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两级压缩和复叠式制冷循环讲解
一张图弄清楚:复叠式制冷系统的装置组成,以及和两级压缩系统的特性对比!

一张图弄清楚:复叠式制冷系统的装置组成,以及和两级压缩系统的特性对比!复叠式制冷,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级(或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系统组成的制冷装置。
一般用于-120℃℃-60℃的低温设施,比如超低温的冷库,快速冻结工艺设施,需要超低温工艺的生物及化学工业领域、低温箱等。
复叠式制冷系统与循环原理图两个单级系统组成的复叠式制冷机三个单级压缩循环组成的复叠式制冷机常见的复叠式制冷装置,系统结构上分为高温级部分和低温级部分。
其中高温部分用的是中温制冷剂,低温部分用的是低温制冷剂。
高温部分的制冷剂蒸发使低温部分的制冷剂冷凝,两个部分用一个冷凝蒸发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冷凝蒸发器既是高温部分的蒸发器,也是低温部分的冷凝器。
示例图如下:一、低温级部分:来自蒸发器的低温制冷剂气体,经过低温级回热器后,再经过低温级压缩机压缩后进入油分,低温制冷剂中的润滑油在油分中大部分被分离出来,润滑油返回压缩机,含油量很少的制冷剂气体进入预冷器中被预冷,然后进入冷凝蒸发器中。
在冷凝蒸发器中,低温制冷剂放出的热量被高温制冷剂吸收,高温制冷剂蒸发的同时,低温制冷剂冷凝,冷凝后的低温制冷剂经过干燥过滤器、低温级回热器,再经过节流阀进入蒸发器中,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二、高温级部分:在冷凝蒸发器中吸热后蒸发的高温制冷剂气体,被高温级压缩机吸入压缩后进入风冷冷凝器中冷凝,放出热量给冷却介质,冷凝后的高温制冷剂液体进入储液器,然后经过干燥过滤器、节流阀进入冷凝蒸发器中,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不同于普通的单级压缩制冷装置,复叠式制冷装置有两个特殊的组件,冷凝蒸发器和膨胀容器。
其中:一、冷凝蒸发器:一般是采用套管式换热器或板式板式换热器。
用套管式换热器做冷凝蒸发器时,通常为管内蒸发,管间冷凝。
即高温部分的制冷剂在管内蒸发,低温部分的制冷剂在管间冷凝。
用板式换热器做冷凝蒸发器时,一般在高温级的制冷剂入口装有制冷剂液体分配器,使液体制冷剂均匀流入各通道。
两级压缩和复叠式制冷循环课件

⑤ 蒸发器的传热温差Δt≤5℃,不可逆损 失少。
4.4.3复叠式制冷机的启动与膨胀容器
复叠式制冷循环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1.停机后低温制冷剂的处理 2. 系统的起动 3.温度范围的调节
4.3.3 温度变动时制冷机的特性
tk、ξ不变,t0变化 t0↑ → v1↓,q0↑ ,Q0↑,ε0↑
Pk/Pm≈3,PeG最大,按其值选高压级压缩机 电机,低压级压缩机电机按运行工况选配。
4.3 复叠式制冷机循环
4.3.1 复叠式制冷机循环系统 1)单工质多级压缩循环的局限性 需要低温时,t0过低,造成的危害: ① 循环性能差。 ② 蒸发器压力低,易渗入空气。 ③ 制冷剂凝固。 ④ 吸气阀片因压差小无法开启。 若采用低温工质,① 冷凝压力过高。
10 由两个单级系统组成的复叠式制冷机.swf
由两个单级系统组成的复叠式制冷机
制冷循环系统
T-s图
4.3.1复叠式制冷机循环系统
2)系统、原理及组成 复叠式压缩制冷系统通常由两个单级压缩制
冷循环组成,之间用蒸发冷凝器联系起来: 高温部分:采用中温制冷剂,蒸发器为低温部分
冷凝器中的制冷剂冷凝服务。 低温部分:采用低温制冷剂,蒸发器为用户制冷。
容积计算
制冷系统制冷剂流量qm.x+膨胀容器内制冷剂质量 qv.p/ vx =制冷系统+膨胀容器内制冷剂质量 (qvx.t+qv.p)/vp
qv.p=(qm.xvp-qvx.t)vx/(vx–vp) m3
各种蒸气压缩式制冷方式的比较
制冷循环 单级压缩 双级压缩 复叠压缩使源自原因 一般制冷 压缩比过大 制取低温
双级蒸汽压缩式与复叠式制冷循环

高温蒸发器在较高压力下工作,低温蒸发器在较低压力下工 作,通过中间冷却器将高温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气冷凝成液体 ,再通过节流阀降低压力后进入低温蒸发器,从而实现更低 的制冷温度。
系统的组成
中间冷却器
用于将高温蒸气冷 凝成液体。
低温蒸发器
用于在较低压力下 吸收热量,产生低 温蒸气。
高温蒸发器
用于吸收热量,产 生高温蒸气。
系统组成的比较
要点一
总结词
双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通常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独立 的制冷剂循环系统,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蒸发器、压缩机 、冷凝器和膨胀阀等。而复叠式制冷循环则由多个独立的 制冷剂循环系统组成,每个系统有自己的蒸发器和冷凝器 ,以及独立的压缩机和膨胀阀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双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中,每个级别的制冷剂循环 都是独立的,但它们之间通过中间冷却器进行热量传递。 而复叠式制冷循环则是由多个独立的制冷剂循环系统组成 ,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制冷剂和相应的设备。这种设计使 得复叠式制冷循环可以同时实现多个温度等级的制冷需求 ,并且每个温度等级的制冷剂都可以独立控制,灵活性更 高。
市场发展前景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双级 蒸汽压缩式和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市场需求将 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
未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将进一步推动双级蒸 汽压缩式和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市场发展。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以获 得竞争优势。
双级蒸汽压缩式与复叠式制冷循环
目 录
• 双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 复叠式制冷循环 • 双级与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比较 • 双级与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应用场景 • 双级与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双级压缩,与复叠式制冷循环

4、低压压缩机每压缩1kg蒸气所消耗的理论功
5、为了在低温下制得冷量 Q0 ,除了低压压缩机消耗能量外,高压压缩 机也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高压压缩机消耗的单位理论功是
高压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qmg 大于低 压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 qmd ,它可 以根据中间冷却器的热平衡关系计算 出来。由图可知:
6、冷凝器热负荷
一次节流二次节流对比
经济性方面
设备控制方面
1.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两 级压缩制冷循环(常用有代表性) 2. 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常用有代表性) 3. 两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两 级压缩制冷循环 4. 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 5.两级节流中间完全不冷却两级 压缩制冷循环
第三章 双级压缩与复叠式制冷循环
基本要求:
1.采用双级和复叠式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原因。 2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和中间不完全冷却的 系统图、压焓图、热力计算方法。(中间压力的确定方
法,中间冷却器的工作原理温度变动时制冷机的特性)
3 .复叠式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图、压焓图及特 点。(了解复叠式制冷机启动时的注意事项,膨胀容器的工作原理)
余隙容积
二、余隙容积的影响
生产量:
有效吸气容积:
p2 p1
V V1 V4
容积效率:
Vc V V 1 Vh Vh
1
1 n
余隙容积百分比Vc/Vh和多变指数n一定时,增压比越
大,则容积效率越低,当增加到一定值时容积效率零。
增压比一定时余隙容积百分比越大,容积效率越低。
二、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两级压缩循环
1、循环过程
从循环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与单级压缩制冷循环比较, 它不仅增加了一台压缩机,而且还增加了中间冷却器和一 只节流阀,且高压级的制冷剂流量因加上了在中间冷却器 内产生的蒸气而大于低压级的制冷剂流量。
两级压缩和复叠制冷循环(精)

高压级压缩机吸气管道混合过程
(qmg qmd )h10 qmd h2, qmg h3
h3 qmg h10 qmd (h2, h10 ) qmg h10 h10 h5 (h , h10 ) h10 h6 2
图4-F 两级节流、具有中温蒸发器的中间完全冷却两级压缩制冷循环 ( a ) 流程图 ( b ) lgp-h图
一级节流、中间 不完全冷却的两 级压缩循环
1、两级压缩、一级节流的制冷循环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
图4-2 制冷循环图
3 、两级压缩一级节流循环的计算
已知计算参数:制冷量,冷凝温度,蒸发温度, 压缩机吸气状态,冷凝器后过冷液体温度,中间压 力的确定。 待求计算结果:压缩机确定,性能参数。
4.2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
,
比
一级节流循环是将冷凝压力pk下的制冷 剂液体,直接节流到蒸发压力p0,由于 压差较大,易实现远距离和向高处供液, 而且调节也很方便,故应用较广,两级 节流循环则是先将pk下的制冷剂液体节 流到中间压力pm,然后再次节流到p0, 虽然两级节流比一级节流循环节流损失 小,但实际工程应用并不多。
单级压缩循环所能达到的最低制冷温度 是有限的。通常,最低只能达到-40℃左右。
原因:
(1)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压比的限制。
(2)制冷剂物性参数的限制。
受单级活塞式压缩机的极限使用条件的限制。
单级蒸气压缩活塞式制冷机,压缩 比一般不超过10。当蒸发温度过低,超 出极限使用条件时会带来如下问题:
(1)压缩比增大时,压缩机的输气系数 λ大为降低,压缩机的输气量及效率 显著下降。
蒸发温度变化时循环的变化情况
制冷剂物性的限制
制冷剂有高温、中温、低温制冷剂之分, 各种制冷剂有不同的热物理性质。
4.两级压缩和复叠式制冷循环

4. 3. 2 两级压缩制冷机中间压力的确定
1.校核计算:
高、低压级压缩机已定,通过热力计算去确定中间压力。 按一定间隔选择若干个中间温度,按所选温度分别进行循环的 热力计算,求出不同中间温度下的理论输气量的比值,与给定的高、 低压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比值进行比较,用试凑法来确定中间压力。
2.设计计算:
复叠式制冷循环原理
例如:R13为低温级制冷剂,
或R22为高温级制冷剂,低温 级蒸发温度为-80℃,冷凝温
T
度为-30℃;高温级冷凝温度
为35℃。 冷凝蒸发器中的传热温差一
R22
Pk
30 ℃
-30 ℃ Po -80 ℃
般取5—10℃。
R13
S
23
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几个问题:
1.应用温度范围: 当蒸发温度低于-80℃时,应采用复叠式制冷。当蒸发温度为 -60—-80℃时,复叠式制冷和双级压缩都可以采用。 2.制冷剂的选择: 高温部分可选用R22、R717、R502、丙烷、丙烯;低温部分可 选用R13、CO2、R14、乙烷、乙烯、甲烷等,根据制冷装置的用途 配对选用。 3.热力计算: 复叠式制冷的热力计算可分别对高温部分及低温部分单独进行 计算。计算方法与单级或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相同。计算 中注意高温部分的制冷量等于低温部分的冷凝热负荷加上冷损失。
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冷凝器热负荷:
根据计算出来的qvhG、qvhD选配合适的压缩机,并据Qo和Qk选配蒸发器 和冷凝器—称之为设计性计算; 对于已有的两级制冷机可根据它的qvhG、qvhD数值,计算出它的实际制 冷量Qo
两级压缩氨制冷机在冷库制冷装置中的实际系统图
4. 2.2 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两级压缩循环
第四章 两级压缩和复叠制冷循环

R728
R729 R740 R732 R50
28.013
28.97 39.948 31.9988 16.04
-198.8
-194.3 -185.9 -182.9 -161.5
-210
- -189.3 -218.8 -182.2
-146.9
-140.7 -122.3 -118.4 -82.5
-100℃
R22-R23 R507-R23 R22-R1150 R507-R1150
-120℃
R22-R1150 R507-R1150 R22-R23-R50 R507-R23-R50
高温部分 ,
低温部分
图2-10 由两个单级系统组成的复叠式制冷机 a) 制冷循环系统 b) T-s图
高温系统制冷剂的蒸发是用来冷凝低温部分系统的制冷剂,只有低温部分 的制冷剂在蒸发时被冷却物吸热
返回本章
结束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压比一般不超过8~10。在通常 的环境条件下,在允许压比范围的最大值时,常用 的中温制冷剂一般只能获得-20~-40℃的低温。 解决方法: 实行分级压缩,从而避免压比过大和排气温度过高带 来的危害,获得较低的蒸发温度。
Lg p 4 3 pk
2
v
2
s
2
p 0 5 0 1 h
187.39
96.95 131.39 18.0
47.57
47.8 87.2 100.0
-35
-50 -73 0
214.1
243.3 271.1 374.2
3437
5478 5016 22103
第二节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及热力计算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
制冷剂气体从蒸发压力提高到冷凝压力的过程分 两个阶段:先经低压级压缩到中间压力,中间压力下 的气体经过冷却(即中间冷却)后再到高压级进一步 压缩到冷凝压力的制冷循环。
第4章 两级压缩和复叠式制冷循环

qvhD=qvsD/λD=Φ0v1/(h1–h7)λD
高压级压缩机的理论比功:ω0G = h4 -–h3 中间冷却器的热平衡关系:
qmDh2+qmD(h5-h7)+(qmG-qmD)h5=qmGh3 高压级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
热力计算
冷凝器热负荷:
Φk=qmG(h4s-h5) 制冷量:
h4s=h3–(h4–h3)ηiG
Φ0=qvhDλD(h1-h7)/v1
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两 级压缩制冷循环
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两级压缩制冷循环
循环过程
工作过程: 从蒸发器出来的蒸汽经回热器后被低压压缩机
吸入,压缩到中间压力并与中冷器出来的干饱和蒸 汽在管路中进行混合,使从低压机排出的过热蒸汽 被冷却后再进入高压压缩机,经压缩到冷凝压力并 进入冷凝器,冷凝后的高压制冷剂液体进入了中冷 器的蛇形盘管进行再冷却,然后进入回热器与从蒸 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蒸汽进行热交换,使从中冷器 蛇形盘管中出来的过冷液体再一次得到冷却,最后 经膨胀阀进入蒸发器吸热蒸发。
热力计算
高压级压缩机的实际输气量: qvsG =qmGv3=Φ0(h2-h7)v3/(h1-h7)(h3-h5)
高压级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 qvhG=qvsG/λG=Φ0(h2-h7)v3/(h1-h7)(h3-h5)λG
理论循环性能系数: COP0=Φ0/(qmDω0D+qmGω0G)
实际循环性能系数: COP0=Φ0/(qmDω0D/ηkD+qmGω0G/ηkG)
压焓图分析
图中1—2:低压压缩机的压 缩过程;
2—3:低压级排气在中间 冷却器中的冷却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几何比例中项确定中间压力:
根据确定的冷凝压力Pk、和蒸发压力Po,按下式确定:
(2)按拉塞(A.Rasl)公式确定中间温度:
根据确定的冷凝温度Tk、和蒸发温度To,按下式确定:
(3)按诺模图确定中间温度: 诺模根据拉塞公式制作了 诺模图,可以很方便地查找中 间温度。 值得注意的是:诺模图和 拉塞公式一般只适用于氨为制 冷剂的系统。实际循环的制源自系数为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冷凝器热负荷:
根据计算出来的qvhG、qvhD选配合适的压缩机,并据Qo和Qk选配蒸发器 和冷凝器—称之为设计性计算; 对于已有的两级制冷机可根据它的qvhG、qvhD数值,计算出它的实际制 冷量Qo
两级压缩氨制冷机在冷库制冷装置中的实际系统图
4. 2.2 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两级压缩循环
高压压缩机的吸气状态参数点4 的比焓可由两部分蒸气混合 过程的热平衡关系式求得。
两级压缩SD2-4F10A氟里昂制冷机在制冷装置中 实际系统图
4.3 两级压缩制冷机的热力计算 和温度变动时的特性
4. 3. 1两级压缩制冷机的热力计算
*两级压缩制冷机应使用R717、R22、R290等中温制冷剂,为的是 低温下系统中蒸发压力不会太低、常温下冷凝压力又不会且易于液化。 *对采用回热有利的制冷剂—R22、R290等应选用一级节流中间不完 全冷却循环方式; *对采用回热不利的制冷剂—R717等应选用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 循环方式。 *两级压缩制冷的热力计算方法与单级压缩制冷的热力计算方法基 本一样。
4. 3. 2 两级压缩制冷机中间压力的确定
1.校核计算:
高、低压级压缩机已定,通过热力计算去确定中间压力。 按一定间隔选择若干个中间温度,按所选温度分别进行循环的 热力计算,求出不同中间温度下的理论输气量的比值,与给定的高、 低压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比值进行比较,用试凑法来确定中间压力。
2.设计计算:
4. 4 复叠式制冷机循环
复叠式制冷机通常由两个单 独的制冷系统组成,分别称为高 温级部分及低温级部分。高温级 使用中温制冷剂,低温级使用低 温制冷剂。两部分用一个冷凝蒸 发器联系起来,它既是高温部分
的蒸发器,又是低温部分的冷凝
器。
一般当蒸发温度低于-80℃,采用单一制冷剂的两级压缩制冷系统, 由于低压压缩机吸气压力过低,无法正常工作时,应采用复叠式制冷。
4. 3. 3 温度变动时制冷机特性
当制冷机的运行工况与设一汁工况相同时,制冷机即具有设计
计算中所确定的中间压力Pm、轴功率PeG、PeD、制冷系数ε0等,但 当工况发生变动时,上述指标也将都发生变化。 当tO升高时,压缩机的进气比容v1减小,单位制冷量qo增大, 故机组的制冷量Qo增大,制冷系数ε0提高。反之依然。
所谓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两级压缩循环,是指直接将制冷
剂液体由冷凝压力Pk节流至蒸发压力P0,并将低压级的排气完全冷
却到中间压力Pm下的饱和蒸气——常用于两级压缩氨制冷循环。
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两级压缩 循环热力计算: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中单位质量制冷量:
低压压缩机每压缩1kg蒸气所消耗的理论功:
设制冷机的制冷量为Q0kW,则低压压缩机的质量流量为:
因此,当制冷系统的设计压差大于最大压力差限制,或制冷系
统的蒸发温度低于最低蒸发温度时,应采用多级压缩 (活塞式制冷 压缩机多为两级压缩),甚至复叠式制冷。
4. 2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的压缩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即使
来自蒸发器的低压制冷剂蒸气P0先进人低压压缩机,在其中压缩到中
第四章
两级压缩和复叠式制冷循环
4.1 概述
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当制冷剂选定后,其冷凝压力、蒸 发压力均由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决定。冷凝温度受环境介质(水或空 气)温度的限制,蒸发温度由制冷装置的用途确定。当冷凝温度升高 或蒸发温度降低时,压缩机的压力比将增大。由于压缩机余隙容积 的存在,压力比提高到一定数值后,将会出现以下问题: (1)压缩机的容积系数变为零,压缩机不再吸气,制冷机虽然在不 断运行,制冷量却变为零; (2)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润滑油可能碳化; (3)节流损失增大,单位质量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大为下降。
所以,单级制冷压缩机的压力比一般不应超过8~10,在设计和
使用时都规定了最大压力差限制,如: 以R717为制冷剂时,(Pk-P0)≤1.6MPa;
以R717为制冷剂时,(Pk-P0)≤1.6MPa;
以R12为制冷剂时,(Pk-P0)≤1.4MPa。 同理,单级制冷压缩机的蒸发温度低于一定数值时,也无法达 到制冷的目的,所以也规定了单级制冷压缩机的最低蒸发温度:
低压压缩机所需的轴功率:
低压压缩机的实际输气量:
低压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
高压压缩机消耗的单位理论功:
高压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qmG可以根据中间冷却器的热平衡关系计算,
由公式:
从而可求出:
高压压缩机所需的轴功率:
高压压缩机的实际输气量:
高压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
两级压缩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理论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与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的主要区别在于低压压缩机的排 气不进人中间冷却器,而是与中间冷却器中产生的饱和蒸气在管路 中混合后进入高压压缩机,因此,高压压缩机吸入的是中间压力下 的过热蒸气——常用于两级压缩氟里昂制冷循环。
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两级压缩循环热力计算:
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的热力计算与一级节流中间完全 冷却循环的计算基本上是一样的。 高压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仍可由 中间冷却器的热平衡关系求得 。
复叠式制冷循环原理
例如:R13为低温级制冷剂,
或R22为高温级制冷剂,低温 级蒸发温度为-80℃,冷凝温
间压力Pm,经过中间冷却后再进入高压压缩机,将其压缩到冷凝压力
Pk,最后排入冷凝器中。
两级压缩制冷系统,可以是双机双级型,也可以是单机双级型。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按中间冷却方式可分为中间完全冷却循环与中 间不完全冷却循环;按节流方式又可分为一级节流循环与两级节流循 环。
4. 1. 1 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两级压缩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