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合集下载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bó: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chó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sì:寺(寺庙、寺院、少林寺)yú:榆(榆关、榆树、榆荚)pàn:畔(河畔、池畔、耳畔)二、我会认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聒:guō(聒耳、聒噪、聒碎)三、多音字泊:bó(停泊)pō(湖泊)更:gēng(更改)gèng(更加)四、作者简介1.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2.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3.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高声誉。

主要作品:《通志堂集》《纳兰词》。

五、理解诗意《山居秋暝》: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

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枫桥夜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长相思》: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风雪声搅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六、问题归纳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枫桥夜泊》: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3.《长相思》: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词三首》包括王维的《山居秋暝》、张继的《枫桥夜泊》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的山村美景,包括清泉、竹林、浣女和渔舟等元素,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其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静态描写,表现了山村的宁静和清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是动态描写,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热闹和活力。

《枫桥夜泊》则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着,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漫天的霜。

诗人面对这种情况,感到自己仿佛身处他乡,孤独寂寞。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羁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长相思》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词,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听课记录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听课记录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教师以一段悠扬的古筝音乐为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提问学生:“你们有过思念远方亲人或朋友的经历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简要介绍纳兰性德及其词作《长相思》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过程•朗读与感知:•教师首先示范朗读《长相思》,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指导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节奏,让学生体会词的音韵之美。

•词句解析:•逐句解析《长相思》,解释生词和难句,如“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中的“榆关”、“那畔”等。

•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中的意象,如“夜深千帐灯”所描绘的壮丽景象。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想象《长相思》中所描绘的场景,如边塞的寒夜、士兵们的思乡之情等。

•提问学生:“这首词中哪些词句最让你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情感共鸣:•结合学生的自身经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并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身处异乡,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拓展延伸:•介绍其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或现代诗文,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或诗歌形式表达思乡之情。

二、学生活动•在导入环节,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提问和介绍,并积极思考回答。

•在朗读与感知环节,学生认真跟读并模仿教师的朗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在词句解析和意境体会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深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意境。

•在情感共鸣和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受,并尝试用不同形式表达思乡之情。

三、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音乐和提问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古诗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教学过程注重朗读感知、词句解析、意境体会和情感共鸣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意境。

•教师在拓展延伸环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思乡之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教案)

21教学目标:1.通过预学单,知道词的特点,掌握关键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思。

2.在预学基础上,理解词意。

3.结合背景资料了解词意,体会词情。

4.背诵此词。

教学重点:掌握全词的大意,体会词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诗的背景资料,了解这诗人表达情感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预学单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一)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长相思》。

它既是课题,又是——(词牌名)。

(二)我们还学过哪些词牌名?回答后批注下来。

温故和知新同样重要。

二.检查预习,理解词意。

(一)预习交流一:词的相关知识。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首——(词),分为(上阙)和(下阙)。

预习交流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通过读文,同学们普遍认为这几个字词需要注意,一起来读一读。

2.现在能把全文读准读通吗?试一试。

(二)预习交流二:理解诗句,初知大意。

过渡:在预习时,孩子们能干地运用曾经学过的理解古诗词的常用方法,理解了重点字词。

我将你们用到的理解方法做了统计,发现一个现象。

1.生说自己的发现。

2.这个现象说明什么?过渡:今天学习后,看你们能否总结新的方法。

3.现在男女生比赛读文,边读边回忆预学所得。

4.全班齐读全文,思考全文大意。

(三)理解全词大意:1.四人小组合作,翻译全词。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3.在理解全词基础上,齐读全文。

三.精读课文,体会诗情。

(一)欣赏经典咏流传《长相思》。

过渡:这首有名的词在央视《经典咏流传》中被那英演绎,请大家欣赏优美歌声的同时,关注歌词,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1.出示歌词,结合课前查找的纳兰性德的资料,说说你对第一句歌词的理解。

2.出示纳兰的生平,你想用什么词语形容作者?随机板书学关键词。

过渡:难怪歌词里说——师指,学生读“春风鬓,少年心,意气风发,不问岁月无情。

”3.什么叫“意气风发”?(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像风吹一样迅猛。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过渡:正如你们所说,意气风发文武双全的作者荣耀地被皇上钦点陪着出关东巡,祭告先祖,途中写下了这首《长相思》。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 古诗词三首 第三课时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 古诗词三首 第三课时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会认

榆树
gēng
五更
pàn
湖畔
guō
聒噪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提示:点击生字 进入详细讲解。
感知大意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插图,疏通本首词 的大意,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地方。
(旅行的)道路;一段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思乡梦碎,思乡心碎
“风一更,雪一更”与“故园无此声”形成了强烈 的反差,进一步体现了故园的温馨、宁静、祥和。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从“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能感受到什么?
“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阙“夜深千帐灯”相呼应, 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 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 的情感。
课堂小结
《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
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
思维导图
长相思
跋山涉水——叙事 上阕
千帐灯—— 写景 风雪交加——写景 下阕 思乡——抒情
羁旅怀乡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阅读《 》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 3.完成《 》的练习题。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 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还深夜不寐呢?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词人 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之情。
描绘了风雪交加,雪整夜持续不断地下的 场景,表现了天气的恶劣。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优秀教学案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优秀教学案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的教学中,我们面临着一个挑战:如何在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之美的同时,让他们深刻理解并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本案例以《长相思》这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为载体,通过情境创设、互动探究、情感体验等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把握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进而领悟诗人的家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将人文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实现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思考如何改进学习方法。
2.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3.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以一首轻松愉快的古风乐曲作为背景音乐,通过PPT展示一幅描绘山水风光的画作,让学生在音乐和图像的熏陶中,自然地进入古诗词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你们看这幅画,感受到了什么?画面中的山川、树木、流水是否让你想起了一些古诗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长相思》就是一首描绘远方思念之情的古典诗词。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那深深的思念和家国情怀。"
3.个人感受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或朗读诗词时的感受,以及在讨论过程中的新发现。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以下几点:
1.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诗词艺术特色:总结诗词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以及诗人运用这些艺术手法表达情感的方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古诗词三首《长相思》(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反思古诗词三首《长相思》(部编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境体会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意象的理解,我会通过对比生活中的情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词中的一个意象或情感表达,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通过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情感表达:领悟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家国情怀,体会诗词中的情感波动。
-艺术特色:学习《长相思》的结构、用词和表达技巧,如对仗、夸张、借景抒情等,领会其艺术魅力。
举例:《长相思》中的“风一更,雪一更”通过自然现象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家的思念,这是诗词表达情感的核心手法。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转换,如从自然景观到情感的过渡,需要教师引导和解析。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诗词中的精准用词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
5.培养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感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掌握词中的生僻字、词,如“榆关”、“瘦”等,理解其在句子中的意义,并能够正确运用。
-意境体会:分析“山一程,水一程”等意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描绘出行途中的孤独与艰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长相思》,使学生对中国古诗词文化产生兴趣,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诗词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感受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3.提升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长相思》的内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长相思》优秀课件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长相思》优秀课件ppt

21 古诗词三首
课堂演练
一、判断对错。
1.纳兰性德是清代诗人。
(√ )
2.这首诗中蕴含思乡的思想感情。 ( √ ) 3.这首诗中的“千帐”只有一千只帐篷。
( X)
21 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1 古诗词三首
写景叙事→抒情
21 古诗词三首
主题概括
词人通过对远赴关外时,一 路所见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深深 的 思乡 之情。
21 古诗词三首
纳兰性德 字容若。
纳兰明珠长子,清朝 词人,清词三大家之 一。有《纳兰词》 《通志堂集》等流 传。本文是他作为 康熙帝御前侍卫随 驾出行时写下的一 首词。
21 古诗词三首
朗读课文 小组学习
要求:默读 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长相思》, 结合注释和 插图,疏通 本首词的大 意,小组内 交流不理解 的地方。
你是怎样理解“碎”字的?
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阕,把关外 天气的苦寒,征途的艰辛读出来吧。
“碎”的 意思为零 星,不完 整。这里 指将士们 思想梦碎, 思乡心碎。
21 古诗词三首
难道将士们的家乡没有风雪声吗?在家里听 到风雪交加的声音、心情和诗人在塞外征途中听 到有什么不同呢?
家里是温暖舒适、宁静祥和的。家乡有亲人、 朋友相伴。不会觉得孤单、冷清。但是在塞外征 途中听到的却只有嘈杂的风雪声。诗人这个时候 会更加思念家乡。
第三课时
长相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 级上册第七单元
21 古诗词三首
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长相思
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 长相思
纳兰性德(1655— 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 旗人。清康熙十五年 (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 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 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 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 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 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 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 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 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 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 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 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
要求: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要读通顺,读准字音。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
程:道路,路途。“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 远。 榆关:即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极言跟随康熙出巡卫军的营帐之多。 风一更,雪一更:意为风雪一夜未停。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家乡,这里指北京。
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往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 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一夜未停,在 耳边呼啸,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家乡,家乡没有这样 的声音。
身在征途!
心在哪里? 心系故园!
清·纳兰性德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
说一说
填下这首《长相思》。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 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 津,相对忘贫。
----《画堂春》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 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浣溪沙》
回顾整理,体会表达特点
题目
作 者 表达的情感 因何起情 表达特点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作业:
1、书写生字:榆、畔、帐 2、完成练习册作业。
点此播放动画视频
• 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梦不成。
写一写
• 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 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 写下来。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
问君何事轻离别, 一年能几团圆月?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 年能几团圆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