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二、教学对象:三年制中职数控专业学生三、教学课时:72(包括选学8)四、学分:4五、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核心技术课。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了解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国家标准。
熟练掌握通用量具和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会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适合的量具和仪器。
掌握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工艺。
能胜任产品质量检测或生产加工岗位工作,为企业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质量、互换性、标准化等概念;2.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3.会检测零件的线性尺寸、形位误差、螺纹、表面粗糙度;4.会控制零件加工过程的质量;5.了解现代精密测量仪器及技术。
六、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质量意识、质量检测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岗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中,既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单列教授,也可将课程中的项目活动穿插到其他课程项目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七、课时分配八、标准内容纲要项目一走进零件测量学时2 【学习目标】(1)对零件测量有感性认识(2)了解互换性、极限尺寸、偏差及公差,会计算极限尺寸并能知道零件尺寸的合格范围(3)会识读图样上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代号(4)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及常用量具常识(5)了解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掌握比较法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任务轴套零件的检测【相关知识】(1)测量的概念、互换性的概念、极限尺寸、偏差及公差的概念(2)测量的种类,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3)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识读(4)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5)量具常识项目二零件线性尺寸的测量学时16【学习目标】(1)能根据零件尺寸要求,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2)能测量零件各种线性尺寸,作出尺寸合格性判断(3)会保养各类测量用具,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任务一长度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长度尺寸的识读(2)使用钢直尺、游标卡尺及外径千分尺测量长度的方法(3)长度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长度尺寸合格性的判断(5)钢直尺、游标卡尺与外径千分尺的维护与保养方法活动一用钢直尺测量长度活动二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活动三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长度【知识拓展】其他长度测量技术深度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量块、塞尺任务二轴径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轴径尺寸的识读(2)使用游标卡尺及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的方法(3)轴径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轴径尺寸合格性的判断活动一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径活动二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知识拓展】其他外径测量技术杠杆千分尺、尖头千分尺、卡规任务三孔径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孔径尺寸的识读(2)使用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与内径量表测量孔径的方法(3)孔径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孔径尺寸合格性的判断活动一用游标卡尺测量孔径活动二用内测千分尺测量孔径活动三用内径量表测量孔径【知识拓展】其他孔径测量技术内径千分尺、塞规任务四锥度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锥度、角度尺寸的识读(2)使用万能角度尺、正弦规测量锥度的方法(3)锥度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锥度尺寸合格性的判断(5)角度样板、锥度量规、万用角度尺、正弦规的使用活动一用角度样板检测角度活动二用万能角度尺测量角度活动三用锥度量规检查零件锥度活动四用正弦规检测锥度【知识拓展】其他定角度量具90°角尺、角度量块项目三零件形位误差的测量学时24【学习目标】(1)能正确识读形位公差带代号并理解形位公差的含义(2)会选择检测形位误差的工具、量具,并正确测量零件的形位误差(3)能正确处理零件形位误差的检测数据(4)能对零件形位误差检测结果作出正确评估(5)会正确使用与保养工具、量具任务一识读形位公差【相关知识】(1)形位公差与形位误差的概念和区别(2)零件的几何要素(3)形位公差项目和符号任务二直线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直线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百分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3)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打表法测量直线度误差活动二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任务三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能识读圆度、圆柱度符号(2)会测量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3)会选择测量工、量具及其保养(4)能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能评定零件的圆度或圆柱度是否合格活动一两点法测量圆度误差活动二三点法测量圆度误差活动三圆柱度误差的测量任务四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平行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平行度公差的类型(3)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线对线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二线对面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三面对面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四测量平面度误差【知识拓展】透光法测量平面度误差任务五垂直度误差、位置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垂直度、位置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会测量垂直度、位置度的误差(3)心轴的使用(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面对线测量垂直度误差活动二线对线测量垂直度误差【知识拓展】线对面、面对面的垂直度误差测量方法活动三测量位置度误差任务六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同轴度、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常用测量工具的选择(3)轴类、套类零件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编写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测量同轴度误差活动二测量径向圆跳动误差活动三测量端面圆跳动误差项目四螺纹的测量学时8【学习目标】(1)能读懂零件图上各种螺纹的标记(2)会查表确定螺纹中径公差(3)会用通止规检测三角形螺纹(4)会用螺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螺纹(5)会用三针测量法测量三角形螺纹(6)会用三针测量法测量梯形螺纹任务一测量三角形螺纹【相关知识】(1)三角形螺纹标记识读(2)三角形螺纹常用测量器具的认识(4)螺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螺纹的方法(5)三针法测量三角形螺纹的方法(6)常用三角形螺纹测量器具的保养活动一用通止规检测三角形螺纹活动二用三针法测量三角形螺纹活动三用螺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螺纹任务二测量梯形螺纹【相关知识】(1)梯形螺纹标记识读三针法测量梯形螺纹(2)梯形螺纹中径的计算方法(3)用三针法测量梯形螺纹的方法(4)梯形螺纹测量器具的保养项目五典型零件的综合检测学时9【学习目标】(1)会正确的阅读、分析零件图(2)会正确选择测量零件的工具、量具(3)会独立检测零件的质量(4)会填写零件的检测报告任务一轴套类零件的综合检测任务二盘类零件的综合检测任务三箱体类零件的综合检测项目六零件的质量控制学时8【学习目标】(1)树立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意识及工作专注精神(2)了解通过收集数据绘制直方图的方法(3)会计算生产过程的工序能力指数并判断工序能力(4)会使用控制图判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任务一工序能力【相关知识】(1)收集测量数据、绘制直方图(2)计算标准偏差的方法(3)计算工序能力指数的方法(4)判断工序能力大小的方法活动一制作直方图活动二分析直方图活动三工序能力指数计算与工序能力判断任务二控制图【相关知识】(1)收集控制图数据方法(2)控制界限的计算及控制图的绘制方法(3)控制图的判断方法(4)质量失控原因的分析并改善活动一绘制控制图活动二分析控制图*项目七零件的精密测量学时8【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精密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2)了解常用现代精密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及运用领域(3)了解如何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零件(4)了解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任务一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零件【相关知识】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与保养任务二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相关知识】(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2)了解便携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与保养任务三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相关知识】(1)了解用相对测量法测量线性尺寸的原理(2)了解光学比较仪的结构并熟悉它们的使用方法(3)熟悉量块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_长度的测量

小结作业致印象,提高学生的查阅、思考和分析能力;(2)
培养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任务二:
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读数。
序
号
测量项目测量内
容
使用
测量
工具
读
数
1 厂房的彩
钢板的长
宽
2 钻头的
直径
3 精密轴
承的内
外直径
【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让学生把所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教师通过点拨、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深入。
四、实例探究、知识拓展
深度游标卡尺
布置课后作
业
完成课后作
业
高度游标卡尺
量块
塞尺
【设计意图】
1、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从学会到会学,
2、本任务有一定难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突破。
五、小结
1、学生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分析方法?书写在课堂小。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平湖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介绍一、课程名称: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二、教学对象: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三、教学课时:36四、学分:2五、课程性质《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企业生产现场零件尺寸控制的关键技术。
本课程包含各种常用量具的使用与保养,生产现场的加工质量控制,零件尺寸与几何公差检测等各类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学会在加工和制造过程中正确使用常用量具进行零件尺寸与几何精度的检测,为学习普通加工和数控加工等专业技能课奠定扎实的基础。
六、课程理念本课程遵循“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任务驱动”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做中学、学中教、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七、设计思路本课程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思路,注重学生测量技术的最终达成。
在每一学习任务中,以生产过程中典型的零件检测为案例创设工作情境。
学生在接受任务后,通过教师引导,主动按照企业零件检测的工作过程实施检测,填写测量分析报告,完成零件合格性的判断,从而全面培养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能与职业素养能力。
八、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术课程。
课程要求结合企业数控加工零件的各类技术要求使学生获得零件的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及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及技能,将零件的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及岗位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各训练项目,突出质量意识、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最终具备在生产过程中加工零件、检验零件的能力。
知识目标:1.掌握质量、互换性、标准化等概念;2.掌握公差、配合概念,理解配合类型与性质;3.了解常用测量仪器类型与用途,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4.了解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掌握工序能力指数计算方法与X-R控制图使用方法;5.掌握零件尺寸公差、几何公差的测量方法与相关量具的保养方法;6.了解现代数控精密测量仪器及其用途。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课程中文名称: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英文名称:Measur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techniques《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数控类、模具类、机电类等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课,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分为“零件测量”和“质量控制”两大部份,全面系统介绍了测量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常见量具的使用与维护、尺寸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技术测量、零件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充分考虑当前国内、外中职教育的现状,结合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和现代人材培养标准,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贯彻最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公差配合、计量学内容、质量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
本课程知识点的表达力求准确、简要,文字组织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大量配置各种图片,力求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数控类、模具类、机电类等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课。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零件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了解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国家标准,熟练掌握常用量具、量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且能根据不同精度要求合理、正确选用各种量具、量仪,掌握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理论、标注与检测方法,最终使学生能独立胜任机械产品质量检测和机械加工岗位的工作,为行业企业培养实用型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材。
本课程是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既具有理论性更具有实践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特殊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及灵便解决现场各种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量和独立行动的能力;讲课中要求教师充分结合现场情形讲解,并要安排一定课时的实习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计算和运用各种公式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和维护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仪表。
通过完成课堂学习与经过教学实习后,对零件测量和质量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达到如下要求:1 .掌握互换性、加工误差与公差、公差标准与标准化和技术测量等概念;2.会使用、维护常用测量工具;3 .会检测零件的线性尺寸、会计算尺寸公差和配合;4.会检测形状和位置公差;5. 会检测表面粗糙度;6 .了解现代精密测量仪器及技术,能对复杂零件进行尺寸、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 (5)

项目二 零件线性尺寸的测量
HEP
导入新课
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是用来测量尺寸长度的;如果要检测角
度能用这二种测量工具吗?又该选用什么量具呢?今天我 们讲述测量零件角度的方法与量具。 主要内容:
项目二
零件线性尺寸的测量
万能角度尺
万能角度尺的结构主要由游标、
HEP
主尺、基尺、扇形板、角尺、可 换尺和卡块组成。 主要内容: 工作原理:主尺上有120条刻线, 每格夹角为1°,游标上共有30 格,每格夹角是29°/30=58′, 主尺与游标之间每小格之差为 1°-58′=2′。 使用方法相似于游标卡尺。
项目二
零件线性尺寸的测量
数显万能角度尺
数显万能角度尺的构造如
HEP
下图所示。 主要内容: 由于直尺和角尺可以移动 和拆换,使万能角度尺可 以测量0°~320°的任何 角度,如右图所示。
项目二
零件线性尺寸的测量
HEP
正弦规
图示为正弦规测量工件锥度的情形。 使用时先计算出量块的高度尺寸; 测量时在被测工件上安装百分表,
项目二
零件线性尺寸的测量
HEP
用正弦规检测锥度
测量步骤 (1)清洁、检查锥度量规和正弦规、量块、指示表等。 主要内容: (2)根据被测圆锥塞规圆锥角α,按公式h=L×Sinα计算 垫块的高度,选择合适的量块组合好作为垫块。 (3)将组合好的量块组按上图放在正弦尺一端的圆柱下 面,然后将被测塞规稳放在正弦尺的工作台上。 (4)用带架的指示表,测量a、b两点(距离不小于 2mm),测量时,应找到被测圆锥素线的最高点,记下读 数。 注:测量时,可将a或b读数调为零,再测b或a的读数。 (5)按上述步骤,将被测量规转过一定角度,在a、b点 分别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求出a、b两点的高度差A。然 后测量a、b之间的距离。记录数值。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

Courseware template
小结
1、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技术基础课, 学习中密切理论联系实际。
2、 加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分成四大类。公差控制误差 的大小,公差小的零件精度高,公差也分成相应的四类。
3、互换性的基础是公差,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标准化 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分为四种标准。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引入新课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一门很重要的实用课程。 包含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轮廓粗糙度及技术测量
和实训等四个方面内的内容。 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
够准确地对机械零件进行技术测量。 学习时要注意理论联系,考核时实践测量能力占有相当高
4、 技术测量是决定产品是否合格的关键。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演讲结束,谢谢大家支持
2021/7/26
18
零件的实际尺寸和理论上的绝对尺寸之差称为加工误差。
加工误差分类: 尺寸误差 形状误差 位置误差 表面轮廓误差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加工误差分类
加工后零件某处的实际尺寸对理想尺寸的偏差量称为尺寸 误差。
加工后零件上实际的线或面对理想形状的偏差量称为形状 误差。
互换性
互换性概念
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批零件中不需要作任何挑选或附加 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组装成部件或整机,并能达到设计要求。
中职高教版《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基准制与配合 课件(共15张PPT)

是否超过半刻度? 否
固定刻度:2
01
2
40 可动刻度:34.5×0.01 35 30
读数 L=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 L=2+0.0+0.345=2.345 mm
7
课题三 长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知识准备
任务实施
交流评价
作业布置
一量具厂生产一批直角尺,你作为一名检验员,请对直角尺的长 度尺寸进行检测,并判断这批直角尺的合格性。
知识准备
任务实施
交流评价
作业布置
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各小组进行总结、考核及评 估,教师做出最后评价。
序号
评价项目
1 能正确识读长度尺寸 2 能准确说出游标卡尺的组成部分 3 能正确识读游标卡尺 4 能准确说出外径千分尺的组成部分 5 能正确识读外径千分尺 6 会正确选择量具测量长度尺寸 7 会用量具正确测量长度尺寸 8 能积极进行自主学习与同伴协作学习 9 工作过程符合7S要求
卡尺使用完毕, 要擦净后放到卡尺 盒内。
14
课题三 长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知识准备
任务实施
交流评价
作业布置
外径千分尺测量长度尺寸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1
清洁千 分尺的尺身 和测砧及工 件。
2
3
校对零位。用标准 样块(校块),使外径 千分尺零位相对齐,当 测微螺杆与测砧接触后, 刻度上的零线与固定刻 度上的水平横线应该是 对齐的
任务实施
交流评价
作业布置
外径千分尺测量长度尺寸
活动一
4
5
6
活动二 活动三
选取平 面内多处点 进行测量, 并复量几次。
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机械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是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实训课。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二、课程沿革从 2003年开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结合市场调研和岗位分析结果,以企业对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为依据,重构了课程体系,把原课程中的公差、配合等知识融合到机械工程图绘制和产品测绘实训项目当中。
按操作工、检验员等岗位对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实际要求对本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引入企业的产品、检测工具、质量控制方法作为教学内容,按照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内在联系和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课程相应更名为《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2007年,《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被确立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2008年学院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后,对课程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课程作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是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对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以企业调研和岗位分析为基础经系统化设计而确定的。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作为其中一门专业主干课,旨在使学生具备正确分析图样技术要求,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力;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预防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具备一定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课程以行动导向的理念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前后课程有机衔接,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学院所处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中部地区制造产业聚集中心,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优势产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二、教学对象:三年制中职数控专业学生三、教学课时:72(包括选学8)四、学分:4五、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核心技术课。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零件测量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了解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和最新的国家标准。
熟练掌握通用量具和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会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适合的量具和仪器。
掌握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工艺。
能胜任产品质量检测或生产加工岗位工作,为企业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质量、互换性、标准化等概念;2.会使用常用测量工具;3.会检测零件的线性尺寸、形位误差、螺纹、表面粗糙度;4.会控制零件加工过程的质量;5.了解现代精密测量仪器及技术。
六、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质量意识、质量检测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岗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中,既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单列教授,也可将课程中的项目活动穿插到其他课程项目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灵活性。
七、课时分配八、标准内容纲要项目一走进零件测量学时2 【学习目标】(1)对零件测量有感性认识(2)了解互换性、极限尺寸、偏差及公差,会计算极限尺寸并能知道零件尺寸的合格范围(3)会识读图样上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代号(4)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及常用量具常识(5)了解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掌握比较法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任务轴套零件的检测【相关知识】(1)测量的概念、互换性的概念、极限尺寸、偏差及公差的概念(2)测量的种类,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3)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识读(4)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5)量具常识项目二零件线性尺寸的测量学时16【学习目标】(1)能根据零件尺寸要求,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2)能测量零件各种线性尺寸,作出尺寸合格性判断(3)会保养各类测量用具,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任务一长度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长度尺寸的识读(2)使用钢直尺、游标卡尺及外径千分尺测量长度的方法(3)长度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长度尺寸合格性的判断(5)钢直尺、游标卡尺与外径千分尺的维护与保养方法活动一用钢直尺测量长度活动二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活动三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长度【知识拓展】其他长度测量技术深度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量块、塞尺任务二轴径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轴径尺寸的识读(2)使用游标卡尺及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的方法(3)轴径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轴径尺寸合格性的判断活动一用游标卡尺测量轴径活动二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知识拓展】其他外径测量技术杠杆千分尺、尖头千分尺、卡规任务三孔径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孔径尺寸的识读(2)使用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与内径量表测量孔径的方法(3)孔径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孔径尺寸合格性的判断活动一用游标卡尺测量孔径活动二用内测千分尺测量孔径活动三用内径量表测量孔径【知识拓展】其他孔径测量技术内径千分尺、塞规任务四锥度的测量【相关知识】(1)零件图上锥度、角度尺寸的识读(2)使用万能角度尺、正弦规测量锥度的方法(3)锥度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锥度尺寸合格性的判断(5)角度样板、锥度量规、万用角度尺、正弦规的使用活动一用角度样板检测角度活动二用万能角度尺测量角度活动三用锥度量规检查零件锥度活动四用正弦规检测锥度【知识拓展】其他定角度量具90°角尺、角度量块项目三零件形位误差的测量学时24【学习目标】(1)能正确识读形位公差带代号并理解形位公差的含义(2)会选择检测形位误差的工具、量具,并正确测量零件的形位误差(3)能正确处理零件形位误差的检测数据(4)能对零件形位误差检测结果作出正确评估(5)会正确使用与保养工具、量具任务一识读形位公差【相关知识】(1)形位公差与形位误差的概念和区别(2)零件的几何要素(3)形位公差项目和符号任务二直线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直线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百分表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3)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打表法测量直线度误差活动二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任务三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能识读圆度、圆柱度符号(2)会测量圆度误差、圆柱度误差(3)会选择测量工、量具及其保养(4)能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并能评定零件的圆度或圆柱度是否合格活动一两点法测量圆度误差活动二三点法测量圆度误差活动三圆柱度误差的测量任务四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平行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平行度公差的类型(3)平行度误差、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线对线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二线对面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三面对面测量平行度误差活动四测量平面度误差【知识拓展】透光法测量平面度误差任务五垂直度误差、位置度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垂直度、位置度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会测量垂直度、位置度的误差(3)心轴的使用(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面对线测量垂直度误差活动二线对线测量垂直度误差【知识拓展】线对面、面对面的垂直度误差测量方法活动三测量位置度误差任务六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相关知识】(1)同轴度、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含义、符号及应用范围(2)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常用测量工具的选择(3)轴类、套类零件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误差和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测量原理与方法(4)编写测量与误差分析报告(5)测量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活动一测量同轴度误差活动二测量径向圆跳动误差活动三测量端面圆跳动误差项目四螺纹的测量学时8【学习目标】(1)能读懂零件图上各种螺纹的标记(2)会查表确定螺纹中径公差(3)会用通止规检测三角形螺纹(4)会用螺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螺纹(5)会用三针测量法测量三角形螺纹(6)会用三针测量法测量梯形螺纹任务一测量三角形螺纹【相关知识】(1)三角形螺纹标记识读(2)三角形螺纹常用测量器具的认识(4)螺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螺纹的方法(5)三针法测量三角形螺纹的方法(6)常用三角形螺纹测量器具的保养活动一用通止规检测三角形螺纹活动二用三针法测量三角形螺纹活动三用螺纹千分尺测量三角形螺纹任务二测量梯形螺纹【相关知识】(1)梯形螺纹标记识读三针法测量梯形螺纹(2)梯形螺纹中径的计算方法(3)用三针法测量梯形螺纹的方法(4)梯形螺纹测量器具的保养项目五典型零件的综合检测学时9【学习目标】(1)会正确的阅读、分析零件图(2)会正确选择测量零件的工具、量具(3)会独立检测零件的质量(4)会填写零件的检测报告任务一轴套类零件的综合检测任务二盘类零件的综合检测任务三箱体类零件的综合检测项目六零件的质量控制学时8【学习目标】(1)树立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意识及工作专注精神(2)了解通过收集数据绘制直方图的方法(3)会计算生产过程的工序能力指数并判断工序能力(4)会使用控制图判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任务一工序能力【相关知识】(1)收集测量数据、绘制直方图(2)计算标准偏差的方法(3)计算工序能力指数的方法(4)判断工序能力大小的方法活动一制作直方图活动二分析直方图活动三工序能力指数计算与工序能力判断任务二控制图【相关知识】(1)收集控制图数据方法(2)控制界限的计算及控制图的绘制方法(3)控制图的判断方法(4)质量失控原因的分析并改善活动一绘制控制图活动二分析控制图*项目七零件的精密测量学时8【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精密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2)了解常用现代精密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及运用领域(3)了解如何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零件(4)了解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任务一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零件【相关知识】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与保养任务二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相关知识】(1)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2)了解便携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使用与保养任务三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相关知识】(1)了解用相对测量法测量线性尺寸的原理(2)了解光学比较仪的结构并熟悉它们的使用方法(3)熟悉量块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知识拓展】现代精密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常用现代精密测量仪器九、教学条件1.能容纳48名学生的品质管理实验室一个,小组项目合作式课桌排布2.测量实验室配备:十、课程实施建议1.课程模式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在理实一体的品质管理实验室进行。
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法”教学模式。
如下图所示。
2.教学建议本课程重点学习尺寸、形位、表面粗糙度、螺纹及典型零件的测量。
在学习尺寸、形位、表面粗糙度、螺纹等测量时,重点介绍基本测量方法和操作技能;在进行典型零件的测量学习时,重点在培养学生依据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示范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十一、教学评价基于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建立职业化的综合考评体系,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1.基本工作任务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7个项目、21个任务、36个活动的实施与完成质量,占30%。
2.基础理论及测量能力考核采用闭卷法考核,主要考核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占30%。
3.实际操作考核考核学生对实际生产零件进行检测、评判的能力,占30%。
4.职业素质考核包括课前准备、课后仪器保养、学习过程表现等环节,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