(2)游戏。
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
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环节教学设计,猜字互动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字义,了解字形,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落实目标2)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