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耐火材料种类、性能及检测

耐火材料种类、性能及检测目前,工业上使用的耐火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涉及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生产水泥使用的耐火材料应满足水泥生产工艺的要求,本文针对水泥回转窑系统使用耐火材料的种类及性能,从耐火砖和耐火浇注料二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节回转窑工艺特性对耐火材料的要求一、简介回转窑的工艺特性:1.窑温高,对耐火材料的损坏加剧,水泥熟料熔体中的C3A(铝酸三钙)、C4AF(铁铝酸四钙)等侵蚀程度加大,窑内过热导致热应力破坏加剧。
2.窑速快,单位产量加大,机械应力和疲劳破坏加大。
3.碱、氯、硫等组分侵蚀严重,硫酸盐和氯化物等挥发、凝聚、反复循环富集,加剧结构剥落损坏。
4.窑径大,窑皮的稳定性差。
5.窑系统结构复杂,机械电气设备故障增加,频繁开停窑导致热震破坏加剧。
二、预分解窑对耐火材料的要求1.常温力学强度和高温结构强度要高,窑内不管烧成状况的好坏,窑内温度在10000C以上,要求耐火砖荷重软化温度高。
2.热震稳定性要好,即抵抗窑温剧烈变化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好。
在停窑,开窑以及窑运转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窑内的温度变化较大,要求窑衬在温度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不能有龟裂或者剥落,要求在操作时尽量使窑温稳定。
3.抗化学侵蚀性要强,在窑内烧成时,所形成的灰分、熔渣、蒸气会对窑衬产生侵蚀。
4.耐磨及力学强度要高,窑内生料的滑动及气流中粉尘的磨擦,对窑衬造成磨损。
尤其是开窑的初期,窑内还没有窑皮保护时更是如此。
窑衬还要承受高温时的膨胀应力及窑筒体椭圆变形所造成的应力。
要求窑衬要有一定的力学强度。
5.窑衬具有良好的挂窑皮性能,窑皮挂在衬砖上,对衬砖有保护作用,如果衬砖具有良好的挂窑皮性能并且窑皮也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可以使窑衬不受侵蚀与磨损。
6.气孔率要低,如果气孔率高会造成腐蚀性的窑气渗透入衬砖中凝结,毁坏衬砖,特别是碱性气体。
7.热膨胀安定性能要好,窑筒体的热膨胀系数虽大于窑衬的热膨胀系数。
但是窑筒体温度一般都在280-450度左右,而窑衬砖的温度一般都在800度以上,在烧成带温度有1500度,窑衬的热膨胀比窑筒体要大,窑衬容易受压力造成剥落。
火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指标

一、耐火浇注料:适用于炉内中、低温和烟道炉顶等部位的内衬。
1、密度:≥2000Kg/ M32、耐压强度:≥25Mpa3、抗折强度:≥5Mpa4、热震稳定性:≥15次(900℃*3H,水冷)5、耐火度::≥1650℃二、高强度耐火浇注料:适用于炉内中、高温部位、抗渣侵蚀性能要求较高的区域。
1、密度:≥2200Kg/ M32、耐压强度:≥30Mpa3、抗折强度:≥6Mpa4、热震稳定性:≥20次(900℃*3H,水冷)5、耐火度::≥1710℃三、钢纤维增强耐火浇注料:适用于需要抗拉强度大和抗热震性能高的如折烟角、炉烘等部位。
1、密度:≥2350Kg/ M32、耐压强度:≥60Mpa 110℃*24h≥35Mpa 1000℃*3h3、抗折强度:≥9Mpa 110℃*24h≥5Mpa 1000℃*3h4、1100℃室温水急冷急热循环5次后抗折强度:≥4Mpa5、耐火度::≥1710℃6、烧后线变化率:±0.4%四、耐磨耐火浇注料:适用于旋风炉、燃煤炉卫燃带等煤灰冲击和磨蚀严重、高温部位的内衬。
1、密度:≥2500Kg/ M32、耐压强度:≥90Mpa 110℃*24h≥110Mpa 1000℃*3h3、抗折强度:≥13Mpa 110℃*24h≥15Mpa 1000℃*3h4、热震稳定性:≥25次(900℃*3H,水冷)5、耐火度::≥1780℃6、耐磨性:≤8cm3(GB/T18301-2001)五、碳化硅耐磨耐火浇注料:碳化硅耐磨浇注料是以优质耐磨耐高温材料棕刚玉和耐磨、高导热材料碳化硅为基料,按严格的配方复合而成,具有高温强度好、耐磨抗冲刷、高导热、抗热震、耐腐蚀、密封性好速凝早强等诸多特点,是近年来对耐磨、高导性能要求高的部位最为理想的换代产品。
1、密度:≥2800Kg/ M32、耐压强度:≥90Mpa 110℃干燥后≥140Mpa 1350℃烧后3、抗折强度:≥12Mpa 110℃干燥后≥25Mpa 1350℃烧后4、热震稳定性:≥45次(850℃,水冷)5、耐火度:≥1790℃6、耐磨性:≤6cm3(GB/T18301-2001)7、SiC :≥50%一、微膨胀耐火可塑料:适用于锅炉敷管炉墙内层、烟道和炉顶等部位的内衬。
耐火

1、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与高温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力学性质:表征耐火材料抵抗不同温度下外力造成的形变和应力而不破坏的能力。
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质通常包括耐压强度、抗折强度、扭转强度、耐磨性、弹性模量及高温蠕变等耐火材料的高温使用性能:其在高温条件下抵抗来自外部的作用而不易损坏的性质。
主要包括:耐火度。
荷重软化温度。
重烧线变化率。
抗热震性。
抗渣性。
抗酸性。
抗氧化性。
抗水化性和一氧化碳侵蚀性。
耐火材料的热学性主要包括比热容、热膨胀性、导热性,是衡量耐火制品能否适应具体热过程和进行工业窑炉设计的重要依据。
2耐火度与熔点的区别:1、熔点指纯物质的结晶相与液湘处于平衡时的温度;2、熔点是一个物理常数;3、耐火材料为多相混合体,其熔融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是一个工艺指标3)耐火材料的体积密度、热导率、热震稳定性、抗渣蚀性等的定义与物理意义。
1)耐火制品单位表观体积的质量称为体积密度,通常用kg/m3或g/cm3表示。
对于同一种耐火制品而言,其体积密度与显气孔率呈负相关关系,即制品的体积密度大则显气孔率就低。
2)耐火材料的热导率是指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热量。
表示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
3)耐火材料抵抗温度急剧变化而不被破坏的性能称为热震稳定性或抗热冲击性能。
高温窑炉等热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其运行温度常常发生变化甚至剧烈的波动。
这种温度的急剧变化常常会导致耐火材料产生裂纹、剥落、崩裂等结构性的破坏,而影响热工设备操作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生产的连续性。
4)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抵抗熔渣侵蚀的性能称为抗渣蚀性能,简称抗渣性。
高温环境下,熔渣物质与耐火材料相接触,并与之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导致耐火材料的侵蚀损毁。
占耐火材料被损坏原因的50%以上。
4)耐火材料低温绝缘、高温导电的原因与工业安全防范。
(硅质、镁质耐火材料的导电性)导电性通常用电阻率表示。
电阻率与热力学温度间的关系为TeBA=ρ式中:(ρ—材料的电阻率,T—热力学温度,A,B—与材料性质有关的常数。
耐火材料沥青残碳量

耐火材料沥青残碳量耐火材料是一种具有抗高温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温工业领域。
沥青残碳量是评估耐火材料耐火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围绕耐火材料沥青残碳量展开讨论,探究其对耐火性能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耐火材料的沥青残碳量。
沥青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有机物质,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在制备耐火材料时,常会使用沥青作为粘结剂,将各种耐火颗粒粘结在一起。
而沥青残碳量则是指在高温条件下,沥青中未燃烧的残留物质的含量。
耐火材料的沥青残碳量直接影响着耐火性能。
一般来说,沥青残碳量越高,耐火性能越好。
这是因为沥青中的残碳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和耐化学侵蚀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热量传导和化学反应,提高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
然而,沥青残碳量过高也会对耐火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当沥青残碳量过高时,耐火材料的热稳定性会下降,易受热膨胀和热震的影响,导致材料破裂或脱落。
因此,在制备耐火材料时,需要控制沥青残碳量的范围,以保证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为了降低沥青残碳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选择合适的沥青粘结剂。
不同类型的沥青在高温条件下的残碳量有所差异,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沥青类型。
其次,可以添加一些助燃剂或氧化剂。
助燃剂能够促进沥青的燃烧,减少残碳的生成;而氧化剂则能够加速沥青的氧化反应,降低残碳量。
此外,还可以调整制备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以控制沥青的燃烧程度。
除了沥青残碳量,耐火材料的其他性能指标也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耐火材料的耐火极限是指材料能够承受的最高温度,直接影响着材料的使用范围。
此外,耐火材料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耐化学侵蚀能力和导热性能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指标,选择合适的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的沥青残碳量是评估耐火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适当控制沥青残碳量可以提高耐火材料的耐火性能和使用寿命。
通过选择合适的沥青类型、添加助燃剂或氧化剂以及调整制备过程等措施,可以降低沥青残碳量,提高耐火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久性。
1.5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

莫来石和作为莫来 硅酸盐玻璃相800~900℃下 石基质的大量的硅 开始转变为粘度大的液相。 酸盐玻璃相组成
耐火制品在与其使用情况相近的条件下的结构强度与变形 情况,因而是耐火制品的重要性能指标。
陶瓷工业用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
耐火制品的荷重软化温度 制品的化学-矿物组成 制品的组织结构 制品的显微结构 制品的液相的性质、 制品的结晶相与液相的比例及相互作用。
陶瓷工业用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
陶瓷工业用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
粘土砖: 荷重变形曲线比较平坦,开始变形温度较低,与40%
变形温度间相差达200~250℃。
硅砖 镁砖
开始变形温度与40%变形 温度差很小
达到变形的温度立刻破坏 达到40%变形前即溃裂
开始变形温度 其耐火度之间的差数不同
硅砖只差几十度 镁砖却差近千度
陶瓷工业用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
荷重变形曲线 不同的原因:
晶体形成网络骨架,
变形温度高
①存在的结晶相、 晶体构造和性状
晶体以孤岛状分散于液 相中,变形温度由液相的
含量及粘度所决定
②晶相和液相的数量及 液相在一定温度下的粘度
③晶相与液相的相互作用, 会改变液相的数量和性质。
陶瓷工业用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
各种耐火材料的荷重变形曲线 1-高铝砖(Al2O370%);2-硅砖,3-镁砖,4,6-粘土砖;5-半硅砖
陶瓷工业用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
几种耐火制品的0.2Mh荷重变形温度(℃)
砖种
0.6%变
形温度 TH
硅砖(耐火度1730℃)
耐火材料——精选推荐

1耐火材料定义:耐火度不低于1580的非金属材料。
即耐火材料是用作高温窑、炉等热工设备,以及高温容器和部件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耐火度不低于1580℃,并在高温下能承受相应的物理化学变化及机械作用。
2耐火材料分类:(根据化学性质)酸性耐火材料、碱性耐火材料、中性耐火材料; 根据耐火度可分为: 普通耐火制品:耐火度为1580~1770℃, 高级耐火制品:耐火度为1770~2000℃,特级耐火制品:耐火度大于2000℃ .3耐火材料显微结构:耐火材料是由固相(包括结晶相和玻璃相)和气孔两部分构成的非均质体宏观结构。
4耐火材料的分类根据耐火度可分为: 普通耐火制品:耐火度为1580~1770℃;高级耐火制品:耐火度为1770~2000℃; 特级耐火制品:耐火度大于2000℃ . 5 开口气孔率(显气孔率): =13V V V+×100%,V 0、V 、V 分别表示总体积、 开口气孔和闭口气孔体积c m6吸水率:它是制品中全部开口气孔吸满的水的质量与其干燥质量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7透气度:是表示气体通过耐火制品难易程度的特性值。
8真密度:是指不包括气孔在内的单位体积耐火材料的质量9耐火材料的热膨胀是指其体积或长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理性质。
10线膨胀系数是指由室温至试验温度间,每升高1 ℃,试样长度的相对变化率。
11热导率是表征耐火材料导热性的一个物理指标,是指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热量。
12气孔率对热导率的影响:耐火材料通常都含有一定的气孔,气孔内气体热导率低,因此气孔总是降低材料的导热能力。
在一定温度以内,对一定的气孔率来说,气孔率愈大,则热导率愈小。
13常温耐压强度 :是指常温下耐火材料在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14耐磨性:耐火材料抵抗坚硬物料或气体(如含有固体颗粒的)磨损作用(研磨、摩擦、冲击力作用)的能力。
15高温耐压强度是材料在高温下单位截面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
sk34耐火砖指标

sk34耐火砖指标
(原创版)
目录
1.SK34 耐火砖简介
2.SK34 耐火砖的指标
3.SK34 耐火砖的应用领域
正文
SK34 耐火砖是一种优质的耐火材料,它以高强度、高硬度和良好的
抗侵蚀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
这种耐火砖主要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工业设备,如窑炉、锅炉等。
SK34 耐火砖的主要指标如下:
1.耐火度:SK34 耐火砖的耐火度在 1770-1800 摄氏度之间,这意味着它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
2.体积密度:SK34 耐火砖的体积密度在
3.6-3.8 克/立方厘米之间,这使得它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能。
3.硬度:SK34 耐火砖的硬度在莫氏硬度 7-8 之间,这使得它可以抵抗强烈的磨损。
4.热稳定性:SK34 耐火砖在高温环境下的热稳定性能良好,不会因
为温度的剧烈变化而产生裂纹。
SK34 耐火砖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1.钢铁工业:SK34 耐火砖主要用于窑炉、锅炉等高温环境下的设备,可以有效保护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建材工业:SK34 耐火砖也用于水泥窑、玻璃窑等高温环境下的设备。
3.化工工业:在化工行业中,SK34 耐火砖也广泛应用于高温环境下的设备,如反应釜、加热器等。
耐火材料的基本知识

耐火材料的基本知识目录一、耐火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2)1.1 耐火材料的定义 (3)1.2 耐火材料的分类 (3)1.2.1 根据化学成分分类 (4)1.2.2 根据耐火度分类 (5)1.2.3 根据使用温度分类 (6)1.2.4 根据材质分类 (7)二、耐火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8)2.1 耐火材料的物理性质 (9)2.2 耐火材料的化学性质 (10)2.2.1 化学稳定性 (11)2.2.2 抗氧化性 (12)2.2.3 耐酸性 (13)三、耐火材料的应用领域 (15)3.1 建筑材料 (16)3.2 陶瓷与玻璃工业 (17)3.3 冶金工业 (18)3.4 耐火材料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应用 (20)四、耐火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21)4.1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22)4.2 炼制过程 (23)4.3 成型方法 (24)4.4 后处理与检验 (26)五、耐火材料的性能评估与测试 (27)5.1 性能评估方法 (28)5.2 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30)5.2.1 化学分析 (31)5.2.3 工艺性能测试 (33)六、耐火材料的选用与优化 (34)6.1 选用原则 (36)6.2 优化策略 (36)七、耐火材料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38)7.1 发展趋势 (40)7.2 面临的挑战 (41)一、耐火材料的定义与分类耐火材料是一种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稳定的材料。
它们广泛应用于冶金、陶瓷、石油化工等领域,为各种高温设备或工艺过程提供必要的结构支撑和保护。
基于其特殊的性质和应用,耐火材料在工业领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粘土质耐火材料:以粘土为主要原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耐火度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高炉、热风炉等冶金设备中。
硅质耐火材料:以硅石为原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抗渣性和耐腐蚀性,常用于炼钢炉等高温设备的内衬材料。
高铝质耐火材料:以高铝矾土或工业氧化铝为原料,具有优良的抗侵蚀性和高温机械强度,常用于玻璃熔窑等高温设备的结构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火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耐火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1.耐火度:耐火度是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抵抗熔化的性能。
耐火度主要取决于耐火材料的化学成份和材料中的易熔杂质(如FeO、NaO等)的含量。
耐火度并不代表耐火材料的实际使用温度,因为在高温载负作用下耐火材料的软化变形温度会降低,所以耐火材料的实际允许最高使用温度比耐火度低。
耐火度一般通过试验测定。
耐火度大于1580℃的材料方可称为耐火材料。
2.高温结构强度:高温结构强度是指耐火制品在高温下承受压力而不发生变形的抗力。
常以负重软化温度来评定。
所谓负重软化温度是指耐火制品在0.2压力下,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测出样品开始变形的温度和压缩变形达4%或40%的温度。
前者的温度叫负重软化开始湿度,后者叫负重软化4%或40%的软化点。
3.热稳定性:热稳定性是指抵抗温度急剧变化而不破裂或剥落的能力,有时也称之为耐急冷急热性。
它的测定是将耐火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850℃)然后用流动的冷水冷却,直至进行到因制品破裂而部分剥落的重量为原重量的20%时,所经爱冷热交替次数即为评定热稳定性的指标。
4.体积稳定性:体积稳定性是指耐火制品在一定温度下反复加的热、冷却的体积变化百分率。
一般在多次高温作用下,耐火制品内组成相会发生再结晶和进一歩烧结,会产生残余的膨胀或收缩现象。
一般允许的残
余膨胀或收缩不应超过0.5-1.0%。
5. 高温化学稳定性:高温化学稳定性系指耐火制品在高温下,抗金属氧化物、熔盐和炉气侵蚀的能力。
常用抗渣性来评定,这种性质主要取决于耐火制品本身相组成物的化学特点和物理结构,如气孔率、体积密度等。
6.体积密度、气孔率、透气性:体积密度是指包括全部气孔在内的单位耐火制品的重量,其单位为g/cm3.
气孔率(%)分显气孔率和真气孔率。
显气孔率是耐火制品上与大气相通的孔洞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真气孔率是指不与大气相通的孔洞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透气性常以透气系数评定,透气系数是在9.8Pa的压差下,1h内通过厚1m,面雊1m2耐火制品的空气量。
7.热导率、比热容、热膨胀性:热导率表示耐火材料的导热性能,常以符号“λ”表示。
其物理意义为当温度差为1K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厚为1m,面积为1m2耐火制品的热量,单位为W/(m.K)
比热容反映耐火材料的蓄热能力,单位为kJ/(kg*℃),其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热膨胀性常用线性膨胀百分数“α”来表示,即耐火材料制品在t℃下的长度L,与0℃时的长度L。
之差值L。
之比的百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