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最大的麦穗
16最大的麦穗

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
的机会。
20:40:09 2
20:40:09
3
这篇课文介绍的是谁的故事?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们
文中是怎样介绍他的?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网络上是怎样介绍他的呢?
是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20:40:09
4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 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 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 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 都是他施教的场所。
16.最大的麦穗
20:40:09
1
麦垄:形容一行行的麦子。 也有时指麦行之间的空地。 “垄”lǒng (1)田地分界高起的埂子: (2)农作物的行(háng ),或行与行间的空地:。
★如梦初醒:初:刚刚。形容刚从梦中醒来。
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 明白过来。 ★不失时机:失:耽误,错过。 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
这篇课文中,苏格拉底上课的地点在 哪里?他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到文中找一
找。
20:40:09 5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1)默读课文,思考了解课文主要 讲述了什么事情?苏格拉底告诉了我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 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
10
20:40:09
11
20:40:09
12
20:40:09
13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 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 ——查理· 艮[gè n]科尔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 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16、最大的麦穗

16、最大的麦穗
1、字词:
麦垄沉甸甸如梦初醒
2、人物:古希腊苏格拉底文中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
苏格拉底的名言: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
3、道理: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4、苏格拉底在本文中共有三段语言。
第一次是提要求:(1)摘一个最大的。
(2)只许进不许退。
“只许进不许退”的意思是要求弟子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的重新选择的机会。
第二次失望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
“你们已经到头了”表达了苏格拉底对弟子们失去良机,两手空空感到惋惜。
第三次讲道理:
(1)第一句话是比喻句;
(2)“麦穗”指“机遇”;
(3)“眼前的一穗”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4)“最大的追求”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5)这段话的意思: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6)苏格拉底的说这段话时,可真是“语重心长”“意味深长”啊!
5、机遇的名言:
(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九龄
(2)当取不取,过后莫悔。
——施耐庵
(3)智者贵在乘时,机不可失。
——司马迁
6、文中的学生没有收获麦穗,却收获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6最大的麦穗_苏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6最大的麦穗苏教版(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动机:师:课前我们了解了孔子这个东方的大教育家,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教育思想流传至今,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近“西方的孔子”——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一齐走进《最大的麦穗》,与这位哲学大师对话,触摸他的灵魂,感受他的心灵,聆听他的教诲,领悟他的思想。
生:齐读课题。
(评析:课前举行“我说孔子知识擂台赛”,创设了宽松、民主、和谐的对话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对东方大教育家孔子的认识,诱发了学生了解“西方孔子”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悟文本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要求:自由朗读文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生:自由朗读文章。
(大声地、投入地朗读)师:有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现在有一个展示你自己的机会,想读的就站起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倾听,还有机会)。
生:分小节朗读(学生争先恐后站起来读书)(评析:心理学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尝试需要和新的体验需要,获得被认可和被别人欣赏的需要。
教师创设了学生表现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勇于实践,乐于实践的热情。
同时一方面潜意识引领学生读书,明确读书要求: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是阅读的最基本要求;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读书,力求感知文本,也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感悟文本。
师:把书读正确、流利,这是读书最基本的要求。
我们要更上一层楼,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要把书读懂,读出感情。
有谁还想试一试。
生: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生1读:……苏格拉底对弟子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下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师:读得不错,让弟子一听就懂。
生2读: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师:勇气可嘉,奖励你,往下读。
生2:地里到处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机会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定夺。
精品文档 人教版小学语文 16.最大的麦穗(类文) 1 推荐下载

错过今天下午,放学后直接去了市场,想买点菜,特别是菠菜,那可是我最爱吃的,这是季节性蔬菜,现在吃正当时,再过几天,可就老了。
刚到市场,正好看到马路边有两个卖菠菜的妇女,一个把菜放在车子边沿,一个放在筐子里,都剩下不多了,波菜很嫩,水灵灵的,一看就喜欢,那两人热情地和我搭讪着,我也很想买。
可又一想,我刚来,不如先买别的东西,反正回来还要从这过,那时再买也不迟,于是,推着车子往前走,又买了水萝卜,小葱,豆片什么的,买完便往回转,可当我走到那个菠菜摊位时,看到车子上,筐子里,空空如也,人家正在收拾呢,连忙问道:“菠菜呢”?那两个人看到我,一笑,高兴又自豪:“卖了了”。
我心中‘咯噔’一下,陡然生出一种失落感,好象我特别心仪的东西寄存在这里,想取回时却丢失了,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两小捆带着水珠的,嫩的发亮的菠菜来,好可惜,谁买走了呢,真想把它们找回来。
站在原地,怅然若失,踌躇着,要不不买了吧,可又不甘心,于是,又折了回去,可再也找不到么娇嫩的菠菜了,只好将就着买了一捆。
直后悔,为什么当时不买下来,这前后不过十分钟的时间,竟物易其主了。
这件事让我顿生感慨。
想起了一个故事:一天,哲学家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他对学生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走进地里,看到满地成熟饱满的麦穗,边走边选,虽然其间也看到了大麦穗,可他们总觉得前边也许还有更大的,于是,又扔掉了,这样,直到走到终点,弟子们还是两手空空。
此时的他们,也许都在想,我摘的那个若不扔掉就好了,虽然不一定是最大的,但至少它会攥在自己手中,也不至于一无所获啊。
可是,后悔已经晚了。
其实,现实生活中,特别是终身大事上,这样的体会最深刻。
好多人在其它事上可以凑合,但挑选伴侣,都是完美主义者,左挑右选,总感觉不是十全十美的,甚至是一个不如一个,越挑越灰心,这最佳缘分,就在这挑挑捡捡中错过了。
最后只好将就着,把自己草率嫁掉了,可想而知,这样的婚姻,幸福谈何容易呢。
16、最大的麦穗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3、指名朗读课文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
3、指导读这一段。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精读课文
一、复习
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你的初步体会。
2、结合学生发言,出示下列句子,体会其中含义。
3、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指名读,指导读出句子的重点。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设计
1、苏格拉底把人生比作,把与追求远大的理想相联系。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4、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要抓住机遇
教学反思
指名读课文。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总结全文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请学生联系实际,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2)最后,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四、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总课时第1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24、最大的麦穗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6、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5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凭借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课文第三段,用摘麦穗这样不起眼的小事,来揭示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学难点:怎样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领悟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学准备:关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的认识和大概理解;关于机遇的一些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一、人物简介,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苏格拉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吗?请同学把收集到的资料简要地向同学汇报。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讲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事,究竟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读后汇报:这篇课文讲的是苏格拉底叫他的弟子到一块成熟的麦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结果没摘到,从而悟出了一个道理。
三、精读课文,悟出道理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苏格拉底是怎样要求他的弟子到麦地里摘一颗最大的麦穗?这是一块怎样的麦地?请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细读体会。
2、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重点讨论以下词句:(1) 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2) ……只许进不许退……3练习感情朗读4过渡: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到老师的要求后,是怎样摘麦穗的?有没有摘到最大的一颗麦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不同的记号标记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神态、动作的语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5、出示2-5自然段文字,指名朗读课文,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 抓住弟子们的神态:"埋头""看看、摇头"……(2) 抓住弟子们的动作:"摘了""随手扔掉"……(3) 讨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为什么摘不到一颗最大的麦穗?他们心里会怎样想?(4) 苏格拉底站在田边,看着他的弟子们摘麦穗的样子会怎么想呢?他是用什么样的语调对弟子们说话的?你能模仿着读一读吗?(5) 那些小麦可能回怎样嘲笑这些弟子们?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第16课《最大的麦穗》

第16课《最大的麦穗》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6.最大的麦穗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垄”字,联系生活实际与上下文理解“麦垄、沉甸甸、颗粒饱满”和“定夺、如梦初醒、错失良机”等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体会分号的作用。
2.能够用普通话恰当、流利、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利用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厘清故事脉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悟苏格拉底独有的育人方法。
3.能联系实际,深化学生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从而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
4.累积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名事;自学“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融合生活中错失良机,深表惋惜的追忆,写下一段话,重点注重心理活动描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记住课文,领悟必须擅于抓住机遇,无法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2.找到课文中采用的分号,同时学会分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1.明白“人生仿佛在麦地里行走??”等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2.把自学至“以小见大”的读法,运用于实践中。
三、教学评价设计:1.检查学生预习阶段,通过检查学生自学书写的生字,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熟读课文,明白“崇尚必须就是最小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拎在手中,这才就是实实在在”的道理。
在自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刊登自己的看法,高度关注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学、合作自学,并及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3.以演促讲,以演促读,在情境表演中,深化学生对“必须善于抓住眼前1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的领悟。
采用默读、标画、事例对比、链接生活、感情朗读等方式,理解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4.通过读取融合的小撰作活动,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动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自学和运用。
16最大的麦穗ppt讲解

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更 需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 好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错失良机。
课堂小结:
“眼前的一穗”: 眼前的机遇
“最大的追求”: 远大的理想
“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 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
质疑问难:
1、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2、苏格拉底说的“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 摘下的”是什么意思?
弟子们的做法: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 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 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 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些动作说明什么? 1.“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弟子们在挑麦穗时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他 们在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2.“埋头”、“低着头”:
2、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
钟一般的声音: “你们已经到头了。” 惋惜
3、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 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 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 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 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 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 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整个 麦地里存在着最大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 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 “最大的一穗”是指弟子们在麦地里所能 见到的、所能摘到的最大的麦穗。
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 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 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 住眼前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6最大的麦穗
1、《最大的麦穗》本文通过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2、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也在。
有的人,就;有的人则,。
当然,,但,这才。
3、苏格拉底 平静地 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
苏格拉底的要求有两个:一是:摘一个最大的;二是:只许进不许退。
“只许进不许退”的意思是要求弟子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的重新选择的机会。
4、苏格拉底 失望地 对弟子们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
“你们已经到头了”表达了苏格拉底对弟子们失去良机,两手空空感到惋惜。
5、苏格拉底 意味深长 地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①,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②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
“最大的①”指的是麦地里确实存在着一粒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②指的是弟子们在麦地里所能见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粒最大的麦穗
6、给加点字注音:
罗甸.( ) 沉甸甸..
( ) 7、课文练习2和3(书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