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试卷AB(含答案)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导入新课技能的构成程序的是( B )A.集中注意 B.激发兴趣 C.明确目的 D.进入课题2、推动、指导、支配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化学学习的( C )A.兴趣B.能力C.动机D.行为3、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 C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 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D.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4、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 )A.教学问题 B.教师问题 C.升学问题D.课程问题5、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 B )A.就是教学的重点 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6、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 B )A.学生的全面发展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研究性学习D.素质教育7、下列属于化学教学综合能力的是( D )A.观察能力 B.实验能力 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8、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D )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9、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A )A.启发式教学模式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D.合作学习模式10、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D )A.接受式学习B.探索学习C.研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11、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D )A.化学教材B.化学教学实践C.化学教师D.化学教学系统12、下列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 B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13、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B )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C.答卷费时,速度慢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14、做下列燃烧的演示实验,氧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D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5、STS思想的实质是( C )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16、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 D )A.课程教学计划B.课时教学计划C.课题教学计划D.学期教学计划17、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为( C )A.课程设计B.课程编制C.课程改革D.课程评价18、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 A )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19、“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B )A.自主学习 B.“填鸭式”教学 C.启发式教学 D.研究性教学20、科学方法是理解科学知识,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 A )A.科学思想方法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2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D )A.教学科目B.教学进程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前三项都包括22、教学目标是指( A )A.预期的教学效果B.教学目的C.培养目标D.课程目标23、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A.标准差B.标准分C.算术平均数D.区分度24、10gMg、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标况),则Mg、Zn、Fe总的物质的量是(A )A.0.2 mol B.0.3 mol C.0.225 mol D.0.4 mol25.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化学实验对实验场所和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是指(B )。

化学教学论考研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考研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考研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化学教学论考研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化学教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实验教学的目的?A.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B.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C. 完全替代理论教学D. 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2.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A. 只通过实验演示B. 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C. 仅通过多媒体展示D. 让学生自行探索,不进行指导3. 下列哪项不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随机教学法4.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以下哪项安全措施是不必要的?A. 穿戴防护服B. 使用防护眼镜C. 随时准备灭火器D. 实验室内禁止饮食5. 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A. 仅通过实验报告B. 实验操作观察和实验报告结合C. 仅通过口头提问D.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实施途径。

2. 描述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

2.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D4. C5. B二、简答题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施途径包括:(1)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方法;(2)设计以探究为基础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3)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相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2)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3)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性推理,培养他们的预测和推理能力;(4)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新实验方法。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题5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

1. 21世纪初化学新教材的内容特别体现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的联系。

()1.正确2. 从科学教育的功能考察,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方法。

()错误(2分)修正: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态度。

3.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有三方面,知识、技能和情感。

()错误(2分)修正:三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化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错误(2分)修正:化学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研究具体化学问题的行为与表现。

(1分5.化学问题解决就是学习与某一化学命题相关内容的知识。

()错误(2分)修正:化学问题解决可以理解为克服化学问题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障碍,填补其间的空隙,使问题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6. 化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正确的是教师起主导作用。

错误(2分)修正:正确的是师生互动。

(二、简答题1. 某青年教师按照本校着名化学特级教师“苯的结构和性质”的课堂教学过程,模仿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

请你从理论上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可能性分析: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分);对教材的地位和内容不熟悉,不会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2分);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应变能力差(2分);师生互动少,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少。

(2. 以“电解质”为例具体说明概念图的制作过程。

上图的制作过程,“电解质”这个核心概念是与“溶液”和“电离”逐个两个概念形成了概念图的中心内容。

(1分)然后再去完善“溶液”和“电离”相关的概念,“溶液”的上位概念是“分散系”,而溶液还包括非电解质。

电解质根据电离情况的不同分为强弱电解质。

(1分)此外,也要关注“电解质”的直接的特征,并注意在概念下面加上实例,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概念图。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A卷 基础夯实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A卷 基础夯实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A卷基础夯实1.下列发明或发现中,属于化学史上我国对世界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火药B.元素周期律C.指南针D.原子-分子学说2.青色的生虾煮熟颜色会变红,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B.假设C.观察D.得出结论3.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熄灭酒精灯C.闻气体气味D.稀释浓硫酸4.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盐酸易挥发B.金属具有导电性C.酒精易溶于水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目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A.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B.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D.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 s后取出,以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6.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口应离开试管口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变成2CO 气体B.从含2SiO 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C.海水晒盐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8.小马同学准备在实验室加热25mL 水,以下是他实验操作的记录,其中没有错误的步骤是( )A.先用50mL 量筒量取25mL 水B.接着将量好的25mL 水倒入容积为50mL 的试管中C.再用铁架台固定试管,将铁夹夹在试管的中部D.最后点燃装满酒精的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至其中的水沸腾9.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得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A .23.8 gB .27.4 gC .32.3 gD .32.6 g10.下列各组气体中,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的是( )A.氧气和空气B.二氧化碳和氧气C.氮气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氮气 1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塞入胶塞 B. 倾倒液体 C. 点燃酒精灯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12.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先挤捏胶帽赶出空气, 后伸入液体中吸取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C.洗涤仪器时,先洗外面后洗里面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后用手紧捂试管外壁14.某学生量取液体,第一次俯视读数为4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25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无法确定15.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形状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16.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B. “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C. “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D.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17.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氦气作保护气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石灰作干燥剂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18.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小组部分实验过程的装置图:(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b______。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180题)1、化学教材不包括()。

A.化学教科书B.电子教材C.学生探究活动指南D.音像教材【答案】 C2、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是()。

A.纸笔诊断性测验B.纸笔总结性测验C.档案袋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3、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CAI指的是()。

A.计算机辅助学习B.计算机辅助教学C.计算机辅助管理D.计算机辅助设计【答案】 B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是熵增大的反应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可用浓硫酸与铁反应增大生成H2的速率C.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并影响平衡的移动D.增大反应物固体的量可促使平衡正向移动【答案】 A5、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 )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A.4B.6C.8D.10【答案】 B6、下列属于现代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A.板书B.教科书C.模型D.录像【答案】 D7、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应体现的特点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 A8、化学课程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哪类课程()。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活动型课程【答案】 A9、下列关于化学教学板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板书具有概括、引导思考、示范和互动功能B.主板书要写在黑板的显著位置并尽量保持.不要轻易擦去C.副板书也要写在黑板的显著位置并尽量保持。

不要轻易擦去D.板书设计要体现准确性、简洁性、启发性和示范性【答案】 C10、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期中测试(含答案)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期中测试(含答案)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期中测试一、概念解释1. 化学教学论2. 显性课程3. 学习方式4.课堂教学技能二、简答题1. 化学教学基本技能2. 学习化学的思维能力准备3. 课程层面的教学设计4. 练习课的教学设计三、论述题1.化学学习内容分析2. 知识经验来源3. 化学教学评价《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期中测试答案一、概念解释1. 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2. 显性课程显性课程是指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如课程表中排定的化学等学科课程,或者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外活动,如化学活动课等。

这种课程一般有固定的教学时间,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较为稳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的主要形式。

3. 学习方式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学习也正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4. 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是指运用专业知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以及教学经验,执行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是课堂教学中采用与教师特定的意图有关系的意图性行动。

二、简答题1. 化学教学基本技能(1)掌握化学教师所必需的专业技能:语言技能、书写技能、沟通与合作技能、提问技能、实验演示技能、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等。

(2)具有分析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化学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3)熟悉化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学会联系学生生活和发展兴趣设计化学教学活动以及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环境。

2. 学习化学的思维能力准备学习化学需要进行观察、实验、想象、理解、记忆、思维等活动,要求学习者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要描述化学变化,需要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需要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微观想象和抽象思维;要掌握复杂的化学规律,需要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抽象、概括,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S2O32-、K+B.钠、钾、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5.6LCO2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3.01×1023D.NO2与H2O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答案】 B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B.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答案】 C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答案】 B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答案】 D5、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

A.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B.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C.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D.改变化学课程的结构【答案】 A6、m、n、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n3-与p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n、q一定均是非金属元素B.离子半径的大小:q>n>p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n>mD.m、n、q分别与P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含有共价键【答案】 D7、对CH,Br进行亲核取代时,以下离子亲核性最强的是()。

化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混合物?A. 蒸馏水B. 空气C. 纯金D. 蔗糖答案:B2. 化学反应中,哪种能量转换是最常见的?A. 电能B. 化学能C. 热能D. 机械能答案:C3. 根据化学计量学,2摩尔的氢气与1摩尔的氧气反应生成水,生成的水分子数是多少?A. 2摩尔B. 1摩尔C. 3摩尔D. 4摩尔答案:D二、填空题4. 化学键是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力,其中最常见的两种化学键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离子键;共价键5. 实验室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________,它在酸性环境下呈现红色,在碱性环境下呈现蓝色。

答案:酚酞6.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_,它与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答案:克/摩尔(g/mol)三、简答题7. 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请简述其在化学反应中的意义。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无论发生何种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系统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这意味着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只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物质。

8. 描述一下实验中如何安全地使用酒精灯。

答案:使用酒精灯时,首先确保灯内酒精量不超过其容量的三分之二,以防溢出。

点燃酒精灯时,应使用火柴或点火器,避免使用明火。

加热物质时,应使用外焰,因为外焰温度较低,加热更均匀。

加热过程中,不得离开,以防酒精灯倾倒引发火灾。

使用完毕后,应用灯帽盖灭火焰,不要吹灭。

四、计算题9. 如果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k=0.05分钟^-1,反应时间为10分钟,求该反应的速率。

答案:反应速率R = k × e^(kt),其中t为时间。

将给定的k和t代入公式,得到R = 0.05 × e^(0.05 × 10)。

10. 一个学生在实验室中测量了不同温度下水的pH值,发现在25°C 时pH为7.00,在50°C时pH为6.95。

请问温度每升高10°C,水的pH值平均降低多少?答案:温度从25°C升至50°C,共升高了25°C,pH值从7.00降至6.95,共降低了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论试卷A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1、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

2、根据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教学目标有()目标、()目标、()目标和()目标之分。

3、化学教学方法是由相互联系着的化学()方法和化学()学习方法两部分组成。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模式分为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以及()三类。

二、名词解释(共四道,每道5分,共20分)1、教学模式:2、化学教学策略:3、教学情境:4、教学设计:三、简答题(共5道,共40分)1、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6分)2、化学教学活动是指什么?包括了哪些活动?(8分)3、化学实验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的主要工作任务又是什么?(8分)4、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5、学习策略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并简要分析学习策略的构成。

(12分)四、论述题(共2道,每道15分,共30分)1、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的理论要素主要包括化学教学理念、化学教育(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模式、化学教学策略等。

其中化学教学理念在当前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急需更新的内容包括了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试就这一教学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15分)2、创设教学情境,使知识融入情境当中,有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请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设置教学情境。

(15分)化学教学论试卷B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总计10分)。

1.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

2.根据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教学目标有()目标、()目标、()目标和()目标之分。

3.化学教学方法是由相互联系着的化学()方法和化学()学习方法两部分组成。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模式分为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以及()三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5题,总计10分)得分评卷人1.化学课程标准是()A.教材编写的依据B.教师教学的准绳C.考试命题和评价的依据D.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价的基本要求2.化学课程的含义是指()A.化学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经验;B.化学科目、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C.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D.化学教学内容、活动、过程和教与学的经验3.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4.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5.化学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是()A.自我分析、钻研大纲教材、准备教具选择方法和教具、编写教案B.设计准备、设计目标、设计策略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总成与编写方案C.自我分析、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具D.自我分析、钻研大纲和教材、选择方法和教具、编写教案与实施三、分析判断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化学教学也应该以实验为基础“的说法是否正确,请简要分析(5分)2.有人说“学了化学知识,也会忘记,方法学会了可以受用终生,因此,化学教学应该教方法,不重知识”,请简要分析这种说法正确与否。

(5分)3.生物学者认为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学最重要;计算机学者认为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最重要。

化学家认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是中心科学,请问你怎么看?(5分)4.有人说“高中课程改革之后,教科书由原来的3册变成了8册,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请问,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5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5题,30分)1.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6分)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2.化学说课包含哪些内容?(6分)3.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4.现代化学教学评价有哪些主要方式?(6分)5.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6分)五、论述题(共2道,每题15分,共30分)得分评卷人1.创设教学情境,使知识融入情境当中,有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请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设置教学情境。

(15分)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思路。

(15分)化学教学论试卷A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1、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记起统一。

2、课程、学段(或学年、学期)、单元(课题)、课时。

3、教导、学习。

4、网络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计算机管理教学。

二、名词解释(共四道,每道5分,共20分)1、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

2、化学教学策略: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自治方式的谋划和方略;是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组织各种基本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题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监控和调节的准绳。

3、教学情境:知识得以在其中存在并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此外,也可能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

4、教学设计:就是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象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侠义的教学设计仅仅指构思、表达教学活动方案的工作。

三、简答题(共5道,共40分)1、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6分)2、化学教学活动是化学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施教主体、学习主体分别作用于其他要素,以及两主体双向互动所采取的有意识行为的总称。

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施教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和构建人际关系的活动。

(8分)3、化学实验过程包括(1)试验准备阶段:确定试验课题和设计实验方案;(2)实验实施阶段:控制实验条件,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的记录;(3)实验结果的处理阶段:处理主要有化学用语化、表格化和线图化。

(8分)4、(1)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2)反思有利于教师的自知和自我理解;(3)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

(6分)5、涵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和调控。

(3分)特征:(1)学习策略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系统;(2)掌握学习策略的标志不是记住了学习方法和程序本身,也不是对学习方法和程序的机械套用,而是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自身的认知水平和预期的学习目标等因素自觉而灵活的选择、调控和用用特定的学习方法和程序;(3)学习策略尤其自身的使用条件和范围;(4)学习策略不能凭空产生,也难以但考直接传授的方法获得。

(4分)构成: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化学情意类内容的养成策略和化学问题解决策略。

(5分)四、论述题(共2道,每道15分,共30分)1.答案要点:教学理念决定这课程如何实施,决定这课程实施的效果,在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中一个理念: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了如下意思:素质是人的稳定的、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它是以某些生理和心理特性为基础发展形成的,能够作为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蕴含着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人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对于不同的课程来说,提高学生的素质应该有所分工、有所侧重。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认得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课程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这是理所当然的,义不容辞的。

所谓“全面”是指德、智、体、美等的方面没有偏废,所谓“发展”是指有明显的提高和长进,是人随着时间推进而发生积极地变化,而且是可持续的变化。

对于基础化学课程来说,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化学为主的文化科学素质和心理个性素质。

2.答案要点:(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如:教材上的例1:“盐”的教学情境设计;(2)、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现代社会中处处有化学,从社会实际中可以找取大量的情境素材。

如:例2 “食盐和纯碱”教学情境设计。

(3)、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情境,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以及问题解决等活动,是物理、化学等学科适用的设置情境的有效方法。

(4)、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教材。

如:例 4 “原电池”教学情境设计;化学教学论试卷B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1、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记起统一。

2、课程、学段(或学年、学期)、单元(课题)、课时。

3、教导、学习。

4、网络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计算机管理教学。

二、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10分)1.D 2.D 3.C 4.B 5.B三、分析判断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1.不正确,因为化学教学应按教育学的规律办。

2.不正确,因为方法是依附于知识与技能之中的,学习方法必须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才能学会。

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多因素综合体,各学科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和认识其规律,只有认识和应用程度的差异,就学科本身而言,应无优越的差异。

4.经济上确实增加了学生负担,学习内容是可以选修的,还得看教师怎样组织教学,若方法得当,就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5题,3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