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迪士尼动画与宫崎骏动画的区别
论各国动画风格的差异

论各国动画风格的差异动画艺术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艺术,现代动画是从十九世纪才初具雏形的。
然而,就在这短短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动画却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魅力与蓬勃的生命力。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动画作品都具有不同的特征。
从塑造形象开始直至一部动画作品的完成,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动画是创造梦幻的王国,但同时也不能脱离实际。
随着制作技术的进步和艺术潮流的演进,世界各国的动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样风格。
迪斯尼风格的美国动画,决定了美国动画片作为大众娱乐工具的发展方向,建立了鲜明风格。
美国动画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浓厚的幽默感。
美国动画片遵循情节中心主义,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将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从而被带入美妙的动画世界。
美国动画以幽默的形式负载开放的美国文化的自由精神。
而幽默是通过直接刺激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娱乐实现的。
动画角色是视觉元素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个性化的造型是美国动画成功的首要因素。
而且美国动画的各种造型非常夸张,充满了喜剧色彩。
美国迪斯尼动画电影《怪物公司》讲述了一个虚拟性极强,幽默、风趣的故事,在奇特的怪兽世界中,有着现化的城市和工厂,怪兽之间也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情感,喜剧性的情节让整个故事的美术风格轻松、随意,角色造型古怪而又有趣,极富幻想性的场景和色彩饱和、浓烈的画面,营造出一个儿童化的游乐园式的世界。
美国向来是个喜欢依赖电脑搞特技的国家,美国动画因此有着人物形象细腻逼真,场景设计恢弘壮观的特点。
在此动画片中怪物的造型设计与影片的美术风格非常协调,虽说是“吓人”的怪物,但是他们的外形都十分可爱,影片采用了电脑三维的制作方式,使得那些怪兽更加玩具化,另外也借鉴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生物的形体,带给观众一定的亲切感。
在美国动画片中动物形象大都作了大幅度的夸张与变形处理:大头、大眼、大手、大脚,极富拟人化的情态与造型风格,成为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动画造型模式。
绿毛怪物沙利文类似熊的身躯,高大、强壮,毛发上点缀着硕大的紫色斑点,虽然是恐吓专家,但是两只明亮的眼睛却充满了爱心,头顶上的两只犄角让人产生亲近感。
浅析东西方动画角色设计的差异

2019-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东西方动画角色设计的差异刘晓炜(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250000)摘要:中国的动画片曾在世界首具一帜,中国的动画从古至今一直都是非常有实力的。
中国动画发展至今,一直坚持走中国的特色风格,在未来发展也不会舍弃这一特色。
所以我们更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风格之路,打造出更加动人的中国国产动画。
关键词:动画设计;文化差异;角色设计中图分类号:J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3-0110-01一、当今西方动画中角色设计的特点除我国之外,动画面向的观众不只有青少年,更面向广大成年观众,所以大部分国外动画不但票房超高,而且在全世界流行,如《白雪公主》、《千与千寻》。
在动画角色设计风格上,美国迪士尼动画风格,线条简单流畅,人物写实,生动活泼贴合大众,个性鲜明;色彩方面更喜欢大色块,使动画大气干练,强而有力,清新简洁;故事情节积极向上,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局限于小朋友观看,更加适合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氛围。
起美国迪士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需多做介绍大家都能说出几部他的代表作。
迪士尼从古至今都坚持从生活寻找创意,如中国的传统故事《花木兰》,迪士尼将其结合了美式幽默却不舍弃中国传统风格,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做的优势在于把枯燥的故事结合了当代人们生活,使人感觉更加亲近,其中的美式流行幽默又使人捧腹,得到了观众的欢笑声的同时,更加深了对故事的印象,从而获得好口碑。
迪士尼系列动画中都会有一个,有大家通病缺点的主角,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从而获得成功,使观众对影片更有亲切感。
二、东西方角色设计的差异提及中国动画作品中的角色创作,就不得不提到《宝莲灯》。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内容为中国传统神话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从这部影片可以看出中国动画更注重的是对青少年的身心教育,角色设计方面更是坚持中国人相对保守的态度,凸显东方特色,比较不容易娱乐大众,更适合小朋友观看,不太容易吸引成年人,这样久而久之对中国动画的发展是一种阻碍。
宫崎骏动画与好莱坞动画的比较研究

宫崎骏动画与好莱坞动画的异同在世界动画片中,好莱坞动画与宫崎骏动画无疑是代表了东西方动画的最高成就。
二者都有很高的票房收入,每年的新作品都钓足了影迷们的胃口。
迪尼斯不会枯竭的灵感源泉,实质上是让创新形成一种用知识固化下来的业务模式,别人看来天才造化般的神奇作品,在好莱坞却成为例行性生产作业流程的结果。
在好莱坞动画梦工厂,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创意产生,每年都有新的动画大片推出—这些新作品是如此全面地汲取原有作品的优势与为人称道之处,同时融入了创作者多少天才的创作灵感与智慧。
好莱坞作品,始终能给人们以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觉。
宫崎峻常被誉为“动画诗人”,他营造性灵的影像世界,让我们看见被凡俗生活遮蔽的诗意。
他的世界里物种纷繁,既有邻家女孩,又有神话传说中的远古神兽,还有隐藏在人们身边的奇妙生灵。
老席勒说我们身处的是一个散文化的世界,只有诗人才可以拯救我们深陷物质泥淖的灵魂。
宫崎峻自己也说:“我希望能够再次藉着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坠落的灵魂。
”于是宫崎峻的电影就好似一条道路,引领我们了无着落的乡愁,返向如今已经陌生的故乡。
我们在路上看风景,看那些碧蓝天空下时而安静、时而疯狂的精灵,看宫崎峻创造出的奇妙物种给我们展示大自然的呼吸、欢笑和愤怒,看宇宙中生的不可思议与死的不可思议。
(一)宫崎骏动画和好莱坞动画中的女性形象宫崎骏动画往往以女性为主题进行的,女主人公总是善良、勇敢的女孩,女性总能创造出不可思议的结果。
这在日本这个以男权为主的社会里,宫崎骏的动画片总是独树一帜。
有人把宫崎峻称为女性主义者,他喜欢把主角画成坚强执著的女孩子,且时常背负沉重的命运。
其实不仅是那些少女,连同他的作品里其他的女性形象也都大大有别于传统上人们对于日本女人的认知。
《风之谷》里野心勃勃的夏可娜,就与《幽灵公主》里的幻姬有异曲同工之处。
她们比男性更现实,更有计谋和决断力,更执拗,甚至更冷血。
宫崎峻从来不象好莱坞动画那样设定永恒的善恶对立,所以面对那些冷血的女人,你不能说她们就是错的,因为她们也在为更好的未来努力,只是她们不似娜乌西卡们充满了悲天悯人之心。
日本、中国、韩国、美国这四个国家的动画有哪些区别

日本、中国、韩国、美国这四个国家的动画有哪些区别
日本的动漫是有政策支持什么的,而且开放度很大,也不能说很黄很暴力。
因为有很多都是很有教育意义、浪漫色彩、值得深究的。
因为动漫的出产数量很大,而且为了赚钱会 ... 相当多青少儿年龄段的人看。
而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的片子也有,最为人民了解的就是宫崎骏的动画,特别是《千与千寻》,曾获得75届奥斯卡动画金奖。
中国动画片由于种类繁多、民族风格独特以及 ... 精良而被国际动画艺术界誉为“中国动画学派”。
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动画片逐渐与发达国家拉开差距。
由于缺少有影响力的国产作品,国外动画片趁机大量涌入,国内动画市场80%以上被美国、日本等国的动画片所占据。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包括动画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国动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韩国的了解不是很深,因为韩国的动画也是和中国的一样(技术上、 ... 团队等比中国高)在起步阶段,而且传入中国国内的比较少,所以我也不是很了解。
美国的动画大多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像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很多都是英雄色彩浓烈的。
当然也不缺乏浪漫色彩的还有可爱的搞怪的。
总的来说,美国的动画给人的感觉就是英雄、王子之类的凸显个人主义的动画。
另外法国的动画是充满了超级浪漫色彩的和发人深省的,印度的动画给人浓烈的宗教(或者说是神话比较合适)味道。
对比分析美国动漫与日本动漫

对比分析美国动漫与日本动漫动漫,这个吸引着无数人的神奇世界,美国和日本两大动漫产业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美国动漫(AmericanAnimation)与日本动漫(JapaneseAnime)虽然都属于动画作品,但在风格、题材、受众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对比和差异。
创作风格对比美国动漫主要以迪士尼、梦工厂等知名动画公司为代表,其画风多样,注重细节和色彩表现。
角色造型常常可爱、夸张,情节幽默搞笑,音乐配合热情奔放。
典型代表作有《狮子王》、《冰雪奇缘》等。
相比之下,日本动漫的画风更加多元化,从超写实到超萌系列,应有尽有。
角色形象设计则更加立体,丰富多样,情节紧凑,走向深刻、感人。
典型代表作有《涉谷系列》、《火影忍者》等。
题材取向对比美国动漫题材广泛,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包括幼儿动画、少儿教育、青少年冒险等,内容丰富多彩,涵盖面广。
作品风格直白、简单明了,注重正能量和团队合作。
而日本动漫则更具深度和复杂性,题材涵盖面宽,从治愈系到科幻、悬疑、战争等无所不包,有许多作品深刻探讨人性、社会议题,情感表达更为细腻真实,引发共鸣。
受众群体对比美国动漫在全球拥有大量粉丝,受众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
其作品常常以家庭为核心,适合家庭共同观赏,给人温馨愉悦的感觉。
日本动漫则更受亚洲和欧美年轻人喜爱,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粉丝团。
其作品更多涉及青少年成长、友情、爱情等青春话题,情节发展多变,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美国动漫与日本动漫各有千秋,各自拥有独特的魅力与粉丝群体。
无论你喜欢哪一种,动漫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总能让我们找到共鸣,感受到独特的艺术魅力。
直接陈述无论是美国动漫还是日本动漫,它们都是各自动漫产业的瑰宝,无可替代,让我们一起享受这美妙的动漫世界吧!。
关于各国动漫的比较分析

关于各国动漫分析比较“动漫”该词在我国出现时间不过十余年,然而作为一种新文化,随着现在传媒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均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所谓的动漫产业,就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了“ACG”时代。
所谓“ACG”,是Animation(卡通动画)、Comnics(漫画)、Game(游戏)的简称,它的三位一体,拼凑出的是一个全新时代的沙盘。
日本是“ACG”这个新时代的领跑者。
同样的超级大国美国亦在该方面不甘示弱。
随着动漫在我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商业产值日益提高,我们政府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该产业。
同样的,各国动漫在各个方面各有千秋。
以下仅从美国,日本以及中国三个国家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特点日本动漫可谓是动漫产业上最为成功的。
不仅仅拥有丰富的作品,更是具有广大的人气。
日本漫画在题材上较丰富,漫画以小人物寻找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的热血系最为多见,其中不乏青春校园的诙谐,表现战争的惨烈,引发人性的思考等等。
日本动漫最为吸引人的一方面是它的故事性,对故事情节更是能产生种种争论。
比如《名侦探柯南》中关于幕后首领,《反叛的鲁鲁修》关于鲁鲁修的正邪之道等。
在叙述及表现中悬念迭生,不乏紧张刺激的元素。
同时更有众多作品贴近生活,叙述亲情、爱情、友情,以及人的意志及追求。
如《clannad》的温馨及催泪,《未闻花名》友情的追思等。
题材的丰富,故事的引人入胜,又不乏给人深深的感动,这正视日本动漫所彰显的强大魅力。
同时,日本动漫表现手法上则比较细腻,注重刻画角色内心世界,人物关系情感错综复杂,具有一定的文化深度。
人物塑造的成功是其又一大特点。
日本动漫中的人物每一个都是立体的鲜明的,每一个人都有做某件事情的理由和意义,即使是一个反面角色也是让人认可的,甚至还有人向往。
美国动画与日本动画设计思维的几个特征.

美国动画与日本动画设计思维的几个特征您正在浏览的美术论文是美国动画与日本动画设计思维的几个特征内容摘要:本文希望通过对美国与日本部分经典动画作品的对比,探索动画创作中内容设计与造型设计等方面的规律。
这些规律的表现有时是明显的,有时是隐蔽的,其形成原因总的看来是文化心理的差异在艺术设计的整体规划与具体造型上的反映。
关键词:动画设计思维美国与日本虽然都是动画大国,但他们的动画设计艺术思想、艺术思维、艺术内蕴、表达形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可以对比的内容很多,我们这里就择其关键和重要的内容进行对比,以期更清晰地认识美国、日本动画艺术强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作为其动力的动画艺术设计思维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从总体情形看,日本动画始终都受西方的影响,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技法。
而其中受影响最小的应当是宫崎峻。
也就是说,宫崎峻的作品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是日本式的(也可以说是东方式的)思想、思维与动画结合的产物。
有人说宫崎峻开创了动画的另一种美学形态是有道理的,这是一种既不同于其它日本动画,也不同于西方动画的美学形态。
宫崎峻的动画是最具东方的、日本的艺术美感的。
相比之下,日本的其它动画作品受西方动画的影响痕迹都比较明显,这就削弱了其东方美的内涵。
动画艺术的思想底蕴是由不同文化的哲学思想进化来的,对于那些有着较为明确的思想底蕴的动画大片,片中思想的文化地域性是明显的。
西方动画倾向于人本的底蕴 ;宫崎峻动画比较重视自然与人性及其关系。
“人本”的思想是典型的西方文化产物,虽然在其它文化中也可以寻见“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子,但就其本原性与系统性来看,人本思想是西方思想文化的最深层的底蕴与动力。
所以,如果看动画艺术中的“人本”思想底蕴表现,欧美动画表现得无疑最为充分。
(当然,在其它类型的电影艺术及其它种类的艺术中这种表现也是明显的和充分的,这里不做研究)西方文化历来企图把神与人平等对待,在直面人类最深层的困境时,他们往往对人的力量进行强调。
宫崎骏动画与好莱坞动画的异同

美国动画之“日式变奏”——宫崎骏动画与好莱坞动画的异同(一)上海大学杨晓林发布于:2009-06-11 07:28此文系杨晓林在上海市“东方讲坛”讲座上海大学演讲原稿内容摘要:宫崎骏是将日美动画思想性和商业娱乐性完美结合的集大成者。
他动画的主题比好莱坞动画深刻沉重,在造型上与好莱坞动画力求时尚新潮不同,具有怀旧和复古色彩,他批评好莱坞动画的闹剧风格,也批评好莱坞动画分工太过精细。
他对暴力的表现也不像好莱坞那样禁忌森然,选材的范围更为广泛,改编有更多的独创性。
但另一方面,宫崎骏动画又是美国的动画的“日式变奏”:取材的世界化;主题的个人英雄主义,善恶有报;角色高贵化、扁平化,动感十足;表现形式的闹剧、喜剧化;叙事采用线性结构、大团圆结局。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好莱坞动画;取材;主题;角色;表现形式美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最具有实力的动漫大国,代表着国际动漫艺术的两极。
宫崎骏是这两极世界中将动画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完美结合的集大成者。
迄今监督了十一部动画《未来少年柯南》(1978)、《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1979)、《风之谷》(1984)、《天空之城》(1986)、《龙猫》(1988)、《魔女宅急便》(1989)、《红猪》(1992)、《幽灵公主》(1997)、《千与千寻》(2000)、《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悬崖上的金鱼公主》(2008),其中《千与千寻》获得柏林金熊奖和奥斯卡最佳动画片,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堪与迪斯尼遥遥相望的世界动画另一高峰”,甚至被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动画大师”。
他的动画在商业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六部成为日本电影年度票房第一。
作为日本动画家的杰出代表,宫崎骏的作品和美国好莱坞动画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动画以迪斯尼为代表,风格夸张、轻情节而重幽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和表情丰富、音乐优美动听,注重细节刻画,多以大团圆结局,做到了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担宫崎骏对美国动画颇有微词,他说:“我一向不喜欢迪斯尼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国迪士尼动画与宫崎骏动画的区别
对于我来说,接触西方动画应该是更早一些的,小时候看的《狮子王》、《米老鼠与唐老鸭》这些家喻户晓的动画片,都是出自美国动画迪士尼的作品。
而宫崎骏的动画则是在步入中学以后才开始看的,《千与千寻》是我第一部看的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的作品,也被里面奇妙的想象力,细腻的动画制作风格所吸引。
可以说两种动画风格截然不同,但都为世界观众所接受喜爱,具有极高的票房收入及大批忠实粉丝。
下面就从这些年看过的动画来浅谈一下迪士尼动画与宫崎骏动画的区别。
1、就风格上来看
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划分为迪士尼手绘经典动画(CLASSICS)、迪士尼真人动画(Live Action with Animation)、迪士尼计算机动画(3D Computer Animation)、迪士尼模型动画(Claymation Animation)、迪士尼电影版卡通(Movietoons Animation)和迪士尼录像带首映(Video Premiere)等类型。
同宫崎骏的动画相比,迪士尼动画跨度很大,有以传统动画的表现形式,有用模型动画来制作,也有以全新三维动画来表现。
比如历史第一部全长度由电脑技术制作的3D 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抛开让人们目瞪口呆的动画效果,整个故事诙谐幽默,温馨而带有对生活的启迪,赢得了每一名观众的心灵和感知,《玩具总动员》也因此成为影史经典。
在技术的运用上,迪士尼动画更加趋于成熟,随着3D技术被更加熟练的应用和开发,高科技带领小朋友们走进一个更加神奇的世界。
卡通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更加生动活泼贴近生活,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对于这个童真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留恋。
宫崎骏创作的影片背景的画风始终是清新浪漫的,总有一种能让人想要回归自然的感觉。
尤其是影片中出现的天空背景,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感觉,使人不禁生出一种遐想,似乎想要到那背景中去寻找远离城市污浊空气的清新中,去感受自然之美。
大片大片的洁白云朵如棉花糖般,柔软而又充满着幸福和甜蜜的回忆,衬托出片中主人公结局的美好。
宫崎骏动画带有浓厚的宫崎骏风格,熟悉宫崎骏动画的观众往往一看到人物造型就能辨认出宫崎骏动画。
总是带着一丝丝细腻的情感,将东方人的含蓄融入作品中。
你总是不会知道在他的作品中世界万物将以怎样的形态展现出来。
《千与千寻》中的无面男,安静的时候总给人一丝孤独的感觉,但在汤池里暴饮暴食后,又呈现出让人难以接受的丑陋和肮脏。
《哈尔的移动城堡》里,英俊帅气的哈尔在变成大鸟后,满脸的羽毛也会显示出与他性格格格不入的狰狞。
但是我们还是更容易被那些美好的画面所吸引,《天空之城》中一望无际的绵延天空,以及《千与千寻》里那深蓝色的海水,浅浅的轨道铺出通往未知地方的通道,列车开过划开的白色痕迹,以及千寻叼着包子凝望远方的镜头,这张图我打印下来贴在墙上,每每看到,都会觉得再纷扰再烦躁的心情,也能随之沉静下来。
2、两者对民族元素的应用
迪士尼似乎更喜欢把外国的民族文化融合进影片中,《狮子王》就以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为场景,非洲土著的音乐造就了影片一种气势恢宏的张力。
《阿拉丁》用伊斯兰风情的画面重新演绎了一段《一千零一夜》。
童话故事也常常是迪士尼影片的题材,“安徒生童话”的《小美人鱼》“格林童话”的《美女与野兽》主
创人员都在童话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改动,将浪漫、音乐、创新和动画技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迪士尼动画电影成功的源泉。
但是不难看出,虽然迪士尼乐于吸取各国文化的精髓,但是在元素的应用上似乎不像对技术画面那样得心应手。
以《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为例,故事的背景与中国历史偏差颇大。
人物性格也与传统的中国人儒家思想有所出入。
《花木兰》中,除了对故事叙述与民间流传的版本差别较大外,动画最后花木兰因为感谢皇帝谅解而飞扑上去拥抱皇帝,也是中国人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不能理解的。
不知这种对文化理解的偏差,在国外小朋友眼中,是对中国文化有了初步了解和兴趣,还是最终导致对华夏文化理解的偏差和误解呢?
宫崎骏动画片中总以环保、人性为主题,融合神秘的东方风情。
日本神话中的妖怪,狸猫等生物都成为他影片中的素材。
宫崎峻画了很多的怪物,有人造的机器人,也有丛林里的麒麟神兽,还有愤怒时候眼睛会变成红色、密密在大地上前进、所到之处摧枯拉朽的巨虫荷母。
要列出详细的怪物图谱,颇为艰难,单一部《千与千寻》,就几乎是日本民俗神话大展示:其中出现了萝卜神――在电梯里掩护千寻的白胖子,日本关东、东北、中部民间信奉的农神;鸡仔神――泡在池子里的可爱小鸡,日本传说里被吃掉的鸡仔化成的鸡仔神;春日神――走在千寻前面戴了有翅子官帽的面具神仙,在日本春日大社祭经常出现……对于那些对日本文化颇有兴趣,却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在典籍史册上浪费功夫的人来说,宫崎骏的动画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平台。
3、在人物形象的诠释上
迪士尼中人物,总是带着自己浓厚的“个性”,他们在善良中带着奔放、热情,迪士尼动画带有很强的张力,体现着西方人的奔放,崇尚着自由。
迪士尼动画中的主角可以是人物、动物甚至是植物,他们大多线条简单,性格鲜明活泼,传达着对世界真善美的认识,虽然性格相对较为简单单纯,但是却传达着积极向上的信息。
不难看出,每个迪士尼动画的主人公,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公主还是贫民,小猪还是小花,都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会轻易为困难所击败,而是对生活充满着乐观的态度,他们不乏朋友,热爱世界,永远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对于乐于看动画的小朋友来说,无疑是一种正面的传达。
如《狮子王》中的狮子辛巴,虽然身负杀父之仇,是翻版的哈姆雷特,但是却凭借自己的勇敢坚毅,在朋友的帮助下,最终从叔父手中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
宫崎骏笔下的人物是全部采用手绘的方式创造出来的。
人物(也包括动物)线条简洁明快,并不复杂,令人看后更觉简约朴实,贴近生活。
动画往往以女性为主题进行的,女主人公总是善良、勇敢的女孩,女性总能创造出不可思议的结果。
有人把宫崎峻称为女性主义者,他喜欢把主角画成坚强执著的女孩子,且时常背负沉重的命运。
其实不仅是那些少女,连同他的作品里其他的女性形象也都大大有别于传统上人们对于日本女人的认知。
《风之谷》里野心勃勃的夏可娜,就与《幽灵公主》里的幻姬有异曲同工之处。
她们比男性更现实,更有计谋和决断力,更执拗,甚至更冷血。
宫崎峻从来不象迪斯尼动画那样设定永恒的善恶对立,所以面对那些冷血的女人,你不能说她们就是错的,因为她们也在为更好的未来努力,只是她们不似娜乌西卡们充满了悲天悯人之心。
宫崎骏对人物的刻画更为细致,看完之后,并不只是看了个热闹那样简单,而是会引起观众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加之制作人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引导,从另一个方面也显示了对世界和谐这个思想的诠释。
迪尼斯不会枯竭的灵感源泉,实质上是让创新形成一种用知识固化下来的业务模式,别人看来天才造化般的神奇作品,在迪士尼却成为例行性生产作业流程的结果。
在迪士尼动画梦工厂,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创意产生,每年都有新的动画大片推出—这些新作品是如此全面地汲取原有作品的优势与为人称道之处,同时融入了创作者多少天才的创作灵感与智慧。
迪士尼作品,始终能给人们以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觉。
4、其他方面
迪士尼的动画同宫崎骏动画相比,还有许多微小的差别。
迪士尼动画音乐明快,且故事内容多为快乐的化身,是小孩的梦,又是成年人的孩提回忆,内容诙谐幽默,能洗去身上的负担。
宫崎骏动画音乐多变有幽灵公主的伤感,也有天空之城的传神,故事也常存在片与片之间有联系的现象,如侧耳倾听,描绘的内容也各有特色有的反思战争,有的赞美友谊,也有像百变狸猫这样为动物申诉的题材,且大多都有他制作的缘由。
迪尼斯不会枯竭的灵感源泉,实质上是让创新形成一种用知识固化下来的业务模式,别人看来天才造化般的神奇作品,在迪斯尼却成为例行性生产作业流程的结果。
在迪斯尼动画梦工厂,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创意产生,每年都有新的动画大片推出—这些新作品是如此全面地汲取原有作品的优势与为人称道之处,同时融入了创作者多少天才的创作灵感与智慧。
迪斯尼作品,始终能给人们以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觉。
宫崎峻常被誉为“动画诗人”,他营造性灵的影像世界,让我们看见被凡俗生活遮蔽的诗意。
他的世界里物种纷繁,既有邻家女孩,又有神话传说中的远古神兽,还有隐藏在人们身边的奇妙生灵。
老席勒说我们身处的是一个散文化的世界,只有诗人才可以拯救我们深陷物质泥淖的灵魂。
宫崎峻自己也说:“我希望能够再次藉着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坠落的灵魂。
”于是宫崎峻的电影就好似一条道路,引领我们了无着落的乡愁,返向如今已经陌生的故乡。
我们在路上看风景,看那些碧蓝天空下时而安静、时而疯狂的精灵,看宫崎峻创造出的奇妙物种给我们展示大自然的呼吸、欢笑和愤怒,看宇宙中生的不可思议与死的不可思议。
在我看来,迪士尼动画更像做给小孩子的动画,对早期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都有指导意义。
而宫崎骏以及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日本动画,则更偏向于像成年观众用动画的手法来反思这个世界。
有一些社会中的现象和现实,在日本动画手法的表现下,或许还不应该过早的让儿童接触。
但是相信不管是西方动画还是东方动漫,都是在用梦一样的方式传达着对这个世界的热爱,相信这也是为何我们从小到大却依然喜爱动画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