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PPT课件【优秀课件推荐】
合集下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课件精品-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备课系列

环节一:知人论世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 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 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 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说他是东宫 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贬 之为青州刺史。王涯说白居易的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 到井里死的,白居易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 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被贬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江州当时被看 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 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他连遭打击,心境凄 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 出这首传世名篇。
【参考】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 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 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 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 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 结队密密如麻。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环节一:知人论世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 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开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 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 怡情养性,以度时光。但李白没有这么 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远 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 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告别东鲁诸 公时所作。
环节五 思 考 延 伸
学习目标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联读课件13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形容词用作动词
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遮蔽)
• 3.词类活用
• (1)名词作动词 • 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弹奏)
• (3)使动用法 • 栗深林兮惊层巅
• 云青青兮欲雨 (雨:下雨)
栗:使......战栗
•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下:降下) 惊:使......震惊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事:侍奉)
《南陵别儿童入京》
__抽__刀___断__水___水__更__流_______,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一、学习目标
• 1.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及文体特点。 •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掌握文言词句,
翻译全文。
自主阅读《3·2》55页“结识作者”“探寻背景”“文化常识”部分,圈点 勾画,完成下列各题。
梦中仙境
梦中惊醒 梦后留别
2.朗读第1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 要“谈瀛洲”?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怎么体现?
(1)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
强烈的诱惑。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以虚衬实表现天姥山的 神奇色彩,使诗 “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2)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 比。
翻译:告别你们东鲁诸君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暂 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 探访名山。
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开心颜:心情愉快、露出笑容。
• 安能摧眉折腰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 摧眉:低眉,低头。
翻译:怎么能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让我不能够喜笑 颜开?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课件42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方法:诵读 感受意境 体会情感与主旨 尝试写文学评论
【第三部分:唐代盛情】
生命的诗意表达(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
《琵琶行》
【学习活动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对比阅读
【预习任务】 1.反复诵读并背诵两首诗。 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并勾画圈点诗歌的意象。 3.整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3.补充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经典读本“古典文学基本 知识丛书”中的《李白》《杜甫》,绘制两位诗人的生 活年谱。
生命状态
人生失意 壮志难酬 苦闷愤懑
【第三部分:唐代盛情】生命的诗意表达(二)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胡人?
孺 子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能诵。
解 吟
琵琶行 童文子章解已吟满《行长人恨耳》,曲一,度胡思儿卿能一白 居 易唱怆《然琵琶篇琵。琶长恨曲》篇。
【学习活动二】《琵琶行》单篇教学
江陵遇到他,夸许(他72“5)有仙风道骨, 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
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忧国忧民)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县咏怀》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3、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今夜闻君琵琶语
【检查预习】一词多义词
话,名词 字,名词 说,动词 几 ,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数量,名词 说话,回答,动词 曲,名词
4、为:
写,创作,动词wéi
因为长句
弹奏,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 替、给,介词wèi
【第三部分:唐代盛情】
生命的诗意表达(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
《琵琶行》
【学习活动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对比阅读
【预习任务】 1.反复诵读并背诵两首诗。 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并勾画圈点诗歌的意象。 3.整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3.补充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经典读本“古典文学基本 知识丛书”中的《李白》《杜甫》,绘制两位诗人的生 活年谱。
生命状态
人生失意 壮志难酬 苦闷愤懑
【第三部分:唐代盛情】生命的诗意表达(二)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胡人?
孺 子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能诵。
解 吟
琵琶行 童文子章解已吟满《行长人恨耳》,曲一,度胡思儿卿能一白 居 易唱怆《然琵琶篇琵。琶长恨曲》篇。
【学习活动二】《琵琶行》单篇教学
江陵遇到他,夸许(他72“5)有仙风道骨, 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
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忧国忧民)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县咏怀》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3、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今夜闻君琵琶语
【检查预习】一词多义词
话,名词 字,名词 说,动词 几 ,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数量,名词 说话,回答,动词 曲,名词
4、为:
写,创作,动词wéi
因为长句
弹奏,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 替、给,介词wèi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教学课件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4
二、一词多义
1.欲①②我云欲青.青因兮之梦欲.吴雨越
___想____ __将__要__
2.行①②世须间行.行即.乐骑亦访如名山此
__实__行__,__在__此__是__“__享__受__”__的___意__思___ ___走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语文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1
01
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02
课堂探究 读文品析
03
课后提升 积累借鉴
04
课下练兵 巩固运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2
一、读准字音
1.天姥.(mǔ) 3.向天横.(hénɡ) 5.渌.水(lù)
5
3.忽①②迷忽.花魂倚悸石以魄忽.动已暝
__不__注__意__、__不__知__不__觉______ __忽__然__
4.事①②古安来能万摧事眉.东折流腰水事.权贵
_事__情____ _侍__奉___、__服__侍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6
三、词类活用
1.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__位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_向__东__南___ 2.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__方__位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从__中__间________ 3.云青青兮欲雨. 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下__雨_______ 4.虎鼓.瑟兮鸾回车 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弹__奏__ 5.栗.深林兮惊.层巅 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战__栗__;__使__…__…__震__惊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课件

后人评价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 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长安 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天宝 四载(745年),李白将由东鲁 (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 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 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 姥山别东鲁诸公》。
创作背景
1.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 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2.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 向玄宗推 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 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 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 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 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 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
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找
出这一段中诗人描写的意象。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
样的梦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诵读《登高》,找出前两联中诗人选取的意象。想象一下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 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近体诗
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 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作 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
律诗特点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 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超过8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律诗可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 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安史入幕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乾元元
2024学年高一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比较阅读优质课件

当看到白居易的这副满脸沮丧、穷困潦倒的模样,谁会想到他曾在庙堂之上和腐败 势力舌战斗法的英雄模样?那个29岁就进士及第,34岁成为翰林学士,35岁担任左拾遗, 38岁升为户曹参军,仕途上可谓春风得意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连续上书提出广开言 路、惩贪倡廉、举贤任能等+大改革主张的斗志昂扬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用诗歌作 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倡导“新乐府运动”,写出大量讽喻诗,义愤填膺地揭 露贪官权贵丑恶和人民大众疾苦的刚正不阿的白居易哪里去了?是的,当年意气风发的 白居易已不复存在,眼下,他坐在破车之上,或许还在慢慢回想着唐宪宗元和六年的那 次对他的致命一击吧?
一、读诗歌,比较背景
诗人
作品
身份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
登高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写作背景
风格
一、读诗歌,比较背景
诗人
作品
身份
写作背景
风格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
杜甫
登高
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
被“赐金放还”后, 游东鲁与朋友分别之时
失意 “漂泊西南”时期, 时局动荡,亲友离散
飘逸奔放 雄奇壮丽
是的,你(杜甫)一生就像沙鸥,四处游荡,有 家难回,骨肉分离,仕途坎坷,屡被贬黜。你没有李 白那样洒脱,能“斗酒十千恣欢谑”;你也永远不会豪 迈地宣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因此, 你只能沉郁,你只能压抑,只能在儒家忠君思想的禁 锢下,一面同情百姓的疾苦,又常常为帝王辩护,你 的人生就是在这样的痛苦矛盾中磨砺着。
失意人生的诗意吟唱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比较阅读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辛弃疾《贺新郎》
一、读诗歌,比较背景
诗人
作品
身份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
登高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写作背景
风格
一、读诗歌,比较背景
诗人
作品
身份
写作背景
风格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
杜甫
登高
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
被“赐金放还”后, 游东鲁与朋友分别之时
失意 “漂泊西南”时期, 时局动荡,亲友离散
飘逸奔放 雄奇壮丽
是的,你(杜甫)一生就像沙鸥,四处游荡,有 家难回,骨肉分离,仕途坎坷,屡被贬黜。你没有李 白那样洒脱,能“斗酒十千恣欢谑”;你也永远不会豪 迈地宣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因此, 你只能沉郁,你只能压抑,只能在儒家忠君思想的禁 锢下,一面同情百姓的疾苦,又常常为帝王辩护,你 的人生就是在这样的痛苦矛盾中磨砺着。
失意人生的诗意吟唱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比较阅读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辛弃疾《贺新郎》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群文阅读课件25张

补充(面对失意的诗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补充(面对失意的诗歌)
破阵子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 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群文阅读
导入
人生失意时,有人永远浪漫,有人忧国忧民,有人同病 相怜。他们身上有时代的影子,也有自己经历的投影。群 文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对 人生失意会有更深入的认识,能更加积极地应对人生失意。
学习目标
1.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时代、人生经历的异同; 2.鉴赏《梦游》《登高》《琵琶行》的写作缘由、写作 内容的异同; 3.赏析三首诗歌艺术手法的异同; 4.体会三个诗人面对失意不同的人生态度,学会积极面 对人生。
《登高》描写秋日长江之景,抒发老病孤独忧国忧民之 感。
《琵琶并序》叙述自己与琵琶女的相遇、听曲、互诉 身世等内容。
比较诗歌内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所叙之事是离别之事、梦游之事。 《登高》,所叙之事是重阳节独自登高。 《琵琶行并序》,所叙之事是与友人离别、偶遇琵琶女。
比较诗歌内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之景雄奇瑰丽。 《登高》,长江秋日之景浓郁悲凉、雄浑壮阔。 《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秋日萧瑟。
朗读三首诗歌,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
1.《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杂言古诗,《登高》是七言律 诗,《琵琶行并序》是七言歌行。
2.李白诗浪漫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白居易诗明白晓 畅。
比较李白、杜甫、白居易
1.李白(701-762.12),唐代浪漫主义伟大诗人,被称为 “诗仙”。《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诗人被“赐金放还” 以后,游东鲁与朋友分别之时。
新教材第三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优质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第三单元 第八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59张PPT ) (新教材)第三单元 第八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59张PPT )
(新教材)第三单元 第八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59张PPT ) (新教材)第三单元 第八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59张PPT )
–
5.如何正确利用好互联网,让它更加方 便 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和幸福指数,这是人们必须冷静思考、慎 重对待 的问题 。
•
6.在物质极大富足的今天,人们 逢节必过,过节必吃。大快朵颐之后, 很少有 人在意 节日的 内涵。 我不禁 大声疾 呼:批 判地继 承传统 风俗习 惯,让 我们自 身变得 更有品 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1.历史上无数英雄随着时光流逝而一 去不返 ,可是 他们却 给后人 留下了 耐人寻 味的故 事,让 后人代 代咀嚼 和品味 ,一个 个故事 凝成了 厚重隽 永的华 夏文化 ,哺育 着后人 。
•
2. 项羽不 屑小计 谋是真 诚的, 他梦想 用他所 崇尚的 武力去 解决一 切问题 ,最终 ,项羽 用性格 的笔为 世人书 写下了 只属于 他的人 生篇章 ,算是 一种对 自己的 薄奠。
(新教材)第三单元 第八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59张PPT ) (新教材)第三单元 第八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59张PPT )
(新教材)第三单元 第八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59张PPT ) (新教材)第三单元 第八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课件—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共59张PPT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二 人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作品:《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作有《长恨歌》 《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忆江南》 《观刈麦》《后宫词》《问刘十九》等。
【经典觅珠】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 二十二韵》)
7.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步归行》)
8.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学士茅屋》)
(《哀 (《徒 (《柏
二、背景回眸 1.政治失意的“发愤之作” 该诗题目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宝三 年(744),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在政治上的 一次大失意。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 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段时期,这时东鲁的家 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但李白
成就: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 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 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 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作品: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 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 太白集》传世。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
葛清之于乐天 荆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狂热迷恋白居易的诗歌, “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诗,凡三十余处”,连后背也刻 上了白居易的诗句,且配了图画,图文并茂。如此体无 完肤的疯狂,被人称为“白舍人行诗图”,“若人问之, 悉能反手指其去处,沾沾自喜”。不过,当时连唐宣宗 都写诗赞白居易,诗曰: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
景象,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 慨叹,于是就有了这首旷世之作。
3.遭贬浔阳遇知音 元和三年(808),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 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 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 吟》等讽喻诗,结果触怒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 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 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砭时弊的讽喻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 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次 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写出绝世名作,借以抒发自 己满腹的辛酸。
【拓展链接】 一、稗官野史 古人追星趣闻 汪伦之于李白 汪伦疯狂仰慕李白的才华,为了见李白,他专门给
李白写了一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 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果然被吸引了,没 想到亲眼所见才知道被粉丝汪伦给骗了。原来十里桃花
8 梦游天姥吟力作家 1.诗成笑傲凌沧洲——“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市秦安县),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
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迁居四川 江油。幼年时,其父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少年 时即显露才华,博学广览,吟诗作赋。天宝初,入长安, 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李璘起兵,事败,李 白连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 阳冰,未几卒。
是水潭的名字,万家酒店是主人家姓万。李白哭笑不得 ,但是感受到粉丝的热情,于是和汪伦一起游山玩水。 后来李白要离开了,汪伦踏歌送行,李白也写下了千古 名篇《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张籍之于杜甫 张籍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他是杜甫的忠实粉丝,甚 至是脑残骨灰粉丝,他曾干出过这样一件让人感到无脑 的事:他读完杜甫的诗篇后,将杜甫的诗焚烧掉,收集烧 完纸张后剩余的灰烬,将灰烬搅拌进蜂蜜中,每天都喝 上几口,以此希望杜甫能赐予神力让自己的诗写得和他 一样好。
3.为时事而作诗——“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 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 三大诗人之一,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元和时曾 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 马。晚年好佛,公元846年在洛阳去世,葬于香山,谥号 “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
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市), 在长安时曾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 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曾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 “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之际,备受颠沛
流离之苦,在穷困潦倒中终其一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其作品被称为“诗史”,世人称他为“诗圣 ”。
作品: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石 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 别》《垂老别》《无家别》)。
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戏 为六绝句(其六)》)
3.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青引赠曹将军霸》)
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为六绝句(其二)》)
5.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丹 (《戏 (《江
6.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江头》)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 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极大“国耻”。激于 义愤,他率先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却被权贵 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其后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 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 诗,“甚伤名教”。于是被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被贬 为江州司马。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
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有更高远的追求, 于是离别东鲁家,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 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此时李白在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 仍郁结于怀,所以才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2.羁旅漂泊之佳作 《登高》是唐代宗大历年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 奉节)时的作品。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 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 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 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 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