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诫子书
诫子书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陈情、记事

句首发语词,表示议论

行:操守、品德、品行。以:连词,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用。

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以:介词,用来。

明志:明:明确。志:志向。宁静:安静,指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致:达到。远:adj.作n.,远大的目标。达到远大的目标。

才:才干。

广:使动用法,使……..增长。广才:增长才干。

志:v.,立志。

成: 使动用法,使……..成功。学:学业。

淫慢:淫:放纵。慢:懈怠。放纵懈怠。

则:就。

励精:励:振奋。精:精神。振奋精神。

险躁:险:轻薄。躁:浮躁。轻薄浮躁。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 《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三、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加点字解释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 ..(宁静:致:远:)..无以致远 4、非志.无以成学() 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 6、非学无以广.才() 7、淫慢 ..则不能励.精(淫:慢.:励:) 8、年与时驰.() 9、将复.何及() 10、诫.子书.(诫:书.:) 四、翻译下列句子24%(4+4+4+4+6+2)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6、将复何及: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作者就和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6%(每空2分)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 答: 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3%) 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2%分) 答: 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5%(2+3) 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 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6、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 7、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成学应具备哪些条件?3% 8、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3%(只要有围绕学习、成才、修身养德、立志、惜时等阐述即可) 9、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4%(2+2) 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诫子书及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诫子书》周练题 一、填空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四.、请下面问题的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 (4)《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七、原文默写

《诫子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1套)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援①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②轻侠客。援前在交趾③,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④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⑤,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⑥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⑦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⑨,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后汉书》)(注)①马援:东汉大将。这是马援率兵远征期间写给两个侄儿的书信。②通:交往。③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④汝曹:你等,尔辈。⑤施衿结缡:衿:佩带。缡:佩巾。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

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⑥择:败坏。⑦鹄:天鹅。鹜:野鸭。本句比喻相差不远。⑧下车:指新官到任。⑨切齿:表示痛恨。 10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俭以.养德不以.物喜 B.非宁静无以致.远错落有致. C.年与时驰.心驰.神往 D.不愿汝曹效.也以儆效.尤 106.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方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到达远处。 理解:作者叮嘱儿子要不受世俗的影响,坚定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抱负。这是换了一个话题来告诫儿子。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 理解: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C.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翻译: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16 诫子书

16 诫子书 导入一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是谁?他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导入二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下面请几位同学说出《三国演义》中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物的姓名.(刘备、曹操、孙权、张飞、关羽、诸葛亮等)说到诸葛亮,谁能说几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名称?(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战群儒、空城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等)千百年来,诸葛亮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

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在家中,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 导入三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很长时间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那么,怎样才能成功成才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的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 收获!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1.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

诫子书的阅读附答案

诫子书的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①正人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yin慢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蹂⑦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咸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夫:发语词。②行:指操守、品德。③澹(dàn)泊:同“恬澹”,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④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扩散精力。⑤yin慢:指过度的享乐。yin,过度。慢,懒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⑦险躁:这里指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⑧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10.翻译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本文作者就哪两方面开展阐述的?又是怎么开展阐述的? 1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 13.文中常被人们援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 ,。”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该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14.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全文以下: 夫酒之设(支配),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义),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情的需要) 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到达融洽的顶点了)。主张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疲倦),可以致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

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 三、10.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1.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阐述。不管做人,仍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取得成绩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纳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照,增强了阐述效果。 12.告知儿子修身养性,糊口节约,以此来培育自己的品德。 13.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度光明。(结合学习实际说的有道理便可。) 14.谈了喝酒问题。待人接物,喝酒要节制酒量。适度而止,不可失礼。

诫子书 阅读练习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5.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6.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年与时驰( )(6)意与日去( ) 7.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8.《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

完整版诫子书习题及答案

《诫子书》周练题 姓名:_______ 班级: 一、填空 《诫子书》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 字_____________ 、 三国时国_______________ 家 ________ 家,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等、戒的意思是、书的意思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⑶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⑸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 (7悲守穷庐(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四.、请下面问题的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 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 (2) 《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 《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六、课内阅读。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④非志无以成学()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原文默写 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非淡泊无以明志,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___ ,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知识点

《诫子书》(诸葛亮)知识点 《诫子书》知识点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又怎么来得及呢? 【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澹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指安静,

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须:必要、一定要。广:使……增广。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使……完成。淫慢:过度懈怠。淫:过度。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年:年龄。与:跟随。时:季节、时光。驰:疾行、增长。日:时间、时光、季节。意:意志。去:离开、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呢? 【赏析】 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入手,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提高修养。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

《孙权劝学》《诫子书》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②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④险躁:过分急躁。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 答:。 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答:

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答:。 参考答案: 1、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意对即可) 2、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意对即可) 3、B 4、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5、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意对即可) 6、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6)多不接世( )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

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解析】选D。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诫子书阅读答案

诫子书阅读答案 导语:《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诫子书阅读原文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①君子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蹂⑦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咸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夫:发语词。②行:指操守、品德。③澹(dàn)泊:同“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④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⑤淫慢:指过度的享乐。淫,过度。慢,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振奋。⑦险躁:这里指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⑧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阅读试题:10.翻译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本文作者就哪两方面展开论述的?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13.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当如何做?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14.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全文如下: 夫酒之设(安排),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意),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 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意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 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 阅读答案:10.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1.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

16、《诫子书》知识梳理

16、《诫子书》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你以前听过他的小故事,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_ 二、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关键字词 1、夫静淡泊无以明志致远 2、广才淫慢淫慢励精励险躁险躁 3、治性治年与时驰驰意与日去枯落 4、多不接世穷庐将复何及 四、课文理解 1、请说说题目的意思。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 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6、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怎样论述的? 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就是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 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 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汇编 (一)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标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年 /与时驰卿/今当涂掌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夫君子之行.(操守)意与日去.。(离去)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3.翻译下列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5.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二)

诸葛亮《诫子书》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励:____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治:_______________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6、《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3分) 答案: 13、(1)振奋(2)修养 14、(1)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行。 (2)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15、D 16、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以免年老时后悔。

诫子书知识点

诫子书知识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一、【课题解析】 诫:告诫、劝勉。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三、字词句梳理 1.读音:夫(fú) 淫慢(yín) 遂(suì)成枯落 2.一词多义: 学:非学无以广才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问学业 3.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增长 (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四、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文意理解: 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 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按照议论文的结构理解文章,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 填空: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7)

161.《诫子书》中:“夫学须静也”当中的“静”怎样理解?与“学”有何关系? 【答案】“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屏弃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学习和反思自己的作为。(意思相近即可)【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夫学须静也”意思是“学习必须静心专一”,“静”的意思是“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这句强调了“静”是学习的必要前提条件,只有摒除杂念才能专心于学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162.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答案】(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2)不内心恬淡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解析】 【详解】 (1)(2)考查的是翻译句子。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句中“三”不是确指,

“三人”可以理解为“几个人”,“焉”意思是“于此,在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句中“淡泊”意思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有办法”,“致远”意思是“达到远大目标”。据此翻译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翻译为“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据此断句为: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3.下列朗读的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16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年与时驰.俭以养.德 非学无以广.才意.与日去 165.翻译下列句子。

诫子书知识点学习资料

《诫子书》知识点归纳 一、【课题解析】 诫:告诫、劝勉。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三、字词句梳理 1.读音:夫(fú) 淫慢(yín) 遂(suì)成枯落 2.一词多义: 学:非学无以广才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问学业 3.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增长 (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四、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文意理解: 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按照议论文的结构理解文章,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 填空: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八、积累成语、名句: 淡泊明志俭以养德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 ) (2)淫慢( ) ..(3)遂成枯落(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学无以广才(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 . (5)年与时驰( ) .(6)意与日去( )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 ________。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该文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

诫子书比较阅读 中考题

《诫子书》与同类文体比较阅读中考试题 (一)《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3.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15. 【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

《诫子书》文言知识归纳

《诫子书》文言知识归纳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淫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 3、注释 ⑴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⑵行:操守、品德。 ⑶淡(dàn)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⑹广才:增长才干。 ⑺淫(yín)慢:放纵懈怠。慢:懈怠。淫,放纵。 ⑻励精:振奋精神。 ⑼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⑽治性:修养性情。 ⑾驰:消失、逝去。 ⑿日:岁月。 ⒀遂:于是,就。 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⒂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⒃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⒄才须学也:才:才干 ⒅意与岁去:意:意志 [19]俭以养德: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0]枯落:凋落,衰残。

《诫子书》《周公诫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①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守以卑③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⑤;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⑥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注释)①恭:肃敬,谦逊有礼.②尊盛:位高势盛.③卑:低下。④畏:同"威",威严。⑤哲:明智,聪明.⑥由:奉行,遵从.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本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 【答案】 5.(1)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6.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