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鸟类
经典动画运动规律四足动物与鸟类

人的下肢和动物的后肢的比较
人的上肢和动物前肢的比较
3、爪类动物因 皮毛松软柔和, 关节运动的轮 廓不十分明显。 蹄类动物关节 运动就比较明 显,轮廓清晰, 显得硬直。
4、头部会上下略有点动,一般是在跨出的前脚即将落地时, 头开始朝下点动,前脚伸直时头朝上。
5、走步时由于腿关节的屈伸运动,身体稍有高低起伏。从俯视 角度看,肩部线和臀部线成交替向前的状态,身体也随之扭动。
昆虫的种类繁多,按其动作特点来看,可分为以飞为主、以 爬为主和以跳为主三种类型。 1、以飞为主的昆虫 (1)蝴蝶,画蝴蝶飞舞的动作时,应先设计好飞行路径,其 路径呈现不规则的线。注意避免过于机械。一般翅膀一张向上, 一张向下。两张之间的距离大约为一个身体的幅度。中间可以 不加动画或只加一张动画。
昆虫的飞行的路径呈现不规则的线。注意避免过于机械。
小鸟飞行中常常是夹翅飞窜,然后急速扇动双翅.
小鸟快速飞翔时,翅膀扇动频率高,常用流线表现。飞行时 形体变化小
小鸟很少双脚交替行走,常是用双脚跳跃前进.
在大鸟飞行中,还 要注意身体和尾部 的运动。飞翔中身 体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上下的移动。 当翅膀向上时身体 向下,当翅膀向下 时身体上升。尾部 起平衡作用,翅膀 向上,尾部也向上
第二节 四足动物的基本走路、奔跑 一、四足动物的基本走路规律及绘制 狗走路步骤: 1、先画1、5,身体不变,前后两组脚对称。前两脚八字直开, 后两脚一中直,一中曲。 2、第3与1,前两组与后两组交换,1的两直脚左右交换。 (1和3左右换前组) 3、在2与4中,一组脚中,一只登直,一只向前腾空弯曲,另一 组前后弯曲,一只腾空,一只着地。(2与4左右换后组)
(3)蜻蜓,蜻蜓的特点是头大身子细翅膀长。在飞行时一般不能灵活转变
青科成人教育《动画运动规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动画运动规律课程考试试题(A)卷拟题学院(系)高职成教学院拟题人适用专业校对人(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动画制作中普遍使用的是每秒_____帧。
2. 动画制作中时间是以_____来计算的。
3. 运动规律的评价标准需要兼顾______和艺术两者。
4.空间透视的核心规律是_______。
5.美式动画的核心设计步骤是_________。
6.动画的核心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力学是事物之间________的普遍规律。
8.动画中最常用的四个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抛物线是由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形成的运动路径。
10.跟随运动的两个现象是_________和________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一拍一的传统手法,是将一张中间画拍摄________次。
A、3次B、1次C、2次D、4次2.一拍二的传统手法,是将一张中间画拍摄________次。
A、3次B、1次C、2次D、4次3.一拍三的传统手法,是将一张中间画拍摄________次。
A、3次B、1次C、2次D、4次4.棍棒形鱼游动时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
A、跟随运动B、波浪运动C、扭动D、转动5.螃蟹行走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
A、向前爬行B、跳动前进C、翻滚前进D、向侧方爬行6.平扁形鱼相较纺锤形鱼,缺少的鱼鳍是________。
A、腹鳍B、尾鳍C、胸鳍D、臀鳍7.节肢昆虫爬行时从__________开始发力。
A、脚B、身体前段C、身体后段D、头8.八足昆虫的爬行设计思路类似于__________。
A、节肢昆虫B、多足昆虫C、螃蟹D、六足昆虫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鸟类扇动翅膀时,向上抬起翅膀会有折叠翼骨的动作。
2.鸟类悬浮在空中时,身体会横过来。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动漫造型》《美术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动画绘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三维动画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运动规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动画绘制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动画制作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动画制作的关键能力,反映动画制作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动画运动规律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动画绘制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参考职业岗位的结构设计流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动画制作,养成良好的职业品德和职业素养。
1.了解动画制作流程,知晓动画运动规律的重要性。
2.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能运用人的动作、自然现象、动物的运动规律进行创作。
3.掌握基础的动画制作技能,能就角色动画运动进行构思与创作。
4.掌握分镜头脚本的创作方法,能依据分镜头脚本的内容完成绘制,并结合后期剪辑的需要进行创作。
5.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职业品质。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充分发挥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动画运动规律动物课件

第27页,共67页。
跳和扑----兽类动物的跳和扑常在以下的一些情况出现,如 鹿、羊、马等蹄类动物,在遇到障碍物或沟壑时,常常产生 跳跃动作。爪类动物如狮、虎、豹、猫等,他们除了善于跳 跃外,还经常运用身体的屈伸,猛烈扑跳动作捕捉猎物。兽 类动物跳跃和扑跳动作的运动规律,基本上相似于奔跑动作 ,不同之处是:在扑跳前一般有个准备动作阶段,身体和四 肢紧缩,头和颈部压低或贴近地面,两眼盯住前方目标。跃 起时爆发力甚强,速度很快,身体和四肢迅速伸展、腾空, 成弧行抛物线扑向猎物。前足着地时,身体及后肢产生一股 前冲力,后脚着地的位置有撕会超过前脚的位置。如连续扑 跳,身体又再次形成紧缩,继而又是一次快速伸展,扑跳动 作。
动画运动规律
飞行
第47页,共67页。
动画运动规律
作业一: 1、临摹雀飞行的造型,造型高度约5厘米 。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作业二: 1、临摹雀夹翅飞窜的造型,造型高度约5厘米 。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作业三:
1、临摹雀跳跃的造型,造型高度约5厘米 。
第13页,共67页。
动画运动规律
画蹑手蹑脚走时,为了不发出声音,走动时身体和前肢轻轻地抬高又悄 悄地放下,动作起伏很大,在动作3和8中,躯干与前肢的动态线弯曲成S
《动画运动规律》课件

动物动作设计
01
02
03
四足动物
模拟四足动物如狗、马等 的行走、奔跑和跳跃动作 ,注意四肢的协调性和动 态特征。
鸟类飞翔
掌握鸟类飞翔的基本规律 ,如展翅、收翅、滑翔等 动作的流畅度和姿态变化 。
鱼类游动
模拟鱼类游动的基本规律 ,如摆尾、扭动和翻滚等 动作的流畅度和力度。
自然现象模拟
风
表现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物体的 动态效果,以及风力对其他物体 造成的影响。
情感运动规律
情感运动规律是指角色的情感状态和性格特点在动作上的表现。情感运动规律强调角色的 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动作的节奏、幅度和表情来表现角色的情感状态和性格特点。
动画运动规律的基
02
本原理
弹性运动原理
总结词
描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和反弹的规律。
详细描述
弹性运动原理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当力消失后,物体又会反弹 恢复原状的规律。在动画制作中,利用弹性运动原理可以模拟物体的弹跳、碰 撞等效果,使动画更加生动有趣。
而提升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感。
动画运动规律的分类
物理运动规律
物理运动规律是指物体在现实世界中的运动规律,如重力、惯性、弹性等。在动画中,这 些物理运动规律可以通过夸张、简化或抽象的方式来表现。
生物学运动规律
生物学运动规律是指生物体的生理结构和运动特点,如关节、肌肉、骨骼等。在动画中, 生物学运动规律可以用来表现角色的动作特点和姿态变化,如行走、奔跑、跳跃等。
经典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
经典动画作品
《狮子王》、《米老鼠与唐老鸭》、《白雪公主》等。
运动规律特点
动作流畅、节奏感强,强调物理模拟和自然现象的再现。
图说动画规律——鸟类飞行

图说动画规律——鸟类飞行
尾泽直志; 张静秋
【期刊名称】《数码设计.CG WORLD》
【年(卷),期】2005(000)04M
【摘要】本期我们仍将围绕鸟儿来展开话题。
此次的重点在于,不同种类的鸟儿拍打翅膀的动作也都不尽相同。
【总页数】8页(P74-81)
【作者】尾泽直志; 张静秋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1
【相关文献】
1.早期鸟类化石的发现和鸟类飞行的起源 [J], 周忠和
2.图说动画规律 [J], 尾泽直志; 张静秋
3.图说动画规律——四足动物 [J], 尾泽直志;张静贤
4.现生鸟类和孔子鸟(Confuciusornis)叉骨软骨的研究:初步分析以及对中生代鸟类飞行方式的启示 [J], 吴倩;邹晶梅;李志恒;艾莉达
5.牡丹江飞机场及周围鸟类飞行规律的研究 [J], 万书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章 动画运动规律 动物运动2

动作分开后的示意图: 从起跳到双脚腾空的过程
1
从在空中到落地的过程
三、跳。 凡扑兽类动物如鹿,羊,马等蹄类动物 运用跳跃动作,凡爪类动物如狮,豹,虎,猫除 了跳跃,还运用身体屈伸,猛烈扑跳捕捉猎物。
1、跳跃运动基本相似于奔跑动作,不同的是:在 扑前有准备动作。
2、身体和四肢紧缩,头和颈部压低贴进地面,两 眼盯住目标,跃起时爆发力甚强,速度很快,身 体和四肢迅速伸展,腾空,成弧形抛物线扑向猎 物。
7-昆虫运动规律
以跳为主的昆虫:
1、弹跳有力,蹦跳的距离较远,跳时成抛物 线。头上的触须作曲线运动变化。
图例:
飞行昆虫:蝴蝶。
1、先设计好飞行的运动线,画时遵循运动路线。 2、翅膀一张一下,两张之间的距离大约为一个身
体的幅度。中间画可以不加或只加一张。
飞行昆虫:蜜蜂、苍蝇。
1、双翅扇动的频率快而急促,
图片:
有足的爬行动物还有鳄鱼和蜥蜴。
1、它们都是用四肢前后交替爬行,由于鳄鱼身体 沉重,在陆地上爬行迟钝,
2、爬行时,尾巴随步子左右缓慢摆动。成波形曲 线运动。
3、蜥蜴身体较鳄鱼小,尾巴细长,动作敏捷。 图片:
无足爬行动物以蛇为例。
1、动作特点:朝前游动时,身体向两旁作S形运动,头部微 微抬起,左右摆动幅度较小,越到尾部摆动幅度越大。
同样可以将其运动分解。
图例
熊的走路示意图:
3-四足动物 走 运动规律
一、走 。兽类大部分均属于四条腿走路的“趾行”或 “蹄行”动物(即用脚趾部位走路)。它们的基本动作是:
1、四条腿两分,两合。左右交替成一个完步(后脚蹋前 脚)。
2、前腿抬起时,腕关节向后弯曲;后腿抬起时踝关节朝前 弯曲。(都有蹬腿的动作)
动画的运动规律概要

动画的运动规律概要动画的运动规律在动画影片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要让他们活起来,首先要让他们动起来,说到动,就要动的合理、自然、顺畅,动的符合规律。
这里我们单从人和动物两方面来看他们的运动规律。
(一)人的运动规律在动画中表现最多的是人物的动作,虽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虽然有年龄、性别、体型等方面的差异,但基本的规律是相似的。
所以,研究和掌握人物动作的一些基本规律也就十分重要。
1( 人的走路动作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带动躯干朝前运动。
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配合两条腿的屈伸、跨步,上肢的双臂就需要前后摆动。
人在走路时为了保持重心,总是一腿支撑,另一腿才能提起跨步。
因此,在走路动作的过程中,头顶的高低必然成波浪状。
当迈出步子双脚着地时,头顶就略低,当一脚支地另一只脚抬起朝前弯曲时,头顶就略高。
还有,走路动作的过程中,跨步的那条腿,从离地到超前伸展落地,中间的膝关节必然成弯曲状,脚踝与地面成弧形运动线。
这条弧形运动线的高低幅度,与走路时的神态和情绪有很大关系。
还要注意一下脚与地面的关系。
2( 人的奔跑动作人奔跑时身体的重心向前倾,两手自然握拳,手臂略成弯曲状。
奔跑时两臂配合双脚的跨步前后摆动。
双脚跨步的幅度较大,膝关节屈伸的角度大于走路动作,脚抬得较高,跨步时,头顶的高低的波形运动线也比走路时的运动线明显。
在奔跑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着地的过程,而是完全依靠单脚支撑躯干的重量。
一顶要有腾空的动作。
有些跨大步的奔跑动作,双脚腾空的动作在时间上可以停更长一点。
3( 人的跳跃运动人的跳跃运动,是由身体屈缩、蹬腿、腾空、着地、还原等几个动作姿态所组成的。
人在跳起之前身体的屈缩,表示动作的准备和力量的积蓄,接着,一股爆发力单腿或双腿蹦起,使整个身体腾空向前,落下时,双脚先后或同时落地,由于自身的重量和调整身体的平衡,必然产生动作的缓冲,之后恢复原状。
跳跃时的运动线呈抛物线状,这个抛物线的幅度,根据用力的大小来决定幅度的高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翅膀 尾巴 • 腿
产生飞行动力; 使鸟飞得平稳灵活; 则是起飞和着陆的工具。
鸟类的飞行原理
鸟类除了有肺之 外,还有非常发 达的气囊。气囊 的存在使鸟类在 吸气和呼气时都 能进行气体交换, 这叫“双重呼 吸”,是鸟类独 有的呼吸方式。 它保证了鸟类飞 行时对大量氧气 的需求,而且气 囊还有助于减轻 体重。
保持第9帧的动作持续向前运动,即为飘翔
• 飘举:借助气流的强弱,进行大幅度的运 动变化,以达到捕猎、巡视的目的。运动 变化较大。类似飞机空中缠斗的状态。
• 飞窜:属于小型鸟所特有的运动。整个运 动状态类似导弹。翅膀挥动后,加紧双翅, 身体呈流线型,进而产生一段距离的高速 运动。
起飞与降落
• 鸟类的起飞与降落在动画中出现的较少。 • 起飞的特点为,翅膀挥动频率由快到慢,刚起飞时,挥 动速度较快,飞至一定高度时,速度变慢。 • 降落反之,由慢到快,是为了落地后保持平衡。
• 动作基本只有翅膀的运动,身体高度的变化 可以忽略,但在鸟类特写镜头时,身体的高 度变化就要做得十分细致。
滑翔
• 阔翼类鸟升至高空后,会依靠挥动翅膀产 生的气流进行滑翔。根据运动原理的不同, 滑翔可分为三类。
• 飘翔:挥动翅膀后,身体依靠翅膀保持平衡,借助气流向 前运动,以达到省力的目的。运动方向变化较小,飞行比 较平稳,变化较少。类似飞机平稳飞行的状态。
飞禽 翅膀 和 腿的 骨骼 结构
鸟的分类
• 在动画中,根据翼展的大小,可分为 两类。
阔翼类:鹰、雁、天鹅、鹤等,鸽类、 海鸥、乌鸦等。 翅膀较大较宽,占据身体比例较大。
• 短翼类:麻雀、蜂鸟、画眉、山雀等。 • 体积较小的鸟类,翅膀较短较窄,所占据 身体比例较小。
鸟类的基本运动方式
• 鸟类的运动无外乎两种,空中运动与地面 (水面)运动。 • 空中运动时,主要是翅膀的运动。 • 地面运动时,主要是行走的方式。 • 水面运动时,主要是踩水的方式。
• 4、阔翼类 鸟的动作 均偏于缓 慢、有力。 翅膀挥动 的幅度大, 频率低。
翅膀挥动时的形变
• 由于空气阻力的 存在,而且翅膀 的发力点在身体 上,阔翼类鸟的 翅膀在挥动时, 翅膀末端会因阻 力而产生形变, 具体表现为向上 挥动时向下弯, 向下挥动时行的动画制作:
• 用一个文件分别制作阔翼鸟飞行、细翼飞 行、鸡或鸵鸟的走路的动画,720*576,25 帧/秒,可自己设计镜头及情节
• 注意:制作时必须先画出关键帧,再画中 间帧
动画运动规律
• 上学期的成绩总结 • 学习方法:理解&记忆 • 学习态度:抓紧课堂每一分钟
• 注意:节奏、角色的形变、动作的关键帧
动画运动规律
• 分组,3人一组 • 组长轮着做 • 组长职责:1、组织课堂讨论; • 2、总结讨论结果; • 3、监督完成作业; • 4、填写考核表格。
鸟类的运动规律
• 按照鸟的飞行,先画出整个飞行过程的关键 张:
• 再添加上中间画:
• 完整的鸟飞行动画
身体肌肉,可以扇动翅膀,产生动力
短翼类飞行动作
一、动作特点:
1.动作快而急促,上下起伏变化较多 2.飞行速度快,翅膀扇动频率高,常用流线虚影表 示 3.可短时间停在空中,急速扇动双翅
短翅类的飞行动作
麻雀飞行动作示意
陆行鸟类运动
• 陆行鸟的走路: 1、双脚前后交替运动,走路时身体略向后左右摇摆 2、走步时,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头和脚互相配合 行动。一般是:当一只脚抬起时,头开始向后收; 抬起的那只脚朝前至中间位置时,头收到最后面; 当脚向前落地时,头也随之朝前伸到顶点(头与 脚前后相差一至二格)。
3、在画陆行鸟走路动作中间画时,应当注意 脚部关节运动的变化,脚爪离地抬起向前 伸展时,趾关节的弯曲必然同地面形成弧 度运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 1、阔翼鸟、细翼鸟的运动规律; • 2、他们存在哪些不同点
• 鸟类的身形为流线型,飞行时脚爪蜷缩紧贴着身 体或向后伸展,飞行的冲击力来自鸟的翅膀向身 体下面的空气扇动的反作用力。通常大型鸟比小 型鸟的动作略慢。例如:麻雀的翅膀在一秒钟内 可扇动12次,而鹰、鹤等大型鸟类一秒钟只扇动 1~2次。
阔翼类鸟的运动规律
1、飞行时翅膀上下扇动变化较多,符合S曲线运动规 律。
阔翼类鸟的运动规律
2、翅膀向下时,身体向 上浮;翅膀向上时, 身体向下降; 尾部起平衡作用,翅 膀向上,尾部也向上 。
翅膀向下挥动时,身体会因产生的推动力 而抬高,当翅膀向上挥动时,会因空气阻 力而降低身体高度。
• 3、飞行过程中,当飞到一定高度后,用力 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利用上升的气流进 行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