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检查膝关节的优点讨论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中的诊断价值应用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月第19卷第2期·影像学及诊断检验·核磁共振在膝关节中的诊断价值应用李改桃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民医院,甘肃定西 730500【摘要】目的:对于核磁共振在膝关节中的诊断价值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膝关节影像研究的重要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本院内的膝关节损伤并进行检测诊断的患者进行详细研究,共84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确定核磁共振对于膝关节各种损伤的分析及诊断价值。
其中将8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包含42例患者,分别利用CT扫描技术进行诊断检查或者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并针对不同小组分别观察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方法下的检出率。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检出人数达到39例,而对照组的检出人数则只有27例,观察组的总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
结论:对比CT扫描诊断技术来说,在膝关节的诊断之中,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检查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也具备更好的价值,能够获得更高的检出率,这也表明,核磁共振在膝关节诊断中值得获得更多的重视和推广,从而使得该技术广泛运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膝关节;诊断;价值应用;CT扫描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5249(2021)02-0143-02在临床的常见骨科病症之中,膝关节所受伤害是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1]。
膝关节损伤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韧带受伤、肌腱断裂、髌骨脱位、半月板损伤等等。
一般,膝关节受损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几种类型合并发生的症状,也经常会具有损伤性。
以韧带的受伤举例,韧带也包括内、外侧不同的副韧带,以及前、后交叉韧带等多种损伤方式。
这也说明膝关节损伤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病症,需要进行详细的诊断才能检出。
膝关节损伤的受伤害人群主要集中在运动员、工人、农民等职业之中,如足球运动员经常会出现半月板损伤,这是由他们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低场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评价(附70例报告)

低场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评价(附70例报告)摘要】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70例,采用低场MRI进行常规冠状位和矢状位SE序列、GRE序列及脂肪抑制STIR序列T1WI、T2WI成像扫描,对所得图像及诊断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的关节内均有积液信号(积液量不等);骨挫伤者23例,软骨骨折者9例,半月板损伤者44例;前、后交叉韧带撕裂伤者8例,内、外侧副韧带撕裂伤者6例。
结论低场MRI具有多方位、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对患者无创伤性,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不仅能直观地、很好地显示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半月板的损伤、韧带的损伤、骨挫伤、关节软骨损伤、关节腔积液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挫伤,应用其脂肪抑制序列,通过骨髓信号的改变,还能反应出骨挫伤的病理变化,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细微性,可以作为膝关节损伤的首选及重要手段推广应用。
【关键词】低场MRI扫描膝关节损伤【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284-01膝关节作为人体中最大、最复杂、活动最多的负重关节,在各种外伤中损伤几率最多[1],以往所应用的X线、CT检查对于隐匿性骨折、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等不能明确诊断[2],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不便。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低场MRI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凭借其诸多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1 一般资料抽取的来我院进行诊治的7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1岁;损伤部位:左膝者33例,右膝者37例;受伤原因:车祸伤者32例、摔伤者27例,扭伤者1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关节绞锁及僵硬、下肢乏力、跛行、不能承重、活动受限、伸直障碍、抽屉试验阳性等;病程:一天至一年不等。
2 检查方法患者仰卧,患肢固定不动,使用低场永磁型MRI扫描仪,选用其膝关节表面线圈进行膝关节扫描,分别进行斜矢状位、冠状位FRFSE序列T2WI(TR/TE=2800/95.9ms),激励次数为4,矩阵320×192;SE序列T1WI(TR/TE=400/11ms),激励次数为4,矩阵288×192;FRESE抑脂序列T2WI(TR/TE=3700/63.7ms),激励次数为6,矩阵288×160;所有序列层厚5mm,层距1.0mm,视野180~230mm。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月 第5卷第2期膝关节是人体负累最大、最易损伤、活动最多的关节。
膝关节损伤大都是由暴力伤害以及大幅度体育运动导致[1]。
主要的损伤类型有肌腱断裂、髌骨脱位、韧带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等[2]。
膝关节损伤患者由于剧烈疼痛难以与医生取得良好的配合,诊断难度较大,因此临床常借助影像学对患者进行辅助诊断[3]。
既往影像学技术存在很大的缺陷,X线和关节造影诊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难以兼顾患者软骨、半月板和韧带的解剖结构,整体诊断准确率不高[4]。
目前,M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和CT(Computed Tomography)得以运用于诊断膝关节的诊断中,M R I具有高清晰度、多面成像、无创的优势,现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膝关节疾病的诊断中[5]。
本研究采用关节镜联合MRI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检查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60例,采用 MRI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实施关节镜病理分析。
60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11~68岁,平均(39.5±28.5岁)岁;其中10例打伤、12例坠落伤、38例交通伤。
纳入标准:关节镜检查结果以及手术均证实为膝关节损伤;患者均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弹响、不稳以及肿痛等症状。
1.2 方法研究采用MRI进行诊断,操作如下:研究采用GE 1.5T 及3.0T和西门子3.0T借助膝关节线圈进行扫描。
扫描时取仰卧位,患者足部首先进入仪器,患肢需位于线圈中心部位。
扫描参数如下:梯度回波PROSET序列扫描参数:TR调至最小值,层间距:0 mm,层厚:2.0 mm,视野:250 mm,采集矩阵:256×512;TE:13.8 ms,TR:500 ms,矩阵:256×256,视野:180 mm。
1.3 观察指标1.3.1阳性检出情况对比 统计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差异。
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分析

第31卷第12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年12月1473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分析蒋兴华[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17 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和关节镜检查,统计膝关节损伤的核磁共振和关节 镜诊断结果,同时将关节镜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胳关节损伤的核磁共振和关节镜诊断结果结果(丨)膝 关节损伤的关节镜诊断结果表明,117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共98例确诊为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的核磁 共振诊断结果表明,117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共98例被诊断为膝关节损伤,其中丨例误诊,1例漏诊。
(2)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依次为98. 98%、94. 74%、98. 29%,经Kappa检验,膝关节损伤的核磁共振和关节镜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 937,P=0. 000) 结论核磁共振适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与关节镜检查的诊断结果一致性高。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核磁共振;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K684 [文献标识码]B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组成包括软骨、半月 板等,具有结构复杂、负荷较大等特点[1]。
在受到外力冲 击(常见有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后,极易损伤,伴有一定 骨折风险,导致患者活动能力受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直接关系膝关节恢复效果,诊断膝关 节损伤时,常借助影像学手段,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有效 率%。
据报道,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能真 实反映膝关节损伤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辅助治 疗方案的有效选择:31。
基于此,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 核磁共振,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 117例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2例,女45 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1. 13 ±10. 07)岁,致伤原 因:39例高处坠落伤、47例交通事故伤、31例撞击伤。
膝关节损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讨论

膝关节损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讨论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一年来42例膝关节损伤病例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先经X线检查,后行philips 1.5T 超导磁共振机检查。
结果:MRI检查发现39例阳性表现,其中,16例骨折(除X线平片检查外,发现3例髁间隆起骨折)、25例骨挫伤、21例半月板损伤、18例关节囊积液、11例前或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脱位。
X线检查与MRI 检查结果比较,MRI检查阳性结果显著高于X线检查结果,P<0.05。
结论:MRI 可以清晰提示膝关节病变,如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有效减少了漏诊及误诊,是膝关节损伤重要的诊断方法。
标签:MRI;膝关节;诊断;影像学;核磁共振膝关节作为人体结构中最复杂、最大的负重关节,其活动最多,极易受损,在损伤后,通常采用X线平片进行检查[1][2]。
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部分患者有典型外伤史,且具有临床症状,但X线却不能发现病灶,即假阴性。
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导致临床上的漏诊。
MRI检查软组织对比度及空间分辨率较高,三维成像,对显示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3]。
我院对近一年来42例膝关节损伤病例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基础资料以我院自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4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42例患者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14~67岁,平均41.3岁,均伴运动或暴力所致的明显外伤史。
临床表现主要是膝关节肿胀、疼痛、及运动功能受限等。
病程:4小时~2个月。
1.2 检查方法42例患者先行X线检查,后行磁共振检查。
应用philips 1.5T 超导磁共振机,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模式,膝部外旋一般15°—30°,应用表面线圈,使髌骨的下缘与线圈中心靠紧后,固定膝关节。
应用快速自旋回波矢状位或(和)轴位扫描,短T1反转恢复冠状位扫描。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MRI诊断价值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MRI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讨论mri检查在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收集22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重点分析其在mri中的表现。
结果:22例患者中,1例为双侧膝关节单处骨折、1例为单侧膝关节胫骨平台与股骨髁双骨折、2例为单侧膝关节与腓骨小头双骨折,其余均为单侧膝关节单处骨折,共计23例患肢26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i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12例,ⅱ型8例,ⅲ型2例,其中4例存在i型+ⅱ型或ⅲ型复合性骨折。
结论:mri检查能够及时、准确发现膝关节隐性骨折,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膝关节;隐匿性骨折;mri【中图分类号】r13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82-03隐匿性骨折(occult fracture)是指x线平片(包括传统的屏片系统成像的x线平片、cr及dr)检查阴性而实际存在的骨折。
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为普通x线检查多无阳性发现,常被漏诊或误诊,错过治疗时机。
本文旨在对此病作出探讨: 以求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预防和减少该类患者后遗症的发生。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9.1-2010.3间膝关节外伤患者,临床症状明显而dr检查阴性者进行mri检查。
本组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18~ 55岁,平均年龄33岁。
均有典型的外伤史与膝关节周围疼痛,外伤前无相应临床症状。
所有患者mri检查前均经常规普通x线检查且显示无异常。
外伤至mr检查时间1天~21天,平均12天。
1.2 检查方法:宁波鑫高益公司oper-0.35mr机,采用膝关节专用线圈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检查。
t1wi(tr=420ms,te=16.0ms)、t2wi(tr=3000ms,te=105ms)、stir(tr=1000ms,te=65.0ms),层厚4~5mm,间隔4~5mm,fov=24cm×24cm,nex =3。
CT与MRI对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

CT与 MRI对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摘要:CT与MRI两种影像技术均可作为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手段,为其进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诊断基础和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但MRI检查在膝关节软组织损伤中的诊断准确率比CT检查高。
通过对比CT及MRI两种影像技术对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影像学诊断,获得CT与MRI两种检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CT;MRI;膝关节软组织损伤;临床诊断价值膝关节是人体所有关节中关节面最大、结构最复杂且活动量最大的关节,膝关节的位置与结构决定了膝关节要比其他关节承受更多、更大的冲击和压力,这也就意味着膝关节也是损伤发生率较高的一个关节。
从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在骨科、关节外科中所处的比重极高,其症状多见于各个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
经有关医学研究统计,关节受到过度屈曲、暴力殴打撞击、交通事故伤害、坠落跌伤及运动创伤等均是导致膝关节损伤的独立风险因素[1]。
常规X线摄片密度分辨率有限,对密度差异小的组织敏感性低、不易辨别,关节镜属于有创手术,较局限,不易被患者接受。
随着CT、MRI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普及,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为临床诊治提供了丰富的影像信息和客观依据。
一、关于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现状的讨论从人体解剖结构来看,膝关节主要由股骨、胫骨内外侧髁、髌骨及周围韧带等软组织组成,看似较为简单,却是人体负重的重要关节,担负着人体运动的重要功能。
由于膝关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受力较大,人在站立和行走的过程中,膝关节起到了重要的减震缓冲的作用,因此相对于其他关节而言,在稳定性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不稳定性[9],受损率较高。
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多见于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且男性多于女性。
在打篮球、羽毛球等运动过程中,当弹跳落地时重心不稳,膝关节屈伸、扭转或者运动过程中的滑倒、跪地伤,倒地时膝关节处于屈膝外翻位,外伤暴力都会导致交叉韧带损伤和半月板前、后角的损伤,并迅速出现关节肿胀。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于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0例的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核磁共振诊断的结果显示,患者中韧带损伤有60条,骨质改变的患者有23例,半月板受到损伤的有48个,关节腔积液的患者有46例,所有患者的病症都经关节镜检查以及手术和临床检查得到证实。
结论:膝关节的核磁共振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而且可以有效的显示患者的膝关节组织以及其产生的病理变化,由此就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病变程度,能够广泛的应用于膝关节的半月板、关节软骨、韧带等使用x线片以及ct不能够检查到的骨髓水肿、骨挫伤等。
通过此次的研究可以看出核磁共振的诊断结果与手术有很高的符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膝关节损伤;诊断价值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并且是最复杂的一个关节,所受的力是最强的,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导致各种损伤的发生。
以前的诊断中多使用x线片以及ct等一些辅助的检查措施进行有效的确诊。
x线片检查对明显骨折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较高,ct检查则可以判断出患者的骨折类型,但是对于骨挫伤及韧带、关节软骨、半月板、等的损伤并不能够有效的检出[1]。
相对来说核磁共振有着视野大且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同时没有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小,对病灶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高,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患者的关节软骨、肌腱、韧带等部位组织结构的改变,现已以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骨、关节创伤性的疾病影像学诊断方面。
本次研究对于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0例的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核磁共振在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60例膝关节损伤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的年龄在17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0.1岁;因为交通受到损伤的患者有36例,受到重物的挤压损伤的患者有 12例,因坠落损伤的患者有7例,踩踏受损伤患者有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