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剧情简介
琵琶记

到了元代,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生的处境,从天上跌到地下。元代科举一度中断达七十余年,终 元之世,考试制度时兴时辍。这使许多士人失去进身之阶,社会地位急遽下降,以至出现“九儒十丐”的说法。 与此相联系,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悲剧作品,逐渐失去了现实的针对性。地位低下的书生,反成了同情的对象。 所以元代戏曲里的书生形象,或是平庸怯懦,或是迂阔拘谨,尽管多半缺乏光彩,但很少作为被鞭挞的对象。到 元代后期,人们对地位得不到改善的书生愈加怜惜,正面歌颂书生志诚的作品渐渐成为戏曲的主流。高明的《琵 琶记》,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划蔡伯喈的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
宋代戏文所写的蔡二郎,亦称蔡中郎,也就是汉代著名文士蔡邕,字伯喈。戏中所写的情况,只是出于民间 传说。陆游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中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 说蔡中郎!”可见早在南宋前期,以蔡二郎为题材的民间文艺已广泛传唱于城乡各地。类似这种题材,在宋代说 话、鼓词、诸宫调、杂剧等民间伎艺中,还有《王魁负桂英》《陈叔文三负心》《王宗道负心》等。这表明书生 负心婚变现象在当时相当普遍,书生贪新弃旧、攀龙附凤的行为尤其受到市民阶层的**。
传奇之祖——《琵琶记》

传奇之祖——《琵琶记》
传奇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琵琶记》
《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剧作写蔡邕(字伯喈)与妻赵五娘新婚才两月,迫于父母之命进京赴考,得中状元。当朝牛丞相强欲招赘为婿,蔡苦辞不从。时家乡遭饥荒,赵五娘卖发侍奉公婆,自己咽糠,公婆发现后抢糠而食咽死,赵五娘罗裙抱土筑坟,画出公婆图像,身背琵琶上京寻夫,在廊庙与牛丞相之女相会,最后一夫二妻团圆。共42出。《琵琶记》被誉为传奇之祖,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琵琶记介绍

琵琶记【简介】《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
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
共四十二出。
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剧情】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
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
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
应试及第,中了状元。
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
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
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
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
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
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
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
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
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
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
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
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
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
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
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
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
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
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
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
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人物个性】《琵琶记》的人物很有个性,其主要人物已成为艺术典型。
赵五娘是全剧中最为光辉的人物,是一个贤孝妇的形象。
丈夫进京赶考,她独自一人在家侍奉公婆,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
饥荒年间,她把可怜的救济粮留给公婆,自己却在背后偷偷吃糠。
豫剧琵琶记简介

豫剧琵琶记简介
《豫剧琵琶记》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中国是非常受欢迎的,广泛流传于民间,特别是在陕西、甘肃和河北三省的民间艺术形式。
《豫剧琵琶记》的故事发生在汉朝时期,以琵琶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尹志平,是个能弹奏琵琶的少年,出身条件卑微,但他天赋异禀,才华横溢,弹琴技艺精湛,名动四方。
有一天,他被召去应聘汉武帝的宫廷乐手,不料他会上街行乞。
然而他遇到了一个神秘的女子,她穿着破烂的衣服,正蹒跚的走在大街上。
在这个女子的鼓励下,尹志平勇敢地参加了宫廷弹琴的比赛,竟然拿到了第一名,得到了汉武帝的恩赐,使他从贫穷中脱颖而出。
尹志平在宫廷里遇到了杨贵妃,两人相识相爱,尹志平把自己的琵琶送给了杨贵妃,杨贵妃也把自己的钗子送给了尹志平。
可是,汉武帝对杨贵妃怀有邪念,将尹志平抓入监狱,杨贵妃愤怒抛下尹志平,尹志平被抛弃了,他伤心欲绝,被关进监狱,只能伤心的弹琴。
不久,杨贵妃被汉武帝逼迫,不得不回到宫里,尹志平也被释放出来,他拿着琵琶和杨贵妃的钗子,再次弹奏起他心爱的琵琶,回忆着他们曾经的美好时光。
最后,尹志平又被关入监狱,他在监狱里被迫为汉武帝弹奏琵琶,把他的琵琶音乐变成了一支悲伤的挽歌,把他的心灵深深埋葬在琵琶里。
这首挽歌表达了尹志平对爱情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惆怅和思索。
《豫剧琵琶记》的故事深刻地表达了人的不幸命运和爱情的悲剧,它的音乐旋律非常美妙动人,听众往往会感动得流泪,更有助于提高观众的情操修养。
琵琶记概述

《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则诚根据长期流传的民间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创作的南戏,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作品。
此剧叙写东汉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全剧共四十二出,剧情大致如下: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
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
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边劝说。
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应试,中了状元。
牛丞相有一女尚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
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
自伯喈离家后,故乡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力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
但这却惹起婆婆的怀疑,误认她躲着吃好东西,及至发现是吃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后蔡公也死于饥荒。
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使音信不通。
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
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陈留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
最终夫妻、父女得以团聚。
全剧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集中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道德和家庭生活的现实矛盾。
此剧在语言运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阅读原著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古代戏曲赏析琵琶记

古代戏曲赏析琵琶记琵琶记是一部古代著名戏曲,它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剧情、人物塑造、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对琵琶记进行深入赏析。
琵琶记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曲折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事发生在唐代,主人公是李靖之女李香君。
她出身贫寒,却有一身天赋异禀的琵琶技艺。
在一次琵琶比赛中,她遇到了唐宗朝,二人相互倾心,但却因家族身份差异无法相守,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个故事煽情感人,道出了爱情的悲欢离合,给人们以深思。
在琵琶记中,人物塑造精细入微,形象饱满而有血有肉。
主人公李香君勇敢、聪明、乐观,同时又有着柔情似水的一面,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男主角唐宗朝则是一个为爱勇敢挣扎的人,他的角色让我们看到了真爱的力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次要角色也都各具特色,给整个剧情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音乐方面,琵琶记的配乐精妙绝伦,能够完美地表达戏剧情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其中的琵琶曲目,旋律婉转悠扬,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这些音乐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个剧目更加生动、精彩。
除了音乐外,琵琶记的舞台美术也是其独特之处。
舞台布景巧妙地将唐代的风貌展现给观众,同时通过灯光、服装等元素的运用,将戏剧的氛围烘托到极致。
舞美的细节处理凸显了戏剧的内涵,使整个演出更富有视觉冲击力。
总的来说,琵琶记以其动人的故事情节、精湛的人物塑造、优美的音乐以及出色的舞台美术成为了古代戏曲中的一颗明星。
它不仅在古代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在现代依然备受推崇。
琵琶记通过其独特的魅力,唤起了人们对于爱情、命运等永恒话题的思考,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戏曲欣赏】京剧经典:504《琵琶记》

蔡伯喈何尝不想:回到亲人身边?三年了,他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年迈的父母,思念着新婚久别的妻子。只是在金榜题名做了状元的那一刻起,他的一切都不由他启己安排了。当牛丞柑看中了蔡伯喈的品貌才华,蒙圣上做主,招他为婿时,蔡伯喈以家中有垂老的父母和已娶有妻房为由,婉言拒绝。为表明他的态度坚决,和牛府的媒人说,准备早朝上殿向皇帝辞官,回乡奉养双亲。牛丞相绝不容忍一个新科状元这样渺视权贵,于是请求万岁降旨,不许蔡伯喈辞官辞婚。第二天蔡伯喈在金殿外就被黄门官挡住了,向他宣读了圣旨:“孝道虽大,终于事君;王事多艰,未遑报父。尔当恪守乃职,毋得固辞;其议婚姻之事,可曲从丞相之请…”蔡伯:喈再说什么也没用了,一句“圣命谁敢违抗”,害得他父母妻子一旦抛! 蔡伯喈和牛小姐勉强成婚,一直郁郁寡欢。牛丞相怕他旧情不断,严密控制和陈留方面的联系。结婚不久曾遇到了姓马的一个老乡,托他捎封家书和三百两银子下谁知这个人是个骗子,拐着银子跑了。后来,姓马的在别处犯了案,才交代了这一笔。蔡伯喈知道时已是采京城第三个年头了。家乡三年大旱,他是知情的,银子没有捎到,亲人如何度过难关?蔡伯喈忧心如焚。牛小姐察颜观色,问出了丈夫家有前妻赵五娘的隐情;牛小姐倒很通情达理;埋怨蔡伯喈不该瞒她,要找父亲说个明白。蔡伯喈了解牛丞相性情执拗,劝牛小姐暂且忍耐,从长计议才是。蔡伯喈打定主意,陈留回不成,也要到弥陀寺去烧香,祝祷二老和妻子平平安安。
蔡伯喈走后第一年还好对付,家中有些积蓄,生活尚可、维持,家人的心理上也可承受:总盼着有一天京城能传来得中的喜报。第二年陈留连续大旱,就靠赵五娘典卖首饰度过灾荒;蔡伯喈音信皆无,让家人更添忧虑。蔡婆时常埋怨蔡公:不该让儿子去京城赶考。蔡公虽然后悔,但仍反唇相讥。赵五娘只得调解矛盾,安慰二老,自己却少不了受委屈。蔡伯喈走前,蔡公的好友张广才答应帮助照顾家中事宜,可是旱灾持续了三年,他自家的生活也难以为计,难免有照料不周的时候。这年冬天,家中的粮食已经断了顿,赵五娘听说官府开仓放粮,就前去领粮。偏巧,到了赵五娘这儿,粮食已经没了。赵五娘诉说了丈夫外出未归,公婆年迈多病,她是来领救命粮的。人们听了不免心酸,不少领过粮的百姓,给赵五娘匀出了粮食。
昆曲琵琶记的主要内容

《琵琶记》是元朝末年高明(即高则诚)所作的一部著名南戏,主要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
全剧共四十二出,结构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结合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蔡伯喈是一个有才华的书生,他的父亲蔡邕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蔡伯喈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一天,蔡伯喈在街上遇到了一个卖唱的女子赵五娘,两人一见钟情。
蔡伯喈决定娶赵五娘为妻,但他的父亲却不同意这门亲事,认为赵五娘出身低微,不配做他们家的儿媳。
蔡伯喈为了爱情,决定离家出走,与赵五娘私奔。
蔡伯喈和赵五娘来到京城,参加了科举考试。
蔡伯喈凭借自己的才华,考中了状元。
然而,他的成功却引来了许多麻烦。
一些权贵看中了赵五娘的美貌,想要逼她为妾。
蔡伯喈为了保护赵五娘,决定将她安置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然而,这个决定却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蔡伯喈在京城做了官,但他始终无法忘记赵五娘。
他每天都会弹奏琵琶,以此来寄托对赵五娘的思念之情。
然而,赵五娘却在乡下过着艰难的生活。
她每天都要辛苦劳作,还要忍受那些权贵的欺凌。
尽管如此,她始终没有放弃对蔡伯喈的信念。
多年以后,蔡伯喈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可以回到乡下去寻找赵五娘。
然而,当他回到家乡时,却发现赵五娘已经去世。
原来,赵五娘在乡下过得非常艰难,最后因为生病而去世。
蔡伯喈悲痛欲绝,他决定为赵五娘写一部传记,以此来纪念他们的爱情。
这部传记就是《琵琶记》。
在这部作品中,蔡伯喈通过琵琶的声音,讲述了他和赵五娘的爱情故事。
这部作品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
《琵琶记》不仅展示了蔡伯喈和赵五娘的真挚感情,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对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美丽贤淑的赵五娘,新婚两月即与丈夫蔡伯喈离别。
陈留遭灾,三年荒旱,赴京赶考的蔡伯喈一去不复返,赵五娘嫩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侍奉公婆羹汤茶饭,自咽糟糠,虽有古道热肠的邻里张大公相助,但年迈的公婆盼子不归,加之少吃缺穿,还是冻饿而死。
赵五娘剪发卖发,麻裙兜土,亲手造坟埋葬了公婆。
而后她只身背着琵琶,千里寻夫,一路上卖唱乞讨,历尽千辛万苦。
蔡伯喈考场得意,不但得中状元,而且被当朝宰相招为女婿。
面对温柔娇艳的相府千金,蔡伯喈是欲爱不能,欲罢不忍。
他日夜思念父母双亲,思念结发之妻赵五娘,欲回乡里,又为牛相羁绊,蔡伯喈陷入深深的愁苦之中。
善良的牛小姐虽然嫁得如意郎君,却得不到丈夫真正的爱。
丈夫终日闷闷不乐,她不解内中因由,百般劝慰,终无所获。
牛氏亦陷入苦闷之中。
赵五娘终于走进牛丞相府,经过千折百回,她终于与丈夫相见了。
蔡伯喈认下糟糠之妻,皇帝旌表蔡氏一门,这似乎是一个美妙的大团圆,——大团圆的悲剧!深沉、凄婉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