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电影审查制度对比

合集下载

民国早期电影检查制度(1911—1937)

民国早期电影检查制度(1911—1937)

ceasorship(191l・1937),meantime
applying and social influences film
art
KMT’S censorship affected the film industry and the
qual时of
greatly Censorship showed the stem hand of the KMT’S movie industry management On the othel"hand.the state.owned film and educational film showed its“soft”hand
第一节创立背景
19世纪末电影在西方诞生不久,就被西方人介绍到中国。在上海徐园又一 村,当好奇心极重的上海人于1896年第一次看到电影时,惊讶之情难以言表。 认为电影:“人物活动,惟妙惟肖,属目者皆以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很
快电影凭借其令人惊奇的魅力和不断发挥出来的强大的艺术潜能,在上海迅速风
行。也同时引起众多商人的注意,十余年间,不少大城市都有了电影的商业性放 映。初到中国的影片多为外国风景片、新闻片、纪录片,以其陌生化外表和奇观 化策略赢得了众多观众,他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外电影文化的浓厚气息,进而培养 了对电影艺术和电影文化的理解,对电影持推崇和大加赞许的态度。在《电影周
important influences of a
nation’S film industry.
can
Chinese film broadcast history
broadeast
be dated back
as
early
as
1896.However,the first film

中美电影的二次交锋——应对中美电影新政的挑战

中美电影的二次交锋——应对中美电影新政的挑战

中美电影的二次交锋——应对中美电影新政的挑战韩婷婷【摘要】The new agreement which resolves the related WTO problems between Chinese movies and American movies has deep impact on Chinese film industry. First,the thesis talks about the four direct influ- ence on Chinese film industry of the agreement;Second,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ilms since blockbusters were imported eighteen years ago, it objectively analysises the reasons of holding optimistic and low attitude towards the agreement;Third, it points out that another ten to twenty years is the critical period of Chinese movie expansion, then raises some calm and positive suggestions.%中美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所达成的新协议对宁国电影业的影响颇深。

首先,谈论了该协议对中国电影业所造成的四点直接影响;其次,通过回顾中国电影自引进大片以来十八年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了对该协议所持的乐观与低沉态度的原因;第三,指出未采十到二十年是中国电影壮大的关键期,并对此提出了冷静而积极的建议。

【期刊名称】《新疆艺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0)004【总页数】4页(P68-71)【关键词】中美电影新政;交锋;改革;壮大;创造【作者】韩婷婷【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52012年2月18日,中美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

中美电影审查制度对比

中美电影审查制度对比

中美电影审查制度的对比电影是人类的“第七艺术”,它已经成为影响范围广、受众数量多、信息含量丰富的复合型综合艺术形式。

电影不仅重要,而且它也成为唯一一种需要为其专门立法的艺术门类。

对于电影的审查制度,由来已久,但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无疑正处风口浪尖之中。

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与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进行比较,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电影是特殊的艺术门类,以健全的法律法规去保护各方的利益,是历史所趋。

电影不仅文学创作,不是音乐创作,也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所能完成的。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需要团队合作通过一定时间所完成的庞大的艺术作品。

目前,电影已经形成产业链,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之后,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协调其中的关系,让其能够顺利的将每一个环节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结合起来。

电影的历史相对于绘画、舞蹈等要晚得多,但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影响力已经大大超过其他任何艺术门类。

正因为其巨大的影响力,电影在政治中的工具性便十分突出。

如反映北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因父之名》、伊朗宗教信仰的《一次别离》。

因为以上两个原因,电影成为并非纯粹的艺术形式,其牵连的面太广,所以电影审查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更是迫在眉睫。

中国电影审查的提出,是在电影传入中国后不久的满清末年。

1911年6月,满清政府出台《取缔影戏条例》,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类似于电影检查的条例,可以说《取缔影戏条例》是中国电影检查制度的雏形。

二十世纪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也相应出台了许多相关法规。

当前,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是这样的,它不像多数法庭审判或价格听证那样对公众开放,而是邀请特殊身份的观众代表参与审查。

只要一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那么这部影片就很可能永远跟观众说“再见”,而且制片方所投入的所有前期拍摄的人力、财力、知识产权将全部变得一文不值。

电影审查制度的建立最先是在美国。

当时,商业电影借助美国私有制的社会经济体制迅速发展,暴力、性爱的场面频频出现在电影银幕之上。

浅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及其改革

浅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及其改革

浅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及其改革浅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现状及其改革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机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现状和其所带来的问题出发,探讨其改革的重要性和可能的方向。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现状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是指中国政府透过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电影局)对电影进行审查,确保电影内容符合特定的办法、规定和标准。

审查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社会道德、维护国家利益和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

在电影内容方面,审查制度严格要求电影不能涉及政治敏感话题、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的内容或敏感题材。

此外,审查制度也对暴力、色情、宗教和民族等多个方面进行限制。

电影筹备期的前置审查和上映前的最终审查都是审查制度的重要环节。

然而,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一方面,审查制度限制了导演的创作自由和表达权利,导致电影创作变得谨慎和保守。

不少电影人表示,审查制度使得创作者感到不自由,无法真实地表现社会现实以及挑战现有的权威观点。

另一方面,审查制度也影响了电影市场的发展。

由于审查机构对每一部电影的审查都需要时间,导致上映时间的推迟。

此外,一些好莱坞大片因为审查问题无法在中国上映,从而错失了中国庞大的观众市场。

这些问题限制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潜力。

改革电影审查制度的必要性面对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所带来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改革电影审查制度可以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

通过减少审查环节和简化审查程序,可以加速电影上映的速度,提高电影市场的效益。

此外,合理的审查标准和更多的审查透明度也能给电影人创作提供更大的空间和保障,激发电影创作的活力。

其次,改革电影审查制度还能提高电影审查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审查制度应更加注重保护少数民族、宗教等多元文化的表达权利,尊重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同时,审查标准也应更加科学、准确和具体,以避免误判和对电影文化的影响。

改革电影审查制度的具体方向在改革电影审查制度时,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审查机构的权限和审查标准,确保电影审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美电影文化内核差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美电影文化内核差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美电影文化内核差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中美电影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

中美两国在这个时期的电影产业风起云涌,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既来自于两国的不同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也来自于两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分别从中美电影文化内核差异的角度分析,探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美电影文化的特点。

一、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中美两国在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九十年代,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社会风气开放,文化多元。

美国电影以其大胆创新和自由开放为特点,涵盖了多种题材和风格,包括浪漫爱情片、动作片、恐怖片、科幻片等多种类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美国社会对于言论自由和表达权利的尊重,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而在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进使中国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有了初步的探索,但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社会的风气仍然相对保守,传统价值观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中国电影产业受到了诸多限制,电影内容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控制,题材和表现手法相对单一,影片类型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这也导致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二、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市场需求的差异在九十年代的美国,电影产业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好莱坞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影制作中心,美国电影凭借其丰富的制作经验和技术条件,不断推出高质量的影片,不仅在国内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

美国电影不仅注重商业性和观赏性,更是在电影艺术和文化传播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世界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比之下,中国电影产业在九十年代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受到了技术、资金和观念方面的诸多限制。

中国电影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水平和影响力相对较弱。

中国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文艺片和历史题材片上,商业片的比例较低,这与美国电影市场的需求有较大的不同。

观看《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电影比较中美选举制度的异同之处写不少于300字的影

观看《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电影比较中美选举制度的异同之处写不少于300字的影

观看《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电影比较中美选举制度的异同之处写不少于300字的影《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是一部经典的美国政治喜剧片,同时也给观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来比较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的异同之处。

首先,中美选举制度在选举程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美国,选举的程序非常正规化,需要各种选举准备工作,包括登记选民、提名候选人、进行初选和选举活动等。

与之不同,在中国的选举制度中,由党组织提名候选人,最终有代表选民进行间接选举。

这种差异使得中美两国选举制度在程序上有所区别。

其次,中美选举制度在选民参与度上存在较大的不同。

在美国,选举是民主政治中的重要环节,选民可以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参与到政府决策中。

而在中国,选举虽然也是党委选派,但由于群众参与度较低,选民无法直接参与选举过程。

此外,中美选举制度对候选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美国,候选人需要满足一定的资格条件,如年龄、国籍和居住期限等。

并且候选人需要进行辩论和选举活动等,以争取选民的支持。

与之不同,在中国,候选人需要通过党内选拔和评选,而不需要争取广大选民的支持。

此外,中美选举的融资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美国,候选人需要筹集大量资金来进行选举活动,包括广告宣传、造势活动等。

而在中国,候选人的经费主要由政府提供,选战过程中的财政支出也相对较低。

最后,中美选举制度在选举结果的约束机制上也有所区别。

在美国,选民对选举结果有较大的决定权,选民的选择结果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选举结果。

而在中国,选民对选举结果的决定权相对较低,最终的选择权在党委手中。

总结来说,《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这部电影通过喜剧的方式展现了美国选举制度的一些特点,同时也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比较中美选举制度的机会。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在手段、参与度、候选人要求、融资方式和约束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也反映出两国文化和历史的差异。

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3.电影分级制与审查制

3.电影分级制与审查制
电影分级制与审查制
一、电影分级制度的定义
• 电影分级制度指的是某一组织根据一定的
原则把片厂的产品按其内容划分成若干级,
给每一级规定好允许面对的群众群。它没
有国家法律支持,但在行业内部具有约束
力。它只对观众起提示的作用,而把选择
权交给了观众,由观众实行自我保护。
二、国际分级
• 1.美国的分级制度

六、中国电影目前不推进分级制度
• 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电影目前不推进分级制度
2010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 赵实(广电总局副局长):
• 关于电影分级制的问题,在世界有些国家实行了电影 分级制度,但是目前从我们国家来看,我们也进行了 大量的国内外的市场调查研究,我们在调研中感觉到, 从理论上说,电影的分级可以保证不同年龄、不同层 次观众的需求。但是在实践中目前还没有看到非常成 功的经验,包括在国外一些发达的电影国家,在管理
在业内引起较大震动。中国电

• 1.审查制度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 电影审查制度,早已经没有了实质性的社会、经济、
思想、文化意义,而是一个制约文化娱乐市场繁荣、
扼杀艺术思想探索、浪费行政管理资源的成规陋习。
他说,去年审查通过的影片有791部,但能够进入影 院的不到200部,很多立项与审查工作都被浪费掉了。 谢飞说,纵观世界,没有几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几十 年来为文化艺术的一个品种——电影——从上到下专
美国的分级是由MPAA来制定的,MPAA的全称
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即“美国电影协会”,总部设在加利
福利(Encino,California )。这个组织成立于

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缺陷与完善

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缺陷与完善

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缺陷与完善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其中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审查政策的模糊性、审查标准的不透明、审查机构的权力过大以及对创造性表达的限制。

首先,审查政策的模糊性是一个主要问题。

尽管存在《电影管理条例》等法律文件,但这些文件在具体审查标准和程序上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导致片方和电影从业人员对于哪些内容可以通过审查变得不确定,为了避免风险而自我审查。

其次,审查标准的不透明也是一个缺陷。

审查机构没有明确公布具体的审查标准,缺乏明确的界定什么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给了审查机构过大的裁量权。

这种不透明性也容易导致行政任性和滥用权力的问题。

另外,审查机构的权力过大也是一个问题。

审查机构作为对电影内容的审查者,拥有过大的权力,可以对电影进行剪辑、禁映和处罚等措施。

这种权力过大可能导致审查机构滥用权力,限制电影创作的多样性和独立性。

最后,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对创造性表达的限制也是一个缺陷。

由于审查制度的存在,电影在内容和形式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敏感政治和社会问题上。

这限制了电影创作者对社会现实和思想表达的探索,影响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为了完善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需要明确并公开透明的审查标准,规范审查机构的权力运行,以消除行政任性和滥用权力的问题。

其次,应该加强对审查机构的监督,建立有效的申诉机制,确保审查工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同时,应该减少对电影内容的干预,尊重电影创作者的创造性表达权利,鼓励多样性和独立性的电影创作。

最后,可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电影审查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其有效的做法,推动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改革与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电影审查制度的对比
电影是人类的“第七艺术”,它已经成为影响范围广、受众数量多、信息含量丰富的复合型综合艺术形式。

电影不仅重要,而且它也成为唯一一种需要为其专门立法的艺术门类。

对于电影的审查制度,由来已久,但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无疑正处风口浪尖之中。

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与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进行比较,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电影是特殊的艺术门类,以健全的法律法规去保护各方的利益,是历史所趋。

电影不仅文学创作,不是音乐创作,也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所能完成的。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需要团队合作通过一定时间所完成的庞大的艺术作品。

目前,电影已经形成产业链,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之后,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协调其中的关系,让其能够顺利的将每一个环节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结合起来。

电影的历史相对于绘画、舞蹈等要晚得多,但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影响力已经大大超过其他任何艺术门类。

正因为其巨大的影响力,电影在政治中的工具性便十分突出。

如反映北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因父之名》、伊朗宗教信仰的《一次别离》。

因为以上两个原因,电影成为并非纯粹的艺术形式,其牵连的面太广,所以电影审查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更是迫在眉睫。

中国电影审查的提出,是在电影传入中国后不久的满清末年。

1911年6月,满清政府出台《取缔影戏条例》,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类似于电影检查的条例,可以说《取缔影戏条例》是中国电影检查制度的雏形。

二十世纪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也相应出台了许多相关法规。

当前,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是这样的,它不像多数法庭审判或价格听证那样对公众开放,而是邀请特殊身份的观众代表参与审查。

只要一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那么这部影片就很可能永远跟观众说“再见”,而且制片方所投入的所有前期拍摄的人力、财力、知识产权将全部变得一文不值。

电影审查制度的建立最先是在美国。

当时,商业电影借助美国私有制的社会经济体制迅速发展,暴力、性爱的场面频频出现在电影银幕之上。

鉴于混乱的电影市场,美国各界不断修正对电影的限制,直到1930年,以海斯为首的“银幕
道德守护神”制定了美国第一部电影检查法,即著名的《海斯法典》。

它详细地划定了美国的电影禁区。

从此,美国电影便进入了一个受制于电影检查的时代。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审查制度越发无力控制局面。

1996年4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认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各州、各市拥有制定拒绝儿童接触的书籍、影片的法律的权利。

至此,由威尔·海斯自1922年以来创立的传统的电影审查体制崩溃。

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是在法律的框架内,实行分级制度,即电影根据不同年龄的观众群的适宜度分级。

经过多次修改,现行的分级制度共分为G 级、PG级、PG-13级和NC-17级共五个级别。

当前,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正处风口浪尖之中。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中国的审查制度出现了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中国目前的电影审查委员会由36人组成,他们并非都是国家广电总局的官员,而是来自各行各业,有著名导演,有电影专业的教授,有国家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如全国妇联宣传部,国家宗教事务局,等等。

每一部电影拍完后,最终能否进入大众视野,就看这36人的决定,而每审查一部电影的时候,并不需要每个委员都要到场,只要大部分到了就行。

这样的审查制度,不可否认的会存在很强的主观色彩。

一来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思想境界也不同,有些人认为是经典的电影,或许对另一些人来说,简直不可理喻。

就如同《大话西游》,在90年代的时候,它是无人问津的,但在2000之后,因为人们的重新审视,它成为经典爱情片的代表。

二来在审查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人提出意见,那这部影片就有可能再也不能与群众见面。

而显然这三十多个人是远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对这部影片的看法的。

其次:审查制度的具有泛政治性的特点。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广泛,思想也愈发开放。

电影作为时代的反映,必然承担起了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责任。

但拍摄具有反映现实的电影具有非常大的风险性,这是因为目前还有很多禁区是电影行业所不能碰触的,贸然拍出这类电影,很可能是不能上映的。

另外一点,因为个人对现实的理解不同,导演所站在的角度和电影审查者所站的角度可能是不同的,因而会导致一部具有超前性的电影会被审查者所枪毙。

最后:虽然我们国家的电影审查制度看起来很严格,实则是存在很大的漏洞。

比如近几年的商业大片《英雄》、《霍元甲》、《无极》在美国都被MPAA定位PG-13级,《功夫》、《满城尽带黄金甲》、《投名状》等都更被定位R级,但在中国这些电影连低龄儿童都可以随便观看,没有任何控制。

从此种意义来说,看似严格的审查制度,实则是一种“欠度控制”。

从另一方面来说,因为审查制度追求的是“老少咸宜”,即对成年人与儿童普遍适用的内容,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成人的合法权利常被“保护儿童”的名义侵犯,而儿童也因审查中的“拉平效应”而接触到超过其承受力的内容,其结果是反而同时侵犯和损害了两个群体的个子的权利和利益。

正是因为电影审查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导演请求重新制度符合中国当下国情的电影审核制度。

而最为人所赞同的便是希望引进西方的电影分级制。

但电影分级制是需要特定的环境的,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必须要以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为保障。

中国正处改革开放的激流之中,奢望以行业自律的形式来维持电影业的正常发展,绝非可行之路。

以健全强大的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这样电影业才有正常发展的可能。

其次,作为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有自己国情,借鉴欧美的电影审查制度是必须的,但是如果照搬的话,肯定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在分级制度中,寻找一个符合国情的切合点。

最后,电影的分级制度的建立应该兼听并用,特别是电影专业人士以及观众的意见。

如果只是遵循领导或者少数人的意见,电影的分级制度决不能很好的开展下去。

而且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评审机构还应该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适时调整。

参考文献:
《从美国电影审查反思中国电影审查》唐峰《学术论坛》2013年第12期P8-9 《从中美比较看中国电影审查法律制度》童立雪《华中人文论丛》2010年6月《中国电影分级制可行性研究》王璐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11月《中国电影产业化与审查制度》毛琳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论中国电影分级制度难产的深层原因》潘先伟《电影文学》2008年第三期
《论中国电影分级制度》赵瑞熙《西部广播电视》2013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