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

合集下载

波特五力模型的案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的案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的案例分析我国原油、成品油市场的市场结构分析【1】背景资料•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开放国内成品油的零售市场;•2006年12月11日要国内开放批发市场,原油、天然气、燃料油的关税将逐渐降到6%。

中国对内资完全放开成品油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所有经济成分进入。

•此外,中国商务部已从2004年1月1日起取消原油、成品油国营贸易进口配额。

2003年,中国成品油中非国营贸易配额为530万吨,2004年配额将达610万吨,年增15%。

这使民营公司进行成品油批发零售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增强了对油品市场的调节作用,对于促进竞争、缓解成品油短缺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商务部发布《原油市场管理办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于2007年1月1日实施,对外开放中国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允许有条件的企业从事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

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1)竞争者的数量及实力分析:三方势力国内民营油企万余家,炼油企业近百家,加工能力8000万吨,占全国1/3;成品油批发企业800多家,占全国近1/3;成品油4万多家,占1/2;石油开采80多家。

成品油零售市场。

在原来的国有、民营“二分天下”的格局之中。

但是国外石油巨头,英国BP/壳牌/埃克森-美孚/进入零售、市场。

在零售市场呈现竞争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同时这些石油巨头在品牌、管理经验、炼油技术、资金、油源等方面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2)炼油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

年炼油能力达到250万吨的炼油企业才够盈利。

•(3)上游勘探开采石油、炼油行业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很高。

•(4)行业增长速度快、产品需求旺盛。

中国是名列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第三大能源生产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自1993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家,石油天然气的需求量远远超出了国内的生产能力。

2003年,中国30%的石油需求依靠进口,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石油化工中的竞争分析与战略规划

石油化工中的竞争分析与战略规划

石油化工中的竞争分析与战略规划竞争分析是企业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石油化工行业。

本文将分析石油化工行业的竞争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战略规划。

一、竞争分析1. 产业环境分析在进行竞争分析前,首先需要了解石油化工行业的产业环境。

该行业涵盖了石油勘探、炼油、石化等诸多领域,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

全球石油化工市场的增长率较快,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环保要求更高、市场需求多样化等。

2. 五力分析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进行石油化工行业的竞争分析。

(1)供应商力量:石油化工行业对原材料的依赖较高,供应商的实力对企业具有较大影响。

(2)买家力量:石油化工产品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应用,买家的需求多样化,对企业的市场定位和产品质量提出了挑战。

(3)替代品威胁:替代产品的出现可能挤压石油化工产品的市场份额,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4)新进入者威胁:石油化工行业的资金需求较大,技术门槛较高,新进入者较少。

(5)行业内竞争:石油化工行业内存在激烈的竞争,包括国内企业间的竞争以及国际间的竞争。

二、战略规划1. 强化研发创新能力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分享资源,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2. 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是买家关注的重点。

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达到标准要求。

加强安全生产,健全灾害应急预案,减少事故发生对企业的影响。

3. 发展绿色环保产品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企业应积极开发环保产品,推动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此外,应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废弃物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 拓展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对于石油化工行业的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国际化的经营团队,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SWOT分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SWOT分析

主要优势:
4.成为国际跨国公司的主要合作对象。中 国石化集团公司与国际跨国公司埃克森美孚英 国石油和英荷壳牌在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上市后 成为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的股东。 5 石化公司享誉已久的品牌和声誉。公司 凭着优质可靠的产品和值得信赖的客户服务享 誉市场。 6 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汽油柴油批发经 营权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 垄断。另外,中国石化公司有一些下属公司根 据顾家财政部批准或相关税法按15%的优惠税 率缴纳所得税。
6国外带来了学习机会。国外跨国公司 的进入一方面给国内市场带来了巨大的 威胁,同事也给石化公司带来了学习的 机会,在与国外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可 以学习对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 7 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增多。在国际 市场上,我国石化产品占有率低还屡遭 反倾销调查,受到不公平待遇。在综合 国力迅速增强,和平外交,互惠合作的 国际经济关系下,中国石化将有更多机 会参与到国际石油资源的竞争中去。
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开发新技术,保持和扩大技术 优势。加大R&D经费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建立健 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 市场营销战略:加大炼油业务,扩大油品销售,形 成市场区域优势。扩充与改制。建立完善、科学的 成品输送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销售终端的服 务质量。 炼油化工一体化战略:加大自主创新与人才队伍建 设力度。 人才梯队战略: 信息化战略: 国际化合作战略:
主要劣势
1管理水平较低。国内石化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
划和垄断的经济形态中,现代企业制度刚刚形成,鼓 励结构仍然官僚化。机构较庞大,其管理水平在短期 内很难有大幅的提高。 2布局分散,规模偏小。由于在计划经济年代油 品价格定得过高,对炼厂的骨膜经济要求低,地理位 置过于分散,缺乏整体性。 3石化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加工水平低。 4 企业人员多,负担重,劳动生产率较低。我过 石油化工虽然进行了规模的重组,重组后的中国石化 集团公司在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波特五力模型的案例分析.doc

波特五力模型的案例分析.doc

精品资料波特五力模型的案例分析我国原油、成品油市场的市场结构分析背景资料•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开放国内成品油的零售市场;•2006年12月11日要国内开放批发市场,原油、天然气、燃料油的关税将逐渐降到6%。

中国对内资完全放开成品油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所有经济成分进入。

•此外,中国商务部已从2004年1月1日起取消原油、成品油国营贸易进口配额。

2003年,中国成品油中非国营贸易配额为530万吨,2004年配额将达610万吨,年增15%。

这使民营公司进行成品油批发零售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增强了对油品市场的调节作用,对于促进竞争、缓解成品油短缺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商务部发布《原油市场管理办法》和《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于2007年1月1日实施,对外开放中国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允许有条件的企业从事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

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1)竞争者的数量及实力分析:三方势力国内民营油企万余家,炼油企业近百家,加工能力8000万吨,占全国1/3;成品油批发企业800多家,占全国近1/3;成品油4万多家,占1/2;石油开采80多家。

成品油零售市场。

在原来的国有、民营“二分天下”的格局之中。

但是国外石油巨头,英国BP/壳牌/埃克森-美孚/进入零售、市场。

在零售市场呈现竞争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同时这些石油巨头在品牌、管理经验、炼油技术、资金、油源等方面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2)炼油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

年炼油能力达到250万吨的炼油企业才够盈利。

•(3)上游勘探开采石油、炼油行业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很高。

•(4)行业增长速度快、产品需求旺盛。

中国是名列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第三大能源生产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自1993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家,石油天然气的需求量远远超出了国内的生产能力。

2003年,中国30%的石油需求依靠进口,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中石油的战略分析报告(包含中石化、中联煤、中海油的swot分析)

中石油的战略分析报告(包含中石化、中联煤、中海油的swot分析)

中⽯油的战略分析报告(包含中⽯化、中联煤、中海油的swot分析)⽬录⼀、公司简介 (2)⼆、使命与远景 (2)三、外部分析 (3)(⼀)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3)(⼆)产业环境分析(五⼒模型分析) (5)(三)主要竞争对⼿ (7)(四)EFE矩阵分析 (12)四、内部分析 (13)(⼀)、管理 (13)(⼆)、营销 (16)(三)、主要财务 (22)(四)、研究与开发 (27)(五)、价值链分析 (28)(六)、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29)五、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30)(⼀)总体战略 (30)(⼆)竞争战略 (38)(三)职能层战略 (39)六、实施 (40)七、评估与控制 (46)⼋、结论 (50)⼀、公司简介中国⽯油天然⽓集团公司(简称中国⽯油集团,英⽂缩写:CNPC)是根据国务院机构改⾰⽅案,于1998年7⽉在原中国⽯油天然⽓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型⽯油⽯化企业集团,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是实⾏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跨地区、跨⾏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油公司。

作为中国境内最⼤的原油、天然⽓⽣产、供应商,中国⽯油集团业务涉及⽯油天然⽓勘探开发、炼油化⼯、管道运输、油⽓炼化产品销售、⽯油⼯程技术服务、⽯油机械加⼯制造、⽯油贸易等各个领域,在中国⽯油、天然⽓⽣产、加⼯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2008年,中国⽯油在美国《⽯油情报周刊》世界50家⼤⽯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5位,在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中居第25位。

经过近50年的积累建设和6年多的快速发展,中国⽯油集团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油专业化⽣产建设队伍,具有参与国内外各种类型油⽓⽥和⼯程技术服务项⽬的全套技术实⼒和技术优势,总体技术⽔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不少技术已达世界先进⽔平。

进⼊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油集团在国家⼤公司、⼤集团战略和有关政策的指导、⽀持下,正在实施⼀整套新的发展战略,瞄准国际⽯油同⾏业先进⽔平,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竞争⼒强的⼤型跨国⽯油企业集团,继续保持排名前列的世界⼤⽯油公司地位⼆、使命与远景中国⽯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三⼤战略,着⼒加快转变增长⽅式,着⼒提⾼⾃主创新能⼒,着⼒建⽴安全环保节能长效机制,着⼒建设和谐企业,致⼒于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的国际能源公司。

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

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

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及观察中国石化所处的市场地位一、分析框架及市场基本状况我国的石油工业由三大石油公司控制,基本上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三家油公司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

中国石油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体化的石油公司。

公司在上游资源的占有方面优势明显,控制着我国70%以上的原油和天然气储量,而且最近完工的“西气东输”工程,使中国石油控制了我国陆上天然气运输的主干网络,为公司下一步天然气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石化也是一个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规模较中国石油小,其主要优势在下游业务领域——炼油、化工及销售网络;中海油是一个以上游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规模最小,但成长迅速,主要业务范围为我国海域油气的勘探与生产。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详细讲解]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

[详细讲解]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

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及观察中国石化所处的市场地位一、分析框架及市场基本状况我国的石油工业由三大石油公司控制,基本上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三家油公司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

中国石油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体化的石油公司。

公司在上游资源的占有方面优势明显,控制着我国70%以上的原油和天然气储量,而且最近完工的“西气东输”工程,使中国石油控制了我国陆上天然气运输的主干网络,为公司下一步天然气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石化也是一个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规模较中国石油小,其主要优势在下游业务领域——炼油、化工及销售网络;中海油是一个以上游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规模最小,但成长迅速,主要业务范围为我国海域油气的勘探与生产。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基于“五力”模型的石油企业竞争策略研究1

基于“五力”模型的石油企业竞争策略研究1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能源需求的迅速增加,石油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正是由于国内石油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同时石油短缺也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良好运营、威胁国家石油安全的重大问题。

自身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石油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因此战略选择与战略管理就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选择准确的竞争策略就成为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纵观国际、国内关于石油企业竞争战略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确能对我国石油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较好的指导作用,但是很多理论研究只是停留在一个非常宏观的高度,没有从石油行业这一具体的角度来细致剖析石油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对手、竞争环境以及存在的竞争格局。

而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五力竞争模型”则为我们研究企业的竞争战略开辟了一个更新更广的局面。

本文以“五力”模型作为研究契机,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石油行业中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因此是在准确把握石油企业的竞争环境以及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为石油企业的发展基于不同竞争力量来制定更清晰的战略目标,选择更有效的竞争策略。

关键词:五力模型; 竞争策略; 石油企业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rapidly increasing energy demand and the oil demand is also showing rapid growth. It is because of the short supply on the domestic oil market, so our country has taken more dependence on the foreign oil. W hat’s more, the shortage of oil not only restrict the well operation of the oil company, but also threaten the nation’s energy secur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The own development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have required oil companies t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so the strategic option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which can’t be ignored. Making the right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choosing the right competitive strategy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enterprises to enhance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Studying for the research results connec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oil companies’ competitive strategy, which really can give a good guidance for oil companies’strategic management. However,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only in a very macro level,no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il industry for this specific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competitors faced by the oil companies,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the presence of the competitive landscape.And Michael· Porter's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has really broadened our a new situation to study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tudies of the Five Forces Model, this paper use the scientific methods to analyze the oil industry’s 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 potential new entrants, threat of the substitute product and the rivalry among competing sellers.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ccurate grasp of the oil companie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their ow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is paper is made to choose the more effective competitive strategy for companies when facing the different competitive powers.Key words: Five Forces Model; competitive strategy; oil company目录1 绪论 (1)1.1石油企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1.2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3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1.4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 (2)2 五力模型及本文研究状况 (3)2.1五力模型概述 (3)2.1.1同业竞争对手分析 (3)2.1.2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4)2.1.3替代产品竞争分析 (5)2.1.4 供应商砍价能力分析 (5)2.1.5顾客砍价能力分析 (6)2.2研究现状 (6)3 石油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分析 (8)3.1石油企业面临的国内环境 (8)3.1.1国内石油资源供需现状 (8)3.1.2国内石油资源安全现状 (8)3.1.3国内石油行业基本现状 (8)3.2石油企业面临的国际环境 (9)3.2.1世界石油资源供需分析 (9)3.2.2世界石油行业的竞争格局 (9)3.2.3地缘政治环境 (9)3.2.4国际石油价格 (9)3.3石油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10)3.3.1石油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10)3.3.2石油企业的竞争劣势分析 (10)3.4石油企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1)3.4.1石油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12)3.4.2石油产业的壁垒分析 (12)3.4.3企业间竞争行为分析 (12)4 石油企业基于不同竞争力量的竞争策略选择 (13)4.1基于同业竞争的成本领先竞争等策略 (13)4.2基于潜在竞争对手的品牌竞争等策略 (14)4.3基于替代产品竞争者的技术创新等竞争策略 (15)4.4基于供应商侃价的渠道等竞争策略 (17)4.5基于顾客价值的组合竞争策略 (18)5 结束语 (20)谢辞 (21)参考文献 (22)基于“五力”模型的石油企业竞争策略研究1.绪论1.1石油企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史,石油作为重要能源,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及
观察中国石化所处的市场地位
一、分析框架及市场基本状况
我国的石油工业由三大石油公司控制,基本上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三家油公司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

中国石油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体化的石油公司。

公司在上游资源的占有方面优势明显,控制着我国70%以上的原油和天然气储量,而且最近完工的“西气东输”工程,使中国石油控制了我国陆上天然气运输的主干网络,为公司下一步天然气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石化也是一个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规模较中国石油小,其主要优势在下游业务领域——炼油、化工及销售网络;中海油是一个以上游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规模最小,但成长迅速,主要业务范围为我国海域油气的勘探与生产。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的能力。

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
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

下面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下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及其领域内的。

二、现有公司间的竞争
我国石油供需的矛盾为油公司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在勘探与开发业务上,三大石油公司多开采的原油都将抵消一部分原油的进口量,因而三大石油公司在上游业务上其实并不存在竞争关系。

竞争一定程度上存在于下游业务,主要是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之间的竞争,竞争将主要集中于成品油的销售方面,化工产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竞争。

但由于基本上处于寡头垄断局面,两家油公司的竞争不会过于激烈。

三、新进入者的威胁
石油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关系着国家的战略安全,我国政府对这个行业的管制比较严格,没有政府的批准,别的企业和个人是不允许进入这个行业的,即使能够进入,国内新进入者受资金及技术的限制,短期内也很难形成气候。

因而,国内新进入者的威胁是较少的。

但国外大型油公司在WTO以后会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我国的石油行业中来。

但由于石油资源的独占性,这些国外油公司不可能在上游领域与三大油公司展开竞争,竞争只可能会集中于下游业务上,特别是成品油的销售上。

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正式打破石油行业壁垒。

目前,我国民营石油企业主要属于中小型炼化、仓储、批发和零售型企业,在全国拥有包括加油站、油库、码头、炼油厂及物流等产业价值一万亿元以上,
但与大型国有石油公司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总体上呈现规模小、分散化、技术弱、无品牌等劣势。

四、替代品的威胁
目前的替代品主要有:煤、核电、水电、太阳能等。

以目前的技术来看,可再生能源仅占到我国总能源需求的%,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可能无法成为主力的能源。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占到能源消费的70%以上。

但煤炭的消费给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石油与天然气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我国能源消费的总趋势是煤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石油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越来越大。

五、供货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中国石化是一个一体化的综合性油公司。

目前公司每年的原油产量虽不足以供应下游使用,但缺口的补足途径主要来自中国石油。

公司虽然也从国外进口一部分原油,但所占数量很少,对公司正常经营影响不大。

因而可以说,原油供货商对中国石油讨价还价的能力有限。

六、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
当前我国原油价格没有完全放开,是在政府的指导价下进行交易,但交易价格随国际油价的变化而波动。

因而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基本没有。

在下游的成品油和石化市场上,目前基本上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石油巨头垄断,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也很有限。

中国进入WTO以后,随着成品油与石化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油公司可能会进入这一业务领域,并对中国石化的下游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体上看,中国石化所处的竞争环境并不十分激烈。

上游业务虽然面对来自
中国石油的强劲挑战,但中国石化通过成本控制、加强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等,极大地增强了上游业务能力;下游业务,炼化、成品油及石化产品是中国石化的传统优势项目。

因而可以肯定,中国石化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证较好的盈利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