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教案

合集下载

小班感统训练教案

小班感统训练教案

小班感统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感觉统合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2. 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方法,提高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各种感觉刺激的整合和处理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2. 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方法:包括感觉统合游戏、感觉统合器材训练、感觉统合环境创设等。

3. 感觉统合训练的实践操作:通过具体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体验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员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实践操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创设适合幼儿的感觉统合环境,以及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配备感觉统合训练器材。

2. 教学材料:感觉统合训练器材、教学PPT、教案等。

3. 教学对象:小班幼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热身活动,让幼儿放松身心,引入感觉统合训练的主题。

2. 感觉统合基本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幼儿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

3.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学习:讲解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体验。

4. 感觉统合训练实践:分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反馈:让幼儿分享感受,总结训练效果,为下次训练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感觉统合训练游戏设计: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计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提高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

2. 感觉统合环境创设:通过环境布置,创造有利于幼儿感觉统合发展的氛围。

3. 家长沟通与合作: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关注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提供家庭训练建议。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感觉统合训练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兴趣和进步情况。

2. 结果性评价:通过专门的测试或日常观察,评估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

4到6岁儿童感统训练教案

4到6岁儿童感统训练教案

4到6岁儿童感统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感统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培养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3.提高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

4.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

二、教学重点。

1.感统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感统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方法。

3.感统训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如何针对不同儿童进行感统训练。

2.如何将感统训练融入日常教学中。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感统训练器材、音乐、游戏道具等。

2.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或活动场地。

3.教学人员,具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老师或教练。

五、教学过程。

1.感统训练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和图片,向儿童介绍感统训练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他们了解感统训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感统训练。

2.感统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方法(30分钟)。

老师向儿童展示一些感统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方法,如平衡训练、重力反馈训练、触觉训练等,让儿童亲自尝试并体验,引导他们探索不同感官的刺激和反馈。

3.感统训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20分钟)。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儿童了解感统训练对他们身体和智力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感统训练的实际操作(40分钟)。

老师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感统训练活动,如搭积木、走平衡木、玩感统球等,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感统训练,提高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5.感统训练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20分钟)。

老师向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介绍如何将感统训练融入日常教学中,如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感统训练的小游戏和活动,或者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儿童一些感统训练的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儿童了解了感统训练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了一些感统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方法,体验了感统训练的乐趣和效果,同时也了解了如何将感统训练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中。

希望通过感统训练的学习和实践,能够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感统训练教案(20篇)

感统训练教案(20篇)

感统训练教案(20篇)导读1.前庭功能失调:这时候,孩子会表现的非常好动,注意力不集,爱做一些小动作,而且还很难与其他同学相处。

而有些孩子甚至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统合失调:宝宝能够长时间地看动画片,但是却无法流利地进行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容易颠倒,甚至不认识字。

3.听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感统训练教案第1篇:活动名称:钻(趴、站)滚桶活动器材:塑料大滚桶活动目的:直接目的:刺激前庭和本体感,训练身体机能平衡协调本事。

适用班级:小、、大班导入:语言动作音乐:活动过程:钻滚桶:导师将滚桶打倒,让幼儿钻进滚筒,脚和身在内,头和手在外。

转滚桶:导师能够先用力推一下滚桶,在滚筒的旋转后,幼儿可借助自身的重量按必须方向滚动。

反转滚桶:能够向相反方向滚动。

结束:器材归位:将滚桶放回原位立好。

延伸活动:①趴滚桶:让幼儿趴在滚桶,导师抓着幼儿两脚作前后荡的动作,与大龙球同。

②站滚桶:让幼儿站在滚桶之上,导师双手牵着幼儿双手,然后让幼儿双手慢慢在滚桶上走动。

注意事项:①在幼儿没有钻好或站稳前,不要让滚桶滚动;②整个过程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

感统训练教案第2篇: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左右远的大盒子训练目的:手臂运动本事手眼协调本事,学习向着目标抛掷物件。

训练要求:能连续5此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外的大盒子。

难度设置:A.开始时把距离设短一点,如只要求儿童站在距离大盒子一步或两步的距离;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C.逐渐地把大盒子换成小一点的盒子。

帮忙给予:A.手把手地帮忙孩子投掷;B.只是在孩子姿势错误时才给予帮忙。

感统训练教案第3篇: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坚持身体平衡训练目的:平衡本事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幼儿感统训练教案

幼儿感统训练教案

幼儿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是指通过刺激儿童感觉系统的发育、提高感觉系统的功能,以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套幼儿感统训练教案,通过时长、频次、内容有机结合,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一、训练目标幼儿感统训练的目标是促进幼儿感觉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培养幼儿的平衡力、协调性、注意力和专注力等。

通过训练,能促进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训练时长与频次感统训练最好每天进行,每次训练时长为20-30分钟。

可以根据幼儿的时间安排和身体情况,在早晨或放学后进行训练。

保持每天的训练频次和时长,有助于感统训练的效果。

三、训练器材准备进行感统训练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器材,如球、绳子、平衡板、枕头等。

这些器材能够提供不同的刺激,帮助幼儿感受不同的触感和平衡力。

四、训练内容1:平衡训练平衡训练是感统训练的基础,可以通过站立、走路、跑步等方式进行。

可以使用平衡板或球来增加幼儿的平衡能力训练。

训练时可让幼儿尝试站立在一个脚上,或者捧着一个球走路,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

五、训练内容2:触觉训练触觉训练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器材来进行。

可以让幼儿洗手、感受冷热水的温度变化,或者用毛巾拧水等。

这些训练能够刺激幼儿的触觉系统,提高幼儿对触感的敏感度。

六、训练内容3:听觉训练听觉训练可以通过听音乐、听故事等方式进行。

可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音乐,引导幼儿用音乐感受节奏,或者让幼儿进行听觉记忆的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听觉敏感度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七、训练内容4:视觉训练视觉训练可以通过观察画面、找图案等方式进行。

可以使用卡片或者图片来进行训练,引导幼儿观察细节、辨别图案等。

这些训练能够刺激幼儿的视觉系统,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八、训练内容5:动作训练动作训练可以通过跳跃、爬行、攀爬等方式进行。

可以让幼儿进行不同的动作训练,如爬行过隧道、攀爬架子等。

这些训练能够提高幼儿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九、训练内容6:口腔训练口腔训练可以通过吹气球、吹口哨等方式进行。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共3篇)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共3篇)

儿童感统训练教案(共3篇)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提高儿童感知、处理、反应的能力。

3.促进儿童身体协调、平衡和动作控制的发展。

二、适用年龄●3-13岁的儿童三、教学准备1.感统工具:响铃、毛毯、绷带、气垫、小球等。

2.音乐播放设备:用于配合某些感统训练活动。

3.宽敞的活动场地:以确保儿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感统活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游戏式活动: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找物品、跳舞等,引导儿童进入活动状态。

2. 感统认知(15分钟)●讲解: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感统的概念,强调感统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图示:利用图片或实物示范感统的各个方面,让儿童直观了解。

3. 感统训练活动(40分钟)3.1 触觉感统●活动1:在脚底轻轻滚动小球,增强足底触觉。

●活动2:用绷带将手腕绑起,进行触觉刺激。

3.2 运动感统●活动3:利用气垫进行平衡训练,鼓励儿童保持身体平稳。

●活动4:进行简单的瑜伽动作,提高儿童身体控制力。

3.3 听觉感统●活动5:使用响铃进行听觉刺激,让儿童根据声音进行动作反应。

●活动6:聆听不同音乐,模仿音乐的节奏进行运动。

4. 整合感统活动(15分钟)●整合训练:设计综合性活动,包括触觉、运动和听觉感统的元素,让儿童综合运用感官进行活动。

5. 总结与放松(10分钟)●感想分享:让儿童分享他们在感统训练中的感受和收获。

●冥想放松:进行简单的冥想放松活动,让儿童放松身心。

五、评估与调整●观察: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度、配合度和表现。

●反馈:听取老师和家长的反馈,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调整感统训练方案。

六、家庭延伸●提供简单的家庭感统训练活动,鼓励家长与儿童一同参与。

七、注意事项●确保所有活动都是适应儿童年龄和发展水平的。

●保证活动场地的安全性,避免儿童在活动中受伤。

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儿童感知、处理和反应的能力。

2.促进儿童身体协调、平衡和运动控制的发展。

感统训练教案

感统训练教案

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统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感统训练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感统训练的定义和作用。

2.感统训练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感统训练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介绍感统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对感知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感统训练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触觉训练:通过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提高触觉敏感度和判断能力。

(2) 压力训练:通过适度的压力刺激,促进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3) 振动训练:通过震动刺激,激活神经系统,增强感知能力。

(4) 视觉训练:通过观察和辨认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提高视觉感知和辨别能力。

3.实践活动(30分钟)设计一系列的感统训练活动,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触觉训练活动: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置在盒子里,让学生通过触摸来辨认物体是什么。

(2) 压力训练活动:使用健身球或泡沫板等工具,让学生进行平衡训练和体位调整。

(3) 振动训练活动:使用按摩器或震动球等工具,让学生体验身体的震动刺激。

(4) 视觉训练活动:设计一些视觉辨认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辨别来提高视觉感知能力。

4.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总结感统训练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5.拓展延伸(5分钟)介绍感统训练的其他应用领域,如儿童教育、特殊教育等。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讨论的参与度,评价他们对感统训练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

2.健身球、泡沫板。

3.按摩器、震动球。

4.视觉辨认游戏。

六、教学反思在设计实践环节时,要注意活动的连贯性和循序渐进性,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感统训练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也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感统训练中获得积极的成长和发展。

小班感统训练精品教案感统训练精品教案优秀

小班感统训练精品教案感统训练精品教案优秀

小班感统训练精品教案感统训练精品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感统训练指导手册》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小班幼儿的感官整合能力进行训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不同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感官的敏感度和协调性。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感官,提高感官的敏感度和协调性。

2.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与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 激发幼儿对感统训练的兴趣,培养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感官的整合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感官敏感度和协调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感官球、触感板、音阶琴、彩虹伞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一个有趣的感统游戏开始,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感官的乐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感官球的玩法,引导幼儿关注视觉、触觉等感官的协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触感板、音阶琴等感统训练,提高幼儿的感官敏感度。

5. 创意手工(10分钟):让幼儿利用学具制作属于自己的感统玩具,培养动手能力。

6. 游戏互动(10分钟):组织集体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感统训练精品教案2. 副小班幼儿感官整合能力训练3. 内容:a. 感官球b. 触感板c. 音阶琴d. 彩虹伞4. 教学目标、难点与重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感统游戏,与家长一起完成。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造感统训练的机会,将所学内容融入日常生活。

同时,可组织家长座谈会,分享感统训练的经验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和拓展延伸的落实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兴趣的关键环节。

[小班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

[小班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

[小班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幼儿感统训练手册》第三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感觉统合,了解感统训练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游戏,训练幼儿的触觉、视觉、听觉、平衡觉和本体感觉;着重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性、注意力集中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感觉统合的概念,认识到感统训练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通过各种感统游戏,提高幼儿的触觉、视觉、听觉、平衡觉和本体感觉的敏感度。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提高感统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感统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感觉统合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触觉板、平衡木、小球、音乐播放器、画笔、画纸等。

2. 学具:幼儿用书《感觉统合训练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触觉板游戏,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触觉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利用平衡木、小球等教具,讲解感觉统合的概念,引导幼儿关注自身感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感统游戏,如:视听辨别、平衡行走、抓球游戏等。

邀请幼儿分享游戏心得,引导他们认识到感觉统合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5. 情景再现(5分钟)设计一个综合性的感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感觉统合训练2. 内容:感觉统合:触觉、视觉、听觉、平衡觉、本体感觉游戏项目:触觉板、平衡木、小球、视听辨别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家庭感统游戏,让幼儿在家中与父母共同完成。

2. 答案:(示例)游戏名称:抓球接力游戏规则:家长与幼儿分别站在两端,家长将球滚向幼儿,幼儿用盆接住球后,快速跑向家长,将球传递给家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感统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多有趣的感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升感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统和训练方法感觉统合训练简案
(一)
[教学名称]大滑板上的倒溜滑梯
[适用范围]前庭不足\平衡感不足\本体感不足
[基本方法]让儿童俯卧在圆形滑车上头朝下,由大滑板的高处向下滑行. [注意事项]头部向下滑行时,儿童易害怕,可以在滑下后到达位置处用软垫保护他的安全.
不强迫做,要尽量增加兴趣.
[训练时间]每次约30分钟,每周进行. [延伸活动]在下滑的地方放一些小球,
在滑行中让儿童抓球.......对儿童手眼协调及运动企划能力的训练很有帮助.
(二)
[教学名称]圆形滑车游戏
[适用范围]前庭重力不足\本体感不足
[训练方法]俯卧在圆形滑车上。

,用双手力量往前或往后划行,或左右旋转.俯卧在圆形滑车上,用双脚用力蹬墙......
[训练时间]每次约10---15分钟
[延伸活动]急旋转,让儿童坐在滑车上.......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一)
(一)前庭平衡
*重度异常
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吊缆游戏15分钟
3、大陀螺游戏5分钟
4、大龙球10分钟,每周5-6次
*轻中度异常
1、大滑板+小滑板30分钟
2、吊缆游戏10分钟
3、大陀螺游戏5分钟
4、踩踏石游戏10分钟
5、大陀螺游戏5-10分钟,每周3-4次
*家庭训练游戏
1、小滑板游戏10-15分钟
2、趴地推球(学前儿童趴地推球)50次/天,逐渐增加至500次/天
(二)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
*重度失常
1、大滑板游戏,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
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
4、乌龟垫10分钟,每周5次
*轻中度失常
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2、大龙球的按摩挤压10分钟
3、3、万象组合----跳、爬、钻、投
10分钟,每周3-4次。

*家庭训练计划
1、趴地推球50次---500次/天
2、多玩沙、水、土、每周1次
3、深呼吸:每天睡眠前深呼吸
4、听一些节奏慢的音乐
5、慢拍球游戏
(三)触觉防御*重度失常
1、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吊缆游戏15分钟
3、大龙球游戏10分钟
*轻中度异常
1、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吊缆游戏15分钟
3、大龙球游戏10分钟
*家庭训练计划
1、按摩球游戏10分钟
2、抓痒游戏5分钟
3、多洗澡、按摩、挤压游戏
4、多做户外活动
5、用暖风机吹头、身体、多用梳子梳头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二)
(四)发育期运用障碍
*重度失常
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跳袋10分钟
3、跳床10分钟
4、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
分钟
*轻中度失常
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跳床10分钟
3、羊角球10分钟
4、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
*家庭训练计划
1、羊角球10分钟
2、跳绳10分钟
3、跳床10分钟
4、蜗牛平衡板
(五)视觉空间和形态部分
*重度失常
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吊缆(吊袋插棍)15分钟
3、摇滚翘翘板5分钟
4、蜗牛平衡板
5、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
*轻中度失常
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吊缆(吊袋插棍)15分钟
3、摇滚翘翘板5分钟
4、蜗牛平衡板
5、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
*家庭训练计划
1、蜗牛平衡板游戏
2、摇滚翘翘板、投球游戏
3、大龙球游戏
(六)重力不安全症
*重度失常
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大陀螺5分钟
3、羊角球游戏10分钟
4、大龙球游戏10分钟
5、跳床10分钟
6、6、万象组合----跳、走、爬、钻、
投15分钟
*轻中度失常
1、大滑板、小滑板游戏30分钟、
2、大陀螺5分钟
3、羊角球游戏10分钟
4、大龙球游戏10分钟
5、跳床10分钟
6、万象组合----跳、走、爬、钻、投15分钟
*家庭训练计划
1、跳床
2、跳袋
3、羊角球
4、跳绳、
(以上项目任选训练时间30分/天)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三)
教学内容:趴地推球
教材分析:孩子前庭不足会出现身体活动受影响,笨手笨脚.不听指挥,视觉神经系统都会扭曲,
形成阅读及听写上,书上写上困难. 教学目标:通过感统训练使孩子逐渐走出前庭神经不佳,学习困难的困境,逐渐提高身体行动
及左右脑思考陷入混乱局面。

教学重点:保持与墙面距离。

教学难点:让孩子头抬高,双手架起。

教学准备:篮球,垫子。

课时安排:总二课时
教学设计:
1.带领孩子做热身运动,巩固上节科所学内容。

2.游戏导入课题,激发孩子活动兴趣。

3.让孩子俯卧在圆形滑板上或趴在软垫上,距墙面约60---100公分,头抬高,用双手反复向墙壁推球。

4.据孩子活动能力,逐渐增加推球次数,每天20---500次不等。

5.简结孩子学习情况后结束。

教学反思:对于中枢神经发育较好的孩子,可适当增加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