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四 生物的遗传 第一讲 遗传的物质基础

合集下载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四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四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

解析:A 项中 AaBb 的紫色甜豌豆自交后代中只有 A B
才表现
为紫花,故紫花和白花之比为 9∶7;B 项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之 比为 3∶5,一共是 8 种配子结合方式,则亲本杂交组合为一个测 交和一个自交,而哪对等位基因测交不能确定,因此亲本的基因 型有两种情况,即 AaBb 和 aaBb 或者 AaBb 和 Aabb 两种情况。C 项中对 AaBb 测交,后代中只有 AaBb 表现为紫花,其余均为白花, 所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1∶3;D 项若用白花甜豌豆 AAbb 与白花甜豌豆 aaBB 杂交,后代都是紫花甜豌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F2 的 3∶1 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012·江苏,11D)( √ ) 提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才能决定 F2 的分离比为 3∶1,若配子 不能随机结合,而是有条件的结合在一起,后代的分离比就不 是 3∶1,比如假设 A 配子只能与 a 配子结合,那么后代只有一 种性状。
X 、Y
B
(2)可能
(3)3
(4)
延伸拓展: ①若乙图改为 变异属于 应采取 提示:基因重组 ,且 B 基因来自人工导入,这种 ,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转基因纯合子, 育种方案。 单倍体
②若图甲生物代代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Fn 代中杂 合子 Aa 所占比例为 ;若图甲所示生物群体代代 自由交配,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Fn 代中杂合子 Aa 所占比 例为
【典例 3】 玉米非糯性基因(M)对糯性基因(m)是显性, M-和 m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 M 和 m 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 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以基因型为 Mm-个体作母本,基因型 为 M m 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A ) A.非糯性∶糯性=1∶1 B.非糯性∶糯性=1∶0 C.非糯性∶糯性=3∶1 D.非糯性∶糯性=1∶3 解析:考查分离的本质、致死现象。基因型为 Mm-个体作母本, 产生的雌配子为 M 和 m-,基因型为 M-m 个体作父本,产生的雄配 子为 M 和 m,但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即 M 无效。相当于只有 一种雄配子,所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非糯性∶糯性=1∶1。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遗传专题-最新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遗传专题-最新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专题4遗传(A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杂合子后代的遗传发现,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实例是=3∶1∶3∶1,与题意相符。

而其他项如B项(紫花∶红花)(长粒∶圆粒)=(1∶1)(1∶1)=1∶1∶1∶1,与题意不符。

【答案】C2.小鼠中有一种黄色毛皮的性状,其杂交实验如下:实验一:黄鼠×黑鼠→黄鼠2 378只,黑鼠2 398只,比例约为1∶1实验二:黄鼠×黄鼠→黄鼠2 396只,黑鼠1 235只,比例约为2∶1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小鼠毛皮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侓B.小鼠毛皮的黑色对黄色为显性C.小鼠中不存在黄色纯种个体D.小鼠中不存在黑色纯种个体【解析】由实验二可知,黄色为显性性状。

再结合实验一及后代黄鼠:黑鼠约为2∶1,则说明有1/4的个体早期死亡。

即显性纯合体死亡。

【答案】C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且通过测交来检验推理,得出结论。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而且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每个配子中只含一个遗传因子。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例如母系遗传等。

【答案】A4.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假如图示来自父母的1号染色体及基因。

若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表分析他们的孩子不可能( )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红细胞形态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Rh血型D:Rh阳性;d:Rh阴性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a:不产生淀粉酶A.出现椭圆形红细胞B.是Rh阴性的可能性为1/2C.有3/4能产生淀粉酶D.出现既有椭圆形红细胞又能产生淀粉酶的类型【解析】就红细胞形态来说,亲代的基因型是Ee和ee,后代中Ee为椭圆形红细胞;就Rh血型来说,亲代的基因型为DD和dd,后代都是Dd,为Rh阳性;就能否产生淀粉酶来说,亲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后代中A__占3/4。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第四单元 专题1 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第四单元 专题1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上 , 甲 处 DNA 分 子 两 条 链 都 有 放 射 性 的 噬 菌 体 个 数 一 定 增 多
⑥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噬菌体的核酸都不含放射性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解题技法·指导3
解析 分析图1可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已被32P或35S标记, 故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①正确;用含有32P标记的1个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乙中,有 两个含有放射性,②错误;图1中用含有32P或35S的大肠杆菌培养 噬菌体,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证明了噬菌体增殖时的原料来自 大肠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③错误;图2增设一组35S 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可说明在噬菌体增殖过程中,起遗传效应 的物质是DNA,因被35S标记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中,故 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④正确;若用含35S的培养基培 养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甲处的DNA分子无放射 性,⑤错误;若培养2代以上,乙处部分噬菌体的核酸含放射性, ⑥错误。 答案 B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解题技法·指导3
解析 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知,若DNA分子双链中(A+ T)/(C+G)的比值均为m,则每条链中(A+T)/(C+G)比值为m, 由此可判断C正确、D错误;DNA分子中(A+C)/(T+G)=1,而 每条链中的(A+C)/(T+G)不能确定,两条链中(A+C)/(T+G)的 比值互为倒数,故A、B错误。 答案 C
专题一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2.DNA分子结 构的主要特点(Ⅱ)。3.基因的概念(Ⅱ)。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生命的物质基础学案 新人教版

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生命的物质基础学案 新人教版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考点归纳】(一)化学元素:基本元素:C H O N 主要元素:C H O N P S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 Cl 等元素 注意: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二)化合物: 有机物和无机物1、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碳骨架(碳原子之间与其他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多糖——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核酸——核苷酸4、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中的有关计算(2)若形成的多肽是环状蛋白质:氨基酸数=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

(3)氨基酸与相应核酸碱基数目的对应关系:基因中脱氧核苷酸﹕mRNA中核糖核苷酸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6﹕3﹕1 5、DNA与RNA的比较名称基本组成单位核酸核苷酸(8种)一分子磷酸(H3PO4)一分子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5种:A、G、C、T、U)DNA 脱氧核苷酸(4种)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脱氧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A、G、C、T)RNA 核糖核苷酸(4种)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核糖核苷一分子含氮碱基(A、G、C、U)【课堂检测】1、下表是两种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 C H O N P S生物甲43.57 6.24 44.43 1.46 0.20 0.17生物乙55.99 7.46 14.62 9.33 3.11 0.78根据上表,有人得出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如果它们分别是动物和植物,则甲是动物,乙是植物B.等质量的组织中,甲所含的热量少于乙C.两者体细胞中,乙的染色体和基因比甲多D.两者的含水量比较,可推测甲比乙多2、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 ( )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②各种生物的核酸都相同③构成核酸的碱基都相同④各种生物的蛋白质都相同⑤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3、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

【精品】专题04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学案)-201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精品】专题04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学案)-201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2014考纲解读】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对“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过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特点,图像识别判断,细胞分化实质,细胞衰老、凋亡特征和意义”等知识点进行考查。

有丝分裂实验观察也是命题热点之一。

2.从考查角度上看,借助分裂图像综合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其与基因变化之间的关系。

以分析判断纠错形式考查对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实验分析形式考查实验原理、操作等。

【重点知识梳理】一、细胞增殖的周期性细胞周期的不同表示方法方法名称表示方法说明A→B→C→A为扇形图一个细胞周期a+b或c+d 直线图为一个细胞周期【特别提醒】①间期细胞的主要物质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间期抑制DNA和蛋白质合成可有效地阻止细胞分裂,对癌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③间期时间长,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绝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

实验时观察材料宜选用分裂期相对于整个细胞周期较长的生物种类和组织种类。

④间期是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时期。

二、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一个细胞内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曲线及判断2.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像的比较与辨析(以2n=4为例) (1)图像比较(以雄性动物为例):(2)辨析方法:三、动物配子的形成与受精过程1.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1)1个精原细胞(含n对同源染色体):①可能产生精子的种类:2n种。

②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2种。

③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若在第一次分裂时没有交叉互换,则产生的两个精子是相同的;若在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产生的两个精子是不同的。

(2)1个卵原细胞(含n对同源染色体):①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2n种。

②实际产生卵细胞的种类:1种。

(3)动物(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种类:2n种。

2.细胞分裂过程分析(2)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若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可产生4种类型的4个精子,其图示如下:【特别提醒】①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卵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 专题四第1讲 遗传的物质基础 浙教

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 专题四第1讲 遗传的物质基础 浙教

专题四生物的遗传第1讲遗传的物质基础考纲点击知识内容要求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Ⅱ2.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Ⅱ3.遗传信息的传递Ⅱ4.遗传信息的表达Ⅱ考场传真1.(2012·江苏,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2012·安徽理综,5)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3.〔2011·浙江理综,32(3)〕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

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________。

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 4 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________。

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 min,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C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________为终止密码子。

4.〔2009·浙江理综,31(2)(3)〕正常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胱硫醚γ裂解酶(G酶),体液中的H2S主要由G酶催化产生。

为了研究G酶的功能,需要选育基因型为B -B-的小鼠。

2014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真题探源+归纳提炼+专题突破练,含详解)遗传的分子基础

2014版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真题探源+归纳提炼+专题突破练,含详解)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纲要求5年考情2009 2010 2011 2012 2013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某某,5某某,9某某,13某某,4某某,2某某,12某某,11某某,2某某,2新课标全国Ⅱ,1、5某某,13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某某,24 —某某,27 某某,2 某某,2 3.基因的概念(Ⅱ)————某某,274.DNA分子的复制(Ⅱ)某某,12 某某,7某某,25某某,16某某,5某某,5某某,32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某某,25某某,2某某,4某某,2某某,1某某,7某某,5某某,7某某,3新课标全国Ⅰ,1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某某,27 某某,5 —填充关键点思考连接处(1)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什么? 提示 DNA ;DNA ;DNA 或RNA 。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体现在哪些过程中? 提示 复制、转录、翻译、RNA 复制、逆转录。

(3)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提示 细胞增殖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分化过程完成遗传信息的表达。

考点1 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无毒性R 型细菌+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注射小鼠死亡。

分析:①加热杀死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②R 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原因是S 型细菌的DNA 与R 型细菌的DNA 实现重组,表现出S 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2)体外转化(如图)(3)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 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3【思维辨析】(1)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3·某某,2C)( × )提示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7 页
第一讲 遗传的物质基础
能力呈现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遗传物质的探索 第12题 第2题 第2题
DNA分子的结构
DNA复制 第33题 第22题
中心法则 第1、2、7题 第32题

【备考策略】
1. 说出不同生物遗传物质的种类,简述与遗传有关物质的化学组成及结构
特点。

2. 以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为背景材料,阐述遗传物质的复制、表
达等过程。

3. 通过DNA、RNA分子的碱基数量的有关定量计算,理解遗传物质传递过程
的特点。
第 2 页 共 7 页

1. (2013·南京、盐城一模)下列与真核细胞内DNA分子复制有关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A. 复制过程中先全部解旋,再半保留复制
B. 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C. DNA连接酶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
D. 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可能不同
2. (2013·南通一模)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离心后发现
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混合时,大肠杆菌过少
B. 保温时,时间过长
C. 搅拌时,搅拌不充分
D. 离心时,转速太慢
3. (2013·苏州一模)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水稻细胞内两种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过程。下列各项中,属于过程甲所特有的是( )
第 3 页 共 7 页

A.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需要酶和模板
C. 需要消耗能量
D. 具有半保留、多起点合成的特点
4. (2013·无锡一模)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1种五碳糖、5种碱基
B. 病毒感染有可能诱发人体细胞癌变
C. 青霉素等抗生素能有效抵抗病毒的感染
D. 用含35S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培养出含35S的噬菌体
5. (2013·常州一模)测定某双链DNA分子的碱基中,胸腺嘧啶的比例是23%,则
以该DNA为模板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中,尿嘧啶的比例是( )

A. 23% B. 26% C. 27% D. 046%之间
第 4 页 共 7 页

课堂评价
1. (2013·苏锡常镇二模) 下图为某种真核生物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部分图
解。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b表示RNA聚合酶,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
B. 该图表示DNA解旋,脱氧核苷酸链正在延伸
C. 该图表示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D. 该图表示以氨基酸为原料,多肽链正在合成
2. (2013·镇江一模)下图为某生理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三个分子的部分结构示意
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分子1与分子2的差别仅在于碱基种类的不同
B. 分子1到分子2的过程称为转录
C. 形成分子3的过程需要tRNA的参与
D. 若分子1用15N标记,然后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则含15N的分子有2个
3. (2013·连云港一模)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中,正
第 5 页 共 7 页

确的是( )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证明DNA产生可遗传变异
B. 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注射小鼠,小鼠均不死亡
D. 噬菌体浸染细菌的过程是:注入→吸附→合成→组装→释放
4. (2013·苏北三市一模)下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
意图。请据图回答:

(1) 图中过程①是 ,此过程既需要 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
因启动子结合的 酶进行催化。

(2) 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
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
为 。

(3) 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
(4) 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 。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
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所得b的长度是 的。在细胞中由少量b
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 。
第 6 页 共 7 页

温馨提示
趁热打铁,事半功倍。请同学们及时完成《配套检测与评估》中的练习第16-17
页。

第一讲 遗传的物质基础
【能力摸底】
1. D
2. C
3. D
4. B
5. D

【能力提升】
典例1 C
典例2 A
典例3 BC

【课堂评价】
1. A
2. A
第 7 页 共 7 页

3. C
4. (1) 转录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 (2) —AGACTT— (3)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
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 等位基因 相同 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
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