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连锁淋巴增生症诊疗指南【2019版】

合集下载

淋巴管肌瘤病诊疗指南【2019版】

淋巴管肌瘤病诊疗指南【2019版】

64.淋巴管肌瘤病概述,又称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是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一种罕见的以肺部弥漫性囊性病变为特征的多系统肿瘤性疾病。

几乎所有LAM 均发生于女性,尤其以育龄期女性为主,男性LAM 病例极其罕见。

LAM 的主要临。

LAM 分床特征包括呼吸困难、气胸、乳糜胸、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为两类,包括无遗传背景的散发型LAM(S-LAM)和与遗传性疾病结节性硬化症。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相关的LAM(TSC-LAM)病因和流行病学近年来,LAM 已被定义为一种低度恶性、侵袭性、转移性肿瘤。

LAM 发病机制的主要分子基础是TSC1 或TSC2 基因突变,并以TSC2 基因突变为主。

TSC1 和TSC2 蛋白在体内以复合体的方式抑制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当TSC1 或TSC2 基因功能缺陷时,mTOR 过度活化,导致LAM 肿瘤细胞过度增殖。

mTOR 信号通路在调控能量代谢和细胞增生时起到关键作用,TSC1 或TSC2 基因突变导致的mTOR 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是LAM 和TSC 最关键的发病机制。

S-LAM 的平均发生率约每100 万女性人口中4.9 人。

TSC 在新生儿的发生率为1/10 000~1/6 000,约30%~40%成年女性TSC 患者合并LAM,也有研究显示40 岁以上的女性TSC 患者有80%存在肺部囊性改变。

临床表现LAM 主要发生在成年育龄女性,平均诊断年龄在40 岁左右。

早期症状轻微,部分患者在查体时被发现,或因为呼吸症状或其他原因检查肺部HRCT 时发现。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随疾病进展,呼吸困难症状也逐渐加重,肺功能进行性恶化,晚期出现呼吸衰竭。

在病程中可反复出现气胸、乳糜胸等并发症。

肺外表现包括肾AML,腹膜后实性或囊实性淋巴管肌瘤。

TSC-LAM 出现于成年TSC 女性患者,同时具有TSC 的其他多系统受累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改变(癫痫、神经发育迟缓和自闭症等)和皮肤改变(色素脱色斑、面部血管纤维瘤、皮肤鲨革斑和甲周纤维瘤等)等临床表现。

X连锁淋巴增殖综合征

X连锁淋巴增殖综合征

X连锁淋巴增殖综合征
路福顺
【期刊名称】《日本医学介绍》
【年(卷),期】1998(019)002
【摘要】X连锁淋巴增殖综合征X连锁淋巴增殖综合征(XLP)是EBV感染免疫应答遗传缺陷唯一的一种先天性免疫不全症。

XLP是以EBV感染为诱因出现的严重全身性淋巴增殖状态,表现为低或高γ-球蛋白血症等免疫异常,伴有恶性淋巴瘤及重症全细胞减少,不少的病例死亡,X...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路福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304
【相关文献】
1.X连锁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 王建军;杨锡强;魏钰书
2.儿童性连锁淋巴组织增殖病二例报告 [J], 龚新顺;王秀香
3.性连锁淋巴组织增殖病 [J], 龚新顺
4.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2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郝俊楠; 王志; 姜健; 泥永安; 谢冬; 孙立荣
5.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细胞增殖的观察 [J], 孙玮;田丁;陈峰;李四君;王树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X-连锁淋巴增生症介绍PPT培训课件

X-连锁淋巴增生症介绍PPT培训课件
自我护理指导
家属参与教育
指导家属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有效沟通技巧
应对家庭压力
提供家庭压力应对策略,帮助家属缓解焦虑和压力,维护家庭和谐与稳定。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过程,提供家庭护理和情感支持,共同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THANKS
02
免疫功能异常
SAP基因突变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淋巴细胞增殖和自身免疫反应。
家族史分析
风险评估
生育建议
心理支持
详细了解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病史和遗传史,绘制系谱图进行分析。
针对高风险家庭,提供生育建议,如选择性别生育、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等。
根据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遗传信息,评估后代患病风险。
定义
XLP的发病机制与SH2D1A基因突变有关,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编码SAP蛋白。SAP蛋白在T细胞和NK细胞的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参与调节细胞活化和增殖。SH2D1A基因突变导致SAP蛋白功能缺陷,使得T细胞和NK细胞对EB病毒等疱疹病毒的免疫反应异常,从而引发XLP。
发病机制
XLP患者通常在感染EB病毒后出现临床症状,如发热、淋巴结病、肝炎、脾大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等严重并发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存在较高的恶性肿瘤风险,尤其是淋巴瘤。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恶性肿瘤
及时接种各类疫苗,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加强免疫接种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病原体。
避免接触感染源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定期复查
X-连锁淋巴增生症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汇总(6)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汇总(6)

220-6.《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6)99.【丙酸血症】概述丙酸血症(PA)又称丙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或丙酸尿症。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有机酸血症。

PA由编码线粒体多聚体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PCC)基因PCCA或PCCB缺陷所致。

PCC缺乏可导致体内丙酰辅酶A转化为甲基丙二酰辅酶A异常、丙酸及其相关代谢物异常蓄积,导致有机酸血症,并造成一系列生化异常、神经系统和其他脏器损害症状。

病因和流行病学PA致病基因分别为PCCA和PCCB。

PA总患病率在国外不同人种之间为1/100000~100/100000,我国0.6/100000~0.7/100000。

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氨、脑损伤和心肌病等。

1.新生儿起病型出生时正常,开始哺乳后出现呕吐、嗜睡、肌张力低下、惊厥、呼吸困难、高血氨、酮症、低血糖、酸中毒、扩张性心肌病、胰腺炎等异常,病死率高。

2.迟发型常因发热、饥饿、高蛋白饮食和感染等诱发,表现为婴幼儿期喂养困难、发育落后、惊厥、肌张力低下等。

由于丙酸等有机酸蓄积,许多患者的认知能力及神经系统发育受到损害,脑电图慢波增多或见癫痫波;一些患者可有骨折,X线见骨质疏松;还常造成骨髓抑制,引起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

也可有心脏损害,如心肌病、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心功能减弱等。

肾功能损害较为少见。

辅助检查1.实验室常规检查:2.血氨基酸和酯酰肉碱谱分析甘氨酸水平增高,丙酰肉碱(C3)、丙酰肉碱/乙酰肉碱比值(C3/C2)增高。

3.尿有机酸分析3-羟基丙酸和甲基枸橼酸增高高度提示此病。

4.头部MRI/CT可表现为脑萎缩、脑室增宽及基底节区异常信号。

5.基因诊断PCCA或PCCB检出2个等位基因致病突变有确诊意义。

诊断新生儿生后数小时到1周内出现拒乳、呕吐、嗜睡、肌张力低下、惊厥、呼吸困难、高血氨、酮症、低血糖、酸中毒等异常;婴幼儿不明原因反复呕吐、惊厥、意识障碍,严重的酸中毒、高血氨,伴有特殊的影像学异常及血液系统损害者,特别是有类似/不明原因死亡家族史时,应考虑到本病。

器官移植受者EB 病毒感染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诊疗规范(2019 版)

器官移植受者EB 病毒感染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诊疗规范(2019 版)

第10卷 第2期2019年3月Vol. 10 No. 2Mar. 2019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实体器官移植(SOT )受者EB 病毒(EBV )感染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感染病学专家、血液内科专家,在《器官移植受者EBV 感染和PTLD 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的基础上,从概述和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预后、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EBV 感染及相关疾病PTLD 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器官移植;EB 病毒;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霍奇金淋巴瘤;B 细胞淋巴瘤; T 细胞淋巴瘤;感染;EBV 编码的小RNA (EBER );原位杂交【中图分类号】R617,R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19)02-0006-09器官移植受者EB 病毒感染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诊疗规范(2019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9.02.0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0680、81571555)执笔作者单位:100039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器官移植研究所(石炳毅、张永清)通信作者:石炳毅,Email :********************;张永清,Email :138****************近年来,外科手术技术,免疫抑制剂,预防性抗感染药物,移植前供、受者风险评估等的发展已显著降低了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SOT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感染及因此引发的相关疾病在SOT 受者中仍较常见[1-2]。

其中与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 )感染相关的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PTLD )是SOT 受者的严重并发症,其总体病死率高达50%,为移植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4]。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科普宣传课件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科普宣传课件

治疗和预防
预防措施: 介绍预防小儿X-连锁淋巴组 织增生性疾病的基本措施。
结论
结论
总结: 对本次科普宣传课件的 内容进行总结。
提示与建议: 给出一些建议和 注意事项,以便大家更好地了 解和预防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 增生性疾病。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常见类型
常见类型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 病类型1: 介绍该类型的特点和 临床表现。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 病类型2: 介绍该类型的特点和 临床表现。
常见类型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类型3: 介绍该类型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治疗和预防
治疗和预防
诊断方法: 介绍诊断小儿X-连 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常见 方法。 治疗方法: 提供一些针对该疾 病的常见治疗方法。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 生性疾病科普宣传课件
目录 介绍 常见类型 课件,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小儿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帮助大家了解该疾病的基本知 识和预防方法。
介绍
什么是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 介绍该疾病的定义和病因。
症状与表现: 解释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 和体征。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科普知识PPT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科普知识PPT

什么是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
增生性疾病
什么是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种 遗传性疾病,主要由X染色体上的特定 基因突变引起。 这种疾病会导致淋巴细胞增生过多,影 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常见的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
增生性疾病
常见的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 病包括:
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治疗
通过家族病史、血液检查和基因检 测等方法来诊断小儿X-连锁淋巴组 织增生性疾病。 目前治疗主要通过免疫生物制剂的 补充和抗生素的预防使用来维持患 儿的免疫功能。
患儿和家庭的 护理
患儿和家庭的护理
患儿和家庭应加强预防感染的意识,注 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定期带孩子复诊检查。
-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症( XLA)
-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 病伴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XLH )
-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 病伴血小板缺乏症(XLT)
X-连锁淋巴组 织增生性疾病 的症状和表现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症状和表现
孩子出现反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 、耳部感染等。 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其他问题,例如喉 咙肿胀、脾脏增结语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 病是一种可以遗传的免疫系统 疾病,对孩子的生活和健康造 成一定影响。
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我们 可以帮助孩子减轻疾病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小儿X-连锁淋 巴组织增生性 疾病的科普知
识PPT
目录 简介 什么是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常见的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症状和表现 诊断和治疗 患儿和家庭的护理 结语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概述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因一般认为是因为基因突
变的原因导致的。

得了这个病的小儿基因一共有四个地方发生了突变,得了病过后对疱疹一类的病毒可能有不好的反应。

而且多半伴有与病毒联系比较紧密的噬血综合征。

最常见的孩子一般在十七岁左右会发病。

会对身体内脏器官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导致爆发性肝炎病和骨髓增生不良的问题。

严重的可能导致脾组织白质坏死。

二、步骤/方法:
1、这个病可能导致患者体内的球带白发生异常,一般都不是很
严重,但是淋巴组织可能因此而出现坏死或者缺失。

有的人得了这个病过后会出现淋巴组织肿瘤的情况,还有一部分会因为这个病而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病。

2、得了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比如可能导致肝炎,脾坏死,心肌炎或者肝功能衰竭的问题。

得了病过后可能会脾肿大,死亡率非常高,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针对这个病只能做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3、在做肝功能检查的时候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可能会有血清转氨酶比较高,噬异凝集反应阳性的问题,有的人会出现乳酸脱氢酶升高的现象,但是肝功能一般都正长。

除此之外还可以做脑部的ct检查。

三、注意事项:
小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种基因问题导致的疾病,得了病过后一般能活到四十岁的人少之又少,还没有特别有效果的药可以治好这个病,所以让患者的生活质量稍微好一点,平时可以做一些常规的比如x射线检查,超声波检查等,以了解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X 连锁淋巴增生症
概述
X 连锁淋巴增生症(X-linked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XLP),又称X 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包括XLP1 和XLP2 两个亚型。

XLP1 是由编码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活化分子(signa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SLAM)相关蛋白(SLAM-Associated Protein,SAP)的SH2D1A 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种X 连锁隐性遗传病,以EBV 感染后的暴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及B 细胞淋巴瘤为主要临床特点。

XLP2 即X 连锁凋亡抑制因子(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XIAP)缺陷。

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部分患者可出现肠道炎症,如克罗恩病或者结肠炎等,但很少发展为淋巴瘤,现多将其称为X 连锁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所以,本文主要对SH2D1A 基因突变导致的XLP1 展开论述。

病因和流行病学
SH2D1A 基因半合子(男性)或纯合突变(女性),导致SAP 蛋白表达减少甚至缺如,不能正常参与免疫细胞间的信号转导,而致T/B 细胞相互作用异常、使NK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缺陷,最终导致XLP1 的发生。

SH2D1A 基因突变类型包括插入、缺失、错义及剪切突变等。

值得注意的是,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的严重程度不相关。

XIAP(又称BIRC4)基因半合子(男性)或纯合突变(女性),导致XIAP 蛋白表达减少甚至缺如。

XIAP 蛋白是重要的凋亡抑制因子,但它的减少或缺乏导致XLP2 发生的原因目前仍未知。

XLP1 多见于男童或男性,患病率为1/1000 000~3/1000 000 男性。

杂合突变携带的女性多无临床表现,因为X 染色体的随机失活(莱昂化)通常保留下正常的那条X 染色体。

而当女性莱昂化不恰当地失活了正常的那条X 染色体,或仅有一条X 染色体(如特纳综合征)时,SH2D1A 杂合突变携带的女性亦可出现XLP1 的临床表现。

与XLP1 类似,XLP2 亦多见于男性,患病率约为1/5000 000男性。

临床表现
XLP1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EB 病毒感染后的暴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及B 细胞淋巴瘤。

暴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fulminant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FIM)多由于机体对EB 病毒产生不恰当
的、过度的免疫应答所致,许多患者可出现急性重型肝炎和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极差。

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及B 细胞来源的淋巴瘤可发生于没有EB 病毒感染的患
者。

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通常表现为IgA 及IgM 水平升高,而IgG1 和IgG3 减少。

淋巴瘤以非霍奇金B 淋巴细胞瘤为主。

其他临床表现包括淋巴细胞性脉管炎、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等。

某些患者临床表现轻微,仅有异常免疫球
蛋白血症或轻度EB 病毒感染,可能是由于发生了体细胞基因修复。

XLP2 主要临床表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以脾肿大多见,且不一定需要EBV 感染诱发。

部分患者可出现肠道炎症如克罗恩病或结肠炎,但很少发展为淋巴瘤。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免疫功能评估提示T 细胞及
B 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加,记忆B 细胞数量减少,NK 细胞的数量正常,但是NK 细
胞活性减低;免疫球蛋白IgG 减少,而IgM 通常增加。

因为XLP1 多由EB 病毒
感染诱发,所以实验室检查可发现EBV IgM/IgA 抗体阳性及病毒拷贝数增加。

XLP2 患者免疫功能评估示T 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加,记忆B 细胞数量正常或减少;免疫球
蛋白IgG 减少。

2.S AP 或XIAP 蛋白检测利用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测定SAP 蛋白,可发
现患者的SAP 蛋白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甚至缺如,极大地提示XLP1 的诊断。


式细胞术也可发现XLP2 患者的XIAP 蛋白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甚至缺如。

3.影像学检查 B 超可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PET-CT 可提示全身
多处的淋巴结肿大。

4.病理学检查骨髓穿刺可提示噬血细胞现象;淋巴结活检可提示淋巴瘤的存在。

5.基因检测XLP1 和X LP2 确诊分别依赖于S H2D1A 和X IAP(即B IRC4)
基因测序。

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否典型、家庭需求及经济情况等,选择基因panel 测序或全外显子测序。

诊断
1.有症状患者的诊断尽早诊断及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对X LP 患者预
后改善十分重要。

下列情况提示X LP 的诊断:
(1)危及生命的EBV 感染或严重的暴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由EBV 或其他病毒(如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水痘病毒等)导致的噬血细胞综合征,特别是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或不明原因的噬血细胞综合征;
(3)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淋巴增殖性疾病如淋巴瘤等、炎症性肠病伴有原发病不能解释的临床症状时;
(4)家族史提示与母亲有血缘关系的男性亲戚有XLP 相关临床表现。

疑诊患者应尽早进行基因测序及生物学父母验证。

XLP1 和XLP2 确诊分别依赖于SH2D1A 和XIAP(即BIRC4)基因测序。

在突变位点致病性不明确或测序时间过长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AP 和XIAP 蛋白,减少或缺如时支持诊断。

对于女性患者,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SH2D1A 或XIAP(即BIRC4)基因存在致病性杂合突变(纯合突变的情况极少),基本可诊断XLP;条件允许时应尽量完善SAP 和(或)XIAP 蛋白检测。

2.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患者或有家族史的女性,在生育后代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鉴别诊断
1.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这一类免疫缺陷病的特征性免疫学缺陷是B淋巴细胞不能分化为具有分泌免疫球蛋白能力的浆细胞。

基因测序可能发现或不发现确切的责任基因突变。

临床表型变异性很大,从反复鼻窦、中耳、呼吸系统感染,到变态反应性疾病,到自身免疫性疾病,到肿瘤性疾病均可发生。

其与X LP 的鉴别主要依靠基因测序。

2.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