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20

合集下载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19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19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19A1/A2型题以下每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以下的情况中,未能把握好咨询限制性原则的是A.咨询师在一次咨询中发现来访者有严重的自杀倾向,并且已经携带了自杀的工具,因此延长了咨询时间B.咨询师在一次咨询中发现来访者有严重的自杀倾向,因此通知来访者的家属加以注意C.某次来访者因为没有遇到堵车提前20分钟到达了咨询室,来访者要求提前开始咨询,咨询师拒绝了D.某次来访者因为没有遇到堵车提前20分钟到达了咨询室,来访者要求提前开始咨询,咨询师看到也没有其他什么事就答应了E.某次咨询的时间快到了,来访者表示还有很多想说的,咨询师还是婉拒了答案:D[解答] 心理咨询的一项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专业限制,包括:治疗关系的限制,职责的限制和时间的限制。

在D项中,咨询师没有遵循时间限制性的原则,在非原定的时间给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

2. 来访者因为失恋问题求助咨询师,表示十分苦恼,咨询师说,正好我认识一个女孩,可以介绍给你,咨询师的这种行为是A.有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B.超过了咨询职责的限度C.帮助了来访者做出新的有效行为D.抓住了来访者的问题的关键E.有助于得到来访者的信任答案:B[解答] 根据心理咨询的职责限制性的原则,咨询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不得超出职责的范围行事。

3. 来访者出于想和咨询师建立更好的关系,或出于对咨询师的感谢和好感,而提出请吃饭等邀请,咨询师应该婉言谢绝,这是出于心理咨询的A.中立性原则B.尊重来访者原则C.保密原则D.时间限定原则E.关系限定原则答案:E[解答] 关系限定原则是指心理治疗过程中,咨询师应按照本专业的道德规范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不得利用来访者对自己的信任或依赖牟取私利,不得与来访者发展专业工作以外的社会关系。

在咨询关系以外的一切交往都是违反咨询的情感限制的。

4. 在某小学的某次班会课上,倾听了心理咨询师和同学们探讨“我该怎么玩”,这属于A.咨询师超过了职责的限度B.课堂指导C.协作培训D.同伴咨询E.团体咨询答案:B5. 正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的来访者,突然要求终止治疗,最可能表明患者处于A.移情B.发泄C.阻抗D.压抑E.联想障碍答案:C[解答] 阻抗指来访者表现出的对治疗进程有意或者无意的对抗。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18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18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18 A1/A2型题以下每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不属于心理治疗师应具备的技能的是A.诊断的能力B.程序操作的能力C.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D.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手段向他人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E.超常的敏感性答案:E2. 以下哪些问题可以帮助澄清自我意识A.我是谁?B.什么事物对我很重要?C.我做的事有什么社会性的意义?D.我对别人所抱的信念是什么?E.以上选项都是答案:E3. 影响治疗师情绪的有关因素为A.工作应激的频度、强度B.所在机构的背景C.职业优越感D.对权力的看法E.以上选项都是答案:E4. 对于来访者的问题具有投入的、设身处地的、“见景生情”式的理解属于心理治疗师应具备的什么基本素质A.责任感B.道德感C.共情D.利他主义E.做榜样和影响者的能力答案:C5. 心理治疗师常见的比较突出的心理卫生问题是A.“助人情结”B.枯竭状态C.自身不良人格D.力不从心感E.以上选项都是答案:E6. 心理治疗师明确工作的目的是A.促进来访者的成长,自强自立B.使来访者对心理治疗师产生一种心理依赖C.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和专业职能的界限D.明确来访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E.使来访者了解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工作特点答案:A7. 只有在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治疗师才能对治疗或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这体现了A.心理治疗师的责任B.心理治疗中的保密原则C.建立治疗关系的原则D.组织与管理规范E.心理治疗师的越界行为及其处理答案:B8. 心理治疗关系的特征A.治疗关系具有独特性B.治疗关系中的主观性C.治疗关系中的客观性D.专业限制E.以上选项都是答案:E9. 治疗关系的影响因素是A.积极关注B.相互尊重C.即时性D.真诚可信E.以上选项都是答案:E10. 沟通治疗师与来访者心灵桥梁的表达是A.共情B.积极关注C.尊重D.真诚可信E.具体化答案:A11. 来访者对治疗关系的影响因素有A.吸引力和交际能力B.理解水平和认知风格C.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D.改变目标行为的投入程度E.以上选项都是答案:E12. 下列哪些情况需要转介A.治疗关系超越客观的界限B.需要进行专门的药物治疗C.来访者的情况被认为不适合接受心理治疗D.患者对所施的心理治疗反应不佳E.以上选项都是答案:E13. 治疗师应该注意观察来访者的哪些非言语行为A.目光B.面部表情C.身体移动和姿势D.声音特征E.以上选项都是答案:E14. 下列哪种问题属于封闭式提问A.“为什么?”B.“是不是?”D.“后来呢?”E.“你觉得……”答案:B[解答] “为什么?”属于开放式提问;“是这样”、“后来呢?”属于鼓励与重复语句;“你觉得……”属于对感受的反应。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21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21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21一、A1/A2型题以下每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分析治疗师鼓励患者,尽量自由地、无拘无束地讲,不要在乎所说得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合乎逻辑。

这种方法是A.节制和中立B.自由联想C.移情D.解释与重建E.修通答案:B2. 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是A.本我B.自我C.超我D.潜意识E.力比多答案:B[解答] 罗杰斯理论中的“自我”概念与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我”含义不同,它不是指某种心理发展的动力,而是指对自己心理现象的知觉、理解和评价。

3. 不属于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是A.要有适当的进度B.要有适当的奖赏D.训练的目标要恰当E.培训足够的动机答案:C4. 通过轻微的惩罚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这种方法是A.系统脱敏法B.冲击疗法C.厌恶疗法D.放松训练E.塑造法答案:C5. 理性情绪疗法实施的过程是A.信念——诱发事件——后果——诘难——治疗效应B.诱发事件——信念——后果——诘难——治疗效应C.信念——诱发事件——诘难——后果——治疗效应D.诱发事件——后果——信念——诘难——治疗效应E.信念——诘难——诱发事件——后果——治疗效应答案:B6. 催眠不适用于A.性障碍B.失眠C.酒精依赖D.精神病患者E.进食障碍二、A3/A4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考题。

请根据各考题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人们早年的经历形成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或图式,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规则,而不为人们所察觉。

一旦被某种社会生活事件所激活,脑中就会涌现出许多功能失调的负性自动想法,由此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

1. 这是A.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B.认知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C.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理论D.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E.文化社会学派的代表理论答案:B2. 这一理论是由A.Rogers提出B.Beck提出C.Erikson提出D.Freud提出E.Ellis提出答案:B3. 这种心理治疗方法能最有效地治疗A.抑郁障碍B.焦虑障碍C.神经性厌食和贪食D.性心理障碍E.人格障碍和适应不良行为答案:A[解答] 由Beck创立的认知治疗强调,个体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认识外部世界的方式决定的,是思想决定了个体的内心体验和行为反应,因此治疗师应注重帮助来访者改变歪曲的认知,学会求助者自述:大学时曾经结识一位女友,本来计划毕业后结婚,但是,对方父母反对,要求我必须考上研究生,因此才没有领结婚证。

心理治疗学考试题及答案

心理治疗学考试题及答案

心理治疗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心理治疗的主要目标是()。

A. 消除症状B. 改善人际关系C. 促进自我成长D. 以上都是答案:D2. 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是()。

A. 情绪调节B. 行为改变C. 认知重塑D. 环境适应答案:C3. 精神分析治疗的创始人是()。

A. 弗洛伊德B. 罗杰斯C. 贝克D. 艾利斯答案:A4.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强调的是()。

A. 自我实现B. 行为改变C. 认知重塑D. 情绪表达答案:A5. 心理治疗中的“共情”是指()。

A. 理解并关心患者的感受B. 同情患者的痛苦C. 与患者保持一致D. 指导患者的行为答案:A6. 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治疗()。

A. 焦虑症B. 抑郁症C. 人格障碍D. 精神分裂症答案:A7. 心理治疗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由谁提出的()。

A. 弗洛伊德B. 罗杰斯C. 贝克D. 艾利斯答案:B8. 心理治疗中的“暴露疗法”主要用于治疗()。

A. 焦虑症B. 抑郁症C. 人格障碍D. 精神分裂症答案:A9. 心理治疗中的“自我效能”是指()。

A. 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估B. 个体对他人能力的评估C.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 个体对治疗过程的控制能力答案:A10. 心理治疗中的“情绪聚焦疗法”主要关注()。

A. 情绪表达B. 情绪调节C. 情绪识别D. 情绪理解答案:B11. 心理治疗中的“家庭系统治疗”主要关注()。

A. 个体的心理问题B. 家庭的互动模式C. 社会的支持系统D. 工作的环境因素答案:B12. 心理治疗中的“叙事疗法”主要关注()。

A. 个体的故事叙述B. 个体的认知模式C. 个体的行为模式D. 个体的情绪体验答案:A13. 心理治疗中的“正念疗法”主要关注()。

A. 个体的注意力集中B. 个体的自我意识C. 个体的情绪调节D. 个体的行为改变答案:A14. 心理治疗中的“接受与承诺疗法”主要关注()。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4含答案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4含答案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4A1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家庭中的情感联系由一系列三角连接的网络来保持平衡,这个概念是指A.三角缠理论B.家庭动力学理论C.婚姻家庭理论D.家庭系统理论E.家庭认识论答案:A2. 最先提出危机理论的是A.LindemannB.TyhurstC.CaplanD.SwansonE.Carbon答案:A危机理论最先由Lindemann提出,后由Caplan加以补充和发展。

3. Tyhurst理论的危机过程除了退却阶段、创伤后阶段外还有A.开始阶段B.平衡阶段C.作用阶段D.诱发阶段E.进取阶段答案:C作用阶段、退却阶段和创伤后阶段为Tyhurst理论危机过程的三个阶段。

4. 处理危机最主要的阶段是A.问题或危机的评估B.制定治疗性干预计划C.治疗性干预D.危机的解决和随访E.以上均是答案:C5. 危机干预中的支持技术主要是给予A.经济支持B.精神支持C.对当事者一切观点的支持D.药物支持E.法律支持答案:B6. 森田疗法的绝对卧床期时间一般为A.3天B.4天C.7天D.10天E.15天7. 危机干预的最高目标是使患者的心理功能水平与危机前相比较A.低一些B.相同C.高于危机前D.略低于危机前E.不进行比较答案:C危机干预只有使当事者的心理功能与水平高于危机前的水平,才能使当事者以后能更好地面对其他危机。

8. 常用的暗示性测试法有A.平衡法B.问卷法C.个案法D.相关法E.实验法答案:A9. 催眠治疗不宜用于A.神经症B.性功能障碍C.危机干预D.心身疾病E.戒除烟瘾在危机干预中应用催眠治疗可能会对当事者的自杀意念起到一个诱发的作用。

10. 集体心理治疗的特点除影响广泛、效率高外,还有A.效果易巩固B.效果不易巩固C.组长要求不高D.组员不会受伤害E.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答案:A11. 脑力激荡法属于A.催眠治疗B.森田疗法C.危机干预D.暗示疗法E.集体心理治疗答案:E脑力激荡法指由组员自由发挥、不评价、重数量、鼓励人人参与的一种集体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学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20

心理治疗学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20

心理治疗学相关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20A1/A2型题以下每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患者男,35岁。

经常以“尖”为心,因为他解剖过鸡的心脏,是“上面小,下面大”。

此患者存在的症状为A.病理性象征性思维B.病理性赘述C.思维破裂D.思维散漫E.语词新作答案:E[解答] 语词新作是患者自创新词、新字、图像符号等,并赋予特殊的意义。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患者以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患者以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思维破裂指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

思维散漫为思维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病理性赘述指思维过程以主题转换带有黏滞性,停留在某些枝节问题,而抓不到主要环节为主要特征。

本题目患者以自己的自创文字并给予特殊意义。

2. 患者男,25岁。

认为自己具有当国家总理或者国家主席的能力,组织把他安排在这样差的单位工作完全是浪费,是不公正的。

此患者存在的症状为A.幻觉B.被害妄想C.关系妄想D.夸大妄想E.影响妄想答案:D[解答] 夸大妄想是患者认为自己拥有非凡的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力,大量的财富,或者认为自己是某位名人的后裔等。

3. 患者男,43岁。

医生问患者:“你叫什么名字?”答:“你上课,水流哗哗响,人们兴高采烈,像在两面看,马马虎虎,宝莲灯,有2个问题弄不懂,2只蝴蝶……”这属于什么症状A.思维奔逸B.病理性赘述C.刻板言语D.思维破裂E.思维散漫答案:D[解答] 思维破裂指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

思维散漫为思维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病理性赘述指思维过程以主题转换带有黏滞性,停留在某些枝节问题,而抓不到主要环节为主要特征。

思维奔逸指联系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刻板语言是不断的、无目的的重复某些简单的言语。

该患者的言语句与句之间、词与词之间毫无联系,是思维破裂的表现。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23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23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23一、A3/A4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考题。

请根据各考题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来访者一般情况:张某某,男,19岁,待业。

主要问题:家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好。

从小就非常懂事,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一点都不允许自己浪费。

来访者出门前总觉得自己会有什么东西忘带了,需要反复检查核实,常常检查了五六遍还不放心,有心克服但是始终做不到,内心非常苦恼,成绩也开始下降。

来访者:我从小知道家里人送我念书不容易,所以学习很刻苦,初一后半学期,父亲节约开支给我买了块表作为奖励。

初二上学期时,有一次做早操时粗心把表弄丢了,内心极度内疚,觉得对不起家里人。

咨询师:把父亲给你买的表丢了你觉得很内疚,同时也非常悔恨自己的粗心。

来访者:对,我不敢告诉父母,从此之后我常常有意识地在寝室和路上寻找,虽然知道已经过去几年了,肯定是找不到了,但还是会忍不住地去看地上。

每次出门也会反复检查,生怕漏了什么,有时可以检查五六遍,因此经常迟到。

咨询师:你现在还是会有意识地在路上寻找几年前丢的那块手表,虽然明知找不到了,但还是忍不住。

1. 咨询师在第一次回应来访者时使用的咨询技术是A.引导B.解释C.释义D.对峙E.情感反应答案:E2. 咨询师在第二次回应来访者时使用的咨询技术是A.引导B.解释C.释义E.情感反应答案:C3. 这段咨询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A.诊断阶段B.随访阶段C.疗效评估阶段D.咨询结束阶段E.领悟阶段答案:A[解答] 情感反应是重要的咨询技巧,是咨询师从交谈中了解来访者的情绪感受,归纳总结后反映给来访者知道,以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情感。

释义是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

诊断阶段是在治疗刚开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咨询师需要收集来访者的信息,了解来访者的情况,主动帮助来访者理清头绪,将问题澄清。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8含答案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8含答案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8A2型题1. 来访者酒精成瘾,但承诺老父要戒酒,故接受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的厌恶刺激必须是A.意外的B.柔和的C.强烈的D.让人印象深刻的E.快速的答案:C2. 来访者考试时会出现焦虑表现,学习进行渐进放松,这时要注意的是A.放松顺序顺着躯体从上而下B.各部位肌肉先收缩10~15秒C.要求平躺D.要求没有其他声音E.根据焦虑水平调整肌肉放松时间答案:A3. 来访者睡眠质量有所下降,即十分焦虑,担心会得大病,咨询师让其刻意保持清醒,拒绝入睡,这么做是采用了A.认知改变B.森田疗法C.自信训练D.矛盾意向法E.暴露疗法答案:D很多有睡眠障碍的来访者其实对于睡眠的认知有偏差,认为睡眠的缺乏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让其处于害怕的失眠情境中。

咨询师让来访者故意从事他们感到害怕的行为,认识到短期的睡眠质量不良并不是大问题,这是属于矛盾意向法。

其理论假设是来访者在有意进行某种活动中改变了自己对该行为的态度,态度的变化使得原来伴随该行为而出现的不适应的情绪状态与该行为脱离开。

4. 来访者认为外部世界是危险的,导致认知曲解的原因不包括A.用自己的想象和预期推测事情的发展和未来B.按照各自的习惯方式去认识自己和世界C.根据别人对事件的判断和解释处理事情D.环境信息多样化造成信息加工系统紊乱E.先入为主答案:C认知曲解是来访者自己自身一种看事物的不良习惯,而不是单纯建立在他人对事物的错误认识上的。

5. 来访者认为丈夫对自己不好,从来都表现得不耐烦,从来都不爱自己,从来都没个笑脸。

这种想法是属于A.灾难化B.糟糕至极C.主观推断D.过于概括E.全或无答案:D6. 来访者坚持自己长得很丑,每次想起就伤心,而其他人和咨询师都不觉得,同时,来访者对其他人相貌的评价也无特殊之处。

有这种矛盾是因为A.来访者视力有问题B.来访者对自己的看法很有信心C.其他人好心说假话,不想她伤心D.大家的审美观不同E.来访者给自己贴了标签答案:E自己只在自己的外表这件事情上的看法与其他人不同,这是因为来访者坚持认为自己有这个方面的问题,是一种贴标签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分类模拟题20A1/A2型题1. 来访者酒精成瘾,但承诺老父要戒酒,故接受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的厌恶刺激必须是A.意外的B.柔和的C.强烈的D.让人印象深刻的E.快速的答案:C2. 来访者考试时会出现焦虑表现,学习进行渐进放松,这时要注意的是A.放松顺序顺着躯体从上而下B.各部位肌肉先收缩10~15秒C.要求平躺D.要求没有其他声音E.根据焦虑水平调整肌肉放松时间答案:A3. 来访者睡眠质量有所下降,即十分焦虑,担心会得大病,咨询师让其刻意保持清醒,拒绝入睡,这么做是采用了A.认知改变B.森田疗法C.自信训练D.矛盾意向法E.暴露疗法答案:D[解答] 很多有睡眠障碍的来访者其实对于睡眠的认知有偏差,认为睡眠的缺乏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让其处于害怕的失眠情境中。

咨询师让来访者故意从事他们感到害怕的行为,认识到短期的睡眠质量不良并不是大问题,这是属于矛盾意向法。

其理论假设是来访者在有意进行某种活动中改变了自己对该行为的态度,态度的变化使得原来伴随该行为而出现的不适应的情绪状态与该行为脱离开。

4. 来访者认为外部世界是危险的,导致认知曲解的原因不包括A.用自己的想象和预期推测事情的发展和未来B.按照各自的习惯方式去认识自己和世界C.根据别人对事件的判断和解释处理事情D.环境信息多样化造成信息加工系统紊乱E.先入为主答案:C[解答] 认知曲解是来访者自己自身一种看事物的不良习惯,而不是单纯建立在他人对事物的错误认识上的。

5. 来访者认为丈夫对自己不好,从来都表现得不耐烦,从来都不爱自己,从来都没个笑脸。

这种想法是属于A.灾难化B.糟糕至极C.主观推断D.过于概括E.全或无答案:D6. 来访者坚持自己长得很丑,每次想起就伤心,而其他人和咨询师都不觉得,同时,来访者对其他人相貌的评价也无特殊之处。

有这种矛盾是因为A.来访者视力有问题B.来访者对自己的看法很有信心C.其他人好心说假话,不想她伤心D.大家的审美观不同E.来访者给自己贴了标签答案:E[解答] 自己只在自己的外表这件事情上的看法与其他人不同,这是因为来访者坚持认为自己有这个方面的问题,是一种贴标签的行为。

7. 来访者见到某个同学就紧张,但又不知道原因,咨询师让他记录下每次紧张前的想法,这么做是帮助来访者A.便于情境模拟B.分辨当时的情绪C.提醒自己不要紧张D.识别自动性想法E.识别问题的最根本原因答案:D8. 来访者患有神经性厌食,首先要做的是帮助来访者A.识别吃饭时的自动性想法B.识别吃饭时的认知性错误C.获取来访者对咨询师的认同D.建立正常的进食习惯E.建立合理的饮食观点答案:D[解答] 对于有厌食症的来访者,首要考虑的是厌食对其身体健康的影响问题。

故首先要使其正常进食,补偿生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9. 来访者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治疗中治疗师应A.鼓励其有疑虑可到医院检查,消除担忧B.鼓励多与患有躯体疾病的病友交流情况C.鼓励其了解相关医学知识D.鼓励其多参加其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E.鼓励给自己的身体状况做记录答案:D[解答] 当来访者已经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过分关注时,需要避免的就是强化这种关注行为,并将其注意力从这件事上引开。

最好的就是能够培养他对其他事情的兴趣而减少对这方面的关注。

10. 来访者觉得自己很笨,连小学算术都做不了,采用真实性检验是为了A.了解来访者的情况B.为其申请社会保障提供证明C.检查并诘难其错误信念D.证明咨询师才是对的E.教导来访者挑战自卑的方法答案:C11. 来访者觉得自己每天心情都差不多,都很痛苦,觉得这样的日子一点乐子都没有,咨询师可以做的不包括A.引导来访者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B.评估来访者的自杀意向C.训练其监察苦闷水平D.教育来访者苦中求乐E.进行心理知识教育答案:D12. 来访者害怕见到水池,每次经过都会对自己说“SWAP”,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A.专心注意B.冷静C.停下来D.等一下E.继续向前答案:B13. 来访者很容易受别人眼光的影响,每次遇到别人的目光就觉得很难受,这里咨询师需要做的不包括A.指出不是眼光让她难受B.指出是她自己的想法让她难受C.训练来访者识别他人眼光的含义D.教来访者识别自动性想法E.教来访者识别认知性想法答案:C[解答] 来访者的问题不在于他人对她的眼光是否褒贬上,而是她自身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在看待自己,问题是在她自身上。

14. 患者男,34岁。

因睡眠障碍在进行催眠治疗。

治疗师要求患者长时间盯住一样东西,并要求其观察这一对象的不同特点,也要其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和环境因素,最后此来访者因为眼睛的疲劳而视物模糊。

治疗师所采用的技术是A.混乱技术B.固定技术C.分离技术D.圈入场地技术E.代理人技术答案:B15. 在对来访者进行催眠治疗的过程中,治疗者说“你也许会听到外面传来的喧闹声,你也许会听到室内嘀答的钟表声,但这些并不妨碍你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

治疗者使用的是A.跟和领的技术B.干扰因素的不合作C.分离技术D.圈入场地技术E.混乱技术答案:B16. 催眠治疗所采用的治疗技术不包括A.想象B.阻抗C.跟和领的技术D.呼吸跟随E.经意性答案:E17. 患者女,30岁。

诊断为焦虑障碍的来访者愿意接受催眠治疗。

经过治疗师的导入后,来访者表现出目光呆滞、动作迟缓、无主动意向等状态,这表示来访者已进入A.混乱状态B.分离状态C.恍惚状态D.想象状态E.催眠后反应状态答案:C[解答] 催眠性恍惚状态是实验性的和真实的生活体验之间的媒介。

恍惚状态的标志有:目光呆滞、语调缺乏变化、行动迟缓、动作软弱无力、松懈、部分僵直、无主动意向、反射性行为缓慢等。

18. 催眠治疗中,建立关系的技术总称为A.“跟”的技术B.“领”的技术C.分离技术D.圈入场地技术E.代理人技术答案:A[解答] “跟”和“领”的技术是Bandler和Grinder引入的概念。

“跟”是来访者所有表达(行为和言语)的反射和写照,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方面的信号。

恍惚状态下非言语信号尤其重要,因为这种状态下语言交流很少。

具体通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每一个表达作出反馈来实现。

19. 有关精神分析治疗标准设置的描述错误的是A.长程高频度精神分析指每周3~4次,每次50~60分钟,持续2年B.来访者将自发产生于头脑中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讲出来C.“卧谈”的设置有助于退行D.短程治疗指每周1~2次,全程不少于500次E.来访者可以取坐位,多半在两者间形成45°的斜角答案:A20. “个人拒绝承认引起自己痛苦、焦虑的事件的实际存在”的防御机制是A.压抑B.投射C.否认D.合理化E.反向形成答案:C21. “人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防御机制是A.压抑B.投射C.否认D.合理化E.反向形成答案:E22. 来访者与治疗师顺利交谈过程中,来访者突然沉默不语,目光凝视空间某一点,看似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中,此时,治疗师最好A.在等待中注视着对方B.立即提问C.邀请对方谈出自己的想法D.马上对峙处理E.不予理会答案:A[解答] 来访者此时的沉默不语、目光凝视,体现了来访者正集中注意力在思考问题,属于一种创造性沉默。

此时治疗师要做的是在等待中注视着对方,观察对方言语、非言语行为的变化。

23. 治疗师判断来访者的沉默是由于对治疗师的愤怒情绪所造成,治疗师最好A.在等待中注视着对方B.立即提问C.不予理会D.马上对峙处理E.邀请对方谈出自己的想法答案:E[解答] 冲突性沉默可能因为来访者感到害怕、愤怒或愧疚而引起。

治疗师要做的是以真诚的态度鼓励来访者对所担心、害怕或感到愧疚的事情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

如果治疗师判断来访者的沉默是由于对治疗师的愤怒情绪所造成,治疗师最好以真诚的态度邀请来访者谈出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讨论,可以使沉默成为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契机。

24. 患者男,35岁。

因焦虑障碍在接受住院森田治疗。

治疗师要求来访者不与他人交谈,可以到户外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可以写日记,可以阅读一些枯燥的书。

此时,来访者正处在森田治疗的A.绝对卧床期B.轻作业期C.重作业期D.社会康复期E.以上都不是答案:B[解答] 森田治疗的轻作业期,仍会对来访者的活动有所限制,禁止其交谈和外出及过多的活动。

白天可以到户外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并观察周围的环境,晚上要求写日记,临睡前可以阅读一些枯燥的书。

此期的目的是通过对活动的限制,进一步激发来访者自发活动的欲望、消除预期焦虑、减少对症状的关注。

25. 患者男,35岁。

因焦虑障碍在接受住院森田治疗。

治疗师要求来访者参加集体治疗活动、做一些体力活,但仍不允许交际、游戏等。

此时,治疗师对来访者的指导原则错误的是A.对精神交互作用的认识B.认识焦虑等情绪存在的必然性C.不宜关注现实生活D.分析目前行为方式的必要性E.用行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的恶性循环答案:C[解答] 治疗师要求来访者参加集体治疗活动、做一些体力活,但仍不允许交际、游戏等,说明来访者的治疗处在重作业期。

对于重作业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行动打破思想矛盾和精神交互作用的恶性循环。

重作业期治疗师指导来访者的原则有:对精神交互作用的认识;关注现实生活,使来访者从“情绪准则”转向“行动目标准则”;认识焦虑、恐惧、烦恼等情绪存在的必要性;分析目前行为方式的必要性;能带着症状行动;对“理应如此”的观念引起注意并予以纠正等。

26. 催眠治疗中语言运用原则错误的是A.尽量使用模糊或开放性的表达方式B.应用过去时来表达,可以更好地引导来访者想象C.多用积极肯定性的表达,少用否定句D.多用表达动态动作的动词E.可以使用相互矛盾的表达答案:B[解答] 催眠治疗中,语言运用的原则包括:尽量使用模糊或开放性的表达方式,避免与来访者的想象矛盾;应用现在时来表达,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积极肯定性的表达,少用否定句;强调意识的动态体验,多用表达动态动作的动词;使用相互矛盾的表达可以促进恍惚状态逻辑,把来访者现有的相互矛盾的感觉、信息融合;意识-无意识的分离等。

27. 催眠治疗中,治疗师要求来访者尽量多地运用自己的感官信息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运动觉等去建构内心世界,以使想象更真实。

这一催眠技术是A.想象B.利用C.非直接的暗示D.“跟”和“领”E.不经意性答案:A28. 催眠治疗中,把大目标换成一系列小目标,在不为被催眠者注意的小地方进行干预,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对方却被影响了。

这一治疗原则是A.利用B.去固定(稳定)化C.不经意性D.阶梯式小变化E.保护无意识答案:D[解答] 现代催眠治疗的治疗原则有利用、去固定化、不经意性、阶梯式小变化、保护无意识等。

利用是指被催眠者的所有个人特点如归因方式、与人冲突的互动模式,包括症状和阻抗,都可以为催眠师用来引出变化;去固定化是打破被催眠者已固定、僵化的模式;不经意性是催眠师把要传递的信息间接地告诉被催眠者,其目的是避免阻抗,提高治疗中的不合逻辑、不理智的成分;阶梯式小变化的原则是把大目标换成一系列小目标,在不为被催眠者注意的小地方进行干预,虽然是小地方,但被催眠者的固定模式还是被打破了,重新结构化了,很多小的量变之后会产生质变;保护无意识是指恍惚状态下无意识加工的内容或在此状态下找到的解决办法,可能是被催眠者意识层面不能接受的,但它有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